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翻译 » 善事父母为孝英语怎么翻译

善事父母为孝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时间: 2021-03-09 17:42:53

1.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的现代翻译

笑就是好好善待父母的人。从老一辈做起,到你这一辈再做起。子继承老一辈的孝心,代代相传。

2. 古文:孔子论"孝" 翻译 急~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3. 善事父母的翻译

待翻译内容:善事父母
翻译后内容:善待父母,孝敬父母
网络翻译,仅供参考!

4.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的翻译是什么

孝,就是好好善待父母的人。从老的一辈做起,到你这辈再做起,子继承老一辈的孝心代代相传。

孝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说文解字》解释“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古人讲孝强调埋儿奉母、行孝当及时。今人讲孝,主张常回家看看,多余父母交流。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文献资料殷商甲骨卜辞之中已有“孝”字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4)善事父母为孝英语怎么翻译扩展阅读

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就是好好善待父母的人。从老的一辈做起,到你这辈再做起,子继承老一辈的孝心代代相传)。

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可以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5.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意思

意思是:孝字是老字省去右下角,和子字组合而成,因而,孝就是善事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赡养。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篆体孝字云:“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里是解释孝这个字的由来,孝是会意字,是由老省略了匕,和子两部分组成的。



(5)善事父母为孝英语怎么翻译扩展阅读

典故

1、亲尝汤药

古时有汉文帝刘恒,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6.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是甚么意思

中国最早的1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朝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翻译成现代

7. 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什么意思

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如《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

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如《汉书·武帝纪》「兴廉举孝」

3.居丧曰孝。如守孝、在孝。

4.奉养、孝顺曰孝。如《礼记·祭义》「内则孝于亲」。

5.服父母与祖父母之丧的曰孝。如孝媳、孝孙。

6.能继先人之志也。如《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云 :「孝乃天经地义」。

《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因此,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故为人子女,欲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以德润身,奋发向上。勿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蒙羞,此乃孝顺第一步。

人之行孝,不能离开敬。孔子曰:「盖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养父母,没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爱之心。想想我们自己,

从小对父母的教诲,是不是恭敬听受?

小时候,父母把最好的食物,留给我吃;现在,最好的食物,记得请父母先吃了吗?

家中最好的房间是否敬给父母居住?他们的衣食住行经常关心吗?

父母交待的事情,可曾尽心尽力办好?

父母有病时,能不能尽力侍奉,想方设法减少他们的病痛?

远游在外,已经多久没有向家里问候、回去探望了呢?

……

更进一步,如果能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对所有的师长、宗亲;如果我们还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努力、贡献,让父母宽慰,使他们一生的辛勤没有白费,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光耀门楣」,「孝行」至此就更加圆满。

「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贵贫贱,是人人可行可做的。愿我们能牢记这些话。及时把握行孝的机会,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恸,至此追悔已迟。

8. 孝,善事父母者的意思是什么

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如《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
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如《汉书·武帝纪》「兴廉举孝」
3.居丧曰孝。如守孝、在孝。
4.奉养、孝顺曰孝。如《礼记·祭义》「内则孝于亲」。
5.服父母与祖父母之丧的曰孝。如孝媳、孝孙。
6.能继先人之志也。如《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云
:「孝乃天经地义」。
《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因此,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故为人子女,欲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以德润身,奋发向上。勿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蒙羞,此乃孝顺第一步。
人之行孝,不能离开敬。孔子曰:「盖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养父母,没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爱之心。想想我们自己,
从小对父母的教诲,是不是恭敬听受?
小时候,父母把最好的食物,留给我吃;现在,最好的食物,记得请父母先吃了吗?
家中最好的房间是否敬给父母居住?他们的衣食住行经常关心吗?
父母交待的事情,可曾尽心尽力办好?
父母有病时,能不能尽力侍奉,想方设法减少他们的病痛?
远游在外,已经多久没有向家里问候、回去探望了呢?
……
更进一步,如果能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对所有的师长、宗亲;如果我们还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努力、贡献,让父母宽慰,使他们一生的辛勤没有白费,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光耀门楣」,「孝行」至此就更加圆满。
「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贵贫贱,是人人可行可做的。愿我们能牢记这些话。及时把握行孝的机会,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恸,至此追悔已迟。

9. 善事父母曰孝是什么意思

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如《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
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如《汉书·武帝纪》「兴廉举孝」
3.居丧曰孝。如守孝、在孝。
4.奉养、孝顺曰孝。如《礼记·祭义》「内则孝于亲」。
5.服父母与祖父母之丧的曰孝。如孝媳、孝孙。
6.能继先人之志也。如《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云
:「孝乃天经地义」。
《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因此,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故为人子女,欲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以德润身,奋发向上。勿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蒙羞,此乃孝顺第一步。
人之行孝,不能离开敬。孔子曰:「盖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养父母,没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爱之心。想想我们自己,
从小对父母的教诲,是不是恭敬听受?
小时候,父母把最好的食物,留给我吃;现在,最好的食物,记得请父母先吃了吗?
家中最好的房间是否敬给父母居住?他们的衣食住行经常关心吗?
父母交待的事情,可曾尽心尽力办好?
父母有病时,能不能尽力侍奉,想方设法减少他们的病痛?
远游在外,已经多久没有向家里问候、回去探望了呢?
……
更进一步,如果能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对所有的师长、宗亲;如果我们还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努力、贡献,让父母宽慰,使他们一生的辛勤没有白费,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光耀门楣」,「孝行」至此就更加圆满。
「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贵贫贱,是人人可行可做的。愿我们能牢记这些话。及时把握行孝的机会,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恸,至此追悔已迟。

10.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是甚么意思大神们帮帮忙

《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
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懿子向孔子请问甚么是孝。

热点内容
感觉好陌生翻译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8-26 04:08:41 浏览:276
无声钢琴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 发布:2025-08-26 04:05:20 浏览:728
should怎么读用英语作文 发布:2025-08-26 04:04:39 浏览:346
对不起我并不会说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8-26 03:58:54 浏览:106
堂姐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8-26 03:58:24 浏览:829
离得远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8-26 03:36:04 浏览:578
出生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8-26 03:24:31 浏览:868
英语笨蛋怎么翻译 发布:2025-08-26 03:19:31 浏览:936
你的父母很爱你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8-26 03:18:10 浏览:69
鸭子翻译成英语怎么读 发布:2025-08-26 03:18:03 浏览: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