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學生 » 英語試卷上課怎麼以學生為主

英語試卷上課怎麼以學生為主

發布時間: 2022-08-10 22:20:13

❶ 怎樣才能以學生為主體

轉變思想,真正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意
目前,學生的主體思想已經被教師接受,但其主體作用的發揮往往不夠,原因在於教師習慣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讓他們圍繞著自己的思維轉,缺乏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機器、學校考核教師的法寶。這樣教師就用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讓學生被動接收教學中的知識點,這樣課堂顯得單調而無味,很難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與我們的新課改相違背,同時不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我們在教學關於遺產的繼承時,很多教師就把教學內容框死,讓學生單純地背遺產的繼承順序,簡單的舉例,沒有留給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這就導致他們對所學的知識掌握不牢,把握不夠。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的實踐中,真正樹立起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通過看書之後,大膽地想和說,同時,我們要尊重、鼓勵學生,讓他們在樂學中體驗到被尊重。

❷ 怎樣才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英語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應該是每個英語老師思考的問題。首先要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喜歡你是激發學習興趣的第一步。如果他們對教師有好感,便會對他的課感興趣並肯花大氣力學這門課程。所以教師要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了解學生的需要,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要伸出援手,讓你在學生眼中不僅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愛的朋友。其次,教師要教得有趣。小學生愛動愛玩,很難在課堂40分鍾內都保持良好的聽課狀態。但如果我們在課堂上加入一些游戲、對話等活動,可以打破由於長時間的聽課帶來的沉悶氣氛,學生的學習熱情就特別高。

❸ 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課堂

英盛觀察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當今大學英語教學的需求,「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逐步成為有效的新的教學模式。要真正實現由傳統教學模式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大學英語教師應沖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寬學生視野,既傳授語言知識,又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20世紀90年代前,我國的課堂教學普遍採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有著其自身的優點,利於教師充分發揮其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促進教師組織、監控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進程,保障教師系統地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但是,隨著之後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的日益普及,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顯現。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堂上,教師作為文化知識的教授者,採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方式在課堂上實行「滿堂灌」,教師對於知識的講解佔用整堂課的大部分時間,無論學生學習基礎如何、接受程度如何、學習狀況如何,一律統一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略,課堂教學強調「教」,忽略「學」。

近年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為我國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它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核心地位,強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由課堂的主導者變為指導者,既教給學生知識,還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最終有效地實現自主學習、終身學習。

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在第四部分對於教學模式做了如下要求:「鑒於我國高校大學生人數迅速增長和可利用教育資源的相對有限,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網路技術發展帶來的契機,採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改變不僅僅是教學活動或教學手段的轉變,而是教學理念的轉變,是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既傳授一般的語言知識與技能,更加註重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的轉變。」①根據該要求,大學英語課堂應強調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突出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核心地位,大學英語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應為學生創造有利的語言學習環境和氛圍,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但是,在大學英語課堂上,要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並非一個簡單、容易的過程。在傳統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轉變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和困難。首先,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深蒂固。大學英語教師深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無法突破「教師」「教材」兩個中心,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本末倒置,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無法成為認知的主體,無法提高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主動地對知識進行研究和探索。其次,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過度重視傳授給學生語言知識,忽視學習語言知識的方法和策略的傳授。眾所周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之與漁,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

從目前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來看,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面的成效不足,離開了老師和課堂,學生無法自主設定學習目標,無法有效地制訂學習計劃並對學習計劃做出恰當的調整,遇到問題時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弱,不善於總結經驗。另外,大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個體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忽視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小組合作的機會不夠,學生不能夠通過與同學合作,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幫助,實現共同進步。實際上,「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還能夠提高學生與人交往、與人溝通的能力。

那麼,作為大學英語教師,如何解決以上困難,真正構建起「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課堂呢?

第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課堂,既然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的一個必要前提就是學生必須對課堂活動感興趣。如果課堂對學生充滿誘惑力和吸引力,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種教學活動中去,輕松、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以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拓展學生學習思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

第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大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從學生的知識基礎、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出發,對於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不同形式的教學任務。教師要注意給學生以平等的參與機會,使學生都有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積極討論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融入課堂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使每個學生都將課堂真正看成是自己的課堂。教師應該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做到因材施教,滿足高、中、低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最後在學習效果上能夠在整體上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

第三,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角。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的角色是導演。首先,教師要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和教學大綱為指導,明確教學目的,確定教學任務,將教學任務加以設計,再將學習任務有針對性地分配給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根據每組學生的實際情況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去完成任務,隨後教師在點評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時,作進一步的總結和補充。

第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課外活動。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自主學習資源日益豐富,大學英語教師應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進行自主學習,一方面彌補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獲得知識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使學生拋開教材和課本,了解本專業和學科發展的動態和前沿知識。另外,學生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英語比賽、英語沙龍、英語戲劇等,通過參與這些活動,體驗英語情景和語境,鞏固、補充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使所學的語言技能有用武之地,得到應用和完善。

大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更新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才能夠實現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大學英語教師要與時俱進,跟上大學英語改革的步伐,不斷探索,提高業務水平,總結教學經驗,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培養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高的學生,為社會輸入更多的應用型人才。

❹ 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教學方式

究竟怎樣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教學方式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氛圍:
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傳遞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融、人際交往、思想共鳴的過程。創設一種和諧的、民主的、愉悅的課堂教學氣氛,是促進學生愉快學習英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
在教學生掌握現在進行時的過程中,為了加深學生對現在進行時的認識,我們可以採用歌曲與游戲來達到這一目的。先教學生唱LondonBridge 這首歌,然後通過游戲的形式邊唱邊演。由兩個學生用手彎成弧形當做倫敦橋,其餘的孩子站成一隊,從橋下穿過。唱到Myfair lady時,橋倒下來,抓住其中一個學生。合唱時,倫敦橋把他來回搖擺。合唱結束後,游戲繼續進行,直到所有孩子都抓住為止。由LondonBridge is falling down 來引出現在進行時,不僅達到了授新的目的,而且也增強了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營造了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從而為學生能自主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提倡「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結構:
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就要盡可能地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餘地,多一些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份嘗試成功的愉悅,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中。要努力將「一言堂」變成「群言堂」,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討論、合作,自己去領受,理解知識,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全過程中。教師A在教授BookⅡWeather Report一文中,做了以下工作:(1)先讓學生聽一遍錄音,然後讓學生根據所聽到的內容,做選擇題。(2)在聽第二遍錄音時,出示相關問題,要求學生自己組織回答。(3)學生打開書本,跟讀錄音,找出疑、難點,老師逐一解答。(4)根據key words,學生復述課文內容。(5)學生編制類似 weather report,然後上台扮演氣象預報員,說出自己所編的weather report,然後根據內容提問其他學生。教師B在教授這一課時,做了下列工作:(1)打開書本,邊聽錄音,邊看課文。(2)學生齊讀課文。(3)教師解釋疑、難點。(4)學生背有關片語、句型和課文。從這兩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都掌握了一定的詞彙,句型和語法,但教師A的教學方法,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嘗試、討論中發現、領悟知識,而教師B的教學方法,卻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地位。因此,提倡「以學生為主」的英語課堂教學結構是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力量源泉。
三、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活動的英語學習能力
高效率的英語教學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給學生創設充分進行英語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理解、掌握和運用英語。以往教師在過去「應試教育」傳統觀念的支配和影響下,總以為自己比學生高明,喜歡把學生框在自己的主張、見解和意識之內。這樣教學的結果是:學生沒了個性,沒了主見,沒了興趣,沒了積極性和主動性,更沒了創新意識,他們只是被動地機械地接受知識。如果我們經常注意學生的英語實踐活動能力,充分體現英語的交際能力,不僅學生的思維能活躍起來,而且也能培養他們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
例如在Mr Green's problem 一文中,可請學生分角色扮演,其中可採用一些道具,把課桌當茶幾,椅子當沙發,再准備幾個茶杯,邀請學生表演對話,然後再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讓學生仿效課文,編制MrWhite's problem 等等。
除課堂教學外,我們還可以開辟第二課堂英語,通過英語角,英語學習園地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活動能力,充分發揮英語的交際性,從而使學生感受學習英語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四、組織貼近生活、社會和教學內容
任何教學活動都要有一個「藍本」,也就是教材,傳統的「應試教育」是圍著教材轉,以教材為中心。作為素質教育,主要是解決學生的發展問題,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體會英語的價值,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研究教材中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例如在教What'swrong with Mrs Green? 中,我們可採取以下步驟: T: Ourlife is better and better. And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fat people. Is it goodfor our health to be too fat?S: No, it's bad for our health.T: What will happenif you are too fat?S1: I can't run fast.S2: I'll feel tired. I can't studywell.T: What will you do then?S: I'll go to see the doctor.T: Ok, now look atthe picture, this is Mrs Green. She is fat. And she often feel tired. What willshe do? Can you guess?S: She'll go to see the doctor.T: Yes, Mrs Green is toofat So she will go to see the doctor. Now let's see what the doctor will say toher?通過這種方來引出課文,使教材內容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創造了條件。
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教學方式,使英語學習既有利於學生打好英語基礎,又有利於學生形成健全人格,更有利於學生去探索、創新。

❺ 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現在小學英語還是普遍採用的班級授課制的教學組織方法,雖然班級授課制在知識點傳授方面有容量大、時間經濟、效率高等優越性,但其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束縛著學生語言實踐活動的全面開展,制約著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義務教育小學英語新課程標准》指出,小學英語應該「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在「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由於小學生理性思維還不成熟,英語學習主要靠大量操練獲得感性認識,初步具備英語聽說能力,因而需要有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同時只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教學,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動學習者地位,才能真正激發學習的學習慾望和興趣,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該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學應該從如下下面著手:
一、正確的教學理念是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的基礎和關鍵。
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方法。正確的教學理念是得於貫徹教學路線的基礎。只有真正樹立「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的理念,才能樹立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學好英語的關鍵因素,才能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都考慮「怎麼讓學生更好地學」,而不是「怎麼更好地教」。
二、在教學設計時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
教學設計不只是寫教案,它是結合課程教學目標、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綜合的思考和設計。傳統意義上的「備課」就是:備教材(編寫教學過程)、備教材(傳授知識的方法)和備教材(學生基礎和接受程度),這些均是教師考慮學生怎麼教、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根據新課程標准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主要在如下方面進行設計:「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設計?」「如何組織教學,才能吸引更多學生提高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如何提高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興趣和能力?」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設各種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積極地參與互動,使學生在交流、討論和體驗中獲取知識。
例如:如在五年級下冊Model 2 Seeing a Doctor教學中,雖然也可以設計成應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不停的跟讀中學習相關知識,但是,如果學生在基本掌握詞彙和句法後,讓學生兩人一組,分別扮演弟弟和姐姐,則更加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在主體性課堂教學中,教師最主要的是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進入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而不是考慮自己怎樣去陳述知識。通過對課室的合理布置,學生組織,採用啟發誘導式、比賽、問答式、討論式、角色表演式和辯論式等教學組織方法,讓所有學生都能投人各種操練活動,通過自己的主動體驗和探索,來獲取英語交際的知識和技巧。在教學中,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主要起著指導和協助作用。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中,有時需要轉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將有些只是適合教師PPT講授,學生跟著讀和背的傳統教學內容轉變為適合學生學和操練的內容。如,將教學內容轉變為對話而採用問答式教學,轉變為故事而採用角色表演式進行教學,轉轉變為一個手工製作而採用在操練時體驗英語知識的教學方法,轉變為一個景色而讓學生在「參觀」中學習,變為英文歌曲或歌謠而讓學生在唱歌跳舞中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注重教學的過程性評價而不是結果評價。即注重各個學生的參與程度、興趣的提高,而不是一味的要達到記住多少個詞彙,背誦多少課文。
四、在課外任務布置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在課後作業布置中,傳統的作業布置方式是抄寫單詞、背誦課文,補充完成句子等形式,只有作文題目是學生比較有主動性的題目。根據新課程標准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作業布置,應該是在允許范圍內,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進行自主選擇的題目,是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題目,題目應該有更大的靈活性。例如:在完成傢具方面的英語知識學習中,可以讓學生用英語做成標簽,貼在對應的物體上;在學習了電話的知識後,可以布置學生回家後兩人之間互相打電話,然後記錄電話談話記錄。
五、利用多種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的提高。
課外活動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有利於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在娛樂中不知不覺地學習英語。所以,設計好學生的課外活動,也促進學生學好英語的重要途徑,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都能積極參加到課堂活動中去。課外活動要面向全體學生,內容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形式要多種多樣,如英語角、唱歌比賽、朗讀比賽、拼寫比賽、做游戲、表演、小小討論會等。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操練其英語知識,從而促進其在課堂教學中的興趣和參與度,從而促進學生主體性地位的提高。
發揮學生主體性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科學要求。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和傳統課堂不同的是教師中心沒有了,教師控制減少了,學生投入增加了,學生自主性加強了。但是這並不等於教師喪失了作用或是減輕負擔,相反,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更具挑戰性。教師在課堂教學全過程的整體作用應是協調、促進和指導。主體性要求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並不等於學生有無限制的選擇自由。當學生在活動中偏離教學設計初衷時,也需要教師及時的提醒和引導,才不會偏離課程目標。學生在課堂上是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他們會走彎路甚至走錯路,教師的幫助和指導是他們發揮主體性能力的後盾,使他們覺得有安全感,充滿信心,也有了方向。

❻ 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英語課堂

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突出以學生學習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的英語教學理念。對於農村初中生來說,由於條件的限制,要提高學生的英語技能,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英語課堂教學」更是幫助他們學習和使用英語的主要渠道了。在多年課改實踐中,我領悟到了不少有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知識,深諳我們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教學的成功是我們素質教育成功的關鍵,而者在英語教學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以下是我對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體會:
1. 備課是上好英語課的前提

有些老師認為要上好課只要在課堂上將教材中的內容、知識向學生講解透切、明白就大功告成了,至於備課嘛馬虎點也無關要緊,甚至因工作忙、雜事多等種種理由忽視了備課。在25年的教學工作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事情並沒有這么簡單,因為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保證,所以,我在上課前除了翻閱相關書籍以外,還要在網上查閱一些課件、觀看相關的視頻課等,通過學習給自己的課注入生機與活力。特別是近十年來,課改,新的教學理念給我們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上好一節課,我一直堅持課前認真備課:抓重點和關鍵,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並加以情感的澆灌,除了要備教材、教案,更要備學生、教法、學法、以及上課所需要的資源和教具;思考怎樣更能寓教於樂、用哪些實物和圖片(課件)的展示,更能讓學生在觀摩和靜聽的情況下,理解生詞、句的意義和讀音,幫助學生及時掌握該節課中所學的基本語言知識。如同學們對單詞alone和lonely不容易分清,我分別准備了幾個片段幻燈錄像,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從第一印象開始就對這兩個詞有一個清晰而明確的認識,從而避免了混淆,然後再通過"i was alone, but i didn't feel lonely."例句加深學生對它們的理解和運用。又如教height(高度),告訴學生:八(eight)個h(數學幾何高度符號),這樣單詞不就好記多了嗎。所以,只有我們在備課時根據不同的情況精心設計、合理安排、充分准備、細心策劃,課堂上就會減少「損耗」,從而能夠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 注重興趣的培養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習無從談起。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強調提高興趣,寓教於樂。心理學研究也表明興趣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因此,培養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甚至說這是學好英語的前提和保證。怎樣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

2.1 巧設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堂開始巧妙導入,能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求知慾。例如:我上how was your weekend?這課時,一進課堂就宣布:「let』s play a game, today!」同學們一起高呼:「great!」
「ok, you answer my question first : do you like weekend?」

同學們異口同聲:「yes」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i usually watchtv.」 「i usually play basketball.」….
他們很興奮,你一句我一句的搶著說。我一邊聽著他們說,一邊微笑著把他們說到得動詞列在黑板上:play basketball 、watchtv、clean my room、 do my homework 、 go to the movie ... .
這時學生的注意力自然地集中到課堂上來了,熱情也很高,我趁機說: last weekend i went to a movie withmy son, my wife cleaned the room ….(說went、cleaned語速很慢),不知不覺地進入新課主題---過去時態的學習。導入的方法和形式多種多樣,在教學中,我常常根據教學的內容和目標、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以及他們的實際情況,靈活設計,並將各種方法優化組合,接近生活,以求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2.2 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提高學習興趣。

布魯納認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就在課內創設更好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去進行交際」。在英語課堂中,英語語言情景創設得好,給學生營造交際氛圍,使他們從深層去理解和把握英語語言,減輕機械記憶的負擔,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邏輯性,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培養他們使用英語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據我實踐,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利用實際生活、直觀教具、多媒體等創設創設的情景是比較適用的。如:我上(新目標)八下unit7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sectionb時,我利用多媒體先播放一段非常刺耳、噪音大響的音樂,同學們都表現出忍受不了的表情,接著又播放日常生活中一些令人氣憤事件的錄像,然後讓同學們說說他們自己遇到過的令人氣憤的事情,引出ican't stand it.並用圖片讓學生將所遇之事表達出來,在這過程中學習了單詞、短語:wait in line, cut inline ,get annoyed,...,最後我提問學生:「what do you do when annoyed things happen?」. 「in the future i should try not to be sopolite.」看看,通過學習他們不但學會對語言知識的交際運用,同時素質也提高了,本來有一定難度的一堂課就這樣在輕松的氛圍中結束了。又如我在上(新目標)七下unit7what does he look like? sectiona時,我用多媒體展現各種身高、體形的明星圖片以及不同發型的課件,唰,同學們眼前一亮,心情為之一振(追星族)。我指著姚明問:「who'sthis?」 「yaoming !」學生們齊聲說。我比劃著手勢慢慢說並重復幾遍:「what does yaoming looklike?-he is tall. he has shorthair.」,(同時在黑板上把句子寫下,isas用彩筆寫)同學們聽懂了,然後我指著潘長江問:「what does panchangjiang look like?」哈哈:「he has short hair, too, but he isshort,"同學們開始搶著回答。這時我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就自身的高度和胖瘦(體型)以及發型的不同,大膽地與鄰近的同學進行交談,他們表現很積極,在笑聲中學會使用本課的單詞和句型進行了對朋友和家人外貌的簡單描述交談。這時候啊,課堂已經成了學生自主發揮的陣地,多好的學習氣氛啊!近年來,下課會經常聽到學生們脫口而出:這么快就下課了?每次我都在心裡偷笑:學生們開始期盼著英語課的到來,期盼著一段愉快的時光的到來。他們慢把游戲帶進課堂,保持學習興趣。
學好英語需要持之以恆、鍥而不舍的毅力,這是現代很多學生所欠缺的,初學者往往興趣盎然,激情高昂。隨著詞彙量加大、語法知識復雜、句型多變,學習困難和挫折的不斷出現,不少學生的學習興趣銳減。這時,如果只是從正面向他們大談學好英語的重要性和種種好處,無疑是隔靴搔癢,收效甚微。我們應採用新奇而「刺激」的教學手段,以幫助學生維持興趣。游戲教學能把較復雜的教學內容寓於輕松愉快之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主動學習。這種做法是我長期以來一直運用的教學手段之一。譬如:在教購物時,我利用實物把講檯布置成一間商店,創設一個買賣東西的情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就有了買、賣的交流語境。又如在教學職業這一單元時,我讓一個學生在台上表演,其餘學生來猜whatis hehe?( what does she/he do?)
由於學生模仿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有的惟妙惟肖,有的滑稽逗人,引得全班同學捧腹大笑,課堂氣氛頓時被調動起來,大家參與性極高,課堂變成了英語的海洋。在演一演,說一說的過程中,大家無意識的操練了單詞,比起反復朗讀,反復默寫,效果要好上幾倍。再如在教學表示動作的一些單詞時,我也運用了表演型的游戲方法,讓學生邊做動作邊回答我的問題,「whatcan you do?」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單詞意義的理解,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大家紛紛舉手,積極參與到游戲中來,那些平時不怎麼愛說話的學生也也開始搶著要求表演,那些平時被認為是差生的孩子也在游戲中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贊許,重新樹立了自信心。從此也使得英語學習不再是單調枯燥的語言學習,而且是具有實際意義的一種可供交流的工具。可見,只要我們老師在課堂中盡可能多地創設各種游戲情景,施與學生進行pairwork、group work ;role play 、task basedteaching等方式進行合作學習,按所學內容進行角色扮演,可以單人、也可小組表演,必要時可以進行比賽,學生都比較好勝,為了本組的榮譽,他們就會積極參與,盡管有時洋相百出,但相信他們已經努力了,這時老師要多用鼓勵的贊賞的語言,而不能用一些不當的話打擊他們的積極性。這樣,每個學生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從而情趣大振,熱情倍增。
3. 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盡可能多地用英語組織教學,多講英語,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英語,做學生練習說英語的表率和榜樣,始終堅持一個原則:useenglish if possible, use chinese wherenecessary.並特別注意自己的語音語調,語速及語言的抑揚頓挫等,讓學生感受到正確的發音。課文講解時,盡量用簡單的英語表達授課的中心內容,這樣,除了英語聽力課之外,學生還有更多的機會聽英語。遇到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及復雜的語法現象時,適當加入漢語,但避免說一句英語馬上翻譯成漢語的做法,這樣會助長學生的惰性,使部分學生不用心聽英語而分散精力去聽教師講的漢語,不利於學生的聽力。我率先使用英語,既能鍛煉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也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一個效

❼ 淺談如何創設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意義主體性課堂教學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注意到學生的主體特徵,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和認識特點,創設民主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真正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在研究、討論情景下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索能力,促進創新意識的形成,成為終身學習者。
第一,正確誘導是英語主體性課堂教學的重要保證。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變為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這就意味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發揮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樣的,比如,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者,問題情境的創設者,課堂生成問題的激發者、發現者和參與解決者,思維的啟發者。但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盡一切可能誘導」,「教師」就是「導師」。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所謂「相機誘導」可以理解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關鍵地方、關鍵時候、針對關鍵問題適時巧妙而靈活地啟發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加深理解、拓展思路,促使學生茅塞頓開,恍然大悟。大量的事實證明:如果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忽視了教師誘導作用的發揮,忽視了師生交互的設計,那麼這種教學必定失敗無疑。學生的學習將會成為沒有目標的盲目探索,討論交流將成為不著邊際的漫談,花費很多時間,不得要領,甚至可能鑽進牛角尖。
第二,尊重差異是英語主體性課堂教學的重要支撐。
主體性課堂教學要求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特點,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成功的機會,在知識和能力方面都有充分發展。其基本精神是以學生為主體,承認並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開發。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教學和教育的藝術和技藝就在於發揮每個人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腦力勞動中取得成績的喜悅。學生有的語言表達能力強,有的形象思維能力強,有的動手操作能力強,所以作為主導作用的教師,要尊重學生差異,關心信任每一位學生,相信所有的學生都能學習,都能學好。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不僅要考慮教材「雙基」知識,還要顧及學生的能力、情感、心理素質,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面向全體學生,既要根據學習基礎較差、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的特點制訂出基本教學目標,又要針對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制訂出提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使教學目標具有一定的彈性,以便挖掘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潛能,使每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和諧的發展空間。具體實施中可以將學生分為優中差三組,基礎較差的學生回答基礎的問題,中等學生回答提高性的問題,基礎好的學生解決綜合能力較強的問題。這樣分層設置目標,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有利於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更能體現自主學習的樂趣,使優生得以提高,中等生得以進步,差生得以轉化。
分層教學切忌給學生過多硬性化的限制。比如,在處理初中英語每個單元的Main task部分的寫作任務時,對學習基礎較差的同學,可以列出相關的詞語並允許他們邊讀範文邊仿寫;對學習中等的同學,可要求他們根據列出的詞語,自己去想像、去造句;而對學習好的同學,除了上面的要求外,還要求他們學會正確使用關聯詞、修飾語等等。又如,在聽力教學時,允許成績較差的同學打開書本,邊看邊聽,肯定遠遠好過於學生一頭霧水,不知所雲。
第三,關注生成是英語主體性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
主體性課堂每堂課教學內容的確定都應該是在充分了解具體班級學情的基礎上,依據課程標准和教學要求,由教師在課前備課時確定的。但教學內容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變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堂生成問題作出及時的應對和調整。教學內容呈現形式不求統一,視學校教學條件而定。同時,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向教師和教科書質疑,鼓勵學生把自己不明白或存有異議的問題提出來供師生研討,對勇於陳述自己與老師或教科書不同觀點的學生要給予特別的鼓勵和表揚。這樣做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探索熱情,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新意識,同時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總之,以前的教學模式過於注重知識的傳授,單純追求學生認知的發展,這種教法不但枯燥無味,而且窒息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通過主體的全員主動參與,最大限度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課堂生成及問題的解決,提高了課堂整體效率。它改變了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結果,忽視過程與方法的傾向

❽ 如何構建「以生為本」的英語課堂

"以生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發揮學生課堂主體性的指導思想,也是學生獲得健全發展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教師創造的課堂環境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一、自學指導式教學法的應用

在英語課堂上實施自學指導式教學法是凸顯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學生獲得健全發展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出發,有效地將自學指導式教學法應用到英語課堂中,進而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例如,在教學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時,為了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也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組織了自學指導式教學模式。首先,我首先引導學生帶著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如I enjoy this very much because…等功能句式。然後,引導學生在文本找到相關的句子,並進行自主分析。之後,我再對相關的問題以及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以確保課堂高效率的實現。同時,也讓學生在自主指導式教學模式中找到自主學習的樂趣,進而為學生健全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先學後教模式的有效實施

在先學後教模式中的最大亮點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也就是說,該模式的核心思想與"以生為本"教學理念是完全相符的,都是要給學生搭建一個自主展示的平台,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先學並不是讓學生盲目地學習,而是有目的地學習。比如,在第一輪的先學後教過程中,我們要先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然後進行自主學習,之後,教師針對第一輪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之後,再開始進行第二輪的先學後教過程,這樣循環三次,學生基本上都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本文以先學後教模式在First aid為例進行簡單概述。

先學: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即掌握急救知識和根據不同情況提出急救措施;能學會急救知識和相關急救措施的英語表達。掌握"You should/should not…You』d better…You ought to/ought not to…"等句型的應用。在明確目標之後進行自主學習,並勾畫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

後教:根據學生遇到的問題以及學生先學過程中我發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並提出新的問題思考和學習目標,然後,由學生再次進行自主學習。

……

循環三次,在此不再進行詳細的介紹。通常我還是設計當堂練環節,以幫助學生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而在發揮學生主動性的同時,也大幅度提高英語課堂的效率。

三、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新課程改革以來廣受教師所喜歡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不僅有助於打破傳統課堂的一言堂模式,而且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學習該模式的核心思想,要有效地將該模式應用到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當中,以確保學生在小組交流合作中提高自身的英語素養。

例如,在試題講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藉助小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糾正錯誤。比如:I didn』t think I』d like the movie,but actually it____pretty good.

A.has been B.was C.had been D.would be

引導小組自主翻譯解答,並說明選擇該項的理由,這樣在彼此發表意見的過程中,學生便能輕松地掌握動詞時態與語態的用法,進而在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的同時,也能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願意自主地走進英語課堂活動中。

四、藉助多媒體進行自主學習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指出:"要有利於學生學會運用多種媒體和信息源,拓寬學習渠道並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和風格。"也就是說,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藉助多媒體來活躍課堂氣氛,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使學生在豐富的多媒體資源中自主地學到更多的英語知識,進而也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語感。

例如,在教學The Olympic Games時,在導入環節,我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相關圖片和比賽情境,目的是要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能以積極的心態走進英語課堂中,進而為高效英語課堂的實現做好鋪墊工作。

我們還可以藉助多媒體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如讓學生去愛思英語網、英語周報等網站中學習相關的內容。而且還可以通過聽英文歌曲來提高自己的語感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實現,也有助於英語價值的順利實現。

總之,素質教育下,我們要用"以生為本"理念作為教學的指導思想,要將其落實到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進而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做出相應的貢獻。

❾ 如何在中學英語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進行學練結合

以學生為主就是說要少講多啟發,這樣能夠把學生擺在自主學習的位置上。我不是英語老師,也沒教過學生,但是我可以從一個學生的角度和樓主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可為您多提供一個看問題的角度。

大家都知道學校里的教學多半是為了應付考試,您的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不過目前還不能做到理想狀態,理想狀態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充滿興趣,我覺得您可以做到幾點:

  1. 少灌輸,盡量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

  2. 如果在課堂上需要進行練習,大部分老師都是講題目寫在黑板上,因為這樣效率更高,但是長期來看這只是死記硬背的結果,如果希望學生掌握您教給他們的知識,可以讓他們互相出題目,題目類型很多,比如說可以造句,拼寫,練口語,當然這些如果在課堂上做的話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但是如果堅持的話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兩點在走向社會後都是很重要的能力。

  3. 教學內容可以豐富多樣,不是只有扣著書本和習題才能學好英語。我高中時期英語水平在班上是數一數二的,也是通過大量的記憶和練習才達到這個效果,但是一旦長時間沒學英語,就全部忘記了,現在的單詞量只有1900左右,少得可憐。當然我從高中大量地做閱讀中也得到了一個很好的鍛煉,就是我對句子的理解和結構的把握很到位,我能夠輕易分析清楚長句中的各個結構。

我說了一些貌似和主題無關的內容,其實也是希望您在教學中可以借鑒些學生的學習經驗,中學英語課堂時間短,教學任務重,要想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能夠做到少講多啟發已屬不易,還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多半是要靠學生平時的積累

❿ 如何打造以學生為主導的英語課堂

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形態,集中表現為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它是一種融學生認知建構與情感激活、教學控制與情境創設為一體的教學形態。高效課堂也是一種教學理想,其意義是為現實教學產生一種動力、牽引、導向作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是教學永恆的主題,是教師永遠的追求。因此,高效課堂應是一個動態的轉化過程,即從追求高效的教學理想轉化成實現教師高效地教和學生高效地學的教學狀態。
課堂教學集各種要素於一體。由於學科不同、教學內容不同、教學對象不同,決定了高效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和可變性。我區自開展「高效課堂建設」以來,已有一年多的時間,通過區教育局和研訓中心精心組織的各種學習研討活動,從課堂的實踐到學習的提高,我逐漸對英語高效課堂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那麼如何才能構建真正和諧高效的英語課堂呢?我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獲得新知識的方法,這是教學的最高境界。我們「教是為了不教」,「不教」是為了激發學生潛在的自學能力。學生自學能力一旦形成,就能夠在英語學習中獨立自主地學習,就會不斷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就能吸收消化教師所授知識。以此為基礎,因勢利導,使聽、說、讀、寫各種技能得到全面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必然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二、關注學生情感,融洽師生關系,激發學生成功的動力。
學生對哪一位教師有感情,就對這一教師所上的課程感興趣。這就是說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思想感情的交流。日常教學中,老師在各方面對學生的科學引導、熱情幫助,都會使學生切實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和對自己的關懷,時時刻刻感覺老師在關注自己,他就會「親其師,信其道」,這祥師生之間就會產生情感共鳴,學生對英語課也就會產生強烈的興趣。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批評的藝術和技巧,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個人尊嚴,婉言指出他們的錯誤。教師要特別注意遵循「表揚+幫助」的原則,避免「批評與訓斥」。在處理師生關系時應是「愛」字當頭,嚴慈相濟。課堂上老師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是至關重要的。學生答對問題時,要說:「Well done!You『re great. Thank you.」學生說錯了,要說:「Try again.Don』t worry.」「Never mind. Think it over.」學生膽小,可以鼓勵說「Be brave!Don『t be afraid! 」這樣學生就會有成就感,他們學習積極性就會更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利用競爭比賽,加強自主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小組互助形式,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程度促進自身和他人學習。它旨在促進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並以小組的總體水平能力評價為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通過小組合作,讓成績好的同學幫助學困生學習,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所有學生共同發展。要求教師對所任課班級的學生數、男女比例、學生優缺點,其他學科的學習成績,優秀學生名單、學困生名單,班集體風貌、家庭背景等予以了解,以便合理分配小組成員。全班分組採用小組,即小組內各成員間形成性別、英語成績等各方面的差異,盡量做到優、良、差生的協調組合(1:2:1),2人配對,4人相鄰,形成相對均衡的合作學習小組,並逐漸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習慣和能力,以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及評價。每個小組的人數應適當,每學期調整一次。如果45人一班,可將全班分成8組(每組5-6人),將學生的座位按小組適當調動,然後按座次就近組合,這種方法操作較簡便,且小組成員相對固定。小組成員共同為本組取名(如:banana group, orange group,watermelon group等)各小組確定一名組長(組長可以由組員輪流擔任),讓學生樹立起集體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嘗試創新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是合作學習教學的前奏曲。
和諧高效課堂提倡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書本讓學生讀,問題讓學生提,意見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總結讓學生寫,錯誤讓學生改。學生看得懂的,就要讓學生去看;學生講得出的,就要讓學生去講;學生想得出的,就要讓學生去想;學生寫得出的,就要讓學生去寫;學生做得出的,就要讓學生去做。學習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學生動起來了,老師就贏得了課堂。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每節課上我都要或多或少的運用競爭機制,開展各種各樣的競賽活動,每個學生都是躍躍欲試、積極投入、踴躍表現,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習效率相當高。比如,我經常開展課前口語比賽、單詞識記大賽、對話比賽、分角色朗讀比賽及表演比賽等。有時為了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我還經常進行最佳英語學習小組比賽、最佳小老師比賽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之間形成了主動學習、團結互助、積極向上的良好合作氛圍。
四、課堂上對學生積極評價,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在課堂上的點評,課後及時進行小結表揚,肯定好的,哪怕發現某一個同學的一個小小的閃光點也要及時表揚。盡量不使用批評語,多給學生以鼓勵,促使學生積極向上。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表演才能,在真實的情景中靈活的運用英語。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應體現它的交際功能,我一貫認為學生會應用英語是關鍵。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通過小組合作,讓他們充分的發揮想像,運用所學的內容自編自演談話場景。這樣學生可以活學活用英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表演才能。有的學生極有想像力和創造力,能夠有一些新點子自創情境,而且往往不局限於本節的內容。學生的表演的成功與否是我教學的落實與否的一大衡量標准。教師面對一些整體學生進行教學的態度誤區。教師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要求過於嚴格,不能注意到學生的差異性,沒有發現他們接受語言的快慢程度,最終導致有的學生吃得飽,有的學生吃不飽。吃不飽的那部分學生就會產生以下情緒:上課或講練習的時候,就會馬虎,注意力不集中。
五、把課堂還給學生,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本應是師生間進行平等交往、對話、溝通和探究學問的互動的舞台,教師與學生都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師生共同完成課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為了達到這個共同的課堂教學目標和任務,師生間需要進行交往、對話和溝通。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知道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保證教的效果和達到最終的課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切實體會到教師的關懷和教育的溫暖,才會以學習主體的姿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才會積極地配合好教師的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如果真正這樣的話,那麼這種課堂就必然是充滿生機和生命活力的和深受學生歡迎的本來意義上的課堂。課堂應該轉向,從機械向學生灌輸轉向培養他們的積極學習和思考以及自我反思的習慣和能力。當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反思習慣形成後,學生的發展性思維和能力就會比較好地向前躍進,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也就實現了,課堂的教學功能和作用也就體現出來了,學校的社會意義也就充分展現了。鼓勵學生善於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問題,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先經過反復認真思考,仍弄不清楚的再問,這樣既教會了他們學的方法,激發了學習興趣,又培養了自學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為師亦為友,主動接近他們,與他們交朋友,了解他們的想法,給予幫助,特別是給特困生以充分的愛和寬容,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課上學生能否專心學習是關鍵,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講究教學藝術,利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注意和興趣,培養他們學生有意識的學習。

熱點內容
優先分析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9-13 01:49:12 瀏覽:591
我不喜歡睡覺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3 01:46:19 瀏覽:564
我不是人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3 01:42:31 瀏覽:928
我喜歡人少地方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3 01:39:15 瀏覽:242
唱的很好翻譯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3 01:35:28 瀏覽:946
太流利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3 01:32:24 瀏覽:993
從很小就認識英語怎麼翻譯成英文 發布:2025-09-13 01:24:47 瀏覽:152
家庭住址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3 01:24:38 瀏覽:437
雙苯胺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9-13 01:22:27 瀏覽:386
銀色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3 01:22:21 瀏覽: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