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講解小組怎麼利用
⑴ 如何在英語課堂中進行小組合作
. 要進行合理的分組分工。
首先要合理劃分合作互動學習小組
將班級的學生按照一定的規律分成若干小組,可以是班級的自然小組,也可以是按英語教學的需要分成的小組,或是開放式小組—— 學生自由組合的小組。分組時應該充分考慮到成員的學習成績、性別、性格、能力、智力差異等因素,使學生有充分的機會,隨時獲得教師和同學的協助。
其次,還要合理分配組員的角色
每組成員均有分配角色、分享領導,如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等。能充分調動每個小組成員的參與意識,還有利於教師對小組展開評價,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建組做到相對平衡、自願與調整結合,英語學習合作小組組建後,要求每個小組中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見、民主平等。其中組長一般是學習成績較好,樂於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創新意識、口頭表達、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在活動中發揮組織和示範帶頭作用。
2. 合作準備課前發言 傳統的輪流制容易使活動流於形式,為了使Free talk內容豐富多彩,使更多學生得到鍛煉,教師可以事先准備好話題,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讓小組在組員個人准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加工,然後在課堂上採用小組推選代表演講、教師指定報告學生或小組組員集體表演等形式進行。這樣既能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營造課前合作學習的氛圍。
3. 合作預習新課 教師事先把預習的內容及要求告訴學生,預習課文或對話,包括查字典,找相關背景知識的資料,找出重點,難點,思考問題,提出置疑以及預做課後練習等,經小組討論,將組內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做成一份組內筆記。然後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聽老師在課堂上講評,逐一解決疑點。
4. 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整堂課完全運用合作學習方式的情況相對較少。大部分教學要將班級集體授課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針對課堂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的新理念。在導入對話或課文後,筆者經常讓學生分組歸納總結某一語言結構的功能或用法。如在教學「making suggestions」這一日常交際用語時,我讓學生歸納總結提出建議的句子及其回答方法。學生經過獨立思考並經過小組討論後發現有許多不同的表達方式。他們的回答也有很多種。然後,我再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句型中動詞的形式。學生對於經過自己思考歸納出的知識印象更深,記憶更牢。
5. 課後小組學習 教師還應指導課後的小組合作學習,如:布置小組成員間的詞語聽寫,課文朗讀與背誦、檢查書面作業、進行會話、寫作練習等。教師既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又要了解小組合作學習對每個學生的實際幫助,並且縱觀全班各組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優點,進行及時表揚、鼓勵、指導與建議。
6. 設立有序的合作常規 我們不僅要注意合作的時機,合作的時間長短,還要設立有序的合作常規。我覺得學習任務的布置,課前的准備,課堂上的交流,課後的練習,專題性學習等均可以小組為單位。對不同的學習小組可以布置共同的學習任務,也可以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共同學習任務的課堂交流中可以顯示各小組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不同學習任務的課堂交流則以互補學習為主。我們要根據中學生的特點,不斷向他們灌輸 「 合作教學 」 的思想,並且向學生傳授 「 合作 」 的技能,盡量做到要求具體明確,指令清楚,使學生具備 「 合作 」 的思想和技能,為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優勢,發揮優化組合的整體功能,開拓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7. 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標准,把學生個人記分改為學習小組記分 ,把小組總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形成了「組內相互合作,組間相互競爭」的局面,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小組合作達標。在小組評價時也要對個人合作學習的參與度、積極性、和獨創性等做出恰當的評價,這樣可在小組內部樹立榜樣,激發組內的競爭,以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打消個別學生依賴別人完成學習任務的思想。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
⑵ 如何利用高中英語課堂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提高學生的英語會話能力,這需要我們不斷研究我們的生活,不斷將生活化的因素充實到課堂的教學當中去,並逐步創設一種再現生活、表達生活的情景,從而創設成具有交際性的生活化教學模式
⑶ 如何在英語課堂中充分利用小組活動開展教學的
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小組合作學習應注意那些問題呢?小組合作學習能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呢?下面就把我在加拿大觀察到的、學習到的一些方法和經驗介紹一下。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操作方法
1. 合理科學分組。合理科學的分組是有效的組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第一步。組建學習小組時,應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進行綜合評定,搭配成若干學習小組。盡量使每個小組之間在成績、男女比例、心理素質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保證各組的學生處在同一起跑線上。這樣縮小了小組間的差別,便於小組之間的競爭,也有利於合作學習的評價。通常4至6人為一組,人數太多不利於提高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參與度。人數太少,那麼學生合作交流的范圍太小,不利於問題的討論解決。每學期應該調整一次小組計劃,以便讓學生有更寬的交往空間。
2.座位的擺放。學生分組後座位常常需要調整,可以有許多種擺放方式, 可根據不同合作任務的需要經常變換,以保持學生的新鮮感,提高合作學習的成效。
3.合作目標與任務的設定。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以某課或某單元為單位來設計合作學習活動,所設定的目標和任務靠個人是無法完成的,要使小組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依賴性。根據學習內容設定合作任務時,教師應讓每個小組成員做到:(1)明確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2)明確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己所承擔的角色。
4.關注小組活動的過程。活動的過程常分為三個階段:個體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教師必須明確:小組活動的過程比活動的結果更重要。為此,教師一定要防止學生為了獲得結果而縮短甚至忽略過程的做法。教師應對語言活動過程實施監控,引導學生踏踏實實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達到預期學習效果。
5.對小組學習效果的評價。對學習效果的評價既可能使學生深受鼓舞,從而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也可能使學生灰心喪氣,走入誤區。教師在對小組活動安排作出評價時應意識到:學習英語語言知識不是活動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通過語言活動培養其運用語言的能力,為其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因此,教師要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增強其自信心,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活動。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組織策略
1.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施首先要求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並且確定3個角色:主持人(控制小組討論的全局),記錄員(記錄本組的意見和觀點),報告員(向全班口頭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
2.根據小組成員能力、性格、智力等因素,小組成員每隔一段時間交換一次角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還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或按問題、興趣臨時組合。
3.教師的角色隨著教學環節的變化而變化。在介紹新材料,或提出供小組討論的問題時,教師充當的是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小組開展合作與交流的時候,教師的角色又變為一個促進者和合作者;有時又根據學習任務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充當指導者。
總之,無論教師的角色如何變化,教師在教學中都要始終本著這樣的原則: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以激發學習英語的熱情,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小組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在小組合作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由於每一小組內各成員在語言水平、交際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水平較高的組員可能會對合作學習失去興趣,而水平較低的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則不願積極主動地發言。因此,教師要經常鼓勵他們,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指導。
第二,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注意難易結合,面向全體學生,盡量使人人都有參與的機會。教師還要設法鼓勵學生多提問,要給予學生相互提問的機會,並教會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
第三,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管理好課堂秩序。由於部分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差,在小組合作學習相當較自由的氛圍中,難免會產生說漢語甚至說閑話的現象。教師可採取扣分制的辦法。小組各成員違紀被扣分會影響小組最終成績,可以用小組各成員監督的力量來控制這一現象。
第四,正確處理好合作學習評價。合作學習以小組目標達成為評價標准,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和獎勵依據。 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但要側重於過程評價;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但要側重於學生互評;對小組的評價與對個體的評價相結合,但要側重於小組的評價。
(四)小組合作學習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組合作學習是讓學生人人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教師要注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對學生來說,合作學習能提供大量的語言交流機會,促進他們提高英語語言表達能力。
2. 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學生尊重他人和尊重不同的意見,有利於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能力和包容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通過合作,促使各組成員間養成互相尊重、榮辱與共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過去我們課堂的評價主要是以評價個體為主,競爭也體現在個體上。現在的合作學習競爭就體現在小組之間,個體的發言代表小組。因此,個體的發言能夠很好的引起組內成員的注意,促進小組之間學習的相互督促,幫助。在合作學習與合作競爭中,小組成員加強了集體成敗感、集體責任感,形成了榮辱與共的合力。
社會化的發展,要求我們具備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像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公司在招聘員工時,對個人能力的考核,最重要的一條標准就是與他人合作協調能力。小組合作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社會進步的產物。所以,我們要大力倡導小組合作活動,從小就要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以便將來更好地適應於社會。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教學形式,教師應充當好組織者,指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精心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充分進行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從而最大可能地提高學習的效果,並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各種能力。
⑷ 如何有效利用小組合作進行英語教學
1. 同桌合作準備課前發言。課前幾分鍾的「Free talk」是課堂常用形式。傳統的做法往往是每天一個學生輪流做,容易流於形式。為了使值日內容豐富多彩,使更多學生得到鍛煉,教師可以事先適當地提出「Free talk」的主題,讓學生在個人准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加工,同桌相互交流,然後在課堂上採取教師指定報告學生或小組集體表演等形式進行。這樣既能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營造課前合作學習的氛圍。
2. 小組合作預習新課。教師事先把預習的內容及要求告訴學生,讓小組同學根據要求查閱生詞、預習對話或課文及語法要點,經小組討論,將組內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做成一份組內筆記。然後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聽老師在課堂上講評,逐一解決疑點。由於是小組合作,教師有時還可以提出難度稍高的預習要求。這樣不僅課上得輕松,學生參與的熱情也高。而且能學到許多書本以外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3. 合作表演對話。學生學完一段對話後,一般要求他們角色表演。如果單純地照本宣讀,易使人感到乏味。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競賽。進行這一活動的關鍵是教師不能布置任務後馬上進行,應讓學生有時間准備,最後從讀音是否標准、對話是否有感情、表情是否自然、表演是否得體等各方面綜合考慮,選出最佳小組。為了小組的榮譽,每個學生都不甘落後。一般來說,英語成績好的學生都樂於承擔內容較復雜的角色,英語成績較差的學生也不甘示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個組員都能在小組活動中充分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後教師比較各組的表演,表揚表演得好的,對較為典型的問題做適當評析,並幫助表演有欠缺的小組分析原因,引導他們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爭取下次演得更好。
⑸ 如何利用小組合作教學打造英語高效課堂
」當前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全面素質的提高。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小組合學」可行而有效。
⑹ 如何有效開展高中英語課堂上的小組活動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有效的學習氛圍
羅傑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使學生處於積極的情感狀態,使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學習。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助於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這需要教師在主觀上積極地努力。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身心健康,體諒他們學習英語的難處,尊重學生的思想,善於激勵他們。教師也要善於運用激情洋溢的笑容、自然親切的目光、恰到好處的神態、瀟灑得體的動作、富有感召力的語言去感化學生,吸引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就會讓學生感到老師對自己的深愛、尊重、理解和期待,他們也就會用加倍的愛和尊重來努力回報老師,這樣更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而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也許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尊重學生,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是對差生,教師的態度更要慎重,不能放鬆對他們的要求,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並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並教給他們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對於作業中出現的錯誤,不能簡單用紅筆打「×」,一概否定,而是把正確的部分劃出來,寫上「good point」或「good sentence」之類的表揚話,使他們感到還有希望,從而保持學習的積極性,還要經常讓他們有表現的機會,哪怕是點滴的進步都要加以表揚,學生並不是單純地追求表揚,他們會把老師的表揚看成是對自己的關注和重視,從而激發繼續向上的動力。師生間的融洽關系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表現出願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從而創建出有效的學習氛圍。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有效的主動學習
孔子曾說:「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樂知。」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會有學習的積極性,就會由被動變主動,由死記硬背到靈活運用,由乏味變趣味,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而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教師積極引導和教學藝術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用教育的藝術把學生的興趣引向英語學習領域。
例如,在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簡筆畫、掛圖、實物、卡片、幻燈片等直觀手段,也可以利用實物投影儀、錄音、錄像、攝像或計算機網路等多種媒體設備,
⑺ 如何開展高中英語課堂的小組學習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有效的學習氛圍
羅傑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使學生處於積極的情感狀態,使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學習。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助於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這需要教師在主觀上積極地努力。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身心健康,體諒他們學習英語的難處,尊重學生的思想,善於激勵他們。教師也要善於運用激情洋溢的笑容、自然親切的目光、恰到好處的神態、瀟灑得體的動作、富有感召力的語言去感化學生,吸引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就會讓學生感到老師對自己的深愛、尊重、理解和期待,他們也就會用加倍的愛和尊重來努力回報老師,這樣更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而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也許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尊重學生,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是對差生,教師的態度更要慎重,不能放鬆對他們的要求,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並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並教給他們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對於作業中出現的錯誤,不能簡單用紅筆打「×」,一概否定,而是把正確的部分劃出來,寫上「good point」或「good sentence」之類的表揚話,使他們感到還有希望,從而保持學習的積極性,還要經常讓他們有表現的機會,哪怕是點滴的進步都要加以表揚,學生並不是單純地追求表揚,他們會把老師的表揚看成是對自己的關注和重視,從而激發繼續向上的動力。師生間的融洽關系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表現出願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從而創建出有效的學習氛圍。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有效的主動學習
孔子曾說:「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樂知。」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會有學習的積極性,就會由被動變主動,由死記硬背到靈活運用,由乏味變趣味,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而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教師積極引導和教學藝術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用教育的藝術把學生的興趣引向英語學習領域。
例如,在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簡筆畫、掛圖、實物、卡片、幻燈片等直觀手段,也可以利用實物投影儀、錄音、錄像、攝像或計算機網路等多種媒體設備,以多維的、多樣的、多角度的、高密度的方法充分展示教學內容,通過有聲的語言和逼真的形象來作用於學生的各種感官,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焦慮感,使其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最後上升為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採用角色表演,做游戲,唱英語歌曲,表演英語短劇,學習競賽,采訪等多種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並使其興趣得到很好的激發。例如:我在教形容詞與副詞的比較級、最高級時,先讓學生了解其基本用法,然後叫三個學生上台來,以他們的高矮、胖瘦進行比較造句;或者讓三個小組的學生上台來比賽畫貓,看誰畫得快,誰畫的貓最好,再讓其他同學用英語進行評價,如「I think Lily's drawing is the best.」;「Peter drew the fastest.」等,在這種既緊張、興奮又輕松、愉快的比賽氛圍中同學們很好地掌握並鞏固了形容詞與副詞的比較級、最高級的用法。而在此過程中,我毫不吝嗇地對他們的表現進行表揚,我欣喜地發現,在同學們的鼓掌和老師的表揚中,學生的眼中有我所期盼的東西——成功的喜悅感。白此,他們在課堂上開始變得主動了,回答積極了,作業認真了,也會問為什麼了,成績也明顯進步了。他們開始對英語感興趣了,因為有了興趣,他們不再排斥英語,他們開始熱愛它了。
三、尊重學生的實際水平,保證有效的知識掌握
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那麼,教師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進行教學,而應按照學生「學」的規律進行教學。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以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前提,設計的教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周密地考慮到學生存在著「已有知識經驗和思想方法基礎」的事實。學生的這個基礎與教材的編排順序有關,但與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與生活環境關系更大。教師要根據這一特點來確定教法,力爭達到教與學的統一。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教材所提供的知識內容有可能是學生沒有見過的,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及時對教學進度、難度進行調控,才能保證學生掌握知識的有效性;同時還應隨時隨地關注學生的反應,學生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或多或少地顯示出他們此時的學習狀況。所以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反應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寧可不講,先讓學生適當地放鬆一下;若學生沒弄明白這個問題,一般也不要往下講另一個問題。
四、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增強有效的教學參與英語課是語言課,是操練課。
新課標倡導「面對全體學生,全面進行教學」的教學理念,運用小組合作活動,可以加快教學節奏,加強訓練密度和廣度。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用快速反應的方式通過「pair bypair」的形式,有節奏地讓學生練。教師組織課堂小組活動的目的是要讓全體學生在小組中積極、充分地進行「談、說、評、議」等言語表達活動,從而達到學生個體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所以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會進行各種內容的交際活動,教師應把對話操練放到小組活動中去,讓學生在小組中展開對話操練。因為學生的層次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對話和課文操練過程中,學生所需承擔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合作小組建立的過程中,應遵循「同組異質,組問同質」的原則,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承擔不同程度的角色。如(Go For It)Book II 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課文的內容安排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進行對話表演,就猶如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過生一般,把課文編成短劇來表演,學生表現出極大的樂趣;在角色分配過程中,讓層次高的學生擔任主要角色Ann和旁白部分,層次中等的學生擔任Ann'smother和Ann's friends,而層次較差的學生則讓他們擔當不需要記許多台詞的角色。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甚至出現了這樣的一位學生,他什麼也不會說,但是又不肯放棄這個表演機會,於是,他就在旁邊充當「doorbell」的角色。盡管每位學生的角色不同,但是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人人參與了學習過程,人人都嘗試了成功的喜悅,他們在活動中各司其職,平等合作,快樂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了最好的教學效果。
五、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培養自主發展能力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從有效推動和促進學生主體性實踐活動入手,培養學生自主發展能力。新《課程標准》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實踐,自我發展,提出問題,在教師引領下解決問題;提倡課堂的民主性,充分地尊重學生,教師成為課堂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緊緊抓住「善導」、「激趣」、「引思」、「精講」這四項教學要素,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教師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生的「學」為重心。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協調與統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把研究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著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自主去探索,自己去發展,逐步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真正達到讓學生「自求得之」的目的。以此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效益是課堂的永恆追求,有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它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有效性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合理運用控制論的原理,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有效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