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翻译 » 金钱关系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

金钱关系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

发布时间: 2025-05-17 16:50:18

A. 王尔德《夜莺与玫瑰》的林徽因所译版本及英文原文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夜莺与玫瑰》原文节选:

"She said that she would dance with me if I brought her red roses," cried the young Student, "but in all my garden there is no red rose。"

“她说如果我给她带来红玫瑰,她会和我跳舞的,”年轻的学生喊道,“但我的花园里没有红玫瑰。”

From her nest in the oak tree the Nightingale heard him, and she looked out through the leaves and wondered。

夜莺从橡树的巢穴里听到了他的声音,她透过树叶向外望去,感到奇怪。

"No red rose in all my garden!" he cried, and his beautiful eyes filled with tears. "Ah, on what little things does happiness depend!

“我的花园里没有红玫瑰!”他哭了,他那双美丽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啊,幸福取决于什么小事!

I have read all that the wise men have written, and all the secrets of philosophy are mine, yet for want (没有) of a red rose is my life made wretched。"

我读过智者所写的一切,哲学的一切秘密都是我的,然而,由于缺少一朵红玫瑰,我的生活就变得悲惨。”

"Here at last is a true lover," said the Nightingale. "Night after night have I sung of him。

“终于有了一个真正的情人,”夜莺说。我夜以继日地歌颂他。

though I knew him not:night after night have I told his story to the stars and now I see him。

虽然我不认识他;我夜以继日地向星空讲述他的故事,现在我看见了他。

His hair is dark as the hyacinth(风信子)-- blossom,and his lips are red as the rose of his desire; but passion has made his face like pale ivory;

他的头发黑得像风信子一样开放,他的嘴唇红得像他渴望的玫瑰;

and sorrow has set her seal upon his brow。"

但是激情使他的脸像苍白的象牙,悲伤使她的印记印在他的额头上。

(1)金钱关系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王尔德生活在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工业革命正在英国如火如荼地进行。整个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变,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唯利是图”之风弥漫了大不列颠的各个角落。自19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后的数十年间,给社会心理造成了巨大影响。

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那种社会里资产阶级抹去了所有一切最被尊崇的职业上面的神圣光彩。它把医生、律师、牧师、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拿钱雇佣的仆役”。

王尔德面对当时社会的拜金主义风气、市侩哲学和虚伪的道德,在童话《夜莺与玫瑰》中描绘了一个虚构的故事.以此来揭示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种种丑恶现象。追求心灵的唯美世界,以艺术之美来对抗庸俗的社会现实。

B. 问各位兄弟要几段外国名著(如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等)的片段(最好是不同名著的)并翻译成英文

《格列佛游记》中的好词好句:
1、国王向格列佛询问欧洲的风俗、宗教、法律、政府和学术的情形。格列佛便向他讲述了英国近百年来发生的大事。但他听完却说:“这些大事只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反叛、暗杀、屠戮、革命和流放”,并指责说:“你的同胞中大多数人都属于自然界中爬行地面的可憎的小毒虫中最有害的一类。”
2、国王要以理智和仁慈来治理国家。他对人的评价是:“谁要能使本来只生产一串谷穗、一片草叶的土地上长出两串谷穗、两片草叶来,谁就比所有的政客更有功于人类,对国家的贡献就更大。”
3、格列佛认为,“这位君主具有种种令人尊敬、爱戴和敬仰的品质:他具有卓越的才能,无穷的智慧,高深的学问,治理国家的雄才,也受到人民的拥戴。”
4、这里科学家们正兴致勃勃地在进行各种可笑的研究:有的在埋头设计如何从黄瓜里提取阳光;有的想把粪便还原为食物;用猪耕地;还有的想利用蜘蛛织网,用风箱打气法治病等等。在学校教育中,这里的人,准备取消词汇,认为这样有益于健康。
5、一位教授正在写一本关于如何侦破反政府阴谋的书。于是格列佛向他介绍了兰敦(暗指伦敦)关于这方面的做法。格列佛说:“那里的居民差不多都是侦探、见证人、告密者、上诉人、起诉人、证明人、发誓控告人和他们手下的爪牙……在这个王国里制造阴谋的人大都是企图抬高自己的政客身份,使一个软弱无能的政府恢复元气,镇压或者缓和群众的不满情绪,窃取没收来的财物填满自己的口袋,左右舆论使它能符合于个人利益。”
6、他还将罗马的议会和现代议会作了一番比较,认为:“罗马的议会好象是英雄和半神人的聚会,而现代的议会却象是一群小贩、扒手、强盗和暴徒。”
7、格列佛说:“有时是因为君主野心勃勃,总认为统治的地面不够大,人口不够多;有时也因为大臣贪污腐化,唆使他们的主子进行战争,才好压制或者转移人民对于国内行政事务的不满情绪。”
8、格列佛还谈起法律和金钱的用处。他说欧洲的耶胡们认为:“不管是用钱还是攒钱,钱总是越多越好,没有个够的时候,因为他们天性就是这样,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婪无厌。富人享受着穷人的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
9、格列佛感到“这些杰出的四足动物有许多美德,跟人类的腐化堕落对比一下,使我睁开了眼睛,扩大了眼界”。
10、他把这些亲身的见闻记载下来,“唯一目的是为了大众的利益,所以不管怎样我也决不可能感到失望”。

《格列佛游记》阅读感想:
《格列佛游记》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尖锐深邃的讽刺是这部作品的灵魂。
当时的英国是作者抨击和挖苦的对象。格列佛历险的第一地是小人国。在这个缩微的国度里,党派之争势不两立,邻邦之间不但想战胜而且要奴役对方。小人国的国王用比赛绳技的方法选拔官员,为获得国王赏给的几根彩色丝线,官员不惜小丑似地做着可笑的表演。这个小朝廷是当时英国的缩影,连利立浦特的朝政风习和典章制度也同当时的英国政局一模一样;在第二卷里,作者更是指名道姓地批抨英国。格列佛长篇大论地向大人国国王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以及种种为国家为自己辨解的事,可是从大人国的眼光看来,英国的历史充斥着“贪婪、竞争、残暴、伪善、淫欲、阴险和野心”产生的恶果。作者借国王的话,“那样一个卑微无能的小虫”是“自然界中爬行于地面的小毒虫最有害的一类”,讽刺了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第三卷里,通过对拉格多科学院人士所从事的无聊而荒唐的科学研究,讽刺了英国当时的伪科学;有关勒皮他岛的描绘则批评了英国对爱尔兰的剥削压迫。
小说不但抨击了社会现状,还在更深的层面上,直接讽刺了人性本身。在第四卷里,关于“钱”的那段议论就是如此。格列佛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的慧駰(马)国,向他的马主人解释说:“我们那里的野胡认为,不管是用还是攒,钱都是越多越好,没有个够的时候。因为他们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被迫过着悲惨的生活…”。作者注意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纯粹的金钱关系。并由此对人性产生了疑问。
这本书虽然看似是大白话一般的游记,却从四个角度反映了人性的特点,读后能深深体会到其中蕴含着的对社会,对人性入木三分的剖析。

我是女的,不是男的。。。

C. “西方四大吝啬鬼”用英语是如何翻译的,他们分别都是谁

欧洲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

纵观欧洲文学发展的过程,汇集品目繁多的吝啬鬼群像,其中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Shylock,莫里哀喜剧《悭吝人》(《吝啬鬼》)里的阿巴贡Harpagon,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GeLangTai,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Plyushkin ,堪称为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典型。
这四大吝啬鬼形象,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的社会生存,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欧洲四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进程。从创作的时间上说,泼溜希金出现最晚,果戈理的《死魂灵》写成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但从人物形象的阶级意识上说,泼留希金应列为最早,他是前苏联封建农奴制下的地主。夏洛克排行第二,他是十六世纪,即封建社会解体,资本原始积累初期旧式的高利贷者。阿巴公算作老三,他是十七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资产者,葛朗台成了老四,他是十九世纪法兰西革命动荡时期投机致富的资产阶级暴发户。
这四代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简言之,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公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一般公认,世界文学领域有四大吝啬鬼:一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二是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三是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四是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高中语文课本中选载其中三个供中学生阅读,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象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共性。夏洛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商人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夏洛克作为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其个性是阴险凶残,当法庭调解让借款人安东尼奥出两倍甚至三倍的钱偿还他时,夏洛克险恶的说:"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说着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时刻准备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凶残地致安东尼奥于死地,而且一味固执,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这就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个性。中学生阅读欣赏时,一定要把握其这个个性。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在他的名著《欧也妮•葛朗台》中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葛朗台。高中语文教材选文时只选其《家庭的苦难》一章中的一部分,并且给选文定名为《守财奴》,"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贪婪和吝啬是相辅相成的,吝啬鬼们聚敛财富时都是贪婪,在使用财富时都是吝啬。象其他吝啬鬼一样,葛朗台既贪婪成癖,又吝啬成鬼。
但巴尔扎克毕竟是大手笔,他笔下的葛朗台作为吝啬鬼的典型性是"执着狂",尤其是一个"狂"字,高度概括了葛朗台的个性特征。中学生欣赏这个人物形象时,只有抓住"狂"字这把钥匙,才能深刻领会其典型性。过了七十六岁的葛朗台老头在看到女儿把玩自己的定情之物金梳妆匣时,竟"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一个"纵"和一个"扑"字将老葛朗台贪婪到发狂的形象活化到纸上。当独生女声明匣子是情人寄存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扑过去想抢回时,老头竟"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梳妆匣上镶嵌的金子异化了父女之情,使吝啬鬼发狂。但抢夺女儿的情物梳妆匣把太太气得晕死过去的现实使葛朗台从癫狂的漩涡中跳出,变得异常清醒,"孩子,咱们别为一个匣子生气啦,拿去吧",老箍桶匠马上把匣子扔到床上,并且到自己的密室拿一把金路易来也摔在床上,声称是送给欧也妮的。葛朗台的"大方",搞得太太和女儿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其中的隐秘只有吝啬鬼自己清楚。为一只梳妆匣气死了太太,女儿按律将继承家庭财产的一半,那等于要了葛朗台的命,狡诈的葛朗台知道以小失大划不来,便百般讨好自己的女儿,甚至常在她面前哆嗦,装模作样,以亲情为诱饵,骗女儿放弃对亡母财产的继承权,并且常利用女儿对情人的特有感情占便宜。这些都表现了吝啬鬼个性的另一个侧面——"狡诈"。但葛朗台毕竟是拜金狂。当他到弥留之际,生命力退守在眼睛里时,他能够睁开眼时,竟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金子,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为他做临终法事时,他竟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金十字架抓到手里,这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临终对女儿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一生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最后被金钱所累时仍竭力呼唤着金钱而走向坟墓,金钱已经使他异化成鬼,一个疯狂狡诈的吝啬鬼。
中学生欣赏这一典型形象时,只有抓住其性格特征——癫狂和狡诈,才能深刻理解其典型意义。
象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一样,俄国文学大师果戈理在他的名著《死魂灵》中也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形象——泼留希金。中学语文教材选文就定名为《泼留希金》。
作为吝啬鬼,夏洛克和葛朗台虽个性不同,但都有贪婪吝啬的共性,都是处心积虑地聚敛财富的资产阶级代表。而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则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虽然贪婪吝啬三者如一,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这个地主蓄有一千以上的死魂灵,要寻出第二个在他的仓库里有这么多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在堆房燥房和栈房里也充塞着尼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及各种蔬菜和果子的人来就不大容易,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衣服很象一件妇人的家常衫子,且沾满了面粉,后背还有一个大窟窿。头上戴的帽子,正如村妇所戴的,颈子上也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腰带还是绷带?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他的住室,如果没有桌子上的一顶破旧睡帽作证,是谁也不相信这房子里住着活人的。他的屋子里放着"一个装些红色液体,内浮三个苍蝇,上盖一张信纸的酒杯......一把发黄的牙刷,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泼留希金虽家存万贯,但对自己尚且如此吝啬。对他人就可想而知了。女儿成婚,他只送一样礼物——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从此与儿子不再相关,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象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壁下来......泼留希金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然而他还没有够,每天每天聚敛财富,而且经他走过的路,就用不着打扫,甚至偷别人的东西。这就是泼留希金的所作所为。
欣赏这个人物,首先抓住他的腐朽没落的本质特征和他对自己吝啬之极的个性,才能充分认识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
总上所述,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三个吝啬鬼形象,其共性都是敛财时的贪婪和用财时的吝啬,但贪吝的特征却各不相同。夏洛克和葛朗台虽都属于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但前者是高利贷者,后者是资产阶级暴发户;前者贪吝得阴险凶残,后者贪吝得狡诈癫狂。而泼留希金则是俄国腐朽没落的地主阶级的典型,与前两个不同的是他竟对自己极端吝啬,以致形似乞丐而实为巨富。这三个人,金钱都将他们异化成鬼,成了金钱的奴隶。
莫里哀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他的创作对一切不合理性的社会导恶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吝啬鬼》一剧的情节从古罗马作家普劳图斯的《一坛金子》脱胎而来 。主人公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聚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莫里哀擅长塑造概括性很强的艺术形象。阿巴贡几乎成了吝啬的代名词。莫里哀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但稍嫌单薄,近于批评家所说的"扁形人物"。莫里哀的喜剧大多遵循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冲突集中,结构严谨。莫里哀常用"闹剧"手法来营造喜剧气氛,增强喜剧的讽刺效果。
高中生欣赏这些世界名著,要学会比较欣赏法,把他们放在一起阅读,既认识其贪吝的共性,又分辩其个性,从而完整深刻地领会名著的社会意义,逐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D. 小王子的英文感悟

《小王来子》不仅赢得了儿童源读者的欢迎,也未成年人所喜爱,作品凝练的.语言渗透了作者对人类及人类文明深邃的思索。

所表现出的讽刺与幻想,真情与哲理,使之成为法国乃至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一部童话小说。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

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

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

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

E. 经典英文诗和诗人

Make me thy lyre, even as the forest is:
What if my leaves are falling like its own!
The tumult of thy mighty harmonies
Will take from both a deep, autumnal tone,
Sweet though in sadness. Be thou, Spirit fierce,
My spirit! Be thou me, impetuous one!
Drive my dead thoughts over the universe
Like wither'd leaves to quicken a new birth!
And, by the incantation of this verse,
Scatter, as from an unextinguish'd hearth
Ashes and sparks, my words among mankind!
Be through my lips to unawaken'd earth
The trumpet of a prophecy! Oh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让我做你的竖琴吧,就同森林一般,

纵然我们都落叶纷纷,又有何妨!
我们身上的秋色斑烂,
好给你那狂飚曲添上深沉的回响,
甜美而带苍凉。给我你迅猛的劲头!
豪迈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
把我的腐朽思想扫出宇宙,
扫走了枯叶好把新生来激发;
凭着我这诗韵做符咒,
犹如从未灭的炉头吹出火花,
把我的话散布在人群之中!
对那沉睡的大地,拿我的嘴当喇叭,
吹响一个预言!呵,西风,
如果冬天已到,难道春天还用久等?
------雪莱《西风颂》

著名英国诗人:
布莱克 华兹华斯 拜伦 雪莱 济慈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版画家。主要诗作有诗集《天真之歌》、《经验之歌》等。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晦涩,充满神秘色彩。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与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华兹华斯的主要作品有《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序曲》 《革命与独立》《不朽颂》《远足》。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拜伦是多产诗人。拜伦著名的诗还有《当初我们两分别》《给一位淑女》《雅典的女郎》《希腊战歌》《她走在美丽的光彩里》《我见过你哭》《我给你的项链》《写给奥古斯塔》
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William Wordsworth曾称其为“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同时期的拜伦称其为“Without exception 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
诗作有:《爱尔兰人之歌》《战争》《魔鬼出行》《麦布女王》《一个共和主义者有感于波拿巴的倾覆》《玛丽安妮的梦》《致大法官》《奥西曼迭斯》《逝》《一朵枯萎的紫罗兰》《召苦难》《致玛丽》《伊斯兰的反叛》《1819年的英国》《饥饿的母亲》《解放的普罗米修斯》《罗萨林和海伦》《钦契》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与雪莱、拜伦齐名。他的人生只有二十几年,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作品有《仿斯宾塞》、《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

F. 四大喜剧分别是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与四大喜剧的英文翻译是:

四大喜剧:The Merchant of venice(《威尼斯商人》)、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仲夏夜之梦》)、As You Like It(《皆大欢喜》)、Twelfth night(《第十二夜》)。

四大悲剧:The Tragedy of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简称Hamlet《哈姆雷特》)、Othello,The Moor of Venice(《奥赛罗》)、King Lear(《李尔王》)、Macbeth(《麦克白》)

作品介绍:

《威尼斯商人》

写青年商人安东尼奥为帮助朋友巴萨尼奥向名门闺秀鲍西娅求婚,向高利贷商人夏洛克借钱。因货船触礁无法如期还债。夏洛克嫉恨安东妮奥,坚持要按借约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鲍西娅化装成律师出庭辩护,粉碎了夏洛克企图以法律名义行凶报复的阴谋。

《仲夏夜之梦》

是威廉·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后一部也是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整部戏剧情调轻松,总的来说就是一个“乱点鸳鸯谱”的故事。剧中有穿插了小闹剧当作笑料,即众工匠为婚礼所排的“风马牛不相及”的喜剧以及排戏经过。

《皆大欢喜》

讲述被放逐的公爵的女儿罗瑟琳与受到长兄奥列佛虐待的奥兰多相爱。不久罗瑟琳受到叔父、篡位者弗莱德里克的放逐,女扮男装逃亡到亚登森林,与奥兰多不期而遇。以此为主线,穿插了奥兰多以德报怨,拯救了兄长,使其天良发现,并与西莉娅产生爱情。弗莱德里克受隐士点拨,翻然悔悟,归还权位等故事。最终共有四对恋人喜结良缘,皆大欢喜。

《第十二夜》

写孪生兄妹西巴斯辛和薇奥拉遇海难失散。薇奥拉爱上了公爵奥西诺,女扮男装给他当侍童。但公爵却爱着伯爵小姐奥丽维娅。可奥丽维娅反而爱上了代替公爵向自己求爱的薇奥拉。经过一番有趣的波折之后,薇奥拉与奥西诺,奥丽维娅与西巴斯辛双双结成良缘。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英文原名为“The Tragedy of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简称Hamlet,又名王子复仇记,威廉·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之一,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在《哈姆雷特》中,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愁。同时,哈姆雷特也是该剧主人公丹麦王子的名字。

《奥赛罗》

《奥赛罗》是以15世纪末叶赛浦路斯岛作为舞台的。主角奥特罗是一位黑皮肤的摩尔人,担任威尼斯军的统帅。他因听信部下的谗言,杀死了美丽忠贞的妻子黛丝德莫娜。等到明白事情的真相后,悔恨交集,终于自刀,追随爱妻于黄泉下。

《李尔王》

《李尔王》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动荡不安的英国社会的面貌,也是作者对专制王权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歌颂。受狡诈冷酷的女儿和阴险残暴的女婿的虐待,李尔由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一下子变成了“流浪的叫花子般的国王”,这个过程具体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晚期封建阶级走向衰亡的历史。

葛罗斯特受到作为冒险家、阴谋家的儿子陷害后所说的“城市里有暴动,国家发生内乱,宫廷之内潜藏着逆谋;父不父,子不子,纲常伦纪完全破灭”这番话,正点出了封建主义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的过渡时期封建伦理道德趋于崩溃,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替代旧的纲纪伦常的历史真实。

《麦克白》

《麦克白》(1605)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全剧弥漫着一种阴鸷可怕的气氛。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一个残忍暴君的过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不乏善良本性的麦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而野心实现又导致了一连串新的犯罪,结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

在迷信、罪恶、恐怖的氛围里,作者不时让他笔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内心,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显得层次分明,这就更加增大了悲剧的深度。

热点内容
狗单词怎么写英语作文 发布:2025-05-17 22:16:25 浏览:432
谎言与诚信的作文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7 21:57:54 浏览:480
我想老师和同学们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5-17 21:49:42 浏览:377
没写用英语怎么翻译成英文怎么说 发布:2025-05-17 21:45:56 浏览:482
我喜欢看他演的电视剧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7 21:41:55 浏览:223
你喜欢梨子吗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7 21:40:41 浏览:858
我们也喜欢吃汉堡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7 21:35:32 浏览:364
背单词汉语英语对不上怎么办 发布:2025-05-17 21:27:13 浏览:257
英语从十一到一九的单词怎么写 发布:2025-05-17 21:26:10 浏览:727
他的外貌翻译成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7 21:25:37 浏览: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