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文介紹 » 演講稿介紹長城英語怎麼說

演講稿介紹長城英語怎麼說

發布時間: 2021-01-04 04:41:25

① 急需 關於「長城」的英文演講稿

The Great Wall is the only man-made structure on the earth visible from the moon. It was built 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6— B. C.) to prevent invasions by the nomadic nations from the north. It was completed by the first Qin emperor who united China into one country. The first Qin emperor mobilized several hundred thousand builders to link sections of the previous walls, thus completing what is known today as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The wall is 6,700 kilometers long from Shanhaikuan, which overlooks the gulf of Bo Hai, to Jiayuguan Pass in Gansu Province. The average height of the wall is 7.8 meters, and its width averages 6.5 meters at the base and 5.8 meters at the top. Rectangular lookout posts were built about every 100 meters.
The section of the Great Wall frequented by tourists is in Badaling, 75 kilometers to the North of Beijing.

② 長城100字發言稿

我愛長城,我愛中華
記得小時候,媽媽第一次帶我去長城,看見許多黃頭發藍眼睛的外國人。我問媽媽:「外國人為什麼到我們的長城上來呢?」媽媽說:「因為長城雄偉壯麗,因為長城象徵著中華。」從那時起,在我心理,就深深地刻上了「長城——中華」。
我生在長城邊,長在八達嶺腳下。
春天,這里漫山遍野,山花爛漫;夏天,這里層巒疊翠,生機盎然;秋天,這里紅葉金果,碧水藍天;冬天,這里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每當雲霧繚繞的清晨,長城像一條巨大的青龍,在凌空飛騰;每當月光朗照的夜晚,長城似一條巨大的銀龍在碧海徜徉;旭日東升,她又似一條金龍戲珠;夕陽斜掛,她又化作一條赤龍,遨遊飛霞。微風,是她在自由呼吸;暴雨,是她在倒海翻江;電閃,是她在掃視人間滄桑;驚雷,是她在歡呼如今這世上天堂。。。。。。
有人說,「長城一步一個景」,這並不過譽。依我看,一年四季,無論晴陰風雨,無論雷鳴電閃,每時每刻,長城都是一幅宏偉壯麗的畫卷。這也不是誇張,不信,請聽聚集而來的中外遊人用相機為她合唱贊歌的節拍「咔咔」「咔咔」。。。。。。
有一次,我在人潮中發現一對白發蒼蒼的老夫婦,互相摻扶著爬上長城後,他們熱淚盈眶,卻相視一笑。不知他們是來自歐亞還是拉美,也不知他們是來自台灣還是港澳,但從膚色和語言可以斷定,他們也是炎黃子孫!親手足啊,老同胞!他們當時的心情是親切。。。。。。
長城啊長城,你在向人們述說著,中華山河的錦綉;你在向人們述說著,中華歷史的悠久;你在向人們述說著中華文化的燦爛;你在向人們述說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你在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偉大!
雄偉啊長城,偉大啊中華!
我登上崇山峻嶺的高峰之巔,我站在萬里長城聳入雲端的城樓之上,我昂首挺立在世界的東方,在祖國的山川大地,向世界的大洲大洋,向天外的星球宇宙,縱聲呼喊:
我愛長城!
我愛中華!
讓長城更巍峨(愛國主義演講稿)演講範文
曾經有一位叱詫風雲的帝王,再他歷經南征北戰而最終敖視天下的時候,卻長嘆著發出這樣的呼喚: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家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啊,不得猛士守四方,我們就要忍受圓明園中的烈火,不得猛士守四方,我們就要吞下那南京城裡的殺戮。尤其在部隊面臨機械化,信息化雙重轉變的今天,沒有高科技武裝起來的頭腦,沒有創新思維的新型軍事人才,我們就要再次遭受侮辱,遭受踐踏。
有人間:這樣的猛士何處尋,那麼我會告訴你說,那就是穿著一身翠綠戰袍,肩上扛著兩團火的我們。祖國和億萬人民等待著我們去守護,然而要做到不褥使命又是何其的艱難。如果說中國的軍事發展史是一條長河,那麼八十年前就是上游叢山竣嶺之間奔騰咆哮的河水,它以猛虎之勢,氣吞萬里,盪滌著八萬里河山,然而今天的水之中游,水量更大,更易於航行,灌溉著更多的土地。
水道中游,美得豐滿,美得深刻,這種美來源於大量的補給,要求更多的灌溉。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如何才能把自己磨練成祖國的厲劍,我們在思索在探求之中。忽然,我肩上的兩團火又在告訴我答案。 要想在世界軍事變革中立於不敗之地,就要有自主的創新的精神。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是一個國家興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推動了國防科技的長足進步,創新促進了我軍現代化建設的征程。被譽為「碩士導演」的海灣戰爭揭開了世界新軍事變革的序幕,高新技術廣泛應用與軍事領域,戰爭形態發生了翻天覆地得變化。空間戰, 電子戰,深海作戰已不只是電影中的情節,然而對人才的需求也已經是迫不及待, 日益壯大的軍事科研力量已經沖破重重限制,象一股奔騰的洪流,咆哮在二十一世紀。

③ 以長城為題寫一遍200字以內的演講稿

萬里長城東起山抄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一萬三千多里。站在山腳下,仰望長城好像一位巨人橫卧在高大的山體上。古老的城牆,都是用巨大的石板砌成的,大約一米多高,頂上呈「凹」字形,上面長滿了厚厚的青苔。沿石級而上,道路狹窄而陡峭,遊客們只有手扶兩邊的鐵鏈一步步艱難地往上爬,怪不得人們稱「爬長城」。大約二十分鍾,才可以爬上一號烽火台。高大的烽火台宛如一座長方形的小城堡,防守嚴密。烽火台是古代打仗前傳遞信息的設施,在上面可以點火發送消息。

④ 長城贊演講稿二百字以內

各位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本次我演講的題目是《長城贊》。長城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個載體,它涵蓋的面非常廣,把整個文化載體當中豐富的內涵,通過具體的活動都展現出來,這無疑對增進海峽兩岸之間,對中華文化理解,特別是對台灣年輕人一代弘揚中華文化傳統,都很有意義。當前,島內台獨勢力非常囂張,特別是島內推行「文化台獨」、「去中國化」,通過修改教科書,歪曲歷史,割斷兩岸之間這種不僅是血緣,特別是文化上的、精神上的紐帶。前段時間,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的會上,有一位叫朱宏(音譯)的台灣師范大學副教授,他提供的論文就是《海峽兩岸歷史教科書的比較》,其中,比較當中,就有怎麼樣介紹長城。現在台灣新修改的教科書當中,在介紹長城時,基本上淡化歷史所含的信息,只是從建築方面來講到的。這本身就反映出,我們的活動對台灣島內宣傳中華文化的意義,應該是潛移默化,通過非常生動和具體的事例來引導,來教育台灣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從文化上來講,從中國傳統文化來講,我們都是年青一代,是後來人。從中國傳統的古文字學來看長城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實際上長城的概念是到了秦以後才出現的。城防以前就有,城的雛形在商代就有,它最早基本上是一種疆界的劃分。真正長城雛形的概念,一個字就是「疆」。從象形來講,疆字里的「田」就是被夯實的土塊,中間那兩橫是板,或者就象我們漢長城看到的那種用蘆葦或木塊墊起來,一層一層。板築是中國最傳統的築城方式。70年代農村打牆時,還用這種最古老的方法,兩個門板,一層一層地夯實,放上蘆階節,一層一層,那麼這個疆,也就是中國最早、最傳統的牆。疆、牆一聲,從文字學來講,也是一音之轉。那些與疆相關的概念包括田地的田、城垣的垣,都是板築的形式。所以,板,後來又稱為版圖。版圖的意思就是以牆為界,你所控制的范圍和地域。可以說,從我們先輩在文字中創造的東西就可以看出我們最早長城建設當中的文化意涵。甚至包括邊關的邊,繁寫的「邊」也指敵樓很高,下面是土方,還可以綿延不絕。古老的長城,西方翻譯成「GREETWALL」,非常准確的翻譯。長城最早就是牆,後來變成疆界,界的意思是上面夯實的土,下面用木頭搭建的一種結構。所以,現在我們邊界的界也是與夯土建牆直接相關的。許多學者認為,長城建了以後它基本是一種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分界,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分界。說生產方式的分界也好,說生活方式的分界也好,說種族劃分也好,總而言之,它是一種文明生存狀態的隔閡,這既是一種隔閡也是一種融合。從戰國時代,這種邊界方式在中國各地都有,包括戰國當中在中國的內陸,也都存在這種防禦式的邊界,到了秦,就具有了很大的政治意義和文化意義。因為,秦作為一種統一,「書同文、車同軌」,修長城也要把整個的疆域統合起來。到了漢,圍繞河西走廊基本上是維持漢代的交通線。交通線是為了維持飛地,哪一塊飛地?就是沙洲,是敦煌。敦煌又是控制整個西域的一個漢人聚居的地方。它北邊有匈奴,南邊有北狄,處在夾縫中。河西的長城是沿著河西走廊修築的,是一條軍事交通孔道,一條補給線,同時它也是敦煌的交通線,長城維系了絲綢之路。這一段的長城,我們感覺與明長城有很大的區別,實際上一個意義——攔馬牆,因為游牧民族在軍事上最厲害的是馬。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後,車戰的方式已經拋棄,學用一人一騎這種戰術。這種戰術突擊能力非常之強,而游牧民族主要靠騎兵征服農耕民族。修長城,無疑是這樣,你人可以過來,但馬過不來,馬過不來,你戰鬥力就沒有,你打不過漢人的步兵。河西走廊這段漢代長城起到了一個攔馬牆的作用。明代長城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它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它是一個文化載體,它周邊的人文設施,包括民俗、宗教、人文的各個方面,很多很多。還有一點,清朝的長城政策實際上是值得我們研究的。清是「修一座廟,勝養10萬兵」。所以,承德是清朝濃縮的一個長城,它是精神上的長城,是把中華民族多民族融合在一起的一個長城。我認為清朝的民族政策是最成功的,是和長城的思想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長久以來長城防禦思想的一個積極體現——通過民族的融合。到了今天,我們去研究長城,就是要發揮這種精神。長城是中華文化連綿不絕的象徵;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不屈不饒的象徵;又是中華民族團結融合共同發展的象徵。還是中華民族改天換地創造能力的象徵。我想,這些都是長城的文化意義。當然,它還有更深的文化內涵,從考古,從文化,從歷史,包括農耕和游牧之間的區別,包括地理、軍事,包括交通這些方面。圍繞長城有許多需要進一步開發的,包括民俗民居,兵營文化,當地的集市,當地的宗教信仰,關公信仰(古代軍人都信關公)。此外,長城的軍事布防還有一線、二線梯次配置。實際上,古代軍事思想與現代的軍事思想是一樣的,雖然冷兵器、熱兵器不同。這些方面都應該充分挖掘。總而言之,長城提供給我們的是一種多向性的載體,而不是單一的。台灣青少年一代,他們大多數人都是從教科書上讀到長城的。怎麼把中國文化、中國歷史,變成活生生的,再把這段歷史銜接到現在,最後,融通在他們的思想中,使中華文明能夠承傳。現在,中國處於一種發展狀態,同時,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顧炎武在《馭戎論》中講過三段話,很有啟發意義。他說:「宏大公之度,以開其向化之心。」雖然你修了長城,但有的時候,你要敞開胸懷,要懷柔的政策,包括對待世界的文明,你要開「向化之心」,要「宏大公之度」。第二句話是「蓄不測之威,以消其先事之詐。」就是積極的防禦。你沒有防禦,有不測之威,你就要受人欺負,長城也有這方面的作用。第三句話:「嚴必然之防,以綏其窺伺之禍。」我個人認為,我們新的長城精神,首先是中華民族5000年連綿不斷的精神價值;第二,我們民族新的長城精神應該是我們綜合國力和綜合國防的強大;第三,我們新的長城精神,應該是一種開放的、包容的,一種多元的,一種融合現代世界文明發展的精神。有了這些,我們整個長城文化就能歷久彌新,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使中華文明在世界上更能發揚光大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⑤ 初一下,英語演講稿,(關於長城)急!!!

http://..com/question/40270477.html

The Great Wall 長城
The Great Wall runs across North China like a huge dragon, It winds its way from west to east, across deserts, over mountains, through valleys till at last it reaches the sea. It's the longest wall on the earth, also one of the wonders in the world.
The Great Wall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0 years. The first part was built 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ll the walls were joined up in Qin Dynasty.All tile work was done by hand. Thousands of people died while building the wall.Thus the Great Wall came into existence.
Since then, it has been rebuilt and repaired many times. Now the Great Wall,the admiration of the world, has taken on a new look. It's visited by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from all parts'of the'country and the world.

中文對照:
長城
長城,像一條巨龍橫亘華北地區,它穿過沙漠,越過高山,跨過山谷,由西到東蜿蜒曲折,最後到達大海。它是地球上最長的牆,也是世界奇跡之子。

長城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開始修建於春秋時期。秦朝時,所有的城牆聯結在一起。所有工作都是用手完成的,成千上萬的人在修建長城時死去。長城就是這樣出現的。
目前為止,長城重修多次。現在的長城面貌一新,迎接來角全國和全世界各地的遊客。

⑥ 我心中的長城450演講稿

我心目中的長城
城像從天而降的巨龍,奔騰飛舞在驚濤駭浪的崇山峻嶺中,回隨山勢而伏躍。它有時答隱藏於山後,有時飛越峰嶺之巔,迂迴曲折,蜿蜓疾馳,跌入深淵,然後一躍而起,飛騰在密雲濃霧之中。哪裡險要,長城就出現在哪裡。長城閱盡每個朝代的興衰,經歷了長期的風霜雨雪和無數次的戰爭。長城不屈不饒頑強地生存下來,顯示了不畏強暴、勇往直前的性格。詩人說過:「上臨星斗三千丈,下瞰燕雲十六州」。長城的偉大雄姿和堅強的性格,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長城,是中國各族人民的血汗結晶,中國古代文明的傑作。長城總長達10萬里,僅明代長城從渤海灣頭的山海關起經華北的燕山、太行山、雲中山,越過西北的黃土高原和賀蘭山,到新疆和甘肅交界的嘉峪關,也有1萬多里。長城鋼鐵般的身驅,坐在花崗岩般的寶座上,偉踞東方,巋然不動。世界上沒有哪一座古代名城,能與之媲美 。長城的雄姿和氣魄,特洛伊、羅馬、亞歷山大等所有世界名城,均不能與之相比。從月球上俯視,也只有長城能代表地球,顯露出人類的偉大智慧!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⑦ 描寫長城的十句話英語演講稿

1.,,:」thegiraffegiraffe,?hasalookatthisforesttobehappy,letsusruntoget。

⑧ 一篇關於游覽長城的且帶有感受的3分鍾英文演講稿,求高人!!急用!!!

The Great Wall is the only man-made structure on the earth visible from the moon. It was built 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6—221 B. C.) to prevent invasions by the nomadic nations from the north. It was completed by the first Qin emperor who united China into one country. The first Qin emperor mobilized several hundred thousand builders to link sections of the previous walls, thus completing what is known today as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The wall is 6,700 kilometers long from Shanhaikuan, which overlooks the gulf of Bo Hai, to Jiayuguan Pass in Gansu Province. The average height of the wall is 7.8 meters, and its width averages 6.5 meters at the base and 5.8 meters at the top. Rectangular lookout posts were built about every 100 meters.
The section of the Great Wall frequented by tourists is in Badaling, 75 kilometers to the North of Beijing.
長城是地球上惟一人造結構能從月球上看到。它是建立在戰國時期(476 - 221 b . c .)來防止入侵的從北方游牧民族的國家。這是完成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統一中國進入一個國家。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動員了幾十萬建築商鏈接部分之前的牆壁,從而完成什麼是今天被稱為中國的長城。牆上是6700公里長從Shanhaikuan,俯瞰著海灣的博海,甘肅省嘉峪關。牆上的平均身高為7.8米,寬6.5米,平均底部和頂部5.8米。矩形瞭望哨建於大約每100米。
這段長城經常光顧的遊客在八達嶺以北75公里處的北京。

⑨ 關於長城中文演講稿

人類歷史的奇跡 長城連續修築時間之長,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艱巨,歷史文化內涵之豐富,的確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難以相比的。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評論長城時說:「中國最有名之工程者,萬里長城也。……工程之大,古無其匹,為世界獨一之奇觀。」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參觀了長城後說:「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所以說,長城作為人類歷史的奇跡,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當之無愧。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為世界中古八大奇跡之一。 文化寶藏,歷史 萬里長城從春秋戰國開始,伴隨著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 建社會行進。眾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國文明史,封建社會是最豐富最輝焊的篇章,舉凡封建社會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歷史事件,在長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金戈 鐵馬、逐鹿強場、改朝換代、民族戰爭和等在長城身上都有所反映。長城作為一座歷史的實物豐碑,將水文在中華大地。在萬里長城身上所蘊藏的中華民族2000多年光輝燦爛的文化藝術的內涵十分豐富,除了城牆、關城、鎮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築布局、造型、雕飾、繪畫等建築藝術之外, 還有詩詞歌賦、民間文學、戲曲說唱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帝王將相、戍邊士卒、騷人墨客、詩詞名家為長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邊塞詩詞已成了古典文學中的重要流派。如李白 的「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王維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名句,千載傳誦不絕。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詞至今還廣泛傳唱著。 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旅遊觀光的勝地長城以它巍巍雄姿、堅強的體魄,象徵著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克服困難的毅力。這種精神激勵我們永遠前進。旅遊觀光不僅是遊山玩水,而且還兼有強健身體、增加知識、聯系友誼以及進行經貿等活動的綜合功能。 新中國成立之後,黨和國家十分重視旅遊事業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旅遊事 業更是作為政府重點工作之一,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文物古跡和多民族豐富多彩的 文化藝術,是有中國特色旅遊的強大支柱。萬里長城以其婉蜒曲折、奔騰起伏的身影點綴著中華大地的錦綉河山,使之更加雄奇壯麗。它既是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文化遺產,又是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在旅遊開放中,萬里長城具有獨特的優勢。今天國內外遊人以「不到長城非好漢」這一詩句來表達一定要親自登上長城一覽中華悠久文明、壯麗河山的心 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英國前首相希思在參觀長城時說:「中國的過去與將來都同樣具 有魅力。……抵達長城時,我覺得比以往從照片上、刺綉上和繪畫上見到的長城,更為壯觀了」。這正表明了旅遊者要親自登上長城參觀游覽的心意。 古塞雄關存舊跡,九州形勝壯山河,巍巍萬里長城將與神州大地長存,將與世界文明永在。
編輯本段歷史人物功過
二千多年來秦始皇被大多人視為暴君,人們批評他焚書坑儒、修長城、廣建宮室,大興土木;然而亦有人贊揚他為「千古一帝」,肯定他開統一之局、統一度量衡、奠定中華版圖之貢獻。那麼,秦始皇究竟是暴君亦或是千古一帝呢?這個其實是你從怎樣的角度去評價他。角度不同評價自然不同. 其實,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應該肯定「人」的性格是立體的,即是說性格是多方面的,不可片面下定論,評價秦始皇也一樣。我們常說秦皇修長城、建宮室,勞民傷財,然而在秦代那個時代,建築技術不發達,要建一個如長城般的軍事防線,不動用大量民力,行嗎?雖然為人民帶來痛苦,但卻為秦代建成了堅固的防線,抵禦匈奴的入侵,也為後來的歷代提供了基礎,這不可以說是功嗎? 秦代甘肅東部長城,是當時甘肅自有歷史以來最具規模的一次營造建築活動,也是甘肅人民在秦朝時一次最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出。秦長城西段的建成,對於保護甘肅東部社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秦在勝利擊敗匈奴貴族的侵擾之後,為了鞏固在戰場上取得的成果,始皇又命蒙恬主持修築了我國歷史上最大的軍事防禦工程--萬里長城。 長城的興修,始於戰國年間。當時,魏、趙、楚、齊、燕、秦等國都築過長城。其中有的修在內地,而主要是修在北方與一些少數民族接壤的地段。如趙武靈王「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燕為防禦東胡,「亦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秦早在簡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就曾「塹洛」,即沿洛河修城以防魏。秦惠文王後元元年(公元前324年),又曾「築上郡塞」以御趙。秦昭襄王時,還在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根據這些長城修築的實際效用,秦始皇深感要防禦匈奴貴族再次南下,繼續營造一條規模更大的長城是十分必要的。
編輯本段相關傳說
古時候,孟老漢和姜老漢互為鄰居,僅一牆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漢在自己院中種了一顆葫蘆籽,經過澆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蘆秧長得肥壯、高大,從牆頭爬過去,到姜老漢的院里結了個很大的葫蘆,有幾十斤重。等葫蘆熟後,姜老漢拿刀把它切開,突然見里邊躺著個又白又胖、非常可愛的女娃娃,姜老漢喜出望外,奔走相告,村裡人聽說後,紛紛前來觀看這新鮮事,可是孟、姜兩老漢卻因此產生了矛盾,吵得不可開交。孟老漢非常堅定地說:「這葫蘆是我親自種下的,胖女孩該歸我。」姜老漢卻固執地說:「這葫蘆結在我的院子里,這女娃該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難解難分,毫無結果,後經村裡人調解為:女娃娃屬於兩家共同的,輪流居住,共同扶養,並取了個「孟姜女」的名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十多年過去了,孟、姜兩家老人為現已長大成人的孟姜女選了個丈夫叫范杞梁,選定良辰吉日,准備成親。天有不測風雲,成親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從門外闖進幾個衙役,一擁而上把新郎范杞梁當民夫抓走了。原來,當時由於秦始皇在全國各地抽調大批民夫修築長城,日日夜夜拚命干,民夫們被累死、餓死的不計其數,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們又到處抓民夫補充,范杞梁也被發配去充當修長城的民夫了.轉眼一年過去了,范杞梁杳無音信,急得孟姜女飯吃不下,覺睡不著,不知如何是好,跟兩家老人商量後,決定去找丈夫,發誓找不到丈夫絕不回家。 她帶上干糧和給丈夫特製的禦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風吹雨淋、日曬風寒、飢寒交迫、步履艱難,經過千難萬險的萬里跋涉,她終於找到了修長城的地方,一打聽才知道,為修長城死了許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並被埋在長城下,屍骨都找不到了。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孟姜女頓時就傷心地痛哭起來,淚如泉,聲如雷,哭得驚天動地,天昏地暗,眼看著長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裡塌到哪裡,足有八百里長。這下可急壞了工程總管,急忙去報告正來此巡查工程進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趕忙去見孟姜女尋問根由。一見之後,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為「正宮娘娘」。孟姜女雖然怒火滿腔,但還是壓住心頭仇恨,靈機一動,將計就計地非要秦始皇答應她三個條件,才能當「正宮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杞梁的屍體;二要為其丈夫舉行國葬;三要秦始皇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聽罷孟姜女提的三個條件,思索片刻,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孟姜女戴著孝拜了為築城而死的范杞梁墳墓後,宿願已償,面對滾滾的渤海,縱身一躍,投海自盡了。

熱點內容
半開鉸鏈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10-20 08:55:17 瀏覽:887
我的信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10-20 08:52:05 瀏覽:222
一直遲到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10-20 08:50:22 瀏覽:172
英語家鄉作文怎麼寫作文 發布:2025-10-20 08:45:58 瀏覽:742
怎麼解決網路上癮英語作文 發布:2025-10-20 08:36:26 瀏覽:188
旅行的作文用英語怎麼寫 發布:2025-10-20 08:34:57 瀏覽:404
怎麼才能寫好英語四級作文題目 發布:2025-10-20 08:32:25 瀏覽:470
用英語說說你的媽媽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10-20 08:28:21 瀏覽:221
怎麼度過春節的英語作文 發布:2025-10-20 08:25:40 瀏覽:93
英語的作用英文作文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10-20 08:25:31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