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作文翻譯 » 小學英語句子翻譯怎麼教

小學英語句子翻譯怎麼教

發布時間: 2023-04-19 08:43:09

㈠ 怎麼樣教孩子英語翻譯

單詞,後根據語法將句子分解,最後整句話翻譯。有直接翻譯法,根據意思翻譯和半直譯半意譯等方法

㈡ 小學一年級英語題:聽力 單詞 句子翻譯技巧

1、小學一年級英語題的聽力部分
調整心態,在聽的過程中做速記。捕捉的信息准確,才能答題正確。這部分要求學生平時多聽、多說,積累語感。
2、小學一年級英語題的單項選擇
屬於考查各項基礎知識的傳統題型,此題內容涉及語法、詞彙、慣用法、句型、口語功能等方面。此題靈活,覆蓋面廣,但多數題目源於課本或化於課本。答題時要注意:
題目有語境,吃透語境,把握題乾的全部信息,並從詞法、語法、慣用法、詞的搭配等多方面考慮。
對話構成題干,更生活化,更靈活,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斷定答案。
注意綜合性的知識,切記“語不離句,句不離文,語法不離語境”。用排除法選出答案。
3、小學一年級英語題的句子翻譯
它要求考生有較精準的語言素養,考查考生對詞義的理解、詞彙的拼寫、詞性的選擇和運用,以及固定搭配、句子的類型結構、句子的時態等方面的能力。課文中出現的動詞、固定搭配片語,要特別注意,因為這些內容掌握的好壞,是考生能否正確遣詞造句的關鍵,每學到一個動詞、固定搭配片語,都要聯系簡單句的5個基本句型考慮組成句子。

㈢ 小學英語怎麼教

小學英語怎麼教

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會不停的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而不斷思考,也會不斷的來完善自己的想法與措施。英語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等技能,以及這些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對小學生的英語教學.尤其要注意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一、學會聽,說、讀、寫,譯等技能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其中任何一種技能對其他技能有促進和抑制的作用:學生能夠脫口而出的句子若在聽力中碰到,聽懂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閱讀理解的能力提高了.語感也得到了相應提高。那麼,如何提高這些技能了。

1.通過大量的聽力訓練及跟讀模仿可以縮短自我發音與地道英語之間的距離,從而有利於學生講出自然、流暢的英語。

2.通過多說,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訓練學生說的方法很多,可要求學生操練句型。自編對話,情景表演,完成課堂中特別設計的任務等。

3.通過多讀,培養訓練學生語感。英語的朗讀就是運用輕重音、節奏、語調等語音將材料中的思想表達出來。多練不僅能培養學生更好地在句子中記憶單詞,理解單詞,也為讓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創造條件。

4.通過多寫。培養學生理解單詞。句型的`能力,熟練掌握英語表達思維。可通過抄寫.默寫等方式逐步進行練習。

5.通過互譯.使學乍掌握中英文思維的差別。同時促進寫作能力。翻譯時要注意直譯與意譯,解英漢兩種語言文化不同之處.加深對不同場合英語表達的理解,

二、英語教學要不斷提高學生主動性。

興趣教學首先,要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和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無形中激發學生主動性。其次.教學方式要靈活多樣,充滿情趣為了激發並保持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不斷地探索和創新。例如,通過開展英語游戲、朗誦會、演講比賽、默寫比賽、作文比賽、聽力比賽等教學活動,使教學充滿情趣。例如,讓學生通過自編自演英語小品、創意製作英語小報和賀卡甚至設計英文個人主頁等活動。使學生的英語學習必趣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得到提高。

最後,教學手段多樣化,激發學習興趣。

然而,盡管努力了,但不能只追求現代教育理念而忘記了填鴨式的教學,畢竟,一切還得以成績論高低。

;

㈣ 小學的英語怎麼教

小學英語到底該怎麼教
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國家英語課程要求小學階段結束時應達到的二級的基本要求,即:對英語學習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能根據所學內容表演小對話或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並講述簡單的故事。能根據圖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在學習中樂於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樂於了解異國文化、習俗。小學新課改開始後,去聽了一些小學英語課,產生了很多疑惑。於是帶著問題到小學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實踐和探索。當前小學英語教學在許多方面與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和要求還不大相符。

請看下面的教學情境:

情境一:(三年級)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模塊6的單詞。先跟我讀……(約7、8分鍾後)下面我請同學來領讀。每隊找兩個,看哪個隊讀得好。(20分鍾左右)好現在分組讀。(10分鍾)各隊比一比看誰讀得好,獎一顆星。最後檢查了幾個學生,作業是回家背過這些單詞。

情境二:(五年級)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講模塊9的課文。大家先自己看,翻譯一下,過一會我找同學來翻譯。老師開始在黑板上寫出難翻譯的詞和句子,學生在下面自讀翻譯。(約9分鍾後)下面我找同學來翻譯。(學生踴躍舉手)教師領著學生逐段翻譯。學生記漢語意思(20多分鍾)好,同學們做得很好,都明白了嗎?誰還有問題提出來。巡視教室,解答問題。(5、6分鍾)最後我來領讀一遍。領讀完後正好下課。作業:回家後搞清楚課文的漢語意思,把譯文寫出來。

這樣的小學英語教學確實需要商榷。在這里把一些問題提出來,跟大家一起討論。

問題一:強調意義的講解和機械記憶,忽視實際運用,把活生生的語言(live language)教成了死的知識(dead knowledge)。

很多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一個共同點:無論是教單詞還是教句子、對話,都採取這樣一種方法——先解釋翻譯意思,然後一遍遍地領讀,變著法子重復,要求學生記住其意思和形式。整堂課幾乎不作實際的應用練習。以這樣的模式教英語,目的很明顯,直奔考試去了。學習的結果是學生記住了不少單詞和句子,而且還能琅琅上口,但如果要求他們應用這些語言元素去交流,去解決問題,恐怕就難了。所以許多學生甚至學了八九年英語後,還是聽不懂,也不會說英語,成其為「聾啞英語」(mb and deaf English)。這也就是當前存在的英語教學費時低效現象。

其實英語完全可以不這么教的。把抽象的語言教學設計成模擬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類真實的情境中學習使用英語交流和解決問題,效果會更好。學生們使用剛剛學到的英語進行交際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他們會特別投入,學習熱情非常高。這是多方位的學習,聽和說的口語訓練都融合其中了。而且這樣教不枯燥,學生學得津津有味,老師教得繪聲繪色,激發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而興趣對學習效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英語教學中把單詞放在句子中教,把句子放在對話、課文中教。切忌不可簡單重復。除了展示正確發音和糾正個別學生的不準確發音外,不可領著學生不斷重復。教單詞的方法很多:老師只作口型,學生猜單詞;讓學生用英語說出所看圖片、實物的名稱;不斷更換圖片或實物,讓學生分組競賽,看哪個小組說得又快、又多、又齊;老師或學生做動作,其他學生猜是什麼;字謎及填入所缺字母或單詞的游戲…… 教句子時,把句子設計到對話中,讓學生在模模擬實的情境中交流、運用。引導他們在使用這些句子進行交際和解決問題中重復並掌握它們。例如在教「What』s this?」時,出示不同的實物或圖片,教師問「What』s this in English?」學生答「It』s …」, 或學生分組問答。然後讓學生自己找東西互相問答。學生掌握的效果肯定是不同於簡單重復的。再比如教「I』m hot. Please give me a fan.」可以先讓學生邊作出熱的樣子,邊說「I』m hot.」。再要他們折紙扇,然後同位間互相說「I』m hot. Please give me a fan.」。等等。所有的方法主旨只有一個——讓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從而解決所謂的聾啞英語問題。

有的教師或許會擔心學生記不住。讓我們來看一個心理學實驗吧。心理學家把學習者分成三組,給一定數量的生詞進行學習。三個組所記的生詞是一樣的,但所接受的任務不一樣。第一組的任務是盡量地記住這些詞;第二組是盡量地用各種各樣的標准對這些詞進行分類;第三組的任務是既盡量地記,又盡量地分類。在三個組進行了同等時間的學習後,進行了記詞測驗。結果很有趣,也很引人注意。第一組反而不如第二組記住的詞多,第三組記住的詞跟第二組相等。所以說簡單的記憶學習,其效果不如復雜的思維學習,即使在記憶效果上也是這樣。

問題二:手段單一;課堂結構簡單,教學效益低。

小學生的注意特點是有意注意正在發展,但無意注意還起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無意注意佔優勢。總體特點是不穩定,不持久,易分散。在教學中教師應特別注意這一規律。而很多小學英語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只採用同一種或兩種方法,記單詞學句子就是反復誦讀。當學生堅持不住而走神時又不去分析內在原因,只是一味指責學生。這樣造成課堂氣氛差,教學生硬、死板,學生不感興趣,教學效果不理想。原因在於這些教師課堂結構設計得非常簡單。記單詞就是記單詞,學句子就是學句子,整堂課就是變著法子做同一內容。他們的理由是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差,一節課學會這些就不錯了。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其實不然。小學生的學習潛力很大,模仿能力非常強。我們完全可以採取更好的思路和更有效的手段教學。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集中注意一件事物的時間一般維持在十分鍾左右。因此教學時要及時變化教學手段,轉變教學內容。教學中要提前設計幾種不同的方法,以便及時根據學生狀況加以調整。比如教「What』s your favorite…?」時,可以先用衣服(或圖片)問「What』s your favorite clothes?」問答練習和學生自主練習五六分鍾後,及時轉變成用動物圖片問「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s?」。練習後,再找學生模仿動物的樣子或叫聲,讓大家猜「What am I favorite animal?」或「What』s his favorite animal?」。下課前留幾分鍾,把「What』s your favorite…?」「I like…best.」放入學生熟悉的曲目中,編成歌曲,以增強學習效果。這樣教學,學生不但不會走神,還練習運用了所學內容,並學習和加深了「What』s your favorite…?」以外的許多單詞和知識。如此一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興趣,學習的效果應該不一樣吧。

問題三:缺乏激勵,語氣平淡,使多數學生缺乏熱情,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

英語對小學生來說是很新奇的東西,所以他們本來的學習熱情是很高的。小學生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有興趣是一種必然。但是通過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進行訪問和調查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為什麼會這樣呢?

人的興趣的發展一般要經過有趣——樂趣——志趣三個階段。有趣是低級水平,它往往是某些外在的新異現象所引起的直接興趣,隨生隨滅,時間短暫。樂趣是在有趣的基礎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來的,持續時間較長。志趣則是興趣發展的最高水平,是在樂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與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目標相結合,積極自覺,堅持時間長,甚至終生不變。前面說過小學生覺得英語有趣是必然的。可是如何把這種興趣維持下來並使之發展提高到更高水平,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所在了。十幾年的教學和教研中,我發現維持興趣的最有效手段是使之有成就感。有句話說得很形象,叫「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這就是說教學中要時時注意鼓勵和激勵學生,讓他們經常感到成功的喜悅。可是很多教師教學過程中卻缺乏激勵手段。在他們的課堂里,當學生回答對問題時,有時不作表揚,只是「OK. Sit down.」;表揚學生時語氣平淡,表情生硬、呆板,「Good. Sit down.」。學生覺得似乎只是完成了任務而已,感覺不到那種成功後的欣慰與快樂。而對答不上來的學生更簡單,「Sit down.」就打發了,不去及時地鼓勵和激發他們。這些教師如此的漫不經心,讓「教機」白白溜走,時日一久,很多學生的有趣自然就成了無趣。

如何改變呢?關鍵是有心,隨時隨刻注意表揚和激勵學生。對小學生的激勵手段非常多,有些很簡單,一個鼓勵和贊許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一個小五星,一個小紅花,小粘貼所起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甚至勝過千言萬語。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更要注意對他們進行激勵。當學生回答對問題時,當他們認真聽講時,都是激勵的良機。對學生的肯定 ,哪怕是一個小問題的成功,也要採取最有效的方式。即便是一句簡單的「Very good.」教師的語氣、眼神、表情也要讓學生感到莫大的喜悅。每天的成功喜悅很小,但是一天天的積累起來,學生就會產生成就感。而學生的成就感正是我們的教育所追尋的最終目標之一。所有這些的起點,只不過是每天課堂上的一件件小事而已。

問題四:授課過程中不注重英語的滲透,形成英語情境,而是用漢語教英語,不利於培養「英語思維」。

聽過的大多數小學英語課上,教師基本上都用漢語授課。授課過程中不注意滲透日常英語。為了告訴學生單詞、句子的含義,只是一味地翻譯,重復,破壞了英語課堂的情境。(甚至有的教師不肯費力去設計課堂情境。或者說有的教師不懂,不會。)

用英語思維是學英語的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英語思維的培養就是應該從小學生開始。多數老師以為,小學生的英語知識太少,水平太低,接受不了這么「高深」的東西。他們不敢奢求,只好耐心地翻譯,重復。在教學過程中,與其費盡口舌地解釋什麼是「apple」,絕不如拿著個蘋果說「This is an apple.」。這時候學生大腦的反映是實物 apple,而非 「蘋果」(漢語語言) apple。整個認知和思維過程未經過翻譯程序,其思維就是英語的。如果這時候再滲透「What』s this in English?」「What』s your favorite fruit?」「Do you like apple?」『Do you want an apple?」,比起翻譯、重復地教學,教學效果和課堂效益當然就不一樣了。這時不妨把apple給他們吃掉,學生就更感興趣了。通過這樣的滲透,學生學到地不止是apple一個語言符號,而同時把這一符號附於了實際意義。另外,這樣的教和學的方式使學生對語言的記憶掌握程度也會好的多。

另一方面的滲透貫穿於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比如維持課堂秩序,對走神的學生說「What are you doing?」「Don』t play again, please.」「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Will you please sit straight?」等等。還有課堂指令「Please come here.」「Would you please answer this question?」「Whose turn is it now?」「Write these down please.」… 再比如,平時碰到學生用英語打招呼呀,告別呀,問候呀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在真實地使用英語,學生接受的也是真實的英語,而不是課堂練習。這時,他們的大腦里也是用英語來理解和反應的。還有一點要強調的是我們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滲透英語課中將要講到或以後講的內容。這樣不但可以降低講課時的難度,還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的實際應用,並真正地使用它們。有一位老師的孩子在我教的班裡,一天這位老師告訴我,她的孩子放學叫她走時用英語問她「Are you ready?」。……

學習英語要過很多關——語音關、開口關、拼讀關、朗讀關、默讀關、大量聽寫關、背誦關、非翻譯運用關…… 從小學英語小學英語到底該怎麼教教學資源 2010-04-08 13:37:23 閱讀181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 訂閱
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國家英語課程要求小學階段結束時應達到的二級的基本要求,即:對英語學習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能根據所學內容表演小對話或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並講述簡單的故事。能根據圖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在學習中樂於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樂於了解異國文化、習俗。小學新課改開始後,去聽了一些小學英語課,產生了很多疑惑。於是帶著問題到小學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實踐和探索。當前小學英語教學在許多方面與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和要求還不大相符。

請看下面的教學情境:

情境一:(三年級)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模塊6的單詞。先跟我讀……(約7、8分鍾後)下面我請同學來領讀。每隊找兩個,看哪個隊讀得好。(20分鍾左右)好現在分組讀。(10分鍾)各隊比一比看誰讀得好,獎一顆星。最後檢查了幾個學生,作業是回家背過這些單詞。

情境二:(五年級)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講模塊9的課文。大家先自己看,翻譯一下,過一會我找同學來翻譯。老師開始在黑板上寫出難翻譯的詞和句子,學生在下面自讀翻譯。(約9分鍾後)下面我找同學來翻譯。(學生踴躍舉手)教師領著學生逐段翻譯。學生記漢語意思(20多分鍾)好,同學們做得很好,都明白了嗎?誰還有問題提出來。巡視教室,解答問題。(5、6分鍾)最後我來領讀一遍。領讀完後正好下課。作業:回家後搞清楚課文的漢語意思,把譯文寫出來。

這樣的小學英語教學確實需要商榷。在這里把一些問題提出來,跟大家一起討論。

問題一:強調意義的講解和機械記憶,忽視實際運用,把活生生的語言(live language)教成了死的知識(dead knowledge)。

很多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一個共同點:無論是教單詞還是教句子、對話,都採取這樣一種方法——先解釋翻譯意思,然後一遍遍地領讀,變著法子重復,要求學生記住其意思和形式。整堂課幾乎不作實際的應用練習。以這樣的模式教英語,目的很明顯,直奔考試去了。學習的結果是學生記住了不少單詞和句子,而且還能琅琅上口,但如果要求他們應用這些語言元素去交流,去解決問題,恐怕就難了。所以許多學生甚至學了八九年英語後,還是聽不懂,也不會說英語,成其為「聾啞英語」(mb and deaf English)。這也就是當前存在的英語教學費時低效現象。

其實英語完全可以不這么教的。把抽象的語言教學設計成模擬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類真實的情境中學習使用英語交流和解決問題,效果會更好。學生們使用剛剛學到的英語進行交際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他們會特別投入,學習熱情非常高。這是多方位的學習,聽和說的口語訓練都融合其中了。而且這樣教不枯燥,學生學得津津有味,老師教得繪聲繪色,激發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而興趣對學習效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英語教學中把單詞放在句子中教,把句子放在對話、課文中教。切忌不可簡單重復。除了展示正確發音和糾正個別學生的不準確發音外,不可領著學生不斷重復。教單詞的方法很多:老師只作口型,學生猜單詞;讓學生用英語說出所看圖片、實物的名稱;不斷更換圖片或實物,讓學生分組競賽,看哪個小組說得又快、又多、又齊;老師或學生做動作,其他學生猜是什麼;字謎及填入所缺字母或單詞的游戲…… 教句子時,把句子設計到對話中,讓學生在模模擬實的情境中交流、運用。引導他們在使用這些句子進行交際和解決問題中重復並掌握它們。例如在教「What』s this?」時,出示不同的實物或圖片,教師問「What』s this in English?」學生答「It』s …」, 或學生分組問答。然後讓學生自己找東西互相問答。學生掌握的效果肯定是不同於簡單重復的。再比如教「I』m hot. Please give me a fan.」可以先讓學生邊作出熱的樣子,邊說「I』m hot.」。再要他們折紙扇,然後同位間互相說「I』m hot. Please give me a fan.」。等等。所有的方法主旨只有一個——讓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從而解決所謂的聾啞英語問題。

有的教師或許會擔心學生記不住。讓我們來看一個心理學實驗吧。心理學家把學習者分成三組,給一定數量的生詞進行學習。三個組所記的生詞是一樣的,但所接受的任務不一樣。第一組的任務是盡量地記住這些詞;第二組是盡量地用各種各樣的標准對這些詞進行分類;第三組的任務是既盡量地記,又盡量地分類。在三個組進行了同等時間的學習後,進行了記詞測驗。結果很有趣,也很引人注意。第一組反而不如第二組記住的詞多,第三組記住的詞跟第二組相等。所以說簡單的記憶學習,其效果不如復雜的思維學習,即使在記憶效果上也是這樣。

問題二:手段單一;課堂結構簡單,教學效益低。

小學生的注意特點是有意注意正在發展,但無意注意還起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無意注意佔優勢。總體特點是不穩定,不持久,易分散。在教學中教師應特別注意這一規律。而很多小學英語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只採用同一種或兩種方法,記單詞學句子就是反復誦讀。當學生堅持不住而走神時又不去分析內在原因,只是一味指責學生。這樣造成課堂氣氛差,教學生硬、死板,學生不感興趣,教學效果不理想。原因在於這些教師課堂結構設計得非常簡單。記單詞就是記單詞,學句子就是學句子,整堂課就是變著法子做同一內容。他們的理由是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差,一節課學會這些就不錯了。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其實不然。小學生的學習潛力很大,模仿能力非常強。我們完全可以採取更好的思路和更有效的手段教學。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集中注意一件事物的時間一般維持在十分鍾左右。因此教學時要及時變化教學手段,轉變教學內容。教學中要提前設計幾種不同的方法,以便及時根據學生狀況加以調整。比如教「What』s your favorite…?」時,可以先用衣服(或圖片)問「What』s your favorite clothes?」問答練習和學生自主練習五六分鍾後,及時轉變成用動物圖片問「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s?」。練習後,再找學生模仿動物的樣子或叫聲,讓大家猜「What am I favorite animal?」或「What』s his favorite animal?」。下課前留幾分鍾,把「What』s your favorite…?」「I like…best.」放入學生熟悉的曲目中,編成歌曲,以增強學習效果。這樣教學,學生不但不會走神,還練習運用了所學內容,並學習和加深了「What』s your favorite…?」以外的許多單詞和知識。如此一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興趣,學習的效果應該不一樣吧。

問題三:缺乏激勵,語氣平淡,使多數學生缺乏熱情,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

英語對小學生來說是很新奇的東西,所以他們本來的學習熱情是很高的。小學生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有興趣是一種必然。但是通過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進行訪問和調查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為什麼會這樣呢?

人的興趣的發展一般要經過有趣——樂趣——志趣三個階段。有趣是低級水平,它往往是某些外在的新異現象所引起的直接興趣,隨生隨滅,時間短暫。樂趣是在有趣的基礎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來的,持續時間較長。志趣則是興趣發展的最高水平,是在樂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與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目標相結合,積極自覺,堅持時間長,甚至終生不變。前面說過小學生覺得英語有趣是必然的。可是如何把這種興趣維持下來並使之發展提高到更高水平,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所在了。十幾年的教學和教研中,我發現維持興趣的最有效手段是使之有成就感。有句話說得很形象,叫「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這就是說教學中要時時注意鼓勵和激勵學生,讓他們經常感到成功的喜悅。可是很多教師教學過程中卻缺乏激勵手段。在他們的課堂里,當學生回答對問題時,有時不作表揚,只是「OK. Sit down.」;表揚學生時語氣平淡,表情生硬、呆板,「Good. Sit down.」。學生覺得似乎只是完成了任務而已,感覺不到那種成功後的欣慰與快樂。而對答不上來的學生更簡單,「Sit down.」就打發了,不去及時地鼓勵和激發他們。這些教師如此的漫不經心,讓「教機」白白溜走,時日一久,很多學生的有趣自然就成了無趣。

如何改變呢?關鍵是有心,隨時隨刻注意表揚和激勵學生。對小學生的激勵手段非常多,有些很簡單,一個鼓勵和贊許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一個小五星,一個小紅花,小粘貼所起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甚至勝過千言萬語。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更要注意對他們進行激勵。當學生回答對問題時,當他們認真聽講時,都是激勵的良機。對學生的肯定 ,哪怕是一個小問題的成功,也要採取最有效的方式。即便是一句簡單的「Very good.」教師的語氣、眼神、表情也要讓學生感到莫大的喜悅。每天的成功喜悅很小,但是一天天的積累起來,學生就會產生成就感。而學生的成就感正是我們的教育所追尋的最終目標之一。所有這些的起點,只不過是每天課堂上的一件件小事而已。

問題四:授課過程中不注重英語的滲透,形成英語情境,而是用漢語教英語,不利於培養「英語思維」。

聽過的大多數小學英語課上,教師基本上都用漢語授課。授課過程中不注意滲透日常英語。為了告訴學生單詞、句子的含義,只是一味地翻譯,重復,破壞了英語課堂的情境。(甚至有的教師不肯費力去設計課堂情境。或者說有的教師不懂,不會。)

用英語思維是學英語的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英語思維的培養就是應該從小學生開始。多數老師以為,小學生的英語知識太少,水平太低,接受不了這么「高深」的東西。他們不敢奢求,只好耐心地翻譯,重復。在教學過程中,與其費盡口舌地解釋什麼是「apple」,絕不如拿著個蘋果說「This is an apple.」。這時候學生大腦的反映是實物 apple,而非 「蘋果」(漢語語言) apple。整個認知和思維過程未經過翻譯程序,其思維就是英語的。如果這時候再滲透「What』s this in English?」「What』s your favorite fruit?」「Do you like apple?」『Do you want an apple?」,比起翻譯、重復地教學,教學效果和課堂效益當然就不一樣了。這時不妨把apple給他們吃掉,學生就更感興趣了。通過這樣的滲透,學生學到地不止是apple一個語言符號,而同時把這一符號附於了實際意義。另外,這樣的教和學的方式使學生對語言的記憶掌握程度也會好的多。

另一方面的滲透貫穿於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比如維持課堂秩序,對走神的學生說「What are you doing?」「Don』t play again, please.」「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Will you please sit straight?」等等。還有課堂指令「Please come here.」「Would you please answer this question?」「Whose turn is it now?」「Write these down please.」… 再比如,平時碰到學生用英語打招呼呀,告別呀,問候呀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在真實地使用英語,學生接受的也是真實的英語,而不是課堂練習。這時,他們的大腦里也是用英語來理解和反應的。還有一點要強調的是我們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滲透英語課中將要講到或以後講的內容。這樣不但可以降低講課時的難度,還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的實際應用,並真正地使用它們。有一位老師的孩子在我教的班裡,一天這位老師告訴我,她的孩子放學叫她走時用英語問她「Are you ready?」。……

學習英語要過很多關——語音關、開口關、拼讀關、朗讀關、默讀關、大量聽寫關、背誦關、非翻譯運用關…… 從小學英語教學開始就採取更好的思路,更有效的模式教學,一定會對我國的英語教學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最終解決過去長期存在的「費時低效」問題。

學開始就採取更好的思路,更有效的模式教學,一定會對我國的英語教學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最終解決過去長期存在的「費時低效」問題。

㈤ 小學英語應該怎麼教比較好

第一,在英語學習中,要孩子完全被英語語言環境包圍,就像海綿一樣直接吸收,沒有翻譯,就像學習母語一樣。
第二,利用多媒體將圖像、直覺、互動、指導有機結合。從孩童老檔喊時期開始,孩子就能把語言的意義與周圍的世界聯系起來:現實生活中的人、事和情景,為孩子使用的詞彙提供了含義。當他們將詞彙和圖像直接聯系在一起時,就理解了該詞彙的含義。不用翻譯,每個人有生以來,就本能地一直這樣做。
第三、反復聽取蠢穗所學的語言、看各種圖像的圖案,從你看到的和已經知道的,通過直覺讓侍野孩子意識出新語言的含義。
第四,在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地與孩子互動,最好的指導是從簡單開始,然後有系統地擴展到更復雜。並以新的語言進行思維,不斷模仿錄音,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技能。

㈥ 怎樣有效開展小學英語口語教學

一.情景式口語教學法——讓學生想說
在中國的英語課堂上,有很多學生不願開口說話,擔心自己開口會說錯,會遭人恥笑。這樣「不語」的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於被動位置。根據這一點,教師應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可漸漸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漸漸地讓學生產生想用英語表達的願望。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高於抽象思維能力,對生活中直接接觸的事或物比較了解,而對只限於書上看到,學到的容易忘記。基於此英語對小學生來說是一門從「零」開始的學科,教師要絞盡腦汁把這虛無縹緲的東西在學生腦中留有深刻印象,就得靠依靠現實的生活情景了。一方面,增強學生的形象記憶;另一方面,增強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在教What are you doing?時,設置一個情景:讓一個學生捧著本書,然後回答:I』m reading 。這樣既實際又貼近生活,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口語表達的流利程度。
再者,小學生愛玩、愛動、好表現自己,因而把課文的對話創設成情景,讓學生用表演的形式進行交流,學習語言是最恰當不過了。如復習「Let』s eat」(這一單元時,教師可利用實物、圖片等創設情境,讓學生們進入到餐廳里,再以「Old MacDonald has a farm」這首歌,營造了一個氣氛,接著把帽子戴上,此時教師變成了「waitress」(女侍應),手裡的書變成了侍應手上的托盤,而學生們則變成了顧客,讓學生嘗試向我提出各種要求:如I like hamburgers. I like hot dogs. Can I have some cakes? 也嘗試著讓學生提出各種建議,如:Have some juice. Have some ice creams等。還要嘗試著運用上各種禮貌用語,贊美用語,如Thank you. You』re welcome. Oh, it』s nice. I like it 等。學生們興趣濃厚,他們在模擬的情景中嘗試交流並進行交際,活學活用地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了。
二.直觀式口語教學法——讓學生會說
直觀的教具在教學里一向手到重視。在一些學校多媒體設備不完備,資源缺乏的情況下,直觀教學是極為有效的教學手段,尤其是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低年級兒童心理學表明低年級兒童在學習外語時心理和生理上有很多優勢,短時記憶力強,好奇心重,模仿力強但較為直觀,缺乏抽象能力。因而通過直觀教學則能彌補這一不足。利用教具可以使教學方法多樣化,容易引起和保持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教授(Fun of English 3A) Unit3 This is my father. 是在教水果類單詞時,老師可自帶一些水果,或者可讓學生帶一些,讓學生有直觀感受到單詞所對應的實物,同時對照實物練習口語的過程中,減少了學生內心中對英語單詞的翻譯過程,能直接見實物將英語單詞脫口而出,學會用用語表達,從而做到快速而又自然地運用單詞,而並非死記硬背式的單純記憶。
對於高年級的英語口語教學中,可利用圖片,掛圖等直觀教具,結合講故事,復述等教學方法來充分練習學生的口語,從而在說的過程中鞏固句型,語法等,例:Fun of English 5B)Unit4 Halloween,該單元中目標在與學生能運用句型;「What do you like?」,「Do you like…?」,「I like…」在A部分的教授中,可以利用掛圖,學生聽錄音的基礎上,用講述的口氣,將課文內容講述給學生,並且讓學生理解後根據掛圖提示復述出課文內容,以講故事的形式完成教學,還可以讓學生用所學過的內容,靈活的編寫。
三.游戲式口語教學法——讓學生敢說
游戲的過程是激發學生興趣,並最大限度的保持這一興趣,使學生資源,愉快地說英語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課堂英語教學中,採用游戲是練習學生口語的一種很有效的手段。首先,所用來的游戲應符合以下三條基本標准,1)它們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並使課堂教學多樣化;2)它們能增加學生對外語的理解;3)它們將誘導學生去說這種新的語言。其次,採用的游戲應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低年級學生可採用些簡單的,易操作的游戲。例如:在復習水果單詞時,先把水果放在一隻盒子里,讓學生閉上眼睛用手去摸一摸,讓學生猜一猜盒子里裝的是什麼,然後讓學生用英語說出該水果的名稱,接著要求學生找一找該單詞的「好朋友」;或者出示字母卡片,讓學生排隊組成一個個水果單詞。這些活動比單純讓學生讀單詞有效得多。
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則要組織些有難度的游戲,並有適當的獎懲制度。在學生明白游戲規則後,應盡量多的給學生參與的機會。由學生自行組織並參與其中。如,Fun of English 5B Unit6 A PE lesson中對指令的學習,可由老師師范,先發號指令「Put your hands on your shoulders」,「Touch your nose with your finger once」,而後,由學生自己發號指令,其餘學生做,做錯的給予懲罰;或是讓學生分成6~8組上前表演。一個到兩個學生發號指令,其餘組員按指令做動作來練習。
對於游戲的選擇上可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同時可有選擇的改變,結合直觀教學手段,呈現實物,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說英語,用英語來交流,達到「寓教於樂」。
英語口語的教學不僅僅限於教學,在小學教育中低年級英語的課時約每周三節,中、高年級每周英語課時為4節。因此,可以看到除了完成正常的英語教學任務外,用於學生練習口語,開口說英語是少之又少。盡管教師在課堂中盡可能多的讓學生開口練習口語,但這些時間是非常少的。再者,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是與周圍環境的脫離,在課余時間形成良好的英語環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最有效地便是開展英語課外活動。它形式多樣,靈活多變,很能激起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多方面發展英語才能。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活動課時間給學生欣賞一些英語卡通片,利用課前和課上的五分鍾,教學生一些簡單的英語歌曲,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感受英語氛圍,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的環境。教師只有在英語教學中真正將視、聽、說相結合,讓學生敢於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才能達到英語口語的提高。
四、兒歌式口語教學——讓學生樂說
兒歌是少兒口頭傳唱的歌謠,它在任何一種語言中都是語言的啟迪,是孩子們最有效的學習工具。英語兒歌由於內容豐富生動,語言淺顯,節奏明快,是活在孩子們口頭上的英語文學。它很容易激發少兒的學習興趣,保持少兒的學習動力,是非常適合孩子門學習的一種形式,也是英語口語教學的一種方法。
為了增加學生的語言素材,教師可以把一些孤立的單詞用兒歌串連起來,幫助學生記憶,並運用,讓學生在課餘生活中不知不覺得喜歡上用用語進行口頭表達。下面筆者就將自己在教學中經常使用的幾類英語兒歌作簡單介紹
1.聯想式兒歌:兒童自言自語,用英語兒歌表達自己感興趣的的事物。
Birds, birds, fly, fly, fly;
Birds, birds, I like birds.
Cats, cats, catch, catch, catch;
Cats, cats, I like cats.
2.對話式兒歌:兒童之間一唱一和,以對兒歌的方式展示一段真實的生活情境。
Matter, matter, what』s the matter?
Cold, cold, I am cold.
Jacket, jacket, here』s a jacket.
Thank you, thank you.
Not at all.
Six, six, six o』clock;
Up, up, get up.
All right, all right.
Goodbye, goodbye.
Seven, seven, seven o』clock;
School, school, go to school.
OK, OK.
See you, see you.
3.問答式兒歌:兒童一問一答,可以就有趣的問題自問自答,也可以互相問答。
Doing, doing, what am I doing?
Sweeping, sweeping, I am sweeping.
Doing, doing, what am I doing?
Washing, washing, I am washing.
……
Blue, blue, what is blue?
Sky, sky, sky is blue.
Green, green, what is green?
Grass, grass, grass is green.
以上四種口語教學方法只有綜合使用,循序漸進,互為補充,相得益彰,才能讓學生的英語表達逐步從「不想說」「不會說」「不敢說」「不願說」的尷尬處境中走出來。
總之,英語口語教學不只是使學生系統的掌握了英語日常口語,了解了語言的文化含義,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思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提高學生運用知識,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出見解的能力。

㈦ 孩子英語句子翻譯不明白怎麼回事兒

句子結構不夠清楚 慣用語了解太少

㈧ 小學生該怎麼正確翻譯英語單詞

你先記單詞吧
1.外籍教師說:每天聽半小時英語,培養語感(注意,是無意識地聽)內,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才學會說話容的。你可以在休閑中播,但只可以是半小時! 2.抄得多自然熟,知識點抄抄抄。 3.設立錯題本(非常有效),把錯的答案,為什麼錯,列出來 4.要對英語充滿興趣,細細體味英語中的詞語表達精妙之處。5.我跟你說!你每天要看以兩段文字,如果沒有時間,那就考試前一個星期每天看兩篇!這樣可以保持考試的閱讀速度! 6.抄的單詞本你們要復習啊! 7.找一個外國歌手做你的偶像,把他(她)的歌聽完全 .8.多看中英對照文章,這樣對你的翻譯語感非常有幫助.

㈨ 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語篇教學

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語篇教學
語篇閱讀教學著眼於文章的全文,將英語教學中的三大要素,即語音、詞彙和語法巧妙而真實地融為一體,對課文進行整體教學,培養學生從整體理解課文的能力和習慣,引導學生進行上下段落之間、句子之間有聯系的分析和學習。保證有效的英語語篇教學,是提高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 下文筆者以譯林出版社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 5 The seasons 一課為例,介紹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的基本過程。 1. 背景烘托,構建語篇整體概念 背景知識是理解特定語篇所必須具備的材料,背景知識的缺乏會造成閱讀理解障礙。因此,語篇教學中,首先需要根據語篇的內容設置一些簡單易答的問題或介紹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和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營造良好的氣氛,促進學生構建語篇的整體概念,使得學生能夠快速進入語篇環境。這樣做還降低了學習難度,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 比如,在教授Unit 5 The seasons 一課時,教師可以呈現漂亮的四季變化圖片,並復習四季的詞彙。學生根據這些圖片和詞彙可以預測語篇的內容,並通過引導學生快速閱讀全文,使學生迅速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幫助他們快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 問題引領,貫穿教學 在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就語篇內容精心 設計問題,並通過這些貫穿語篇主線的問題,指導學生了解語篇的內容,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掌握教學重點。同時,通過及時地設問還能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初步建立全文語義圖像,進而培養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提高閱讀能力。 設計問題時應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問題要針對語篇的主要內容,有利於理清語篇脈絡和層次,使學生能夠在問題的引領下整體把握語篇;二是問題所用的句型要符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並有一定的坡度,便於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 情景設置,分層進行語篇閱讀分析 語篇閱讀分析的重點主要在於三個方面,一是熟悉每個語段的重要語句,掌握語段所提供的信息;二是分析文章遣詞造句的特點,包括語句之間、上下語段之間的銜接和呼應,連句成篇的語法手段,轉折、因果、列舉等連句手段在表達語篇邏輯聯系中的應用方法等;三是引導學生歸納全文的主題,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對應於上述三方面的語篇閱讀分析,可以結合語篇內容,針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游戲、對話、小組討論等形式,創設情景,讓學生結合已學的內容,運用課文中的重點短語、句子進行交流。 在Unit 5 The seasons一課的教學中,學生了解了四個季節以後,教師可以通過觀看生活片Life in the USA,發揮原版錄音的優勢,創設多元的語言輸入輸出,使學生多維度地感知美國四季的變化,多層次地習得語言。 4. 注重朗讀,綜合訓練聽、說、讀、寫能力 在所有的語言技能中,閱讀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學生一旦掌握了閱讀的方法,他們不用老師的幫助就能進行自主學習,在閱讀中進步作為高年級的學生,能讀懂簡單故事和短文並抓住大意。既是新課標二級、三級目標中所要求達到的基本素養,又是學生後續學習之所需。教材中的語篇是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的好材料,教師給予適當的閱讀指導和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目的去閱讀,抓住有用信息。當學生在閱讀中找到這些問題時,也就讀懂了文章。再通過學生回答問題,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但語篇閱讀不能停留於此,還要加強朗讀指導訓練,引導學生跟讀模仿錄音,分角色朗讀,開展朗讀比賽、分角色表演等,使每個學生會讀,愛讀,並能讀出語感,在朗讀中夯實基礎,提高能力。 5. 課外拓展,享受英語閱讀的快樂 語篇教學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相關知識,讀懂語篇內容,還要讓學生對語篇閱讀產生興趣,在閱讀中豐富知識,拓展視野,提高能力,享受閱讀快樂。因此,單單靠教材語篇的閱讀是不能滿足學生的,會限制了學生能力和興趣的發展。 將課堂進行適當的拓展,使語篇閱讀延伸到課後。教師可根據教材中的語篇內容,收集相關的閱讀材料,發給學生閱讀,並利用好已訂閱的英語報刊,有選擇地進行閱讀,或通過介紹相關的英語故事網站,讓學生在網上閱讀英語小故事。另外,可指導學生和家長自由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閱讀材料進行閱讀,鼓勵定時定量閱讀,定期開展閱讀交流匯報,讓學生在課外拓展閱讀中積累知識,豐富經驗,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 語篇是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好材料,是學生獲取語言信息和運用語言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善於選擇素材,把握素材,處理素材,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所體驗,形成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英語課堂教學局面。

㈩ 零基礎小學生的英語怎麼教

1、培養小孩子的興趣,讓他喜歡英語。

2、先從26個英語字母教起。

3、以身邊的實物舉例。

4、多跟他用英語交流。

熱點內容
我在學校度過了一天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12:30:05 瀏覽:25
英語餐廳的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9-16 12:29:24 瀏覽:599
又餓又渴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6 12:21:48 瀏覽:82
高等學校教師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12:18:53 瀏覽:255
學校旅行作文英語怎麼寫 發布:2025-09-16 12:09:28 瀏覽:591
以什麼而出名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6 11:57:28 瀏覽:261
去你家玩的英語怎麼翻譯成英文 發布:2025-09-16 11:48:23 瀏覽:286
點到點的英語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9-16 11:38:59 瀏覽:501
他們的老師是高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11:31:52 瀏覽:975
一輛自行車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6 11:29:42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