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怎么翻译成英语
Ⅰ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是怎么样的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党的早期组织。这些组织当时叫法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则称共产党小组或支部,由于它们性质相同,因此,后来统称它们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
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
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
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
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
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7月底,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做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再从狮子汇渡口登上渡船到湖心岛,最后转登王会悟预订的游船,并在游船中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在船上,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庄严诞生。
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
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
组织架构和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架构主要基于民主集中制,主张应共同维护已获得共识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最高机构是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召开一次。中央委员会作为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核心权力机构,通常1年召开1次会议。
因此,多数职权和日常工作都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务委员会掌握。中央主要负责人自1993年开始会同时担任负责党内和民间事务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负责军事事务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具外交礼仪性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而其能有效掌握三个职位时常被外界称作最高领导人。
国家总书记自2012年11月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至今担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共有9191.4万名党员、基层党组织则有468.1万个,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9.6%,女性占27.2%,少数民族占7.3%。
中国共产党始终宣称其理想与目标是共产主义,并将自身视为代表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的政党。
其中《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总书记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并将中国共产党表述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社会。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共产党
Ⅱ 英语学习|十九大英文措辞新表述
这次翻译十九大政治报告,解决的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整个报告最核心的内容,这个翻译看起来很简单,英文是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其中核心是这个“for”,我们翻译的时候,可能首先想到的是“in",我们经过讨论和沟通,决定用“for”,为什么呢?我们的理解,这个思想是管这个新时期的,而不是在新时期当中发生的,这个译法是经过反复讨论,并且报领导批的。所以,核心理念一定要翻译准确。
首先,“干部”的翻译,十八大以前,我们一直把干部翻译成“cadre”,十八大之后我们全部改译成了official。
比如“全民行动、干部带头”,“encourage extensivepublicinvolvement, making our officials taking the lead”,国际上通用,没有任何的误解。
“群众”的译法,大学学的是“masses”,但这个词在英语中含有贬义,指“底层大众”。
实际上我们说群众指“人民”,所以从十八大开始,“群众”的译法改成了“people”或“public”。
例如,团结动员群众“uniting and mobilizing the people”,就是说党和群滑缺众、和人民是在一起的,而不是割裂的个体。十九大报告里,“masses”消失了,它是不能用的。
提到“基层”,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译成“grassroots”。
其实不然,grassroots指草根阶层,它和权力是对立的,所以我们所说的“基层”是绝对不能用这个词翻译的。
我们根据中国的政治体制特点,现在改成了“community”或者“primarylevel”。例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翻译成“improvecommunity-level healthcare services”,就一清二楚了。
“宣传”,这个词的翻译问题一定要解决,过去翻译的是“propaganda”,后来才改成了“publicity”。不论是“propaganda”还是“publicity”,其实翻译得都很糟糕,其义或者是炒作或者是忽悠,没有一个积极的含义。
现在,我们很多地方上的英文译名还是依照原来的错误译法,这是很糟糕的,让人觉游好得中国人是不真诚的。
十九大政治报告里面对“宣传”的译法彻底改变了,报告里面宣传的用法,比如“宣传党的主张”,翻译成“communicating the Party’s propositions”,将“宣传”译为“沟通”。
无论从事教学还是做时政翻译,这些理念一定要与时俱进,知道外国人是怎么说话的,不要用一种淘汰的过时的语汇来表述。
关键概念的翻译不能混淆。比如,总书记在报告当中强调“反对形式主义”,多年来形式主义翻译为“formalism”,但这个词是指艺术、哲学领域中注重形式而不是内容,绝对不是一个贬义词,是中性的。
所以我们中国人去反对“formalism”,老外就会觉得你是要干什么?什么都反,不分青信磨辩红皂白。
所以我们改成了“take tough action against the practice of formalities for formalities’ sake”,走形式走过场,这是我们反对的。
此“形式主义”非彼“形式主义”,要区分清楚。
还有两个核心的概念,从过去一直就没有翻对过。一是“反对个人主义”,我们一直认为个人主义是“indivialism”,好像这个词很坏,很糟糕,其实它是西方价值观念中的最核心的理念,人是最重要的,它不是贬义的表述。
马克思主义也主张人要全面发展,总书记在报告当中也好几次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这个一定要改掉。
还有一个更糟糕的,“反对自由主义”。这个概念一开始从毛选翻译的时候,就用的“oppose liberalism”。
很多人都知道liberalism是什么含义,它不是一个很高深的概念,而是西方文化的基础,我们不一定赞成,也没有必要在党的报告里去反对。而我们反对的“自由主义”是什么呢?是不听领导指挥,不守纪律。
所以,十九大报告的翻译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译成了We must guard against and oppose self-centered behavior, decentralism, behavior in disregard of the rules…
我们有很多中国特色的理念,遇到“理念”时,可能翻译的第一反应就是“idea”,或者翻译成了“philosophy”。
举个例子,“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翻译成“We have remained committed to the new development philosophy”,philosophy是一个在国际上比较标准的词汇,我们中国人应该学会使用这种表述,外国人一看就懂。
所以,我们在翻“科学的”“文明的”“创新的”这些词时,第一反应就是都不能按原义翻成scientific,civilized和innovative,因为这些词和我们要表达的意思有出入。
比如说,scientific指的是科研层面,与我们说的“科学发展”不符。
这次报告提到的“创新监管方式”译成了develop newwaysofregulation,“创新监管”绝对不能用innovate regulation,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就已出现“灰犀牛”,监管不是新举措,只能加强。
避免英译文引起政治误解。报告当中“精神”出现多次,报告关于文化段落里提到了“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我们在翻译时,绝对不能用“spiritual guidance”,它有一种宗教层面的意思,我们用的是“providea source of cultural and moral guidance for our people”。
十九大报告中,有大量生动的表述。我统计了一下,大概有五十多条,建议多关注一下。
举几个例子,如果从翻译角度来看,建议大家看一看关于反腐和加强党内监督这一部分,非常有力。
“巡视利剑作用彰显”,Disciplinary inspections have cut like a blade through corruption and misconct,像刀片一样割进去,把利剑的概念非常准确地表达出来了。
还有这句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对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这句话是国外媒体引用最多的一句,翻译成“Achieving national rejuvenation will be no walk in the park it will take more than drum beating and gong clanging get there”,非常到位,这是我们要掌握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