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萃取劑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
❶ 處理單詞用英語怎麼說
處理
[詞典] handle; manage; deal with; dispose;
[例句]對她身上的傷口和淤傷進行了處理回和治療。答
She was treated for cuts and bruises.
❷ 物理萃取用英語怎麼說
萃取,又稱溶劑萃取或液液萃取,亦稱抽提,是利用系統中組分在溶劑中有不同的溶解度來分離混合物的單元操作。英文叫做extract。
即,是利用物質在兩種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數的不同,使溶質物質從一種溶劑內轉移到另外一種溶劑中的方法。廣泛應用於化學、冶金、食品等工業,通用於石油煉制工業。另外將萃取後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分開的操作,叫做分液。
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劑分離固體混合物中的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類;用酒精浸取黃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產量;用水從中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製取流浸膏叫「滲瀝」或「浸瀝」。
雖然萃取經常被用在化學試驗中,但它的操作過程並不造成被萃取物質化學成分的改變(或說化學反應),所以萃取操作是一個物理過程。
萃取是有機化學實驗室中用來提純和純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通過萃取,能從固體或液體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物質。
利用物質在兩種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數的不同,使物質從一種溶劑內轉移到另外一種溶劑中。經過反復多次萃取,將絕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來。
溶劑萃取工藝過程一般由萃取、洗滌和反萃取組成。一般將有機相提取水相中溶質的過程稱為萃取(extraction),水相去除負載有機相中其他溶質或者包含物的過程稱為洗滌(scrubbing),水相解析有機相中溶質的過程稱為反萃取(stripping)。
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論的主要依據,物質對不同的溶劑有著不同的溶解度。同時,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加入某種可溶性的物質時,它能分別溶解於兩種溶劑中,實驗證明,在一定溫度下,該化合物與此兩種溶劑不發生分解、電解、締合和溶劑化等作用時,此化合物在兩液層中之比是一個定值。不論所加物質的量是多少,都是如此。屬於物理變化。用公式表示。
CA/CB=K
CA.CB分別表示一種物質在兩種互不相溶地溶劑中的量濃度。K是一個常數,稱為「分配系數」。
有機化合物在有機溶劑中一般比在水中溶解度大。用有機溶劑提取溶解於水的化合物是萃取的典型實例。在萃取時,若
分液漏斗
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電解質(如氯化鈉),利用「鹽析效應」以降低有機物和萃取溶劑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提高萃取效果。
要把所需要的溶質從溶液中完全萃取出來,通常萃取一次是不夠的,必須重復萃取數次。利用分配定律的關系,可以算出經過萃取後化合物的剩餘量。
設:V為原溶液的體積
w0為萃取前化合物的總量
w1為萃取一次後化合物的剩餘量
w2為萃取二次後化合物的剩餘量
wn為萃取n次後化合物的剩餘量
S為萃取溶液的體積
經一次萃取,原溶液中該化合物的濃度為w1/V;而萃取溶劑中該化合物的濃度為(w0-w1)/S;兩者之比等於K,即:
w1/V =K w1=w0 KV
(w0-w1)/S KV+S
同理,經二次萃取後,則有
w2/V =K 即
(w1-w2)/S
w2=w1 KV =w0 KV
KV+S KV+S
因此,經n次提取後:
wn=w0 ( KV )
KV+S
當用一定量溶劑時,希望在水中的剩餘量越少越好。而上式KV/(KV+S)總是小於1,所以n越大,wn就越小。也就是說把溶劑分成數次作多次萃取比用全部量的溶劑作一次萃取為好。但應該注意,上面的公式適用於幾乎和水不相溶地溶劑,例如苯,四氯化碳等。而與水有少量互溶地溶劑乙醚等,上面公式只是近似的。但還是可以定性地指出預期的結果。
儀器:分液漏斗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常見萃取劑: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汽油,乙醚,直餾汽油,丁醇,四氯化碳。
要求: 萃取劑和原溶劑互不混溶 。
萃取劑和溶質互不發生反應 。
溶質在萃取劑中的溶解度遠大於在原溶劑中的溶解度 。
相關規律:有機溶劑易溶於有機溶劑,極性溶劑易溶於極性溶劑,反之亦然。
母音字母a在重讀閉音節里發短母音/æ/的音,發音時,舌端靠近下齒,舌前部抬高,舌位低,是四個前母音中舌位最低的,但開口最大的一個,屬於短母音,但是,在實際發音中有相當的長度,牙床介於半開和開之間,不圓唇。/æ/這個音出現在字首、字中位置。如:
mat 墊子
map 地圖
bag 袋子,包
cat 貓
hat 寬邊的帽子
fan 扇子,風扇
bat 球拍
apple 蘋果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❸ 萃取劑用英語怎麼說
萃取劑
這個詞語
用英語翻譯為:
extractant; extracting agent; extraction solvent;
❹ 【高中化學】將一個物質萃取後又反萃取,請問意義是什麼
這個嘛,抄萃取是利用襲溶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度不同,比如溴能被四氯化碳萃取是因為在四氯化碳的溶解度遠大於水中的,至於在從中萃取出來,我想是不行的吧!至於第二個問題,你可以這么理解:溶劑是乙醇,苯酚和水都溶解在乙醇中。或者:萃取是用液態的,莫非你想把苯酚加熱到液體?而且,假使你用苯酚萃取出來,水還是會被乙醇溶解,況且水中還是能溶解一些苯酚。有不懂再問好了,不過我做任務,需被採納,望成全
❺ 請問液液分配的英文怎麼說
兩種表達:
liquid-liquid distribution或者Liquid-liquid Partition
例如:
liquid junction potential 液體接界電勢
liquid level indicator 液面儀
liquid liquid chromatography 液液色譜法
liquid liquid extraction 液液提內取
liquid 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液液分配色譜法
液-液萃取法:liquid-liquid extration.
溶劑容萃取法:solvent extration.
反萃取:counter extraction.
分配系數:partition coefficient.
分配比:distribution ratio.
離子對( 離子締合物):ion pair.
沉澱形式:precipitation forms
❻ 關於如何將「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將碘提取」的反萃取實驗
1.蒸餾法分離的實驗探究
(1)實驗原理:由於I2和CCl4沸點不同,加熱其混合物,沸點低的CCl4先被蒸餾出來,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從資料查得I2熔點:114℃,沸點184℃,而CCl4沸點77℃,沸點相差107℃,可以通過蒸餾的方法把CCl4蒸餾出去,從而與碘分離。不過蒸餾時,需要水浴加熱,以便及時控制溫度)。
(2)實驗現象:80℃水浴片刻,燒瓶中出現紫色蒸汽,錐形瓶中也開始收集到淺紫紅色溶液,最終燒瓶中殘留少量的碘。
2.化學法分離的實驗探究
(1)用NaOH濃溶液反萃取法,使I2轉化成碘鹽進行富集。I2和CCl4的溶液中的碘在鹼性條件下會發生歧化反應,所以可以用較濃氫氧化鈉溶液對I2和CCl4的溶液進行反萃取,使CCl4得到回收,I2與NaOH反應後,能以鹽的形式富集。這一萃取進行得十分完全。反應為:3I2+6NaOH==5NaI+NaIO3+3H2O;當NaI和NaIO3富集到相當量時,使體系變成酸性介質(如加入足量的H2SO4),使其中碘元素轉變成I2單質得以回收。反應為:5NaI+NaIO3+3H2SO4==3Na2SO4+3I2+3H2O。
用固體NaOH代替NaOH溶液進行反萃取,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是可行的。查得NaOH固體的密度為2.1g/cm3,它與I2反應的產物NaI的密度為3.7g/cm3,NaIO3的密度為4.3 g/cm3,都大於CCl4的密度。而CCl4的密度為1.59g/cm3,也遠遠大於I-及I2的密度。這樣就構成一個三相體系,即固體NaOH(及反應生成的NaI、NaIO3)在最下層,CCl4在中層,最上層為含I2的水層。當上面的水層中含有的I2時,兩步萃取可以同時進行。即水層的I2進入中層的CCl4層,中層的CCl4層里的I2又與下層的NaOH反應。I2在水層和CCl4層中不再有分配平衡,加快了萃取的進度,自發生成的I2最終會轉移到固體中去。將上層的水和中層的CCl4傾倒在分液漏斗中進行分液,得以回收CCl4;而下層的固體放入蒸發皿中,並滴入適量的稀H2SO4進行加熱處理使碘升華——凝華即可得到碘。
(2)過氧化氫法。從資料上查得,碘可與過氧化氫和碳酸氫鈉混合液發生反應: I2+H2O2+2NaHCO3 = 2NaI+CO2↑+O2↑ 實驗1:取10mL學生實驗後的碘的CCl4萃取液於大試管中,先加入20滴飽和NaHCO3,後加入30%的H2O2溶液,液體只是分層,沒有其他現象。振盪後紫色逐漸變淺,並有大量氣體產生,靜置後CCl4仍有氣泡產生。棄去上層清液,繼續加入10滴飽和NaHCO3和10滴H2O2溶液振盪,顏色全部褪去。移入分液漏斗進行分液,得到純凈的CCl4,而碘轉化為NaI 富集。
3. 結果討論 (1)採用常壓蒸餾方法不能很好分離碘和四氯化碳 80℃水浴片刻,燒瓶中出現紫色蒸汽,錐形瓶中也開始收集到紫色的液體。最終燒瓶中殘留少量的碘,大部分的碘和四氯化碳一同被蒸出。通過對比實驗,證明將碘置於燒瓶中,水浴加熱到50℃時,燒瓶中已有少量的紫色蒸汽,當水浴加熱到77℃時,燒瓶中已有很多紫色蒸汽。由此說明碘在77℃時較多地升華,所以在四氯化碳的沸點時,大部分的碘隨著四氯化碳一起蒸出,說明常壓蒸餾不能分離碘和四氯化碳。 (2)減壓蒸餾可以分離碘和四氯化碳 將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合液(2g碘溶於30mL四氯化碳中),在室溫下,壓力在10~15mmHg,進行減壓蒸餾,約8分鍾就將碘和四氯化碳分離開來。 綜上所述,用蒸餾的方法來提取碘是不可採用的方法,常壓蒸餾不能分離,減壓蒸餾可以分離,但通常在實驗室不方便操作。因此,採用化學方法(NaOH濃溶液反萃取法;過氧化氫法)來分離碘和四氯化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❼ 反萃取的簡介
反萃取(stripping)是用反萃取劑使被萃取物從負載有機相返回水相的過程。為萃專取的逆過程。
反萃取時所使屬用的水相溶液稱為反萃(取)劑。例如萃取了硝酸鈾醯的TBP有機相,可以用稀硝酸、水或者碳酸鈉水溶液作為反萃(取)劑,把鈾反萃(取)到水相中。
❽ 反萃取劑是啥
中文名
反萃取
外文名
stripping back extraction
定義
使被萃取物從負載有機相返回水相
適於
飲用水及水源專水
簡介
反萃取(stripping)是用反萃取劑屬使被萃取物從負載有機相返回水相的過程。為萃取的逆過程。[1]
反萃取時所使用的水相溶液稱為反萃(取)劑。例如萃取了硝酸鈾醯的TBP有機相,可以用稀硝酸、水或者碳酸鈉水溶液作為反萃(取)劑,把鈾反萃(取)到水相中。
❾ 什麼是反萃取,哪位大俠可以告訴我,謝謝!
萃取法有些污染物,在水中溶解度小,而在某些有機溶劑中溶解度卻專非常大,而這種有機屬溶劑又不溶於水。這樣便可以讓該溶劑與廢水充分攪拌混合,使廢水中的污染物都轉移到該溶劑中。停止攪拌之後,水與溶劑的密度不同,自動分為兩層,水中的污染物便被去除了。這種有機溶劑稱之為萃取劑,可以從含酚廢水中把苯酚完全萃取到萃取劑中,使廢水中苯酚濃度低於排放標准(
1.0mg/l
)。然後,向萃取液中投加NaOH,使苯酚生成酚鈉。酚鈉是鹽,不溶於
N-503
溶液之中,以酚鈉溶液的形態與萃取劑分離,從而使萃取劑得到再生,又可以重新使用
。此過程稱之為反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