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派翻譯理論英語怎麼說
A. 2011年英語:英語論文:功能翻譯論[1]
2012年02月13日 08時04分,《2011年英語:英語論文:功能翻譯論[1]》由liuxue86.com英語我整理.
[摘 要]功能翻譯理論派以德國功能翻譯理論為其主流。其中,費米爾的「目的論」是功能翻譯理論的主導理論。紐馬克和奈達也把翻譯研究與語言功能結合起來,從文本功能的角度探討翻譯,打破了傳統語言學研究的框架,開拓了翻譯研究的視野。
[關鍵詞]目的論 文本功能分類說 功能對等
一、引言
隨著現代語言學和翻譯活動本身的蓬勃發展,西方譯論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基於翻譯研究的不同途徑和方法,出現了眾多學派,如翻譯的語言學派,翻譯研究派,翻譯文化派,翻譯功能派,多元系統派等等。論文論文參考網各派學者在吸取前人優秀成果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觀點,從新的角度描述,論證翻譯及其研究方法,逐步形成了自身獨具特色的翻譯理論。在上述眾多學派中,翻譯功能派即是具有代表性學派之一。
二、功能翻譯理論
翻譯功能派持功能翻譯理論。「翻譯的『功能主義』就是指專注於文本的一種或多種功能的研究」(Nord,2001:1),它是對此研究方法產生的多種理論而使用的一個廣義術語。其中,德國功能翻譯理論的「目的論」(skoposthoery)是該學派的主導理論。除此之外,還包括認同功能翻譯理論以及受德國「目的論」啟發的學者。代表性的如,英國學者紐馬克,美國學者奈達。二者均把翻譯研究與語言功能結合起來,並提出針對不同功能文本應採取不同的翻譯方法。
(一)德國功能翻譯理論
德國功能翻譯理論是翻譯功能派的主流,它出現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1971年萊斯的《翻譯批評的可能性與限制》一書的出版為標志。其中,費米爾的「目的論」(skoposthoery)是其主導理論。費米爾明確指出,所有的翻譯都是指向其預定的對象的,翻譯本身就是「為的語目的和的語環境中的的語對象創造出的語背景中的文本」 (Nord,2001:12)。作為有目的的交際行為,整個翻譯的過程是由它要達到的目的來決定的,即「目的決定手段」(Nord,2001:124)。原文文本在翻譯中只起「提供信息」的作用,譯者在翻譯中完全可以根據譯文預期的交際功能,為適應新的交際環境,結合譯文讀者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對譯文的期待以及交際需要等,採取適合翻譯目的的具體翻譯策略和手法,在不必拘泥於原文功能的情況下更加有效地實現譯文的交際功能。
同時,費米爾提出了翻譯過程應遵循的三大規則:目的規則(skopos rule)、連貫規則(coherence rule )和忠實規則(fidelity rule )。目的規則指譯文要達到的交際目的。連貫規則反映文本內關系,即譯文能否被接受者所理解,具有可讀性,並在譯語文化及其譯文的交際環境中有意義。忠實規則反映的是文本間關系原文本和目標文本。譯文文本不能隨意創作,過多地偏離原語文本。目的規則是第一位的,它貫穿整個文本,適用於文本的各個部分,連貫規則和忠實規則從屬於目的規則。在翻譯過程中,如果目的規則要求譯文與原文的功能不同,就放棄忠實規則;如果目的規則要求譯文不通順,就放棄連貫規則。
萊斯德國功能翻譯理論先導人物,首次把語言功能與翻譯結合起來,把文本按不同功能進行分類,提出三大功能文本類型(text-type):「信息型」選取恰當語言和文體形式,向讀者呈現客觀世界的物體和現象;「表達型」注重美學功能,文體形式的選擇要體現美學效果;「誘導型」內容和形式應以獲取文本預期的超語言效果為准則。
(二)紐馬克的文本功能分類說
英國翻譯理論家紐馬克在萊斯的「信息型」,「表達型「和「誘導型」三類文本的基礎上重新劃分文本體裁:「表達型文本」,「 信息型文本」和「」呼喚型文本(Newmark,1982:21),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兩種翻譯方法。「表達型文本」如官方文告,自傳文學,私人書信等,重在表達作者思想,體現作者個性,尤其是作者個人語言風格「個人習語」(idiolect),為保留原文形式,使譯文在結構和詞序上力求接近原文,應採用語義翻譯的方法;「 信息型文本」如自然科學,報刊文章,會議記錄等,重在信息傳達的真實性和信息傳遞的效果,應採用交際翻譯的手法,(Newmark,1982:39);「呼喚型文本」,如通告,說明書,公共宣傳品等,重在信息的傳遞效果和讀者的情感呼應,以喚起他們去行動,去思考,去感受。因此,譯文應充分考慮譯文讀者的心理感受和欣賞習慣,運用它們所熟悉的語言表達形式,採取「闡釋」而不是「復制」的方法,對文本做「邏輯上的改進」,通過重組譯文的語言結構,使譯文地道流暢,明白易懂,加強譯文的可讀性(Newmark,1982:42)。由於大多數文本三種功能兼有,而以其中一種為主。因此,譯者應首先確定文本的主要功能,或同一文本不
B. 英語翻譯理論有哪些
翻譯有哪些理論
翻譯理論,即在翻譯過程中所涉及的理論,其中有的理論是可以直接描述並且可以通過訓練習得,而有的理論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
著名的翻譯理論有:
嚴復的「信 達 雅」
克里斯蒂娜·諾德的「功能翻譯理論(functionali *** )」
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functional equivalence)」
克特福德「語言學觀」
巴斯奈特「文化轉向說」
傅雷的「傳神」——針對文學翻譯
現代常見的「忠實、通順」等著名的翻譯理論。
口譯最有影響的三大理論是:
1.釋意理論。就是提出三角形翻譯過程的假設,認為翻譯對象應該是源語信息的意義而不是語言外殼。
2.認知負荷模型理論。這個有很強操作性。
3.思維適應控制模式理論。任何熟練行為都要求將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轉化為程序性知識(proceral knowledge)
英語基本翻譯理論有哪些?急~~~~高分
美國奈大的功能對等理論。Nida's funtional equivalence.
Newmark紐馬克 semantic transaltion and municative tranlation.第一種側重於文字意思的翻譯。第二種則側重交際意圖的傳達。the first focus on literal translation.the second focus on delivering the municative intention to target audience
標准古有『信達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elegance.
忠實、通順 faithfulness and *** oothfulness
方法歸化domestication異化foreinization
加譯addition,減譯delection,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意譯free translation
紐馬克的翻譯理論主要是什麼
彼得•紐馬克是英國著名的翻譯理論家和翻譯教育家。紐馬克在分析和總結各家各派的翻譯思想的基礎上,將文體論、話語分析、符號學、格語法的理論、功能語法和跨文化交際理論應用於翻譯理論和研究,對於翻譯理論、翻譯教學、翻譯語言學以及翻譯技巧都進行了精闢的論述。紐馬克翻譯理論的核心是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這也是其翻譯理論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組成部分。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譯問題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 、《翻譯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翻譯論》(About Translation, 1991)和《翻譯短評》(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93)。在《翻譯問題探索》一書中,紐馬克提出,針對不同的文本類型應當採用不同的翻譯方法——語義翻譯(semantic translation) 或交際翻譯(municative translation)。根據不同的內容和文體,他將文本分為抒發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rmative function)、呼喚功能(vocative function)、審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應酬功能(phatic function)和元語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20世紀90年代他又提出「關聯翻譯法」,這標志著他的翻譯理論漸趨系統。下面本文將就紐馬克的主要譯論觀點進行初步解讀,以求對紐馬克的翻譯理論做更深層次的理解,並將相關翻譯標准應用到英漢、漢英翻譯中去。
一.語言功能與文本類型
紐馬克認為,翻譯活動即是對文本的翻譯,研究翻譯不能離開文本。在修正布勒(Buhler)、雅各布森(Jakobson)功能模式的語言理論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內容和文體,紐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類。他將文本分為以下六種:
(一)表達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表達功能的核心是講話人、作者。語言表達功能的核心在於講話人或作者運用這些話語表情達意,不去考慮讀者的反應。紐馬克認為,從翻譯的目的看,典型的表達型文本有:1、嚴肅的文學作品,包括抒情詩、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戲劇等;2、權威性言論,主要有政治人物的政治演說及文件等,法律法規文獻,公認的權威人物撰寫的科學、哲學和學術著作。這些文本的權威性來自其作者的地位或可靠性以及他們的語言能力。雖然這樣的文本大多不具有言外之意,但往往帶有其作者個人特徵的"印記";3、自傳、散文及個人信函。當這些文本是作者個人情感的一種宣洩,當讀者背景模糊時,便屬於表達型文本。
在翻譯表達型文本時,要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則。以原作者為核心,既要忠實原作者表達的思想內容,又要忠實原作者的語言風格。在這類文本的翻譯中,譯者不僅不容許對原文進行修飾和修正,而且必須盡可能以詞、短語和分句作為基本翻譯單位。
(二)信息功能(rmative function)
語言信息功能的核心是外在的語境、話題的事實或語言之外的因素等。典型的信息型文本涉及網路知識,其形式往往非常標准化,如教材、技術報告、報紙或雜志文章、學術論文、備忘錄或會議記錄等。信息型文本由於強調"真實性",通常用不帶個人特色的現代語言寫成。因此,在翻譯信息型文本時,應遵循"真實性第一"的原則。譯者在語言應用上,可以不以原作為標准,而以讀者的語言層次為標准......
英語翻譯中翻譯理論有哪些以及它的概念
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的用法習慣問題以及兩者所代表的相關地區的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翻譯對象因素等等。
翻譯界翻譯理論有哪些啊
1.實用翻譯教程(英漢互譯增訂本)
作者: 馮慶華編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簡介: 《實用翻譯教程》(英漢互譯)在借鑒當前國內外翻譯理論、總結作者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完成,較完美地做到了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是一部非常實用的翻譯教科書。本書自出版發行以來,已連續重印六次,深受廣大英語學習者好評。根據廣大讀者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作者對原教材進行較大篇幅的增訂,以更好地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 以往的翻譯教材大都單一地從一個側面來展開討論,而本書則從語言、文體、修辭這三個方面立體地討論翻譯的方法; 以往的翻譯教材一般把翻譯實踐部分安排在全書的附錄中,而這本書把翻譯練習部分提到與翻譯理論部分同等重要的位置來安排; 本書在實踐篇精心安排了新穎而又富有實效的多種譯本比較、譯者風格研究、比較文學語翻譯、回譯與翻譯以及文體語翻譯等翻譯欣賞與實踐的方法; 附錄包括《紅樓夢》、《 *** 文選》中英文目錄以及課堂學習和翻譯自學的推薦書目,對大學師生和翻譯自學者都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2.英漢翻譯教程
作者: 張培基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簡介: 本書系教育部委託中國人民 *** 洛陽外國學院編寫的我國高等院校通用翻譯教材,可供高等院校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使用,也可供業余翻譯愛好者參考之用。書中所涉及的英譯漢理論和實踐等方面的問題帶有普遍性,也基本上適用於漢譯英。 本書簡明扼要地闡述了翻譯的基本理論知識,通過英漢兩種語言的對比和大量譯例,介紹了英語漢譯的一系列常用方法和技巧。 全書共分六章。各章節後配有單句練習,書後又附有大量短文翻譯作業材料
3.當代翻譯理論(第2版修訂本)/國外翻譯研究叢書
簡介: 19世紀中期以來,翻譯理論有了長足的發展。本書對當今紛繁復雜的翻譯理論進行了剔抉爬梳,詳細研究並介紹了幾個主要翻譯流派--北美翻譯培訓派、翻譯科學派、翻譯研究派、多元體系派和解構主義派--的主要觀點。這些理論發端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直到今天都一直有著廣泛的影響。作者在本書中探討了各個流派的長處以及弱點,研究了各個不同學派之間的內在聯系,描述了翻譯理論對當今文化學研究的重要性,並對當今主要翻譯理論所作的各種假設提出了質疑。 本書第二版更新了各學派的觀點,增添了最新的研究結果
4.英作者: 吳鍾明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簡介:
目前不僅是同聲傳譯,國內經過專業訓練的翻譯人才可以說是全線告急。而這些會議口譯、商務口譯、專業筆譯、法庭口譯等都會用到筆記法。本書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市場的需要而編寫的。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介紹口譯筆記法的理論知識、實踐技巧和大量的範例和練習,讓學生和從業人員學習並掌握口譯筆記法,從而快速提高口譯的水平和能力。...
5.60翻譯新究/翻譯理論與實務叢書
作者: 思果著出版社: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簡介:
本書是「翻譯理論與實務叢書」之一,是思果先生繼《翻譯研究》後十年翻譯教學、翻譯研究的結晶。全書為兩個部分,以新穎的觀點介紹了翻譯中的一些新理論,內容涉及語法、地區域差異、詞義等。本書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6.英漢法律翻譯教程
作者: 孫萬彪編出版社: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簡介: 本書為經濟、法律和英語專業的學生及有志於從事法律翻譯的人士提供極為實用的學習資料,填補了?諧∩賢嘟灘牡目瞻住? 本書所選英文材料皆取自實際合同,共分15個單元。每單元包括翻譯練習及參考譯文、註解、補充練習及翻譯技巧,從實戰到理論逐一詳盡論述,幫助讀者更為牢固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翻譯的技巧和精髓。書後還附有「詞彙表」,列......
請問研究生英語筆譯,英語翻譯理論,英語翻譯理論與實踐都有什麼課程啊?能給出詳細的課程名稱嗎? 5分
英語專業畢業的來回答這個問題。翻譯學和翻譯理論與實踐(英漢同聲傳譯)都是學術型碩士,而翻譯碩士則是MTI,是專業型碩士。我們國家目前實行的學位教育主要分為:學術型學位(學術理論研究)或專業型學位(注重操作實際能力)。二者在學習年限設置、課程設置上都有區別。你所提到的三種之中,翻譯學尤其注重理論研究,三年內肯定學到不少語言學理論翻譯學理論,至於理論是否能用在時間上,就看你自己的訓練積累了。英漢同聲傳譯方向的那個可能實踐性相對會比翻譯學強一些,但你要知道,理論和實踐如何權衡,這就要看你報考的學校在這個專業方面建樹如何了。而且你所指的口譯,並不等同於同聲傳譯,同聲傳譯依然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因此我建議你,如果有志於口譯工作,最好選擇翻譯碩士,原因如下:1、翻譯碩士不要求你本科一定要是英語專業的,因為考研的時候不用考第二外語,如果你選的是學術性學位的碩士的話,第二外語這關,未必會比英語本身好過哦。2、實踐機會多。不少翻譯碩士都是在校的時候就考取了catti證書,這與課程實踐性強,實操機會多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