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朗讀英語怎麼說
Ⅰ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英語朗讀習慣
英語是一門工具學科。要掌握英語,除了需學習一定的語音、詞彙、語法知識外,還得練就扎實的聽、說 、讀、寫基本功。換言之,英語學習必須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訓練。從這點出發,可以說,英語學習的過程也是習慣養成的過程。小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主要是指良好的聽、說、讀、寫的習慣。
一、良好的聽的習慣
要求:認真聽示範發音,聽清後再模仿。用心聽他人說英語。學習英語是從「聽」起步的。「聽」是「說 」的前提,沒有「聽」,就無從模仿「說」。只有聽得清,聽得懂,才能說得准,說得好。用心地多聽他人說英語,有助於培養對英語的敏捷反應。因此,培養學生認真聽教師或者錄音的示範發音,用心聽他人說英語是至關重要的。
New Primary English for China第一冊課本英語文字很少,整本書都是五彩繽紛的圖片,使學生初學英語時能集中全部注意力聽錄音,理解錄音內容,進而正確模仿。與教材配套的錄音帶中有男、女、大人、小孩的不同音色,其音自然、地道,其景生動、逼真,學生聽來饒有興趣。這十分有助於培養良好的聽的習慣。
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愛模仿,模仿性強,但缺乏自控能力。課堂上,常有學生一聽教師示範發音 ,就急於開口模仿,結果導致自身發音欠准,而且還影響了他人聽音。因此,在英語起始教學階段 ,教師就要訓練學生靜心聽,可採用「手勢暗示法」,即教師隨著示範發音打手勢「一、二」,這時學生邊聽 教師發音,邊看教師嘴形,注意觀察其大、小、扁、圓及變化情況,做到看明、聽清,當手勢打「三」時,全班齊聲模仿。這樣,發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小學生聽錄音跟讀,往往只滿足於「聽到」,能跟得上說 ,跟得上讀,而不注意語音、語調、句重音、停頓等。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聽清」,在播放錄音前,可分步提出聽的具體要求,使聽一遍錄音,便有一次收獲。
英語黃鼠狼哭雞課堂教學是小學生用英語交際的主要場合。其間,他們有很多聽英語的機會。但小學生有意注意較弱 ,維持時間較短,特別是在聽同學發言時易走神。教師除了向學生講明專心聽同學發言的好處外,在教學上要採用生動、形象、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特別要避免枯燥操練,開「定向長火車」,個別提問,對子活動與集體操練等多種形式應頻繁交替使用。同時在教學內容上設置「牽制性」提問,使學生專心聽他人說英語,不聽,就無法參與。如,教師問某生: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 Is your mother a teacher? 隨即轉用第三人稱問其他學生:How old is he? Where is he from? Is his mother a teacher? 又如,請個學生用英語自述,然後讓聽的學生按此內容相互問答,可請學生指出發言者哪兒講錯了?該如何糾正等。以此來引導學生用心聽他人說英語。
二、良好的說的習慣
要求:大膽開口說英語、音量適度、儀表大方。積極參加語言實踐活動,大膽開口說英語,是英語學習所 必需的。從心理學、生理學角度來看,三年級學生人小,較之高年級學生心理障礙和害羞感少。這正是培養大膽開口講英語的有利條件之一。小學英語教材為「說」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選內容均來源於學生學習及日常生活,為學生所熟悉的。教材具有科學性、趣味性、親近性、實用性,為廣大師生所歡迎。這是培養大膽開口講英語的又一個有利條件。因此,教師得抓住時機,充分運用教材,從起始年級,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英語的習慣。
首先,教師應十分注意發揮「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古人曰:「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 要用「師愛」去贏得學生的親近和信任,使師生感情雙向交流,密切師生關系,形成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 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克服怕開口說英語的緊張心理,開創敢講英語、爭講英語、愛講英語的局面。
同時,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優化教學方法,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圖片、實物、玩具、幻燈、投影、錄像 、錄音、指套、木偶等等)創設情景,寓教於樂,讓學生身置語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說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此外,教師要從課內到課外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語言實踐機會。如:組織語言游戲、競賽,開辟英語角, 舉辦英語興趣小組,排演英語文娛節目,強調師生間同學間用英語問候,要求學生把所學英語用到日常生活中 去,對做得好的學生給予「小紅花」、「小紅星」獎勵等等。以此造成說英語的氛圍,激勵學生多開口說英語 。
要做到人人大膽開口說英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生因各人的氣質、性格不同,參與開口講英語的程度 也不同。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關注那些怕開口、缺乏自信心的學生。著名教育學家布盧姆認為,一個人學習成功的次數越多,他的學習自信心就越強。學習成功是建立在學習自信心的基礎上的。因此教師要幫助這些學生克服思想和心理障礙,要多給予鼓勵和表揚,肯定其點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進步,進行個別耐心具體的輔導 ,設個坡度,扶著前進,不要急於一步到位,讓他們在口語訓練中有所得,感受到成功和歡樂,以增強其說英 語的自信心,激起其說英語的內心慾望。
學生在講英語時,教師最好別去打斷,應允許學生暫時存在某些語言錯誤,待講完後,教師再指出並糾正 。這樣做,不幹擾學生說話的思路、意念表達,不挫傷其說話積極性,又能幫助其提高言語水平。在大膽開口講英語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講話音量適度、儀表大方。三年級始學英語,要求學生大聲講英語,隨著年級的升高,要求學生根據不同場合,調整自己的音量大小,聲音高低,對於活動、小組操練宜輕聲些,班 上發言得響亮些,讓全班同學都能聽到。有的學生急於發言,在連續說英語時,停頓過長,還常加「嗯」。此時,教師要注意多留給學生一點思考時間,要求先想後說,想好再說。另外,教師要提請學生注意,說話時不 要低著頭,或眼望天花板,或視窗外,要面對聽者,舉止要自然,不拘束,從小養成良好的說的習慣。
三、良好的讀的習慣
「讀」對小學生來說,主要是指「朗讀」。要求:正確拼讀單詞,響亮地、流利地朗讀課文,語音、語調 等基本正確。拼讀單詞有利於學生記憶單詞,積累詞彙。朗讀英語有利於培養學生語音、語調、節奏、語感等 。也有助於「說」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九年義務教育英語學科三年級第二冊課文開始出現文字,漸之,要求拼讀單詞。無論是個別還是全班拼讀 (拼背)單詞,都應要求學生先讀一遍單詞,再拼讀字母,然後再讀一遍單詞。培養學生拼讀單詞的良好習慣 ,十分有益於學生認讀單詞,正確拼寫單詞。
朗讀英語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內容之一。「說」英語與「讀」英語有相通之處,關系密切,兩者相輔相成。學生英語朗讀能力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示範。這是給學生「先入為主」的朗讀音調印象。因此 ,教師必須十分注重范讀和領讀。授課前,教師自身的發音必須標准,盡量與標准音帶取得一致。在自身(或音帶 )范讀、領讀時,教師可配以手勢以示升調、降調、重讀等,加深學生的理解。以後還可指導學生在課文上標音調符號。一般來說,新課之時,不宜請學生領讀課文,以免一個錯,錯一片,給糾正增添麻煩。在朗讀語言材料時,須要求學生切勿操之過急,拿來便朗讀,要先通閱,了解內容,理解含義,揣摩音調,然後再朗讀,這樣朗讀效果才會好。
小學英語課文句子簡短,讀來朗朗上口。有些學生覺得這些句都已能講能背了,在朗讀時漫不經心,不是 看著一句句朗讀,而是滑句,一古腦兒讀完,存在「假讀」現象。有的朗讀時語速、節奏掌握不好,過慢、拖沓,一字字頓著讀,或是過快,發音不到位,無停頓,混著讀。特在集體朗讀時,伴有明顯拖音,節奏較差,語速偏慢等現象。為此,教師要對症下葯,變換教法,隨時糾正學生朗讀的不良傾向,刻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讀 的習慣。
四、良好的寫的習慣
「寫」對小學生來說,主要是指「書寫」。要求:書寫姿勢、方法正確,斜體行書規范書寫,大小寫、筆 順、標點符號和格式正確。
小學生在學英文書寫前,已學會漢字及漢語拼音的書寫,且已養成一定的書寫習慣,這對學習英文書寫有 利也有弊。就書寫而言,二者有相同之處,但更有不同之點。對於書寫的坐姿,握筆方法,兩者要求相同。而 漢字與英文在書寫上差異很大。即使漢語拼音與英文斜體行書在書寫上也風格各異。因此,英語教師必須利用 學習正遷移,防止學習負遷移,對學生英文書寫進行嚴格的訓練。
時至三年級,仍有部分學生書寫坐姿、握筆方法不正確。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教英書寫時及時糾正,不能放任自流。要讓學生明白書寫坐姿、握筆方法不正確會影響身體健康,影響書寫質量與速度,對今後學習不利 。啟發學生加強自我督促意識,保持正確坐姿,握筆方法。特別要向學生指出,書寫英文時,紙稍向左斜放, 紙的下邊與桌面邊緣成10°角,不要正放。
在書寫教學一開始,學寫字母時,教師就必須十分重視培養學生按照規范筆順書寫,在四線三格中位置正確。值得一提的是,要強調每個字母都要稍向右斜,斜度要一致(約5°)。中國學生由於寫漢字的習慣,豎 直橫平,有稜有角,四方端正。因此,在書寫英文時,常出現直、方、角現象。對此教師要運用「比較法」教 學,及時指正。隨著學習的進展,教師要繼續堅持不懈地抓好單詞、句子、段、篇的書寫及標點符號的正確使 用,切實做到英文書寫規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的習慣。
總之,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會自然生成的,而是經有意識培養形成的。小學生學習英語,主要通過課堂 教學形式。所以,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是靠教師。教師必須十分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注意在 日常教學活動中有計劃地、有步驟、嚴格地訓練學生
同時,從起始年級開始,就要通過學校與家庭的配合、課堂與課外的結合、改進教學方式、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好習慣、以保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持續性。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學生將終身受益。
葉聖陶先生曾深刻指出: 「教育是什麼,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種好的習慣可以受益終身。」……這就是說,如果學生從小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將來他就能在沒有任何強制因素和外人點撥輔導的情況下,也能非常自覺、饒有興味地去學習、去生活。教育如能對學生培養起良好的習慣,學生就能輕松地游到理想的彼岸。現代教育所倡導的研究性學習,探究式學習,自主式學習,無一不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學習也不能例外。教育部關於小學低年級英語課程開設的文件中特別強調: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的要求主要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由此可見,良好習慣的培養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又如何對學生加以培養呢?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積累,以下我將從英語課堂學習習慣和英語課外學習習慣兩方面進行總結:
一、 改進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課堂學習習慣
小學英語在教學方式上,要求重體驗、重實踐、重參與、重創造。要求教學設計貼近生活,符合小學生興趣的需求。在教學活動中,我打算精心組織教學活動,採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語言交際場景,教學游戲和練習形式,以學生學會為目的,以學習情趣為主線,貫穿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用中學、學中用反復實踐,自然習得語言。
(一)培養學生認真的聽、模仿習慣
語言學家告訴我們:人類對語言的習得首先是從聽和說開始的,課堂上教師示範語言材料時,要求學生認真聽。這里的「聽」,主要是指聽錄音和老師的示範發音,聽准以後再模仿。「聽」是「說」的前提,沒有「聽」,就無從模仿「說」。只有聽得清,聽得懂,才能模仿、說得准、說得好。用心多聽他人說英語,有助於培養對英語的敏捷反應。充分利用各種有聲教學媒體的范讀,如語音、語調、語速;進行發音要領的分析介紹,如開、閉音節、升降調、連讀、重讀、不完全爆破音和停頓等,使學生能及時、有效、准確地模仿到地道的讀音。小學生愛模仿,模仿能力強,但缺乏自控能力,經常有學生一聽示範發音,就給予開口模仿,急於跟讀,導致自身發音欠准,而且還影響了他人聽音。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出聽力的要求,保持絕對的安靜,教師將右手放在右耳邊示意「just listen」,並伸出三根指頭表示聽三遍,聽的過程中教師用一根手指示意學生仔細看自己的口型。在教師發出「Follow me」「Read after me/taper recorder」的指示後才能跟讀,,為了增加趣味性,提高聽的質量和仿的效果,在此教學環節中開展「最佳錄音機」「最佳模仿秀」「哪輛火車開得穩」「看口型,猜單詞」等形式多樣的游戲,並納入課堂評比,引導學生在快樂的游戲環節中學會聽、學會模仿。
(二)培養學生大膽開口的習慣
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流。如果一個人連開口也不敢,開口怕犯錯,開口就臉紅,那他永遠也學不好英語。張致公教授說學英語要「膽大皮厚」是很有道理的。兒童可塑性強,對語言的接受能力也較強,在學習過程中,語言習慣和能力容易形成。教師應抓住時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給學生創設輕松愉快地開口講英語的環境.,鼓勵學生大聲模仿,提倡多開口。培養學生大膽說的好習慣,既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又有利於增加說的機會。。
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注意不要有錯必究,講究方法,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只要敢張開嘴大膽說英語,就會獲得鼓勵:「 wonderful, good job,brave boy, clever girl」。
二、加強家校聯系,形成激勵機制,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課外學習習慣
1、每天聽讀的習慣
要求學生每天保證15至30min的聽錄音、跟讀的習慣。因為學生年齡小,自製力差,所以開始需要家長的督促,營造良好的家庭英語聽音環境,使其形成聽的習慣,增強語感。
2、及時復習的習慣
由於我們缺少英語語言環境,而小學生的遺忘率高,上完每堂課不可能當堂全部記住,也很難保證課後不忘,這對剛學英語的低齡學生有負面影響。因此在每節課後務必對所學內容進行復習鞏固,聽讀所學內容,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因此,教師應該針對三年級小學生年齡特點給布置適量聽、說、讀、背方面的作業,形式上要盡量做到游戲式、趣味化,使學生不斷鞏固消化課堂所學的同時又不會覺得課業負擔過重或過於枯燥,從而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小學生的作業要求家長檢查簽字,並作出相應評價。
3、提供展示平台,增強學習自信,讓良好的習慣在英語學習中閃光
我校開展了「爭當英語小明星」的活動,I am English super star!(班級宣傳欄,校園宣傳欄)
根據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利用班級宣傳欄、校報、定期評選出「英語小明星」」 英語進步之星」,讓大部分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是學好英語的基礎和前提,它也是一種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如果老師能把科學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養成學習英語的好習慣,掌握好學英語的「金鑰匙」,將會使學生在學習英語上終生受益。
以上觀點,如有同我有一致看法的朋友們,只能說明想到一方面去了,只能借用電影或電視劇常出現的一句話「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Ⅱ 怎樣培養小學生英語朗讀習慣
好的回答才能獲得更多用戶支持
好的回答:
回答豐富有深度;
圖文結合;
格式美觀;
Ⅲ 怎樣提高小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
先學准音標然後就是練習多讀了
Ⅳ 如何提高小學生英語朗讀能力
模仿磁帶,多讀多背,英語用最簡單的方法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模仿磁帶會讓他有純正的口音,多背背文章能累積詞彙量,看文章的同時也會提高閱讀能力,寫文章的時候信手拈來。
Ⅳ 如何提高小學生英語朗讀課文能力
多聽歌 埃及王子主題歌和獅子王音樂欣賞等。
Ⅵ 如何培養學生大聲朗讀英語的習慣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經說過:「一切教育都要歸結於養成兒童良好的習慣」。從這兩個多星期的教學經歷更讓我體會到: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比學習具體的知識更加重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學生一生的學習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從聽入手
我們要求學生要善於傾聽,不僅要認真聽老師的「講」,還要聽其他同學的「講」。聽老師,要做到藉助老師的肢體語言聽懂活動的指令或要求。如:老師說listen必須要做到手放耳邊、動作整齊,靜下來聽。聽同學,要做到安靜傾聽,注視他人,既是對別人的尊重,更能學習他人的長處。除此之外,還有聽錄音的習慣,要求注意力集中。第一遍聽錄音,注意傾聽錄音中的正確發音。第二遍進行跟讀,要求讀准字音。第三遍,聽後做到模仿語氣、讀出語音語調。
2、從說著眼
說,是學生表達自我和教學輸出的重要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說的習慣,就要讓學生明確不同場合、不同情況下該怎麼說。如學生個別回答問題時,我們通常要求學生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咬字准確。往往有些個別愛「表現」 的學生就會大聲叫出來。這時我們就要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說話的音量,做到適量、悅耳。開小火車時要注意語速,不能因為爭小組榮譽而把單詞的語音讀錯,把原來的短音讀成長音,那就失去了游戲的意義。Pair work 或group work時,要求學生的音量只要對方聽得見就可以,避免教室中出現一窩蜂的情景。
3、從讀突破
英語是一門有聲語言,朗讀是學好英語的基本要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就是其道理所在。出聲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語音和語調,有利於語法和詞彙的鞏固,同時學生腦子儲存了大量語言素材,不論在做練習還是在書面表達方面,反應快而正確,從而提高了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
4、在做中鞏固
有這樣的一句至理名言:「聽來的忘得快,看到的記得住,動手做更能夠學得好」。我們可以藉助身體語言、面部表情和多種教具來引導學生做游戲、學唱歌、塗顏色、畫畫等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也可以模仿老師來做,學以致用。以此來讓學生真正在學習的過程中動起來,促使他們進一步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5、合作學習的習慣
合作與競爭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兩大主題,合作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團隊觀念和交流能力。那麼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也要養成良好的合作習慣,因為兩人以上的活動都必須做到互相合作才能完成。兩個兩個讀詞時,要做到動作整齊,同步念詞。Pairwork 或groupwork時要在給出簡明、確定的指導用語的同時做出示範標志式的手勢,提示、幫助學生明白活動要求,通過學生做出的肢體、姿態、手勢等的反應觀察學生對指導用語的理解,有利於學生在基本的簡單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務,避免理解障礙導致的學生語言運用障礙。每一次合作學習,教師要鼓勵每一個孩子積極參與,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和合作意識與交往能力。小組合作時還要注意傾聽他人的想法和意見,也要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學生的良好習慣是教師對於學生的嚴格要求。那麼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也要充分為孩子著想,規范課堂用語的同時更要適應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在進行游戲或其他活動時,可能遇到孩子的反應達不到教師的預設效果。因此,我們根據小學生語量積累較少,行為約束力較弱的特點,在教學中做了如下的調整。 如教師的指令應盡量簡潔化,加上一定的肢體語言讓學生一看便知,每個步驟還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做准備。教師通過將步驟細化,讓學生明確了活動要求,確保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同時也滲透了學習習慣與品德教育。教師更應合理安排教學活動,為學生學習鋪設漸進漸升的階梯。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我們強調的是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下,通過參與各種活動學生有真實的語言交際使用和情感的體驗。合理地安排教學活動與教學的側重點,為學生更好的學習提供了保障,教師就要准確把握機械性操練、意義性操練與交際性操練的量。 在每節課中教師應較合理地設計教學環節與教學時間,每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為最終學生的輸出打下扎實的基礎。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設計的各個環節的連接教師應多採用能夠引起學生注意的方式,吸引學生進入下一個環節,環環相扣,多搜集各種有利於教學的資料,如兒歌、動畫、歌曲等等,運用游戲等多種方式促使學生提高學習的自主性。
總之,好習慣受益一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需要家長與教師嚴要求、多引導、勤督促、常鼓勵,並在過程中逐一落實,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Ⅶ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
朗讀(read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運用重音、節奏、語調等語音手段把語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版,也就是清晰響亮地把權詞彙、句子、文章等語言文字材料念出來,是讀書的一種形式,是掌握一門語言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手段。語言學習是識字、讀書、寫文章的過程,識字是朗讀的基礎,而朗讀又是進一步完善語言學習必要條件,有益的朗讀更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語言識字的水平,培養學生的語音能力。朗讀有助於提高記憶,學生經常性地大聲朗讀,可以幫助他們記憶所學單詞、句子、課文等;朗讀有助於培養語感,經常朗讀特別是模仿錄音朗讀,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語音面貌;朗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學生通過朗讀可以不斷地積累詞彙與句子,而對話的朗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更能充分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Ⅷ 如何教小學生讀英語 怎麼教小學生讀英語
1.教學生大聲朗讀,不要學啞巴英語
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對於學過的知識,朗讀可以加深記憶,在聽到相關語言材料時,就能迅速地理解和作出反應,因此有助於提高英語聽力水平。教師要充分重視朗讀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鼓勵學生大膽朗讀、多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教師領讀、聽錄音跟讀、學生集體或個人朗讀等方式。
2.鼓勵學生運用英語
有的學生能記住單詞、片語、句型,但一旦進入幾點嘗試練習和考試,就會錯誤百出。主要原凶是只是死記硬背,沒有做到活學活用。語言是人們交流的工具,只有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才能體現語言的功能和價值所在。
創造貼近實際的情境進行教學,教學內容要生活化、社會化,符合學生的興趣和情感。
3..讓學生在理解基礎上背誦課文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英語學習中也是如此。在英語課文教學中,背誦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和鞏固英語基礎知識,還可以培養豐富的語感,為語言輸出奠定基礎。
教師應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使用適當的方法和技巧來背誦。教師不應強求學生一字不落地原文復述,而應允許出現語法無誤、意思相近的單詞或句型結構。
可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進行表演,最後全班展示並評比。
Ⅸ 如何培養小學生大聲朗讀英語的習慣
培養學生大聲朗讀英語的習慣
現在教學全部實行新課改,大量提倡把課堂分鍾還給學生,反對一言堂。英語課堂也一樣。但是多數英語老師很困惑。在英語課上,大部分學生不願意開口說英語,一說就臉紅和結巴。要麼過多考慮所表達的詞句是否符合語法規則、要麼發音不準、要麼不會讀單詞、要麼不自信,怕說錯別人笑話等等。這些是比較典型的中國式的英語學習,太注重細節。並且羞怯心理阻礙了口語訓練的順利進行。但在這些學生中,有很多學生其實英語筆試成績並不差。原因何在?1.平時讀書不出聲,在眾人面前讀和說的機會太少, 心裡素質太差。2. 語言的儲備量太小,根本沒得可說,語言表達空洞,匱乏。對於任何語言而言,沒有一定的輸入就幾乎不會有輸出。因此語言教學的目標無法實現。尤其是在團場,課堂一言堂現象更嚴重。因此我們非常需要採取一些措施來改變此現狀。
一、大聲朗讀英語的意義
1.朗讀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學英語的人要想學好英語必須先動口模仿,朗讀所學的句型,課文中的重要詞語、句組、段落、名言名句、優秀的英文小詩和短文等,無疑是模仿的一種好方式。通過朗讀可以訓練正確的語音和語調,培養口頭上運用語言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就為大膽地說英語奠定了基礎。從一句到兩句、從少到多地開口說,使學生產生了學會的信心而增強自信心,克服了羞怯心理。取得進步或受到表揚後,更加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越學越想學,越學興趣越濃。充而會更加努力地學習。
2.大聲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因為通過朗讀,刺激聲帶肌肉,可以逐步培養標準的語音、語調,這些肌肉我們稱之為「國際肌肉」,這種感覺,我們稱之為良好的語感。而我們中大部分人忽略了語言本身的核心——語感。因此,我們要做的是,先播放標準的外國人的純正發音進行跟讀,等自己的發音技巧、朗讀水平提高以後,再逐步脫離原音,直接進行朗讀練習。這時,可以選擇一些學生自己喜歡的英語短文來朗讀或背誦,有了一定積累後,爭取做到熟讀成誦。這樣良好的語感就建立起來了,當你在交流和表達的時候會發現脫口而出,並且出口成章,同時英語寫作水平也會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3、朗讀能夠幫助學生豐富詞彙量。
孤立的單詞不容易記。而語句、文章是有情節的。詞放在句子里,聯繫上下文更便於識記。學生經常朗讀,接觸到的生詞、句式日益增多。這對學生靈活運用常用詞以及短語十分有益。實踐證明,英語表達能力強的學生都善於朗讀,通過朗讀來積累詞彙。
4.朗讀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手段。
古話說:「舌根生智慧!」古往今來,多少中國的「大家、名家」都是從朗讀開始一步、一步積累實力的。千萬不要錯過中學這個朗讀的關鍵期! 通過朗讀,學生把書面文字還原成口語,把語言知識轉化為使用技能,說寫起來就可以運用自如。並且在反復的朗讀中,學生會發現自己發音的錯誤而校正自己的發音、培養自己的語感。朗讀期間也會更加註意語句之間的銜接,為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做鋪墊。
5.朗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做為英語教師,必須強調學生,朗讀時一定要大聲。因為當學生讀書時,會特別害怕讀錯讓別人聽見,於是會很集中精力,這時的他們雖然只讀了一遍,但是卻相當於小聲讀了5遍以上。倘若他們稍微讀快一些會讓他們更集中精力。當然,也鍛煉了聽力。 聽說過李陽的瘋狂英語了吧?李陽特別要求學習英語就要大聲、快速、清晰地讀.平時你應該有所發現的,小聲默讀與大聲朗讀效果不一樣.大聲讀出來的東西記得清,而且糾正發音,吐字更清晰,比較有感情
6.朗讀可以增強記憶力。
因為最有效的記憶是「肌肉記憶」,朗讀一次,肌肉鍛練一次,記憶加深一次。並且學生大聲朗讀時為了避免出錯,注意力很集中,只有注意力集中了,記東西才能記得牢。堅持數年朗讀,英語功力無人能敵!
三.培養學生大聲朗讀英語的具體方法
1.充分利用早讀,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
2.有意地把朗讀滲透到課堂中。期間給學生提供多種朗讀方式,以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3.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朗讀標准不一樣。充而全面地培養了學生的大聲朗讀。
4.課堂上盡可能找些有趣的話題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樂於參與。
5.教師前一天布置話題任務,學生自主展開話題的形式,可以是對話,演講,課本劇,采訪,短文陳述等。要求人人必須參與。訓練材料由簡到難,真正地做到循序漸進。
6.每天布置朗讀作業,第二天抽讀。
7.經常聽英語廣播或錄音帶,並跟著朗讀。選定一套相對比較適合學生的教材,持之以恆。
四.長期堅持下去我們的學生可以達到以下目標:
不久我們的學生就能夠大聲地、准確地、流暢地、自信地讀和說英語。並且通過朗讀,掌握語音、語調、意群,從而形成語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使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同時並用。真正地養成讀的好習慣。確定明確的目標,在愉快、和諧、充滿自信的環境中學習,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最終實現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教學目的。
綜上所述,英語朗讀教學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教師首先要提高認識,明確朗讀的重要作用,在英語教學中認真地抓好朗讀,充分地發揮朗讀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正確引導學生堅持朗讀訓練,並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
Ⅹ 如何養成小學生朗讀英語的習慣
首先,要有固定時間,可以跟錄音讀,其次,盡量找孩子感謝趣的材料,父母可以陪孩子互讀,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