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每一個學生開口說英語
1. 淺談如何引導學生開口說英語
摘要:英語學習不應僅作為學習一門知識,英語是一種語言,是一種交迴流工具,要真正掌握答英語,就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語言。讓每個學生開口說英語是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平時教學中,教師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仍然存在。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學以致用。
2. 怎樣讓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
聽說領先、讀寫跟上是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原則,讓每個學生開口說英語是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口語教學是外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老師的口語教學任務是通過各種課內外的技能訓練來發展學生的口語技能。因此,加強英語口語的教學已被大家所注重,這不但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要求,也反映了外語教學改革的趨勢。但由於種種原因,長期以來小學英語教學尤其口語教學存在著不少困難與問題,需要切實解決。
一、小學生在培養英語口語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難有
1、缺乏必要的語言環境
我國學生是在漢語單一語種的環境中學習英語的,除了每周有限的幾節英語課外,很少有接觸英語的機會。課內學生來的一點聽說訓練也難以在課外得到復習鞏固。這樣的英語語言環境嚴重地影響了學生聽說能力的發展。
2、聽英語的機會太少
說英語的能力必須建立在大量的聽英語的實踐基礎之上,而我國學生由於教師的口語水平較低,電化教材設備和資料較差等種種的原因,學生聽英語的機會少,這直接影響了說的訓練。
3、心理障礙的影響
由於英語基本功不夠扎實,如語音語調不夠正確規范,詞彙、句型、語法不夠訓練,朗讀、背誦等基本功不到火候等,學生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以致形成心理障礙,怕說錯,說不好,遭人譏笑,被批評。因此學生開口難,連貫敘述更難,越怕越不敢說,越不說就越不會說,導致惡性循環。怎樣培養學生練習口語的興趣和克服說的心理障礙,成了初中英語教學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解決困難和問題的對策
1、 教學過程交際化
英語教學應努力使課堂教學交際化,將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交流變為師生之間的互動交際。學生在交流信息的過程中既學到了英語知識,又培養了交際能力。
(1)每堂課堅持5分鍾的talent show
為了訓練培養學生在公開場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筆者每天利用課前5分鍾,輪流讓2-5位學生上前來做英語對話,或者表演一個短的英語劇。
(2)創設盡可能真實的交際環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盡可能真實的交際環境,圍繞所學語言內容和知識進行具有交際性特徵的語言實踐活動。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交際的積極性。
3. 如何讓學生喜歡開口說英語
交際是語言教學的本質,學習英語的目的在於藉助它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認知和交流,而最直接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就是「說」。 但多年來學校的英語教學由於受考試制度等因素的影響,一直忽視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結果導致很多學生「苦學」了多年英語後還是「聾子」和「啞巴」一個。很多來到我們中心的孩子也是不願意開口說英語。那麼如何才能打開學生嘴上的「鎖」,讓學生輕松流利地「說」英語呢?
讓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生因各人的氣質、性格不同,參與開口講英語的程度也不同。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關注那些存在怕說、缺乏自信心的學生。著名教育學家布盧姆認為,一個人學習成功的次數越多,他的學習自信心就越強。學習成功是建立在學習自信心的基礎上的。因此教師要幫助這些學生克服思想和心理障礙,要多給予鼓勵和表揚,肯定其點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進步,進行個別耐心具體的輔導,設個坡度,扶著前進,不要急於一步到位,讓他們在口語練中有所得,感受到成功和歡樂,以增強其說英語的自信心,激起其說英語的內心慾望。
學生在講英語時,教師最好別去打斷,應允許學生暫時存在某些語言錯誤,待講完後,教師再指出並糾正。這樣做,不幹擾學生說話的思路、意念表達,不挫傷其說話積極性,又能幫助其提高言語水平。在大膽開口講英語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講話音量適度、儀表大方。樹童班說英語,我們會要求學生大聲講英語,隨著年級的升高,要求學生根據不同場合,調整自己的音量大小,聲音高低,對於活動、小組操練宜輕聲些,班上發言得響亮些,讓全班同學都能聽到。有的學生急於發言,在連續說英語時,停頓過長,還常加「嗯」。此時,教師要注意多留給學生一點思考時間,要求先想後說,想好再說。另外,教師要提請學生注意,說話時不要低著頭,或眼望天花板,或視窗外,要面對聽者,舉止要自然,不拘束,從小養成良好的說的習慣。
以下是讓學生大膽說英語的一些方法:
1.全英教學教師堅持用英語講課,使課堂成為一個小小的英語世界,可以大大增加學生聽說英語的機會,使每一個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地形成聽覺記憶,促進聽說能力的提高。說起用英語教學,有些教師可能會有顧慮,認為學生所學的英語語法知識有限,詞彙量不夠,是一件力不能及的事情。其實不然。教師一方面要在教學中堅持用學生已知的語言教授新課,另一方面,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認知能力。如果總是不相信學生,不敢用英語與學生交流,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又從何談起呢? 在全英教學中,要用學生已知的英語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具體的實物以及恰當的表情動作,由淺入深、循循善誘,用英語解釋生詞,講解課文,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活躍課堂氣氛,才能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的話,學生不僅藉助英語學到了新的知識,還能感受到「學了英語就 能用」的樂趣和信心。當然,必要的時候使用漢語輔助英語教學,通過漢語對英語的正遷移,也可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特別是對剛到中心學習的學生,還是要用中文教學的。
2.創造英語氛圍, 激發表達慾望人的情緒和情感是在一定情境下產生和表現的。"觸景生情",說的是環境對人的情緒的影響。一個良好的適合學生說英語的環境,能消除學生說英語的恐懼感和緊張感,喚起他們說英語的慾望。
2.1 教室布置盡量英語化。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全方位的說英語的環境,教室的布置盡量以英語的形式出現,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英語知識,增加對英語的親切感,為開口說英語作好鋪墊。
2.2 利用下課,讓學生欣賞英文詩歌,搞笑的英語視頻,學唱英語歌曲。歡快活潑的「Jingle Bell」,熱情奔放的「Hand In Hand」,優美抒情的「You and Me」,把學生帶進了一個語言美與音樂美交相輝映的美妙境界,在那裡,學生們得到了美的享受、語言氛圍的熏陶,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
3.融洽師生關系,創造輕松的課堂氣氛 心理學研究表明,寬松、和諧和民主的學習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積極參加語言實踐活動的熱情,尤其能消除那些性格膽怯或有自卑感的學生的心理障礙,增強其自信,使他們產生一種「I can speak English. I can do well.」的感覺。教師在課堂上應克服「教師本位」的權威心理,本著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以熱烈的情緒、真摯的感情、和藹的態度、生動的語言來吸引學生,努力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讓學生敢於開口說英語的愉悅課堂氛圍。創造寬松和諧氛圍的關鍵是學生對教師有親近感。英語有句諺語說得好:「Love me, love my dog.」。當學生喜歡某位教師時,也會連帶喜歡他所教的學科,並克服種種困難把這門功課學好。在教學中, 「愛」是情感誘導的根基,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欣賞、尊重的情感信息。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感情投資」,不要老是以權威、監督者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課堂外對學生的一聲問候、與學生開一個有分寸的玩笑、一同聊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如英超,NBA,流行歌曲排行榜,或和他們打乒乓踢足球下五子棋等,這些會讓學生倍感親切,拉近師生之間距離,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的融洽關系。學生就會由「苦學」英語變成 「樂說」英語,直至最後自己尋找各種語言練習機會
我們經常對孩子說要大膽開口說英語。卻知道,有時教師的嚴肅表態與濃密的課堂將孩子的敢於表達的慾望給束縛了。我們都這樣教孩子有話說時要舉手說,不能隨便地講話。請注意這里有個詞是「隨便」。但如何能更多地滿足孩子表達的需要呢?我想如果能有即活躍又有規矩的課堂,也就是我們說的動靜結合的氛圍,孩子能靈活說的可以更多。記得孩子們改編時,他們會聰明地把rhyme裡面的名字改為同學們或老師的名字。A big Miss Wu digging~於是全班的氣氛就開始跳動起來。有同學還經常跟我開玩笑。我覺得這里孩子的語言轉換能力值得表揚。當然我們可以對孩子的有趣語言做出及時的回應。這樣就會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那為什麼孩子能這么輕松大膽地運用這種能力呢?我想教師給以學生的親和魅力與課堂的輕松愉快氛圍有相當大的影響。
4. 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4.1.游戲法:充分利用學生好動好玩的心理,讓他們於游戲中學英語,在學英語中游戲。
4.2.競賽法: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說英語。
4.3.簡筆畫法:簡筆畫既生動又形象,是全英課堂上的好幫手,使學生能將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
4.4.情景會話法:故事班的口語板塊。one day one English。平常的問候,電話教學。
4.5.唱歌,故事表演法:充分利用學生的好表演,把他們帶進童話世界,讓他們積極表演故事。
請學生聽歌,讓他們自己總結音樂的種類,說出一些著名音樂家和歌手的名字,學生興致盎然,積極發言,課堂氣氛熱烈。
這樣,讓學生們在一個很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學習英語,再配以符合他們年齡需求的教學教育方法,使單純的語言教學變成生動的情景教學,調動他們的所有的感官來學習,使他們感受到不是如白開水的語言,而是有血有肉的東西時時存在,不是讓他們為學習而學習,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大膽開口說英語。
英語教學應側重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英語口語能力,但要做到人人大膽開口說英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生因各人的性格不同,參與開口講英語的程度也不同。尤其是那些英語學困生,由於基礎知識薄弱,技能缺乏,學習策略與經驗不足導致缺乏自信心,不敢舉手、不敢參與。課堂上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形:當老師提問他們問題時,他們一言不發;當同學們做口語對話時,他們在一旁只是觀看,默不作聲......
當面對班上程度不同的學生我們可以採取這些方法。
一、分層對話,成功展示,給學困生搭建開口說英語的平台。 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習,採用「對話分級」形式,同一個話題,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問的形式也不一樣。
例如,老師提問「what』s your name?」程度好的要求回答完整「My name is ~」程度稍弱的可要求直接回答名字。
二、分工合作,成功表演, 給學困生創設開口說英語的情境。 匯報表演的時候,可以有個人表演,也可以通過分角色把故事表演完整。
三、 家校合作,拓展空間,給學困生創設更多的開口說英語的環境。 多與家長溝通,讓孩子在家裡也有說英語的環境。
總結: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與教師、自身以及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而且與家長也密不可分。
4. 如何讓小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
聽說領先、讀寫跟上是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原則,讓每個學生開口說英語是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口語教學是外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老師的口語教學任務是通過各種課內外的技能訓練來發展學生的口語技能。因此,加強英語口語的教學已被大家所注重,這不但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要求,也反映了外語教學改革的趨勢。但由於種種原因,長期以來小學英語教學尤其口語教學存在著不少困難與問題,需要切實解決。
一、小學生在培養英語口語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難有
1、缺乏必要的語言環境
我國學生是在漢語單一語種的環境中學習英語的,除了每周有限的幾節英語課外,很少有接觸英語的機會。課內學生來的一點聽說訓練也難以在課外得到復習鞏固。這樣的英語語言環境嚴重地影響了學生聽說能力的發展。
2、聽英語的機會太少
說英語的能力必須建立在大量的聽英語的實踐基礎之上,而我國學生由於教師的口語水平較低,電化教材設備和資料較差等種種的原因,學生聽英語的機會少,這直接影響了說的訓練。
3、心理障礙的影響
由於英語基本功不夠扎實,如語音語調不夠正確規范,詞彙、句型、語法不夠訓練,朗讀、背誦等基本功不到火候等,學生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以致形成心理障礙,怕說錯,說不好,遭人譏笑,被批評。因此學生開口難,連貫敘述更難,越怕越不敢說,越不說就越不會說,導致惡性循環。怎樣培養學生練習口語的興趣和克服說的心理障礙,成了初中英語教學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解決困難和問題的對策
1、 教學過程交際化
英語教學應努力使課堂教學交際化,將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交流變為師生之間的互動交際。學生在交流信息的過程中既學到了英語知識,又培養了交際能力。
(1)每堂課堅持5分鍾的talent show
為了訓練培養學生在公開場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筆者每天利用課前5分鍾,輪流讓2-5位學生上前來做英語對話,或者表演一個短的英語劇。
(2)創設盡可能真實的交際環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盡可能真實的交際環境,圍繞所學語言內容和知識進行具有交際性特徵的語言實踐活動。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交際的積極性。
5. 如何讓學生願意開口說英語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一種工具,在英語學習的四項技能中,說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在我們長期的英語教學中,由於說的環境欠缺,時間太少,學生形成了只會用筆做題而不願意用英語交流的啞巴英語模式。因此,鼓勵學生用英語交流,尤其是在課堂上多說英語是我們每個英語教師所面臨的一個嚴峻課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努力營造英語交流的環境,這是培養學生說英語的首要條件
常規因素下,學生在課堂上不用英語交流無外乎兩個方面的原因:即不會用正確的形式表達和害怕出錯而不敢說。而出錯又和學生的緊張情緒有關,所以創造一個適合說英語的環境,讓學生融合在這種環境當中,消除課堂緊張感,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而適
宜學生交流的課堂氛圍的營造,應該從以下幾點把握:
1.教師可以先確立口語交流的主題,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相互討論和完善,從而確立他們自己的發言內容,最後選出代表表達他們的觀點。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調動大部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達到了交流的目的;一段時間之後,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確立發言的主題,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選擇日常生活中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更好的拓展他們思維的空間和增加交流的內容,讓他們有話可說,真正感到英語是用來交流的工具,體味用英語交流帶給他們的快樂,從而更加堅定他們用英語交流的信心和決心。
2.教學不應拘泥於教室一種場所,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通過英語角或組織English Party 等活動,讓學生暢所欲言,用英語表達他們的現實感受;同時學生表達時,不一定非要在教室前面,(往往易造成學生的緊張情緒)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甚至坐著說。這些都可以增加課堂的親切氣氛,讓學生說英語時更放鬆,更自然一些。通過交流環境的營造,弱化了學生交流時的緊張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更重要地是調動了他們用英語交流的積極性。
二、尋找切入口,講究方式方法,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這是培養學生說英語的重要內容
寬松的英語交流環境有了,學生說英語的慾望也有了,在這個時候,教師應該注重與學生交流的方式方法。為此,教師應多角度,多層次,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說英語:首先,教師選擇或學生自己尋找所熟悉的話題,使學生有話可說,激發學生發言的慾望。選定了話題之後,學生可以自由討論,既而確定自己所要表達的范圍和主題;同時教師也可應用一些教學圖片,讓學生就圖畫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或採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看一段動畫或電視劇片,然後讓學生猜測大意,並自己配音,讓學生爭做翻譯家,聯系生活實際,設置對話模式,進行英語口語操練。
其次,學生用英語表達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來回答;學生用講故事的形式,來講述他們所讀到、看到和聽到的故事。學生幾個人組合,採用說相聲,演小品,舞台劇,演講等方式或正反方辯論的形式,來表述他們的建議或觀點。所有這些都對學生更積極主動地說英語是有效的。
再次,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喜歡被別人表揚,是我們每個人的天性,學生更是如此,每當學生用英語講完後,教師就應該給予鼓勵,讓他們感到自己就是取得了進步,有一種滿足和成就感。當然表揚和鼓勵學生也是一種藝術,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
1.教師的態度要真誠些,切忌表露出失望、生氣和不耐煩的情緒。用充滿希望的目光,通過溫和的語氣,讓學生感到老師是對他們發自內心的關心,這是最重要的。
2.教師要客觀、公正,以學生為主體,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不要總是按照教師的路子來左右學生,允許學生有他們自己的思維和表達方式,要信任他們,給他們勇氣和時間,等待學生接近我們的要求。
三、教師積極有效的指導要跟上,這是培養學生說英語的重要保證
學生在有了說英語的願望和良好習慣之後,教師就必須加以有效的指導。學生在一些問題上會出現錯誤,諸如發音不準的單詞、嚴重的語法錯誤等。我們在肯定其優點的同時,也要指出他們的缺點(但要注意說話的方式,一定要委婉,讓學生能接受),幫助他們改正,通過後續積極有效的幫教工作,使他們更加朝合理的方向發展。
6. 如何讓學生開口說英語求解
英語,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語種之一,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將需要大批能夠說英語的人,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訓練。英語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只重視聽、讀、寫三個方面,而忽視說的訓練,學生所學的英語成了只能應付考試的 啞巴英語。如何在高一階段讓學生既能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又能用英語自由地表達思想,真正把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呢?在老教師的指導下,我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進行了思考和實踐。
一、幫助學生排除怯的心理障礙
初中階段,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是記和背,而很少說。到了高中,要讓學生開口說英語,他們不是不想說,而是不好意思說,怕說不好讓同學和老師笑話。我認為,要讓學生開口說英語,就必須幫助學生排除怯的心理障礙。
給學生創造說的機會
在課堂上,教師要精講多練,防止滿堂灌,給學生多創造一些說的機會。以往,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太多,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者,很少有開口說話的機會。新大綱把原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改為指導作用。主導,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指導,則要求教師應像導演一樣,指導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是學生。英語課要捨得花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多練,多說,要指導學生主動參與各種有意義的、交際性的語言活動,說的機會多了,學生就會逐步敢說,會說,說好英語了。許多同學在說過幾次之後,就逐步克服了怯的心理,變的積極踴躍了。2.
讓學生享受說的快樂
在課堂上,教師要善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樂說,同時又享受說的快樂,讓他們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初始階段,說的內容要淺易些,就像摘桃子一樣,跳一跳就可以摘得到,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悅。對於初次開口說,說得好的學生,要充分鼓勵;說錯了的,也要表揚他們的勇敢精神,鼓勵他們下次再努力,從而排除他們怯的心理障礙。萬事開頭難,只要學生能夠說起來,再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得體的英語詞語來表達,避免交際過程中的文化誤用現象,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最終達到正確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學生不能說英語的另一個原因,是學生在生活中和課堂上缺少說的環境。教學實踐證明,在課堂上,創設教學情境,對於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情境雖然是虛擬的,但一定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合理性;二是生動性。合理性,是指教師所創造的情境一定要來源於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生動性,是指教師所創造的情境一定要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這種情境中產生一種想說和樂說的慾望。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創造情境的方式有許多,我經常創設的是以下幾種情境:1、對話式情境
在課堂上,根據課文內容,創設一種對話情境,要求學生根據對話內容和人物的年齡、身份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進行對話訓練。對話時,要求學生要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合理把握語情、語感、語調和語速。這種對話,可以兩人,也可以多人;可以師生之間對話,也可以同學之間對話。它的好處是:參與面大,易於放開。在講good manners過程中, 根據需要,我設計了一些對話情境,例如,道歉、問好、借書等情境,反復演練,使學生能將這些用語嫻熟地運用於生活之中。2、演講式情境
教師事先布置演講主題,讓學生分組進行准備,然後推選代表參加演講。這種方式的優點是:能夠鍛煉學生語言的條理性、完整性和邏輯性,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表述能力。例如,利用每單元就單元話題,讓學生自由發揮,寫成演講稿,利用晨讀或課前時間,在班內演講,必要時,也可以上一節演講課。3、辯論式情境
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對抗性和思辨性,重點培養學生在使用語言過程中的反映能力和靈活變應能力。比如講the olympic games一文時,我把學生分成兩組,就2008年在北京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利與弊進行辯論。這個話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 說的熱情,他們積極踴躍地發言,場面出乎意料的熱烈。辯論中,他們想方設法反駁對方的觀點,盡最大努力表達出自己的心中所想,不在顧及語法的對與錯,全身心地融入到了英語語言環境中,訓練效果非常明顯。4、表演式情境
表演,是有情節,有人物表情和肢體動作的高級活動。表演時,根據課文內容設計某種生活場境和情節,讓學生扮演其中的某個角色,通過這種形式,藝術地再現某種生活圖景。例如講good manners這一課,內容比較抽象,我就讓學生親身體驗其中的各種角色,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什麼是good manners,怎麼才能成為good-mannered person,並且讓學生到講台上進行表演。這種形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表現力,有效地提高學生英語的實際應用水平。5、發散式情境
發散式情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需要,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就一個話題自由地想像與發揮,然後組織一段語言,在組內發表自己的見解或主張。學生在思維和組織語言的過程中,如果需要用到一些新單詞,就會主動的去查閱並識記,從而擴大學生的詞彙量。在發言過程中,學生能夠互相借鑒、互相啟發,有效促進學生個體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以書面或口頭的方式進行交流。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又享受到學習的快樂,使學生由不說到樂說,這么好的教學方式,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7. 如何讓學生敢於開口說英語
游戲法:充分利用學生好動好玩的心理,讓他們於游戲中學英語,在學英語中游戲。專
競賽法:充屬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說英語。
簡筆畫法:簡筆畫既生動又形象,是全英課堂上的好幫手,使學生能將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
情景會話法:故事班的口語板塊。one day one English。平常的問候,電話教學。
唱歌,故事表演法:充分利用學生的好表演,把他們帶進童話世界,讓他們積極表演故事。
請學生聽歌,讓他們自己總結音樂的種類,說出一些著名音樂家和歌手的名字,學生興致盎然,積極發言,課堂氣氛熱烈。
這樣,讓學生們在一個很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學習英語,再配以符合他們年齡需求的教學教育方法,使單純的語言教學變成生動的情景教學,調動他們的所有的感官來學習,使他們感受到不是如白開水的語言,而是有血有肉的東西時時存在,不是讓他們為學習而學習,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大膽開口說英語。
8. 在課堂上如何讓學生開口說英語
口語教學是外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外語教師的口語教學任務是通過各種專課內外的技能訓練來屬發展學生的口語技能。聽說領先,讀寫跟上是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原則,如何讓每個學生開口說英語是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一、教學過程交際化,為每一個學生創造聽說英語的機會1.堅持讓學生用英語做值日生匯報為了訓練培養學生在公開場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值日報告內容只限於出勤、天氣、日期之類的事。(剩餘84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