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作文翻譯 » 脊髓炎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脊髓炎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3-04-24 21:20:39

① 英文縮寫 _ AHE _ AHE是什麼意思

英文縮寫 AHE
英文全稱 acute hemorrhagic encephalomyelitis
中文解釋 急性出汪叢血性腦脊髓炎凱帆
縮寫分類 醫葯衛生
縮困孫櫻寫簡介

② 關於生病的英語單詞 急!!

1、have a cold 感冒

2、have a cough 咳嗽

3、headache 頭痛

4、have a stomachache 胃痛

5、have a toothache 牙痛

6、have a fever 發燒

7、allergy 過敏

8、pneumonia 肺炎

(2)脊髓炎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擴展閱讀:版

常見的葯物的英文權表達:

1、Sleeping pill 安眠葯

2、Painkiller 止痛葯

3、Penicillin [penɪ'sɪlɪn] 青黴素

4、Mosquito repellent[rɪ'pel(ə)nt]驅蟲劑

5、Motion sickness drug 暈車(船,車)葯

6、Laxative['læksətɪv]瀉葯

7、ibuprofen [,aɪbjuː'prəʊf(ə)n]布洛芬

③ 請問圖中「ADE」是表示的什麼意思醫學。葯學。科研。理工學科。生物。英語。學習。翻譯。醫療。護理

你好段敏,你提供的圖片不是很清晰。不過應該是幾個英文單詞的首字衫燃困母縮寫,可能是以下兩種情況。一是指急性播散性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二是或念指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望採納,謝謝。

④ 急性播散性脊髓炎是什麼病

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是廣泛累及腦和脊髓白質的急性炎症性脫髓鞘疾病,也稱為感染後、出疹後或疫苗接種後腦脊髓炎。

基本信息

  • 西醫學名

    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 英文名稱

    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ADEM

  • 所屬科室

    內科 - 神經內科

  • 主要病因

    原因不明

  • 多發群體

    兒童

  • 目錄

    1症狀體征

    2用葯治療

    3飲食保健

    4預防護理

  • 5病理病因

    6疾病診斷

    7檢查方法

    8並發症

  • 9預後

    10發病機制

  • 折疊編輯本段症狀體征

    1.大多數病例為兒童和青壯年,在感染或疫苗接種後1~2周急性起病,多為散發,無季節性,病情嚴重,有些病例病情凶險。疹病後腦脊髓炎常見於皮疹後2~4天,患者常在疹斑正消退、症狀改褲毀善時突然出現高熱、癇性發作、昏睡和深昏迷等。

    2.腦炎型首發症狀為頭痛、發熱及意識模糊,嚴重者迅速昏迷和去腦強直發作,可有癇性發作,腦膜受累出現頭痛、嘔吐和腦膜刺激征等。脊髓炎型常見部分或完全性弛緩性截癱或四肢癱、傳導束型或下肢感覺障礙、病理征和尿瀦留等。可見視神經、大腦半球、腦干或小腦受累的神經體征。發病時背部中線疼痛可為突出症狀。

    3.急性壞死性出血性腦脊髓炎(acute necrotic hemorrhagic encephalomyelitis) 又稱為急性出血性白質腦炎,認為是ADE暴發型。起病急驟,病情凶險,病死率高。表現高熱、意識模糊或昏迷進行性加深、煩躁不安、喚扒癇性發作、偏癱或四肢癱;CSF壓力增高、細胞數增多,EEG彌漫慢活動,CT見大腦、腦乾和小腦白質不規則低密度區。

    折疊編輯本段用葯治療

    急性期治療常用大劑量皮質類固醇,但幾乎沒有益處。小樣本研究發現,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或血漿交換有效。

    折疊編輯本段飲食保健

    多以清淡食物為主,注意飲食規律。

    折疊編輯本段預防護理

    自身免疫性疾病尚無有效的預防方法,防止感染、感冒以及寒冷或炎熱等誘發因素,是防治的重點;防治並發症也是臨床醫療護理的重要內容。

    折疊編輯本段病理病因

    本病為單相病程,症狀和體征數天達高峰,與病毒感染有關,尤其麻疹或水痘病毒。腦脊髓炎也見於狂犬病、天花疫苗接種後,偶有出現在破傷風抗毒素注射後的報道。許多腦脊髓炎患者是繼發於普通的呼吸道感染,像EB病毒、巨細胞病毒和支原體肺炎病毒感染後。

    折疊編輯本段疾病診斷

    本病需與乙型腦炎、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鑒別。乙型腦炎有明顯流行季節,ADE則為散發性;腦炎與脊髓炎同時發生可與病毒性腦炎鑒別。

    1.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 可散發,發病前或發病過程中可見反復的口唇皰疹,其他前驅症狀不明顯。以精神症狀最突出,有高熱和抽搐以及高顱壓等症狀,可很快陷入昏迷,病死率極高。腦脊液中可見出血性改變。可檢出特異性IgM抗體。腦電圖以額葉和顳葉變化為主,可為慢波或癲癇樣發放,雙側常不對稱,一側顳葉反復出現更有意義。CT和MRI均可見額葉和顳葉的出血樣改變,這些是與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不同之處。

    2.流行性乙型腦炎 季節性發病,7~9月居多,蟲媒傳播。急性起病,表現為高熱、頭痛、抽搐和高顱壓症狀,可累及大腦、小腦、腦乾和脊髓等多個部位。可表現全身中毒症狀,周圍血白細胞增高,以中性粒細胞居多。腦脊液早期以中性多形核白細胞為主,4~5天後可轉為以淋巴細胞增高為主。發病後2周以後可檢測出特異性抗體。MRI是對稱性雙側丘腦、基底核病灶。

    3.急性出血性白質腦病 多數學者認為系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的暴發類型。起病急驟,病情凶險,病死率極高,多於發病後幾天內死亡。脊髓受累的症狀較腦部症狀少見,或被腦部症狀掩蓋。周圍血和腦脊液可出現白細胞明顯增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為免疫系統異常活躍的反映。影像學可在軟化灶和壞死灶的內部或周邊見到出血灶,亦為彌漫性表現,多為片狀分布。有人報道以磁共振發現從ADE逐漸進展到急性出血性白質腦炎的病例。可能的原因在Hurst最早的病理報道中描述為小靜脈和毛細血管周圍紅細胞滲出、血管壁壞死、多形核白細胞浸潤和膠質細胞反應。可能是在比較嚴重的病例,在脫髓鞘的同時,微小血管周圍受到損傷,血管基質水腫,病灶逐漸融合形成比較大的病灶,從而導致出血的發生。磁共振的發現證明了急性出血性白質腦炎為急性播散。

    4.多發性硬化胡鏈備急性播散性為本病與MS的主要區別,MS從理論上講是散在、多發的病灶,而非彌漫性,並且多次發生,有復發-緩解的病程。臨床上確有部分MS患者起病可比較急,也缺乏復發-緩解的特點,病程也比較短,呈現單時相的病程。這一類型的患者無論從發病機制還是病理以及病理生理上與ADE都是難以鑒別的,有些學者認為這是一個過渡類型。從臨床實踐的角度來看,脫髓鞘性疾病是其共同的要點,而對於發病比較快,病程進展也比較快的患者,及時採取特異性的治療措施來挽救瀕危組織是最為重要的。

    ADE和MS的鑒別診斷對於預後的判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十分困難的。就首次發病來講,ADE常常出現比較彌漫的中樞神經系統障礙,伴有昏迷、嗜睡、抽搐和累及大腦、脊髓以及視神經的多病灶損害。而MS常常表現單一症狀,或為視神經損害,或者亞急性脊髓病。視神經的損害在ADE多為雙側同時受累,脊髓病變多為完全性,反射喪失;而在MS的視神經損害常為單側,而且脊髓病變也常常是不完全性的。ADE發病前常有感染或疫苗接種,而MS則不一定有這樣的前驅因素,但這些因素使MS症狀復發。因此並非有絕對的區別。腦脊液指標對鑒別診斷也無特異性,細胞增高亦可出現於MS。寡克隆區帶雖然是MS的一個特點,ADE亦可出現。但是,MS的寡克隆區帶可以比較持續,通過隨訪觀察對兩者的鑒別有一定的意義。因此一次發作單靠臨床症狀和腦脊液指標並不能有效地鑒別兩者。磁共振圖像上ADE常為多灶性的不對稱的模式,與MS也很難區別。典型的ADE為相對對稱的廣泛累及大腦和小腦白質的病灶,也有累及基底核的報道,後者是MS中極其罕見的。MS的病灶多不對稱,病灶的大小和新舊不一。如果影像學上新舊病灶同時並存,多支持MS的診斷。ADE與MS的不同是其為單時相性的,所以在好轉期和後遺症期多次磁共振檢查可以幫助鑒別診斷。根據Poser的標准,MS間隔1個月以上再次出現症狀為復發,因而在脫髓鞘性疾病,最好至少每隔6個月臨床和磁共振隨訪一次,連續2年為宜。

    還應該考慮到多發性的轉移瘤和血液系統腫瘤等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廣泛性侵襲,以及與維生素缺乏導致的急性腦病等少見疾病,在考慮神經系統疾病的同時不要忽視內科疾病的可能影響。

    折疊編輯本段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白細胞增多,血沉加快。

    2.腦脊液壓力增高或正常,CSF-MNC增多,蛋白輕度至中度增高,以IgG增高為主,可發現寡克隆帶。

    其他輔助檢查:

    1.EEG常見θ和δ波,亦可見棘波和棘慢復合波。

    2.CT顯示白質內彌散性多灶性大片或斑片狀低密度區,急性期呈明顯增強效應。MRI可見腦和脊髓白質內散在多發的T1低信號、T2高信號病灶。

    折疊編輯本段並發症

    隨病情發展,出現的症狀體征可以是原發病表現,也可以看作並發症(參見臨床表現)。另外,應注意繼發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瘡等。

    折疊編輯本段預後

    ADE為單相病程,歷時數周,急性期通常為2周,多數患者可以恢復。據報道病死率為5%~30%,存活者常遺留明顯的功能障礙,兒童恢復後常伴精神發育遲滯或癲癇發作等。

    無論在臨床上以何種形式發生,來勢兇猛的播散性腦脊髓炎因病死率高、倖存者遺留永久的神經功能缺失而備受重視。兒童患者從急性期恢復後可出現持久的行為異常、精神智能遲滯、癲癇。多數成年患者一般恢復良好。小腦炎為良性,一般在幾個月內完全恢復。

    折疊編輯本段發病機制

    用腦組織與弗氏完全佐劑免疫動物可造成實驗動物模型EAE,具有與人類MS相同的特徵性小靜脈周圍脫髓鞘及炎性病灶,推測為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認為ADE是急性MS或其變異型。

    病理特點為廣泛散在於腦、脊髓大量脫髓鞘灶,部分情況病灶僅限於小腦和脊髓。這些病灶從0.1mm到數毫米不等,均位於小、中靜脈周圍。腦內病灶呈多發性,雙側對稱,有融合傾向,以半卵圓中心受累為主,波及額、頂、枕葉以及島葉、視神經、視交叉和腦干;脊髓白質嚴重脫失與壞死,累及頸、胸段和腰段;病灶的新舊程度相同,這一點與多發性硬化不同。軸突和神經細胞基本保留完好,病變嚴重時軸突也有輕微的破壞。炎細胞浸潤明顯,周圍小靜脈炎性滲出,在髓鞘脫失相應區有以多形性小膠質細胞構成的細胞反應;可見由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組成的血管周圍套;多灶性腦膜滲出是另一必備的特徵,但一般不嚴重。

⑤ 各種疾病名稱以及其英文翻譯(盡量多說)

1、catarrh [kəˈtɑ:(r)]卡他, 粘膜炎

2、chicken pox, varicella [ˈtʃɪkɪnpɒks'værə'selə] 水痘

3、diabetes [ˌdaɪəˈbi:ti:z] 糖尿病

4、diphtheria [dɪfˈθɪəriə]白喉

5、eczema [ˈeksɪmə]濕疹

6、epilepsy [ˈepɪlepsi]癲癇

7、erysipelas [ˌerə'sɪpələs]丹毒

8、gangrene [ˈgæŋgri:n]壞疽

9、leukemia[lu:'ki:mɪə] 白血病

10、malaria[məˈleəriə] 瘧疾

11、malnutrition [ˌmælnju:ˈtrɪʃn] 營養不良

12、measles [ˈmi:zlz]麻疹

14、poliomyelitis [ˌpəʊlɪəʊˌmaɪə'laɪtɪs]脊髓灰質炎

15、rabies[ˈreɪbi:z] 狂犬病

16、rheumatism[ˈru:mətɪzəm]風濕病

17、rickets, rachitis[ˈrɪkɪts]佝僂病

18、scabies[ˈskeɪbi:z] 疥瘡

19、scarlet fever [ˈskɑ:lɪt ˈfi:və]猩紅熱

20、sciatica [saɪˈætɪkə]坐骨神經痛

21、 Renal stone[ˈri:nəl stəun] 腎結石

(5)脊髓炎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擴展閱讀

常用醫療器械英文表達

1、Urine Analyzer 尿液分析儀

2、blood sugar analyzer 血糖分析儀

3、test strip 測試條

4、reagent 試劑

5、Semi-automaticBiochemical Analyzer 半自動生化分析儀

6、Automatic BloodCell Analyzer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

7、Urine sedimentsanalyzer 尿沉渣

8、Bio-safety Cabinet 生物安全櫃

9、Incubator 培養箱

10、High FrequencyElectrotome 高頻電刀

11、shadowless lamp 無影燈

12、High speedrefrigerated centrifuge 高速冷凍離心機

13、hot air sterilizer 熱空氣消毒箱

14、microbiologicalincubator 微生物培養箱

15、Halogen light 鹵素燈

16、disposable sterileinjector 一次性無菌注射針

17、injection set 注射器

18、disposable venousinfusion needle 一次性靜脈輸液針

⑥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概述
  • 4 疾病名稱
  • 5 英文名稱
  • 6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別名
  • 7 疾病分類
  • 8 ICD號
  • 9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流行病學資料
  • 10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病因
    • 10.1 感染
    • 10.2 血管疾病
    • 10.3 與脫髓鞘疾病有關
    • 10.4 原發性
  • 11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發病機制
    • 11.1 感染
    • 11.2 血管疾病
    • 11.3 與脫髓鞘疾病有關
    • 11.4 原發性
    • 11.5 病理改變
  • 12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臨床表現
    • 12.1 運動障礙
    • 12.2 感覺障礙
    • 12.3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 13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並發症
  • 14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診斷
    • 14.1 典型臨床表現
    • 14.2 上升性脊髓炎
    • 14.3 腦脊液檢查
    • 14.4 周圍血象
    • 14.5 影像學檢查
    • 14.6 病因檢查
    • 14.7 其他檢查
  • 15 需要與急性橫貫性脊髓晌局炎鑒別的疾病
    • 15.1 急性硬脊膜外膿腫
    • 15.2 脊柱結核或轉移性腫瘤
    • 15.3 脊髓出血
  • 16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治療
    • 16.1 一般治療
    • 16.2 糖皮質激素
    • 16.3 靜脈大劑量免疫球蛋白(IVIG)
    • 16.4 血液療法
    • 16.5 其他
      • 16.5.1 B族維生素
      • 16.5.2 抗菌葯物
      • 16.5.3 巴氯芬
    • 16.6 康復治療
    • 16.7 飲食護理
    • 16.8 心理護理
    • 16.9 恢復期的護理
  • 17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預後
  • 18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預防
  • 19 相關葯品
  • 20 相關檢查
  • 21 參考資料
  • 附:
    • 1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相關葯物

1 拼音

jí xìng héng guàn xìng jǐ suǐ yán

2 英文參考

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TM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一般所說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是指急性橫貫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ATM)。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是一種非特異性急性脊髓白質的脫髓鞘性病變或壞死性病變,臨床表現為急性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截癱,可能與炎性脫髓鞘疾病有關[1]。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臨床以病變平面以下肢體癱瘓、傳導束型感覺障礙和尿便障礙為特徵[2]。病因不明,多數患者在出現脊髓症狀前1~2周有發熱、上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病毒感染症狀,可能與病毒感染後自身免疫反應有關[2]。包括感染後脊髓炎和疫苗接種後脊髓炎、脫髓鞘性脊髓炎(急性多發性硬化)、壞死性脊髓炎和副腫瘤性脊髓炎等臨床綜合征[2]。由於胸段脊髓(T3~5)血液供應不如其他脊髓節段豐富,最易受累[2]。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本病可累及脊髓的任何節段,以胸髓(T3-5)最常見,其次為頸髓和腰髓。可能因病毒直接感染或感染後引起的自體免疫反應所致。常見發病誘因是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勞累、負重或扭傷等。急性橫貫性脊髓炎可發病於任何年齡,青壯年較常見,無性別差異,散在發病。主要病理改變為脊髓的炎症、脫髓鞘及壞死。急性起病,常在數小滾州時至2-3日發展至完全性截癱。本病起病較重,首先表現為背痛、腹痛、腰背束帶感,繼之很快出現下列表現:"截癱"損害平面以下肢體肌肉無力或癱瘓。早期為"脊髓休克"狀態:肌張力除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陰性;急性期後逐漸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增強、病理反射陽性。"脊髓休克"期間大小便往往是瀦留現象,不久轉為失禁。損害平面以下軀乾和肢體深、淺感覺均為消失。部分病人起病後,癱瘓和感覺障礙的水平均不斷上升,最終甚至波及上頸髓而引起四肢癱瘓和呼吸肌麻痹,並可伴高熱,危及病人生命安宴備讓全,稱為上升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炎急性期應早期選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同時補充多種維生素如B1、B6、B12、C和輔酶A、叄磷酸腺苷、肌苷、細胞色素C等。另外,還應適當選用抗菌葯物以預防感染。

4 疾病名稱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

5 英文名稱

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ATM

6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別名

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ATM;急性脊髓炎

7 疾病分類

神經內科 > 脊髓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 > 脊髓疾病

8 ICD號

G04.8

9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流行病學資料

各年齡段均可發病,但以青壯年多發,男女性別差別不大,但也有報告女性稍多見。

10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病因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病因多樣,主要見於以下幾方面:

10.1 感染

20%~40%由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見於Ⅱ型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及腸道病毒。近年來HIV1及人類(嗜)T淋巴細胞病毒Ⅰ型(HTLV1)相伴的脊髓病開始受到重視。

國內學者(趙剛等,1994)曾在本病CSF中檢測到Ⅱ型單純皰疹病毒抗病毒抗體,並用PCR方法檢測出其特異性DNA。Bohr等(1999)亦用同樣方法檢測出CSF中腸道病毒的RNA序列。國外報道2例AIDS並發急性脊髓炎,腦脊液PCR證實為帶狀皰疹病毒,應用阿昔洛韋(無環鳥苷)治療後,症狀完全恢復(Lion,1996),提示病毒對脊髓的直接損害可能是主要原因。其他常見引起本病的病原菌有各種細菌、螺旋體、真菌、支原體、寄生蟲等。

10.2 血管疾病

由於脊髓供血障礙導致的脊髓炎又稱為急性壞死性脊髓炎。常見繼發於結締組織病、結節病、惡性腫瘤、感染等的血管炎性損害。

10.3 與脫髓鞘疾病有關

部分多發性硬化(MS)、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等脫髓鞘疾病可以急性橫貫性脊髓損害作為首發症狀。

10.4 原發性

指原因不明的非特異性急性脊髓損害,可因過度勞累、脊柱外傷等誘發,部分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腹瀉或疫苗接種史。

11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發病機制

11.1 感染

推測其感染途徑為:①長期潛伏在脊神經節中的病毒,在人體抵抗力下降時,沿神經根逆行擴散至脊髓而致病;②其他部位感染先致病毒血症,後經血循環播散至脊髓。此外,病毒感染致血管壁的壞死性炎性反應及其抗體介導的免疫應答損害亦是導致本病的重要機制。一組AIDS並發HTLV1脊髓病的屍檢報告,發現脊髓側柱、前柱廣泛的軸突破壞及髓鞘脫失,並脊髓血管硬化、透明樣變及壞死。

11.2 血管疾病

由於小動脈類纖維素樣或玻璃樣變性及壞死,導致管腔狹窄或閉塞,引起脊髓缺血。另抗磷脂抗抗體綜合抗體綜合征,可以本病作為首發症狀,並有反復發作傾向。

11.3 與脫髓鞘疾病有關

鄧榮昆等(1984)將本病病理改變與視神經脊髓炎做比較,發現兩者基本相同。另因部分發病機制與MS極為相似,故有人提出多發性硬化型脊髓炎的診斷。

11.4 原發性

推測與感染後誘發的自身免疫性改變有關。

11.5 病理改變

損害可侵及脊髓任何節段,以胸髓最常見。大體顯示脊髓腫脹、質地變軟,軟膜充血、混濁或有炎性滲出物附著,斷面示脊髓灰、白質界限不清。鏡檢:軟脊膜及髓內血管擴張、充血,血管周圍有炎性細胞浸潤。神經細胞腫脹、胞核移位及細胞碎裂、溶解,嚴重者出現脊髓軟化、壞死及空洞形成。白質中可見髓鞘腫脹、脫失及軸突變性。晚期神經細胞萎縮消失,病變部位瘢痕形成,最後脊髓萎縮變細。

12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臨床表現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以青壯年多見。病前數天或1~2周可有發熱、全身不適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急性起病,常先有脊背部疼痛、胸腹部束帶感及下肢麻木感,後迅速出現脊髓受損平面以下運動、感覺及大小便功能障礙,多在數小時至數天內達高峰,70%~75%見於胸髓,其次為頸髓、腰髓,骶髓最少見。由於病因不同,脊髓損害的水平、范圍及嚴重程度各異。

12.1 運動障礙

以胸髓受損害後引起的截癱最常見,如頸髓受損則出現四肢癱,並可伴有呼吸肌麻痹。早期脊髓休克階段,病變水平以下呈弛緩性癱瘓、肌張力降低、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也可引不出來。通常於2~3周後,逐漸過渡到痙攣性癱瘓,肌張力逐漸升高,尤以伸肌張力增高較明顯,深反射出現繼而亢進,病理反射明顯,與此同時有時肌力也可能開始有所恢復,恢復一般常需數周、數月之久,但最終常有一些體征殘留。倘病變重,范圍廣或合並有尿路感染等並發症者,脊髓休克階段可能延長,有的可長期表現為弛緩性癱瘓,或脊髓休剋期過後出現痙攣性屈曲性肢體癱瘓,此時肢體屈肌張力增高,稍有 *** ,雙下肢屈曲痙攣,伴出汗、豎毛反應和大小便自動排出等症狀,稱為脊髓總體反射。以上情況常提示預後較差,一些患者可終生癱瘓致殘。

12.2 感覺障礙

感覺障礙呈傳導束型,病變水平以下各種感覺均減退或消失,部分在感覺消失區上緣有1~2個節段的感覺過敏區或束帶樣感覺異常。另由於病損部位不同,可有脊髓半切損害表現。極少數無感覺障礙。

12.3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早期即出現大小便瀦留。脊髓休剋期,由於骶髓排尿中樞及其反射的機能受到抑制,排尿功能喪失,尿瀦留,且因膀胱對尿液充盈無任何感覺,逼尿肌鬆弛,而呈失張力性膀胱,尿容量可達1000ml以上;當膀胱過度充盈時,尿液呈不自主地外溢,謂之充盈性尿失禁。當脊髓休剋期過後,因骶髓排尿中樞失去大腦的抑制性控制,排尿反射亢進,膀胱內的少量尿液即可引起逼尿肌收縮和不自主排尿,謂之反射性失禁。如病變繼續好轉,可逐步恢復隨意排尿能力。50%在2~3周內恢復排尿功能。此外,脊髓休剋期尚有大便秘結、損害平面以下軀體無汗或少汗、皮膚乾燥、蒼白、發涼、指(趾)甲脆裂、立毛肌不能收縮;休剋期過後,皮膚出汗及皮膚溫度均可改善,立毛反射也可增強。如是頸髓病變影響了睫狀內臟髓中樞則可出現Horner征。

部分脊髓損害可自較低位節段迅速向高位進展,癱瘓在數小時至數天內自雙下肢開始,依次累及腰、胸、頸部,最後影響延髓出現呼吸困難、飲水嗆咳及言語不能,稱為上升性脊髓炎,預後差。少數病變累及脊髓膜或脊神經根,出現腦膜 *** 征。

13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並發症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可並發尿失禁、褥瘡及泌尿系感染、呼吸肌麻痹、墜積性肺炎、皮膚乾燥無汗、皮溫低、指(趾)甲脆裂、霍納征、延髓性麻痹等。

14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診斷

根據急性起病,迅速進展的雙下肢癱瘓或四肢癱、傳導束型感覺減退及大小便障礙,脊髓MRI顯示節段性腫脹及散在斑點、斑片狀異常信號,病前若有感染或疫苗接種史即應考慮本病。

確切診斷主要應尋找病因,目前可採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CSF及血液中細菌或病毒的DNA或RN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病原菌抗體、CSF中病原菌培養或動物接種等方法尋找感染源。

14.1 典型臨床表現

急性起病,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症狀或預防接種史[2]。

迅速出現脊髓橫貫性損害的臨床表現[2]:

(1)受累平面以下運動障礙:四肢或雙下肢肢體遲緩性癱瘓、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改變、病理反射陽性[2]。急性期過後受累平面以下逐漸變為痙攣性癱瘓[2]。

(2)病變節段以下深淺感覺減退或消失[2]。

(3)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尿便障礙、出汗異常、皮膚乾燥、脫屑及指甲鬆脆等[2]。

14.2 上升性脊髓炎

部分病例起病急驟,感覺障礙平面常於數小時內或1~2天內上升至高頸髓,癱瘓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和呼吸肌,出現呼吸困難[2]。

14.3 腦脊液檢查

腦脊液外觀正常,無色透明,壓力正常、壓頸試驗通暢、細胞數和蛋白含量正常或輕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2]。

CSF壓力多數正常,少數因脊髓腫脹致椎管輕度阻塞。外觀多無色透明,細胞數可視病因不同呈正常或輕度至中度升高,多數以淋巴細胞為主。蛋白定量正常或輕度升高。葡萄糖及氯化物正常。

14.4 周圍血象

白細胞計數正常,若有感染可輕度至中度升高。

14.5 影像學檢查

脊柱X線平片正常。部分病例MRI可顯示病變部位脊髓增粗,病變節段髓內多發片狀或較彌散的T2異常信號,強度不均勻[2]。

14.6 病因檢查

PCR檢測CSF及血液中細菌或病毒的DNA或RN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病原菌抗體;CSF中病原菌培養或動物接種等方法尋找感染源。

14.7 其他檢查

血沉、抗磷脂抗抗體、風濕系列、抗雙鏈DNA抗體、狼瘡帶試驗等檢查,具有鑒別診斷價值。

15 需要與急性橫貫性脊髓炎鑒別的疾病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需要與視神經脊髓炎、脊髓血管病、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急性脊髓壓迫症、急性硬脊膜外膿腫等相鑒別[2]。

對於反復發作的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患者,應常規行視覺及體感等誘發電位、顱腦及脊髓MRI等檢查,觀察有無脊髓外病灶,排除多發性硬化症。同時應行血沉、抗磷脂抗抗體等檢查,以排除抗磷脂抗抗體綜合抗體綜合征;對青年女性應行風濕系列、抗雙鏈DNA抗體、狼瘡帶試驗等排除SLE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對可疑原發脊髓血管病患者,可行脊髓造影或選擇性脊髓血管造影以明確診斷。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還應與硬脊膜外膿腫、脊柱結核、脊髓腫瘤、吉蘭巴雷綜合征等相鑒別。

15.1 急性硬脊膜外膿腫

可出現急性脊髓橫貫性損害,病前常有身體其他部位化膿性感染,病原菌經血行或臨近組織蔓延至硬膜外形成膿腫。在原發感染數日或數周後突然起病,出現頭痛、發熱、周身無力等感染中毒症狀,常伴根痛、脊柱叩痛。外周血白細胞數增高;椎管梗阻,CSF細胞數和蛋白含量明顯增高;CT、MRI有助於診斷。

15.2 脊柱結核或轉移性腫瘤

均可引起椎體骨質破壞和塌陷,壓迫脊髓出現急性橫貫性損害。脊柱結核常有低熱、納差、消瘦、萎靡、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狀和其他結核病灶,病變脊柱棘明顯突起或後凸成角畸形,脊柱X線可見椎體破壞、椎間隙變窄和椎旁寒性膿腫陰影等典型改變。專一性腫瘤在老年人多見,X線可見椎體破壞,如找到原發病灶可確診。

15.3 脊髓出血

由脊髓外傷或血管畸形引起。起病急驟,迅速出現劇烈背痛、截癱和括約肌功能障礙。腰穿CSF為血性,脊髓CT可見出血部位高密度影,脊髓DSA可發現脊髓血管畸形。

16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治療

制訂方案應針對病因。有明確的病原感染者,應針對致病病原合理用葯;可疑血管性疾病致脊髓缺血損害者,聯合應用改善循環葯物;由於大多數急性脊髓炎以脫髓鞘損害為主要病理改變,故多數學者主張以調節免疫治療為主。

16.1 一般治療

加強護理,防止各種並發症。排尿障礙者應保留無菌導尿管。翻身、拍背、吸痰;保持皮膚清潔,預防褥瘡等[2]。

高頸段脊髓炎有呼吸困難者應及時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進行氣管切開、人工輔助呼吸[2]。

16.2 糖皮質激素

急性期可考慮使用糖皮質激素。

地塞米松10~20mg,靜脈滴注,一日1次,療程7~14天左右[2]。後改用潑尼鬆口服,每千克體重1mg/d或成人一日30~60mg,維持4~6周逐漸減量至停葯[2]。使用激素期間注意補鉀,注意激素的副作用[2]。

近年有學者主張應用甲潑尼龍沖擊療法,劑量為500~1000mg/d,加入5%葡萄糖250~500ml中靜脈滴注,3~8h滴完,連用3~5天,後改為潑尼松30~60mg/d,漸減量。Kalita等(1999)報道9例應用沖擊療法治療病例,6例在用葯7天後肌力明顯恢復,其中5例運動傳導速度改善,2例深感覺障礙減輕。3個月後6例功能恢復良好,3例略差。本療法對有高血壓、糖尿病、消化道潰瘍患者應慎用。

16.3 靜脈大劑量免疫球蛋白(IVIG)

免疫球蛋白可以通過中和血液循環中的抗髓鞘抗體及T細胞受體,調節免疫反應,促進髓鞘再生及少突膠質細胞增生。劑量為0.4g/(kg·d),緩慢靜脈滴注,連續5天。適用於急性期、病情危重及對應用激素有禁忌證的患者。副作用較少,偶有高黏血症及靜脈滴注中出現面部潮紅、血壓下降、發熱等。

16.4 血液療法

對於激素治療無效、病情危重進展迅速的患者,可應用血漿交換療法緩解症狀,用法為1次/d,7天為一療程,此法所需設備及費用較昂貴。新鮮血漿輸入可提高患者免疫力,有助於改善肌力,方法為每次200~300ml靜脈滴注,每周2~3次,此法無需特殊設備,且價格相對低廉,但療效不及血漿交換。

16.5 其他

可給予復方丹參、煙酸等改善脊髓血液循環;神經營養葯物如B族維生素、三磷腺苷(ATP)、輔酶A、胞磷膽堿(胞二磷膽堿)等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抗生素防止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部分學者主張常規應用抗病毒劑如板蘭根、阿昔洛韋(無環鳥苷)、利巴韋林(病毒唑)等。病情嚴重出現呼吸肌麻痹者,盡早行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本病應加強護理,定時翻身、拍背、對導尿患者每天2次膀胱沖洗,防止褥瘡及泌尿系感染。康復期鼓勵患者加強肢體功能鍛煉,輔以針灸、理療、 *** ,肌張力高可給予巴氯芬(氯苯氨丁酸)、乙哌立松(鹽酸乙哌立松)等肌肉鬆弛劑。

16.5.1 B族維生素

B族維生素有助於神經功能的恢復[2]。維生素B1100mg,肌內注射,一日1次;維生素B12500μg,肌內注射,每日1次[2]。亦可以口服維生素B110mg,一日3次,或腺苷鈷胺500μg,一日3次[2]。

16.5.2 抗菌葯物

根據病原學檢查和葯敏試驗結果,及時治療呼吸道和泌尿系統感染[2]。

16.5.3 巴氯芬

雙下肢痙攣者可口服巴氯芬,5~10mg,一日2~3次[2]。

16.6 康復治療

早期應將癱瘓肢體保持功能位,防止肢體、關節痙攣和關節攣縮,促進肌力恢復,進行被動、主動鍛煉和局部肢體 *** [2]。

  •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
  • BMI指數計算及評價
  • 女性安全期計算器
  • 預產期計算器
  •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 孕期用葯安全性分級(FDA)
  • 五行八字
  • 成人血壓評價
  • 體溫水平評價
  • 糖尿病飲食建議
  •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 基礎代謝率計算
  • 補鈉計算器
  • 補鐵計算器
  •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 葯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
  •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
  • 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學網路,馬上計算!

16.7 飲食護理

(1)宜食用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少脂,少渣易消化的食物。

(2)為防止長骨脫鈣,可多食酸性食物及蔬菜。

(3)保證充足的水分,鼓勵多飲水,有助於預防泌尿系感染。

16.8 心理護理

(1)脊髓炎病人因起病急,突然發生肢體癱瘓及精神功能障礙,病人往往會出現焦慮、憂慮、抑鬱、恐懼甚至悲觀的心理反應。這時護士應注意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多與病人交談,注意語言溫和,態度和藹,向病人講清保持心情舒暢對疾病的預後的影響。

(2)鼓勵病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主動配合醫生、護士進行各項治療及護理。

(3)鼓勵病人早期進行主動運動。在生活上多關心病人,認真細致地做好每項生活護理,使病人在接受治療時,心理上能保持最佳狀態。

16.9 恢復期的護理

癱瘓肢體要及早進行被動運動及 *** ,癱瘓功能有所恢復時,鼓勵病人積極進行主動運動。

17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預後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預後與脊髓受損范圍及程度、休剋期長短、脊髓供血狀況及是否早期應用免疫抑制治療有關。鄧榮昆等(1984)對300例急性橫貫性脊髓炎進行分析,發現出院時痊癒者佔20%、近愈44%、好轉22%、無效9%、死亡4%。應用激素治療的264例中,好轉以上者佔89.4%,無效者8.3%,死亡者2.3%;而未用激素治療的36例中,分別為66.6%、16.7%、16.7%。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死亡原因主要為呼吸肌麻痹及褥瘡、泌尿系感染、墜積性肺炎等並發症。

18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預防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常見繼發於風濕性疾病、結節病、惡性腫瘤、感染等。故應預防風濕病及感染等誘發原因。

對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急性期患者,應預防尿路感染、褥瘡、肺炎等並發症。

19 相關葯品

阿昔洛韋、磷脂、葡萄糖、地塞米松、潑尼松、甲潑尼龍、復方丹參、丹參、煙酸、腺苷、輔酶A、胞磷膽堿、利巴韋林、巴氯芬、乙哌立松

20 相關檢查

⑦ 各類疾病的英語翻譯

我為大家整理了各類疾病的英語翻譯。一起來學習吧!

各類疾病的英語翻譯:

anemia, anaemia 貧血

angina pectoris 心絞痛

appendicitis 闌尾炎

arthritis 關節炎

bronchitis 支氣管炎

cancer 癌

catarrh 卡他,粘膜炎

chicken pox, varicella 水痘

cholera 霍亂

cold 感冒,傷風,著涼

(head) cold 患感冒

diabetes 糖尿病

diphtheria 白喉

eczema 濕疹

epilepsy 癲癇

erysipelas 丹毒

gangrene 壞疽

German measles, rubella 風疹

gout 痛風

headache 頭痛

hemiplegy, hemiplegia 偏癱,半身不遂

interus, jaundice 黃疸

indigestion 消化不良

悄州influenza, flu 流感

insanity 精神病

leukemia 白血病

malaria 瘧疾

malnutrition 營養不良

Malta fever 馬爾他熱,波狀熱

啟殲蔽measles 麻疹

migraine, splitting headache 偏頭痛

miocardial infarction 心肌梗塞

mumps 流行性腮腺炎

neuralgia 神經痛

neurasthenia 神經衰弱

paralysis 麻痹

peritonitis 腹膜炎

pharyngitis 咽炎

phtisis 癆病,肺結核

pneumonia 肺炎

poliomyelitis 脊髓灰質炎

rabies 狂犬病

rheumatism 風濕病

rickets, rachitis 佝僂病

scabies, itch 疥瘡

scarlet fever 猩紅熱

sciatica 坐骨神經痛

sclerosis 硬化

septicemia, septicaemia 敗改頌血病

sinusitis 竇炎

smallpox 天花

swamp fever 沼地熱

syncope 暈厥

syphilis 梅毒

tetanus 破傷風

thrombosis 血栓形成

torticollis, stiff neck 斜頸

tuberculosis 結核病

tumour 瘤 (美作:tumor)

typhus 斑疹傷寒

urticaria, hives 蕁麻疹

whooping cough 百日咳

yellow fever 黃熱病

zona, shingles 帶狀瘡疹

熱點內容
哪個是我們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23:11:58 瀏覽:308
我正在騎自行車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23:07:33 瀏覽:501
我們家有怎麼翻譯成英語 發布:2025-09-16 23:01:04 瀏覽:671
我的愛好用英語怎麼說的作文 發布:2025-09-16 22:56:17 瀏覽:88
直到才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6 22:53:45 瀏覽:61
你叫什麼書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22:36:12 瀏覽:467
你喜歡干什麼作文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6 22:31:30 瀏覽:654
別人的書包作文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6 22:30:37 瀏覽:28
這日子用英語怎麼翻譯成英語翻譯 發布:2025-09-16 22:30:27 瀏覽:583
說你說我翻譯成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22:25:25 瀏覽: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