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如何學好英語的論文怎麼寫
A. 如何提高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論文
小學生提高口語能力其實還是需要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現在越來越多的英語專培訓都在宣傳興趣教學,其屬實個人覺得,所謂興趣不過是好奇心。我們可以讓孩子覺得用另一種語言學習是一種很好玩的事情。這樣孩子才可能又興趣,洛基英語的英語演講就是利用這一點,當然對於提高口語來說,我們還是需要教會孩子的二十六個字母,還有音標。這是最基本的。就跟我們學習漢語是一個道理。這樣對於孩子以後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B. 關於小學英語教學論文怎樣寫
我這兩年開始了我的小學教育生涯,說真的,面對當今日益重要的小學生教育,年輕
的我不但充滿了激情,而且對教育事業抱有美好的憧憬。在教學期間,我總結了自己學過
的教學知識,虛心請教學校里經驗豐富的老師,從中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和以後的展望作了
一個計劃,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能夠更好地幫助我的學生掌握好英語這門重要的課程。
一、 抓好入門教學是開展興趣教學的關鍵。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英語習慣,鼓勵學生大膽開口
講,不恥下問;認真模仿,並養成整潔規范的書寫習慣。無論板書還是作業、試卷的批改
,我都嚴格要求自已規范地書寫,爭當學生的楷模。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今後將會
舉行「小學英語書法競賽」和「中英文朗誦比賽」,並把比賽結果及獲獎作品張貼於教學
樓下,供全校師生展覽,樹立典型,從而激發學生愛學英語的熱情。
二、 課堂上積極創設英語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是英語教學的原則之一。因此,運用直觀的教具或生
動的媒體創設情景,營造氛圍,盡快把學生帶入圖畫中的「情景」後進行教學,可以引起
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教學活動的展開與深入,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和
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問路」這個表達,我藉助簡單的地圖,要求學生描述正確的路線
;接著又叫一名學生指路,另一學生移動「問路人」按正確的描述去到目的地。這種邊聽
邊演示的方法吸引了學生,許多同學躍躍欲試。這樣,使教學活動變成生動、直觀、興奮
的過程,加快了信息傳遞和反饋,既解決了難點又使學生的聽說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三、啟發學生善於觀察和總結,力求使學生親自地發現興趣。
(1)教單詞,利用聯想記憶。單詞如果不融會於句子和現實生活當中是很難記牢其
含義的,為了便於識記,我教單詞時,都力爭用上通俗易懂、妙趣橫生的句子或圖片幫助
理解、識記這個單詞,效果非常好,很受學生歡迎。如在教failure時,結合以前學過的
success,教學生「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敗是成功之母。)講授
apple的用法時,我會對學生講「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
個蘋果,醫生遠離我,)「Like father ,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等等……學
習名詞dog時,我又告訴學生,含有dog的片語或諺語也不少,而且很有趣。如「a lucky
dog」(幸運兒),「hot dog」(熱狗)「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之
日。)「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並盡可能用最簡單的英語去略作解
釋,讓學生明白、吸收。
(2)誘導學生去發現問題,並啟發學生解決問題,增長知識。
在學習colour(顏色)時,許多學生都發現外國人慣用顏色來作姓。我首先表揚這些同學善於觀察、總結,並告訴他「black tea」(紅茶),「green tea」(綠茶),「black coffee」(齋啡),「a blue/white-collar worker」(藍/白領工人)等等。這些知識激發了學生無邊的興趣。在講授動詞時態時,我通過中英對比,誘導學生去找出異同,讓學生懂得時態的念義,知道動詞有人稱和數、時間上的區別,而這些區別是中文所沒有的,以後每學一個動詞都應抓住它的這幾種變化作為學習的重點。
(3)鼓勵學生尋找並掌握我們身邊的英語,深化所學內容。
改革開放給人們吹來了不少「洋」味,廣告、商品、游樂場所、酒店、旅遊勝地、電視廣播媒體等等,對我們的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我總是鼓勵學生去搜索這方面的材料,並聯系所學的知識,去深化吸收。例如有個學生問人「張德培賣洗發水廣告時說了句『頭皮?No way !』是什麼意思?」又有學生問「『日日食白箭,Keep fit你塊臉』是啥意思?生命無take Ⅱ又是什麼含義?」面對這些問題,我一般都不立即作答,而是引導學生聯系所學的知識,鼓勵學生講出自已的理解,然後加以補充。學生對自已發現的英語知識都十分感興趣,更愛英語這門學科了。我因勢教育學生,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一定要學好英語,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待續)
C. 如何學好英語論文 的範文
作為學生,在每次上課前,都要對要學的課文提前預習。首先在音標的幫助下試著拼讀單詞,也可以藉助配套磁帶反復聽,對比一下,把握不準的要標出來,注意上課老師的發音,還要記一下單詞的漢語意思和詞性。藉助課文的注釋或輔導材料,預習一遍課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數,在教師講課時注意聽這些地方。總之,預習的目的是熟悉要學的內容,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帶著問題聽課,做到有的放矢。
認真聽課,積極配合
課堂是老師與學生一起學習、掌握、運用知識的主要場所。作為起主導作用的老師一方引導學生搞好課堂教學是很必要的,但也需要學習者的積極配合。上課要專心聽講、作好筆記、認真操練、積極思考。預習時出現的問題在課堂上教師沒有講到的,要向老師提出,把問題搞清楚,老師講授的問題,先注意聽,下課後整理一下筆記,反復思考一下這些問題,抓住老師所講的重點,難點和考點。總之,上課時要做到耳聽、眼觀、嘴動、腦想,調動起多個感官來。
完成作業,找出問題
學完每一課,要認真完成課後作業。做作業時一定不要看參考書上題的答案,做完後再對答案,對於作業中所出現的不明白的問題,應該記下來,等下次上課時提出來。做作業是英語學習的很重要的環節,它是消化知識和鞏固知識的過程,一定要認真完成規定的作業,筆頭作業要動一動筆,口頭作業要動一動嘴,提高聽力要練一練耳,課文在聽和讀的基礎上,最好背誦某些精彩段落。總之,要做大量的練習,英語是練出來的, 一定不要偷懶。
及時復習,鞏固知識
學會了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會逐漸遺忘,但學語言有遺忘現象是正常的。更不必因為有遺忘現象而影響自己學好英語的信心與決心。問題在於怎樣來減輕遺忘的程度。善於類比,總結知識,把新學的知識同過去學的有關的知識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和聯系。建立錯誤檔案記錄,加深印象,以避免再反同樣錯誤。我們大部分知識和技能是靠重復獲得的,及時復習對於記憶非常必要,學英語就是要堅持天天不斷的練,不斷地重復基本句型,常用詞彙和基本語法等。學習英語的過程也是同遺忘做斗爭的過程。
總而言之,只要你能做到下定決心學,注意學習方法,把課前預習,認真聽課,完成作業,及時復習這些環節作好了,你一定能夠學好英語.
D. 用英語寫的論文——怎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As a Chinese teacher, how can I raise my students』 interest so that they learn English on their own initiative?
作為一名中國教師,我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能夠做到主動學習?
Students are always more motivated when they regard English as a means to an end, rather than an end in itself. Compare the attitudes of young pupils who are told repeatedly that English will be extremely important to them in their lives, and the attitudes of students who find they need English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say to study medicine or law). The former are quickly bored; the latter are highly motivated. The way to raise motivation among young pupils is to set them project work, where English is a means to an end. For example, if you set pupils the task of finding out about the history of Hong Kong, this will be their prime objective and English will be a by-proct of the process.
E.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論文
【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範文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接觸、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和參與活動的心理傾向。舉世聞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研究表明:"小學階段正是情感性學習形成的關鍵時期。"這階段兒童的學習活動帶有很大程度的情緒化傾向,當兒童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時,不僅能產生情感遷移,而且會使注意力特別集中和持久。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養成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
一、多用激勵性語言,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
"人性最深切的本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基於這種渴望, 人總是喜歡表揚和鼓勵, 它總會激起愉悅的情感體驗, 令表揚者信心十足, 這一點在小學生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因為小學生還缺少對自己行為的分析、判斷能力, 他們主要依賴於成人的評價來指導、控制自己的行為, 所以無論學生回答是否完美、完整, 只要他開口說, 就要予以鼓勵。You'regreat! Very good! Good job! 諸如此類的激勵性語言, 使學生既敢說, 又體驗到被賞識的快樂。
二、教學與游戲相結合,提高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玩中有學、學中有玩"。愛玩是孩子的本性,游戲是最感興趣的。特別小學三年級英語教育是一種啟蒙,要把重點放在學習英語的興趣上,如果他們對英語感興趣,他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表現出一種積極的情緒,孩子會主動融入到活動中。反之,如果只是追求單詞句子數量的多少,那會倒了孩子的胃口,孩子會處於一種消極狀態。
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游戲化,注意讓孩子在各種游戲中慢慢學習英語單詞。首先把要掌握的單詞以圖片、頭飾、動作等各種不同形式展現給學生,實行整體定量輸入,根據不同孩子的記憶特點,他們會或多或少記住不同的單詞。在玩中學,學中用使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鞏固所學的語言形式,激發他們的成就感。在游戲中通過多聽、反復感覺,從而在腦海里的印象就加深了,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盡情投入到游戲中,同時還給孩子一個輕松和諧的語言環境,使得課堂充滿活力。
三. 設計形式多變的課外作業
讓學生喜歡的、樂意完成的課外作業,不僅能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還能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可設計出形式多變的課外作業,讓學生在作業中玩耍,在作業中學習,甚至在作業中培養創新能力。根據不同年級、不同能力的學生,我設計了幾種課外作業。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英語,天性好奇的他們興趣很濃,積極性很高,學會了幾個單詞就很得意地向家長、小夥伴炫耀。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特點,我布置的課外作業是把你今天學會的單詞合格去回家說、唱給你的家長及好朋友聽,第二天告訴我你的家長和好朋友是怎樣表揚你的;四五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我布置的課外作業是錄下你讀的最好的課文和唱的最好的歌曲,在班上公開評比出錄制效果最棒的學生。這兩種課外作業都能讓學生覺得自己挺棒的,有一種成就感。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這種成就感一方面是學生認真學習後獲得的豐厚回報,另一方面也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了興趣的基礎。
四.設計和開展多種難易適度的課外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於運用。"為了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給學生更多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我們還可以設計和組織多種難易適度的課外活動。通過活動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使學生認識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強其自信心,增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長久保持其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願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之花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更加美麗的綻放。
F. 如何提高小學生英語的詞彙量論文
詞彙是語言的基本元素,就像磚頭是建築物的基石一樣。離開了詞彙,語言就成了無源之水,我們無法進行交流。因此,要學好英語這門課,就不得不注重詞彙的學習。那麼,作為剛入門的小學生,該如何增加英語詞彙量呢?
第一,能聽懂。能夠聽懂是學習單詞的最低級要求,從兒童習得母語詞彙的過程來看,八九個月的孩子還不會說話,但當他們聽到成人說:「笑一笑」,他們會做出笑的表情。對於兒童學習英語詞彙而言,如老師說出英文單詞red,學生能夠反映出「紅色」,即表示達到了聽懂的要求。
第二,要會說。在聽懂單詞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行反復模仿,從而能夠說出單詞。針對幼兒來講,孩子能夠說出單詞,讀音基本正確即可,著重點在於培 養學生的興趣。但對於小學生來講,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及時的糾音,尤其是一些中國學生普遍容易讀錯的音,以保證學生讀音的標准。
第三,要會認。會說的層面是指學生根據中文能說出英文單詞,如蘋果(apple);或是學生根據實物或圖片,能說出英文單詞。再往上一個級別,是要求學生會認,根據英文書寫能夠認讀單詞,例如看到單詞apple,能夠讀出單詞,知道其中文意思。
第四,要會拼。會拼並不是學生能夠按要求自己拼寫出英文單詞,而是看到apple這個單詞,能夠按照A-P-P-L-E,apple,這樣進行朗讀。這個環節看似簡單,其實是在為學習英文字母的書寫打基礎,不可忽視。
第五,要會寫。在學生會拼的基礎上,可以要求學生練習二十六個字母的大小寫書寫,需要學生在標準的四線三格中,按照一種字體進行練習,如木棍體、 劍橋體等,最好能和本地區的小學課本要求相統一。當然,會拼和會寫兩個環節也可以相互結合,學習一個字母讀音的同時,也可以同時學習它的大小寫。
第六,要會背。單詞的積累離不開記憶,會認單詞並不代表會背單詞。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提起筆來突然忘記這個字怎麼寫了,但是在閱讀中,我們還是能夠認識的,所以在會背這個環節上,要求一個准確度,因為即使寫錯了一個字母,單詞也同樣是錯誤的。
第七,要會用。會用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的使用該單詞,需要了解單詞的精準意思,以及相應的語法。例如英語單詞table和desk的區別;以及an apple和a banana的使用。達到了以上七個級別,我們可以說在小學階段,對一個單詞的掌握就算過關了。
從這七個層次的劃分,我們可以看出小學生學習詞彙最好從周圍日常接觸的人和物開始,拼法不要太難,而且不要一味地追求詞彙量,但是對於需要掌握 的詞彙,應該要求學生發音準確,拼寫無誤。有些單詞屬於理解詞彙,要求能夠聽懂,能夠看懂,而有些就要求能夠讀准,拼寫正確,不強求一律,要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
G. 如何寫關於小學英語教育的論文 格式
我校是一所普通學校,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1993年從一年級開始進行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試點。我們 在情感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從激發兒童情趣入手,探索形成了富有情趣特點的小學英語教育新模式,取得了可 喜的成果。現將我們的做法概述如下。 一、對情趣教育內涵的理解 情趣包含性情、感情、興趣、志趣等內容。兒童的情趣既有天性的童趣,又有後天習得性的社會情感和各 種學習興趣及理想、志趣。我們所理解的情趣教育是指教師用自己的教育和愛心來培養和喚起學生對所學知識 和學科的一種積極情感;同時,又指教師對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所蘊含著的一種好奇、好問、好學的求知熱情 和探索精神給予尊重、愛護和引導,使學習成為學生有情趣的活動。因此,情趣教育實質上是一種情感教育, 它要求整個英語教學不僅是一種語音、語調、語句的傳授和訓練,而且是一種溫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潛能的開 發,是社會交往能力的早期培養。 有研究表明:"小學階段正是情感性學習形成的關鍵時期。"這階段兒童的學習活動帶有很大程度的情緒 化傾向,當兒童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和強烈求知慾望時,不僅能產生情感遷移,而且會使注意力特別 集中和持久,學習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我們在情趣教育的探索中,十分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 養。 興趣有直接和間接之分。直接興趣指對事物本身的興趣,間接興趣指對事物運行結果的興趣。我們對本校 五年級50名學生作了問卷調查。在問及"喜歡不喜歡英語課"時,其中有48位學生都表示"喜歡"。當問他們 為什麼對英語學科有興趣時,他們的回答是:"能增長知識"、"非常有用"、"能提高社交水平"、"能找 到好工作"、"能與外國友人交談"、"能夠出國"、"能與國際接軌"、"是社會的熱門"等。這不難看出 :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與家庭的影響給兒童學習英語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因此,我們英語教師面臨的任務是: ①如何將學生對英語學科的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興趣,並保持其穩定性和持久性? ②如何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科的興趣? 二、對情趣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我們認為小學英語教學中情趣教育的主要矛盾是:教師的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是否與學生的心理需要相 吻合。 為了解能夠促進小學生在英語課上積極學習的心理需要,我們進行了調查。調查中發現,小學生對英語課 的要求是(以得分多少為序):①教師授課幽默,課堂氣氛輕松;②教學內容豐富充實;③教育形式活潑多樣 ;④能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我們又發現,五項最受小學生歡迎的游戲類型是(以得分多少為序): ①快速反應 ;②競賽評獎;③角色扮演;④聽說訓練;⑤師生對話。調查結果使我們意識到,小學生對英語學習有尋求知 識、獲取成功、發揮創造、享受歡愉和欣賞美感的心理需要。因此,我們在探索中,從教學內容、教學氛圍、 教學方法、教學活動、教師素養等多方面對英語課進行了改革,並提出了以下具體要求: (一)精心組織和安排教學內容,以滿足小學生尋求知識的心理需要。 1.認真鑽研教材,創造新奇情景 小學生所學的英語材料一般比較簡短、形式單一。這要求我們在備課時盡可能地把這些語言材料放入各種 能聽、能看、能觸摸的情景中去,使學生覺得一節英語課上學到的不僅有少量單詞或一小段對話,還有一些能 在許多場合用得上的富有生氣的語言材料。 2.適當增加內容,擴大知識面 針對學生好學的
H. 如何培養和提高小學生英語作文能力論文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在聽說讀寫訓練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表達、觀察和思維能力,其中表達能力是較為重要的一環。傳統的作文教學向來是「學生作文教師改」,學生的學習活動處於被動的地位,學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作完交給教師就了事。教師發下作文後,大多數學生僅是看看分數,並不重視教師的評語,學生缺乏積極性,忽視自己在學習上的主體性。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把批改這一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整個作文活動中,樹立批改意識,培養寫作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徹底改變作文教學的被動局面,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如何在作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因而本文僅就作文的修改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我們知道,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是作者自己真實思想的表達,修改文章,實際上是修改思想。學生的作文老師改,免不了是一種越俎代庖的做法,是老師代替學生去想,代替學生去表達,不一定對學生有多少切實的幫助,也無法培養學生自批自改作文的能力。所以作為教師必須徹底解放思想,端正作文教學觀念,勇於創新,變教師為主的批改形式為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批改形式,讓學生真正成為批改作文的主人。這對學生主體性的確立,對學生主動接受作文並提高寫作能力是很重要的。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師改文,業至辛勤,苟學生弗曉其意,即功夫同與虛擲。養成自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看來,我們必須變教師單向批改為學生參與批改,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使其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下面就我培養小學生修改作文在實際教學中的做法。
一、明確自改意義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學生修改作文,不僅能促進「寫」,而且能讓他們在不斷品嘗成功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學習、勤於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習慣。要讓學生懂得,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唐代大詩人賈島關於「推」與「敲」的斟酌早已成為千古佳話。這說明了一篇好文章寫成後只有反復多次修改,才能使文章趨為完美。學生的作文也是如此,在反復修改的過程中能逐漸領悟文章作法,體驗成功愉悅。自改作文究其實質是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
二、激發自改興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的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因此,培養興趣,調動學生自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養學生自改能力的先決條件。
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消除其不敢改和不想改的心理,才能激發自改的興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首先介紹一些相關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跡。如小時候不會寫文章,後來成名成家的前蘇聯作家托爾斯泰,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的由來:講古典巨著《紅樓夢》的「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同時也以歷年來修改得比較成功的學生作文為範例,培養學生「別人行,我也能行」的自信心。其次是利用多種形式的活動刺激學生的興趣。① 設立文章醫院,在徵得學生同意的前提下把一篇問題較具普遍性的文章貼在「文章醫院」欄上,讓全班同學「會診」,然後把修改意見集中到語文科代表那裡進行綜合,再貼出修改稿,隨後再到我這里拿我的修改稿貼上去,看看區別在哪裡。這樣一來,學生修改作文的熱情都被調動起來了,大家都想和老師比一比。② 要求學生統一配備印有修改過程的作文選,並適當加以引導,讓學生心中有底,有自己修改作文的沖動。③ 設立名家修改專欄,讓學生體會一篇文章在名家手裡是怎樣化腐朽為神奇的。④ 設立自改進步獎欄和優秀評改陳列欄,及時肯定和表彰學生。鼓舞學生自改的積極性。⑤ 指導學生把每學期經多次修改後比較好的作文用電腦編印成小冊子並加上一些富有詩意的名字,如《拾貝集》、《未名湖》、《處女地》等,然後在教室里展出,讓大家互相觀摩,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在作文修改中的主體性得到鞏固,熱情高漲。
三、授予自改方法
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就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注意學生自改方法的傳授和指導,使他們在自改中有所體會,有所收益,我在具體的操作時採用如下方法:
1、統一自改的符號。<蓮~山 課件>
小學語文第五冊教材中就明確規定了作文修改的基本符號:一是刪,二是補,三是調,四是換。要讓學生掌握教材中所學的每個修改符號的用法和意義,並在實踐中不斷強化、鞏固,達到人人會規范使用,從而提高閱讀修改的效率。
2、明確自改的步驟。
(1)對照要求進行修改。
現行教材的優點是每次作文只有一個具體要求。如《童年趣事》要求記童年的一件趣事,圍繞「童年是歡樂的、有趣的」這個中心,敘述要真實、具體。修改時就要看是否寫了一件事,是否體現了」趣」字。如若寫成了《童年小事》,《一件有意義的事》,或是寫了一詳一略兩件事,那就是離題了,要下大力氣加以矯正。如若對童年總體的回憶多於趣事的描寫,那就是結構不合理,則應該根據要求加以調整,注意詳略得當。《童年趣事》有沒有把令人發笑的情節(事情的經過)寫具體,把自己的言行、心理活動詳細地記敘下來。自改主要看是否突出「趣」字,是否圍繞「趣」字做足文章。
(2)針對內容進行修改。
審題正確了,結構合理了,主要看敘述的順序是否恰當,前後是否連貫,事情交代是否完整。要把不正確的觀點去掉,多餘的題材刪掉。如寫《做不倒翁》就要看是否按「洗蛋殼、裝泥丸、粘紙帽、畫五官」的順序敘述。如寫(燒不壞的手帕),自改時就要針對實驗演示的過程,重點檢查是否按「聞酒精--浸手帕--拎手帕--點手帕--看結果」的順序有重點地進行敘述。要防止只重過程,而忽略人物表情、心理活動的描寫。自改時要注重觀察與內心體驗的表達。
(3)圍繞詞句進行修改。
我們講推敲也好,潤色也罷,最終的落腳點是字詞句上的有效修改。《語文課程標准》提到:「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字詞句的修改主要培養學生的語感,解決語言文字最關鍵的問題。同樣可以分級修改,一是用詞要恰當,把錯別字或使用不恰當的詞語改正過來。二是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改正用錯的標點符號。三才是句子要通順,要改正病句,不合理修辭,句與句之間不協調關系等不通順的地方,並適當加以潤色。這是寫文章達到的最高境界,目的是培養學生養成精益求精的精神,堅持不懈的毅力。如寫一個人在緊張時的手的動作,是「放在桌上」還是「雙手絞在一起」還是「不由得扯住了衣襟」等,要根據當時狀況做出合理的判斷;如寫大老闆很神氣地把錢放在櫃台上,那麼應該用好動詞,「攤、排、飛、亮……」供學生仔細體會斟酌。如寫《精彩的拔河比賽》,獲勝後是否可以摒棄「高興得一蹦三尺高,高興得跳了起來,高興地大聲歡呼……」這些常見的語句,改成「人家紛紛把本子捲起來當話筒,圍住了獲勝者」,或是來一段寓景於情的景物描寫烘托場面等等,引導學生在自改時要發揮主動性、創造性,這樣的修改才有價值。通過認真細致的逐句修改,努力使文章變得表達正確,語句通順,生動形象,這樣,修改的目的也達到了。
3、掌握自改的方法。
(1)誦讀法。
葉聖陶先生說:「寫完一篇東西,念幾遍對修改大有好處。」又說:「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作文寫好後,從頭到尾認真朗讀幾遍,邊讀邊思考推敲,想想自己的作文哪些意思寫得不明白,哪些內容寫得不具體,哪些語句寫得不恰當,進行必要的刪、增、改。
(2)請教法。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自己作文中的缺陷自己看不出,而別人卻容易發現。所以,可經常把自己寫好的文章拿給同學看,讀給朋友聽,發現問題互相研究,意見一致後動筆修改;一時不能統一的問題還可向老師請教。其他還如先增後刪法、分塊診斷法,比較法等都是能激發學生自改熱情的好方法。
學生學會了修改,對老師的評改則相應提高了要求,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在評改中得以體現。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並非為了減輕教師的批改負擔,更非放任自流,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起始的自改示範,改後講評,兩次評分,都須精心設計,耐心啟發,悉心指導。更要通過長期多樣的訓練,採用精批細改,精批粗改,面批面改,小組評改,學生分頭批改等形式。在評改練習中讓學生逐步養成邊讀邊修改的習慣,貫穿於整個作文教學中。
古人說:「三分貌七分扮。」我想只要我們堅持引導學生「三分文章七分改」,[蓮山課~件 ]就一定能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