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状丘脑束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
① 英文中颜色表示的其他意义
black and white 白纸黑字
black out 暂时失去知觉
black sheep 害群之马
in the black 有盈余
a bolt out of the blue 晴天霹雳、出乎意外、没料想到
blue-eyed boy 特别受宠爱的人
look / feel blue 郁郁寡欢
blue in the face 脸红气喘
once in a blue moon 极少地;难得地;破天荒地
be browned off 无精打采的,指苦恼的和丧气的
be colourless 无趣的;不刺激的;呆板的
be off colour 颜色不佳的,脸色不好的
give/lend colour to 使看起来似有可能; 把话说得象真的一样; 渲染
with flying colours 很好;成绩优异
paint in bright/dark colours 画得鲜艳[晦暗];赞扬[贬损
be green 环保
green with envy 妒忌的,嫉妒的,眼红的
give someone the green/get the green light 有给某人开绿灯,纵容某人之意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意思就是说得不到的总是看起来更诱人一些,总是比已经拥有的好
green belt (城市周围的)绿化地带
golden handshake (一大笔)退职金,解雇费
golden boy 骄子
tickled pink 很乐意的;再高兴也不过
be in the red 负债;亏空
catch someone red-handed 当场捉住(或捕获)某人
look through rose-coloured/tinted spectacles 用有色眼镜看
see red 大发脾气;大怒
red tape 繁文缛节;官僚作风
see the red light 觉察危险迫近
paint the town red light 彻夜狂欢、饮酒作乐
roll out the red carpet (展开红地毯)隆重欢迎,热忱接待
redneck (在美国所受教育不多且政治观点保守的)乡巴佬,农民,红脖人
silver screen 电影业
as white as a sheet 苍白如纸
white elephant 昂贵而无用之物
white lie (尤指为避免伤害他人感情的)善意的谎言,小谎
sigmoidos
乙状结肠镜检查(术)
keratotic
角化病的
erythematous
红斑的
organomegaly
器官巨大症
sigmoidos
乙状结肠镜
6.Hypertrophic
肥大的
6.gastroenterologist
胃肠病学家
7.ALT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丙氨酸转氨酶
8.AST
=anteroseptal
twist]前隔扭转
[=allergy
serum
transfer]过敏性血清转移
[=angiotensin
sensitivity
test]血管紧张素敏感试验
[=anterior
spinothalamic
tract]前脊髓丘脑束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antigen
spot
test]抗原斑点试验
[=antishock
trousers]抗休克裤
[=antistreptolysin
test]抗链球菌溶血素试验
[=antistreptolysin
titer]抗链球菌溶血素滴度
[=arterial
systolic
time]动脉收缩时间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天冬氨酸转氨酶
9.FBS
=fasting
blood
sugar]空腹血糖
[=fetal
blood
sampling]胎儿血样
10.oxybutynin奥昔布宁(解痉药)
③ 英语达人快快来!救命!翻译一下!!
摘要
肌肉要完成各种动作,同肌腱单元的结构和大小息息相关,然而在人体内,这种成熟性在这些肌腱的结构特性上所造成的影响仍然有待进一步探索。这项研究断定了成年人与儿童是否在肌腱单位构造上存在差异。肌纤维与肌腱所成角度是通过运用彩超技术来测量股中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直肌三部分(你最好再检查一下,原文是不是three sites)所成角度的。肌肉体积大小和肌腱长度则是利用磁共振图像来完成测量的。肌肉的生理横切断面大小则是由肌肉体积同肌束最优长度的比值来表示的。成年人体内的肌束比儿童的长,但两组人群的四头肌在pennation(麻烦你再看一下吧,我能想到的字典都翻遍了找不到pennation这个东西)所能成角度方面基本不存在差异。成年人每块肌肉的四头肌体积和横断切面比儿童大,但两组数据的相关比值以及总比比值却是十分相似,然而成年人与儿童在肌肉横断切面的差异却又比在肌束长度上更明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肌束、肌肉与肌腱随着人体逐渐成熟而相应伸长,那么成年人的肌肉僵直与冲程(偏移、移动都可)范围与儿童则很有可能相似,但是横断切面相应地伸长,甚至长过肌束长度就暗示了成年人的肌肉要比儿童的肌肉更有力量。
肌肉与肌腱长度
每块股四头肌的长度都是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测量出的。但是任何一块肌肉的近端腱和它的发出点却不能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精确定位。因此,每块肌肉的肌腱长度都可认为是MTU与肌肉长度相减所得之差额。对MTU的长度的估值要依据一种间隔——介于具有代表性起源的颅骨表面标志和每块肌肉间彼此嵌入的间隔。视觉识别肌肉(VI)、丘脑腹外侧核肌肉(VL)以及VM肌肉的原点都随股骨粗线延伸,在最近端连线点处齐平于“股骨大转子”——这里我们就把它当做以上三种肌肉的原点。RF MTU则源自脑垂体前部较低级的骼骨。所有肌肉都有MTU的嵌入,这对膝盖骨来说是较高级的保护。这些标识都是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来确定的,而且彼此之间都有一定间隙,而这些间隙就是各自MTU的长度。
仁兄,说实话,我这个文章折腾了俩钟头,虽然我是翻译专业的大学生,我也是水平有限,所以希望你能谅解。
④ junk food四级英语文章加翻译
人们对垃圾食品一直都是又爱又恨,东西虽然美味,但是却对身体影响不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用英文写关于junk food的 文章 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吧!
junk food四级英语文章加翻译一
LIVING with children can be devastating for the diet of mums and dads, claim researchers.
美国的一些研究人员近日表示,对于那些与孩子共同生活的父母来说,他们自身的饮食习惯很可能会因此而变得一团糟。
A US study found parents eat the equivalent of almost a pepperoni pizza of saturated fat each week.
据英国《镜报》12月30日报道,美国科研人员研究显示,与孩子共同生活的父母平均每周吃进肚里的饱和脂肪数量相当于一个辣香肠比萨饼内的含量。
And they are far more likely to eat junk food and high-fat procts than alts who do not have children in the home. The academics say adverts aimed at children and a lack of time to cook proper meals may be to blame for mums and dads scoffing cheese, ice cream, beef, pizza and salty snacks.
与那些家中没有孩子的成年人相比,有孩子的父母吃下垃圾食品及其他高脂肪含量食品的可能性要大得多。科研人员表示,造成这些为人父母者嗜食奶酪、冰淇淋、牛肉、比萨饼以及高含盐量快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是电视中的食品 广告 一般总是以少年 儿童 为对象,其次则是那些成年人缺少足够多的时间来正经八百的做一顿饭。
Dr Helena Laroche explained: "Our findings show that alts' fat intake, particularly saturated fat, is higher for those who live with children compared to alts who don't live with children.
拉罗什博士对此解释说:“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那些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成年人在脂肪的摄入量上,特别是饱和脂肪的确要比身边没有孩子的成年人显得更高一些。”
"Alts with children ate more of those snacks and other convenience foods. Once these foods are in the house, even if bought for the children, alts appear more likely to eat them." Saturated fat is found in meats such as beef, oil and processed foods.
“带孩子的成年人通常会吃下更多数量的快餐及其他种类的方便食品。只要上述食物出现在家中,即使原本只是为孩子们所买的,那些成年人也往往极有可能把它们吞进肚里。”饱和脂肪一般存在于诸如牛肉这样的肉类、食用油脂以及经过精细加工的食品中。
It is the main dietary cause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and is linked to heart disease. The researcher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Iowa and University of Michigan questioned nearly 7,000 alts with and without children aged under 17.
从日常饮食角度来讲,饱和脂肪摄入量过多是造成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偏高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可能会引发心脏病。 来自于美国艾奥瓦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科研人员对将近7000名成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些人中只有一部分是与年龄在17岁以下的孩子共同生活的。
junk food四级英语文章加翻译二
Fatty junk food destroys the brain cells that control weight, leading to a vicious circle of obesity, scientists have revealed.
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垃圾食品对健康的危害:因为热量超标的垃圾食品会破坏大脑中控制体重的细胞,并且有可能引发出现肥胖症。
The findings may explain why it is so hard for fat people to shift the pounds.
这项研究还解释了为何胖人想要甩掉几斤肥肉是如此的困难。www.233.com考试就上考试大
Researchers fed rats what they described as a 'typical high-fat American diet' and found they had doubled their calorie intake three days later.
研究人员们用被称为是“非常典型的美式高热量食物”来 饲养 小白鼠,并且发现白鼠在三天之后的热量摄取量竟然增加了一倍。
Further study showed they also had an inflammation in the hypothalamus, the part of the brain containing neurons that control body weight.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白鼠的大脑中的下丘脑出现了炎症的状况,这部分大脑的神经元具有控制体重的功能。
This inflammation stopped a few days later but then recurred after four weeks.
这样的炎症在几天之后便消失了,不过在四周之后又再一次复发。
Lead researcher Dr Joshua Thaler, of the Diabetes and Obesity Centre of Excel l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in Seattle, said scientists also detected a healing response to brain injury called gliosis.
主导这项实验的是来自于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大学糖尿病与肥胖症研究中心的Joshua Thaler教授,他透露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应对这种伤害的复原机制,名叫胶质细胞增生。
He said: 'Gliosis is thought to be the brain equivalent of wound healing and is typically seen in conditions of neuronal injury, such as stroke and multiple sclerosis.
他说:“胶质细胞增生发生在大脑中就相当于身体伤口的自动愈合,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出现神经元的损伤时,例如中风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等。”
Dr Thaler said: 'The possibility that brain injury may be a consequence of the over-consumption of a typical American diet offers a new explanation for why sustained weight loss is so difficult for most obese indivials to achieve.
Thaler教授说:“大脑的损伤可能是由于过量的摄入高热量食物而造成的后果,这可能也解释了对于胖人来说,减肥为何会是如此的困难。”
'It is not yet clear whether this presumed neuronal injury is permanent, but it may contribute to weight gain.
“现在我们并不太清楚这种神经元的损伤是否是永久性的,不过这却导致了体重的增加。”
'If new medicines can be designed that limit neuron injury ring overeating, they may be effective in combating the obesity epidemic.'
“如果能研发一种应对在暴饮暴食的情况下阻止神经元免受伤害的药物,那么它将有利于避免肥胖的出现。”
⑤ 买了瓶阿司匹林 找位英文好的帮翻译下药品说明。谢谢
以下是引用的,阿司匹林是常见药,中国国内也有生产
适用症
1、镇痛、解热
阿司匹林通过血管扩张短期内可以起到缓解头痛的效果,该药对钝痛的作用优于对锐痛的作用。故该药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钝疼痛,如头痛、牙痛、 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该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与治疗。
2、消炎、抗风湿
阿司匹林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该品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
3、关节炎
除风湿性关节炎外, 该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此外,该品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
4、抗血栓
该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 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5、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
患川崎病的患儿应用阿斯匹林,目的是减少炎症反应和预防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6、预防消化道肿瘤
长期规律的使用阿司匹林可以大大降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
7、抑制血小板凝集
高海拔登山时使用[5]阿司匹林,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编辑本段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注意:应与食物同服或用水冲服,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6]
阿司匹林和酒不能同时吃。酒的主要成分酒精在肝脏乙醇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乙酸,进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阿司匹林会降低乙醛脱氢酶活性,阻止乙醛氧化为乙酸,导致体内乙醛堆积,使全身疼痛症状加重,并导致肝损伤。[7]
成人口服量
①解热、镇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
②抗风湿,一日3—5g(急性风湿热可用到7~8g),分 4次口服。
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尚无明确用量,多数主张应用小剂量,如50—150mg,每24小时 1次。
④治疗胆道蛔虫病,一次1g,一日2—3次,连用2—3日;阵发性绞疼停止 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6]
小儿口服量
研究发现,如果孩子在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时服用了阿斯匹林,得瑞氏综合征[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率高,详见网络词条]的可能性更高。所以建议不要给孩子或任何不到19岁的人服阿司匹林。要常备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来缓解疼痛和发烧。
①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1.5g/平方米,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
②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如1—2周未获疗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
③小儿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热退2—3天后改为每日30mg/kg,分 2—4次服,连服2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日5—10mg/kg,1次顿服。
④预防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塞:0.3/次,一日1次;预防暂时性脑缺血,每次0.6g,一日2次。
⑤治疗胆道蛔虫:每次1g,一日2-3次,连服2-3日。
⑥治疗X线照射或放疗引起的腹泻,每次服0.6-0.9g,一日4次。
⑦治足癣,先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涤,然后该品粉末撒布患处,一般2-4次可愈。水杨酸类早晨给药达峰时间长,半衰期长,晚间相反。合理给药应早晨用量略增加。晚间加服一次。[6]
最佳用量
①在预防瓣膜性心脏病发生全身性动脉栓塞方面,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无效,但与双嘧达莫合用,可加强小剂量双嘧达莫的效果。
②避免和糖皮质激素合用;避免与香豆素类抗凝药、降血糖药氨甲蝶呤、巴比妥类、苯胺类等合用。
③饭后服。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抗栓和溶栓治疗学会(ACCP)的循证指南指出,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血管性死亡,患者应根据病情,使用最佳剂量。
大量的临床试验显示,对大部分病人来说,包括慢性稳定性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75mg/日可有效降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这一剂量也可降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欧洲一项脑卒中预防研究显示,既往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病史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25mg,每日2次,即50mg/日可降低脑卒中或死亡的危险。临床实践证明,患者即使服用比表中剂量更高的阿司匹林,疗效不会进一步增加,但副作用的发生却大大增加。因此在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中,患者应该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亦即长期应用50—160mg/日,以达到最大疗效,而毒副作用则减至最小,这才是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6]
编辑本段
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由于口服后易吸收,在全身组织分布广,作用强,阿司匹林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治疗。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各种疾病的时,要严密监视其不良反应。
1 胃肠道症状
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及恶心 吐。长期使用易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长期使用应经常监测血像、大便潜血试验及必要的胃镜检査。
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有特效。
2 过敏反应
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所致,也与其影响免疫系统有关。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一般用平喘药多无效,只有激素效果较好。还可出现典型的阿司匹林三联症(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与鼻息肉)。
3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症状一般在服用量大时出现,出现所谓水杨酸反应,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停药后2-3天症状可完全恢复。大剂量时还可引起中枢性的恶心和呕吐。
4 肝损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损伤通常发生于大剂量应用时。这种损害不是急性的作用,其特点是发生在治疗后的几个月,通常无症状,有些患者出现腹部的右上方不适和触痛。血清肝细胞酶的水平升高,但明显的黄疸并不常见。这种损害在停用阿司匹林后是可逆的,停药后血清转氨酶多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全身型类风湿病儿童较其他两型风湿病易出现肝损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损害后,临床处理方法是停药,给予氨基酸补液、VitC及肌苷等药物,口服强的松,症状一般在1周后消失。
5 肾损害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长期大量服用该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较大损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有人认为,部分肾盂癌是滥用阿司匹 林等止痛药的继发性并发症。
6 对血液的影响
阿司匹林通常不改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及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的含量。但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7 心脏毒性
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对心血管没有重要的直接作用。大剂量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而导致外周血管扩张。中毒剂量可通过直接和中枢性血管运动麻搏作用而抑制循环功能。
8 瑞氏综合征
阿司匹林应用于儿童流感或水痘治疗时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瑞氏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脑病和肝脏脂肪浸润综合征,常常发生于某些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后。病因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如病毒(流感病毒和水痘病毒)、水杨酸盐、外源性病毒如(黄曲霉素)、内在代谢缺陷等,各因素可相伴存在或各因素间相互影响而造成。临床上病毒性感冒时不主张使用阿司匹林。[8]
编辑本段
禁用慎用
12岁以下儿童可能引起瑞夷综合症(Reye'ssyndrome)高尿酸血症,长期使用可引起肝损害。妊娠期妇女避免使用。饮酒者服用治疗量阿司匹林,会引起自发性前房出血,所以创伤性前房出血患者不宜用阿司匹林。剖腹产或流产患者禁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的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溶血恶化;新生儿、幼儿和老年人似对阿司匹林影响出血特别敏感。治疗剂量能使2岁以下儿童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发热、过度换气及大脑症状。
肠胃出血或脑出血的危险可能会抵消少量服用阿司匹林所带来的益处。
研究人员分析了居住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的2万名年龄为70岁到74岁之间的老年男性和妇女的健康数据库,通过电脑运行该数据库,然后把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利与弊的临床试验结果输入到电脑中。
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发现,服用少量阿司匹林可预防710名老年人患心脏病,54名老年人避免了中风,但却有1071名老年人出现肠胃出血,129名老年人出现脑出血。不过,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对他们的寿命则没有影响。
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阿司匹林有助于预防可导致梗死或中风的血栓的形成,但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之一则是,长期服用会导致出血,出血部位因个人情况而有所不同。
美国健康指南推荐:心血管和冠心病高危人群每天要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75至150毫克。而该项研究则认为,迄今为止对老年人来说,“应该抵抗这种盲目服用阿司匹林的诱惑。[9]
交叉过敏反应
对该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过敏。但是对该品过敏者不一定对非乙酰化的水杨酸类药过敏。
该品易于通过胎盘
动物试验在前 3个月应用该品可致畸胎,如脊椎裂、头颅裂、面部裂、腿部畸形,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在人类也有报道应用该品后发生胎儿缺陷者。此外在妊娠后期3个月长期大量应用该品可使妊娠期延长,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最后 2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用药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曾有在妊娠晚期过量应用或滥用增加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可能由于动脉导管闭锁、产前出血或体重过低)的报道,但是应用一般治疗剂量尚未发现上述副作用。
该品可在乳汁中排泄
哺乳期妇女口服 650mg,5—8小时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达173—483μg/ml,故长期大剂量用药时婴儿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禁用情况
①有出血症状的溃疡病或其他活动性出血时;②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
②溃疡病或腐蚀性胃炎;
③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该品偶见引起溶血性贫血);
④痛风(该品可影响其他排尿酸药的作用,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
⑤肝功能减退时可加重肝脏毒性反应,加重出血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变患者易出现肾脏不良反应;
⑥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大量用药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⑦肾功能衰竭时可有加重肾脏毒性的危险。
慎用情况
强烈提示:①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10]
编辑本段
药物药理
药物效力动力学
①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 ②消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该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活力等也可能与其有关;
③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④抗风湿作用:该品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消炎作用;
⑤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 prostaglandin cyclooxygenase)、从而防止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TXA2)的生成而起作用(TXA2可促使血小板聚集)。此作用为不可逆性。[10]
药物代谢动力学
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在胃内已开始吸收,在小肠上部可吸收大部分。吸收率与溶解度、胃肠道pH有关。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肠溶片剂吸收慢。该品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较快。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也能渗入关节腔、脑脊液中。阿司匹林的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65~90%。血药浓度高时结合率相应地降低。肾功能不良及妊娠时给合率也低。半衰期为15~20小时; 水杨酸盐的半衰期长短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和尿pH,一次服小剂量时约为2~3小时; 大剂量时可达20小时以上,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一次口服阿司匹林0.65g后,在乳汁中的水杨酸盐半衰期为3.8~12.5小时。该品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分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salicyluric acid)及葡糖醛酸结合物,小部分氧化为龙胆酸(gentisic acid)。一次服药后1~2 小时达血药峰值。镇痛、解热时血药浓度为25~50μg/ml; 抗内湿、消炎时为150~300μg/ml。血药浓度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随每日剂量及血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时可长达7天。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因药物主要代谢途经已经饱和,剂量微增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改变。该品大部分以结合的代谢物、小部分以游离的水杨酸从肾脏排泄。服用量较大时,未经代谢的水杨酸的排泄量增多。个体间可有很大的差别。尿的pH对排泄速度有影响,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而且游离的水杨酸量增多,在酸性尿中则相反。
药物毒理
复方阿司匹林为一复方解热镇痛药,其中阿司匹林和非那西丁均具有解热镇痛作用。阿斯匹林能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恢复体温调节中枢感受神经元的正常反应性而起退热镇痛作用;阿司匹林还通过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等的合成起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阿司匹林 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咖啡因为中枢神经兴奋药,能兴奋大脑皮层,提高对外界的感应性,并有收缩脑血管,加强前两药缓解头痛的效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大鼠经口LD50为1500mg/kg;小鼠经口LD50为1100mg/kg。
编辑本段
注意事项
阿司匹林用途广泛,但是很多人对它的毒副反应有尽不够了解,而常发生一些问题。这里介绍应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一、手术前一周应停用,避免凝血功能障碍,造成出血不止。
二、饮酒后不宜用,因为能加剧胃粘膜屏障损伤,从而导致胃出血。
三、潮解后不宜用,阿司匹林遇潮分解成水杨酸与醋酸,服后可造成不良反应。
四、凝血功能障碍者避免使用,如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者。
五、溃疡病人不宜使用。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出血或穿孔。
六、哮喘病人应避免使用,有部分哮喘患者可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大发作。
七、孕妇不宜服用。孕后三个月内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定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有较大出血危险,在分娩前2-3周应禁用。
八、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否则可引起中毒,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严重者酸碱平衡失调、精神错乱、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九、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不宜使用,有报道,16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患流感、水痘或其它病毒性感染,再服用阿司匹林,出现严重的肝功能不全合并脑病症状,虽少见,却可致死。[11]
编辑本段
相克药物
阿司匹林是防治血栓的常用药,但是要注意不可与下列药物同时服用:
口服降糖药:降糖灵、优降糖及氯磺丙脲等药物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因为阿司匹林有降血糖作用,可缓解降血糖药的代谢和排泄,使降血糖作用增强,二者合用会引起低血糖昏迷。
催眠药:苯巴比妥(鲁米那)和健脑片可促使药酶活性增强,加速阿司匹林代谢,降低其治疗效果。
降血脂药:消胆胺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否则会形成复合物妨碍药物吸收。
利尿药:利尿药与阿司匹林合用会使药物蓄积体内,加重毒性反应;乙酰唑胺与阿司匹林联用,可使血药浓度增高,引起毒性反应。
消炎镇痛药:消炎痛、炎痛静与阿司匹林合用易导致胃出血;药如非甾体镇痛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同用可能引起胃肠道出血。
抗痛风药:丙磺舒、保泰松和苯磺唑酮的治疗作用,可能被阿司匹林拮抗,导致痛风病发作,不宜联用。
维生素:阿司匹林能减少维生素C在肠内吸收,促其排泄,降低疗效;维生素B1能促进阿司匹林分解,加重对胃黏膜的刺激。
激素:长期使用强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龙会引起胃、十二指肠,甚至食管和大肠消化道溃疡,阿斯匹林可加重这种不良反应,因此不宜同服。[12]
编辑本段
药效提高
由于单体的阿司匹林在人体的作用效果不是很持久,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人们将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衍生物与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含羟基聚合物进行熔融酯化,使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聚合物携带乙酰水杨酸的酸酐。当聚合物进入人体后在胃酸的作用下缓慢水解,产生大量的阿司匹林,由于水解过程速率较慢所以阿司匹林的作用效果更具有持续性。
阿司匹林的羧基与聚乙烯醇的醇羟基发生酯化反应,脱去一分子的水就可以的到聚合物,而聚乙烯醇是一个高分子的长链,上面有多个醇羟基,因此就可以携带多个乙酰水杨酸的酸酐,提高阿司匹林的药效。
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大分子化合物抗炎性和解热止痛性比游离的阿司匹林更为长效。这对医学有很大的推进作用![13]
编辑本段
抗凝监测
阿司匹林是最早被应用于抗栓治疗的抗血小板药物,已经被确立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心绞痛及心肌梗死(MI)二期预防的经典用药。作用原理是阿司匹林通过与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中的COX-1活性部位多肽链529位丝氨酸残基的羟基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导致COX失活,继而阻断了AA转化为血栓烷A2(TXA2)的途径,抑制PLT聚集。COXs是AA生成TXA2和前列腺素I2(PGI2)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在人体内有COX-1和COX-2两种形式,COX-1是PLT固有的。临床研究表明,对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其他高危人群短期或长期阿司匹林治疗对预防在随后可能发生的心肌梗死、脑卒中、血管性死亡方面有明确的益处,但在最佳剂量和阿司匹林抵抗问题上仍存争议。随着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确定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的实验室监测指标。[14]
阿司匹林治疗监测的主要实验室方法有:
1.血小板聚集检测
2.血小板指数
3.尿液11-脱氢-TXB2检测
4.流式细胞术
编辑本段
栽培妙用
阿司匹林在花木栽培中,有很多的妙用,因为阿司匹林在水中能够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水杨酸具有抗菌消炎和防腐的作用,醋酸能抑制乙醇酸氧化酶的生物活性,提高花木的光合作用,增加光合产物。用在花木栽培中不仅可以提高成活率,还促使生长健壮、提高抗逆性、提高树桩成活率、延长插花寿命等。下面就介绍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15]
提高抗逆性
用500毫克/千克的阿司匹林溶液喷洒花木茎干、枝叶,能够减少植株体内水分蒸腾,提高花木抵御干旱环境的能力。结合浇水,浇灌或喷洒阿司匹林(1千克水溶解1片),可促进叶片气孔的闭合,减少叶片水分的蒸腾散失,减少高温灼伤,提高花木抗旱、抗寒能力。[15]
提高成活率
用阿司匹林处理树桩盆景,可使树桩提前发芽,提高成活率,缩短养坯时间。方法是:在植物休眠阶段挖采树桩,挖掘时尽量减少创面,多保留须根,同时将病根、枯枝、废枝去掉,较粗根系的创面用锯锯平,细枝用果枝剪剪平,放入5%左右的阿司匹林溶液中浸泡3-5小时,盆土用河沙、田园土、木屑按4:5:1的比例配制,上盆后将土踏实,用5%的阿司匹林溶液作为定根水浇灌,最后放于遮阳处。[15]
延长插花寿命
阿司匹林具有使叶片气孔关闭和防止伤口产生茉莉酸的作用,用0.03%的阿司匹林溶液进行插花,能够延缓鲜花凋谢枯萎时间,使鲜花保鲜时间延长7-10天。[15]
促使生长健壮
花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用300-500毫克/千克的阿司匹林溶液每隔7-15天浇灌根系1次,可促使花木枝叶生长健壮,叶片肥厚,果实增大,花朵艳丽,增强观赏性。
利用这些巧妙方法,一定会使你的花卉不仅长的好,而且也很漂亮。[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