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小學生英語課外閱讀現狀調查

小學生英語課外閱讀現狀調查

發布時間: 2023-06-26 14:06:11

❶ 英語作文關於學生閱讀情況

閱讀是指從書面語言中獲取有價值信息的一種活動,也在以語言為媒介的情感教育中塑個體品格的活動,在教學實踐中,從小指導學生獨立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他們以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在科技迅猛增,知識更新十分迅速的今天,從小學起就應正確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但實際上,現在學生閱讀情況並不讓人樂觀,據課外閱讀作過一次問卷調查,學生的閱讀范圍雖較為廣泛,但閱讀量甚少;作品種類側重於情節性較強的敘事類作品;閱讀內容既受到教師或家長的導向影響,又與個人的愛好舉有關;閱讀沒有足夠的時間,缺少家長或老師的指導;尤其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所調查對象中無人閱讀四大古典名著原作,也無一人閱讀當代作家名著,相反倒有五年級的部分學生已開始涉獵言情或武俠小說;大部分學生的閱讀純屬是無意識的自由閱讀,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意識到,健康的課外閱讀對學生是有幫助的,並記有少量的讀書筆記。針對以上這些情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開采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豐富資源,正確引導學生的閱讀傾向,努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以後閱讀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Reading is to acquire a valuable information from the written language, also plasticindivial character in the language emotion ecation for the media activitie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students read independently from the guidance, training students' reading habits,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have very important sensefor their future study, work and life, especially in the rapid increas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nowledge update rapidly today, since I was in primary school should guide the students to read more books, read good books to improve studentsoverall quality of the chinese. But in fact, now the students reading situation is not so optimistic, according to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made a questionnaire survey,the students' reading range is more extensive, but the amount of readingunderstood; the kinds of works focus on the narrative work plot strong; reading content is guided by teachers or parents influence, and personal preferences forreading about; not enough time, the lack of parents or teachers; especially worthy of our attention is, no one read the original survey of four classic objects, there is no one reading contemporary writer works, instead there are part of the fifth gradestudents have been dabbling in romance or martial arts novels; most of the students' reading is the unconscious is free to read, only a small number ofstudents can be aware of the health,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s helpful forstudents, and a small amount of reading notes. Based on the above situations,each one of our ecators, especially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ers, to deepmining for the rich resource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read, correctly guide thestudents' reading tendency,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ents after the improvement of reading ability.

❷ 小學英語課外閱讀習慣與能力的培養方式分析

小學英語課程是一門重要的語言學科,學習語言的關鍵在於大量語言的輸入,而語言輸入主要依靠閱讀的方式獲取,同時閱讀也為學生理解英語知識、進行英語語言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小學英語核心素養教育提高了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要求,尤其是把關注點放在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方面,從而拓展學生的閱讀內容,促進學生綜合閱讀素質的提高,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的需求。所以,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在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引導下,將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作為重點,豐富學生人文底蘊。

一、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1.語言輸入的主要來源。話語交流和旁聽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途徑,一個好的英語環境可以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如教師的英語教學或是英語廣播放送,在無意中就讓學生們積累了大量的英文單及培養了最重要的語感,這為以後的英語教學提供了相當大的助力,讓學生們在英語學習的過程更加簡單。

2.滲透文化內涵。文化和語言是密不可分的,英語作為一種大語言,其作為載體不僅有傳播文化和承載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能讓不同地域的文化信息相互交融,成為國家與國家之間交流的工具。而英語閱讀的課堂化可以讓學生們學習那些把英語作為母語的國家的文化,思想,以及學習方式,學生在閱讀大量英文刊物的時候,可以將國家的文化與外國的文化進行對比交流,在這種積累下,學生們對英語會逐漸產生改觀,並且讓學習英語的過程更加順暢,更加有趣。

3.豐富情感體驗。感情可以觸動人的心弦,進而文字與人產生一種精神層面上的共鳴,而趣味性較強的英文文章故事對於學習英文有抵觸性的同學有這較為不錯的效果,在慢慢對英語產生興趣和加強英語能力的同時,能讓學生在故事或者文章中學到文章的深層次的東西。

二、英語課外閱讀的引導

1.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學習環境對於學生有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環境相當於為學生們提供了又一個學習的層面。在教學過程中,擁有優質的精神和物質組成的學習環境,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學效果。班風,課堂氣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甚至教學環境中都可以影響教學的效果。讓環境帶領孩子們學習,在叛逆期孩子們就不會有一種被強行灌輸知識的感覺,從而可以提高孩子們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時候,一些被動的環境材料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室里圖書角添加英文類的報刊,以英文作為載體的趣味黑板報,組織小組進行英文文化的交流,甚至資金較為充裕的教學機構可以引入英文多媒體閱覽室,英文廣播等一些營造積極向上的閱讀氛圍。在這些物質條件的奠基下,學生可以很方便地獲取英語信息資源,再通過與同學和教師的交流,可以較為系統性地提高英語能力,學生在教學中也更加積極,並真正的喜歡上這門課程。
希望能幫到你

❸ 小學生課外學習能力現狀調查

一、調查目的
學習態度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習成效,直接影響學生個性與人格形成與發展;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需要。根據我們平時的觀察、了解,目前我市小學中的一些學生分還沒有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因而缺乏繼續學習的能力和動力。為了改變現狀,尋找培養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我們深入本市城鄉小學對小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調查方法。
問卷法:學生問卷。
觀察法:隨堂聽課,檢查學生作業本。
訪談法:師生座談會。
定量、定性分析。
(二)調查時間、對象與范圍。
1、時間:2008年3月—5月。
2、對象與范圍:隨機確定6所小學作為課堂教學情況調查對象(八甲鎮長塘小學、實驗小學、松柏鎮新聯小學、陂面鎮中心小學、永寧鎮紅光小學和石望鎮建設小學);隨機確定6所小學作為作業情況調查的對象(石望鎮中心小學、新和小學,春城城北小學、昇平小學,八甲鎮徐屋小學,河口鎮龍門小學和圭崗鎮馬催小學);選取3所小學169名學生作為調查問卷的對象(春城一小三年級1個班64人,合水中心小學四年級1個班50人,春城崆峒小學五年級1個班55人)。
三、調查結果
(一)學習態度方面。
在調查問卷中有四道題目是關於學生學習態度的調查:
1、上課時你會積極參加各項學習活動嗎?
在169份調查問卷中,有40%的學生是積極參加的,有57%的學生表現一般,還有3%的學生不參加。
2、在課堂小組合作交流中,你的表現怎樣?(A積極發表意見;B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C不參與)
3、課堂上你會認真傾聽同學回答問題或老師講解嗎?(A會;B有時會;C不會)
從以上的兩道(2、3題)問卷調查結果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認真傾聽」,但在小組交流中積極發表意見的學生為數不多。
以上的三個方面,問卷結果和我們的聽課觀察結果基本一致:學生聽課率還比較高,大部分學生聽課都比較認真,而踴躍舉手回答問題、積極發言的學生不多;主動參加各種學習活動和被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生基本上是各佔一半。以上這些方面,低年級的學生比高年級的學生,城區小學的學生比山區小學的學生表現會好一些。
在學習態度方面,通過和老師的交談還了解到:勤學好問的學生在一班中大約佔五分二,一些學生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和刻苦精神。
調查問卷的第4道題目是:
你最喜歡哪一門學科?(A語文;B數學;C英語;D美術;E音樂;F體育;G其他)
本題目目的是想了解學生的興趣情況。從調查問卷和我們的訪談中了解到,學生最喜歡的學科不一定就是主科,而是他們最喜歡的老師任教的哪一個科。例如在調查的三個班中,其中有一個班的體育科、有一班的音樂科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其次才是語文、數學科。學生之所以喜歡這個學科的老師,是因為這個老師的課上得好,生動、有趣。
(二)學習習慣方面。
調查結果表明:小學生具有一定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有90%以上的學生在「課堂練習能獨立思考完成後等候展示思維過程」(「等待同學或老師說了再做」的學生只佔10%);90%的學生能獨立完成各科教師布置的課後作業」;城區小學有80%的學生有看課外書的習慣;大部分學生具有良好的傾聽習慣等。
但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學生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
我們檢查了6所小學學生的語文、數學作業,其中有3所學校學生的作業大部分做得比較好,還有3所小學的學生作業質量普遍比較差,表現在字跡不端正,隨意塗改,不整潔,正確率不高。聽課觀察:寫字的姿勢不正確,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不多。
2、預習、復習習慣尚未「定型」。
調查問卷顯示,做到「經常預習、復習」的學生佔27%,「有時預習、復習」的學生佔52%,「老師布置就會預習和復習」的學生佔21%。通過我們與老師、學生的交談,了解到的情況也基本如此。這就充分地說明了學生能自覺對學科內容進行預習、復習的習慣尚未形成。
3、缺乏提出問題、獨立思考的習慣。
聽課觀察:例如語文課,教師要求讀完課文後提出問題或發表自已的意見,但能主動地提出問題、發表意見的學生為數不多,大部分學生都是等待,一旦老師提問便「沉默是金」。有的課堂上表面熱鬧,有問有答,實際情況是除了幾個優秀的學生能回答老師的問題外,不少學生都是等待其他同學或老師的答案,或是隨聲附和,自己根本不動腦筋思考問題。
4、沒有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在調查問卷的3所小學中,其中有一所是城區小學,兩所是農村小學。城區小學的學生有看課外書習慣的佔了80%,而農村小學的學生僅佔35%。
四、原因分析
1、教師忽視對學生學習態度的關注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根據觀察和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關心的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往往忽視對學生學習態度的關注,遇到學習態度不好的學生時,常常會推給班主任或家長,而很少主動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納入自己的工作計劃中,更少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系統培養。多數教師重視的都是學習結果(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教師的教學行為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造成一定的影響。
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心中只裝著教案,沒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沒有採取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久而久之,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有的教師教法比較陳舊,如「滿堂灌」、「填鴨式」等,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學生長期處於被動的接受狀態,學生沒有提問、沒有思考的時間,也沒有發言的機會。有的教師教學設計不合理或不正確,這樣也會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如:提問不明確,啟發性不強,問題質量差等,學生不知從何答起或回答不了;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參與方法不明確,討論的問題交待不清等,致使學生無所適從。有的教師不注意自身的示範作用,如:教師在課堂上隨手畫圓,畫出的圓似圓非圓;要求學生寫正確、規范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等。這樣的教學環境,教師這樣的教學行為,學生怎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3、教師責任心不強,對學生要求不嚴,缺乏有效的培養方法。
例如,老師對學生存在的作業書寫馬虎、糊塗不潔的情況,有的老師放任自流,不向學生提出要求,也沒有幫助學生改正的任何措施,隨學生之便。結果,造成學生的作業一次比一次糟糕。這是老師對學生學習不負責的一種表現。
當然,社會、家庭等方面也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造成較大的影響。
五、問題對策
1、學校、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給予高度的重視。
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校、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給予高度的重視,要把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納入各科的教學計劃,並制訂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
一個學生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也就說他對學習的意義有明確的認識,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中就能夠不斷體驗到取得進步的愉悅心情,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就能夠主動克服,堅持完成既定的任務或目標;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能力,讓學生掌握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自主學習知識,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2、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後天習得的,是個體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通過交往,接受別人的示範、指導、勸說而逐漸形成的。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改變不良的學習態度,要及時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通過相應的活動去改變原有的態度。教師持續的要求和及時的表揚是改變舊的不良態度、形成新態度的前提。我們首先必須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要求學生要學習認真、扎實,勤奮好學,刻苦努力,不恥下問,上課精神集中,認真聽講,努力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課後按時完成作業、力求正確無誤,在各門課程的學習上一絲不苟、求真務實,力求全面發展等。
特別是差生,老師更加要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增加他們的學習勇氣,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輔導,使他們不斷得到進步。
3、改革課堂教學,使學生端正態度、養成習慣。
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主陣地。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新課程理念,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到自己在這個環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動的,能和同學、教師甚至教材進行平等的對話。在這樣的環境里,課堂就會變成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從而使學生喜歡上課,喜歡讀書,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2)努力探索多種教學方法,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學習活動。學會賞識學生,課堂上給學生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訓斥,盡量創造機會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3)努力轉變角色,做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教師要給時間、空間讓學生質疑問難、合作學習和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逐步養成獨立思考、大膽提問、敢於發言、樂於表達的良好習慣,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問題的品質。
4、建立目標體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課程標准指出:「應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習慣一旦形成,便成為一種自動化的潛意識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將終身受益,它將對於人生、事業、生活起著經常性、永久性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按照下面的一些方面去要求:
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前准備的習慣、認真上課的習慣、課後復習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勤學好問的習慣、認真審題的習慣、書寫工整的習慣、學習分析的習慣、講究效率的習慣、珍惜時間的習慣、勤查工具書的習慣、閱讀書報的習慣。
在此基礎上,依據新課程理念,我們認為要把以上這些常規習慣逐步打造為更高層次的學習習慣,即創造性的學習習慣,包括諸如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注重實踐,學會思維,掌握合作式、開放式、探究式等多種學習方式。
5、加強教學常規管理,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學校必須把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納入教學常規管理中,經常檢查、督促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作業批改情況。教師應該經常布置和檢查學生的學科預習、復習情況,鼓勵和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通過教學常規教學管理,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❹ 國外小學英語閱讀現狀存在的問題

國外小學英語閱讀現狀存在閱讀資源少的問題。根據查閱相關公開資料信息得知,缺乏閱讀資源目前的英語教材或相關參考書中,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原創或有趣的英語閱讀材料很少。

❺ 如何進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現狀 目前,小學英語教學搞得轟轟烈烈,在課堂中隨時可以看到:用英語說、講、唱、演的場面,小學生,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英語非常感興趣。看到這些成就我們感到欣慰。但同時,困惑也隨之而來,表現一:閱讀資料初級階段側重聽、說技能得培養而忽略了對詞彙得認讀和拼讀,導致了高年級時接觸篇幅長得閱讀材料,一遇到單詞或新句式,立即產生了畏懼感。表現二:學生閱讀策略培養得方法單一,把閱讀教學當成一般課文教學,如講解生詞,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不厭其煩分析語法等。表現三:補充閱讀材料,由於小學生使用英語環境面狹小、頻率低、手頭資料少、課外補充閱讀難以控制,導致學生閱讀能力遠遠沒有得到提高,閱讀興趣不濃。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目標 英語是傳輸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一個人英語閱讀能力的高低,往往決定了他吸收信息的數量和質量。《新課標》指出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在閱讀訓練中,它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樂趣,收獲信息,培養能力,養成良好掌握技巧,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方法例談 1、從生活實際入手,中高年級課本中已經出現了let』s read,Fun house繞口令等閱讀材料,同時所列功能項目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內容,突出了語言學習與學生生活經歷相聯系,突出「用」字。2、層層推進,逐步操練。在小學階段,我們強調抓住英語教學的三個要點:興趣+情景+活動,使學生產生閱讀的慾望,實現訓練任務向實踐型任務的過渡,培養語言運用能力,解決閱讀材料少的問題,同時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3、視聽著手,解決問題。問題推動學習,通過解決問題來感知整體的閱讀材料。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藉助課本圖片,通過多媒體得方式呈現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錄音,遵循循序漸近得原則,盡量做到:提問、誘發學生感興趣問題;提問設計須有「度」;提問設計應「巧」。4、過程指導,適當調控。閱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閱讀的效率。小學生剛接觸英語,要靠老師正確得指導,具體培養方法有:默讀、根據意群認讀、猜詞的習慣,最終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閱讀。5、滲透異國文化,擴展閱讀空間。語言具有豐富得文化內涵,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的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對英語的學習和使用。因此通過文化背景滲透來培養文化意識,有助於學生真正學好、用好英語。 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還需注意問題 1、要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僅僅傳授知識是不夠的,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能力。 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學生「會學」,授之以法。 2、要增加語言實踐量,延伸英語閱讀空間,括寬閱讀內容視角,擺脫傳統的英語閱讀教材的束縛,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 3、要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當前素質教育得目標之一。 總之,正確的閱讀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提高閱讀技能,提升綜合素質,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記得採納哦!
下次繼續合作!

❻ 中國孩子英語學習的現狀怎樣

《白皮書》揭示了英語學習的多項「秘密」。
揭秘之一:67.2%的少年兒童5歲前開始學英語
《白皮書》顯示,59.4%的受訪少年兒童在3-5歲時便開始學習英語,32.8%的受訪者表示是在小學以後才開始學習英語,7.8%的受訪少年兒童在3歲前便開始學習英語。
調查數據顯示,在就讀於幼兒園的受訪者中,在3歲以下開始學習英語的佔比15.1%,而在就讀於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的受訪者中,在3歲以上開始學習英語的分別佔比8.2%、7.6%和3.6%。少兒參加英語學習活動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時尚,少兒英語學習低齡化現象比較突出。
揭秘之二:75.1%的受訪者每天學習英語超過1小時
《白皮書》調查數據顯示,有57.0%的受訪者每天學習英語的時間為1-2小時,11.0%的受訪者每天學習英語的時間為2-3小時,每天學習英語的時間為3小時以上的佔比7.1%,也就是說,有75.1%的受訪者每天學習英語的時間超過1小時。
同時,年級與每天學習英語的時間具有相關性(P<0.05)。每天學習英語0.5小時以下的,在就讀幼兒園的受訪者中佔24.5%,在就讀於小學低年級的受訪者中佔26.9%,在就讀於小學高年級的受訪者中佔22.6%,在就讀於初中的受訪者中佔33.7%。從整體來看,從幼兒園到初中,受訪少年兒童學習英語的時間呈遞減的趨勢。在小學高年級,受訪少年兒童學習英語的時間較小學低年級有所增加。調查者認為,這與小學高年級面臨「小升初」的考試壓力,加強學習有關。
揭秘之三:13.1%的受訪少年兒童學習英語是為了考試
《白皮書》調查實施過程中,當受訪少年兒童被問到學英語的目的時,回答為「可以交更多的外國朋友」的佔31.0%,回答為「為了以後可以有更好的機會和提升」和「為了以後找到更好的工作」的分別佔26.0%和24.4%,而回答為「為了考試」和「家長要求的」分別佔13.1%和5.5%。
從年級分布來看,在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和小學高年級中,「可以交更多的外國朋友」均居首位,分別佔比58.5%、60.4%和60.0%。而在就讀於初中的受訪者中,學習英語是「為了以後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和提升」居於首位,佔比49.2%,其次為「可以交更多的外國朋友」,佔比45.6%。
揭秘之四:絕大多數少年兒童看重英語的運用能力
《白皮書》調查數據顯示,67.0%的受訪少年兒童表示希望將英語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另有19.7%的表示也希望將英語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但是不知道如何運用,僅有13.3%的表示不希望將英語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由此可見,絕大多數少年兒童是看重英語的運用能力的。此外,從學習目的來看,在以「家長要求學的」為學習目的的少年兒童中,有26.9%的不希望將英語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高於持其他學習目的的少年兒童。
從年級來看,小學高年級希望將英語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迫切程度最高,達到69.6%,其次為小學低年級(65.8%),再次為幼兒園(62.3%),最低的為初中,比例僅為49.2%。
揭秘之五:八成以上受訪少年兒童喜歡英語
《白皮書》調查結果顯示,對於英語表示「非常喜歡」「比較喜歡」「不太喜歡」和「不喜歡」的分別佔44.3%、39.8%、11.5%和4.4%。也就是說八成以上受訪少年兒童喜歡英語。
年級與對英語的喜好度有相關關系(P<0.05)。在幼兒園階段,非常喜歡英語的佔34.0%,小學低年級階段,非常喜歡英語的佔50.3%,小學高年級階段,非常喜歡英語的佔42.8%,初中階段,非常喜歡英語的佔14.0%。
揭秘之六:少年兒童參加的英語測試仍以卷面答題為主
《白皮書》的調查結果顯示,63.4%的受訪少年兒童通常參加卷面答題的方式來進行英語測試,16.8%的通過口語交流進行英語測試,而用聽讀的方式答題的佔比8.3%,和同伴協作用英語完成調研項目的佔比僅為5.4%。
在課後練習方面,仍以抄寫單詞和做英語習題為主。如30.9%的受訪少年兒童英語課後練習形式為做英語題,31.3%的受訪少年兒童英語課後練習形式為抄寫單詞,14.7%的受訪少年兒童英語課後練習形式為讀英語繪本,10.9%的受訪少年兒童英語課後練習形式為看或聽英語積木,和父母、小朋友練習情景對話的僅佔12.3%。
揭秘之七:約一半的受訪少年兒童英語運用能力不足
《白皮書》的調查數據顯示,有49.8%的受訪者沒有在20人的觀眾面前用英語演講演示過,而「不敢上台」和「想講,但講不出來」的分別佔8.7%和6.8%,而多次在20人的觀眾面前用英語演講演示過的僅佔到18.1%。
當被問到是否可以和外國小朋友討論例如環境、交通、教育之類的社會問題時,有13.5%的人明確表示不能,另有43.8%的人表示「想交流,但是不知道怎麼說」。
當被問到「如果給你一個需要用英語操作的項目,你能否帶領團隊順利完成」的時候,42.9%的人表示「沒做過,不知道怎麼完成」,另有10.4%的人明確表示不能。
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秘書長程旭輝表示,本次調查數據顯示,約有一半的受訪少年兒童的英語運用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揭秘之八:多用和多說被認為是最有效的英語學習方式
《白皮書》的調查結果顯示,當被問到「在英語學習中,你認為哪種方式最有效時」,「多用(包括用英語閱讀、寫作、交流等)」佔到43.1%,其次為「多說」(27.3%),再次為「背誦」(17.5%)和「多聽錄音」(11.9%)。
而且,受訪學生中,86.9%希望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英語,43%認為自己可以用英語與外國小朋友交流社會問題,34.8%認為自己到外國學習可以很快融入當地社會文化。
揭秘之九:小學生參加英語課外輔導班的比例比初中生高
《白皮書》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和初中各階段,小學低年級和小學高年級參加英語課外輔導的比例較高,分別達到46.1%和36.1%。幼兒園階段,沒有參加英語課外輔導的佔54.7%。在各階段,沒有參加英語課外輔導的所佔比例最高的為初中,達62.7%。《白皮書》認為,初中生參加課外輔導班的比例下降,這既與初中階段學習課程多,學習任務重的原因有關;也與當前英語教育培訓市場的定位相關;還與家長與學生對英語的錯誤認知相關。
揭秘之十:參加英語課外輔導班的孩子課堂參與討論比例更高
《白皮書》的調查結果顯示,參加了輔導班的學生,課堂上經常參與小組討論的比例為77.6%,比沒有參加了輔導班的學生高28.4個百分點。參加了輔導班的學生從不參與小組討論的僅佔2.0%,比沒有參加輔導班的學生低7.7個百分單。
《白皮書》認為,這充分表明越是參加了英語課外輔導班,就越有可能經常參與課堂小組討論。而越是沒有參加過英語課外輔導班的學生,可能課堂小組討論參與的積極性就越不高。這就形成了課外輔導班和課堂教育的良性循環,從而更好地促進少年兒童英語能力的提高。

❼ 小學生課外閱讀狀況研究報告

問卷調查法。

調查步驟:

1、確定調查對象。根據學校所處不同地理環境,按我區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層次,我們分別選擇了分屬不同層次的陳家橋鎮、回龍壩鎮、土主鎮、中梁鎮等四鎮,其中陳家橋鎮屬於經濟較發達的農村地區,回龍壩鎮、土主鎮屬於經濟發展中等水平的農村地區,而中梁鎮是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山地農村地區。在這些鎮,我們隨機選擇了陳家橋小學、土主小學、保農小學、玉屏小學、新發小學、中梁小學等六所小學的部分學生和他們的家長作為我們的調查對象。

2、設計調查問卷。在設計問卷調查表時,我們參考了一些相關的調查設計,問卷內容分學生和家長兩部分,共設計了30個學生問題(全是選擇式),涉及學生課外閱讀心理品質、閱讀方向、閱讀活動、外部影響和開展條件;共設計了5個家長問題(全是問答式),主要是了解家長對孩子課外閱讀的認識關注程度。

3、調查問卷的發放和回收:2007年10月,我們向上述學校的有關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表,並說明了填寫要求。歷時一周,我們共發出問卷396份,回收有效問卷365份。

4、調查問卷的統計與分析。

調查結果與思考:

一、學生問卷統計結果:

(一)課外閱讀的心理品質:

1、主動性品質:

(1)關於興趣:

「雙休日,你最喜歡干什麼?」選擇「看電視」的學生佔47.40%,選擇「出去遊玩」的學生佔27.95%,選擇「上網打游戲」的學生佔11.23%,選擇「看書」的學生佔13.52%。

(2)關於動機:

在如何看待課外閱讀的意義上,51.00 %的學生認為課外閱讀有利於提高學習成績,14.25%的學生認為課外閱讀有利於提高個人文化素養,22.47%認為可以積累優美詞句,提高作文水平,20%的學生認為可以擴大知識面,彌補課堂閱讀的不足。

(3)關於態度:

對課外閱讀活動的參與程度,選擇「很喜歡」與「喜歡」的佔51.78%,選擇「喜歡,但很少讀」的佔38.90%,選擇「一點都不喜歡」的佔9.32%。

平均每天堅持讀書一個小時及以上的12.05占%,堅持半小時左右的佔40.82%,偶爾讀一讀的佔35.62%,一點不讀的佔11.51%。越到高年級,平均每天堅持讀書時間半小時以上的學生比例越大。

(5)關於閱讀心理需求:

從學生關於課外閱讀的願望來看,15.34%的學生希望得到關於閱讀內容的推薦幫助,53.98%的學生希望得到閱讀方法的指導,6.58%的學生希望得到來自長輩或老師的監督,26.03%的學生希望有一個讀書交流場所或環境。100%的學生希望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

2、專注性(注意)品質:

區別不同年段閱讀能力,每個年級段每天閱讀量按200或300字級差為准,低段達到200字及以上的為32.73%,中段達到200字以上為37.80%,高段達到500字及以上的為53.95%。

總的來說,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課外閱讀的專注性品質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高段每天閱讀量不到200字的達26.75%,而六年級尤甚,高達34.53%。

3、持久性品質:

(1)以能否讀完一本書為例,隨便翻翻的佔14.52%,只挑選有趣的地方讀的佔47.95%,能認真讀的僅佔37.53%。

(2)從學生現有的課外閱讀總量來看,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課外閱讀要求,調查反映,各年段(以雙年級為准)已達到閱讀量要求的百分比分別是:低段9.4%,中段22.5%,高段17.27%。而六年級閱讀總量在30萬以下的,高達65.47%,距離小學畢業應該達到的145萬字的課外閱讀總量相去甚遠。我們還發現,在自發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較好的班級,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遠遠領先於其他班級的學生。

4、探索性品質:

(1)關於讀書方法:

89.86%的學生會用摘抄好詞佳句、寫讀後感、圈點批註、講述、邊讀邊思考想像等讀書方法,但選擇方法比較單一,尤其是寫內化程度要求較高的讀後感的學生僅6.30%。閱讀中遇到問題,63.29%的學生能查閱工具書或是問身邊的人。

(2)關於閱讀理解:

29.86%的學生認為自己不但能讀懂,還有自己的想法,60.82%的學生認為自己基本能讀懂,而只有9.32%的學生表示不認識的字太多,讀不懂,且主要集中在本身識字不多的低年級段。這反映出學生識字、理解等閱讀的基本能力整體較好。

(二)課外閱讀外部影響:

1、給予學生課外閱讀影響的人:

影響最大的依次是,教師,為27.94%,父母,為27.12%,同學,為16.99%,偉人、名人,為13.42%。

2、學生反映家長對課外閱讀的態度:

否定的為11.51%,不介入的為11.23%,贊同的,佔77.26%,其中表示會主動為孩子篩選或購買的的僅23.29%。

父母最支持看的課外書依次為作文選,為59.45%,名著,為17.26%,網路全書,為14.79%,其他諸如上網閱讀、報刊雜志,為12.33.%,卡通漫畫,5.75%。

(三)課外閱讀活動開展情況:

1、關於日常課外閱讀:

18.63%的學生反映老師經常要求學生讀課外書,68.22%的學生反映老師偶爾要求讀課外書,13.15%的學生反映老師沒有要求課外閱讀。

2、關於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

18.08%的學生反映班裡有開展讀書交流活動,64.93%的學生反映班裡偶爾開展過讀書交流活動,16.99%的學生反映根本沒有開展讀書交流活動。

(四)課外閱讀方向:

1、關於圖書圖文形式:

適應學生心理發展特點,低段喜歡讀純圖畫的圖書或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圖書佔78.19%,中段、高段逐步轉向喜歡讀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圖書或純文字圖書,分別佔75.60%和85.53%。

2、關於圖書內容類型:

讀教輔作文類的佔36.71%,讀文學故事類的佔31.51%,讀科普類的佔21.64%,讀卡通漫畫類的佔32.87%,讀報刊雜志的佔7.40%,讀其它類型的佔10.14%,其中讀教輔作文類的高居榜首。

(五)課外閱讀條件:

1、關於課外書的來源:

自己買的有54.79%,向學校圖書館或班裡圖書角借來的有21.92%,來自其它方式的有25.21%。

2、關於家庭讀書氛圍:

家裡訂閱報刊雜志(包括《少年先鋒報》)一份以上的有52.33%,而訂閱兩份以上的僅29.04%;家裡父母能平均每天讀書或報刊雜志半小時以上的有39.45%,能讀一小時以上的僅12.60%;有書房、書櫥或其中之一的為59.73%;擁有課外書不足10本的高達59.18%,實際上,一本課外書也沒有的大有人在,而擁有課外書30本以上的僅佔15.34%。

二、家長問卷統計結果:

(一)關於孩子課外閱讀習慣:

作為孩子課外閱讀的觀察者,25.5%家長認為孩子有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47.12%的家長反映孩子有課外閱讀行為,27.38%的家長反映孩子沒有讀課外書。

(二)關於課外閱讀活動意義:

96.99%的家長認為讀課外書是有益的,只有3.01%的家長認為課外閱讀對孩子沒有什麼明顯幫助。但認為課外閱讀就是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學習成績的家長高達58.08%。

(三)關於親子閱讀:

經常和孩子一起讀書的只有13.42%,偶爾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有35.34%,沒有親子閱讀經歷的有51.24%。大多數家長反映自己沒有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

(四)關於課外閱讀困難:

69.32%的家長認為孩子課外閱讀最大的困難是理解能力不強(而低段多反映學生識字量不足,影響孩子閱讀),40%的家長反映孩子課外閱讀缺乏指導。

(五)關於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93.97%的家長對學校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明確表示支持,只有1.10%的家長明確表示不贊同學校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三、結果分析:

(一)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觀態度積極。調查結果反映出真正不愛讀課外書的學生並不多,不到百分之十。100%的學生希望學校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外閱讀活動。這對我們即將開展的課題研究是十分有利的,同時也告訴我們,課外閱讀的關鍵是能否長期堅持。不過,我們調查發現,二年級選擇「一點都不喜歡」的學生比例高達20%,這是令人憂慮的。它提醒我們,課外閱讀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必須從小抓起。

(二)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不濃厚,主動性不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調查表明,我區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缺乏,表現在年齡差異上,越到高年級,喜歡課外閱讀的學生越少。另外,遇到困難,有相當部分學生採取的是放棄與逃避,不能正視。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因為越到高年級,學生的學習壓力越大;二是家長與教師對課外閱讀的片面認識與要求導致學生喪失閱讀興趣(家長要求學生課外時間看作文書的高達59.45%),三是充滿神奇、幻想的影視特別是動畫片的巨大影響。我們還發現,盡管地處農村,網吧對學生的影響雖然還不是很明顯,但所佔百分比已經超過了選擇讀書的,這尤其表現在中高年級,是我們需要引起重視的。

(三)學生課外閱讀意志品質不強,閱讀量小。調查發現,我區農村相當部分學生缺乏課外閱讀專注性品質即注意力,不愛讀課外書,且有愈來愈烈之勢。直接導致課外閱讀總量小,無論哪個年級,能達到新課程標准要求的學生很少很少。而且,相當多學生現有的課外閱讀量距離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相去甚遠。這說明,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必須加強小學生課外閱讀過程中意志品質的鍛煉,提高其自控能力。

(四)學生課外閱讀畏難情緒較大,能力較低,方法不多。調查發現,盡管不少學生能夠用一些常用的讀書方法,但是思考程度不高,能夠綜合運用的很少,即使是高年級,相當多的學生也不願採用寫讀書筆記、讀後感等語言內化與思考程度要求較高的讀書方法。家長們反映,很大部分學生課外閱讀理解能力差,不認真,怕吃苦,持續時間短,懶於動腦思考,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

(五)學生課外閱讀內容單一,種類少。在內容選擇上,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是學習輔導(其中主要是作文)類、童話故事類和漫畫卡通類課外書籍。對於其它書籍,比如《網路知識大全》、《十萬個為什麼》、經典名著以及其它史地、人文等方面的書籍,即使適合他們閱讀,他們也不會主動選擇來讀。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受家長只關注孩子成績,忽視孩子全面發展的急功近利思想影響,二是受自身對一些直觀性強的、能調動各方面感覺器官的事物比較感興趣的心理發展特點的影響。

(六)家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意義認識片面。相當大部分家長急功近利,希望課外閱讀能立竿見影,迅速提高孩子學習成績或是作文水平。而不少學生受家長影響,對課外閱讀同樣帶有很大的功利性,他們就是沖著能提高學習成績、作文水平而讀的。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不過,值得欣慰的是,絕大多數家長並不支持孩子閱讀卡通漫畫類純視覺讀物。

(七)學生課外閱讀文化氛圍差,無書可讀。離孩子最近的人,往往給予他們的影響最大。由於自身素質的局限,家長普遍缺乏閱讀習慣,親子閱讀經歷極少,不能給學生樹立身邊的讀書榜樣。同時,由於農村生活習慣與經濟限制,大多數家長也沒有為孩子創造一個比較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因此,學生普遍缺乏來自家庭的文化熏陶。另外,家長們對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網路閱讀比較陌生,也不利於孩子閱讀視野的拓展。而更嚴重的是,學生無書可讀。幾乎所有被調查的班上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圖書角(掛上三五本或是幾張報紙,那不叫圖書角),學生個人藏書嚴重不足(不少學生把家裡所有課堂以外的書都算上了,數量也很低)。

(八)學校對課外閱讀重視不夠,學校圖書室利用率低,課外閱讀活動貧乏。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學校不夠重視,圖書室沒有專人負責,沒有做到向學生全面開放;二是學校現有圖書內容陳舊,數量有限,適合學生閱讀的圖書嚴重不足;三是任課教師迫於教學壓力,很少要求學生課外閱讀各種書籍。所以,幾乎所有被調查學校都很少或是根本沒有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盡管學校都配備了大量的圖書,但實際借閱率並不高。這是導致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喪失、閱讀積累少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

(九)廣大家長支持學校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從家長的反饋來看,這次調查起到了一個認識引導作用,激發起了家長們對孩子課外閱讀的關注與思考,家長明確表態支持課外閱讀的百分比高達93.97%,明顯高於學生問卷反映出來的(過去時支持態度)77.26%,為即將開展的課題研究作了比較到位的前期宣傳、動員准備,有利於學生和家長觀念的轉變,有利於課題研究的施行。

對開展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建議:

一、 少些功利色彩,注重興趣培養。

1、轉變觀念,少些功利色彩。

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首先要努力轉變教師,特別是家長對課外閱讀意義的片面認識。應該認識到,課外閱讀是學生課堂閱讀與學習的延伸,課外閱讀的直接目標應該是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具有較為廣闊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能力,當新的學習內容呈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便能較好較快的同化新的學習內容,學得更快,學得更好。課外閱讀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和良好個性與健全人格的形成。我們必須明白,語文素質的提升歸根到底還取決於學生自己的勤奮閱讀和領悟,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升,同樣取決於學生自身的勤奮閱讀與領悟。因此,課外閱讀,絕不僅僅是多讀幾本書,簡單地達到一定的閱讀量。作為老師,或是家長,絕不能把它當成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或是學習成績的制勝法寶。
一定選我,我是特級教師,沒錯

熱點內容
半開鉸鏈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10-20 08:55:17 瀏覽:887
我的信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10-20 08:52:05 瀏覽:222
一直遲到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10-20 08:50:22 瀏覽:172
英語家鄉作文怎麼寫作文 發布:2025-10-20 08:45:58 瀏覽:742
怎麼解決網路上癮英語作文 發布:2025-10-20 08:36:26 瀏覽:188
旅行的作文用英語怎麼寫 發布:2025-10-20 08:34:57 瀏覽:404
怎麼才能寫好英語四級作文題目 發布:2025-10-20 08:32:25 瀏覽:470
用英語說說你的媽媽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10-20 08:28:21 瀏覽:221
怎麼度過春節的英語作文 發布:2025-10-20 08:25:40 瀏覽:93
英語的作用英文作文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10-20 08:25:31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