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介紹英語怎麼說
⑴ 從事英語書面翻譯或者口譯方面的工作,需要學習哪些課程
你好,我抄是英語專業的,襲現在的翻譯工作並不容易做,我認為先要確定那個方向地翻譯,是法律方面的,科技方面的或者其他方面的,比如說想要在報社工作的等等,再針對性地購買自己需要的翻譯教程。口譯的話,買中高級口譯教程,也有很多。此外,能夠考取一個全國筆譯,口譯證書的話就比較容易找這方面的工作,一般通過率15%,難度比較大,含金量比較高。
翻譯要求的詞彙量是很大的,對於流行詞彙、新興詞彙、文化的了解等等也很重要。怎樣才能地道地表達著就要求多閱讀國內外知名的期刊雜志,任重而道遠。祝你成功!
⑵ 請問一下如果以後要做英語翻譯該怎樣
是口譯還是筆譯呢
口譯分兩種
●同聲傳譯
所謂同聲傳譯(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是指譯員以幾乎與講者同時的方式,做口語翻譯,也就是在講者仍在說話時,同聲傳譯員便「同時」進行翻譯。由於同聲傳譯員必須一邊接收來自講者的訊息,一邊將訊息盡快傳遞給聽者,因此「一心多用」這樣的分神能力(Multi-tasking),是譯員的訓練重點。
同聲傳譯經常應用於一般的正式國際會議中,通常口譯員會坐在位於後方的「口譯室」(Booth)中,透過耳機以及視線或視訊接收講者的訊息,然後對著麥克風進行翻譯,而坐於會場中的聽眾,則可透過特殊的音訊接收設備,以耳機聽取口譯員的翻譯。正式的國際會議中,出於口譯員精神負荷的考量,通常一種語言會由兩位口譯員負責,兩人輪流進行翻譯。
除了會議口譯之外,其他的同聲傳譯類型有:
耳語口譯(Whispered Interpreting),口譯員在聽者的耳邊輕聲進行翻譯,通常應用於只有少數一兩人需要翻譯的狀況。
電話口譯(Telephone Interpeting),由口譯員為電話兩端的話者進行口譯,通常應用於醫療、國際公司客服等方面。
●交替傳譯
所謂交替傳譯(Consecutive Interpreting),是指講者講到一個段落後,停下來讓口譯員進行翻譯,以此方式交替進行。由於講者說話的時間長短不一,為了不遺漏重點,在短時間內以筆記的方式摘要講者說過的內容,是同聲傳譯員的訓練重點之一。
關於口譯的考試
「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CATTI )是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加強我國外語翻譯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科學、客觀、公正地評價翻譯專業人才水平和能力,更好地為我國對外開放和國際交流與合作服務,根據建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精神,在全國實行統一的、面向社會的、國內最具權威的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認證;是對參試人員口譯或筆譯方面的雙語互譯能力和水平的認定。
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合格,頒發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一印製並用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證書》。該證書在全國范圍有效,是聘任翻譯專業技術職務的必備條件之一。根據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規定,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已經正式納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該考試在全國推開後,相應語種和級別的翻譯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不再進行。
根據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暫行規定》(人發[2003]21號)的精神,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在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指導下,由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以下簡稱「中國外文局」)組織實施與管理。根據《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暫行規定》中國外文局組建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專家委員會。該委員會負責擬定考試語種、考試科目、考試大綱和考試命題,研究建立考試題庫等有關工作。中國外文局翻譯專業資格考評中心負責該考試的具體實施工作。
2003年人事部制定下發了《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暫行規定》和《二級、三級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實施辦法》,2003年7月成立了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英語專家委員會,並於2003年12月6日至7日,全國首次二級、三級英語口譯、筆譯試點考試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舉行。經過多方協商、共同協作和精心組織,圓滿完成了本次試點考試任務。考試結束後,人事部專技司、外文局、外專局培訓中心和人事部人事考試中心還專門召開了座談會,認真聽取考生對試點考試的意見和建議。據統計,本次試點考試共有1682人報名,1629人參加考試,492人經考試合格取得翻譯資格證書。試點考試的參考率高、考生范圍廣,從各方面反映看,試點工作得到了人事部、外文局領導、各位專家及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外文局常務副局長、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郭曉勇稱「考試社會反響良好」。根據考試中出現的問題和考生反映的情況,外文局請英語專家委員會調整了英語考試大綱的部分內容。翻譯資格(水平)考試報名條件放開,面向社會,得到廣大考生的歡迎和社會的認可,符合人才評價的發展方向。由高等院校和翻譯一線的專家承擔的命題工作是成功的,起到了通過試點檢驗命題標准、命題方式和試卷結構的作用,這為在全國繼續擴大試點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得到了廣大考生的認可。
2004年5月下旬,英語二、三級翻譯資格試點考試繼續擴大。二、三級口譯考試擴大到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武漢等六城市,筆譯考試除以上六市外還擴大到西安、南京、鄭州、成都、長春、福州等共12個城市。2004年11月13日、14日,英語二、三級翻譯資格試點考試筆譯考試在全國25個城市、口譯考試在全國15個城市進行;法語二、三級考試在北京、上海試點考試;日語二、三級考試在北京、上海、大連試點考試。考試大綱的編寫、國家翻譯資格考試標準的確定、考試試題的命制等都是由翻譯資格考試最高層次的專家組織——日、法語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們參與完成的。這些專家都是翻譯界的資深教授和學者,代表著法語、日語翻譯界的最高水平。同時專家委員會對考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對更好地形成一套科學化、社會化、規范化的翻譯人才評價制度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人事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司長劉寶英在日法語考試試點成立大會上說:「我們相信,這項資格考試在推行幾年、十幾年後,中國會有一大批高素質的翻譯、翻譯家成長起來,更好的為我國的對外開放、經濟建設做出重要貢獻。」外文局常務副局長郭曉勇說:「在翻譯專業中實行資格考試制度,是中國提高翻譯人才整體素質和規范國家翻譯人才資格標準的重要舉措,也是對翻譯人才評價方式的重大改革。」
據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專家委員會主任黃友義介紹:預計2005年就將在全國范圍內鋪開,語種也將逐步擴大為俄、德、西班牙、阿拉伯等多個語種,英語還將開設同聲傳譯。由於一旦某語種相應級別的考試在全國統一進行,將不再實行該語種相應的職稱評審工作。停止評審後,專業技術人員只有參加相應的考試,才能具備被聘任的資格。因此,翻譯專業技術人員如有再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的需要,最好參加更高級別的考試。這項考試分三級、二級、一級口筆譯翻譯和資深翻譯4個等級,大體同目前翻譯職稱中的初級、中級、副高、正高職稱相對應。考試的難度大致為:三級,非外語專業本科畢業、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或外語大專畢業生水平,並具備一定的口筆譯實踐經驗;二級,非外語專業研究生畢業或外語專業本科畢業生水平,並具備3-5年的翻譯實踐經驗;一級,具備8-10年的翻譯實踐經驗,是某語種雙語互譯方面的行家。資深翻譯實行考核評審方式取得,申報資深翻譯的人員須具有一級口譯或筆譯翻譯資格(水平)證書;一級口譯、筆譯翻譯實行考試與評審相結合的方式取得。目前我們進行的是二級口譯、筆譯翻譯和三級口譯、筆譯翻譯的考試。
中國外文局組織實施的翻譯專業資格證書與職稱掛鉤,建立這個翻譯人員資格考試制度後,翻譯和助理翻譯專業職稱將不再通過評審,而是由二、三級口譯和筆譯考試、評定替代,從而改變了過去以單一評審模式對翻譯人才進行評價的方式。而且,全國翻譯專業資格證書要求的專業性比較強,不僅適合從事外文工作的專業人士考取,也是其他專業人士進入翻譯行業的准入證。
翻譯工作是我國對外交流和國際交往的橋梁和紐帶,發展翻譯事業也是我國對外改革開放的必然要求。為提高翻譯人員素質、加強翻譯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推廣翻譯專業資格考試是順應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的。翻譯專業人才在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吸收引進外國的先進科技知識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翻譯是橋梁和紐帶。翻譯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提高,對於我國在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起著關鍵的作用。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和重視人才戰略的實施,「小康大業,人才為本」。翻譯人才是我國專業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納入我國職業資格制度通盤考慮、通盤設計,是進一步規范和提高翻譯人員的業務素質,適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提高翻譯隊伍的要求,也是為了改革、改進、完善翻譯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和聘任制度。
此外,現行的各級翻譯人員的評審按地域或行業組織,因此,其評價水平也體現了地域性標准。實施翻譯專業資格考試制度,將有助於翻譯標準的社會化。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作為國家的一種資格制度建立並組織實施,應當是翻譯界的一件大事,它是為培養高層次翻譯人才做的一項制度建設,是為推動翻譯隊伍建設所作的一件大事。國家實施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制度是在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的,目前已建立和實施31項。職業資格是人才評價的重要手段和機制,當前正處於起步階段,將來的發展領域會很廣,任務會很艱巨。我們要從實施人才戰略的要求出發,規劃好、設計好、實施好我國的職業資格制度,通過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制度體系,將中國人才評價工作推向新的階段,以適應我國人才戰略的要求。
上外國語大學吧
⑶ 各位我想請教一下 英語筆譯和口譯可以只考一個嗎急 謝謝
如果是CATTI考試,這樣是可以的。
考全國翻譯資格證書(catti)吧,可以先從catti三級考起。catti考試是人事部主持的,通過後能夠得到相應的職稱,這一點可是上海的中高級苦役口譯考試所無法比的。央企和政府機關都很認catti證書的。
准備這個考試的話,你可能需要報班。不過,你需要擦亮眼睛,仔細挑選好的口譯班。千萬不要參加中譯的林超倫大師口譯班,大家都懂的,那個人是個……,嘿嘿
有這樣一片文章,北外高翻寫的,看看吧:
所謂大師的無稽神話(據說是北外高翻所寫,炮轟林超倫)
5月27日晚,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去聽《國際同傳大師林超倫邀您共享「譯」彩人生》的口譯講座。
林大師開門見山,先說學同傳沒那麼難,其實可以「一步登峰」。他循循善誘道:這里的「峰」是「異」峰,而非「高」峰,如果是高峰,就無法在短期內到達,而「異峰有殊途」,可以走捷徑。他還舉例說,我們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該用「點穴法」,這樣才能「一點突破」。
緊接著,林大師開始正式培訓,首先訓練快速轉換能力,具體做法是放映PPT,每一頁PPT上有一個英文單詞,比如university、park、staff,都不是很難的詞彙,每換一頁,讓大家第一時間說出單詞的中文意思,最好脫口而出,越快越好。有些在座的同學詞彙量確實不行,一些簡單的詞都未必認識,難免卡在中間,林便鼓勵跳過生詞不翻,「不求准確,但求跟上」,「想而必死,不想則活」。林還要求大家集體起立,據說「站著翻反應會更快」。這樣連續放了4、5遍,由於就那麼幾個簡單詞,順序絲毫不改地循環放映,在頻頻站起練習數次後,大家終於都貌似能「脫口而出」了(比如一看到university,就會立刻翻成「大學、公園」,而此時下一頁的「park」尚未出現)。林大師於是恭喜大家已具備快速轉換能力。
這讓我想起趙本山的小品,本山大叔問范偉的都是范之前答過的問題,范每一答對,「趙大忽悠」就激動上前緊緊握住他的雙手:「恭喜你都學會搶答啦!」
熱身完畢,林開始介紹「大師班」14天課程的三個階段:第1天(快速轉換,剛剛練過)、第1-10天(掐表視譯,稍後詳解)、第11-14天(入箱點穴),然後就可以做同傳了!今天的講座,就是要讓大家了解培訓體系和流程。
關於「入箱點穴」是怎麼回事,林解釋說初學者往往在翻譯時去聽自己所說的話,如果翻錯了,會下意識說「哎呦,我不是這個意思」,可見自己在聽自己所說的話。只有忍住,不聽自己所說的話,緊跟發言人下面要說的話,才是好的同傳。練同傳要求聚精會神+起居配合(保證充沛的精力)+奮勇直前(堅定的信念)。談到信念時,林拍胸脯說:「老師的信念絕對不會動搖,我敢收你為徒就能保證把你帶出來,不存在帶不出來的現象,在座的個個都能當同傳!」
林說:「學同傳要學到什麼程度?學到你看見一個東西立馬就想去翻它」。說實話,我非常不能理解這怎麼會是學同傳的特質,記得本科考中、高級口譯的時候,我也是走在街上看見商店招牌就忍不住去翻,與同傳無關。
於是繼續播放PPT,每頁以三個英文單詞為一組陸續放映,三字一譯,要求在場各位再次起立,迅速翻譯依次閃過的PPT。(註:此時我感覺林不是老師,就是一個放PPT的,這個職業誰都能幹哈)。林摸出自己的手機,打開手機的秒錶,掐著時間讓大家翻啊翻,30秒內必須譯完90個單詞。同學們大多不太反應得過來,於是林大喊「不會翻?扔掉、再扔掉!敢扔是一個重大的技能!翻錯了?錯了就錯了,絕不改口!」
結果,不管三七二十一,該扔的扔,該錯的錯,經過扔得太多和錯得太多之後,破罐子破摔也總算走完一遍。林大師不顧台下某同學質疑教學方法的聲音(林說這個方法就是最先進的,「也許哪天你能發明出比我更好的方法」),宣布初級班的內容圓滿結束,下面進入中級班!
他拿出一篇關於VISA卡的文章做視譯訓練,文章居然是1997年金融危機期間的講話!林說偏愛這篇文章,所以沒有換。我無論如何都無法相信拿出14年前的文章練口譯是緣於教材經典而非教師懶惰乃至毫無責任感,難道林大師領了VISA卡14年的明星代言費?
林先讓大家翻譯一遍,而後告訴大家正確的譯文,再讓大家視譯,一遍又一遍。
全體起立,翻!本來不會翻的個別字詞,耳聽身邊的「高手」同學會翻,便跟著鸚鵡學舌,也彷彿會「翻譯」了。第一、二、三次,幾乎都沒有人能把PPT上的文章在規定時間(30秒左右)內翻完,但是第四、五、六遍,由於每個人都已掌握了中文大意,「完工」的時間在不斷縮短,終於越來越多的人能「翻譯」完了,雖然出來的句子相當擰巴,顯然不是人話,但林大師無比興奮地激勵道:「你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同傳啦?」(這個笑話好冷啊)
林大師還自鳴得意道:「意思到位後就不要再譯了,最後一兩句翻不翻不要緊,只有末尾不翻,才容易跟講者同時結束,顯得『很順』。」
林要求所有在場聽眾起立大吼數聲,我也入鄉隨俗,加入了乾嚎的陣營,但林要求吼得短促而有力,要喊到「心口發熱」,「腎上腺素涌動」,熱血奔流沸騰。隨後,林大師的至理名言誕生了!——「狗急了能跳牆,人急了就能學同傳!」
再重復一遍:「狗急了能跳牆,人急了就能學同傳!」(林超倫語錄)
聽到這里,恐怕不僅是我,所有人都在為林大師感到害臊。許多同學開始紛紛議論:「真是跳樑小丑!」、「咋這么像傳銷呢?」
還沒等大家回過神來,林大師已經高調宣布:中級班正式結束,以下開始高級班!
按照之前的介紹,高級班就要開始「點穴」了。雖然之前的內容大多空洞無物,但我依然傻傻地期待林大師能為我們帶來驚喜,哪怕只是一點點。
同學們再次被迫集體起立,隨林大師大吼數聲,很有胸口碎大石般的豪邁。林大師很滿意,繼續放PPT,依次讓同學們翻譯。興許是中級班的東西消化不良,鬧肚子鬧心,大夥還是不大會翻,乾脆聽大師的——直接扔掉!還有的內容本來不會,但經林大師給出標准答案後,逐漸熟練,死記硬背,算是勉強可以繼續,這樣一遍又一遍,終於可以在指定時間內說完,哦,說錯了,是「翻」完。
我只能說,所謂點穴實際淪落成了撓癢癢——越撓越癢癢,不是撓得不使勁,而是沒有撓到點子上。更糗的是,林大師在給出「正確答案」時,居然把six翻譯成了7,全場嘩然。大師可是國際化人才,不至於這么不靠譜吧。更不給林大師面子的是,中途已經開始有人憤而離場——他們認為林浪費了他們的寶貴時間。
我不敢妄評林大師的口譯水平,而是善意地想:畢竟林大師在國外開公司有大把的銀子可賺,培訓只是副業,難免不常備課、業荒於嬉。我認為恐怕只有小學差生才會將six翻譯成7,林的失誤應該不是水平問題,而是對講義不熟使然,其本質是對金錢的追逐和對學生的不敬,是對教師這一職業的褻瀆。
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我經歷了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如同過山車般呼嘯癲狂的變幻。我不敢說厭惡林,但至少已喪失了對他的任何好奇和尊敬。但我沒想到的是,林大師此後的表現(觀眾提問環節),才真正讓人感到痛心和不堪。
林環視全場,正色自誇道:「大家有沒有聽說聯合國譯員可以邊做同傳邊打毛衣?其實那個根本不算什麼,老師我還可以一邊同傳一邊發電子郵件」。話音未落,台下那個噓聲四起啊!!
我深信:真正的大師一定擁有嚴謹的學風與實事求是的精神。林若以大師自居,大可以搞個專場表演,邊發電郵邊做同傳,用蓋世神功讓世人開開眼。浮誇的商業宣傳與拙劣的信誓旦旦,恐怕只源於四個字:利令智昏。
自由問答環節正式開始。
有一位同學連問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說遵照林著《實戰口譯》沒能學成筆記法,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學習過程中出了問題;第二個問題我記不清了,總之一共兩個問題,結果林大師說《實戰口譯》是03年的書,現在來看確實很不完善,然後……第二個問題是什麼來著?
總共就兩個問題,林大師愣給忘記了一個,全場一片肅靜!
那個同學可能是認為林大師被第一個問題噎住了沒緩過氣來,所以忘記後一個問題倒也情有可原,於是又重復了一遍自己的問題。
輪到下一位同學提問,前後三個問題,一氣問完之後,林大師一鳴驚人:「不好意思,你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哦,對對對,那……第二個問題是什麼,啊啊……那第三個問題是什麼?」徹底faint、faint再faint! 大家這才真正意識到:原來林大師的記憶力是如此之差!(見過差的,沒見過這么差的!)
還有同學問到交傳怎麼學,林說經過多年的思考,突然琢磨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交傳要學好,得靠三個東西:自有的知識、短期記憶能力、筆記,三者是互動的。三者只要佔其一即可做交傳。比如你若知識淵博,知道講話人要說什麼,那麼不需要短時記憶和筆記就能翻譯。他舉了一個莫名其妙的例子,比如他曾去一家工廠,該廠工程師比總經理更懂業務,所以總經理說完之後,工程師不顧總經理剛剛說過些什麼,完全自說自話,所說的內容不僅包含了總經理要說的,而且更加專業、豐富,這就是好的翻譯,而完全不需要靠短時記憶和筆記。
在場的聽眾都暫時屏住了呼吸,似乎大家都覺得這跟翻譯沒什麼關系,難道林大師的邏輯也出了問題?
緊接著,林大師又假想了另一種極致的情況,那就是短期記憶超強,沒有知識和筆記也無所謂,因為你只需重復發言人的話即可。
聽眾們再次休克,如果這樣,鸚鵡都是高級翻譯。
再接著,林大師又設想了最後一種極致的情況,那就是筆記超強,沒有知識和短期記憶也無所謂,反正都記下來了嘛——我想他大概搞錯了口譯員與速記員的區別。
林大師的結論是:初學口譯的人要靠記憶力,注重短期記憶,因為此時他們的知識匱乏,筆記沒上正軌,所以短期記憶能力對於早期學習最為重要。
「我現在記憶力特差」——「大師」化被動為主動,不動聲色地試圖為自己解圍——「我不贊成培養記憶力,記憶與口譯水平毫無因果關系,你的翻譯水平什麼時候最高?肯定是翻了10-20年後,但那時你的記憶力肯定減退了,是不是?」
其實,他「聰明」地偷換了概念,混淆了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我在這里也不想班門弄斧,大家只要有興趣去翻閱任何一部口譯教材,或網路一下,都可以了解口譯中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的概念及其質的區別。我們通常所說的某人記憶力如何,其實都是指長期記憶,長期記憶基於後天而很難改變(當然多吃黑芝麻糊、多喝豆奶沒准會有點效果)
又有同學發問:您今天居然沒有讓我們聽一段音頻、一個字,就說我們能學會同傳。如果我一句都聽不懂,聽力問題都沒解決,該怎麼辦?
林大師只能攤牌:「口譯技能只能說對聽力有幫助,但不能解決聽力的問題。」好一個「一步登峰」,原來是「一步踏空」!聽力、聽辨都沒有訓練,還談什麼口譯?
好像是倒數第二個提問的同學,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我曾經親自做過幾次同傳,身體很疲勞,有一次做完還病了一星期,您是否後悔過選擇同傳這條路?」這個同學話音剛出,林慌忙開始從皮包里掏出本子,一陣狂記,好記性到底不如爛筆頭啊,再獻丑可不得了。
林大師對照著筆記,小心翼翼地開始作答,他首先試探性地拋出了兩個問題,我認為這兩個問題集中反映了林的狡黠和老辣,推薦重點學習:
「你做不熟悉的事情肯定覺得累,對吧?」(林大膽假定該同學所翻譯的素材是其所不熟悉的,此時該同學沒有反應)
「你仔細想想,你第一次學騎自行車,肯定覺得很累,對吧?」
兩個「對吧」,試圖引起共鳴,說白了就是對該同學施加催眠。不料台下同學紛紛說不累,林相當懊惱,轉而再次尋找突破口:「那是因為身體沒好好鍛煉吧,我們公司(林在英國自己創立的KL翻譯公司)的員工都可以每天做10小時,連續做一周的」。
「我沒有後悔過做同傳」,林好像忽然記起了什麼,補充道:「我從81年開始自學做同傳,那會我是對外經貿大學的老師,總共花了兩年時間練成同傳。現在還能來教同傳,多好啊。」
最後一個同學問到學習材料的選擇,林不假思索答:「盡量要多用新材料」。我想林大師的記憶力可能真的超差,他已經忘記剛剛用97金融危機的材料讓我們練過視譯!
最後的最後,林圖窮匕見,言歸正傳,開始推銷自己的課程。我捧著招生簡章一看,什麼技「超」凡人啦,無與「倫」比啦,兩萬多的開價可真夠貴的。招生簡章上居然有好幾個錯別字,套句北京話——「活兒太糙了」!再次嚴重質疑大師或大師所代言的國營企業是否對學生足夠真誠。
散會後,大家作鳥獸散,這也許是林大師最不願看到的場景。按說總該有些同學上台,瘋求簽名或痴盼合影吧。很可惜,「粉絲」一個也沒有出現,大師孑然一身,顧盼自雄,台上台下,場內場外,彼此一聲嘆息。
⑷ 我想做英語翻譯,但年齡有些大了,28歲,請問誰能告訴我翻譯人員的年齡范圍(開始做的)謝謝
英語專業翻譯方向的前來解答~~~
其實這行業,大部分出口並不會太挑剔年齡,但你要有相應的實力才行。
1.先來說一說這個「大部分」主要指筆譯,就是翻譯材料之類的書面翻譯,想做筆譯的話建議考取相關國家翻譯等級證書,然後去外企或者專業翻譯事務所工作。翻譯事務所一般看你實力~~
2.還有剩下的「小部分」就是金字塔尖了,口譯。像同聲傳譯,這個一般都是年輕人中的精英來做,所謂精英,就是指你全國頂尖的英語翻譯能力和反應能力(這個全國頂尖是真不誇張,絕對稀少啊,開這個專業的學校也少,都是北外上外之類的一流外國語大學,學生基礎要求高,專八口語一級都是標配,入學通過率也很低,總之很嚴格的選拔造就稀少的精英啊);所謂年輕,就是指人腦機能等的反應能力,我大學老師以前干過同傳,一般以團隊為單位接活,太傷腦子了,雖然時薪很高,但基本30來歲就轉行了。所以以樓主的年齡看,這個同聲傳譯不推薦,除非個人能力真的很強。
3.口譯還有一種是交替傳譯,就是別人說完了你再說,口譯員坐在會議室里,一面聽源語講話,一面記筆記。當講者發言結束或停下來等候傳譯的時候,口譯員用清楚、自然的目的語,准確、完整地重新表達源語發言的全部信息內容,如果樓主水平很高的話可以試試,畢竟口譯薪酬可觀,交替傳譯相較同聲傳譯難度略小。
⑸ 英語翻譯 高手請指教
按時交貨
電視脫口秀與普通談話的異同分析
本文使用了央視3套藝術人生節目的真實資料作為研究數據,並試圖從幾個方面探討電視脫口秀作為一種正規機構的互動,與普通談話的相似與不同,包括:對話輪次、問答相鄰對、修正機制以及開場白和結束語。(譯者註:「對話輪次」與「問答相鄰對」是粗略參考了網上關於談話研究的資料而採用的。)
從相鄰對的規則來看,電視脫口秀採用了問答的形式,與普通談話相同。然而從結構上講,電視脫口秀又與普通談話有著三大差異:首先,對話輪次的分配不均衡十分顯著,主持人所選擇的嘉賓發言比重佔到76.9%,這當然是因為主持人有權選擇下一位發言的嘉賓,而嘉賓卻不能向主持人提問;第二,嘉賓發言的比重大於主持人;第三,電視脫口秀的開場白和結束語與普通談話大相徑庭。
5.4.2電視脫口秀與普通談話差異的成因
電視脫口秀具有正規機構的角色,主持人和嘉賓也各有職責,因而往往與普通談話存在差異。
Clark與French提出了個人社交結構與機構正規化結構的差異。在個人社交結構中,兩人或多人之間的對話輪次是自由交換的。這些對話輪次可能是閑聊、談生意或其他千變萬化的內容。相反,在機構正規化結構中,「交談的形式與普通談話相似,但同時受到機構正規制度的約束」。一般說來,正規化節目的參與者被看作是權威人物,而談話輪次也根據各人按規定所扮演的角色進行了預定分配。
在節目的進程中,主持人作為訪問者佔主導地位,而嘉賓作為受訪者處於從屬地位。普通談話的參與者處於對等關系,正規機構的互動節目則恰恰相反,具有明顯的不對等特徵。
希望滿意
⑹ 中級口譯有考研英語難么
雖然是粘貼 但是是我自己寫的 只是這個問題回答過別人
有時候 直接 輸入關鍵字 收索就行 不用提問的
這個問題我以前回答過很多次啦 希望對你有幫助
口譯分為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兩大類。
個人建議看以後職業發展再選擇 工作室很現實的 考慮要長遠點
如果專八過了 成績是良好 筆譯可以試試,應該可以
但是口譯?哎,建議你多了解,相信你沒有問題,但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嘛
口譯考試在武漢有不少免費講座,大學內部和各個培訓機構都有,你可以再網上收索,比如,彼得森,佳華等等……應該都有講座……祝願你好運,早做准備越好,這個考試有一定難度。
上海的證書可以代替專八,這是一種說法……
它的口譯考試對持證人員的口語是一個較好的證明啊。
其他省市應該也有培訓,你進入各個培訓機構的網站就可以查詢不少信息,關鍵要花費時間去收集資料,學習室積累的過程,無論你參加培訓與否,以及師傅如何,自身的准備可以為口譯學習添磚加瓦啊……
也可以進入各個考試的官方網站,網址輸入漢語在網路收索就可以的……
要招自己喜歡的比如我喜歡英語的聲音 所以記單詞都是通過聽英語 看文稿記憶的
直接當做咨詢去培訓機構問 他們會給宣傳資料你 好的機構 資料很全 但是包補報名 不要當場決定 理智啊 理智對待培訓
口譯
時間安排:一小時講座,15分鍾至30分鍾問答。
1、 口譯是什麼?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作為口譯的兩中主要形式反別怎麼進行?
所謂同聲傳譯(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是指譯員以幾乎與講者同時的方式,做口語翻譯,也就是在講者仍在說話時,同聲傳譯員便「同時」進行翻譯。由於同聲傳譯員必須一邊接收來自講者的訊息,一邊將訊息盡快傳遞給聽者,因此「一心多用」這樣的分神能力(Multi-tasking),是譯員的訓練重點。
所謂交替傳譯(Consecutive Interpreting),是指講者講到一個段落後,停下來讓口譯員進行翻譯,以此方式交替進行。由於講者說話的時間長短不一,為了不遺漏重點,在短時間內以筆記的方式摘要講者說過的內容,是同聲傳譯員的訓練重點之一。
2、 口譯的職業前景?
同聲傳譯商業市場
收入最高的「鍾點工」每天收入四五千
在「非全日制就業人員工資指導價位」表中列出的54種行業里,同聲傳譯以每小時2000元人民幣的價格拔得頭籌。
同聲傳譯價目表中,英語類1天1.2萬~2.1萬元人民幣,非英語類是1.8萬元人民幣。
3、 口譯三種證書的介紹(頒發機構, 適用范圍, 報名和考試時間, 難度對比……)
①考試難度不同、差異很大:
如果做個大致比較的話,這幾種證書的難度依次是
人事部 教育部 上海市
初級:三級 > 三級 > 中級
中級:二級 > 二級 > 高級
高級:一級 > 一級 > 無
結論:考試難度:人事部 > 教育部 > 上海市考試同級別的難度。
②證書主考、頒證部門以及適用地區不同:
人事部和教育部口譯證書分別由國家部級單位——人事部和教育部主考(全國統考)並頒發,全國通用,為國家級證書;上海市口譯證書則由上海市浦東繼續教育中心主辦,在上海市適用,為地區性證書。
③考試形式(口譯比重)不同,差異很大:
人事部和教育部口譯證書全部採用口譯實戰題材和場景。上海市證書考試分為筆試和口試兩部分,筆試為聽力、閱讀、寫作綜合性測試,口試部分又被分為口頭作文和口譯,並且由考官單獨對學生測試。
④考試通過率及獲證人數差異很大:
人事部和教育部口譯證書通過率在5%-8%左右,證書的高度含金量使獲得證書者具有絕對競爭優勢;由於上海市考試開辦的時間較長, 其作用已經從口譯行業轉化為職場通用證書, 比專八的認證度高。
據多家權威媒體報道,國內口譯人才缺口已達90%以上,同聲傳譯員更是只有區區百人,從數據來看,其所指「口譯人才」應當基本不包括上述達萬人之眾的上海市「中、高級」證書持有者。
⑤適用范圍比較:
全國翻譯證書:適合職業翻譯
口譯證書中,全國翻譯專業資格證書最難獲得,要具有較為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較高的雙語互譯能力,能勝任范圍較廣、難度較大的翻譯工作,能夠擔任重要國際會議的口譯或譯文定稿工作。
中高級口譯:適合職場白領
4、 聯合國P型筆記法演示
材料選擇的是: 漢語一兩分鍾講話, 由我們學員當場示範, 請在場學生上台同時演示。
解讀老學員筆記法。
5、 如何突破英語聽力的瓶頸?
聽什麼好呢?
VOA Special English→ VOA Standard English→ CNN/ BBC/口譯教材(上海和人事部)
怎麼聽?
泛聽和精聽相結合。
泛聽: 隨時可以進行, 比如把英語當作背景(QQ空間)音樂!
如何精聽?
跟讀/ 復述中心意思(3到5分鍾)/記錄筆記後翻譯, 然後回譯成英文, 看錶達是否地道, 這樣同時突破口語。
⑺ 跪求各位英語高手幫忙翻譯!急!急!急!
你用翻譯工具你也厲害
不過怎麼看怎麼不像人話。。。。
⑻ 用英語表是五種地方,如北京上海之內的
[編輯本段]什麼是同聲傳譯? 同聲傳譯,簡稱同傳(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是譯員在不打斷講話者演講的情況下,不停地將其講話內容傳譯給聽眾的一種口譯方式。同聲傳譯的最大優點在於效率高,可以保證講話才作連貫發言,不影響或中斷講話者的思路,有利於聽眾對發言全文的通篇理解。同聲傳譯是當今世界流行的一種翻譯方式,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和專業性,通常用於正式的國際會議。目前,世界上 95% 的國際會議採用的都是同聲傳譯的方式。特點是講者連續不斷地發言,而譯者是邊聽邊譯,原文與譯文翻譯的平均間隔時間是三至四秒,最多達到十多秒。譯者僅利用講者兩句之間稍歇的空隙完成翻譯工作,因此對譯員素質要求非常高。 同聲傳譯也叫同步口譯。 同聲傳譯是一種受時間嚴格限制難度極高的語際轉換活動,它要求譯員在聽辨源語講話的同時,藉助已有的主題知識迅速完成對源語信息的預測、理解、記憶、轉換和目的語的計劃、組織、表達、監聽與修正,同步說出目的語譯文,因此同聲傳譯又叫同步口譯。在各種國際會議上,同傳譯員以「閃電般的思維」和令人嘆服的口譯技巧,成功克服上述多重任務( multi-tasking )間的交織、重疊和干擾給大腦造成的能量短缺和注意力分配困難,使聽和說並行不悖,成為與源語發言人一樣令人矚目的明星。 根據 AIIC (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的規定,同傳譯員只要翻譯出演講者內容的 80 %就已經算是合格了(同傳譯員翻譯出演講內容的 90 %、 100 %當然也有可能),因為很多人平時說話非常快,演講時又只顧及自己的演講內容或帶各地的口音,同傳譯員只好調動自己的一切知識儲備和經驗來全力以赴。那些有意放慢速度照顧同傳譯員的演講者畢竟不是太多,這就對從業者的素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同聲傳譯是指口譯員利用專門的同聲傳譯設備,坐在隔音的同傳室, 俗稱「箱子」 里,一面通過耳機收聽源語發言人連續不斷的講話,一面幾乎同步地對著話筒把講話人所表達的全部信息內容准確、完整地翻譯成目的語,其譯語輸出通過話筒輸送。需要傳譯服務的與會者,可以通過接收裝置,調到自己所需的語言頻道,從耳機中收聽相應的譯語輸出。這一專門職業雖然叫做「會議口譯」,但是除了廣泛應用於國際會議之外,也廣泛應用於外交外事、會晤談判、商務活動、新聞傳媒、培訓授課、電視廣播、國際仲裁等諸多領域。就兩種口譯模式的使用情況而言,交替傳譯多用於規模較小且只涉及兩種工作語言的場合,如外交會晤、雙邊談判、訪問考察、小范圍磋商、記者采訪、司法和准司法程序、宴會致詞、新聞發布會,以及一些小型研討會等。而同聲傳譯,由於其具有不佔用會議時間的優勢,已發展成為會議口譯中最常用的模式,廣泛應用於各種國際場合。幾乎所有正式的國際多語言會議以及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和歐盟)都採用了同傳作為標准口譯模式。聯合國官方正式使用的語言只有6種,按英文字母順序為阿拉伯語、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6種語言同等有效,代表們發言時可以任意選用其中一種。秘書處日常使用的工作語言,則有英語和法語兩種,實際上英語使用更廣泛。 凡是聯合國的正式會議,代表們的發言都要在現場用阿、漢、英、法、俄、西6種語言「同聲傳譯」。正式文件,包括重要發言,都要用6種文字印出,因而每次正式會議都必須安排6種語言的翻譯,不得有任何疏漏。 為了完成繁重的翻譯任務,聯合國秘書處有一支龐大的翻譯隊伍,由會議事務部管轄。口譯和筆譯分開,兩者加起來有470多人,分別由該部下屬的口譯與會議司和翻譯司負責。 「聯大」會堂和各個會議廳都配有同聲傳譯。每個語種,都有一個稱之為「箱子」的同聲傳譯工作室。6種語言共有6個「箱子」。開會時,每個「箱子」里通常坐著3位譯員,每位譯員頭上都戴有耳機傾聽發言,輪流對著話筒翻譯。會場內,每個座位上都裝有6種同聲傳譯機,代表們可以按旋紐選擇自己想聽的語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設立在德國紐倫堡的國際法庭審判法西斯戰犯時,首次採用同聲翻譯,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大型國際活動中採用同聲翻譯。 同聲傳譯是各種翻譯活動中難度最高的一種翻譯,常常被稱為外語專業的最高境界。 收入最高的「鍾點工」每天收入四五千。 在「非全日制就業人員工資指導價位」表中列出的54種行業里,同聲傳譯以每小時最高2000元人民幣的價格拔得頭籌。 同聲傳譯價目表中,英語類1天1.2萬~2.1萬元人民幣,非英語類是1.8萬元人民幣。一般需要2~3位譯員組成一個同聲傳譯組進行交替工作,上述價格為一個小組一天的翻譯價格,據此推斷,同聲傳譯最低一天收入4000元人民幣。 同聲傳譯員一天的薪水相當於一個白領一個月的收入,他們一天能掙五六千。 同聲傳譯參加一天會議的薪酬是5000元人民幣,而有的會議薪酬則會更高。會議繁忙的時候,比如3~7月和9~12月往往日程都會排得很滿,有的會議都需要提前一個多月預訂。優秀的譯員在會議高峰的時候月收入可以達到4萬元甚至更高,所以對於優秀譯員年收入50萬或者更多也不足為奇。 就拿北京來說,目前付給同聲翻譯的報酬一般是每天4000元人民幣,這是每組三人的平均所得,如果不需要助手而獨立完成翻譯任務,最高的可以達到每天一萬元以上。時間的計算按照8小時工作日進行,從會議開始到四個小時算半天,四個小時以上到八個小時算一天。此外,客戶將支付同聲翻譯的食宿費用、機票費用、地面交通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總的說來,收入很可觀。 不缺錢,就是缺人。同聲傳譯人才屬於全球稀缺人才,也是最難培養的人才之一。全球專業的同聲傳譯人員總共也就2000多人,中國同聲傳譯人才更是緊缺,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專業的同聲傳譯人才30人左右,至於國際上流行的在經貿、科技、政法等各個領域學有所長的專業型同聲傳譯人才仍是一片空白。 隨著中國與世界交流的日益頻繁,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現在不管是哪裡的國際會議,都離不開中文,都少不了來自中國的同聲翻譯。全球幾乎天天都有國際會議,在中國召開的國際會議也越來越多,可以說同聲翻譯在國內和國際的市場都是巨大的。據說,歐盟和澳大利亞甚至還請中國老師為他們培訓同聲翻譯,同聲傳譯的市場前景越來越被看好了。 同聲傳譯需求量成倍地增加,但是合格的同聲傳譯的數量卻增長非常緩慢。據介紹,目前少數專業的同聲傳譯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其他城市舉辦國際性的會議更是缺乏同傳人才,需要從北京和上海去聘請。 想當「同傳」,一個字「難」。同聲傳譯之所以能拿到絕對的高薪是因為人才少,物以稀為貴,之所以人才少是因為「難」,想當「同傳」,太難了。 進入同聲傳譯的門檻相當高,不是你讀了研究生接受了相關培訓或者考了同傳的證書,就可以進入行業了。公司或者客戶在選擇同聲傳譯員時相當看重其參加過的會議經驗,如果一個剛從學校畢業、沒有經驗的譯員,幾乎沒有踏入同傳圈子的資本。 除了具備成熟的會議經驗之外,進入同傳行業還需要有很好的人際關系。 只能成功,不能出錯。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固定的機構來負責同聲翻譯的相關事宜,也沒有一套統一的標准對同聲翻譯的工作進行考評。要看一個同聲翻譯究竟勝任不勝任,將會直接由所服務的會議各方來作出評價。一般會議結束後,主辦單位、會場主席、專家、中國代表團、其他國家代表團都會對同聲翻譯的工作表示感謝,如果覺得你的工作很出色,他們會給予熱情的贊揚,有的會直接邀請你下一次再和他們合作。如果同聲翻譯很糟糕,會場里當時就會有所反應,跺腳的、咳嗽的、說話的都有。 外人看同聲傳譯員,覺得是金字塔尖上的一群人,出入豪華酒店,參加國際會議,收入一天頂別人一月,但進入同聲傳譯這個行業非同尋常,行業裡面的壓力也非常人所知,在這里,你不能失敗。 同聲傳譯時小的細節也要注意。翻譯箱里動靜要小,因為翻譯箱里的麥克非常敏感,哪怕是輕輕翻書的聲音傳到與會代表那裡都是巨大的響動,所以譯員要盡量避免小動作或者磕碰,女譯員甚至要防止帶大的耳環,以免造成響聲。 同聲傳譯基本原則 同聲傳譯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技術。因此,有一定的基本原則可以在翻譯中遵循,以達到更加有效地完成口譯工作。在同聲翻譯,特別是漢英同聲翻譯工作中,以下幾條可以作為指導我們進行翻譯的原則: (1) 順句驅動: 在同傳過程中,譯員按聽到的原語的句子順序,把整個句子切成意群單位或信息單位,再使用連接詞把這些單位自然連接起來,譯出整體的意思。這種翻譯方法為 「 順句驅動 」 。如以下句子按順句驅動的原則來譯: 「 所有人 // 都可以藉助互聯網資源 // 來學習,不論他們是哪個民族、 // 何種性別、 // 何種膚色、 // 只要他們可能接入互聯網。 」 譯文: 「All can study //by relying on internet resources// regardless of their race, nationality and sex// providing that //they could have access to the internet.」 同聲傳譯是與原語發言人的發言同步進行的,翻譯活動必須在原語發言人講話結束後瞬間內(或同時)結束。因此,同傳譯員要最大限度地在翻譯過程中爭取縮短翻譯與原語發言之間的時間差。這個時間差越小,譯員記憶的內容就會越多,譯出的信息也就越多。英漢語的語序差別較大,要完全聽明白原語語序、意義之後再進行翻譯則很難跟上原語發言人。因此, 「 順句驅動是英漢同聲傳譯的一個最大特徵。 」 (2) 隨時調整: 調整是同聲翻譯中的校譯過程,是譯員根據接受到的新的內容調整信息、糾正錯譯、補充漏譯的重要環節。如英語中的時間、地點狀語等大多出現在句尾,在使用 「 順句驅動 」 進行翻譯時,會出現譯完主句,又出現狀語的情況。如: 「I went to Holiday Inn//for a seminar// at 10 o』clock//yesterday.」 按順句驅動的原則,可能這樣譯: 「 我去了假日酒店 // 參加一個研討會 // 在十點鍾 // 昨天。 」 加上調整過程,這個句子在實際翻譯中可能會被譯為: 「 我去假日酒店 // 參加一個研討會 // 時間是昨天上午十點。 」 (3) 適度超前: 同聲傳譯中的 「 適度超前 」 是指口譯過程中的 「 預測 」(anticipation) 技能。就是在原語信息還不完整的情況下,譯員可能要講的內容而進行 「 超前翻譯 」 ,從而贏得時間,緊跟發言人進行同步翻譯。如在很多會議的開幕式中都會出現這樣的套話: 「…… 我謹代表 ……// 對與會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 // 並預祝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 在翻譯這段話的時候,譯員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在發言人說出 「 我謹代表 ……」 的時候把整句話都譯出來 「Please allow me to be on behalf of …to extend to our warnest welcome to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conference…」 在聽到 「 預祝 ……」 之後,就應該知道後面要講的是 「…… 本次會議成功 」 。不善用 「 預測 」 技能的譯員很難做好同聲傳譯工作,因為在翻譯過程中要是等到全部信息接受以後再進行翻譯就不是同聲翻譯了。即使翻譯能夠進行下去,也是斷斷續續。聽眾很難接收到完整的信息。 (4) 信息重組: 信息重組 (reformulation) 是同聲翻譯的總策略。初學同傳的學員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譯 「 語言 」 上,結果經常 「 卡殼 」 。因為英漢語的語言差別較大,要做到一一對應地進行翻譯是很難的。因此,在同傳中應遵循譯 「 信息 」 的原則。也就是根據原語的住處點在目的語中根據目的語的語言習慣重新組織信息。如在翻譯中遇到以下的原語: 「Strange behavior on the part of whales in the southern Atlantic has been observed over a number of years now. A team of marine scientists has come up with a new theory to explain this behavior.But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has arisen in Argentina about the theory.」 經過信息重組之後可能會以下面的內容譯出: 「Over a number of years,// whales in the southern Atlantic // have been observed//behaving strangely.//To explain this behavior,//a team of scientists has come up with a new theory//. But there has arisen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about the theory// in Argentina//」 (經過好多年的觀察,人們發現南大西洋的鯨行為怪異。為了解釋這一行為,一些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但該理論在阿根廷卻引起了爭議。) (5) 合理簡約: 所謂簡約 (simplification), 就是同傳譯員在不影響原文主要信息傳達的基礎上對原文中出現的無法用目的語處理的材料或原文中出現技術性較強的材料,在直接譯入到目的語中很難被目的語聽眾所理解的情況下而採取簡化語言形式、解釋、歸納、概述原語信息的一種翻譯原則。同傳譯員要根據聽眾的背景決定本原則的使用頻率。如果聽眾對於所譯內容比較陌生,譯員對翻譯中出現的術語 (jargon) 則要最大限度的簡約。如在一次對青少年介紹 「 歐盟農業政策 」 的會議上出現了這樣的內容: 「If the CIF price of proce at the community boarder is below the guideline price as determined under the Common Market Organization, then at levy, which is not a tariff ty, is imposed.」 如果 「 忠實 」 地譯人到任何一種語言青少年聽眾都會出現聽不明白的情況。使用簡約的原則,可以按如下的內容進行法翻譯: 「If farm proce comes into the Community at a price below the official Community market price,a special agricultural levy is imposed」 。(譯文:如果農產品進入歐共體的價格低於歐共體的官方價格的話,就要徵收農業特別稅。) (6) 信息等值:「忠實」(faithfulness) 一向被認為是檢驗翻譯的標准。但在同聲傳譯工作中,有時很難做到「忠實」於原文,有時雖然忠實於原文,卻得不到聽眾的認同。口譯不同於筆譯,可以足夠的時間去構思、推敲,同聲傳譯要求譯員在極有限的時間內對接受到的信息進行重組,使目的語聽眾了解原語發言人的講話內容。因此,在同聲翻譯中,對原語中的字、詞、句有時候很難譯得十全十美,譯員要努力做到的是根據接受的詞、句及語篇內容掌握原語發言人要傳達的主要信息,同時用聽眾很容易理解的語言方式表達出來。也就是在翻譯過程中,要做到整體「信息等值」。 同聲傳譯是各種翻譯活動中難度最高的一種翻譯,並非人人都能勝任。在國際會議那種緊張環境里,譯員要能不間斷地邊聽邊譯,是很不容易的。要學好這樣的技能,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如:英語的聽說能力要強,英漢兩種語言的語音、語調要好,要思維敏捷,反應快,對國際問題有興趣,知識面要廣。同聲傳譯是各種翻譯活動中最難做的一種翻譯。在國際會議那種緊張環境里,譯員要能不間斷地邊聽邊譯,是很不容易的。要學好這樣的技能,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如:英語的聽說能力要強,英漢兩種語言的基礎、語音、語調要好,要思維敏捷,反應快,對國際問題感興趣,知識面要廣。 隨著國際交流的急劇增多,大型國際會議對高素質的同聲傳譯人才需求極大。而目前的同聲傳譯員數量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對外交往的需要。 目前,國家同聲傳譯人才的培養主要通過碩士層次的學歷教育完成,主要是同聲傳譯專業碩士。正規的學歷教育招生規模小、培養周期相對較長,進入門檻較高,不能滿足大量已經有一定英語基礎,但希望能迅速掌握同聲傳譯技巧進入同聲傳譯行業的這一部分人才的需求。 報考者除了能夠用英語進行無障礙交流之外,關鍵還要對兩種工作語言系統熟練掌握。另外,同聲傳譯專業對從業者的專業知識、靈活應變能力、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要求都非常高。如要對金融、經濟、製造、市政、環保等各個領域的知識有所了解,且對非英語為母語的發言者口音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如對拉美人、印度人說英語的特點和方式有所了解。 國內能培養同傳人才的院校寥寥無幾。我國最早培養同傳譯員的地方是「 聯合國譯員訓練班 」( 現已改成高級翻譯學院 ) 。它是 1980 年由聯合國與我國政府共同舉辦的一個合作培訓項目,因為要求嚴格,每期正式學員平均只有 10 位口譯人員,學員經過考核後再到布魯塞爾接受培訓。該班畢業的學員大多數在聯合國擔任過同傳譯員。 由於對同聲傳譯的專業程度要求較高,師資力量緊缺,國內僅有幾家外語院校對同傳進行研究生層次的培訓和招生。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一些社會培訓學校開設有同傳課程,現將北外和上外的招生情況介紹如下。 據報道,目前全球專業的同聲傳譯人員總共也就2000多人。中國同聲傳譯人才更是緊缺。據不完全統計,專業的同聲傳譯人才僅25 30人左右,大多在北京、上海和廣州這些國際交往頻繁的大都市。近幾年來,同聲傳譯已被列為緊缺人才之一。由於粥多僧少,供不應求,處於買方市場的同傳自然薪酬不菲,據專業人士透露,優秀的翻譯每天能賺800美元,一般水平的翻譯也能掙到4000元人民幣。同傳被大家稱為含金量最高的「金領」行業之一。 需求緊缺和高薪待遇引來了不少羨慕和追逐的目光。同聲傳譯怎麼考?報考人員應該具備什麼專業素質?國內是否具有相關的資格認證考試和培訓?許多人對其知之甚少,急切想了解相關情況。筆者日前就這些問題采訪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同傳專業的招生負責人和有關專家。 如何接受同聲傳譯的專業訓練 由於對同聲傳譯的專業程度要求較高,師資力量緊缺,國內僅有幾家外語院校對同傳進行研究生層次的培訓和招生。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一些社會培訓學校開設有同傳課程,如新東方學校。現將北外和上外的招生情況介紹如下。 同聲傳譯是各種翻譯活動中難度最高的一種翻譯,並非人人都能勝任。北外高級翻譯學院辦公室負責人告訴筆者,在國際會議那種緊張環境里,譯員要能不間斷地邊聽邊譯,是很不容易的。要學好這樣的技能,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如:英語的聽說能力要強,英漢兩種語言的語音、語調要好,要思維敏捷,反應快,對國際問題有興趣,報考者除了能夠用英語進行無障礙交流之外,關鍵還要對兩種工作語言系統熟練掌握。另外,同聲傳譯專業對從業者的專業知識、靈活應變能力、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要求都非常高。如要對金融、經濟、製造、市政、環保等各個領域的知識有所了解,且對非英語為母語的發言者口音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如對拉美人、印度人說英語的特點和方式有所了解。 口譯專業屬應用類研究生,考試不同於其他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據筆者了解,入學考試多不開列參考書目,筆試也不考理論知識。筆試內容多為段落改寫、填空、寫作、英漢雙向筆譯、綜合知識測試等實際操作的內容。這些全靠考生平時的知識積淀和能力培養。 該考試另外一個特殊性是該專業錄取時以考生的復試成績為主。學員在入學考試時除了要通過筆試外,口試即復試是選拔人才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復試中才能對英文聽力理解和口語表達能力進行客觀的考查。 據了解,復試包括: 1.視譯:將一篇英文稿口頭翻譯成漢語。 2.復述:先聽兩遍英文錄音(時間:3—5分鍾,可作筆記),再將聽到的內容用英文復述一遍。 3.面試。 上外復試包括: 1.演講:從考試委員會提供的若干題目中挑選其中之一,作2—3分鍾的即興演講。 2.復述:聽1—2分鍾的演講,然後以另一種語言用自己的話復述演講內容。 3.視譯:聽一篇短文,瀏覽該文1分鍾,然後將其內容口頭譯出。 4.問答與對話。 專家建議 筆者就非外語專業的考生報考同聲傳譯是否具有可行性等問題采訪了有關專家。專家認為,國內目前從事同聲傳譯職業的多為本科外語專業畢業生。但是,國際許多知名同傳並非都是「科班出身」,例如法國某知名同傳就是數學博士。各大院校歡迎和鼓勵非外語專業考生報考,但是同傳畢竟是「金字塔」的塔尖,希望考生量力而行,理智選擇,例如報考其他層次的口譯培訓(商務口譯等),以免無功而返,收獲甚少。 由於該專業的復雜性,想要通過相關考試最好要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而且按照國際慣例,這類考試要邀請聯合國資深人士和專家擔任評委。要成為同聲傳譯員絕非一蹴而就的事。在國際上,同聲傳譯有國際同聲翻譯協會(簡稱AIIC)這一行業組織。該協會成立於1953年,是會議口譯這一專門職業惟一的全球性專業協會,負責審查、認定會議口譯員的專業資格和語言組合,制訂其職業規則、工作條件、道德規范和專業培訓標准,推廣會議口譯最佳實踐,並與聯合國、歐盟等國際組織開展集體談判以確定會議口譯員的待遇等。AIIC的會員身份被廣泛認為是會議口譯員的最高專業認證。目前,AIIC在世界各地有2600多名會員,中國大陸有20名,其中5名在上海。 培德錦綉英語同聲傳譯培訓班認為,英語速記是英語同聲傳譯的基本功,可見學習好英語速記很重要喲!!英語速記(English Shorthand), 顧名思義,是用來記錄英語語音的符號系統。 1888年,美國人John Robot Gregg 發明了英語速記,共有20個基本速記符號。 每年全世界都有100萬人在學習英語速記。英語速記對美國的商業革命做出了不可抹煞的巨大貢獻。
⑼ 英語翻譯
英英詞典里的解釋吧
查查英漢詞典不就都有了
ain't
非標准用法 指am not的意思,是這兩個詞的簡寫
有時也指 are not/is not/have not
後面是用法說明,可以參看英漢詞典, 其實只要知道前面的意思就行了
⑽ 英語句子翻譯
1. There were so many electric toys to choose from in the shop that he didn't know which to choose.
商店裡有這么多的電動玩具可供挑選,他不知道選哪一個好。
2. Body language helps the speaker to communicate his ideas to the listeners clearly.
肢體語言有助講者將想法清楚地傳達給聽眾。
3. All the volunteers here are expected to have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要求這里的志願者都精通英語。
4. The sky cleared up shortly after the heavy rain.
大雨過後不久,天空就放晴了。
5. The singing competition provides me with a rare chance to challenge myself.
這次歌詠比賽給了我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去挑戰自我。
6. Compared with other students, the girl has bette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in English.
同其他學生相比,那女孩的英語聽說能力更強。
7. It was in the supermarket that I came across my former class teacher.
就是在那家超市我和以前的班主任不期而遇。
8. Thinking of the victims, he refused to comment on it.
為受害者著想,他拒絕對此事發表評論。
9. He chose to face up to the failure instead of giving himself up.
他選擇勇敢面對失敗,而不是自暴自棄。
10. I don』t like the color, so may I change it for a different one?
我不喜歡這顏色,可以換一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