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翻译 » 英语怎么学翻译成中文

英语怎么学翻译成中文

发布时间: 2025-08-24 20:41:23

⑴ 英语翻译成中文有什么窍门没有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一:增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因为口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译员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如:

(1)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 (增译主语和谓语)
(2)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3) 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
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增译名词)
(4)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民也被剥夺了人权。
Even the people in the fascist countries were stripped of their human rights.(增译物主代词)
(5)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While the magistrates were free to burn down house, the common people were forbidden to light lamps. (增译连词)
(6)这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又一个共同点。
This is yet another common point between the people of our two countries.(增译介词)
(7)在人权领域,中国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In the field of human rights, China opposes the practice of the big oppressing the small and the strong bullying the weak.(增译暗含词语)
(8)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mind.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二:省译法
2. 省译法: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又如:
(1)You will be staying in this hotel ring your visit in Beijing.
你在北京访问期间就住在这家饭店里。(省译物主代词)
(2)I hope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
希望您在这儿过得愉快。(省译物主代词)
(3)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省译名词)
转贴于:考试大_口译笔译考试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三:转换法
3转换法: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具体的说,就是在词性方面,把名词转换为代词、形容词、动词;把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把形容词转换成副词和短语。在句子成分方面,把主语变成状语、定语、宾语、表语;把谓语变成主语、定语、表语;把定语变成状语、主语;把宾语变成主语。在句型方面,把并列句变成复合句,把复合句变成并列句,把状语从句变成定语从句。在语态方面,可以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如:
(1)我们学院受教委和市政府的双重领导。
Our institute is co-administrated by the States Ecation Commission and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名词转动词)
(2)Too much exposure to TV programs will do great harm to the eyesight of children.
孩子们看电视过多会大大地损坏视力。(名词转动词)
(3)由于我们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Thanks to the introction of our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our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has greatly improved. (动词转名词)
(4)I’m all for you opinion.
我完全赞成你的意见。(介词转动词)
(5)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is supported by the whole Chinese people.
改革开放政策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拥护。(动词转名词)
(6)In his article the author is critical of man’s negligence toward his environment.
作者在文章中,对人类疏忽自身环境作了批评。(形容词转名词)
(7)In some of the European countries, the people are given the biggest social benefits such as medical insurance.
在有些欧洲国家里,人民享受最广泛的社会福利,如医疗保险等。(被动语态转主动语态)
(8)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We don’t have much time left. Let’s go back. (句型转换)
(9)学生们都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
All the students should develop morally, intellectually and physically. (名词转副词)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六:倒置法
6. 倒置法:在汉语中,定语修饰语和状语修饰语往往位于被修饰语之前;在英语中,许多修饰语常常位于被修饰语之后,因此翻译时往往要把原文的语序颠倒过来。倒置法通常用于英译汉, 即对英语长句按照汉语的习惯表达法进行前后调换,按意群或进行全部倒置,原则是使汉语译句安排符合现代汉语论理叙事的一般逻辑顺序。有时倒置法也用于汉译英。如:
(1)At this moment, through the wonder of telecommunications, more people are seeing and hearing what we say than on any other occasions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the world.
此时此刻,通过现代通信手段的奇迹,看到和听到我们讲话的人比整个世界历史上任何其他这样的场合都要多。(部分倒置)
(2)I believe strongly that it is in the interest of my countrymen that Britain should remain an active and energetic member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我坚信,英国依然应该是欧共体中的一个积极的和充满活力的成员,这是符合我国人民利益的。(部分倒置)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since the introc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全部倒置)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七:包孕法
7.包孕法:这种方法多用于英译汉。所谓包孕是指在把英语长句译成汉语时,把英语后置成分按照汉语的正常语序放在中心词之前,使修饰成分在汉语句中形成前置包孕。但修饰成分不宜过长,否则会形成拖沓或造成汉语句子成分在连接上的纠葛。如:
(1)You are the representative of a country and of a continent to which China feels particularly close. 您是一位来自于使中国倍感亲切的国家和大洲的代表。
(2)What brings us together is that we have common interests which transcend those differences. 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八:插入法
8 .插入法:指把难以处理的句子成分用破折号、括号或前后逗号插入译句中。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笔译中。偶尔也用于口译中,即用同位语、插入语或定语从句来处理一些解释性成分。如:
如果说宣布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If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recovery of Hong Kong would bring about, as Madam put it, "disastrous effects," we will face that disaster squarely and make a new policy decision.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九:重组法
9. 重组法:指在进行英译汉时,为了使译文流畅和更符合汉语叙事论理的习惯,在捋清英语长句的结构、弄懂英语原意的基础上,彻底摆脱原文语序和句子形式,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如:
Decision must be made very rapidly; physical enrance is tested as much as perception, because an enormous amount of time must be spent making certain that the key figures act on the basis of the same information and purpose.
必须把大量时间花在确保关键人物均根据同一情报和目的行事,而这一切对身体的耐力和思维能力都是一大考验。因此,一旦考虑成熟,决策者就应迅速做出决策。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十:综合法
10.综合法:是指单用某种翻译技巧无法译出时,着眼篇章,以逻辑分析为基础,同时使用转换法、倒置法、增译法、省译法、拆句法等多种翻译技巧的方法。如:
How can the European Unio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European film and television program instry which is competitive in the world market, forward-looking and capable of radiating the influence of European culture and of creating jobs in Europe?
欧洲联盟应该怎样做才能对欧洲的电影电视工业有所贡献,使它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使它有能力发挥欧洲文化的影响,并且能够在欧洲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呢? 转贴于:考试英语初级笔译:直译的误区与处理方法
直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它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据估算,大约70%的句子要用直译方法来处理,所以直译广为译者采用,由此可见直译法之重要。但是,直译具有一定局限性。例如译文有时冗长罗唆,晦涩难懂,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文意义,有时甚至事与愿违。所以,如果不顾场合,不顾中外两种语言差异,一味追求直译,就必然闯红灯,进入误区,造成误译。直译之所以有误区,是因为语言形式与内容,句子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有时不统一;另一方面,中外文化历史背景不同,造成了不同思维方式和不同语言表达形式。不少人批评过直译硬译,指出过直译有局限性,但是直译到底有哪些局限性,它都表现在什么地方。英语直译至少有五大误区,明确这些误区,就要在翻译中避免一些错误,就可在直译行不通地的方采用意译。

⑵ 怎么把英文翻译成中文

1. 利用在线翻译工具:目前市面上有多种在线翻译工具可供选择,比如网络翻译和谷歌翻译等。你可以将需要翻译的英文文本输入到这些工具中,选择英文至中文的翻译选项,然后点击翻译按钮,即可获得中文翻译结果。
2. 寻求专业翻译人员的帮助:如果你需要翻译的英文文本较长或者专业性较强,建议联系专业的翻译人员或翻译公司。他们拥有专业的语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提供准确且流畅的中文翻译。
3. 学习中英文双语能力:通过学习中英文双语能力是提高翻译技能的最直接方式。通过学习英语语法、词汇和句子结构等基础知识,你可以逐步培养自己的翻译能力。这种方式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翻译英文内容。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要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有时候直译可能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适当调整和润色,使翻译结果更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和语境。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⑶ 英语单词知道什么意思,但不会翻译句子怎么办

当遇到知道英语单词的意思但不知道如何翻译整个句子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提高翻译能力:
增强语感和理解力:
阅读:大量阅读英语材料,如小说、报纸、杂志等。注意不同语境下单词的使用方式。
听力训练: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剧、听播客、ted演讲等,了解地道的表达方式。
背诵:背诵经典句子或段落,有助于积累语言素材,提高对句子结构的理解。
学习语法知识:
基础语法:确保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如时态、语态、句型结构等。
高级语法:学习更复杂的语法点,如虚拟语气、倒装句、强调句等,这些在翻译时经常会遇到。
实践翻译技巧:
逐句分析:将句子分解成短语或从句,逐一理解其含义,再组合成完整的翻译。
意译与直译:学会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应该逐字翻译(直译)还是传达整体意思(意译)。
同义替换:对于某些难以直接翻译的表达,尝试找到中文中的同义表达。
使用工具辅助:
词典和翻译软件:利用在线词典或翻译软件帮助理解单词的具体用法和例句。
专业翻译工具:使用如trados、memoq等专业翻译工具,它们提供术语库和翻译记忆库,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
参与翻译练习:
翻译练习:定期进行翻译练习,可以是书籍、文章或新闻报道等。
交流反馈:加入翻译论坛,与其他学习者或专业人士交流,获取反馈,不断提高。
学习专业知识:
行业知识:如果翻译的内容涉及特定领域,如法律、医学、技术等,需要学习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术语。
文化背景: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更准确地传递信息。
持续反思与修正:
自我修正:每次翻译后,对照原文和译文,检查是否有遗漏或误解的地方。
他人校对:请他人帮助校对翻译,以发现可能忽视的错误。
通过上述方法的长期坚持和实践,可以逐步提高翻译句子的能力。总之,翻译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学习和磨练。

⑷ 怎么把中文翻译成英文或英文翻成中文有什么技巧和原则吗

进行中英文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的不要只注重其形而弃其意,简单来说在进行中英文互译时,许多内人都只会片面的在容意字表面的意思,将每个短语翻译出后在进行拼凑将其变为一段完整的话,这是不对的。一般来说我们只需要知道一句话中的主语意思与想表达的情感后,我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翻译。

在中英文翻译中,在自己英文不好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借助手机翻译软件的帮忙,比如我自己一直在使用的 语音翻译器,翻译结果很精准,支持中英文语音互译和文本互译,很适合作为翻译工具。

英文翻译成中文操作步骤:

1:打开后根据引导标志,我们开始选择自己需要的翻译模式,比如语音翻译模式。

⑸ 如何从基础开始学习英语翻译(考证)

虽说考试是有一定技巧的,不过翻译证和英语基础的关系很大,所以你首先应该花大部分时间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翻译要求你既熟悉英语又熟悉中文,熟悉英文就是提高整体的英语水平了,很多人可能都觉得中文就是我们的母语,应该比较熟的,其实就翻译而言,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翻译不是说把每个单词翻成中文然后排起来就行了,还必须得符合中文的行文习惯,有些词要翻成中国特色的,还要顺口,等等,这些翻译的技巧,在你把自己的英语水平提升上去之后,可以上专门的考证培训班重点学。笔译相对于口译来说要容易些,口译考的是临场发挥,在规定的很短的时间里要把句子翻译出来,排成符合中文口语习惯的句子;笔译时间就比较充裕了,但是对最后的翻译结果要求很高。口译还允许你有词不达意的时候,笔译就没这么宽大了,因为在相对充裕的时间里还可以使用字典,那你没理由不严谨。呵呵。学英语的方法就不多说了吧?满大街都是,找个适合自己的就行了。在我看来学英语没什么捷径,就是多看多读多练习,就当是考托福的那个难度练。过了托福那个坎儿就上辅导班学习翻译技巧。翻译考证的培训班还是蛮多了,现在这个东西慢慢有点热起来了,北京的话我推荐你去上外文局的培训班,我是在那儿上的,后来考过了三级和二级笔译的。像你给自己打出了2、3年的时间,那我觉得如果很努力的话,2年把英语搞好,基础弄扎实些总是没错的,以后也会有好处。三级考试的内容比较简单,你可以在1年或1年半的时候去上三级辅导班,运气好也够努力的话,一次就过也不困难。难的是二级考试,比三级难不少。如果2年能拿下三级证书,那有一年来准备二级就充裕多了。我这说的都是单项啊,笔译或口译,如果你两样都要抓,那要么就是更加倍努力,要么就是时间上再宽松一些,否则两头都弄不好。我的建议是先走笔译这条线,先考笔译三级,再考口译三级,然后笔译二级,再口译二级。

⑹ 怎么学好英语汉译英

以下希望就五个方面的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关键仍在英语能力
如果说英译汉要与中国接轨才能既信且雅,那么汉译英就应当与世界接轨,即英语文字要尽量自然、流畅一些。固然我们作为外国人不可能做到像英语作为母语的人那么自如,但这不是大量存在的死译乱译的理由。这一点至关重要。翻译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测试,翻译中的种种现象与难点体现在一字一句的具体之中,但归根结底都会反映出这一点来:英语基础,或曰基本的英语水平,是做好翻译的根本。从学生的作业和考生的试卷中可以看出,汉译英最能暴露学生的表达缺陷。汉译英考试题材广泛,对英语基本功的应用比较全面。“译”是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汉译英,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和英语运用能力,顺利通过社会上的、今后将面临的求职、资格、职称评定、研究生入学等各种测试和考试,并能胜任就业之后的多种业务翻译需求。如果说作文题目的制定可能会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而容易雷同和上靠的话,那么汉译英练习和考试中具体的句子却不容易事先准备,实际翻译中,问题往往不会分门别类地出现,而是各种情况都有,学生不容易事先背写框架式的套语而致使评分难分轩桎。做好汉译英关键在翻译之外,具体技巧只有在充分熟悉汉英两种语言基础上,并且积极主动地应用于学习和工作之中才能逐渐掌握,不可能指望通过两三个月的突击,围绕某些“秘诀”而真正掌握汉译英这个工具。

2.遵循常用方法多做练习
翻译是按照原文的句型、精神、意义、情绪再现原稿整体效果的艺术性再创作。实际上它比写作还要费时费神费力。因为写作中作家占有主动,可以自由发挥,而在翻译中则受原文局限,不能避此就彼,随意发挥。提高翻译技巧不能仅靠阅读翻译理论和技巧的书籍。正如茅盾先生所说,如对两端语文功底不够,那些条条你用不上;但若功底深厚,那些条条便成了不足取的桎框。
各种翻译技巧只是工具,用好用不好要看你掌握得熟练不熟练。从学生的翻译作业中,从笔者校译过的一些出版物中,经常注意到英译汉时洋腔洋调,“翻译体”表现严重,而在汉译英时又是浓郁的汉语化英语。许多情况下,单独看英语译文都看不出什么来,但是一经对照便会发现,译文在遣词造句上明显地是在按照中文的思路、使用英文单词进行字面上的简单堆砌,并未真正地把原文所指翻译出来,客户的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英语和汉语在不同程度上都属于分析性的语言,不仅在理论探讨,在翻译实践中也有必要做一点涉及结构、词序、语境、词汇等等方面的分析;同时从学习翻译技巧这一角度来讲,要结合对英语的掌握来应用,不宜深钻死抠。联系上面所说,还是要强调扎扎实实地学习英语,有时候由深厚的语言积累而自然获得的“语感”更为重要,比如注重汉英两种语言在词类的分工使用上、对时间顺序、结构关系的不同侧重上等等。毕竟都是成年人学外语,讲求一些技巧可以事半功倍。但是技巧是在透彻理解汉英异同之后的归纳和抽象,学习中假如未能仔细揣摩教科书中的道理,假如做练习时抢着看参考答案,那么到头来这些技巧还是外在的。
总之,仅仅了解翻译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技巧并无多大的实际意义,译者像任何其他专业的从业人员一样,要经过不懈的训练,熟能生巧。从历次笔试来看,大多数人在学以致用方面还有些欠缺,就是常说的综合运用能力差。翻译是门技巧性极强的艺术,只能通过大量实践才能逐渐提高。可是盲目的实践难免劳而少功,所以应有理论指导;另一方面,离开实际的理论又是空洞无益的;因此两者必须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3. 目标读者与服务意识
汉译英的读者对象是国外广泛的各阶层人士,为了适应国外一般读者的承受能力,翻译在工作中力求给目标读者提供内容充实、通俗、易懂、并为他们乐于接受的译文。笔者认为你在做汉译英的时候不妨可以这么假设:将目标读者降低一个年级程度来对待。
这里希望强调一个观点:翻译固然是门学问、是个特讲水平的行当,但在市场经济中,它首先是一种服务。在面向客户和读者的界面上,翻译需要同时伺候好两个客人:一是原文的作者,二是译文的读者。不管你学问有多深或者多浅,翻译时要尽量做到眼里有作者、心中有读者。看原文时仔细点;译文的遣词行文,尽量适应目标读者。最好能够抱着“提供一流服务”的态度对待每一句原文、每一句译文。在修改学生翻译练习、校译企业宣展材料过程中发现,如能做到上述一点,纵使忘记了一大半儿有关翻译标准的论述,译文中许许多多的表达问题都可望消灭在付印之前。

4. 本文目标读者的常见问题
本文的目标读者,应当已经学过大部分经贸类基础课程,部分读者已为公司翻译过各类文章甚至合同。但是翻译资格考试涉及的具体专业内容可能会比较广泛。
部分读者的英语造诣可能有待提高,许多人反映在翻译时,对英语句子或段落大意基本了解,看后能领会其意思,却不能用确切得体的英语表达出来。有的人明白自己火候未到却罔知所从,而更多的人尚不能客观评估自己的译作。
在试卷和翻译作业中,许多情况下表现为英译汉时出现浓厚的“翻译体”,而在汉译英时又是严重的汉语化。引起翻译错误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主要原因是没能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对两种文化的差异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训练因而翻译能力差。正如前面所说,根本问题还是英语积累不够、表达能力差。
这么说太笼统;从操作层面上讲,依笔者讲授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体会,学生在汉译英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书写马虎:大小写、拼写等错误及定冠词滥用。对此笔者无法帮忙,只能提醒一下:细致、认真。词不达意:用词不当,对多义词和掌握不够。汉译英中发现大量错误的原因之一,是译者掌握的英语词汇量有限,体现在译文表达力不强、句型变化不够灵活,对多义词和常见词的相关性掌握较差。很多学生已经通过了国家四、六、八级英语考试,但实际翻译中的译文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一般期刊文章的汉译英要求。望文生义:对号入座,也就是机械地进行词对词的“翻译”。例如说到“减肥饮料”,脱口而出的便是weight recing beverage,其实diet drinks更达意。文化差异:体现在语言上,隐身于几乎每个句子中。专业特色不足:对此笔者爱莫能助,只能寄希望于“复合教育”和“素质教育”上。
5. 如何做好汉译英
翻译不是边缘科学,但是涉及的学科超过了任何一门专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无所不包;天文地理,三教九流,风土人情,文化娱乐,吃穿住行,无所不涉;散文报道,传说掌故,诗词歌赋,应有尽有,真可谓地地道道的“杂”学。多种知识、多种体裁往往在同一资料中同时出现。虚心学习,多思勤问,多查各种资料,必要时还要到现场考察,对原文读懂弄通,表达时符合有关行话,具备用简明、流畅、准确的语言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在学完一本汉译英教科书之后,在参加二级考试,或者在工作中接到汉译英任务或定单后,着手翻译时还有一些注意事项,这些可以归入词汇、知识、表达三个方面,为了增强操作性,下面站在读者的角度举例说明。以下举例似乎有关经贸类的多一些,仅供参考。

5.1. 不能全指望工具书
现有工具书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普遍的情况是英译汉多、大、全,而汉译英的工具书则数量少且收词重复率高,尤其是技术性的词语,英语译文很不到家。现在市面上能够见到的专业性汉英词典林林总总,但是具体到一种设备一个产品,确有许多客观问题并未解决。一是相互雷同甚至一字不差,行业特征不明显,即使是“金山词霸”也令人失望。二是真正反映中国特色事物的词汇少,例如中国人说了几十年的“大件”一直未见收录,再如“超生”一词,“超生游击队”的小品在中央电视台都演多少年了,可一本大型汉英词典只有这么两个解释:1. be reincarnated; 2. spare sb's life; be merciful,而这两个词义在如今很少用到,或者说用得着的人不需要使用英语来表达。三是新词少,汉语媒体中的许多新的说法没有体现,绝大多数的汉英辞典和经济、贸易、其它商务方面的工具书都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而这些词汇往往是经济活动中最为活跃的成分。这既有社会、技术进展快、词典出版周期长这些客观因素,也有图省事、没有认真积累等原因。译者经常感觉到:出版物中汉译英方面的差错率一般要比英译汉的高得多。
查字典是个好习惯,但依赖字典翻不好译。即便手头的词典应有尽有,也不能唯它们的马首是瞻。具有决定性权威的是上下文。要透彻理解原文,了解两种文化差异,应当根据上下文、语境实际情况来译,而不能生搬硬套字典里的释义。

5.2. 一词多译与表达多样化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在自己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一定的风格和传统。英汉两种语言不仅用词造句的语法结构不同,而且表达思想的方法不同,所用的形象也有不同。我们在翻译时必须以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的原则进行变通。该变不变则太“死”,读者难以得到清楚的概念和流畅的译文;不该变而大变,则失之太“活”,违背原作。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在进行翻译时,有时不能拘泥于词语的字面意思,生搬硬套或单求英汉句型上的对等,需要做些变通。译文要忠实于原文,首先必须注意上述两种错误倾向:追随原文字面结构,是谓机械主义;置原文于不顾,只拣自个儿认识的只言片语翻译出来、堆积起来,是谓自由主义。两种情况都是走极端,都脱离了翻译的本意。
扩大知识面体现在具体之中,可以说要更多地注意一词多译(不是“一词多义”)现象。如果译者能对有关情况掌握得充分一些,翻译时就会自如一些,译文表达也可能活泼一些。例如同是会议,可以根据行业、级别、规模相应地译为conference、congress、forum、session、seminar、甚至receiving;同样一个“会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talking with, speaking at, 也可以是discussing with, speaking on,还可以是meeting with, at the ceremony of,甚至于可以是xxx with xxx或者xxx in (city, conference, country, etc.)。
表达多样化与一词多译不是一回事。就是说即便词汇具备了,在句子层面上仍旧需要译者灵活处理。这里仅从“如何学习汉译英”的角度提出来,希望各位在学习以下各课时头脑中总是保持这根弦。可以根据具体的文字内容灵活选择句型、用词及其时态、语态、单复数等。翻译方法可以灵活掌握,根据不同情况从多种角度入手,选择不同的句型结构,采用直译、意译、直译意译相结合等。

5.3.尽可能多地掌握背景材料
掌握大量的背景资料对做好翻译至关重要,应当广泛、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如果译者对待译文本中的相关内容都不理解,就很难准确地翻译出来让别人理解。翻译时应当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否则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对照汉语原文,英语译文本身无懈可击,可是对照事实,却发现文不对题。例如两张图片的说明文字各是“直刺蓝天” 和“拔地而起”,到底是指什么,只有要来照片看过才知道:前者是一座建筑物的屋顶,上面安装了几副卫星天线,后者是一座高层建筑即将封顶,“刺蓝天”比 “拔地起”要低得多。这样就可以相对地贴近真实的语用环境把前者译为Telecom facilities in the sun,后者译为Another sky-scrapper,或 A new high-rise against the blue sky,也就是说,“直刺蓝天”其实是“晒太阳”,而“拔地起”反倒可以“刺蓝天”啦。
可以说,译者对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得越深入,翻译起来就越有把握。比如“高层建筑擦窗机”译为high building window cleaning machine,很难说译文不对或不好,但是看到机器本身才知道,敢情这机器擦不了窗户,擦窗户的是人,它只起一个吊篮或吊舱的作用,所以应当改译为window cleaning gondola for high-rise buildings,否则买主是要索赔的。

5.4. 学点专业知识
应当特别注意术语的行业特征和“行话”特色。在吊斗、传送带等运送散装物资的机械上,起清理、平整、刮除作用的“橡胶刷”可能是rubber cleaner,但在一家经营汽车零配件、轿车保养用具、装饰品等的公司之简介中,“橡胶刷”便不大可能是rubber brush,而是squeegee,即蘸水后擦洗风挡玻璃的简单用具。在车间里使用的“传输系统”不大可能是transportation (指市政交通或异地运输),也不应该是transmission system(指电力或电信传输),而应当是conveyor或者conveyance system。
行业不同,理应选择不同的词语。例如“接头”,是电力的、还是电子的?是管道上用的还是电缆上用的?是塑料的还是铸铁的?英语中相应的词汇多,选择哪个取决于原文词的具体含义,从原文前的公司名称中、周边产品外延上并不总是能够看得出来。写的人是自己专业的行家,但译者不可能事事精通。“接头”可以行业的不同而分别译为coupler、coupling、connector、joint、terminal、grapples, wire-rope buckets(钢丝扣,即钢丝绳的接头)、junction box、binding post等多种形式。又如“硬化”一词,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分别译为vulcanise, cure, harden, solidify, cirrhosis, inration, ossify, rigidification, sclerosis等。
应当尽量通过翻译用户提供全面的相关信息。有些汉语词语概括性比较强,单看汉语不成问题,可在翻译时却会很费踌躇。例如“图文装订机”和“图书装订机”都译成bookbinding machine似无不可,但是到工厂看看才知道是两码事:前者简单的像个订书机(stapler)或者铁圈装订器(ring spiral winder),后者则是由电机提供动力、有一系列机械传动、电子控制的真正的“机器”。故而“图文装订机”还是译为booklet binder或brochure binding device好一些。

5.5. 译者的学习和积累
既然工具书赶不上时代、赶不上客户需求,即使赶上了你也不可能及时购买齐全,那么自己动手便是当然的补充手段。想做一个称职的译员就得“喜新厌旧”,应当留心收集新词、专业词汇、常用简称和缩略词,虚心向懂行的人求教,注意自己的知识更新、拓展。例如不要一听说“网络公司”就译成Internet companies,可以紧追潮流译为startups, dotcoms, Net operators, net players, ISPs等。再如“奥运场馆建设”,不一定要把“场”和“馆”的英语词都查一遍,venue一个就够了。
如今Internet应用日趋广泛,翻译工作也可从中受惠,可以利用Google, Yahoo, Infoseek, Lycos等搜索引擎查新词语。现学来不及,至少可以手勤快一些,临时查阅一下可以及时纠正不少错误。今后还要出现更多的新名词,业务上会有许多新的术语,译者应该经常阅读一些时代感强的报刊书籍,以扩大知识面,有意识地积累新词,密切关注、及时收集、学以致用,更道地、更好地使用英语表达。

5.6. 译文校对和润色
从笔者经历过的一些考试和实务看,许多译文需要大量修改润饰。所以,译完后对自己的译文应当认真校核,确保译文句法、句义、拼写等传达了原文内容,又符合译入语规范。为了提高译文质量,译者最好能养成严谨的差错校勘习惯,贯穿原文梳理、翻译、打字、审校、看清样等整个过程。严把翻译关,做到文字通顺整洁,内容完整准确,不能“想当然”;严把校对关,做到准确无误,在交稿之前通读一遍,往往会意外发现一些差错,如数字、时态、体例、打印错误等问题。

⑺ 中文英文翻译有什么技巧

汉语句子翻译成英语的方法技巧:

(1)逆序法

英语有些长句的表达次序与汉语表达习惯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这时必须从原文後面开始翻译。在汉语中,定语修饰语和状语修饰语往往位于被修饰语之前;在英语中,许多修饰语常常位于被修饰语之後,因此翻译时往往要把原文的语序颠倒过来。

倒置法通常用于英译汉,即对英语长句按照汉语的习惯表达法进行前後调换,按意群或进行全部倒置,原则是使汉语译句符合现代汉语论理叙事的一般逻辑顺序。

(2)顺序法

当英语长句的内容叙述层次与汉语基本一致时,可以按照英语原文表达的层次顺序翻译成汉语,从而使译文与英语原文的顺序基本一致。

(3)包孕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英译汉。所谓包孕是指在把英语长句译成汉语时,把英语後置成分按照汉语的正常语序放在中心词之前,使修饰成分在汉语句中形成前置包孕。但修饰成分不宜过长,否则会形成拖踏或造成汉语句子成分在连接上的纠葛。

(4)分句法

有时英语长句中主语或主句与修饰词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翻译时可以按照汉语多用短句的习惯,把长句的从句或短语转换成句子,分开来叙述。为了使语意连贯,有时需要适当增加词语,也就是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将整个英语长句翻译为几个独立的句子,顺序基本不变,前後保持连贯。

(5)综合法

上面我们讲述了英语长句的逆序法、顺序法和分句法,事实上,在翻译一个英语长句时,并不只是单纯地使用一种翻译方法,而是要综合使用到各种方法,这在我们上面所举的例子中也有所体现。

再如,一些英语长句单纯采用上述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的仔细分析,或按照时间的先後,或按照逻辑顺序,顺逆结合,主次分明地对全句进行综合处理,以便把英语原文翻译成通顺忠实的汉语句子。

热点内容
八下英语七单元作文怎么写 发布:2025-08-25 02:56:52 浏览:703
的英语作文怎么写50字 发布:2025-08-25 02:40:23 浏览:632
用英语写作文格式怎么写 发布:2025-08-25 02:40:23 浏览:58
正在写翻译成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8-25 02:34:38 浏览:694
你现在的生活怎么样英语作文 发布:2025-08-25 02:33:42 浏览:350
关于用英语说我的爸爸作文怎么写 发布:2025-08-25 02:26:06 浏览:472
下周六怎么样翻译英语 发布:2025-08-25 02:25:24 浏览:303
星期三的晚上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8-25 02:24:37 浏览:435
我在想比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8-25 02:06:58 浏览:645
拒绝的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8-25 01:48:21 浏览: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