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窑气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
『壹』 英文版石灰吟
SONG TO THE LIME
Translated by Xu Yuanchong
You come out of deep mountains after hammer blows;
Under fire and water tortures you are not in woes.
Though broken into pieces, you will have no fright;
You'll purify the world by washing it e'er white.
『贰』 石灰窑中控室操作规定
石灰出窑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 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操作。
2、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遵守上级和站制定的各项规定,不违章作业。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岗位。
3 、开机前必须全面检查系统的设备状况,确认后方可启动,严禁带负荷启动除尘风机。
4 、设备运转时,严禁触摸,擦拭设备。严禁用湿手触摸电器开关。
5、 进入除尘器工作前必须与操作工联系,让操作工停下除尘器螺旋,关好压缩空气、停好风机,有人监护方能进入。
6、 进入除尘器必须有人监护。
7、 禁止高空抛物,防止坠物伤人。
8、 发现设备故障时,应立即与点检联系,进行处理,严禁自行处理故障。
9 、在高压运行时,高压控制柜应上锁关好,操作人员不得进入高压隔离室。正常运行中不可用急停方法停机,否则将引起高压拉闸,导致设备损坏。
10 、发现有人触电时,不能用手去拉接触者,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抢救伤员。
11、 检修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方挂牌制度。
石灰司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操作。
2、注意检查煤气管道,煤气设备,发现煤气泄漏应及时处理,检查和处理时,严格遵守煤气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3、发现本岗位设备漏油必须立即清除,以免着火或滑倒。
4、工作中,上炉必须携带CO报警仪.生产许可的情况下,应站在上风口
5、正常情况下,不能带负荷启动电机,并严格执行风机设备的使用说明。
石灰运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操作。
2、认真检查本岗位的机器仪表是否正常,发现问题,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处理。
3、确认全系统联动正常后,根据作业站指令组织正常生产。
4、正常运转后,注意观察各仪表的工作情况,随时掌握生产动态,及时传达有关指令,保持与各岗位之间的联系,并做好原始记录。
5、非操作人员严禁操作,严禁岗位无人操作。
石灰主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操作。
2、认真检查本岗位的机器仪表是否正常,发现问题,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处理。
3、确认全系统联动正常后,根据作业站指令组织正常生产。
4、正常运转后,注意观察各仪表的工作情况,随时掌握生产动态,及时传达有关指令,保持与各岗位之间的联系,并做好原始记录。
5、保持CO报警仪探头清洁,并严格遵守CO报警仪使用规程。
6、非操作人员严禁操作,严禁岗位无人操作。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was built in August 1173 and is the free-standing clock tower of the Cathedral of Pisa, Italy, on the Square of Miracles in the north of Pisa, Tuscany, Italy.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is 58.36 meters high from the foundation to the top of the tower. It is 55 meters high from the ground to the top of the tower.
The width of the wall of the clock tower is 4.09 meters on the ground, 2.48 meters wide at the top of the tower, and the total weight is about 14453 tons.
The center of gravity is above the foundation. 22.6 meters. The circular foundation has an area of 285 square meters and an average pressure of 497 kPa to the ground.
The angle of inclination is 3.99 degrees, which is 2.5 meters away from the outer edge of the foundation and 4.5 meters from the top.
比萨斜塔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
(3)石灰窑气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扩展阅读
比萨斜塔的建筑风格有:
1、比萨斜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创性。比萨钟楼被认为是独立于原型,在借鉴前人建筑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并对圆形建筑加以了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比萨风格。
2、钟楼的圆形设计被认为是为了同一旁的大教堂建筑形成反射而相对应,因此有意地模仿教堂半圆形后殿的曲线设计。
3、钟楼与广场上对圆形结构的强调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宏伟的、同样是圆形的洗礼堂奠基以后,整个广场更像是有意设计成耶路撒冷复活教堂的现代版本。这种的设计正来源于经典的古代建筑。
4、钟楼的装饰格调继承了大教堂和洗礼堂的经典之作,墙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浅两种白色带,半露方柱的拱门、拱廊中的雕刻大门、长菱形的花格平顶、拱廊上方的墙面对阳光的照射形成光亮面和遮荫面的强烈反差,给人以钟楼内的圆柱相当沉重的假象。
『肆』 石灰窑的燃气石灰窑
燃气石灰窑简单说就是在石灰煅烧中,利用天然气、煤制气等可燃气体进行石灰煅烧的窑炉。一般以配备煤气发生炉生产的煤制气石灰窑居多 。这种燃气石灰窑大都设计为竖窑,中间设置有燃烧段配置煤气烧嘴进行喷射燃烧,炉窑直径一般在2.5-2.8米之间。配备煤气发生炉有单段和双段,从燃烧效果上说双段煤气发生炉更适合石灰窑的应用 。配备煤气发生炉的石灰窑窑型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方窑为了扩大产能可以增加长度宽度不变,不影响煤气烧嘴的喷烧距离,其宽度大都是在2.5米范围内,两边设置烧嘴完全可以使火焰达到中心位置,所以石灰窑配煤气发生炉的以方窑为多。也有在原有旧式竖窑的基础上,改为燃气石灰窑的 。
『伍』 石灰吟怎么翻译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陆』 谁能告诉我八大公害事件里八个事件名称的英文翻译啊.
1、马斯河谷事件(Meuse Valley fog):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由于该工业区处于狭窄的河谷中, 即马斯峡谷的列日镇和于伊镇之间,两侧山高约90米。许多重型工厂分布在那里,包括炼焦、炼钢、电力、玻璃、炼锌、硫酸、化肥等工厂,还有石灰窑炉。12月1~5日时值隆冬,大雾笼罩了整个比利时大地。由于该工业区位于狭长的河谷地带,发生气温逆转,大雾像一层厚厚的棉被覆盖在整个工业区的上空,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无法扩散,二氧化硫的浓度也高得惊人。3日这一天雾最大,加上工业区内人烟稠密,整个河谷地区的居民有几千人生起病来。病人的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星期内,有60多人死亡,其中以原先患有心脏病和肺病的人死亡率最高。与此同时,许多家畜也患了类似病症,死亡的也不少。据推测,事件发生期间,大气中的二氧伦硫浓度竟高达25~100毫克/立方米,空气中还含有有害的氟化物。专家们在事后进行分析认为,此次污染事件,几种有害气体与煤烟、粉尘同时对人体产生了毒害。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30年12月1~5日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作区。在比利时境内沿马斯河24公里长的一段河谷地带,即马斯峡谷的列日镇和于伊镇之间,两侧山高约90米。许多重型工厂分布在河谷上,包括炼焦、炼钢、电力、玻璃、炼锌、硫酸、化肥等工厂,还有石灰窑炉。
1930年12月1日开始,整个比利时由于气候反常变化被大雾覆盖。在马斯河谷还出现逆温层,雾层尤其浓厚。在这种气候反常变化的第3天,这一河谷地段的居民有几千人呼吸道发病,有63人死亡,为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10.5倍。发病者包括不同年龄的男女,症状是:流泪、喉痛、声嘶、咳嗽、呼吸短促、胸口窒闷、恶心、呕吐。咳嗽与呼吸短促是主要发病症状。死者大多是年老和有慢性心脏病与肺病的患者。尸体解剖结果证实:刺激性化学物质损害呼吸道内壁是致死的原因。其他组织与器官没有毒物效应。
事件发生以后,虽然有关部门立即进行了调查,但一时不能确证致害物质。有人认为是氟化物,有人认为是硫的氧化物,其说不一。以后,又对当地排入大气的各种气体和烟雾进行了研究分析,排除了氟化物致毒的可能性,认为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气体和三氧化硫烟雾的混合物是主要致害的物质。据推测,事件发生时工厂排出有害气体在近地表层积累。据费克特博士在1931年对这一事件所写的报告,推测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约为25~100毫克/立方米(9~37微克)。空气中存在的氧化氮和金属氧化物微粒等污染物会加速二氧化硫向三氧化硫转化,加剧对人体的刺激作用。而且一般认为是具有生理惰性的烟雾,通过把刺激性气体带进肺部深处,也起了一定的致病作用。
在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中,地形和气候扮演了重要角色。从地形上看,该地区是一狭窄的盆地;气候反常出现的持续逆温和大雾,使得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在河谷地区的大气中积累到有毒级的浓度。该地区过去有过类似的气候反常变化,但为时都很短,后果不严重。如1911年的发病情况下这次相似,但没有造成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河谷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即有人指出:“如果这一现象在伦敦发生,伦敦公务局可能要对3200人的突然死亡负责”。这话不幸言中。22年后,伦敦果然发生了4000人死亡的严重烟雾事件。这也说明造成以后各次烟雾事件的某些因素是具有共同性的。
马斯河谷是比利时境内马斯河旁一段长24公里的河谷地段。这一段中部低洼,两侧有百米的高山对峙,使河谷地带处于狭长的盆地之中。马斯河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建有3个炼油厂、3个金属冶炼厂、4个玻璃厂和3个炼锌厂,还有电力、硫酸、化肥厂和石灰窑炉,工业区全部处于狭窄的盆地中。
1930年12月1-15日,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气候反常。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通常,气流上升越高,气温越低。但当气候反常时,低层空气温度就会比高层空气温度还低,发生“气温的逆转”现象,这种逆转的大气层叫做“逆转层”。逆转层会抑制烟雾的升腾,使大气中烟尘积存不散,在逆转层下积蓄起来,无法对流交换,造成大气污染现象。
在这种逆温层和大雾的作用下,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其积存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极限。第三天开始,在二氧化硫(SO2)和其他几种有害气体以及粉尘污染的综合作用下,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症状表现为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声嘶、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一个星期内就有60多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其中以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家畜也未能幸免于难,纷纷死去。
这次事件曾轰动一时,虽然日后类似这样的烟雾污染事件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发生过,但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却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惨案。
2、多诺拉事件(Donora smog):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
该镇处于河谷, 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
3、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Los Angeles photochemical smog event ):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
4、伦敦烟雾事件(London smog incidents):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
5~8日英国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0人, 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 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2倍。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是事件前一周同类人数的93倍。
5、四日市哮喘事件(Yokkaichi asthama episode):1961年日本四日市
1955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1961年哮喘病发作, 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而自杀。1972年该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
6、米糠油事件(Yusho disease incident):(Rice bran oil event)1968年3月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13000人。
7、水俣病事件(Minamata disease events):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8、痛痛病事件(Itai-itai disease event):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
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 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柒』 水泥混凝土英文怎么写
水泥混凝土
cement concrete
[网络短语]
水泥混凝土cement concrete;cement and concrete;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 concrete pavement;The cement concrete road noodles;cement concrete road
普通水泥混凝土portland cement concrete;Ordinary Cement Concrete;common concrete
示例:
石灰石是碳酸钙,在900度的时候,Limestone,is,calcium,carbonate,,and,at,about,900∞,碳酸钙分解产生石灰,以及二氧化碳,这是制备,水泥混凝土的第一步。
C,calcium carbonatedecomposesto dioxideAnd,thisisused asthe .
当你想到,在地球上每年要消耗多少的水泥混凝土的时候,这将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主要来源。
And so,whenyouthink abouthow theplanet,thisbecomesaconsiderable .
作为当地人口参与重建工作的一部分,妇女自助小组参与了砖、瓦、以及现代水泥混凝土空心砖的制作。
And , women’sself helpgroupsareprocingbricks,roofing tiles,andcementconcretehollowblocks tomodernspecifications.
『捌』 石灰吟全文及翻译
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为: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也作“千锤万击”或“千鎚万击”;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亦作“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8)石灰窑气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
思想主题:
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作者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孝宗追谥肃愍,明神宗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
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其诗多以忧国爱民和表达坚贞节操的内容为主。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
『玖』 "生石灰"的英文怎么写,拜托指教。
生石灰 [shēng shí huī]
[词典] calces; shell; quick lime; pellouxite; unslaked lime;
[例句]在添加生石灰和肥料前,先检测一下土壤。
And test the soil before adding lime and fertiliz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