當前位置:首頁 » 作文翻譯 » 善事父母為孝英語怎麼翻譯

善事父母為孝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時間: 2021-03-09 17:42:53

1. 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的現代翻譯

笑就是好好善待父母的人。從老一輩做起,到你這一輩再做起。子繼承老一輩的孝心,代代相傳。

2. 古文:孔子論"孝" 翻譯 急~

【譯文】
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有子(1)曰:「其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鮮(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5)。君子務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8)?」
【注釋】
(1)有子:孔子的學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歲,一說小33歲。後一說較為可信。在《論語》書中,記載的孔子學生,一般都稱字,只有曾參和有若稱「子」。因此,許多人認為《論語》即由曾參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隸社會時期所認為的子女對待父母的正確態度;弟,讀音和意義與「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對待兄長的正確態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別提倡的兩個基本道德規范。舊注說: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鮮:音xiǎn,少的意思。《論語》書中的「鮮」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為「未有之也」的倒裝句型。古代漢語的句法有一條規律,否定句的賓語若為代詞,一般置於動詞之前。
(6)務本:務,專心、致力於。本,根本。
(7)道:在中國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種含義。此處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為核心的整個道德思想體系及其在實際生活的體現。簡單講,就是治國做人的基本原則。
(8)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又是倫理道德准則。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為仁的根本。還有一種解釋,認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評析】
有若認為,人們如果能夠在家中對父母盡孝,對兄長順服,那麼他在外就可以對國家盡忠,忠是以孝弟為前提,孝弟以忠為目的。儒家認為,在家中實行了孝弟,統治者內部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廣到勞動民眾中去,民眾也會絕對服從,而不會起來造反,這樣就可以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安定。
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對於讀者理解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哲學、倫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時代,周天子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其餘庶子則分封為諸侯,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個社會從天子、諸侯到大夫這樣一種政治結構,其基礎是封建的宗法血緣關系,而孝、悌說正反映了當時宗法制社會的道德要求。
孝悌與社會的安定有直接關系。孔子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張都是由此出發的,他從為人孝悌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之事這點上,說明孝悌即為仁的根本這個道理。自春秋戰國以後的歷代封建統治者和文人,都繼承了孔子的孝悌說,主張「以孝治天下」,漢代即是一個顯例。他們把道德教化作為實行封建統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錮在綱常名教、倫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對民眾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產生了極大影響,也對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深刻影響。孝悌說是為封建統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務的,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和分析判別,拋棄封建毒素,繼承其合理的內容,充分發揮道德在社會安定方面所應有的作用。

3. 善事父母的翻譯

待翻譯內容:善事父母
翻譯後內容:善待父母,孝敬父母
網路翻譯,僅供參考!

4. 「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的翻譯是什麼

孝,就是好好善待父母的人。從老的一輩做起,到你這輩再做起,子繼承老一輩的孝心代代相傳。

孝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說文解字》解釋「孝」字雲:「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孝字寫的就是老人與子女的關系。古人講孝強調埋兒奉母、行孝當及時。今人講孝,主張常回家看看,多餘父母交流。我國現存最早的漢字文獻資料殷商甲骨卜辭之中已有「孝」字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4)善事父母為孝英語怎麼翻譯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著作《爾雅》下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為孝」。漢代賈誼的《新書》界定為「子愛利親謂之孝」。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的解釋:「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孝,就是好好善待父母的人。從老的一輩做起,到你這輩再做起,子繼承老一輩的孝心代代相傳)。

許慎認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體,和「子」組合而成的一個會意字。從這里可以出,「孝」的古文字形與「善事父母」之義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系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

5. 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意思

意思是:孝字是老字省去右下角,和子字組合而成,因而,孝就是善事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和贍養。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篆體孝字雲:「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這里是解釋孝這個字的由來,孝是會意字,是由老省略了匕,和子兩部分組成的。



(5)善事父母為孝英語怎麼翻譯擴展閱讀

典故

1、親嘗湯葯

古時有漢文帝劉恆,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2、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人,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

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6. 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是甚麼意思

中國最早的1部解釋詞義的著作《爾雅》下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為孝」。漢朝賈誼的《新書》界定為「子愛利親謂之孝」。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的解釋:「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
翻譯成現代

7. 孝謂善事父母者,廉謂清潔有廉隅者什麼意思

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如《孝經·開宗明義》「夫孝,德之本也。」

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如《漢書·武帝紀》「興廉舉孝」

3.居喪曰孝。如守孝、在孝。

4.奉養、孝順曰孝。如《禮記·祭義》「內則孝於親」。

5.服父母與祖父母之喪的曰孝。如孝媳、孝孫。

6.能繼先人之志也。如《中庸》「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上為老、下為子,是上一代與下一代,融為一體,稱之為孝。

子女從父母那裡承傳血脈和家訓,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雲 :「孝乃天經地義」。

《詩經·蓼莪》寫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因此,身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們每個人不可不知的。

孝經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故為人子女,欲行孝,應先從愛護自己開始,不要讓父母為我們身體的傷患而擔憂;更要記得「德有傷,貽親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嚴於律己,不做不仁、不義、無信、無禮的事,以德潤身,奮發向上。勿讓父母為我們操心、蒙羞,此乃孝順第一步。

人之行孝,不能離開敬。孔子曰:「蓋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孝養父母,沒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愛之心。想想我們自己,

從小對父母的教誨,是不是恭敬聽受?

小時候,父母把最好的食物,留給我吃;現在,最好的食物,記得請父母先吃了嗎?

家中最好的房間是否敬給父母居住?他們的衣食住行經常關心嗎?

父母交待的事情,可曾盡心盡力辦好?

父母有病時,能不能盡力侍奉,想方設法減少他們的病痛?

遠游在外,已經多久沒有向家裡問候、回去探望了呢?

……

更進一步,如果能將孝敬雙親的心,擴大到對所有的師長、宗親;如果我們還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努力、貢獻,讓父母寬慰,使他們一生的辛勤沒有白費,這就是古人所謂的「光耀門楣」,「孝行」至此就更加圓滿。

「孝,乃百行之本,眾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貴貧賤,是人人可行可做的。願我們能牢記這些話。及時把握行孝的機會,切莫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慟,至此追悔已遲。

8. 孝,善事父母者的意思是什麼

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如《孝經·開宗明義》「夫孝,德之本也。」
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如《漢書·武帝紀》「興廉舉孝」
3.居喪曰孝。如守孝、在孝。
4.奉養、孝順曰孝。如《禮記·祭義》「內則孝於親」。
5.服父母與祖父母之喪的曰孝。如孝媳、孝孫。
6.能繼先人之志也。如《中庸》「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上為老、下為子,是上一代與下一代,融為一體,稱之為孝。
子女從父母那裡承傳血脈和家訓,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雲
:「孝乃天經地義」。
《詩經·蓼莪》寫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因此,身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們每個人不可不知的。
孝經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故為人子女,欲行孝,應先從愛護自己開始,不要讓父母為我們身體的傷患而擔憂;更要記得「德有傷,貽親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嚴於律己,不做不仁、不義、無信、無禮的事,以德潤身,奮發向上。勿讓父母為我們操心、蒙羞,此乃孝順第一步。
人之行孝,不能離開敬。孔子曰:「蓋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孝養父母,沒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愛之心。想想我們自己,
從小對父母的教誨,是不是恭敬聽受?
小時候,父母把最好的食物,留給我吃;現在,最好的食物,記得請父母先吃了嗎?
家中最好的房間是否敬給父母居住?他們的衣食住行經常關心嗎?
父母交待的事情,可曾盡心盡力辦好?
父母有病時,能不能盡力侍奉,想方設法減少他們的病痛?
遠游在外,已經多久沒有向家裡問候、回去探望了呢?
……
更進一步,如果能將孝敬雙親的心,擴大到對所有的師長、宗親;如果我們還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努力、貢獻,讓父母寬慰,使他們一生的辛勤沒有白費,這就是古人所謂的「光耀門楣」,「孝行」至此就更加圓滿。
「孝,乃百行之本,眾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貴貧賤,是人人可行可做的。願我們能牢記這些話。及時把握行孝的機會,切莫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慟,至此追悔已遲。

9. 善事父母曰孝是什麼意思

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如《孝經·開宗明義》「夫孝,德之本也。」
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如《漢書·武帝紀》「興廉舉孝」
3.居喪曰孝。如守孝、在孝。
4.奉養、孝順曰孝。如《禮記·祭義》「內則孝於親」。
5.服父母與祖父母之喪的曰孝。如孝媳、孝孫。
6.能繼先人之志也。如《中庸》「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上為老、下為子,是上一代與下一代,融為一體,稱之為孝。
子女從父母那裡承傳血脈和家訓,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雲
:「孝乃天經地義」。
《詩經·蓼莪》寫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因此,身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們每個人不可不知的。
孝經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故為人子女,欲行孝,應先從愛護自己開始,不要讓父母為我們身體的傷患而擔憂;更要記得「德有傷,貽親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嚴於律己,不做不仁、不義、無信、無禮的事,以德潤身,奮發向上。勿讓父母為我們操心、蒙羞,此乃孝順第一步。
人之行孝,不能離開敬。孔子曰:「蓋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孝養父母,沒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愛之心。想想我們自己,
從小對父母的教誨,是不是恭敬聽受?
小時候,父母把最好的食物,留給我吃;現在,最好的食物,記得請父母先吃了嗎?
家中最好的房間是否敬給父母居住?他們的衣食住行經常關心嗎?
父母交待的事情,可曾盡心盡力辦好?
父母有病時,能不能盡力侍奉,想方設法減少他們的病痛?
遠游在外,已經多久沒有向家裡問候、回去探望了呢?
……
更進一步,如果能將孝敬雙親的心,擴大到對所有的師長、宗親;如果我們還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努力、貢獻,讓父母寬慰,使他們一生的辛勤沒有白費,這就是古人所謂的「光耀門楣」,「孝行」至此就更加圓滿。
「孝,乃百行之本,眾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貴貧賤,是人人可行可做的。願我們能牢記這些話。及時把握行孝的機會,切莫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慟,至此追悔已遲。

10. 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是甚麼意思大神們幫幫忙

《說文解字》解釋篆體孝字雲:「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孝字寫的
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孟懿子向孔子請問甚麼是孝。

熱點內容
英語作文紙怎麼寫 發布:2025-08-27 18:10:32 瀏覽:606
它是一個鼻子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7 17:53:40 瀏覽:771
出口壓力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8-27 17:47:57 瀏覽:958
但我不這樣認為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7 17:47:56 瀏覽:554
附近人翻譯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8-27 17:45:11 瀏覽:51
家裡有吃的東西嗎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7 17:44:22 瀏覽:238
致我們的青春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7 17:41:43 瀏覽:750
職業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7 17:32:07 瀏覽:12
你今天沒來學校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7 17:32:05 瀏覽:472
這片英語短文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7 17:31:16 瀏覽: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