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氨醯英語怎麼說及英語單詞
㈠ 關於常見服裝面料的英文名稱
常見服裝面料的英文名稱:
001、里料:LINING
002、面料:FABRIC
003、平紋:TAFFETA
004、斜紋:TWILL
005、緞面:SATIN / CHARMEUSE
006、綃:LUSTRINE
007、提花:JACQUARD
008、爛花:BURNT-OUT
009、春亞紡:PONGEE
010、格子:CHECK
011、條子:STRIPE
012、雙層:DOUBLE – LAYER
013、雙色:TWO – TONE
014、花瑤: FAILLE
015、高士寶:KOSHIBO
016、雪紡:CHIFFON
017、喬其:GEORGETTE
018、塔絲隆:TASLON
019、彈力布:SPANDEX/ELASTIC/STREC/LYCRA
020、牛仔布:JEANET
021、牛津布:OXFORD
022、帆布:CAMBRIC
023、滌棉:P/C
024、滌捻:T/R
025、白條紡:WHITE STRIPE
026、黑條紡:BLACK STRIPE
027、空齒紡:EMPTY STRIPE
028、水洗絨/桃皮絨:PEACH SKIN
029、卡丹絨:PEACH TWILL
030、縐絨:PEACH MOSS
031、玻璃紗:ORGANDY
032、滌綸:PLOYESTER
033、錦綸:NYLON/POLYAMIDE
034、醋酸:ACETATE
035、棉; COTTON
036、人棉:RAYON
037、人絲:VISCOSE
038、模擬絲:IMITATED SILK FABRIC
039、真絲:SILK
040、氨綸:SPANDEX/ELASTIC/STREC/LYCRA
041、長絲:FILAMENT
042、短纖:SPUN
043、黑絲:BLACK YARN
044、陽離子:CATION
045、超細纖維:MICRO – FIBRIC
046、全拉伸絲:FDY (FULL DRAWN YARN)
047、人棉布植絨:Rayon cloth flocking
048、PVC植絨:PVC flocking
049、針織布植絨:Knitting cloth flocking
050、珠粒絨:Claimond veins
051、倒毛:Down pile making
052、平絨:velveteen (velvet-plain)
053、仿麂皮:Micro suede
054、兔羊絨大衣呢:Angora cachmere overcoating
055、雙面呢:double-faced woolen goods羊毛
056、立絨呢:cut velvet
057、順毛呢:over coating
058、粗花呢:costume tweed
059、平布:PLAIN CLOTH
服裝面料縮寫:
C:Cotton 棉 W:Wool 羊毛 M:Mohair 馬海毛 RH:Rabbit hair 兔毛
AL:Alpaca 羊駝毛 S:Silk真絲 J:Jute 黃麻 L:linen 亞麻 Ts:Tussah silk 柞蠶絲
YH:Yark hair 氂牛毛 Ly:lycra萊卡 Ram:Ramine 薴麻
Hem:Hemp 大麻 T:Polyester 滌綸 WS:Cashmere 羊絨 N:Nylon 錦綸(尼龍)
La:Lambswool 羊羔毛 Md:Model 莫代爾 CH:Camel hair 駝毛
CVC:chief value of cotton滌棉倒比(滌含量低於60%以下)
Ms:Mulberry silk 桑蠶絲
㈡ 生物化學名詞解釋英文版
第一章
1,氨基酸(amino acid):是含有一個鹼性氨基和一個酸性羧基的有機化合物,氨基一般連在α-碳上。
2,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指人(或其它脊椎動物)(賴氨酸,蘇氨酸等)自己不能合成,需要從食物中獲得的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指人(或其它脊椎動物)自己能由簡單的前體合成
不需要從食物中獲得的氨基酸。
4,等電點(pI,isoelectric point):使分子處於兼性分子狀態,在電場中不遷移(分子的靜電荷為零)的pH值。
5,茚三酮反應(ninhydrin reaction):在加熱條件下,氨基酸或肽與茚三酮反應生成紫色(與脯氨酸反應生成黃色)化合物的反應。
6,肽鍵(peptide bond):一個氨基酸的羧基與另一個的氨基的氨基縮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醯氨鍵。
7,肽(peptide):兩個或兩個以上氨基通過肽鍵共價連接形成的聚合物。
8,蛋白質一級結構(primary structure):指蛋白質中共價連接的氨基酸殘基的排列順序。
9,層析(chromatography):按照在移動相和固定相 (可以是氣體或液體)之間的分配比例將混合成分分開的技術。
10,離子交換層析(ion-exchange column)使用帶有固定的帶電基團的聚合樹脂或凝膠層析柱
11,透析(dialysis):通過小分子經過半透膜擴散到水(或緩沖液)的原理,將小分子與生物大分子分開的一種分離純化技術。
12,凝膠過濾層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也叫做分子排阻層析。一種利用帶孔凝膠珠作基質,按照分子大小分離蛋白質或其它分子混合物的層析技術。
13,親合層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利用共價連接有特異配體的層析介質,分離蛋白質混合物中能特異結合配體的目的蛋白質或其它分子的層析技術。
14,高壓液相層析(HPLC):使用顆粒極細的介質,在高壓下分離蛋白質或其他分子混合物的層析技術。
15,凝膠電泳(gel electrophoresis):以凝膠為介質,在電場作用下分離蛋白質或核酸的分離純化技術。
16,SDS-聚丙烯醯氨凝膠電泳(SDS-PAGE):在去污劑十二烷基硫酸鈉存在下的聚丙烯醯氨凝膠電泳。SDS-PAGE只是按照分子的大小,而不是根據分子所帶的電荷大小分離的。
17,等電聚膠電泳(IFE):利用一種特殊的緩沖液(兩性電解質)在聚丙烯醯氨凝膠製造一個pH梯度,電泳時,每種蛋白質遷移到它的等電點(pI)處,即梯度足的某一pH時,就不再帶有凈的正或負電荷了。
18,雙向電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e):等電聚膠電泳和SDS-PAGE的組合,即先進行等電聚膠電泳(按照pI)分離,然後再進行SDS-PAGE(按照分子大小分離)。經染色得到的電泳圖是二維分布的蛋白質圖。
19,Edman降解(Edman degradation):從多肽鏈游離的N末端測定氨基酸殘基的序列的過程。N末端氨基酸殘基被苯異硫氰酸酯修飾,然後從多肽鏈上切下修飾的殘基,再經層析鑒定,餘下的多肽鏈(少了一個殘基)被回收再進行下一輪降解循環。
20,同源蛋白質(homologous protein):來自不同種類生物的序列和功能類似的蛋白質,例如血紅蛋白。
第二章
1,構形(configuration):有機分子中各個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間排列。這種排列不經過共價鍵的斷裂和重新形成是不會改變的。構形的改變往往使分子的光學活性發生變化。
2,構象(conformation):指一個分子中,不改變共價鍵結構,僅單鍵周圍的原子放置所產生的空間排布。一種構象改變為另一種構象時,不要求共價鍵的斷裂和重新形成。構象改變不會改變分子的光學活性。
3,肽單位(peptide unit):又稱為肽基(peptide group),是肽鍵主鏈上的重復結構。是由參於肽鏈形成的氮原子,碳原子和它們的4個取代成分:羰基氧原子,醯氨氫原子和兩個相鄰α-碳原子組成的一個平面單位。
4,蛋白質二級結構(protein在蛋白質分子中的局布區域內氨基酸殘基的有規則的排列。常見的有二級結構有α-螺旋和β-折疊。二級結構是通過骨架上的羰基和醯胺基團之間形成的氫鍵維持的。
5,蛋白質三級結構(protein tertiary structure): 蛋白質分子處於它的天然折疊狀態的三維構象。三級結構是在二級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盤繞,折疊形成的。三級結構主要是靠氨基酸側鏈之間的疏水相互作用,氫鍵,范德華力和鹽鍵維持的。
6,蛋白質四級結構(protein quaternary structure):多亞基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實際上是具有三級結構多肽(亞基)以適當方式聚合所呈現的三維結構。
7,α-螺旋(α-heliv):蛋白質中常見的二級結構,肽鏈主鏈繞假想的中心軸盤繞成螺旋狀,一般都是右手螺旋結構,螺旋是靠鏈內氫鍵維持的。每個氨基酸殘基(第n個)的羰基與多肽鏈C端方向的第4個殘基(第4+n個)的醯胺氮形成氫鍵。在古典的右手α-螺旋結構中,螺距為0.54nm,每一圈含有3.6個氨基酸殘基,每個殘基沿著螺旋的長軸上升0.15nm.
8, β-折疊(β-sheet): 蛋白質中常見的二級結構,是由伸展的多肽鏈組成的。折疊片的構象是通過一個肽鍵的羰基氧和位於同一個肽鏈的另一個醯氨氫之間形成的氫鍵維持的。氫鍵幾乎都垂直伸展的肽鏈,這些肽鏈可以是平行排列(由N到C方向)或者是反平行排列(肽鏈反向排列)。
9,β-轉角(β-turn):也是多肽鏈中常見的二級結構,是連接蛋白質分子中的二級結構(α-螺旋和β-折疊),使肽鏈走向改變的一種非重復多肽區,一般含有2~16個氨基酸殘基。含有5個以上的氨基酸殘基的轉角又常稱為環(loop)。常見的轉角含有4個氨基酸殘基有兩種類型:轉角I的特點是:第一個氨基酸殘基羰基氧與第四個殘基的醯氨氮之間形成氫鍵;轉角Ⅱ的第三個殘基往往是甘氨酸。這兩種轉角中的第二個殘侉大都是脯氨酸。
10,超二級結構(super-secondary structure):也稱為基元(motif).在蛋白質中,特別是球蛋白中,經常可以看到由若干相鄰的二級結構單元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規則的,在空間上能辨認的二級結構組合體。
11,結構域(domain):在蛋白質的三級結構內的獨立折疊單元。結構域通常都是幾個超二級結構單元的組合。
12,纖維蛋白(fibrous protein):一類主要的不溶於水的蛋白質,通常都含有呈現相同二級結構的多肽鏈許多纖維蛋白結合緊密,並為 單個細胞或整個生物體提供機械強度,起著保護或結構上的作用。
13,球蛋白(globular protein):緊湊的,近似球形的,含有折疊緊密的多肽鏈的一類蛋白質,許多都溶於水。典形的球蛋白含有能特異的識別其它化合物的凹陷或裂隙部位。
14,角蛋白(keratin):由處於α-螺旋或β-折疊構象的平行的多肽鏈組成不溶於水的起著保護或結構作用蛋白質。
15,膠原(蛋白)(collagen):是動物結締組織最豐富的一種蛋白質,它是由原膠原蛋白分子組成。原膠原蛋白是一種具有右手超螺旋結構的蛋白。每個原膠原分子都是由3條特殊的左手螺旋(螺距0.95nm,每一圈含有3.3個殘基)的多肽鏈右手旋轉形成的。
16,疏水相互作用(hydrophobic interaction):非極性分子之間的一種弱的非共價的相互作用。這些非極性的分子在水相環境中具有避開水而相互聚集的傾向。
17,伴娘蛋白(chaperone):與一種新合成的多肽鏈形成復合物並協助它正確折疊成具有生物功能構向的蛋白質。伴娘蛋白可以防止不正確折疊中間體的形成和沒有組裝的蛋白亞基的不正確聚集,協助多肽鏈跨膜轉運以及大的多亞基蛋白質的組裝和解體。
18,二硫鍵(disulfide bond):通過兩個(半胱氨酸)巰基的氧化形成的共價鍵。二硫鍵在穩定某些蛋白的三維結構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19,范德華力(van der Waals force):中性原子之間通過瞬間靜電相互作用產生的一弱的分子之間的力。當兩個原子之間的距離為它們范德華力半徑之和時,范德華力最強。強的范德華力的排斥作用可防止原子相互靠近。
20,蛋白質變性(denaturation):生物大分子的天然構象遭到破壞導致其生物活性喪失的現象。蛋白質在受到光照,熱,有機溶濟以及一些變性濟的作用時,次級鍵受到破壞,導致天然構象的破壞,使蛋白質的生物活性喪失。
21,肌紅蛋白(myoglobin):是由一條肽鏈和一個血紅素輔基組成的結合蛋白,是肌肉內儲存氧的蛋白質,它的氧飽和曲線為雙曲線型。
22,復性(renaturation):在一定的條件下,變性的生物大分子恢復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構象的現象。
23,波爾效應(Bohr effect):CO2濃度的增加降低細胞內的pH,引起紅細胞內血紅蛋白氧親和力下降的現象。
24,血紅蛋白(hemoglobin): 是由含有血紅素輔基的4個亞基組成的結合蛋白。血紅蛋白負責將氧由肺運輸到外周組織,它的氧飽和曲線為S型。
25,別構效應(allosteric effect):又稱為變構效應,是寡聚蛋白與配基結合改變蛋白質的構象,導致蛋白質生物活性喪失的現象。
26,鐮刀型細胞貧血病(sickle-cell anemia): 血紅蛋白分子遺傳缺陷造成的一種疾病,病人的大部分紅細胞呈鐮刀狀。其特點是病人的血紅蛋白β—亞基N端的第六個氨基酸殘缺是纈氨酸(vol),而不是下正常的谷氨酸殘基(Ghe)。
第三章
1,酶(enzyme):生物催化劑,除少數RNA外幾乎都是蛋白質。酶不改變反應的平衡,只是
通過降低活化能加快反應的速度。
2,脫脯基酶蛋白(apoenzyme):酶中除去催化活性可能需要的有機或無機輔助因子或輔基後的蛋白質部分。
3,全酶(holoenzyme):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包括所有必需的亞基,輔基和其它輔助因子。
4,酶活力單位(U,active unit):酶活力單位的量度。1961年國際酶學會議規定:1個酶活力單位是指在特定條件(25oC,其它為最適條件)下,在1min內能轉化1μmol底物的酶量,或是轉化底物中1μmol的有關基團的酶量。
5,比活(specific activity):每分鍾每毫克酶蛋白在25oC下轉化的底物的微摩爾數。比活是酶純度的測量。
6,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將1mol反應底物中所有分子由其態轉化為過度態所需要的能量。
7,活性部位(active energy):酶中含有底物結合部位和參與催化底物轉化為產物的氨基酸殘基部分。活性部位通常位於蛋白質的結構域或亞基之間的裂隙或是蛋白質表面的凹陷部位,通常都是由在三維空間上靠得很進的一些氨基酸殘基組成。
8,酸-鹼催化(acid-base catalysis):質子轉移加速反應的催化作用。
9,共價催化(covalent catalysis):一個底物或底物的一部分與催化劑形成共價鍵,然後被轉移給第二個底物。許多酶催化的基團轉移反應都是通過共價方式進行的。
10,靠近效應(proximity effect):非酶促催化反應或酶促反應速度的增加是由於底物靠近活性部位,使得活性部位處反應劑有效濃度增大的結果,這將導致更頻繁地形成過度態。
11,初速度(initial velocity):酶促反應最初階段底物轉化為產物的速度,這一階段產物的濃度非常低,其逆反應可以忽略不計。
12,米氏方程(Michaelis-Mentent equation):表示一個酶促反應的起始速度(υ)與底物濃度([s])關系的速度方程:υ=υmax[s]/(Km+[s])
13,米氏常數(Michaelis constant):對於一個給定的反應,異至酶促反應的起始速度(υ0)達到最大反應速度(υmax)一半時的底物濃度。
14,催化常數(catalytic number)(Kcat):也稱為轉換數。是一個動力學常數,是在底物處於飽和狀態下一個酶(或一個酶活性部位)催化一個反應有多快的測量。催化常數等於最大反應速度除以總的酶濃度(υmax/[E]total)。或是每摩酶活性部位每秒鍾轉化為產物的底物的量(摩[爾])。
15,雙倒數作圖(double-reciprocal plot):那稱為Lineweaver_Burk作圖。一個酶促反應的速度的倒數(1/V)對底物度的倒數(1/LSF)的作圖。x和y軸上的截距分別代表米氏常數和最大反應速度的倒數。
16,競爭性抑製作用(competitive inhibition):通過增加底物濃度可以逆轉的一種酶抑制類型。競爭性抑制劑通常與正常的底物或配體競爭同一個蛋白質的結合部位。這種抑制使Km增大而
υmax不變。
17,非競爭性抑製作用(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抑制劑不僅與游離酶結合,也可以與酶-底物復合物結合的一種酶促反應抑製作用。這種抑制使Km不變而υmax變小。
18,反競爭性抑製作用(uncompetitive inhibition): 抑制劑只與酶-底物復合物結合而不與游離的酶結合的一種酶促反應抑製作用。這種抑制使Km和υmax都變小但υmax/Km不變。
19,絲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 活性部位含有在催化期間起親核作用的絲氨殘基的蛋白質。
20,酶原(zymogen):通過有限蛋白水解,能夠由無活性變成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前體。
21,調節酶(regulatory enzyme):位於一個或多個代謝途徑內的一個關鍵部位的酶,它的活性根據代謝的需要而增加或降低。
22,別構酶(allosteric enzyme):活性受結合在活性部位以外的部位的其它分子調節的酶。
23,別構調節劑(allosteric molator):結合在別構調節酶的調節部位調節該酶催化活性的生物分子,別構調節劑可以是激活劑,也可以是抑制劑。
24,齊變模式(concerted model):相同配體與寡聚蛋白協同結合的一種模式,按照最簡單的齊變模式,由於一個底物或別構調節劑的結合,蛋白質的構相在T(對底物親和性低的構象)和R(對底物親和性高的構象)之間變換。這一模式提出所有蛋白質的亞基都具有相同的構象,或是T構象,或是R構象。
25,序變模式(sequential model):相同配體與寡聚蛋白協同結合的另外一種模式。按照最簡單的序變模式,一個配體的結合會誘導它結合的亞基的三級結構的變化,並使相鄰亞基的構象發生很大的變化。按照序變模式,只有一個亞基對配體具有高的親和力。
26,同功酶(isoenzyme isozyme):催化同一化學反應而化學組成不同的一組酶。它們彼此在氨基酸序列,底物的親和性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
27,別構調節酶(allosteric molator):那稱為別構效應物。結合在別構酶的調節部位,調節酶催化活性的生物分子。別構調節物可以是是激活劑,也可以是抑制劑。
第四章
1,維生素(vitamin):是一類動物本身不能合成,但對動物生長和健康又是必需的有機物,所以必需從食物中獲得。許多輔酶都是由維生素衍生的。
2,水溶性維生素(water-soluble vitamin):一類能溶於水的有機營養分子。其中包括在酶的催化中起著重要作用的B族維生素以及抗壞血酸(維生素C)等。
3,脂溶性維生素(lipid vitamin):由長的碳氫鏈或稠環組成的聚戊二烯化合物。脂溶性維生素包括A,D,E,和K,這類維生素能被動物貯存。
4,輔酶(conzyme):某些酶在發揮催化作用時所需的一類輔助因子,其成分中往往含有維生素。輔酶與酶結合鬆散,可以通過透析除去。
5,輔基(prosthetic group):是與酶蛋白質共價結合的金屬離子或一類有機化合物,用透析法不能除去。輔基在整個酶促反應過程中始終與酶的特定部位結合。
6,尼克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尼克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含有尼克醯胺的輔酶,在某些氧化還原中起著氫原子和電子載體的作用,常常作為脫氫酶的輔。
7,黃素單核苷酸(FMN)一種核黃素磷酸,是某些氧化還原反應的輔酶。
8,硫胺素焦磷酸(thiamine phosphate):是維生素B1的輔形式,參與轉醛基反應。
9,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是某些氧化還原反應的輔酶,含有核黃素。
10,磷酸吡哆醛(pyidoxal phosphate):是維生素B6(吡哆醇)的衍生物,是轉氨酶,脫羧酶和消旋酶的酶。
11,生物素(biotin):參與脫羧反應的一種酶的輔助因子。
12,輔酶A(coenzyme A):一種含有泛酸的輔酶,在某些酶促反應中作為醯基的載體。
13,類胡蘿卜素(carotenoid):由異戊二烯組成的脂溶性光合色素。
14,轉氨酶(transaminase):那稱為氨基轉移酶,在該酶的催化下,一個α-氨基酸的氨基可轉移給別一個α-酮酸。
第五章
1,醛糖(aldose):一類單糖,該單糖中氧化數最高的C原子(指定為C-1)是一個醛基。
2,酮糖(ketose):一類單糖,該單糖中氧化數最高的C原子(指定為C-2)是一個酮基。
3,異頭物(anomer):僅在氧化數最高的C原子(異頭碳)上具有不同構形的糖分子的兩種異構體。
4,異頭碳(anomer carbon):環化單糖的氧化數最高的C原子,異頭碳具有羰基的化學反應性。
5,變旋(mutarotation):吡喃糖,呋喃糖或糖苷伴隨它們的α-和β-異構形式的平衡而發生的比旋度變化。
6,單糖(monosaccharide):由3個或更多碳原子組成的具有經驗公式(CH2O)n的簡糖。
7,糖苷(dlycoside):單糖半縮醛羥基與別一個分子的羥基,胺基或巰基縮合形成的含糖衍生物。
8,糖苷鍵(glycosidic bond):一個糖半縮醛羥基與另一個分子(例如醇、糖、嘌呤或嘧啶)的羥基、胺基或巰基之間縮合形成的縮醛或縮酮鍵,常見的糖醛鍵有O—糖苷鍵和N—糖苷鍵。
9,寡糖(oligoccharide):由2~20個單糖殘基通過糖苷鍵連接形成的聚合物。
10,多糖(polysaccharide):20個以上的單糖通過糖苷鍵連接形成的聚合物。多糖鏈可以是線形的或帶有分支的。
11,還原糖(recing sugar):羰基碳(異頭碳)沒有參與形成糖苷鍵,因此可被氧化充當還原劑的糖。
12,澱粉(starch):一類多糖,是葡萄糖殘基的同聚物。有兩種形式的澱粉:一種是直鏈澱粉,是沒有分支的,只是通過α-(1→4)糖苷鍵的葡萄糖殘基的聚合物;另一類是支鏈澱粉,是含有分支的,α-(1→4)糖苷鍵連接的葡萄糖殘基的聚合物,支鏈在分支處通過α-(1→6)糖苷鍵與主鏈相連。
13,糖原(glycogen): 是含有分支的α-(1→4)糖苷鍵的葡萄糖殘基的同聚物,支鏈在分支點處通過α-(1→6)糖苷鍵與主鏈相連。
14,極限糊精(limit dexitrin):是指支鏈澱粉中帶有支鏈的核心部位,該部分經支鏈澱粉酶水解作用,糖原磷酸化酶或澱粉磷酸化酶作用後仍然存在。糊精的進一步降解需要α-(1→6)糖苷鍵的水解。
15,肽聚糖(peptidoglycan):N-乙醯葡萄糖胺和N-乙醯唾液酸交替連接的雜多糖與不同的肽交叉連接形成的大分子。肽聚糖是許多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
16,糖蛋白(glycoprotein):含有共價連接的葡萄糖殘基的蛋白質。
17,蛋白聚糖(proteoglycan):由雜多糖與一個多肽連組成的雜化的在分子,多糖是分子的主要成分。
第六章
1,脂肪酸(fatty acid):是指一端含有一個羧基的長的脂肪族碳氫鏈。脂肪酸是最簡單的一種脂,它是許多更復雜的脂的成分。
2,飽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不含有—C=C—雙鍵的脂肪酸。
3,不飽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至少含有—C=C—雙鍵的脂肪酸。
4,必需脂肪酸(occential fatty acid):維持哺乳動物正常生長所必需的,而動物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Eg亞油酸,亞麻酸。
5,三脂醯苷油(triacylglycerol):那稱為甘油三酯。一種含有與甘油脂化的三個脂醯基的酯。脂肪和油是三脂醯甘油的混合物。
6,磷脂(phospholipid):含有磷酸成分的脂。Eg卵磷脂,腦磷脂。
7,鞘脂(sphingolipid):一類含有鞘氨醇骨架的兩性脂,一端連接著一個長連的脂肪酸,另一端為一個極性和醇。鞘脂包括鞘磷脂,腦磷脂以及神經節苷脂,一般存在於植物和動物細胞膜內,尤其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組織內含量豐富。
8,鞘磷脂(sphingomyelin):一種由神經醯胺的C-1羥基上連接了磷酸毛里求膽鹼(或磷酸乙醯胺)構成的鞘脂。鞘磷脂存在於在多數哺乳動物動物細胞的質膜內,是髓鞘的主要成分。
9,卵磷脂(lecithin):即磷脂醯膽鹼(PC),是磷脂醯與膽鹼形成的復合物。
10,腦磷脂(cephalin):即磷脂醯乙醇胺(PE),是磷脂醯與乙醇胺形成的復合物。
11,脂質體(liposome):是由包圍水相空間的磷脂雙層形成的囊泡(小泡)。
12,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鑲嵌有蛋白質的脂雙層,起著畫分和分隔細胞和細胞器作用生物膜也是與許多能量轉化和細胞內通訊有關的重要部位。
13,內在膜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插入脂雙層的疏水核和完全跨越脂雙層的膜蛋白。
14,外周膜蛋白(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通過與膜脂的極性頭部或內在的膜蛋白的離子相互作用和形成氫鍵與膜的內或外表面弱結合的膜蛋白。
15,流體鑲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針對生物膜的結構提出的一種模型。在這個模型中,生物膜被描述成鑲嵌有蛋白質的流體脂雙層,脂雙層在結構和功能上都表現出不對稱性。有的蛋白質「鑲「在脂雙層表面,有的則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內部,有的則橫跨整個膜。另外脂和膜蛋白可以進行橫向擴散。
16,通透系數(permeability coefficient):是離子或小分子擴散過脂雙層膜能力的一種量度。通透系數大小與這些離子或分子在非極性溶液中的溶解度成比例。
17,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是帶有中央水相通道的內在膜蛋白,它可以使大小適合的離子或分子從膜的任一方向穿過膜。
18,(膜)孔蛋白(pore protein):其含意與膜通道蛋白類似,只是該術語常用於細菌。
19,被動轉運(passive transport):那稱為易化擴散。是一種轉運方式,通過該方式溶質特異的結合於一個轉運蛋白上,然後被轉運過膜,但轉運是沿著濃度梯度下降方向進行的,所以被動轉達不需要能量的支持。
20,主動轉運(active transport):一種轉運方式,通過該方式溶質特異的結合於一個轉運蛋白上然後被轉運過膜,與被動轉運運輸方式相反,主動轉運是逆著濃度梯度下降方向進行的,所以主動轉運需要能量的驅動。在原發主動轉運過程中能源可以是光,ATP或電子傳遞;而第二級主動轉運是在離子濃度梯度下進行的。
21,協同運輸(contransport):兩種不同溶質的跨膜的耦聯轉運。可以通過一個轉運蛋白進行同一方向(同向轉運)或反方向(反向轉運)轉運。
22,胞吞(信用)(endocytosis):物質被質膜吞入並以膜衍生出的脂囊泡形成(物質在囊泡內)被帶入到細胞內的過程。
第七章
1,核苷(nucleoside):是嘌呤或嘧啶鹼通過共價鍵與戊糖連接組成的化合物。核糖與鹼基一般都是由糖的異頭碳與嘧啶的N-1或嘌呤的N-9之間形成的β-N-糖鍵連接。
2,核苷酸(uncleoside):核苷的戊糖成分中的羥基磷酸化形成的化合物。
3,cAMP(cycle AMP):3ˊ,5ˊ-環腺苷酸,是細胞內的第二信使,由於某部些激素或其它分子信號刺激激活腺苷酸環化酶催化ATP環化形成的。
4,磷酸二脂鍵(phosphodiester linkage):一種化學基團,指一分子磷酸與兩個醇(羥基)酯化形成的兩個酯鍵。該酯鍵成了兩個醇之間的橋梁。例如一個核苷的3ˊ羥基與別一個核苷的5ˊ羥基與同一分子磷酸酯化,就形成了一個磷酸二脂鍵。
5,脫氧核糖核酸(DNA):含有特殊脫氧核糖核苷酸序列的聚脫氧核苷酸,脫氧核苷酸之間是是通過3ˊ,5ˊ-磷酸二脂鍵連接的。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6,核糖核酸(RNA):通過3ˊ,5ˊ-磷酸二脂鍵連接形成的特殊核糖核苷酸序列的聚核糖核苷酸。
7,核糖體核糖核酸(Rrna,ribonucleic acid):作為組成成分的一類 RNA,rRNA是細胞內最 豐富的 RNA .
8,信使核糖核酸(mRNA,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一類用作蛋白質合成模板的RNA .
9, 轉移核糖核酸(Trna,transfer ribonucleic acid):一類攜帶激活氨基酸,將它帶到蛋白質合成部位並將氨基酸整合到生長著的肽鏈上RNA。TRNA含有能識別模板mRNA上互補密碼的反密碼。
10,轉化(作用)(transformation):一個外源DNA 通過某種途徑導入一個宿主菌,引起該菌的遺傳特性改變的作用。
11,轉導(作用)(transction):藉助於病毒載體,遺傳信息從一個細胞轉移到另一個細胞。
12,鹼基對(base pair):通過鹼基之間氫鍵配對的核酸鏈中的兩個核苷酸,例如A與T或U , 以及G與C配對 。
13,夏格夫法則(Chargaff』s rules):所有DNA中腺嘌呤與胸腺嘧啶的摩爾含量相等(A=T),鳥嘌呤和胞嘧啶的摩爾含量相等(G=C),既嘌呤的總含量相等(A+G=T+C)。DNA的鹼基組成具有種的特異性,但沒有組織和器官的特異性。另外,生長和發育階段`營養狀態和環境的改變都不影響DNA的鹼基組成。
14,DNA的雙螺旋(DNAdouble helix):一種核酸的構象,在該構象中,兩條反向平行的多核甘酸鏈相互纏繞形成一個右手的雙螺旋結構。鹼基位於雙螺旋內側,磷酸與糖基在外側,通過磷酸二脂鍵相連,形成核酸的骨架。鹼基平面與假象的中心軸垂直,糖環平面則與軸平行,兩條鏈皆為右手螺旋。雙螺旋的直徑為2nm,鹼基堆積距離為0.34nm, 兩核甘酸之間的夾角是36゜,每對螺旋由10對鹼基組成,鹼基按A-T,G-C配對互補,彼此以氫鍵相聯系。維持DNA雙螺旋結構的穩定的力主要是鹼基堆積力。雙螺旋表面有兩條寬窄`深淺不一的一個大溝和一個小溝。
15.大溝(major groove)和小溝(minor groove):繞B-DNA雙螺旋表面上出現
㈢ 谷氨醯轉肽酶
本人收集有關轉氨酶的內容介紹如下:
轉氨酶是體內氨基酸代謝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劑」(催化酶),在肝功化驗單上主要有兩種,一種叫丙氨酸轉氨酶,代號為ALT;另一種叫天門冬氨酸轉氨酶,代號為AST。
體內尤以骨骼肌、肝、心、腦、腎、胰、脾等轉氨酶活力最強。此外,睾丸、肺、消化道、紅細胞、血小板、血清等,也含有不同活力的轉氨酶。不同的組織所含的各種轉氨酶的多寡也不一致,比如谷丙轉氨酶按其含量多寡為:肝、腎、心肌、腦;而穀草轉氨酶之次序為:心肌、腦、肝、腎。當含有轉氨酶的組織細胞發生破壞或損害時,相應的轉氨酶則可進入血流引起血清內酶活力的增高,可以作為判斷某一器官疾病的指標。
ALT及AST主要存在於肝細胞中,ALT主要存在於肝細胞漿中,AST主要存在於肝細胞漿之線粒體中。當肝細胞損傷時(如肝炎),ALT首先進入血中,當肝細胞嚴重損傷、危及線粒體時,AST也會進入血中。可見,ALT對肝細胞損傷更為敏感。然而,肝細胞不是惟一貯存ALT及AST的地方,其他臟器如腎、心肌、胰、肌肉、脾、膽、肺等也含有不同程度的轉氨酶,這些地方損傷無疑也會引起血中轉氨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此外,營養不良、酗酒、應用某些葯物、發燒等情況均能使轉氨酶有輕度升高。生理狀態下,血清轉氨酶也有變異,如劇烈活動、體育鍛煉、月經期時,轉氨酶也可暫時升高。
由於ALT、AST主要存在於肝細胞中,當其明顯升高時常提示有肝損傷。這個肝損傷只是「結果」,還不能提示肝損傷的病因,更不能武斷地認為就是肝炎,還必須進一步追查病因,如有無肝炎病毒、是否嗜酒、身體是否肥胖、有無脂肪肝、有無心臟病、有無化學葯物中毒史、有無寄生蟲病史等。
大多數專家認為:如果ALT血清值超過正常上限2.5倍,並持續半個月以上,可考慮肝膽疾病;如果測定值超過正常上限20倍,一般說,只能是肝膽疾病引起,並主要是肝細胞損傷所致;如果肝炎病毒標志物為陽性,可以診斷肝炎。ALT的正常上限是40單位,2.5倍為100單位,20倍為800單位。報道中,病人的ALT值30.5、23.5、21.3等前面被加上「1」,使其達到100單位以上。即使這是真正測定值,也不能輕易診斷肝炎,僅依此一次結果診斷肝炎就更不妥當了。
生理改變
1.升高 100公斤體重的男性較50公斤者約升高85%、20~30歲超載負荷的男性約可升高60%、劇烈而長期運動的男性約可升高30%。100公斤體重的女性較40公斤者約升高35%,20~30歲的女性超載負荷者約升高10%。不分性別、慢性攝入酒精者約升高30%、40~60歲年齡組約升高20%、安妥明型低脂蛋白症者約升高20%、站立較卧姿高約10%。 2.降低 4~14歲年齡組約降低10%、維生素B6缺乏者約降低40%。
葯物影響
已經查明100多種葯物可以導致谷轉氨酶的升高,依其影響機制分敘如下: 1.導致肝毒性作用的葯物 甲氧氟烷、氯仿(伴肝壞死)、環丙烷(持續數天)、魯米那(肝小葉中心壞死)、巴比妥酸鹽、利眠寧、副醛、三甲雙酮(伴壞死)、非那西丁、別嘌呤醇(可逆)、羥基保泰松、辛可芬(病毒性肝炎樣)、羧苯磺胺(伴小葉中心壞死)、消炎痛(伴膽汁郁積性損害)、奎尼丁、普魯卡因醯胺、安妥明、丙基硫氧噻啶、甲基硫氧嘧啶、香豆素、已烯雌酚、氯磺丙脲、甲磺丁脲、甲磺丁脲、呋喃類、羧苄青黴素、先鋒黴素Ⅲ(輕度升高)、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四環素(尤對孕婦)、金黴素、氯黴素、兩性黴素B、灰黃黴素、鉍鹽、鐵鹽、砷劑、銻化合物、磷、金(伴小葉中心壞死)、環絲氨酸、利福平(約7%)、已硫異煙肼、吡嗪醯胺、氨基苯甲酸、環磷醯胺、氨甲喋呤、硫唑嘌呤、奎寧(大劑量長期使用時)、秋水仙鹼等。 2.可致膽汁郁積性黃疸的葯物 眠爾通(肝管性)、苯妥英鈉、丙咪嗪、悶可樂、三氟拉嗪、丙嗪、(肝小管性)、保泰松(兼致細胞毒性黃疸)、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甲基多巴、煙酸(少見)、三氯噻嗪(少見)、利尿酸(伴肝細胞損害)、氯噻嗪、環噻嗪(一時性)、雙氫氯噻嗪、苯茚二酮(降低肝功)、合成的類固醇、口服避孕葯可升高10%(伴郁積性肝毒性作用)、雌二醇、雌激素、雌酮、炔諾酮、睾丸酮(伴肝細胞毒害)、甲基睾丸酮(致GPT中度升高)、雄激素、硫氧嘧啶、他巴唑、異丙嗪、呋喃坦丁、胺苯硫脲、異煙肼、磺胺葯、磺胺嘧啶、磺胺甲基異惡唑、6-硫鳥嘌呤、戒酒硫(個例報道)、新生黴素、林可黴素、竹桃黴素、紅黴素(亦干擾比色法)。 磺胺二甲氧嘧啶、氨苯磺胺、磺胺吡啶可引起可逆性的膽汁郁積,杜冷丁、可待因、嗎啡使膽管內壓力上升,氯丙嗪致膽小管損害,吩噻嗪類致4%的病人患膽汁郁積性肝炎,均可GPT的升高。 3.氯烷和氟奮乃靜可致肝過敏反應,多噻嗪與乙胺丁醇則影響肝功能。 4.引起肝損害的葯物有 水合氯醛、硼酸、氨基水楊酸、光輝黴素、二硫化碳、苯、氨基比林(直到肝壞死)等。乙醇可引起肝小葉中心壞死。卡巴胂可引起肝炎或肝壞死,氯壓定致中毒性肝炎,四氯化碳致廣泛的肝壞死,考的松致肝炎遷延,而雙香豆素可引起酷似心肌梗塞的表現均造成GPT的升高。 另外葯物對GPT的影響的程度因性別而有差異,抗心絞痛葯和抗糖尿葯使女性升高15%,使男性升高10%,強心劑使男性升高15%,降壓葯使女性升高15%。
病理改變
1.升高 因GPT廣泛存在於肝、心、肺、腎等臟器和組織故導致GPT升高的疾病有200種以上。其首要的臨床意義是診斷下列肝病: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血氧減少造成的肝損害、阻塞性黃疸、酒精性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轉移癌。繼發性肝損害:白血病、寄生蟲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布氏桿菌病、心肌梗塞(橫紋肌的廣泛損傷、溶血性疾病)等。 2.降低 伴VitB6缺乏的妊娠、肝病終極狀態、腎透析、腎功能不全。 【醫學決定性水平】
1.300U以上 為肝細胞嚴重損害危險值。 2.40U以上 應檢查生物學變異(如肥胖病、葯物等)和繼發性肝損害。 3.20U以下 可以除外生物學變異和病理學改變。
急性肝炎在症狀出現前即可能有谷丙酶增高,但究竟是在症狀出現前多少天,尚無確切資料。個別病例被觀察到在症狀出現前10天、27天、65天即有谷丙酶增高。急性肝炎出現症狀後,通常在3周內升至高峰,4-6周下降,7周後進入正常范圍。亦有部分病例在兩個月恢復正常者。一般說來。谷丙酶的恢復略遲於臨床症狀的恢復。無黃疸型肝炎谷丙酶陽性者,一般說來比黃疸型者低,由於各家報告的病程或病期不同,其陽性率為25%-66.7%不等。痊癒之病例亦多在4-5周內下降至正常,少數病例於一年後仍持續增高。遷延性或慢性肝炎谷丙酶升高者約佔59.4%左右。症狀明顯時谷丙酶較高,反之,症狀消退時谷丙酶亦較低。
如何對待轉氨酶升高的病人
必須從病史、症狀結合體征及化驗檢查進行全面分析。如果谷丙酶升高的程度不超出正常值的一倍,也可能無任何臨床意義,可作為繼續觀察的對象,短期內復查一次。如果復查仍稍高或初次檢查時即明顯升高,兼有(或無)隱昧之症狀及體征,則應深入地作更詳細的檢查。根據具體情況,可作十二指腸引流、膽囊造影、乙狀結腸鏡檢查及活檢、大便孵化毛蚴等。如仍不能明確診斷,必要時可考慮肝穿刺活檢,切忌草率地把谷丙酶升高都認為是肝炎。對肝炎患者谷丙酶長期不恢復正常,除考慮肝炎病變之遷延反復外,還應該想到脂肪肝的可能。近年平觀察一部分肝炎患者,由於長期何處及攝取豐富的營養,體重逐漸增加,症狀雖減輕甚或基本消失,但體力反而下降,肝功能亦不恢復,甚或脂肪肝形成。故對肝炎患者的治療,在一定時期休息及營養確甚重要,但過長時間的或片面地強調休息及營養,以致攝取過多,消耗過少,未也必有益。如果用葯種類太多或用葯時間太長,有時還可能得到相反的結果。因為多數葯物都在肝臟內處理,經常用多種葯物及長時間的治療,則會增加肝臟的負擔。因此,對於長期輕度谷丙酶升高而又無體征變化或其他肝功變化的患者,除一般生活上注意及定期觀察外,不一定需要長期的葯物治療。
人們對轉氨酶存在各種錯誤認識,認為轉氨酶升高就是肝炎;轉氨酶異常就有傳染性;轉氨酶水平與肝細胞損害程度呈正比等等。事實上,很多情況下轉氨酶水平正常與否,不能代表肝臟功能好壞。如以下幾種情況:
轉氨酶正常,肝臟損害存在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乙肝病毒指標一直是陽性,但轉氨酶從來沒有升高過。對這樣的病人做肝臟活組織檢查卻能發現肝臟炎症反應很嚴重,有的已經發生了纖維化,甚至肝硬化和肝癌。
轉氨酶很高,是一時性的肝損害 比如服用某種對肝臟毒性較強的葯物,停葯後就恢復到正常。大多數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在發病期轉氨酶很高,經過短期休息和治療後很快恢復正常。一次性大量喝酒也會有類似現象。
轉氨酶不高,黃疸很深 有三種情況:一是膽道阻塞,膽汁排泄不暢,做肝功能檢查時血液膽紅素很高,而轉氨酶不高,可見於膽管結石、膽道和胰頭周圍的腫瘤患者。二是重型肝炎,患病早期,轉氨酶有不同程度升高,膽紅素在較高的水平上,但隨著病情的進展,膽紅素越來越高,轉氨酶反而下降及至正常,這是病情嚴重的信號。三是瘀膽型肝炎,以肝內小膽管損害為主,導致膽汁分泌異常,比如各種少數急性黃疸型肝炎、葯物性肝炎、妊娠等。
轉氨酶正常,肝病已晚期 某些肝硬化和肝癌病人,肝功能很糟糕,但轉氨酶卻正常。不少人因為有了大量腹水、消化道出血,或者體檢時發現其它異常才得知原發疾病,隱源性肝硬化是其中一種。
轉氨酶長期異常,但水平不高 多見於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長期大量飲酒後的酒精性肝炎等。轉氨酶水平大多在100—200單位之間,小於100單位的慢性肝炎病人最需要重視,因為這類病人人數最多,病情持續發展,最終可能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
轉氨酶輕度增高的脂肪肝 患脂肪肝轉氨酶一般不超過100單位,這種人一般體重超標,這與飲食結構不當、飲食無量、嗜酒無度、缺乏運動等有關。
㈣ 誰知道戈那瑞林的化學名稱英文怎麼寫
英文名稱:Gonadorelin
中文別名:戈那瑞林、促黃體激素釋放因子、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促黃體生成素釋放素、促性激素釋放素、促性釋放素
英文別名:Crylocur、Crytocur、Furtiral、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LuteinizingHormone-Releasing、LuteinizingHormone-ReleasingFactor、Lutrelef、Pulstim
葯物類別:促性激素類葯
㈤ 英語單詞翻譯:physisorbed(化工詞彙)
化工詞彙
acetate yarn
醋 酸 纖 維
acetic acid
醋 酸
acetone
丙酮
acetyl chemicals
乙 醯(xian-1)化 學 品
acrylonitrile
丙烯腈
amorphous polyolefins
無結晶聚烯烴
benzene
苯
biodegradable polyesters
生物裂解聚酯
butadiene
丁烷
butylene
丁烯
cellulose acetate fiber
醋 酸 纖 維
coatings and paint raw materials
塗 料 和 油 漆 原 料
copolyesters
共聚酯
custom chemicals
專 門 定 購化學品
Eastotac
樹脂
engineering compounded plastics
工 程 復 合 塑 料
ethane
乙烷
ethylanmine
乙胺
ethylene
乙烯
ethylene glycol (MEG)
乙二醇
film
薄膜
filter tow
過 濾 用長 絲
fine chemicals
精 細 化 學 品
food ingredients
食 品 添 加 劑
glycol-modifi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G)
醇化聚酯
heavy-gauge sheeting
厚板材
Instrial intermediates
工業 中 間 體
methane
甲烷
neopentyl glycol (NPG)
新戊二醇
olefins
烯烴
optical brighteners
增光劑
oxo chemicals
羰(Tang-1) 基 類 化 學 品
paraffin
石臘
performance enhancers for the polymer instry
聚 合 物增性劑
performance plastics
功 能 塑 料
photographic chemicals
攝 影 用 化 學 品
polyester
聚脂
polyethylene
聚乙烯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聚酯
polymer formulators
聚 合 物 配方
polymer modifiers
聚 合 物 改 性 劑
poly-propylene
聚丙烯
polystyrene
聚苯乙烯
polyurethane foams
聚 氨 酯 發 泡 劑
propylene (propene)
丙烯
purified terephthelic acid (PTA)
凈化對笨二酸
resin
樹脂
sorbic acid
山梨酸
specialty chemicals
專 用 化 學 品
specialty polymers
專 用 聚 合 物
styrene
苯乙烯
sythetic fibre
合成纖維
toluene
甲苯
xylene
二甲苯
㈥ 會英語的哥哥姐姐~幫小弟翻譯短文!高分~1!!!!!!!!!!!!!!!!!
確實有很多誤拼之處。最後的(1 19 140,c1 15 985,c128 440)不知是什麼。
功效: 這款產品可以神奇地幫您解決和修復常見的毛發問題,包括毛發乾燥、分裂、脫發和難以梳理等。它從頭發最深處供給營養,使頭發柔軟、富於光澤、易於梳理。
使用說明:洗發後將該產品均勻地塗在頭發上,輕緩地按摩1-3分鍾,然後清水沖洗。
配方(成分):水、鯨蠟硬脂醇、西曲氯銨、山嵛基三甲基硫酸甲酯銨、肉豆蔻醇乳酸酯、
環聚二甲基硅氧烷、二甲聚硅氧烷、玫瑰精油(玫瑰花水)、巨藻(海藻水)、北美金縷梅(金縷梅萃取水)、大花葵花、蜂蜜(蜜水)、歐洲越桔(黑越桔水)、桃金娘、辛酸/癸酸三甘油酯、乙二醇、氨基二甲聚硅氧烷、十三烷醇聚醚-12、泛醇、香水、乙二氨四醋酸四鈉、甲基異噻唑啉酮、甲基氯異噻唑啉酮、苯氧基乙醇、甲基二溴戊二腈。
―――――――――――――
洗發液:
受損頭發由於它們的化學反應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特徵。基於「博柔(BEAVER)」的最新研究成果,「博柔」在其活化乳霜精心護理系列產品中依據您頭發的特殊需要採用了精心修復技術。
您的秀發在瞬間獲得新生!!!
功效:輕松去除物化污垢;完全消除頭皮屑;永久平衡皮脂分泌;增加頭發活力、柔韌性和光澤。
使用說明:弄濕頭發,用一定量的香波並輕輕地按摩;完全沖凈;如需要,重復使用。
配合營養加濕器使用,效果更佳。
配方(成分):綠色粘土、甘菊油、維生素B5、水、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鈉鹽、聚癸葡萄糖、烷基醯胺甜菜鹼、氯化鈉、PEG-3二硬脂酸酯、丙三醇、EDTA-四鈉鹽、聚季銨鹽-10、聚季銨鹽-7、水解小麥蛋白、水解角蛋白、檸檬酸、絲胺基酸、苯氧乙醇、苯甲酸甲酯、羥苯乙酯、對羥基苯甲酸丙酯、丁酯、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