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翻译 » 孔维振翻译成英语怎么写

孔维振翻译成英语怎么写

发布时间: 2022-01-13 07:28:42

1. 中国有多少叫孔维振的

你好,名字查询系统显示,全国 孔维振 同名同姓者共26人,名字很好,重名者相对较少,详细省份地址以及性别无法查询,(网络数据不保证%100准确.希望楼主能够理解)如果满意还望楼主及时采纳,谢谢。

2. 宋史 列传第一百九十一翻译

是儒林的传记(2),涉及15个人,太长,你需要哪一段,请明示,我可以给你敲进来。

胡旦字周父,宋代渤海县人(今滨城区人)。公元978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宋太宗钦点为状元,被委任升州通判。当时,江南刚刚平定,南唐时出家的僧人多数还俗,胡旦认为他们缺房无田,极易聚而为盗,主张在他们脸上刺字,收为黥兵。随后调任左拾遗,又曾任海州知州。胡旦喜欢议论时政利弊,多次上书。983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黄河决口,很快被堵复。胡旦向太宗呈献《河平颂》,粉饰太平,攻击宰相赵普等,宋太宗极为不满,将其贬为殿中丞、商州团练副使。胡旦曾上《平燕议》,主张利甲兵、雄士卒、饶给养,“齐心平敌,恢拓旧境”,因复起,任直史馆修撰,预修国史。�
胡旦平生好书善史,晚年双目失明后,犹令人诵经史,凭几而听,不知疲倦。一生善治经史,著有《汉春秋》、《五代史略》、《将帅要略》、《演圣通义》、《唐乘》、《家传》等三百余卷。曾制一大砚,方五六尺,上刻“胡旦修汉春秋砚”字样埋入地下,以传后世。
胡旦好评论人物短长,每闻大臣、名士去世,必为之做传,记其善恶,颇为时论所鄙视,又贪图钱财,常干扰地方,屡屡遭贬。晚年任襄州通判,服母丧之后再服父丧,以秘书省少监身份闲居襄州,再迁为秘书监,直到80岁病逝。其子孙非常贫困,只能将灵柩安放于民间。后来,襄州知州王田将情况上报朝廷,拨二十万钱,才得以下葬。

3. 属羊的男孩姓孔维辈分

孔维畅 孔维达 孔维斌 孔维宁 孔维真 孔维若 孔维荣 孔维阳 孔维宇 孔维挺 孔维超 孔维展 孔维涛 孔维鑫 孔维洙 孔维明 孔维飞 孔维胥 孔维克 孔维涛 孔维盟 孔维文 孔维艺 孔维鹏 孔维云 孔维泽 孔维志 孔维振 孔维琀 孔维嵩 孔维华 孔维超 孔维森 孔维纪 孔维涧 孔维虎 孔维震 孔维磊 孔维博 孔维封 孔维敏 孔维若 孔维翔 孔维德 孔维刚 孔维帅 孔维淳 孔维俊 孔维滔 孔维函 孔维旭 孔维伟 孔维鹏 孔维荣 孔维滔 孔维凯 孔维刚 孔维岩 孔维瑞 孔维进

4. 史记集解序翻译成白话文

○聂崇义 邢昺 孙奭 王昭素 孔维 孔宜 崔颂(子曥) 尹拙 田
敏 辛文悦 李觉 崔颐正(弟偓佺)李之才
聂崇义,河南洛阳人。少举《三礼》,善《礼》学,通经旨。汉乾佑中,累
官至国子《礼记》博士,校定《公羊春秋》,刊板于国学。周显德中,累迁国子
司业兼太常博士。先是,世宗以郊庙祭器止由有司相承制造,年代浸久,无所规
式,乃命崇义检讨摹画以闻。四年,崇义上之,乃命有司别造焉。
五年,将禘于太庙,言事者以宗庙无祧室,不当行禘祫之礼。崇义援引故事
上言,其略曰:“魏明帝以景初三年正月上仙,至五年二月祫祭,明年又禘,自
兹后以五年为禘。且魏以武帝为太祖,至明帝始三帝,未有毁主而行禘祫。其证
一也。宋文帝元嘉六年,祠部定十月三日大祠,其太学博士议云:案禘祫之礼,
三年一,五年再。宋高祖至文帝裁亦三帝,未有毁主而行禘祫。其证二也。梁武
帝用谢广议,三年一禘,五年一祫,谓之大祭,禘祭以夏,祫祭以冬。且梁武乃
受命之君,裁追尊四朝而行禘祫,则知祭者是追养之道,以时移节变,孝子感而
思亲,故荐以首时,祭以仲月,间以禘祫,序以昭穆,乃礼之经也。非关宗庙庙
与未备。其证三也。”终从崇义之议。
未几,世宗诏崇义参定郊庙祭玉,又诏翰林学士窦俨统领之。崇义因取《三
礼图》再加考正,建隆三年四月表上之,俨为序。太祖览而嘉之,诏曰:“礼器
礼图,相承传用,浸历年祀,宁免差违。聂崇义典事国庠,服膺儒业,讨寻故实,
刊正疑讹,奉职效官,有足嘉者。崇义宜量与酬奖。所进《三礼图》,宜令太子
詹事尹拙集儒学三五人更同参议,所冀精详。苟有异同,善为商确。”五月,赐
崇义紫袍、犀带、银器、缯帛以奖之。拙多所驳正,崇义复引经以释之,悉以下
工部尚书窦仪,俾之裁定。仪上奏曰:“伏以圣人制礼,垂之无穷,儒者据经,
所传或异,年祀浸远,图绘缺然。踳驳弥深,丹青靡据。聂崇义研求师说,耽
味礼经,较于旧图,良有新意。尹拙爰承制旨,能罄所闻。尹拙驳议及聂崇义答
义各四卷,臣再加详阅,随而裁置,率用增损,列于注释,共分为十五卷以闻。”
诏颁行之。
拙、崇义复陈祭玉鼎釜异同之说,诏下中书省集议。吏部尚书张昭等奏议曰:
按聂崇义称:祭天苍璧九寸圆好,祭地黄琮八寸无好,圭、璋、琥并长九寸。
自言周显德三年与田敏等按《周官》玉人之职及阮谌、郑玄旧图,载其制度。
臣等按:《周礼》玉人之职,只有“璧琮九寸”、“瑑琮八寸”及“璧羡
度尺、好三寸以为度”之文,即无苍璧、黄琮之制。兼引注有《尔雅》“肉倍好”
之说,此即是注“璧羡度”之文,又非苍璧之制。又详郑玄自注《周礼》,不载
尺寸,岂复别作画图,违经立异?
《四部书目》内有《三礼图》十二卷,是隋开皇中敕礼官修撰。其图第一、
第二题云“梁氏”,第十后题云“郑氏”,又称不知梁氏、郑氏名位所出。今书
府有《三礼图》,亦题“梁氏”、“郑氏”,不言名位。厥后有梁正者,集前代
图记更加详议,题《三礼图》曰:“陈留阮士信受《礼》学于颍川綦册君,取其
说,为图三卷,多不按《礼》文而引汉事,与郑君之文违错。”正删为二卷,其
阮士信即谌也。如梁正之言,可知谌之纰谬。兼三卷《礼图》删为二卷,应在今
《礼图》之内,亦无改祭玉之说。
臣等参详自周公制礼之后,叔孙通重定以来,礼有纬书,汉代诸儒颇多著述,
讨寻祭玉,并无尺寸之说。魏、晋之后,郑玄、王肃之学各有生徒,《三礼》、
《六经》无不论说,检其书,亦不言祭玉尺寸。臣等参验画图本书,周公所说正
经不言尺寸,设使后人谬为之说,安得便入周图?知崇义等以诸侯入朝献天子夫
人之琮璧以为祭玉,又配合“羡度”、“肉好”之言,强为尺寸,古今大礼,顺
非改非,于理未通。
又据尹拙所述礼神之六玉,称取梁桂州刺史崔灵恩所撰《三礼义宗》内“昊
天及五精帝圭、璧、琮、璜皆长尺二寸,以法十二时;祭地之琮长十寸,以效地
之数。”又引《白虎通》云:“方中圆外曰璧,圆中方外曰琮。”崇义非之,以
为灵恩非周公之才,无周公之位,一朝撰述,便补六玉阙文,尤不合礼。
臣等窃以刘向之论《洪范》,王通之作《元经》,非必挺圣人之姿,而居上
公之位,有益于教,不为斐然。臣等以灵恩所撰之书,聿稽古训,祭玉以十二为
数者,盖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辰,日有十二时,封山之玉牒十二寸,园丘之笾
豆十二列,天子以镇圭外守,宗后以大琮内守,皆长尺有二寸。又裸圭尺二寸,
王者以祀宗庙。若人君亲行之郊祭,登坛酌献,服大裘,搢大圭,行稽奠,而手
秉尺二之圭,神献九寸之璧,不及礼宗庙裸圭之数,父天母地,情亦奚安?则灵
恩议论,理未为失,所以自《义宗》之出,历梁、陈、隋、唐垂四百年,言礼者
引为师法,今《五礼精义》、《开元礼》、《郊祀录》皆引《义宗》为标准。近
代晋、汉两朝,仍依旧制。周显德中,田敏等妄作穿凿,辄有更改。自唐贞观之
后,凡三次大修五礼,并因隋朝典故,或节奏繁简之间稍有厘革,亦无改祭玉之
说。伏望依《白虎通》、《义宗》、唐礼之制,以为定式。
又尹拙依旧图画釜,聂崇义去釜画镬。臣等参详旧图,皆有釜无镬。按《易
·说卦》云“坤为釜”,《诗》云“惟锜及釜”,又云“溉之釜鬲”,《春秋传》
云“锜釜之器”,《礼记》云“燔黍捭豚”,解云“古未有甑釜,所以燔捭而祭。”
即釜之为用,其来尚矣,故入于《礼图》。今崇义以《周官》祭祀有省鼎镬,供
鼎镬,又以《仪礼》有羊镬、豕镬之文,乃云画釜不如画镬。今诸经皆载釜之用,
诚不可去。又《周》、《仪礼》皆有镬之文,请两图之。又若观诸家祭祀之画,
今代见行之礼,于大祀前一日,光禄卿省视鼎镬。伏请图镬于鼎下。
诏从之。未几,崇义卒,《三礼图》遂行于世,并画于国子监讲堂之壁。
崇义为学官,兼掌礼,仅二十年,世推其该博。郭忠恕尝以其姓嘲之曰:
“近贵全为聩,攀龙即作聋。虽然三个耳,其奈不成聪。”崇义对曰:“仆不能
为诗,聊以一联奉答。”即云:“勿笑有三耳,全胜畜二心。”盖因其名以嘲之。
忠恕大惭,人许其机捷而不失正,真儒者之戏云。
邢昺,字叔明,曹州济阴人。太平兴国初举《五经》,廷试日,召升殿讲
《师》、《比》二卦,又问以群经发题。太宗嘉其精博,擢《九经》及第,授大
理评事、知泰州盐城监,赐钱二十万。昺以是监处楚、泰间,泰僻左而楚会要,
盐食为急,请改隶楚州,从之。明年,召为国子监丞,专讲学之任。迁尚书博士,
出知仪州,就转国子博士。代还,赐绯,选为诸王府侍讲。雍熙中,迁水部员外
郎,改司勋。端拱初,赐金紫,累迁金部郎中。
真宗即位,改司勋郎中,俄知审刑院,以昺儒者不达刑章,命刘元吉同领其
事。是冬,昺上表自陈夙侍讲讽,迁右谏议大夫。咸平初,改国子祭酒。二年,
始置翰林侍讲学士,以昺为之。受诏与杜镐、舒雅、孙奭、李慕清、崔偓牷等校
定《周礼》、《仪礼》、《公羊》、《谷梁春秋传》、《孝经》、《论语》、
《尔雅义疏》,及成,并加阶勋。俄为淮南、两浙巡抚使。初置讲读之职,即于
便坐令昺讲《左氏春秋》,侍读预焉。五年讲毕,宴近臣于崇政殿,赐昺袭衣、
金带,加器币,仍迁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学士如故。知审官院陈恕丁内艰,
以昺权知院事。
景德二年,上言:“亡兄素尝举进士,愿沾赠典。”特赠大理评事。是夏,
上幸国子监阅库书,问昺经版几何,昺曰:“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
正义皆具。臣少从师业儒时,经具有疏者百无一二,盖力不能传写。今板本大备,
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上喜曰:“国家虽尚儒术,非四方无事,
何以及此!”上又访以学馆故事,有未振举者,昺不能有所建明。先是,印书所
裁余纸,鬻以供监中杂用,昺请归之三司,以裨国用。自是监学公费不给,讲官
亦厌其寥落。上方兴起道术,又令昺与张雍、杜镐、孙奭举经术该博、德行端良
者,以广学员。三年,加刑部侍郎。
昺居近职,常多召对,一日从容与上语及宫邸旧僚,叹其沦丧殆尽,唯昺独
存。翌日,赐白金千两,且诏其妻至宫庭,赐以冠帔。四年,昺以羸老艰于趋步
上前,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
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假耶?”昺又言杨砺、夏侯峤同为府僚,二臣没皆
赠尚书。上悯之,翌日,谓宰相曰:“此可见其志矣。”即超拜工部尚书、知曹
州、职如故。
入辞日,赐袭衣、金带。是日,特开龙图阁,召近臣宴崇和殿,上作五、七
言诗二首赐之,预宴者皆赋。昺视壁间《尚书》、《礼记图》,指《中庸》篇曰: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因陈其大义,上嘉纳之。及行,又令近臣祖送,设会于宜
春苑。大中祥符初,上东封泰山,昺表曹州民请车驾经由本州,仍令济阴令王范
部送父老诣阙,优诏答之。俄召还。车驾进发,命判留司御史台。礼毕,进位礼
部尚书。
上勤政悯农,每雨雪不时,忧形于色,以昺素习田事,多委曲访之。初,田
家察阴晴丰凶,皆有状候,老农之相传者率有验,昺多采其说为对。又言:“民
之灾患,大者有四:一曰,疫,二曰旱,三曰水,四曰畜。灾岁必有其一,但或
轻或重耳。四事之害,旱为甚,盖田无畎浍,悉不可救,所损必尽。《传》曰: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此之谓也。”
三年,被病请告,诏太医诊视。六月,上亲临问疾,赐名药一奁、白金器千
两、缯彩千匹。国朝故事,非宗戚将相,无省疾临丧之礼,特有加于昺与郭贽者,
以恩旧故也。未几,有旨命中书召其子太常博士知东明县仲宝、国子博士知信阳
军若思还侍疾。逾月卒,年七十九,则左仆射,三子并进秩。
初,雍熙中,昺撰《礼选》二十卷献之,太宗探其帙,得《文王世子篇》,
观之甚悦,因问卫绍钦曰:“昺为诸王讲说,曾及此乎?”绍钦曰:“诸王常时
访昺经义,昺每至发明君臣父子之道,必重复陈之。”太宗益喜。上尝因内阁暴
书,览而称善,召昺同观,作《礼选赞》赐之。昺言:“家无遗稿,愿得副本。”
上许之。缮录未毕而昺卒,亟诏写二本,一本赐其家,一本俾置冢中。
昺在东宫及内庭,侍上讲《孝经》、《礼记》、《论语》、《书》、《易》、
《诗》、《左氏传》。据传疏敷引之外,多引时事为喻,深被嘉奖。上尝问:
“管仲、召忽皆事公子纠,小白之入,召忽死之,管仲乃归齐相桓公。岂非召忽
以忠死,而管仲不能固其节,为臣之道当若是乎?又郑注《礼记·世子篇》云:
‘文王以勤忧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朕以为本经旨意必不然也。且夏禹焦劳,
有玄圭之赐,而享国永年。若文王能忧人之心,不自暇逸,纵无感应,岂至亏损
寿命耶?”各随其事理以对。
先是,咸平中,王钦若知贡举,有告其受举人贿赂者,下御史台鞫得状,钦
若自诉,诏昺与边肃、毋宾古、阎承翰就太常寺覆推。昺力辨钦若,而洪湛抵罪,
钦若以是德之。昺之厚被宠顾,钦若与有功焉。
仲宝贪猥不才,举止率易,士大夫多鄙笑之。钦若在中书,用为三司判官,
后至祠部郎中,坐赃黜官,卒。若思终于驾部郎中。
孙奭,字宗古,博州博平人。幼与诸生师里中王彻,彻死,有从奭问经者,
奭为解析微指,人人惊服,于是门人数百皆从奭。后徙居须城。
《九经》及第,为莒县主簿,上书愿试讲说,迁大理评事,为国子监直讲。
太宗幸国子监,召奭讲《书》,至“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帝曰:
“此至言也。商宗乃得贤相如此耶!”因咨嗟久之。赐五品服。真宗以为诸王府
侍读。会诏百官转对,奭上十事。判太常礼院、国子监、司农寺,累迁工部郎中,
擢龙图阁待制。
奭以经术进,守道自处,即有所言,未尝阿附取悦。大中祥符初,得天书于
左承天门,帝将奉迎,召宰相对崇政殿西庑。王旦等曰:“天贶符命,实盛德之
应。”皆再拜称万岁。又召问奭,奭对曰:“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
也?”帝既奉迎天书,大赦改元,布告其事于天下,筑玉清昭应宫。是岁,天书
复降泰山,帝以亲受符命,遂议封禅,作礼乐。王钦若、陈尧叟、丁谓、杜镐、
陈彭年皆以经义左右附和,由是天下争言符瑞矣。
四年,又将祀汾阴,是时大旱,京师近郡谷踊贵,奭上疏谏曰:“先王卜征,
五年岁习其祥,祥习则行,不习则增修德而改卜。陛下始毕东封,更议西幸,殆
非先王卜征五年慎重之意,其不可一也。夫汾阴后土,事不经见。昔汉武帝将封
禅,故先封中岳,祠汾阴,始巡幸郡县,遂有事于泰山。今陛下既已登封,复欲
幸汾阴,其不可二也。古者圜丘方泽,所以郊祀天地,今南北郊是也。汉初承秦,
唯立五畤以祀天,而后土无祀,故武帝立祠于汾阴。自元、成以来,从公卿之议,
遂徙汾阴后土于北郊,后之王者多不祀汾阴。今陛下已建北郊,乃舍之而远祀汾
阴,其不可三也。西汉都雍,去汾阴至近。今陛下经重关,越险阻,轻弃京师根
本,而慕西汉之虚名,其不可四也。河东,唐王业之所起也。唐又都雍,故明皇
间幸河东,因祠后土。圣朝之兴,事与唐异,而陛下无故欲祀汾阴,其不可五也。
昔者周宣王遇灾而惧,故诗人美其中兴,以为贤主。比年以来,水旱相继,陛下
宜侧身修德,以答天谴,岂宜下徇奸回,远劳民庶,盘游不已,忘社稷之大计?
其不可六也。夫雷以二月启蛰,八月收声,育养万物,失时则为异。今震雷在冬,
为异尤甚。此天意丁宁以戒陛下,而反未悟,殆失天意,其不可七也。夫民,神
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今国家土木之功累年未息,水旱几沴,
饥馑居多,乃欲劳民事神,神其享之乎?此其不可八也。陛下必欲为此者,不过
效汉武帝、唐明皇,巡幸所至,刻石颂功,以崇虚名,夸示后世尔。陛下天资圣
明,当慕二帝、三王,何为下袭汉、唐之虚名,其不可九也。唐明皇以嬖宠奸邪,
内外交害,身播国屯,兵交关下,亡乱之迹如此,由狃于承平,肆行非义,稔致
祸败。今议者引开元故事以为盛烈,乃欲倡导陛下而为之,臣切为陛下不取,此
其不可十也。臣言不逮意,陛下以臣言为可取,愿少赐清问,以毕臣说。”
帝遣内侍皇甫继明就问,又上疏曰:
陛下将幸汾阴,而京师民心弗宁,江、淮之众困于调发,理须镇安而矜存之。
且土木之功未息,而夺攘之盗公行,外国治兵,不远边境,使者虽至,宁可保其
心乎?昔陈胜起于徭戍,黄巢出于凶饥,隋炀帝勤远略而唐高祖兴于晋阳,晋少
主惑小人而耶律德光长驱中国。陛下俯从奸佞,远弃京师,涉仍岁荐饥之墟,修
违经久废之祠,不念民疲,不恤边患。安知今日戍卒无陈胜,饥民无黄巢,英雄
将无窥伺于肘腋,外敌将无观衅于边陲乎?
先帝尝议封禅,寅畏天种,寻诏停寝。今奸臣乃赞陛下力行东封,以为继成
先志。先帝尝欲北平幽朔,西取继迁,大勋未集,用付陛下,则群臣未尝献一谋、
画一策,以佐陛下继先帝之志者,反务卑辞重币,求和于契丹,蹙国縻爵,姑息
于继迁,曾不思主辱臣死为可戒,诬下罔上为可羞。撰造祥瑞,假托鬼神,才毕
东封,便议西幸,轻劳车驾,虐害饥民,冀其无事往还,便谓成大勋绩。是陛下
以祖宗艰难之业,为奸邪侥幸之资,臣所以长叹而痛哭也。夫天地神只,聪明正
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未闻专事笾豆簠簋,可邀福祥。《春秋传》
曰:“国之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愚臣非敢妄议,惟陛下终赐裁择。
后天下数有灾变,又言:“古者五载巡守,有国之事尔,非必有紫气黄云,
然后登封,嘉禾异草,然后省方也。今野雕山鹿,郡国交奏,秋旱冬雷,群臣率
贺,退而腹非窃笑者比比皆是。孰谓上天为可罔,下民为可愚,后世为可欺乎?
人情如此,所损不细,惟陛下深鉴其妄。”
六年,又上疏曰:“陛下封泰山,祀汾阴,躬谒陵寝,今又将祠于太清宫,
外议籍籍,以谓陛下事事慕效唐明皇,岂以明皇为令德之主耶?甚不然也。明皇
祸曹之迹有足为深戒者,非独臣能知之,近臣不言者,此怀奸以事陛下也。明皇
之无道,亦无敢言者,及奔至马嵬,军士已诛杨国忠,请矫诏之罪,乃始谕以识
理不明,寄任失所。当时虽有罪己之言,觉寤已晚,何所及也。臣愿陛下早自觉
寤,抑损虚华,斥远邪佞,罢兴土木,不袭危乱之迹,无为明皇不及之悔,此天
下之幸,社稷之福也。”帝以为“封泰山,祠汾阴,上陵,祀老子,非始于明皇。
《开元礼》今世所循用,不可以天宝之乱,举谓为非也。秦为无道甚矣,今官名、
诏妙、郡县犹袭秦旧,岂以人而废言乎?”作《解疑论》以示群臣。然知奭朴忠,
虽其言切直,容之而弗斥。
久之,以父老请归田里,不许,以知密州。居二年,迁左谏议大夫,罢待制。
还,纠察在京刑狱。是时初置天庆、天祺、天贶、先天、降圣节,天下设斋醮张
燕,费甚广。奭又请裁省浮用,不报。复出知河阳,又求解官就养,迁给事中,
徙垧州。
天禧中,朱能献《乾佑天书》。复上疏曰:
朱能者,奸憸小人,妄言祥瑞,而陛下崇信之,屈至尊以迎拜,归秘殿以
奉膊,上自朝廷,下及闾巷,靡不痛心疾首,反唇腹非,而无敢言者。
昔汉文成将军以帛书饭牛,既而言牛腹中有奇书,杀视得书,天子识其手迹。
又有五利将军妄言,方多不仇,二人皆坐诛。先帝时有侯莫陈利用者,以方术暴
得宠用,一旦发其奸,诛于郑州。汉武可谓雄材,先帝可谓英断。唐明皇得《灵
宝符》、《上清护国经》、《宝券》等,皆王鉷、田同秀等所为,明皇不能显
戮,怵于邪说,自谓德实动天,神必福我。夫老君,圣人也。傥实降语,固宜不
妄,而唐自安、史乱离,乘舆播越,两都荡覆,四海沸腾,岂天下太平乎?明皇
虽况得归阙,复为李辅国劫迁,卒以忧终,岂圣寿无疆、长生久视乎?以明皇之
英睿,而祸患猥至曾不知者,良由在位既久,骄亢成性,谓人莫己若,谓谏不足
听#心玩居常之安,耳熟导谀之说,内惑宠嬖,外任奸回,曲奉鬼神,过崇妖妄。
今收见老君于阁上,明日见老君于山中。大臣尸禄以将迎,端士畏威而缄默。既
惑左道,既紊政经,民心用离,变起仓卒。当是之时,老君宁肯御兵,宝符安能
排蒲邪?今朱能所为,或类于此,愿陛下思汉武之雄材,法先帝之英断,鉴明皇
之踪祸,庶几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未几,能果败。奭又尝请减修寺度僧,帝虽未用其言,尝令向敏中谕令陈时
政访失奭以纳谏、恕直、轻徭、薄敛四事为言,颇施行焉。
复十户,以供洒扫。乘生灵珍,袭爵,历秘书郎,太和十九年,改封崇圣侯,邑
百户。灵珍生文泰。文泰生渠,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改封恭圣侯。后周宣帝大
象二年,追封孔子为邹国公,以渠袭爵,邑百户。
渠生长孙,隋文帝复封长孙为邹国公。长孙生嗣哲,应制举,历泾州司兵参
军、太子通事舍人,大业四年,改封绍圣侯、邑百户。嗣哲生德伦,唐太宗贞观
十一年,封褒圣侯,邑百户,朝会位同三品,复其子孙。则天天授二年,赐德伦
玺书、衣服。德化生崇基,袭侯,中宗神龙元年,授朝散大夫。崇基生璲之,
玄宗开元中,历国子四门博士、邠王府文学、蔡州长史。二十七年,诏追谥孔子
为文宣王,改封褒圣侯禘之为袭文宣公,兼兖州长史。璲之生萱,袭封,历兖
州泗水令。萱生齐卿,德宗建中三年,诏以齐卿为兖州司马,陷于东平,卒。至
宪宗元和十三年,平李师道,其子惟晊归鲁,诏以惟晊为兖州参军,奉夫子
祀,复五十户,以供洒扫。惟晊生策,会昌元年,历国子监丞、尚书博士。充弘文馆学士、判馆事。议者以敏止可任学官,宰相桑维翰闻之,即改授检校右
仆射,复为祭酒。汉乾佑中,拜尚书右丞,判国子监。
周广顺初,改左丞,遣使契丹,将岁赂钱十万贯,止其侵剽,契丹不许。周
祖将亲郊,命权判太常卿事。世宗即位,真拜太常卿、检校左仆射,加司空。显
德五年,上章请老,赐诏曰:“卿详明礼乐,博涉典坟,为儒学之宗师,乃荐绅
之仪表。朕方资旧德,以访话言,遽览封章,愿致官政。引年之制难著旧文,尊
贤之心方深虚伫,所请宜不允。”迁工部尚书。俄再上表愿归故乡,以遂首丘之
志,改太子少保致仕,归淄州别墅。恭帝即位,加少傅。开宝四年,卒,年九十
二。
敏解官归乡,有良田数十顷,多酿美酒待宾客。体强少疾,徒步往来闾巷间,
不以杖。每日亲授诸子经。自作父墓碑,辞甚质。敏尝使湖南,路出荆渚,以印
本经书遗高从诲,从诲谢曰:“祭酒所遗经书,仆但能识《孝经》耳。”敏曰:
“读书不必多,十八章足矣。如《诸侯章》云‘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
满而不溢’,皆至要之言也。”时从诲兵败于郢,故敏以此讽之,从诲大惭。
敏虽笃于经学,亦好为穿凿,所校《九经》,颇以独见自任,如改《尚书·
盘庚》“若网在纲”为“若纲在纲”,重言“纲”字。又《尔雅》“椴,木槿”
注曰:“日及”,改为“白及”。如此之类甚众,世颇非之。
子章,至殿中丞。
辛文悦者,不知何许人。以《五经》教授,太祖幼时从其肄业。周显德中,

热点内容
饮食翻译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3 17:31:29 浏览:238
成为变成英语怎么翻译成英文 发布:2025-09-13 17:13:46 浏览:792
英语作文中的活动安排怎么写 发布:2025-09-13 17:00:29 浏览:289
去年的一天英语怎么翻译成英文 发布:2025-09-13 16:59:36 浏览:232
教老外怎么学中文的英语作文 发布:2025-09-13 16:51:01 浏览:498
冬天穿什么衣服的作文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9-13 16:40:03 浏览:857
我的生日聚会作文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9-13 16:27:41 浏览:729
游泳用汉语翻译成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9-13 16:27:21 浏览:110
用英语介绍我的作文怎么写 发布:2025-09-13 16:22:05 浏览:807
和我们的英语怎么写作文 发布:2025-09-13 16:05:52 浏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