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怎么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1.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思维方式
就是我们的学生在说或写英语的过程中,一直没有跳出母语的思维方式。学生在组句的时候不是按英语的思维方式去思维。他们先把句子按汉语习惯组织好,然后再译成英语。将思维方式的错误归类于语法错误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文章中的语法错误是一种表面现象。透过现象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英语语言逻辑的思维有缺陷。这种缺陷通过语法错误的形式表现出来。改变这种现象的方法不是只单纯地去抓语法教学,更要抓外语思维方式的培养。所以,老师要教会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一、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应该从模仿开始“学习语言的主要手段是模仿,这种模仿是从听觉定向活动开始的,经过大脑分析器的作用,然后由心理活动器官的操练而完成的(王才仁,1992)”。心理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从听开始的,当一个婴儿生下来就学说话时,完全是靠听,模仿母亲的声音。如果一个婴儿生下来就是一个聋子,他就听不到声音,也谈不上什么成功的模仿者。一个不足10岁的儿童,如果他一直生活在第一语言环境中,他就能学到一种漂亮的母语。如果想学好外语,那就要给自己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然后下大功夫模仿,采取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是听、说、读、写、这四种,要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模仿。毫无疑问,模仿是成功的钥匙,也许是把金钥匙。有人认为模仿很简单,好学,其实不然。养成一个好的模仿习惯并不容易,这种模仿只有像学母语那样,方可学好。不下苦功夫,不持之以恒,以为轻而易举可以模仿好外语语音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想学好外语就要在模仿上下功夫,因为外语语言能否学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听准外语老师发音的能力和学习者的模仿能力以及反复模仿的烦心。如果跟着外语老师念一遍,过后一劳永逸,那是学不好外语的。所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语言,并且要运用于生活中,多听英文广播电台、读英语文章报纸和用英文写作或写日记,还要多用英语来交流等.一定要持之以恒的模仿、重复、练习、运用。这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 二、英语思维模式的培养应该培养学生摆脱母语的影响,用英语思维方式想英语。用英语思维方式想英语,指的是在使用英语时用英语想,而不是用本族语想。用英语想,也可以说成用英语思考。学英语而不会用英语思维方式思考,一定学不好。用英语思维方式思考,就是在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和理解时,没有本族语思维的介入,没有“心译”的介入,或者说本族语思考的介入被压缩到了极不明显的程度,自己也感觉不到“心译”的负担。这才是真正流利,熟练的境界和标志。如:英语中的black sheep (害群之马);他们想到的是羊,而我们想到的是马.不要去比较为什么,只要跟着这么想就可以了。这样的句子学多了,使用英语思维也便是自然的事情了。三、消除学生怕错的紧张心理。 用英语思考并不神秘,也非高不可攀。初学时,“心译”的介入很明显,但时间一长,反复运用的次数越来越多,熟练了,“心译”的程度就会越来越小,以至接近于消失。可见,培养英语思考的基本途径是系统的大量的反复使用,是实践练习。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使用任何工具都有一个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在不熟练的阶段,多余的动作很明显,总要一边做一边考虑。初学者使用外语时,“心译”就是这种多余的活动,是一边用一边考虑的表现。这里所说的考虑实际上是在大脑里进行的对将要表现出来的外部活动的一种检验。用本族语交际时,也有考虑考虑再说的情况,可以说是在心里把原来要说的话转成或翻译为另外一些说法进行掂量。但由于习以为常,所以不会给人造成负担和精神紧张。而在用英语交际时,由于怕错,所以想了又想,而由于英语不熟,语汇不多,所以就求助于本族语,产生“心译”。因此,培养用英语思考,消除“心译”,首先要消除学生怕错的紧张心理。因此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当我们无法把我们的意思表达出来时,就要多聆听,只有大量的输入,才能有输出。多鼓励学生,给他们自信心,使他们觉得出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他们在使用英语时就不会紧张了。 总之,要想学好地道的英语,就要用英语学习的思维方式。多创造条件让自己处于英语环境中, 让地道的英语思维影响自己, 久而久之, 用英语思维说英语就成一件自然的是事了。
2.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教师作为园丁,有责任浇灌这最美丽的花朵。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 任务设疑,训练学生的探索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地去探索,以解决问题,实现心理平衡。我们在教学时,不妨在触题时就布置任务,激起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如何完成任务,训练探索性思维。如教“打电话“这一话题时,我出示了课题A telephone call 以后,就引发激疑:课文中的两位同学在电话里谈了些什么?这时,学生纷纷举手,思维很活跃;我又因势利导:听了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你能学会用英语打电话吗?又如,教“购物”这一话题时,我一上来就出示了一张Shopping List(购物单),布置学生学会用英语完成“购物”的任务……通过任务设疑,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语言知识,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性地训练,学生思维会更活跃,设疑和释疑会更积极。
二、 插图求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再现表象,发挥想象,并用语言描绘出来,可以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我们的英语教材都配有插图(教学挂图),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仅将这些图作为一个创设情景的辅助手段,很少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图上的内容。我在使用教学挂图时,常常要求学生看图提问,对图中的疑点主动发问,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o can you see? How many? Where are they? Whose…等。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当学生通过观察提问“谁?什么?在哪里?”等问题时,他们对课文的难点、疑点也就有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学习。坚持巧用插图,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三、 想象解疑,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现有教材的课文都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我常常根据大部分课文语言材料言尽而意未尽的特点,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说对话的多种结果(即续说课文),借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比如第三册第一课课文的最后一句是:Go and get him please.即高老师让林涛去办公室找李磊。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疑问:林涛和李磊会说些什么?他们一起回教室时,高老师又会说些什么?通过这些想象性质的疑问,扩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按各自的理解去续编对话,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四、 变序释疑,训练学生的跳跃思维
教材中有些课文较长,如果按对话序逐句教学,费时较多,且不易突出重难点。我们可以采用变序教学,打破对话的顺序、框架,把话题中的重点部分提前,形成悬念,引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解决疑问。如教第三册第13课时,可先提问:Who can you see in the photo?通过这样设疑,帮助学生抓住对话的中心话题,去枝留干,变序学习。再如第四册的A Letter一课,内容繁杂,生词较多。我设计了一张“方明”的个人资料卡,要求学生在自学时填写卡中的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学校、班级、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信箱等栏目,通过这个设计,引导学生变序阅读这封长信,一发面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可以训练他们的跳跃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五、扩展激疑,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很难有创造性的成果。我们应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活化我们的英语教材,通过扩展教材内容或活动步骤,充分激发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向、新颖独特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倡一题多议,敢破常规,使教学向纵深发展。如第三册教材中有这样一组对话:A:I like…(我喜欢……)B:Me too.(我也是。)在教学中,我故意对一位男生说:I like skirts.(我喜欢裙子。)使其无法按课文套路说出Me too.激发学生根据对话的实际情况去思考不同于课文的新的回答方式:I don’t like…等等。又如在和学生进行“问路”对话时,按课文内容,当学生给我指去电影院的路时会问:Do you know Zhongshan Park?(你认识钟山公园吗?)我该回答:Yes.学生会告诉我:The cinema is beside the park.(电影院就在公园旁边。)在实际对话时,当学生问我时,我却打破课文的框架,回答:No.使学生无法按原有思路完成这一对话,情急之下,他们说出了许多课文中没有的句子:Sorry, I can’t help you.(对不起,我没法帮你了。)You can go and ask the policeman. (你去问警察吧!)Follow me.(跟我来。) Taxi!(出租车!)等等。有时,对教材的扩展会超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范围,但却因此激起了他们的疑问,引发他们在课外、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活化教材,多启发,多引导,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大胆创新。教师应巧设问题,善设疑点,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提供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
3. 如何对学生进行英语思维训练
一、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语感的产生是思维方式形成的开始。只有在脑海中形成对英语的感性印象,才能产生英语的思维。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一是从模仿开始。小孩学说话先是从最早模仿开始,然后逐步学会说话。学英语也应从模仿开始。先模仿说单词,再模仿说句子。二是多听多读。所谓多听,就是多听把英语作为母语的英美人士的讲话,要每天坚持听英语磁带,进行一定量听力练习;所谓多读,就是多读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英语文章。通过耳濡目染熟悉英美人士的语音语调和思维方式。三是加强英语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习英语也是这样。通过背诵大量的英语句子和课文,在脑海中储存大量的信息,从而达到听能正确理解、说能脱口而出的程度。
二、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1、从背单词时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如教apple一词时,要让学生脑海中随之产生出苹果的形象,而不是我们汉语中的 “苹果”二字,让学生在大脑中不能有一个翻译的过程。同样,在说或写英语句子时不要先用汉语组织好,再翻译成英语,而应该直接用英语句式表达出来。2、教师上课时要用英语去解释英语,让学生用英语去理解英语,尽量少用汉语;要经常让学生做用英语改写句子的练习,以便了解和掌握不同的英语表达方式。3、尽量多地营造运用英语的氛围。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授课,努力营造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还应把它延伸到学生的课余活动中去,如通过唱英语歌、演英语剧、设立英语角等活动,让学生用英语去思考、去交流。4、经常给学生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多讲一些英语语言习惯。如:汉语说:李老师在校长办公室。用英语应该说:Mr Li is in the headmaster’s office。而不要照汉语译成:Mr Li in headmaster office。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学生营造英语环境和听说英语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摆脱母语影响,形成英语思维模式,才能少犯错误,掌握地道的英语
4.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思维能力
语用能力就是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我们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但是目前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只侧重于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用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课本知识去应对书面考试, 缺乏在特定的语境下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的能力,结果就造成了“高分低能”、“学用脱节”、“会学不会用”等现象。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要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储存知识,转变为乐于想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合理补充教学内容,增加语言输入。
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input)对促进学习者语言输出(output)能力的形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也指出“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虽然现行的高中教材取材广泛,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但是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依靠单一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积极从各种渠道搜集真实有效的教学资料,增加语言输入,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用能力。语言输入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
1. 听觉输入。现行的高中教材在每单元配有一份听力材料,内容形式各异,而且与该单元课文内容密切相关,但由于朗读者的变化相对还是狭窄一些,语音和语速也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寻找一些语音语调变化丰富多彩的音像素材,而且这些素材还要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难度适中。这样既可达到训练目的,又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新闻报道,也可以播放英文经典歌曲和鼓励学生观看英文对白的电影等等。这些材料可以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使用,也可作为课外听力强化训练使用。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接触到各种形色的声音,以及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语言素材了。
2. 视觉输入。教师可选择与课文和作者有关的材料和其他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读物,如国内外的英文报刊杂志,英文网页,《新概念英语》等,让学生在感受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语过程中,即增加了词汇量,扩大了知识面,又增加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二、创设语境,为语言输出提供实践机会。
语境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每个孩子都可以学会100种语言,关键是他有没有100种语言的环境。”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语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传统英语教学长期停留在对语言知识、结构的传授和学习上,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内外尽量创设一些模拟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充分获得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语用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应坚持用英语讲课,使整个课堂形成浓厚的英语氛围。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用能力基础后,教师可以以所学单元的话题为主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不同的活动任务,如角色扮演,讨论,游戏等,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充分理解和运用基本的语用知识和技巧,从而培养、掌握和提高语用能力。例如,在上完新人教版BOOK 5 UNIT 5 FIRST AID的课文后,我会让学生完成以下的交际任务:Suppose your friend gets burned and he / she needs first aid at once. Call 120 to ask for help. Make a dialogue between you and the operator, and try to get first aid treatment for your friend.通过这一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本知识,一方面又可以把课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特定任务。
5. 论如何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语感的产生是思维方式形成的开始。只有在脑海中形成对英语的感性印象,才能产生英语的思维。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一是从模仿开始。小孩学说话先是从最早模仿开始,然后逐步学会说话。学英语也应从模仿开始。先模仿说单词,再模仿说句子。二是多听多读。所谓多听,就是多听把英语作为母语的英美人士的讲话,要每天坚持听英语磁带,进行一定量听力练习;所谓多读,就是多读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英语文章。通过耳濡目染熟悉英美人士的语音语调和思维方式。三是加强英语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习英语也是这样。通过背诵大量的英语句子和课文,在脑海中储存大量的信息,从而达到听能正确理解、说能脱口而出的程度。二、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1、从背单词时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如教apple一词时,要让学生脑海中随之产生出苹果的形象,而不是我们汉语中的 “苹果”二字,让学生在大脑中不能有一个翻译的过程。同样,在说或写英语句子时不要先用汉语组织好,再翻译成英语,而应该直接用英语句式表达出来。2、教师上课时要用英语去解释英语,让学生用英语去理解英语,尽量少用汉语;要经常让学生做用英语改写句子的练习,以便了解和掌握不同的英语表达方式。3、尽量多地营造运用英语的氛围。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授课,努力营造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还应把它延伸到学生的课余活动中去,如通过唱英语歌、演英语剧、设立英语角等活动,让学生用英语去思考、去交流。4、经常给学生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多讲一些英语语言习惯。如:汉语说:李老师在校长办公室。用英语应该说:Mr Li is in the headmaster’s office。而不要照汉语译成:Mr Li in headmaster office。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学生营造英语环境和听说英语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摆脱母语影响,形成英语思维模式,才能少犯错误,掌握地道的英语。
6.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语感的产生是思维方式形成的开始。只有在脑海中形成对英语的感性印象,才能产生英语的思维。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一是从模仿开始。小孩学说话先是从最早模仿开始,然后逐步学会说话。学英语也应从模仿开始。先模仿说单词,再模仿说句子。二是多听多读。所谓多听,就是多听把英语作为母语的英美人士的讲话,要每天坚持听英语磁带,进行一定量听力练习;所谓多读,就是多读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英语文章。通过耳濡目染熟悉英美人士的语音语调和思维方式。三是加强英语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习英语也是这样。通过背诵大量的英语句子和课文,在脑海中储存大量的信息,从而达到听能正确理解、说能脱口而出的程度。
二、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1、从背单词时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如教apple一词时,要让学生脑海中随之产生出苹果的形象,而不是我们汉语中的 “苹果”二字,让学生在大脑中不能有一个翻译的过程。同样,在说或写英语句子时不要先用汉语组织好,再翻译成英语,而应该直接用英语句式表达出来。2、教师上课时要用英语去解释英语,让学生用英语去理解英语,尽量少用汉语;要经常让学生做用英语改写句子的练习,以便了解和掌握不同的英语表达方式。3、尽量多地营造运用英语的氛围。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授课,努力营造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还应把它延伸到学生的课余活动中去,如通过唱英语歌、演英语剧、设立英语角等活动,让学生用英语去思考、去交流。4、经常给学生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多讲一些英语语言习惯。如:汉语说:李老师在校长办公室。用英语应该说:Mr Li is in the headmaster’s office。而不要照汉语译成:Mr Li in headmaster office。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学生营造英语环境和听说英语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摆脱母语影响,形成英语思维模式,才能少犯错误,掌握地道的英语。
7. 英语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
你好。我念高中的时候每次对英语课都很期待,因为是我最擅长并且版喜欢的科目。个人来看,如权果老师手中有一张名册可以不定点名提问题会给大部分学生以英语鼓励。首先必须保证学生是喜欢英语并且喜欢和老师互动的,老师应该和学生成为朋友,无论老师年龄大小。可以让学生念英语,然后找学生分析句子或语法,或者提前把下堂课需要讲的单词让学生先背下来,如果学生有心,一定可以完成,下堂课抽学生黑板听写。
8.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
就是我们的学生在说或写英语的过程中,一直没有跳出母语的思维方式。学生在专组句的时候不是按属英语的思维方式去思维。他们先把句子按汉语习惯组织好,然后再译成英语。将思维方式的错误归类于语法错误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文章中的语法错误是一种表面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