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陪練怎麼給學生提供話題
㈠ 想做短期的英語口語陪練
以下是我總結的練習口語的一些方法:
1. Practice makes perfect。發音的問題遲遲不能解決專就是因為我們屬害怕犯錯。-第一次見面,在飯店點菜,詢問方向-然後你自己表演出對話內容。別害羞!
2. Find a language buddy. 從其他人處獲得反饋是非常重要的。找一個對提高英語水平同樣感興趣的朋友。試著更換錄音資料這樣你就可以互相聽對方的發音。記住錄完要重新聽聽,找出錯誤和閃光點啊。或者像我一樣報個新東方的學習班。
3. Be poetic。好的發音不僅是掌握單獨的音節。還是對intonation (聲音的升降調)和 stress (對單詞中一些音節和句子中的一些單詞更大聲更清晰的發音)的理解。大聲念一些詩歌,演講,歌曲,集中練習單詞的重音和音調。
4. Sing a song!學習一些英語流行歌曲的歌詞並跟著唱。唱歌幫助你放鬆並能讓這些詞說出來,同時幫助改進你的語音和語調。
㈡ 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一、適時創設情境,提供「聽」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創設情境,提高興趣。
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關鍵是在英語口語交際的情境中訓練。老師們在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後,因課擇法,精心設計,讓學生在玩、猜、畫、唱、演、賽等多種形式中進行英語口語交流,使學生在每次訓練中都處於新奇、興奮的積極狀態中,從而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生積極運用英語口語交流的興趣。
2.提供「聽」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語音語調。
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音、語調,建立初步的語感,獲得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為真實交際打下基礎。新課標特別強調語言的實踐性,目的就是使學生掌握語音,形成正確的語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因此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英語教師就要注意自己的語音語調,多聽純正的英語影像資料,並不斷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採用「浸入式」的教學手段,給學生提供「聽」的機會,強化學生的語音語調,為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打下基礎。
二、採用多種方法,提供「說」的機會,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
葉聖陶先生說:「凡是技能,惟有在實踐中方能練就。」在口語交際中選擇的話題,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事情,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因為他們親身經歷過、感受過、實踐過,這樣他們才會有話可說,說得真實具體。所以教師在教學和生活中深入學生的生活,發現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針對性地引導。
2.多渠道、多方法激發學生「說」的慾望。
在口語交際中,學生對單一的教法缺乏新鮮感,所以我們要廣泛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說」的慾望,讓學生在逼真的情境下和好玩的活動中敢說、多說、說好,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表達自己思想、感情和意見的時間和空間。當學生急於說出內心想法時,要鼓勵學生抬頭說英語,目視對話者,以示真誠和專注,然後讓他們說出要說的內容,使消極的語言接受轉為主動的輸出,完成一個巧妙的過渡。
三、鼓勵閱讀,提供 「讀」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我們要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其他課程資源,如:英語報刊資源、網路學習資源以及校內外的環境資源等,在教學中我們藉助電教媒體的優勢,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喚醒學生的情感以及內在的求知慾、好奇心,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並進入自主式閱讀的最佳學習狀態之中。同時,我們要鼓勵學生讀一些簡易故事、畫報、動畫片等,充分利用校內牆報,開辟英語角、英語之窗,給學生提閱讀的機會和環境,學生將會熱愛閱讀,最終使很多學生在課後形成自主閱讀的習慣,進一步提升他們對閱讀的積極性和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四、組織多種活動,提供 「寫」的機會,強化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對於作業,教師可以開展星級書寫評比活動,學生的作業、英語作文達到一定的標准,就可以得星,定期評選出五星級書寫嘉賓,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英語寫作水平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以後,我們可以開展英語作文暨書寫大賽等活動。只要學生能夠積極參與,精心准備,活動中就會發現許多精緻的作品。針對好的作品我們要積極表揚並表彰,使學生樹立對英語的自信心,從而達到出口成章的效果。
㈢ 如何讓學生開口說英語求解
英語,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語種之一,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將需要大批能夠說英語的人,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訓練。英語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只重視聽、讀、寫三個方面,而忽視說的訓練,學生所學的英語成了只能應付考試的 啞巴英語。如何在高一階段讓學生既能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又能用英語自由地表達思想,真正把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呢?在老教師的指導下,我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進行了思考和實踐。
一、幫助學生排除怯的心理障礙
初中階段,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是記和背,而很少說。到了高中,要讓學生開口說英語,他們不是不想說,而是不好意思說,怕說不好讓同學和老師笑話。我認為,要讓學生開口說英語,就必須幫助學生排除怯的心理障礙。
給學生創造說的機會
在課堂上,教師要精講多練,防止滿堂灌,給學生多創造一些說的機會。以往,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太多,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者,很少有開口說話的機會。新大綱把原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改為指導作用。主導,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指導,則要求教師應像導演一樣,指導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是學生。英語課要捨得花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多練,多說,要指導學生主動參與各種有意義的、交際性的語言活動,說的機會多了,學生就會逐步敢說,會說,說好英語了。許多同學在說過幾次之後,就逐步克服了怯的心理,變的積極踴躍了。2.
讓學生享受說的快樂
在課堂上,教師要善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樂說,同時又享受說的快樂,讓他們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初始階段,說的內容要淺易些,就像摘桃子一樣,跳一跳就可以摘得到,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悅。對於初次開口說,說得好的學生,要充分鼓勵;說錯了的,也要表揚他們的勇敢精神,鼓勵他們下次再努力,從而排除他們怯的心理障礙。萬事開頭難,只要學生能夠說起來,再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得體的英語詞語來表達,避免交際過程中的文化誤用現象,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最終達到正確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學生不能說英語的另一個原因,是學生在生活中和課堂上缺少說的環境。教學實踐證明,在課堂上,創設教學情境,對於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情境雖然是虛擬的,但一定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合理性;二是生動性。合理性,是指教師所創造的情境一定要來源於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生動性,是指教師所創造的情境一定要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這種情境中產生一種想說和樂說的慾望。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創造情境的方式有許多,我經常創設的是以下幾種情境:1、對話式情境
在課堂上,根據課文內容,創設一種對話情境,要求學生根據對話內容和人物的年齡、身份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進行對話訓練。對話時,要求學生要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合理把握語情、語感、語調和語速。這種對話,可以兩人,也可以多人;可以師生之間對話,也可以同學之間對話。它的好處是:參與面大,易於放開。在講good manners過程中, 根據需要,我設計了一些對話情境,例如,道歉、問好、借書等情境,反復演練,使學生能將這些用語嫻熟地運用於生活之中。2、演講式情境
教師事先布置演講主題,讓學生分組進行准備,然後推選代表參加演講。這種方式的優點是:能夠鍛煉學生語言的條理性、完整性和邏輯性,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表述能力。例如,利用每單元就單元話題,讓學生自由發揮,寫成演講稿,利用晨讀或課前時間,在班內演講,必要時,也可以上一節演講課。3、辯論式情境
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對抗性和思辨性,重點培養學生在使用語言過程中的反映能力和靈活變應能力。比如講the olympic games一文時,我把學生分成兩組,就2008年在北京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利與弊進行辯論。這個話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 說的熱情,他們積極踴躍地發言,場面出乎意料的熱烈。辯論中,他們想方設法反駁對方的觀點,盡最大努力表達出自己的心中所想,不在顧及語法的對與錯,全身心地融入到了英語語言環境中,訓練效果非常明顯。4、表演式情境
表演,是有情節,有人物表情和肢體動作的高級活動。表演時,根據課文內容設計某種生活場境和情節,讓學生扮演其中的某個角色,通過這種形式,藝術地再現某種生活圖景。例如講good manners這一課,內容比較抽象,我就讓學生親身體驗其中的各種角色,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什麼是good manners,怎麼才能成為good-mannered person,並且讓學生到講台上進行表演。這種形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表現力,有效地提高學生英語的實際應用水平。5、發散式情境
發散式情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需要,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就一個話題自由地想像與發揮,然後組織一段語言,在組內發表自己的見解或主張。學生在思維和組織語言的過程中,如果需要用到一些新單詞,就會主動的去查閱並識記,從而擴大學生的詞彙量。在發言過程中,學生能夠互相借鑒、互相啟發,有效促進學生個體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以書面或口頭的方式進行交流。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又享受到學習的快樂,使學生由不說到樂說,這么好的教學方式,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㈣ 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幾種方法
具體可作如下安排:要求每個學生在課前自己准備一篇英語演講稿,內容和形式自由,體裁不限,教師可以按照學生學號的順序,要求學生們輪流在每節英語課前的五分鍾時間里進行一次「課前英語演講」,可採取多樣化的形式,或朗讀英語短文,或作自我介紹,或背誦英語篇章,也可以幾個學生一起合作進行英語對話或是表演小品。總之,形式多樣豐富,本著人人參與的原則,教師可作適當的歸納總結。在這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里,學生是會對開口講英語逐漸產生濃厚的興趣的,只要持之以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一定能夠逐漸增強。
第二,充分利用現有的英語教材,設計合理的教學程序,創造有效的教學方法,多方面培養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盡管現有的英語教材版本多樣化,但基本的內容形式都是大致相同的,主要包括英語對話教學、英語閱讀課文教學、英語語法教學、英語寫作訓練等等。所以,只要充分利用好英語教材,認真仔細備好課,精心設計合理的教學程序,是能夠很好地培養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例如,在進行英語對話教學過程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的句型,模仿英語對話自己編對話,幾人為一組,互相分配角色,進行英語對話表演,積極鍛煉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在進行英語閱讀課文教學時,也可以適當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眾所周知,英語閱讀課文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但是,有些教師只是把英語閱讀課文的教學重點放在講解詞彙、語法分析方面,卻忽視了在其中訓練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筆者認為,這樣的英語閱讀課文教學方法偏離了中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得不償失,而應該在進行英語閱讀課文教學時採用多種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課文簡介法」就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在正式開講閱讀課文時,教師可以提問的方式介紹所講課文的背景知識,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們對英語課文的興趣和理解,又創造了機會來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以外研社高一教材Mole 3 Music為例,教師可以提問的形式來導入英語閱讀課文,具體的問題可設計為:1. Do you like the music? 2. Can you play the musical instruments? 3. Can you name some famous musicians in the world? Who are they? 4.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famous composers? 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回答這些問題,這樣一來,既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閱讀課文主題的理解。另外,在進行英語閱讀泛讀訓練時,也可以「問題提問,復述課文,歸納課文大意」等形式來訓練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第三,在進行英語寫作訓練時,同樣可以融合英語口語訓練。讀到這里,有些讀者可能會不以為然,認為寫作訓練與口語訓練是互不聯系的事情,怎麼能扯在一起呢?其實,無論是英語口語訓練還是英語寫作訓練,都離不開最基本的英語語言句式的表達,只不過一個體現在書面表達上,另一個則體現在口頭表達上,筆者認為完全可以把二者融合在一起,起到互相促進的積極作用。例如,在課堂上我給學生出了一道作文訓練題:請根據以下的情景說明,使用5個規范的英語句子描述全部所給的信息內容:第一次看電影的情況:1)5歲時; 2)晚飯後;姐姐帶我去的; 3)在我村學校的操場上; 4)放映《小兵張嘎》; 5)很精彩、難忘。我組織學生自由討論寫這篇作文所涉及到的詞彙、句型,最後在黑板上板書出學生們討論的結果:My first time to see a film(for the first time when I...; on the playground of our village』s school...; wonderful, so that, forget...)我鼓勵學生利用歸納出的詞彙、句型進行口頭作文,學生們情緒高漲,積極舉手發言,最後基本上每個學生都能做出一篇口頭作文來:When I was five years old I saw the film for the first time. After supper my sister took me to see the film. The film was shown on the playground of our village』s school. The name of the film was called Xiaobingzhangga, which was about the story of a little soldier. The film was so wonderful that I couldn』t forget it. 接下來的英語寫作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又能很好地完成英語寫作任務,何樂而不為呢?
第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興趣活動,積極創設英語口語交流環境,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語言是鮮活的東西,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機會不應該僅僅局限於英語課堂上,堅持定時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興趣活動對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往往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例如:組織課外英語演講會、英語歌曲比賽、英語故事會、英語角、英語詩歌朗誦會等各種形式的活動。這些活動能夠大大刺激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如果有條件的話,也可以聘請外籍教師來學校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英語口語交流,更是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的大好時機。畢竟,外國人講英語語音、語調比較地道,談話輕松、自然,學生能夠經常與外國人一起聊天,口語能力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教法得當,循序漸進,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持之以恆,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並非一件難事。
㈤ 小學英語對話教學解決問題的方案有哪些
對話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一種形式,屬於口語教學。其目的和作用就是加強聽和說的訓練,培養學生用自然的英語進行交流。
一、教學策略
對話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對話貫穿於教材的始終。通過對話教學,學生可以進行聽、說、讀、寫各方面技能的訓練,可以說這是培養學生綜合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徑。由此可見,對話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對話教學始終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傳統教學中先講授單詞,然後講句型,再講課文,也就是採用「單詞—句型—翻譯」的模式,其弊端已顯而易見,學生學會的只是一些獨立的單詞、片語和句型,最終還是不能正確靈活地運用語言。而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任務就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教師們在課堂中的大量實踐,已經總結出了許多經驗和一定的教學模式,但是如何進行會話教學仍然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思考的。
為達到有效教學目的而採用的一切有效原則和教學行為都可
稱為教學策略。根據教學策略的特點,教學策略可分為普遍性策略和具體性策略。普遍性教學策略指適用於各種課型的教學策略,大致包括:組織策略、激勵策略、提問策略和評估策略。具體性教學策略用於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的教學行為,根據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可分為詞彙教學策略、閱讀教學策略、聽說教學策略、寫作教學策略和語法教學策略等。
二、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策略
根據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特點和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對話教
學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小學生正處於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因此,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為學生今後的英語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中我採取了以下的策略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利用掛圖加強口語訓練
小學課本每課都配有一幅色彩鮮艷,生動漂亮的掛圖,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訓練學生的口語,描述一下圖片的內容。在這里教師應把重點放在訓練學生語言的流暢性上而不是准確性上。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讓他們敢於並樂於開口說英語,讓他們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成功感。
2. 為學生創設情景,採用整體教學模式學習對話
眾所周知,語言不是獨立的,而是一個復雜的整體。語言只有在特定的情景中才有意義。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採用先講單詞,然後講句型,最後再進入對話的學習。這種模式看起來是先把難點給學生解決了,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就會如魚得水。但是效果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學生並不理解課文內容,運用語言更是遙不可及。為什麼學生學了很多年的英語,最後卻什麼也說不出來,可能原因就在這里。
對話教學關鍵是讓學生在理解語篇的基礎上學習語言,這樣語言就有了生命,就成了活生生的語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採用整體教學的模式,把詞彙、語法放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也就是說,教師的任何活動都是圍繞對話的情景進行的。把對話在最開始就呈現給學生,然後通過提問、實物、動作等幫助學生理解。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其含義,還學會了如何運用,可謂是一石二鳥,一舉兩得。
教師還要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交際場景,為學生語言的運用搭建一個平台。而真實語言情景的創設是我們教學中的一個難點,這樣教師就要通過各種活動或是游戲的方式,讓學生運用和鞏固語言。
3. 採用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原則
語言學習的根本目的是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聽說是一種非常
有效的學習工具,是所有其他能力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習的基礎。通過聽說,學生可以學習概念、擴充詞彙、理解語言結構、培養語感。培養一定的聽說能力是教學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要求學生說出來的一定是他們先聽到的或聽懂的,要求他們讀出來的一定是他們先會說的。
具體在教學中,可以在聽完對話後先說說聽到的信息,然後再具體到課文的大意,最後再聽一聽細節。其次,在跟錄音讀課文的環節中先讓學生不見文字重復聽到的內容,然後再看文字朗讀。可能這樣在開始會浪費一些時間,一句話可能要聽幾遍,甚至地十幾遍,學生才能說出來。但是如果長期下來,我們會發現學生的語感提高了,而且口語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樣實際上學生是在說英語,而不是在讀英語,這樣反復訓練,學生在相應的場合就能達到脫口而出。
4.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由於對話的話題不同,難易程度也不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已有知識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可以把一個單元的對話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可以把一些抽象的對話或是較難理解的語言作為閱讀材料,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語言。總而言之,教師不必拘於一種教學模式,可以採取不同的形式,最終達到學習語言的最佳效果。
5. 注重在對話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本身就應該涉及文化的內容,沒有文化教學的英語教學是不完整的。在英語教學中向學生傳授有關西方國家的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也是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
不難發現,小學英語會話中很多都涉及到文化的內容。例如:西方的節日,顏色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徵意義,西方的飲食……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西方的文化,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通過中西文化的對比,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6. 通過多樣的教學活動、游戲進行對話教學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有趣和新鮮的事物最能引起他們的注意,也能讓他們記憶深刻,持久。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語言材料,如讓學生朗讀簡單的英語童謠、兒歌,做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小學生喜歡表演,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對說英語的羞怯感較少,不怕犯錯誤,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合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學習語言。此外,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只有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掌握,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說英語、講英語的機會。
三、小學英語對話教學存在的問題
小學英語課堂對話教學存在以下四「重」四「輕」:
(一)、重英漢對譯,輕情境創設;
表現為過多的強調對話中句子的漢語意思,無論對話的呈現和操練,基本都是英漢對譯的形式,教師說句子,學生翻譯,或者生生相互說句子翻譯,這種英漢對譯的形式既不利於學生英語思維習慣的形成,又因為沒有語言情境,而導致學生會說句子明白句意卻不會交際運用。
(二)、重機械操練,輕意義操練;
表現為教師一味的領讀、學生跟讀,不能積極的給學生創設新的教學情境進行意義操練。
(三)、重語言知識的講解,輕語言知識的運用;
主要表現為過多的講解句子構成等語法知識,減少了學生聽說練習的機會 。
(四)、重機械重復性的運用語言,忽視了對學生創造性的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
表現為教師完全以學生能讀會說教材內對話內容為目的,拘泥於教材不能引申拓展,導致學生對語言的運用完全是當堂所學的教材文本,既缺少與舊知的融會貫通又缺少對新內容的創造性運用
四、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步驟和方法
結合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熱身活動——新知呈現——鞏固聯系——拓展應用——評價檢測這一教學模式,談一下小學英語教學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一)、熱身活動
活動形式:聽、說、玩、演、唱等活動
聽可以聽歌曲、對話、簡短的英語故事,說可以說對話、根據圖片說一句話、講小故事,玩可以做游戲,演可以表演對話或者小短劇,唱指唱英文歌曲。
熱身活動的目的是創設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舊帶新,為新課學習做鋪墊。因此選用的歌曲、Let』s do、chant等內容最好與新授內容有關。如:對話中涉及到顏色,在熱身活動中可以唱唱有關顏色的歌曲;對話中講到數字,在熱身活動中可以復習一下學過的數字;在對話中出現許多動詞,在熱身活動中可以做做Let』s do 。
(二)、呈現新知:
1、情境呈現
有的老師為了節省時間,上對話課就是直接讀句子或者寫句子,然後翻譯過來,再領讀,學生跟讀,學生都能讀會了就完成任務了。這樣枯燥灌輸式的教學,或許節省了一點時間,但也省去了學生思維、理解、體驗的一個過程,也省去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處於機械記憶的狀態,是一種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狀態,所以印象不深刻,忘記的自然也快,更談不上靈活的運用語言了。所以說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
人類學家馬林斯諾指出:「如果沒有語言情景,詞就沒有意義,也不能代表什麼。因此詞語也只有在情景語境中才能產生意義。」同樣,對話也是如此。對話是在一定的情景下的習慣性語言,脫離了情境,對話也就失去了意義,當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可能把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帶入課堂,但可以針對每單元對話中出現的新語言點,把握好重、難點,針對重、難點句子創造接近學生真實生活的語言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對話內容,加深記憶。可以用用真人、實物、動作演示、圖畫、電教手段、簡筆畫等創設情境。
經過呈現,學生已經初步感知、理解了語言,接下來就到了操練的階段,操練對於句子的掌握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感知和理解不能代替運用,而真正學會運用,必須有這種模擬的操練和練習,操練有不同的層次和階段,依次為機械操練、意義操練。
2、機械操練
機械操練首先應該是機械模仿,重點是模仿重復對話中的重點句,教師給學生示範領讀,學生跟讀,這種模仿應該是大量的和多次重復的,可採用多種方法和形式,如個人說、小組說、半班說、行與行之間、男女生之間分角色對話,通過這樣的操練,使學生對重點句子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既要能把語音語調讀准讀熟,又要把句型結構記熟。
3、意義操練
意義操練的基本形式就是教師可提供一些實物、卡片、圖片、情景等,讓學生在教師提供的真實情景下,運用新學到的句型進行交際。意義操練因為賦予了新的內容,新的詞彙,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比較高,所以意義操練提供的語言素材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操練新句型要用舊詞彙,但這個階段的聯系不是為了學習更多的詞彙,而是讓學生就新學的重點句子,利用許多學過的詞、感興趣的事進行句型結構的套用、替換、較機械操練更具真實性、趣味性和實用性。
㈥ 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口語訓練
一、立足課堂,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場所.在過去,課堂上主要是教師講解課文,分析語法,進行課堂訓練,試題分析等.這樣,學生口語訓練的時間就少了.為了使學生能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口語訓練,本人在上課前叫一些同學來作值日報告,談論天氣情況,今天你做的事等一系列話題的活動.在學生進行這些話題訓練時,其情景或內容,最好是他們所熟悉的、在生活和學習中經常遇到並感興趣的.這樣的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使用語言的興趣,而且能使語言和實際生活相結合,使所學語言能夠真正為學生所服務.對於一些口語能力較差的學生,本人能做到有計劃地布置口語任務給他們,讓他們回家認真作準備,等第二天來時,先叫他們講給我聽,然後再給予他們適當的指導,糾正語音、語調.到上課時,叫他們為同學們作某個內容的報告,並給予表揚、鼓勵,這樣不僅使他們在課堂上不失面子,而且對激發他們學習興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教師授課的過程中,應積極地使用好英語磁帶.因為,磁帶錄音能標准地給同學們提供可模仿的語音、語調.每當教授完一課文之後,應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學生來消化、鞏固,然後叫一些較好的學生來進行Retellthetest.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應要求學生按課文原句來進行Retell,因為語言的使用有多樣性,相同的意思可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同時這樣做也有礙今後學生靈活使用語言的能力.應鼓勵學生使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同一意思的內容.如在教學「Asking
B: Where is the cinema ? C: How can I get to the cinema ? D: Can
通過這樣一個話題,學生就可以根據情景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同一種意思的會話,這樣能使英語學習口語化、簡單化.
二、利用閱讀訓練口語、會話能力
開設閱讀課進行口語訓練,是彌補英語課堂上口語訓練的不足.由於英語課堂上練習口語的時間短,要學的東西多,英語會話訓練得不到發展,因此,閱讀課的開設能有效地解決好這樣的問題.1.它能有更寬松的學習氣氛.由於閱讀課開設的口語訓練沒有英語課堂上的壓力大,學生學習輕松,再加上內容豐富,學生輪流表演,課堂氣氛活躍.2.能充分利用時間,結合聽力訓練,加強口語訓練.如《江蘇省中學生英語口語等級測試訓練材料》中由四個部分構成,並配有錄音帶.其中的第三部分就提供了20段情景對話,這部分內容,我利用閱讀課時間邊聽錄音邊進行情景會話.因為學生說英語是從聽開始,而且要進行反復聽,聽出怎樣說,在什麼情況下說什麼時,學生就會主動來展示自己的才華.每當學生的表演成功時,他們心裡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樂感.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激發.同時通過聽錄音,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聽英美人的聲音,學到了地道的語音,語調.在此基礎上進行說的訓練,就更能使學生聽來賞心悅目.
三、創造機會,發展課外空間,開展英語口語訓練
Planting Day」這天,同學們很有可能去Plant Tree那麼,來自不同的班級學生就可以相互詢問:「How Plant a
tree」這樣的話題,老師可以在場給每個班級進行打分,看誰回答得正確、全面.這樣以量化的方法來激勵學生為班級爭光,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再例如:當學校舉行「School
sports meeting」時,不同班級的學生可以猜一下:「Who will in the girls
100-metre-race?」等一系列的項目,並讓英語科代表進行評比,看誰猜得准,猜得多.其次,要利用好學校現有的教學設備,多為學生提供方便.例如:語音室利用.閱讀課時間到語音室去聽一下錄音.最好叫同學們回家製作一盒自己認為最好的錄音帶,每個同學輪流把自己最心愛的作品放給大家聽,看誰讀得最好.我認為這樣的方法不僅能使學生在課後加強口語訓練的習慣.再結合多媒體教師的使用.現在農村中學的硬體設施已基本完成,但這些硬體的利用率確實很低,多媒體教學的出現以及英語課件的補充,使初中課本上的情景會話內容基本齊全,我認為要讓學生經常去看這些課件,以真實的動畫情景來使學生表演出我們生活中的情景會話,使學生學以致用.當然,條件的創造遠遠不止這些,這要根據各校,各地域的實際而定.
四、激發興趣,加強中小學銜接
小學英語教學是以口語為主的教學模式.從小學就開設英語課教學,這無疑是為中學英語教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我有幸參加了幾次活動,在活動中我聽了三年級的一堂課,恰逢一位學生的生日,老師先用錄音機放了一曲「Happy
birthday to you!」,這些可愛的小學生跟著一起唱起來.然後大家對這位過生日的學生說:「Happy birthday to
you!」.這位同學激動地連聲說:「Thank
you!」這一堂課使我感受到小學生說英語的氣氛特別濃.因為小學生特別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