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英语知识树怎么画
1.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知识树怎么画
八年级复上册第一章,制不知道你问的是哪个学科,就发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本书学科思维导图给你参考借鉴吧,此图出自国内思维领域最权威的学术研究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思维可视化研究中心,学科思维导图可比知识树全面,系统得多。
2. 八年级下册英语全册知识结构图{知识树},14年新版go for it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下面是图片版教材,看看Contents部分就知道。
3. 小学2年级数学第8单元知识树怎么画
很简单:树干是总知识点,树枝是分知识点,开的花或者结的果就具体的小知识点
4.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树
光现象
1、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光的传播速度
4、光的色散
5、色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
6、光的反射定律
7、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8、平面镜成像
9、光的折射规律
10、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1、光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恒星、萤火虫、 水母)、人造光源(烛焰、灯泡、正在播放的电视机荧屏)。
而月亮、放电影的银幕不属于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可解释日月食、小孔成像、 影子的形成、三点一线射击。
3、光的传播速度
光速的符号:C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2.99792458× 10^8m|s约为3× 10^8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C空=C
光在水中的速度 :C水=4分之3×C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C玻=3分之2× C
4、光的色散
白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5、色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调节三原色的不同比例就能得到某一种颜色的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颜料的颜色决定于外来照射光的颜色,以及颜料对照射光的吸收和反射情况。比如,红色物体反射红色光,吸收其它色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6、光的反射定律
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简记为:三线共面,一边一个,两角相等。
注意:(1)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入射角与反射角指的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做题时充分运用两角相等,入射光线与镜面所成的角与 入射角互余,法线实际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所夹角的角平分线,法线与镜面垂直等。
7、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造成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根源在于反射面的光滑程度。 反射面光滑,发生的是镜面反射,镜面反射体现出很强的方向性。如果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经镜面反射后,只向某一方向反射。其它方向将感受不到这些反射光
反射面粗糙,发生的是漫反射,即使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反射光向四面 八方。这样一来,各个方向都能感受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8、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大小相等
(3)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
(4)3.物体与像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简记为“大”“垂”“离” 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这是潜望镜的原理。
9、光的折射规律
简记为:三线共面,一边一个,两角不等。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
当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光线方向不改变。
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可以解释游泳池水变浅的原因。
10、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自然界中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利用红外线可加热物品,可制成红外线夜视仪。 红外线夜视仪被称为“黑夜中的眼睛”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能用来杀菌,验钞。
5.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树
困农约
6. 把七、八年级生物学各任选一章或一节的知巧识体系和知识清单以知识树的形式展现。
语文的学习其实没什么太难的,个人觉得,首先作为中国人,您在日常内生活之中,就会接触容到许许多多的语文知识,祖国的大好河山,人文风貌,社会风气等等都是学习语文的有效素材!但是古文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去积累,去掌握,多看书,多听老师讲解。。。至于是对整册书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梳理,我看未必,语文这门学科,不是说您仅仅的掌握了书本上的东西,就能学好的,中国的文化太深厚了,要自己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增强自身的文学素养@!
7. 8年级历史知识树
这个说得直白点就画一棵大树的形状,然后往上面填知识点,而往往这些知识点就是我们课文的目录。
8. 初二数学知识树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 b)(a-b)
a2 2ab b2=(a b)2
a2-2ab 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 a2-b2=(a 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 b)2=a2 2ab b2 和 (a-b)2=a2-2ab 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 2ab b2 =(a b)2
a2-2ab b2 =(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 2ab b2和a2-2ab 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 an) (bm bn)
=a(m n) b(m 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 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
原式=(am an) (bm bn)
=a(m n) b(m n)
=(m n)
9. 初二平移与旋转知识树怎么画华东师范版的,跪求!!!急
把直尺放在一个位置上,用三角尺的一条边顶在直尺的边上,另一条边去和待平移图形的一边重合,若不能重合,调整直尺一边,让三角板与待平移图形一边重合,沿直尺方向推动三角板到要平移的位置上,另几边重复上述操作。
10. 八年级英语知识树
网络文库里有直接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