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學術交流英語怎麼上
『壹』 中科大英語快慢班上課一起嗎
不是一起上,普通班用大學英語1--4,高級班用5--6.高級班上完6後可以自由選一些英語選修課。
『貳』 中科大英語專業研究生
出國率:中科大的學科設置很有意思,某個程度上科大並沒有所謂的爛系這樣的說法。科大的學科一般越冷門出國率越高,畢業分配越好的系出國率越低。總的來說,科大18個系(我在校的時候),物理方面有3個系,化學方面有5個系,本科出國率都高於60%。像計算機這樣的系就差一點,大概只有15%--25%之間(其實在別的大學,20%的出國率已經是驚人的數字了)。某個程度上這個是個優化配置:因為像近代物理和物理這樣的專業,在國內的去向上是不太幸福的(如果和科大的計算機之類比較),能夠轉移到國外去作學術工作也算是給國家減輕就業壓力。當然有人會罵我說為什麼這些學生不能留下來給國家作貢獻。那我老老實實說吧:如果你是那個學生,你讀了一個比較冷門的專業,而你得到斯坦福大學物理系的全額獎學金,你會不會去讀?所謂達則兼濟天下,你也要先「達」了再說吧。另外說一句話,因為科大出國率在10多年前就極高的緣故,這兩年有很多在海外發展多年的校友回國發展。就我個人而言,我不想把什麼都和國家民族大義聯系在一起,但是我個人覺得他們的做法算是雙贏吧。
學風:很多人說科大的學風很好,其實我倒不完全這樣看。固然科大的本科高出國率背後是許多學生在英語上的大量時間投入。但是科大的學風實際上是非常寬松的。同樣有非常多學生以混畢業為目的,不過多數科大老師的態度是:你不上課可以,有本事你考及格給我就行。所以不管你是不是一個刻苦的學生,你都可以在科大找到你的空間。當然如果你覺得你是一個變態的用功學生,相信我,科大肯定有比你更加變態的。科大是一個絕對可以改變你的地方。
校風:這些年大學教育的名聲已經很不好了,但是我可以這樣保證,所謂考試送禮這樣的事情絕無可能在科大發生(所謂套瓷之類是有可能的,但是老師絕無可能收你的東西)。另外在科大是很少有人要作學校幹部的,如果你覺得你有組織才能,你很容易得到你的位置,因為科大學生的觀念里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科大的老師往往有些學究氣,對學生都是不錯的,所以科大是個很乾凈的學校(我知道科大難免有官僚的方面,世俗的方面,但是科大絕無黑暗的方面)。合肥的消費比較便宜,氣氛安靜,你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根據你學到的東西塑造你自己。科大確確實實是一個能夠改變人的地方。
校友:這個在我離開科大以後我才認識到。科大校友是中國最抱團的一群。我在上海工作的時候,不止一次有人和我說他們很羨慕我們科大這個方面。因為那時我在上海工作,自己一個人租了一套房子,有些師兄要出國的就在我那裡落腳(有些我實際上不認識),然後一群認識或者不認識的校友會聚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一般不喝酒)。一次我和同事一起去客戶那裡,剛好那個客戶老闆的朋友也過來,老闆和我們介紹說是科大少年班畢業的(年齡雖然只比我大一點,但是卻工作了不少年了)。他最後請我們2個吃飯,說給師弟初到上海接風。我後來再也沒有見過這位師兄,但是卻非常感動。同是科大人間的那種信任,是別的學校很少見的。我那位同事是95級上交大電子工程畢業的,他說他們班幾乎全班都留在上海了,可是他們之間都沒有什麼聯絡。如果你到了國外,你更會感覺到科大校友對你的那種認可。那種默認的自豪感是很打動人的。
最後說一說很多人談論中科大和其它學校之間比較的問題,作為一所年齡不長的大學,科大一直以加州理工為榜樣,所以它的規模一直很小,1996年,科大畢業了只有不到600本科生,1997年,科大畢業了不到700本科生。同年清華畢業的學生是科大的5-6倍。從1958到1998年的40年,中科大一共才畢業了20000出頭的學生(其中9000海外校友),這個數字大概只夠今天的華中科大和浙大3-4年的畢業學生數。即使這樣,中科大取得的學術成績上仍然可以和國內頂尖高校一爭長短。不過因為科大學生較少,出國率又高,所以在國內發展的學生要遠遠少於其它高校,所以顯得影響力較小(和上交大這樣的學校比,科大的國內校友數不知道有沒有他們的10%)。
少年班:我常常覺得很多人對於少年班有偏見。科大少年班被叫做所謂中國神童部落,某個程度上被寄託了太多希望。大家要記住,並不是全中國在用舉國之力投資少年班,只是中科大自己對少年班教學有所傾斜而已。希望少年班出什麼牛頓、愛因斯坦是不公平的(這種人不是靠培養出來的)。對於少年班本身的學生來說,他們完全對得起他們所受到的教育。如果我們把少年班看作一個系的話,那麼從過去20年取得的成績來看,少年班無疑是中國第一系(雖然這個系只有一個班)。另外因為少年班學生年齡較小的緣故,少年班20年裡畢業的大多數學生今年還不到30,本來也還沒有到出成績的時候(你如果要討論經商發財之類的,那麼當我沒有說,那本來不是少年班的目的所在)。像張亞勤,他已經是少年班第一屆學生,是有史以來最年輕IEEE院士,他還不到35(也就算說,少年班最大的學學生今天也不過35左右)。所以大家也許再過10年,就會看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了。即使這樣,今天少年班第一屆學生也足以和中國任何一個班級進行比較了。當我們討論一個學校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群體,而不是一個首富,一個主席的概念。
最後關於高考志願:這個拿我當年來做比方吧,當初我填科大是很偶然的。本來清華,上交大,中科大都在考慮之內。不過上交大有拖拉機專業(我雖然很有自信,但是實在不能想像萬一高考失手,讀拖拉機專業是個什麼情形),另外我記得當時上交大還有一大堆不知所謂的專業,不過現在好像取消了。權衡了半天,科大來招生的老師力勸我讀科大,他是近代物理系的副系主任,他說實在運氣不好,進不了計算機或電子工程,最差不過是去讀他的物理系(我當時聽他說這個的時候,覺得他真的很幽默,這樣形容自己的系),5年後還可以去美國前10的學校讀博士,也許我還能做出點什麼成績。我給蒙的暈頭轉向,就填了。事後證明這個老師沒有騙我(雖然我進了計算機,但是他說的情況確實發生了,我的另外一個中學同學進來物理系,現在在斯坦福)。
人生是由一次次選擇組成,對於今天的我來講,我的第一個重要選擇就是選擇了中科大,雖然人生不能假設,但是如果給我再來一次的機會,我仍然會選擇中科大(最後我的高考成績,足以在清華任選一系),因為當我畢業的時候,我發現我對中國剩下的大學,並沒有任何憧憬。
『叄』 中科大物理 學類專業怎麼樣 跟國外的學術交流頻繁嗎
全國排名第二,僅次於南京大學,與北大不相上下,對外交流活動和出國機會都較多,挺不錯的
中科大物理學院網址:http://physics.ustc.e.cn/
『肆』 學術交流在語言上有幾點要求
全球化使國際間的學術交流不斷加強,語言接觸也更加頻繁,在這一領域語言態度和語言使用研究是近年來社會語言學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高校學生國際學術交流能力研究也是教育語言學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旨在調查在滬部分高校學生在國際學術交流領域的語言使用狀況,以求管中窺豹,了解這一城市未來的學術人群的語言態度。調查基於網路針對上海高校在校生進行。調查對象為不同學校從本科生到即將畢業的博士生,共約120名。調查數據運用SPSS軟體處理分析。調查結果表明,目前絕大多數學生參與國際學術交流頻繁,並對自己使用英語的狀態表示滿意,但是對自己語言身份的認同還不充分。此外,通過數據分析還發現,上海高校學生的語言態度受到「性別」、「專業」、「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方式」、「年級」等多個變數的影響,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變異性。最後,就提升和改善學生國際學術交流語言能力,提出幾點建議和對策。
『伍』 中科大研究生英語口語教材是什麼 貌似是劍橋什麼東東
研究生應用英語課程有三門,日常交流英語(無教材),學術交流英語和科技論文寫作,都會有口語課程要求(EPC課程不可少),日常英語交流英語課教材是《劍橋國際英語教程》 (Jack C. Richards),這東西基本沒什麼作用,不過老師就是要求唉,所以最好還是到瀚海吼吼弄本舊的吧。
『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大)研究生日常交流英語
請問有人知道科大的日常交流的一位印度老師的郵箱么。2209687362告知,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