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文單詞 » 地核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

地核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

發布時間: 2022-07-12 11:20:04

① 地核和地幔的形成

原始地球是一個均勻的球體還是一個已經分層的球體?對此有許多研究,可概括地分為兩大派,均一吸積說和非均一吸積說。非均一吸積說認為,在原始星雲中鐵和硅已經分離。地球的吸積生長過程不是均一的,即先吸積鐵,形成地核,後來吸積硅酸鹽,形成地幔。這個假說的代表性觀點,是克拉克(Clark)和安德森(Anderson)。均一吸積說認為,地球所吸積的物質在組成上是均一的,吸積的物質同時含有硅和鐵,地核和地幔的分異,是在吸積過程或吸積結束時開始的。這個假說的代表性人物是艾爾薩瑟(Elsasser)、穆斯(Murth)、林伍德(Ringwood)和拉姆賽(Ramsay)等。

一般認為,均一吸積說的可能性大。根據這種假說,原始地球是一個接近均質的球體。在那時,各種物質混雜在一起,並沒有明顯的分層現象。但是,地球物質的均質現象是相對的,暫時的。在地球自身引力和內部溫度的共同作用下,地球物質總是要分化的。在分化的過程中,流動的輕物質上升而成外層,流動的重物質下降而成內層。這就是地球的圈層分化過程(圖2-6)。

在圈層分化過程中,溫度是不容忽視的外在條件。在溫度很低時,各種不同物質都以固態存在著。因此,它們不可能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地升降。後來,由於地球的體積逐漸增大,地球保存熱能的能力就將逐漸增加。這樣放射性元素在蛻變中所產生的熱能,就在地球內部積累起來。隨著地球內部熱量的積累,地球內部的溫度逐漸增高,地內物質也就具有越來越高的可塑性。當溫度高到一定程度,以致地內物質具有足夠的可塑性時,就開始了重力作用下的分化過程。

圖2-6 地球內部物質分異、調整和圈層形成示意圖

圈層分化的結果,形成以密度高低為順序的明顯層次。在這里,物質密度的差異,則是圈層分化的內在條件。人們知道,地內的較輕物質,無非是硅酸物質;而較重物質,無非是鐵和鎳。硅酸物質具有低密度和高熔點性質,相反,鐵和鎳具有高密度和低熔點性質。因此,當地內溫度足夠高的時候,鐵和鎳就熔化了,而硅酸物質仍然保持其固體狀態。這樣,地球上層的鐵和鎳的熔體就滲過硅酸物質,流向地內深處,甚至地球中心。同時,地內深處的硅酸物質就浮到地球上部。這樣,地球就分化成地核和地幔。地核和地幔的形成,是地球分化成同心圈層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如果沒有地幔,則不會出現由它分化出來的岩石圈;如果沒有地核,則也不會出現由它分化出來的地球內核。現今的許多地質活動和地球物理現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這里有一個問題:從地球形成和圈層分化完成,至今已幾+億年。隨著地球整體的冷卻,為什麼地核(指外核)能保持原始的液態呢?有種觀點認為,這可能因為地幔本身有放射性物質加熱,它是一個熱導率不大的、堅硬而巨厚的「岩石帷幕」。地幔對地核起某種絕熱作用,特別是下地幔。順便指出:地幔,這一中文譯名是傅承義教授考慮到上述物理含義,並取英文Mantle的音譯名而確定的。

② 地球的英語單詞怎麼讀

地球
earth 英[ɜ:θ] 美[ɜ:rθ]

[例句]The space shuttle Atlantis returned safely to earth today. 「
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今天安全返回地球。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億~46億歲, 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地球內部有地核、地幔、地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人類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46億年前,地球誕生了。地球演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地球圈層形成時期,其時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46億年前誕生時候的地球與21世紀的大不相同。根據科學家推斷,地球形成之初是一個由熾熱液體物質(主要為岩漿)組成的熾熱的球。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表的溫度不斷下降,固態的地核逐漸形成。密度大的物質向地心移動,密度小的物質(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這就形成了一個表面主要由岩石組成的地球。
第二階段為太古宙、元古宙時期。其時限距今4200-543Ma。地球自不間斷地向外釋放能量,由高溫岩漿不斷噴發釋放的水蒸氣,二氧化碳等氣體構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氣層---原始大氣。隨著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再匯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就這樣,原始的海洋形成了。
第三階段為顯生宙時期,其時限由543Ma至今。顯生宙延續的時間相對短暫,但這一時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質演化十分迅速,地質作用豐富多彩,加之地質體遍布全球各地,廣泛保存,可以極好的對其進行觀察和研究,為地質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並建立起了地質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
人類科學家已經能夠重建地球過去有關的資料。太陽系的物質起源於45.672億±60萬年前,而大約在45.4億年前(誤差約1%),地球和太陽系內的其他行星開始在太陽星雲--太陽形成後殘留下來的氣體與塵埃形成的宇宙中看地球 圓盤狀--內形成。通過吸積的過程,地球經過1至2千萬年的時間,大致上已經完全成形。從最初熔融的狀態,地球的外層先冷卻凝固成固體的地殼,水也開始在大氣層中累積。月亮形成的較晚,大約是45.3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質量約為地球10%的天體(通常稱為忒伊亞)與地球發生致命性的碰撞。這個天體的部分質量與地球結合,還有一部分飛濺入太空中,並且有足夠的物質進入軌道形成了月球。釋放出的氣體和火山的活動產生原始的大氣層,小行星、較大的原行星、彗星和海王星外天體等攜帶來的水,使地球的水份增加,冷凝的水產生海洋。新形成的太陽光度只有太陽的70%,但是有證據顯示早期的海洋依然是液態的,這稱為微弱年輕太陽謬論矛盾。溫室效應和較高太陽活動的組合,提高了地球表面的溫度,阻止了海洋的凝結。
有兩個主要的理論提出大陸的成長:穩定的成長到現代和在早期的歷史中快速的成長。研究顯示第二種學說比較可能,早期的地殼是快速成長的,隨後跟著長期穩定的大陸地區。在時間尺度上的最後數億年間,表面不斷的重塑自己,大陸持續的形成和分裂。在表面遷徙的大陸,偶爾會結成超大陸。大約在7.5億年前,已知最早的一個超大陸羅迪尼亞開始分裂,稍後又在6億至5.4億年時合並成潘諾西亞大陸,最後是1.8億年前開始分裂的盤古大陸。

③ 假如地球的自轉速度加快,使赤道上的物體完全漂浮起來

給你講一下思路
人於地球的萬有引力有一部分作重力(大部分),另一部分作隨地球轉動的向心力(小部分)。
當地球的自轉速度加快,由向心力公式可得,人隨地球轉動的向心力增大,但人於地球的萬有引力不變,當赤道上的物體向心力等於萬有引力的時候,重力為零,物體完全漂浮起來(即處於完全失重狀態)。
你可以設赤道上的物體質量為m,帶入運算,約得掉的

在您的答案里,您忘了乘R^2

GMm/R*R=mv*v/R
T=2πR/v

④ 求英文單詞快速記憶法

贏在單詞一書所講探源法的最終理論總結起來是四個字:記憶思想,即它不是一種簡單的記憶方法,而是一種思想,一種有關記憶單詞的思想,它的追求是憶隨意動,換句話就是你的記憶過程全是下意識的、無准備的一種人體自然行為。探源法的最終目的:不學而會,即就是你不用專門去記憶單詞,而你卻可以記住你任何想記的單詞。但是,要達到這種境界,學者必須具備一種能力,即記憶單詞的能力。而探源法的整個學習過程,就是給你復制這種能力的過程。一旦你擁有這種能力,你就不用再記憶單詞,當然這也是記憶單詞的最高境界。
這種提法就好比李小龍所講的有關截拳道理論,他認為截拳道的最終理論總結起來就四個字:武術思想,即它不是一門武術門派,而是一種思想,一種有關搏擊思想,它追求的是身隨心動。截拳道的最終目的:無為而治,即我國道家的哲學思想。下面結合這種思想,來闡述一下截拳道所追求的「無為而治」。道家的思想「無為而治」,不是不作為,而是要我們順其自然的治,他講求的是用辯證的眼光來看世界,即有形和無形可以隨時地轉換,而截拳道的攻擊和防守也可隨時轉換。所謂的無形,就是說拳路的變化,是無規矩可循的,拳的最高境界就是無形。道家理論,要求我們從小習武,開始時就要講究心靜,也就是心無雜念,道士隱居深山的目的也在於此。在塵世之中,我們練功要心如止水,但在格鬥中,我們不能老想著勝與敗,那樣會讓我們的身體僵硬,只有心如止水,才能做到,出拳時隨心所欲,才能把有形化為無形,才能達到無為而治。

當時李小龍把截拳道理解為一種武術思想時,許多人都不贊同他的說法。就連伊諾教授剛開始時也質疑過他的觀點,請看下面對話:

此對話來源電視劇《李小龍傳奇》第三十四集的結尾部分:

伊諾教授:(與小龍切磋後) 小龍啊!我現在對你的截拳道理論,越來越感興趣,你知道,我多年來一直喜歡結交武林中人,可是還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個人,在你這個年齡,能創立一個武術門派。
李小龍:教授,來坐,伊諾教授,我和您的看法不一樣,截拳道不是一種門派,而是一種思想,截拳道沒有什麼招式的限制,也不屬於任何套路,確切的說,它是一種搏擊思想,它追求的是身隨心動。
伊諾教授:小龍師傅,按照你這個說法,武學家對決豈不都是外行打架了,按這個邏輯,這個世界上豈不沒武學可言了嗎?
李小龍:(仍盒子,伊諾教授迅速接住) 你看,你根本沒用任何武術招式,你也沒做
何思想准備,你一伸手,就把它給抓住了,一切都來自於自然,毫不浪費時間,你沒有下蹲,也沒有一些傳統的套路、動作,要不然,你不可能把它抓住,就這樣,這就是我的武學理念。伊諾教授:小龍,這的確很有說服力呀?

後來經過李小龍現場示範後,伊諾教授才贊同了他的觀點。上面我簡單的提了一些本書的不同之處,但是要靠書面文字很難把本書所涉及的一些理念講清楚,就像李小龍一樣,只有當場講解、示範後才能把自己的觀點更好的講解出來,讓別人明白。所以,我希望親愛的讀者朋友們,能抽出寶貴的時間,親自去《淘寶網》或新華書店看看《贏在單詞》一書,相信你有很大收獲。

如:sol- / uni- → 都表示「一」
【探源】①都來源於拉丁語,它們常見於外來詞和科學術語;②前綴sol- 為象形前綴,可分解為:o太陽、s太陽的強光、l太陽的弱光,即它代表太陽,太陽又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它有「單/一」的含義
【引申】單/單獨/唯一
【屬性】母義:sol- / uni- = one單/一
【其他】①前綴un- 為uni- 的變體,一般加在母音字母前;②有異形同義詞根:primi- / mono- / proto- / haplo- 一,前者來源於拉丁語primus,後三者來源於希臘語,如:primus第一、monopoly壟斷、protozoa原生動物、haplocaulous單莖的;③它們在表示「一」時還有細微區別:primi- / proto- 第一、mono- 一、haplo- 單一
【分析】
unicycle → 單輪腳踏車
unite → 結合/合並/聯合/團結
uniform → 一樣的/同一的
unicorn → 獨角獸
solo → 獨奏曲/單獨的
solve → 解決/解答
sole → 單獨的/唯一的
solid → 固體/立體

⑤ 地心用英語怎麼說

the center of Earth
回復樓下兩個,core指的是地核,地心世界其實不存在,所以說center不會引起誤解
望採納

⑥ 英文單詞c什麼re

cure
治療;治癒;固化;醫治;硫化;對策;救治;葯;療法;痊癒;處治;療程;補救;怪人;矯正;
core
核心;心;中心;岩心;堆芯;精髓;地核;基礎課;心線;磁心;芯體;果心;活性區;型心;
care
關懷;關心;小心;注意;照料;介意;願意;看護;管理;維護;照管;愛護;當心;管;憂慮;

⑦ 英語的地理常用詞彙!!!急!!!求求大蝦們了

physical geography 自然地理
economic geography 經濟地理
geopolitics 地理政治論
ethnography 民族志
cosmography 宇宙誌
cosmology 宇宙論
geology 地理學
toponymy 地名學
oceanography 海洋學
meteorology 氣象學
orography 山志學
hydroaraphy 水文學
vegetation 植被
relief 地形,地貌
climate 氣候
Earth 地球,大地
Universe, cosmos 宇宙
world 世界
globe 地球儀
earth, globe 地殼
continent 大陸
terra firma 陸地
coast 海岸
archipelago 群島
peninsula 半島
island 島
plain 平原
valley 谷地
meadow (小)草原
prairie (大)草原
lake 湖泊
pond 池塘
marsh, bog, swamp 沼澤
small lake 小湖
lagoon 瀉湖
moor, moorland 荒原
desert 沙漠
ne 沙丘
oasis 綠洲
savanna, savannah (南美)大草原
virgin forest 原始森林
steppe 大草原
tundra 凍原

⑧ 震中(地震中心) 英語怎麼說

seismic center

⑨ 那位可以幫忙找到地質英語詞彙,謝謝

地殼:earth』s crust, 地幔:mantle, 地核:earth』s core, 海底地貌:submarine geomorphy, 海底平頂山:guyot, 島弧:island arc, 海山:seamount, 海嶺:ocean ridge, 海溝:trench, 轉換斷層:transformfault,深海平原:abyssal plain, 火山島:volcanic island, 大陸架:continental shelf, 熔岩流:lava flow, 火山:volcano, 火山灰:volcanic ash, 火山口:crater, 火山礫:lapilluss, 層狀火山錐:stratified cone, 火山通道:volcanic vent, 寄生火山:parasitic volcano, 間歇泉:geyser, 岩漿:magma, 石灰岩溶洞:limestone cave, 鍾乳石:stalactite, dripstone, 地下河:subterranean stream, 石筍:stalagment, 地震:earthquake, 海嘯:tsunami, seismic tidal wave, 雪崩:avalanche, 塌方/山崩:landslide/landslip, 洪水:flood, 山洪:mountain torrents, 泥石流:debris flow, 平原: plain, 草原:grassland, 山:mountain, 小山:hill, 山谷:valley, 山溝:ravine, 山坡:mountain slope, 山頂:summit, crest, top, 山峰:peak, 山洞:cave, cavern, 礦山:mine, 岩石:rock, 森林:trees, forest, 沙漠:desert, 綠洲:oasis 懸崖:cliff, 峽谷:gorge, 盆地:basin, 田地:field, 梯田:terraced fields, 丘陵:hill, 泉:spring, 江河:river, 湖泊:lake, 沼澤:swamp, 瀑布:waterfall, 噴泉:fountain, 池塘:pond, 潮汐:tide, 海:sea, 海洋:ocean, 海岸:coast/shore, 海灘:beach, 海灣:bay, 島:island, 半島:peninsula, 海峽:channel, 大陸:continent, 群島:archipelago, 冰川:glacier, 珊瑚島:coral island, 珊瑚礁:coral reef, 三角洲:delta, 沙丘:sand ne, 高原:highland

⑩ 什麼是地核

什麼是地核
地核(英語:core),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公里,高密度,平均每立方厘米重12克。溫度非常高,約有4000~6000℃。
它可再分為內核和外核。由地震波的傳送可知,外核是融熔的。人類無法直接觀測地核,而從源自其他行星核心的鐵隕石來推測、以及地球物理化學性質的推算,地核也是由鐵和鎳組成。地球磁場的自激發電機理論,也需要一個液態金屬外核的存在才能成立。至於內核,則極有可能是固態鐵。

熱點內容
照片上的英語怎麼翻譯成中文翻譯 發布:2025-09-12 18:54:26 瀏覽:517
回形針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2 18:50:01 瀏覽:489
到處飛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2 18:44:34 瀏覽:565
可以真實地出現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2 18:38:53 瀏覽:96
小能熊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2 18:38:52 瀏覽:796
給我帶來幸福翻譯成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2 18:33:12 瀏覽:625
我愛幸福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2 18:21:46 瀏覽:214
那是那是翻譯成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2 18:20:19 瀏覽:427
微信翻譯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2 18:20:19 瀏覽:780
小里用英語怎麼翻譯成英語單詞 發布:2025-09-12 18:07:00 瀏覽: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