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给小学生讲英语的句子
❶ 小学的英语怎么教
小学英语到底该怎么教
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国家英语课程要求小学阶段结束时应达到的二级的基本要求,即: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小学新课改开始后,去听了一些小学英语课,产生了很多疑惑。于是带着问题到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践和探索。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在许多方面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还不大相符。
请看下面的教学情境:
情境一:(三年级)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模块6的单词。先跟我读……(约7、8分钟后)下面我请同学来领读。每队找两个,看哪个队读得好。(20分钟左右)好现在分组读。(10分钟)各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奖一颗星。最后检查了几个学生,作业是回家背过这些单词。
情境二:(五年级)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模块9的课文。大家先自己看,翻译一下,过一会我找同学来翻译。老师开始在黑板上写出难翻译的词和句子,学生在下面自读翻译。(约9分钟后)下面我找同学来翻译。(学生踊跃举手)教师领着学生逐段翻译。学生记汉语意思(20多分钟)好,同学们做得很好,都明白了吗?谁还有问题提出来。巡视教室,解答问题。(5、6分钟)最后我来领读一遍。领读完后正好下课。作业:回家后搞清楚课文的汉语意思,把译文写出来。
这样的小学英语教学确实需要商榷。在这里把一些问题提出来,跟大家一起讨论。
问题一:强调意义的讲解和机械记忆,忽视实际运用,把活生生的语言(live language)教成了死的知识(dead knowledge)。
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点:无论是教单词还是教句子、对话,都采取这样一种方法——先解释翻译意思,然后一遍遍地领读,变着法子重复,要求学生记住其意思和形式。整堂课几乎不作实际的应用练习。以这样的模式教英语,目的很明显,直奔考试去了。学习的结果是学生记住了不少单词和句子,而且还能琅琅上口,但如果要求他们应用这些语言元素去交流,去解决问题,恐怕就难了。所以许多学生甚至学了八九年英语后,还是听不懂,也不会说英语,成其为“聋哑英语”(mb and deaf English)。这也就是当前存在的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现象。
其实英语完全可以不这么教的。把抽象的语言教学设计成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类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使用英语交流和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学生们使用刚刚学到的英语进行交际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他们会特别投入,学习热情非常高。这是多方位的学习,听和说的口语训练都融合其中了。而且这样教不枯燥,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老师教得绘声绘色,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而兴趣对学习效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英语教学中把单词放在句子中教,把句子放在对话、课文中教。切忌不可简单重复。除了展示正确发音和纠正个别学生的不准确发音外,不可领着学生不断重复。教单词的方法很多:老师只作口型,学生猜单词;让学生用英语说出所看图片、实物的名称;不断更换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分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说得又快、又多、又齐;老师或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猜是什么;字谜及填入所缺字母或单词的游戏…… 教句子时,把句子设计到对话中,让学生在模仿真实的情境中交流、运用。引导他们在使用这些句子进行交际和解决问题中重复并掌握它们。例如在教“What’s this?”时,出示不同的实物或图片,教师问“What’s this in English?”学生答“It’s …”, 或学生分组问答。然后让学生自己找东西互相问答。学生掌握的效果肯定是不同于简单重复的。再比如教“I’m hot. Please give me a fan.”可以先让学生边作出热的样子,边说“I’m hot.”。再要他们折纸扇,然后同位间互相说“I’m hot. Please give me a fan.”。等等。所有的方法主旨只有一个——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从而解决所谓的聋哑英语问题。
有的教师或许会担心学生记不住。让我们来看一个心理学实验吧。心理学家把学习者分成三组,给一定数量的生词进行学习。三个组所记的生词是一样的,但所接受的任务不一样。第一组的任务是尽量地记住这些词;第二组是尽量地用各种各样的标准对这些词进行分类;第三组的任务是既尽量地记,又尽量地分类。在三个组进行了同等时间的学习后,进行了记词测验。结果很有趣,也很引人注意。第一组反而不如第二组记住的词多,第三组记住的词跟第二组相等。所以说简单的记忆学习,其效果不如复杂的思维学习,即使在记忆效果上也是这样。
问题二:手段单一;课堂结构简单,教学效益低。
小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无意注意还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无意注意占优势。总体特点是不稳定,不持久,易分散。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这一规律。而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只采用同一种或两种方法,记单词学句子就是反复诵读。当学生坚持不住而走神时又不去分析内在原因,只是一味指责学生。这样造成课堂气氛差,教学生硬、死板,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这些教师课堂结构设计得非常简单。记单词就是记单词,学句子就是学句子,整堂课就是变着法子做同一内容。他们的理由是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差,一节课学会这些就不错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其实不然。小学生的学习潜力很大,模仿能力非常强。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更好的思路和更有效的手段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集中注意一件事物的时间一般维持在十分钟左右。因此教学时要及时变化教学手段,转变教学内容。教学中要提前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法,以便及时根据学生状况加以调整。比如教“What’s your favorite…?”时,可以先用衣服(或图片)问“What’s your favorite clothes?”问答练习和学生自主练习五六分钟后,及时转变成用动物图片问“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s?”。练习后,再找学生模仿动物的样子或叫声,让大家猜“What am I favorite animal?”或“What’s his favorite animal?”。下课前留几分钟,把“What’s your favorite…?”“I like…best.”放入学生熟悉的曲目中,编成歌曲,以增强学习效果。这样教学,学生不但不会走神,还练习运用了所学内容,并学习和加深了“What’s your favorite…?”以外的许多单词和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兴趣,学习的效果应该不一样吧。
问题三:缺乏激励,语气平淡,使多数学生缺乏热情,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对小学生来说是很新奇的东西,所以他们本来的学习热情是很高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兴趣是一种必然。但是通过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访问和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低级水平,它往往是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引起的直接兴趣,随生随灭,时间短暂。乐趣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持续时间较长。志趣则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相结合,积极自觉,坚持时间长,甚至终生不变。前面说过小学生觉得英语有趣是必然的。可是如何把这种兴趣维持下来并使之发展提高到更高水平,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所在了。十几年的教学和教研中,我发现维持兴趣的最有效手段是使之有成就感。有句话说得很形象,叫“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就是说教学中要时时注意鼓励和激励学生,让他们经常感到成功的喜悦。可是很多教师教学过程中却缺乏激励手段。在他们的课堂里,当学生回答对问题时,有时不作表扬,只是“OK. Sit down.”;表扬学生时语气平淡,表情生硬、呆板,“Good. Sit down.”。学生觉得似乎只是完成了任务而已,感觉不到那种成功后的欣慰与快乐。而对答不上来的学生更简单,“Sit down.”就打发了,不去及时地鼓励和激发他们。这些教师如此的漫不经心,让“教机”白白溜走,时日一久,很多学生的有趣自然就成了无趣。
如何改变呢?关键是有心,随时随刻注意表扬和激励学生。对小学生的激励手段非常多,有些很简单,一个鼓励和赞许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个小五星,一个小红花,小粘贴所起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甚至胜过千言万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更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激励。当学生回答对问题时,当他们认真听讲时,都是激励的良机。对学生的肯定 ,哪怕是一个小问题的成功,也要采取最有效的方式。即便是一句简单的“Very good.”教师的语气、眼神、表情也要让学生感到莫大的喜悦。每天的成功喜悦很小,但是一天天的积累起来,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而学生的成就感正是我们的教育所追寻的最终目标之一。所有这些的起点,只不过是每天课堂上的一件件小事而已。
问题四:授课过程中不注重英语的渗透,形成英语情境,而是用汉语教英语,不利于培养“英语思维”。
听过的大多数小学英语课上,教师基本上都用汉语授课。授课过程中不注意渗透日常英语。为了告诉学生单词、句子的含义,只是一味地翻译,重复,破坏了英语课堂的情境。(甚至有的教师不肯费力去设计课堂情境。或者说有的教师不懂,不会。)
用英语思维是学英语的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英语思维的培养就是应该从小学生开始。多数老师以为,小学生的英语知识太少,水平太低,接受不了这么“高深”的东西。他们不敢奢求,只好耐心地翻译,重复。在教学过程中,与其费尽口舌地解释什么是“apple”,绝不如拿着个苹果说“This is an apple.”。这时候学生大脑的反映是实物 apple,而非 “苹果”(汉语语言) apple。整个认知和思维过程未经过翻译程序,其思维就是英语的。如果这时候再渗透“What’s this in English?”“What’s your favorite fruit?”“Do you like apple?”‘Do you want an apple?”,比起翻译、重复地教学,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益当然就不一样了。这时不妨把apple给他们吃掉,学生就更感兴趣了。通过这样的渗透,学生学到地不止是apple一个语言符号,而同时把这一符号附于了实际意义。另外,这样的教和学的方式使学生对语言的记忆掌握程度也会好的多。
另一方面的渗透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比如维持课堂秩序,对走神的学生说“What are you doing?”“Don’t play again, please.”“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Will you please sit straight?”等等。还有课堂指令“Please come here.”“Would you please answer this question?”“Whose turn is it now?”“Write these down please.”… 再比如,平时碰到学生用英语打招呼呀,告别呀,问候呀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在真实地使用英语,学生接受的也是真实的英语,而不是课堂练习。这时,他们的大脑里也是用英语来理解和反应的。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英语课中将要讲到或以后讲的内容。这样不但可以降低讲课时的难度,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并真正地使用它们。有一位老师的孩子在我教的班里,一天这位老师告诉我,她的孩子放学叫她走时用英语问她“Are you ready?”。……
学习英语要过很多关——语音关、开口关、拼读关、朗读关、默读关、大量听写关、背诵关、非翻译运用关…… 从小学英语小学英语到底该怎么教教学资源 2010-04-08 13:37:23 阅读18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国家英语课程要求小学阶段结束时应达到的二级的基本要求,即: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小学新课改开始后,去听了一些小学英语课,产生了很多疑惑。于是带着问题到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践和探索。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在许多方面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还不大相符。
请看下面的教学情境:
情境一:(三年级)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模块6的单词。先跟我读……(约7、8分钟后)下面我请同学来领读。每队找两个,看哪个队读得好。(20分钟左右)好现在分组读。(10分钟)各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奖一颗星。最后检查了几个学生,作业是回家背过这些单词。
情境二:(五年级)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模块9的课文。大家先自己看,翻译一下,过一会我找同学来翻译。老师开始在黑板上写出难翻译的词和句子,学生在下面自读翻译。(约9分钟后)下面我找同学来翻译。(学生踊跃举手)教师领着学生逐段翻译。学生记汉语意思(20多分钟)好,同学们做得很好,都明白了吗?谁还有问题提出来。巡视教室,解答问题。(5、6分钟)最后我来领读一遍。领读完后正好下课。作业:回家后搞清楚课文的汉语意思,把译文写出来。
这样的小学英语教学确实需要商榷。在这里把一些问题提出来,跟大家一起讨论。
问题一:强调意义的讲解和机械记忆,忽视实际运用,把活生生的语言(live language)教成了死的知识(dead knowledge)。
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点:无论是教单词还是教句子、对话,都采取这样一种方法——先解释翻译意思,然后一遍遍地领读,变着法子重复,要求学生记住其意思和形式。整堂课几乎不作实际的应用练习。以这样的模式教英语,目的很明显,直奔考试去了。学习的结果是学生记住了不少单词和句子,而且还能琅琅上口,但如果要求他们应用这些语言元素去交流,去解决问题,恐怕就难了。所以许多学生甚至学了八九年英语后,还是听不懂,也不会说英语,成其为“聋哑英语”(mb and deaf English)。这也就是当前存在的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现象。
其实英语完全可以不这么教的。把抽象的语言教学设计成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类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使用英语交流和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学生们使用刚刚学到的英语进行交际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他们会特别投入,学习热情非常高。这是多方位的学习,听和说的口语训练都融合其中了。而且这样教不枯燥,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老师教得绘声绘色,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而兴趣对学习效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英语教学中把单词放在句子中教,把句子放在对话、课文中教。切忌不可简单重复。除了展示正确发音和纠正个别学生的不准确发音外,不可领着学生不断重复。教单词的方法很多:老师只作口型,学生猜单词;让学生用英语说出所看图片、实物的名称;不断更换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分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说得又快、又多、又齐;老师或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猜是什么;字谜及填入所缺字母或单词的游戏…… 教句子时,把句子设计到对话中,让学生在模仿真实的情境中交流、运用。引导他们在使用这些句子进行交际和解决问题中重复并掌握它们。例如在教“What’s this?”时,出示不同的实物或图片,教师问“What’s this in English?”学生答“It’s …”, 或学生分组问答。然后让学生自己找东西互相问答。学生掌握的效果肯定是不同于简单重复的。再比如教“I’m hot. Please give me a fan.”可以先让学生边作出热的样子,边说“I’m hot.”。再要他们折纸扇,然后同位间互相说“I’m hot. Please give me a fan.”。等等。所有的方法主旨只有一个——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从而解决所谓的聋哑英语问题。
有的教师或许会担心学生记不住。让我们来看一个心理学实验吧。心理学家把学习者分成三组,给一定数量的生词进行学习。三个组所记的生词是一样的,但所接受的任务不一样。第一组的任务是尽量地记住这些词;第二组是尽量地用各种各样的标准对这些词进行分类;第三组的任务是既尽量地记,又尽量地分类。在三个组进行了同等时间的学习后,进行了记词测验。结果很有趣,也很引人注意。第一组反而不如第二组记住的词多,第三组记住的词跟第二组相等。所以说简单的记忆学习,其效果不如复杂的思维学习,即使在记忆效果上也是这样。
问题二:手段单一;课堂结构简单,教学效益低。
小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无意注意还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无意注意占优势。总体特点是不稳定,不持久,易分散。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这一规律。而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只采用同一种或两种方法,记单词学句子就是反复诵读。当学生坚持不住而走神时又不去分析内在原因,只是一味指责学生。这样造成课堂气氛差,教学生硬、死板,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这些教师课堂结构设计得非常简单。记单词就是记单词,学句子就是学句子,整堂课就是变着法子做同一内容。他们的理由是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差,一节课学会这些就不错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其实不然。小学生的学习潜力很大,模仿能力非常强。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更好的思路和更有效的手段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集中注意一件事物的时间一般维持在十分钟左右。因此教学时要及时变化教学手段,转变教学内容。教学中要提前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法,以便及时根据学生状况加以调整。比如教“What’s your favorite…?”时,可以先用衣服(或图片)问“What’s your favorite clothes?”问答练习和学生自主练习五六分钟后,及时转变成用动物图片问“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s?”。练习后,再找学生模仿动物的样子或叫声,让大家猜“What am I favorite animal?”或“What’s his favorite animal?”。下课前留几分钟,把“What’s your favorite…?”“I like…best.”放入学生熟悉的曲目中,编成歌曲,以增强学习效果。这样教学,学生不但不会走神,还练习运用了所学内容,并学习和加深了“What’s your favorite…?”以外的许多单词和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兴趣,学习的效果应该不一样吧。
问题三:缺乏激励,语气平淡,使多数学生缺乏热情,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对小学生来说是很新奇的东西,所以他们本来的学习热情是很高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兴趣是一种必然。但是通过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访问和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低级水平,它往往是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引起的直接兴趣,随生随灭,时间短暂。乐趣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持续时间较长。志趣则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相结合,积极自觉,坚持时间长,甚至终生不变。前面说过小学生觉得英语有趣是必然的。可是如何把这种兴趣维持下来并使之发展提高到更高水平,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所在了。十几年的教学和教研中,我发现维持兴趣的最有效手段是使之有成就感。有句话说得很形象,叫“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就是说教学中要时时注意鼓励和激励学生,让他们经常感到成功的喜悦。可是很多教师教学过程中却缺乏激励手段。在他们的课堂里,当学生回答对问题时,有时不作表扬,只是“OK. Sit down.”;表扬学生时语气平淡,表情生硬、呆板,“Good. Sit down.”。学生觉得似乎只是完成了任务而已,感觉不到那种成功后的欣慰与快乐。而对答不上来的学生更简单,“Sit down.”就打发了,不去及时地鼓励和激发他们。这些教师如此的漫不经心,让“教机”白白溜走,时日一久,很多学生的有趣自然就成了无趣。
如何改变呢?关键是有心,随时随刻注意表扬和激励学生。对小学生的激励手段非常多,有些很简单,一个鼓励和赞许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个小五星,一个小红花,小粘贴所起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甚至胜过千言万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更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激励。当学生回答对问题时,当他们认真听讲时,都是激励的良机。对学生的肯定 ,哪怕是一个小问题的成功,也要采取最有效的方式。即便是一句简单的“Very good.”教师的语气、眼神、表情也要让学生感到莫大的喜悦。每天的成功喜悦很小,但是一天天的积累起来,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而学生的成就感正是我们的教育所追寻的最终目标之一。所有这些的起点,只不过是每天课堂上的一件件小事而已。
问题四:授课过程中不注重英语的渗透,形成英语情境,而是用汉语教英语,不利于培养“英语思维”。
听过的大多数小学英语课上,教师基本上都用汉语授课。授课过程中不注意渗透日常英语。为了告诉学生单词、句子的含义,只是一味地翻译,重复,破坏了英语课堂的情境。(甚至有的教师不肯费力去设计课堂情境。或者说有的教师不懂,不会。)
用英语思维是学英语的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英语思维的培养就是应该从小学生开始。多数老师以为,小学生的英语知识太少,水平太低,接受不了这么“高深”的东西。他们不敢奢求,只好耐心地翻译,重复。在教学过程中,与其费尽口舌地解释什么是“apple”,绝不如拿着个苹果说“This is an apple.”。这时候学生大脑的反映是实物 apple,而非 “苹果”(汉语语言) apple。整个认知和思维过程未经过翻译程序,其思维就是英语的。如果这时候再渗透“What’s this in English?”“What’s your favorite fruit?”“Do you like apple?”‘Do you want an apple?”,比起翻译、重复地教学,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益当然就不一样了。这时不妨把apple给他们吃掉,学生就更感兴趣了。通过这样的渗透,学生学到地不止是apple一个语言符号,而同时把这一符号附于了实际意义。另外,这样的教和学的方式使学生对语言的记忆掌握程度也会好的多。
另一方面的渗透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比如维持课堂秩序,对走神的学生说“What are you doing?”“Don’t play again, please.”“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Will you please sit straight?”等等。还有课堂指令“Please come here.”“Would you please answer this question?”“Whose turn is it now?”“Write these down please.”… 再比如,平时碰到学生用英语打招呼呀,告别呀,问候呀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在真实地使用英语,学生接受的也是真实的英语,而不是课堂练习。这时,他们的大脑里也是用英语来理解和反应的。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英语课中将要讲到或以后讲的内容。这样不但可以降低讲课时的难度,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并真正地使用它们。有一位老师的孩子在我教的班里,一天这位老师告诉我,她的孩子放学叫她走时用英语问她“Are you ready?”。……
学习英语要过很多关——语音关、开口关、拼读关、朗读关、默读关、大量听写关、背诵关、非翻译运用关…… 从小学英语教学开始就采取更好的思路,更有效的模式教学,一定会对我国的英语教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最终解决过去长期存在的“费时低效”问题。
学开始就采取更好的思路,更有效的模式教学,一定会对我国的英语教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最终解决过去长期存在的“费时低效”问题。
❷ 怎样教小学生英语
问题一:应该怎么教小学生英语 我也教过一些低年级的学生的英语,他们刚开始对英语也不太感兴趣,不过,我结合了他们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安排了这样的一套教学方式:播放卡通影片像海绵宝宝、迪士尼、猫和老鼠等等,这些英语影片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再者多用英语跟他们聊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例如男孩子喜欢的体育项目、女孩子喜欢的各种颜色衣服等等。关键是自己一定要有耐心,当初我教的几个小学生都是成绩特烂的,对英语可以说是反感,但是只要你用心教,慢慢地他们会喜欢上英语的,然后不用你教他们都会很自觉地去学习英语、去问你英语!加油啊,教小孩子是这样的!支持你哦!
问题二:怎么教小学生英语 小学英语应该是从听和说入手的,不要急于教他字母等东西,可以让他听并学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如你好、再见之类的,主要是激发一下学习兴趣,千万不能因为一上来太难而让他失去兴趣。以游戏的方式教他几个字母也未尝不可。
问题三:怎样才能教好小学英语 我是在09年才参加工作的,在教育教学上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需要努力。我校是在上学期才开设的英语课,我来到这里担任三年级至六年级的英语老师,并且学生用的都是三年级上册的英语课本。由于是我校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英语,学习英语。我首先是从字母开始,到现在一年时间,我按照课本要求教学,备课,可是结果不理想。孩子们学习英语感到吃力,没有兴趣,他们的学习只是靠我四十分钟的灌输,所以孩子们对英语不怎么感兴趣。要想让学生学好知识对我的英语教学感兴趣,我想了很多方法,但是都失败。要呢?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值得我学习“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乃是一个过程。”面对科技日益发展的现实社会,是默守陈规,还是开拓进取,就必须要打破传统教学理论,学会吸收、储存、处理、输出信息的本领,熟练掌握驾驭新知识的方法。如今要打破陈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必须更新教学方法。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了要变“教授法”为“教学法”这一观点。他认为教离不开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不但要教会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还有这样一篇文章值得我们大家借鉴,学习。 1、小学生学习英语要以智取胜,举一反三。小学生学习外语效率很高,因为是以智为基础。推理性强,演绎性强,创造性强,时时处处都表现出来举一反三的智慧。以智取胜是小学生学习外语的成功经验。首先应在教材和教学方法设计上使学生智学、乐学、易学、速学,也就是达到小学生学习外语的真正境界。为此,外语教学要重视教材和教学程序逻辑的内在逻辑性。培养学生多问、多思、多想的习惯。 小学英语,把语音视为语言教学的基础,把语音教学视为启蒙阶段的重要任务,打好语音基础,把好语音关。为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新内容时,要强调听音、辨音、观察、模仿、练习、运用。例如:根据读音把单词归类。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开音节和闭音节。但不必把它们的定义告诉学生,而且找出开音节和闭音节单词的规律。简单地说:一般情况下,当单词最后一个字母和倒数第三个字母是a.e.i.o.u时,这个单词就是开音节;当单词最后一个字母不是a.e.i.o.u>时,这个单词就是闭音节。开音节的时候,读字母本身音;闭音节时,就读另外一个音。例:cake的最后一字母是e,倒数第三个字母是a,所以它是开音节,a发/ei/,fish的最后一个字母是h,所以它是闭音节,i发/i/。但同时也要讲明特殊情况:student如果按前面说的,它应该是闭音节,但u在这里却发/ju:/。 在交际活动中听说,要注意兼顾语法结构,以便于教学,易于接受。借助简单的语法教学,不仅有利于系统的学习和掌握英语,而且可以利用学生的理解力和推理力,促进其自觉地学习和掌握英语。这样可以学得快,记得牢,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把陈述句变成一般疑问句”时,首先,让学生根据几个一般疑问句找出其共性:
通过这几个例子,学生能轻易地总结出一般疑问句的特点,此时,教师辅助学生归纳总结。即:
(1)be动词在在句首;
(2)末尾是问号;
(3)用yes/no回答;
把陈述句变成一般疑问句的方法是:
(1) 把be动词提到句首;
(2)my变“your”;
(3) “.”变“?”;
2、汉外比较,掌握重点
通过汉语外语的比较,学生能认识到所学外语的本质特征,集中精力去把握外语与母语的差异点,在比较中,练习区分易于混淆和易于出错的语言点。这样外语教学就......>>
问题四:如何教小学生学快乐英语 学英语自然就要求能听懂英语、会说英语,所以英语口语至关重要。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小学生能听懂简单的英语,会说简单的英语,为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讲汉语故事,学英语单词。由于中国的孩子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最早接触和学习的是母语汉语,接触英语较晚,汉语在他们大脑中根深蒂固,并知道许多中国故事。基于此,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就把英语与汉语联系起来,藉此减少学生的畏难心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记忆。比如,当学到“猴子”、“大象”这些单词时,我首先讲一小段《西游记》中关于孙悟空的故事,并说孙悟空就是monkey(猴子) ;或者讲一段《盲人摸象》的故事,让学生记住elephant(大象)这个单词。再比如,在学习“警察”这个单词时,我就给学生讲一段警察抓坏人的故事,让学生记住 policeman(男警察) 和policewoman (女警察)这两个单词。讲故事时,我会在黑板上板书相关的单词,让学生对单词有一个视觉上的印象。当然,讲故事只是手段,通过这个手段,我们要达到让学生会读、会说并记住这些单词的教学目标。二、结合图片或实物,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直观,抽象思维能力不发达。为了让小学生把英语与实物直接联系起来,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使用图片,有时甚至把实物搬上讲台。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只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就行;稍微生疏的东西,我就想方设法找到相关的图片;特别生疏的东西,我不怕麻烦,就将该实物搬进课堂,让学生们看个明白瞧个仔细。比如学习《A puter is your friend 》(电脑是你们的朋友)时,我就把学生带到电教室,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电脑荧屏、鼠标、键盘,这样学生对puter(电脑)、 screen(显示器)、 mouse(鼠标)、 keyboard(键盘)就有了直观的印象,这样教师教起来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轻松。三、教小学生学唱英语歌曲。音乐有一定的韵律,唱起来朗朗上口,是世界通用“语言”,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唱歌。基于这个认识,我就积极教小学生唱英语歌曲,特别是配套英语磁带中的歌曲。比如学字母时,我教小学生唱《My A B C》(我的字母)歌。在反复吟唱中,学生们轻轻松松就掌握了英文字母。英语教材中,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课文中都有英文歌曲。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反复教学生吟唱,让学生唱会,对小学生学英语是大有裨益的。四、用英语提问,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实现“听”“说”互动。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听得懂英语,会说英语,因此用英语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也训练了学生用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在这种“听”与“说”的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英语知识,提高了英语能力,而且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问”与“答'',千万不能仅让英语口语能力强的学生参加,而必须尽量让英语口语能力弱的同学多参加,让英语口语能力强的同学起示范作用。这样做就平等地让所有学生都有了练习和学习的机会,共同提高了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和信心。五、让学生相互提问,互相回答。在大多数小学生的心目中,老师高高在上,是指挥者,是命令者,是不可与之交流的权威,惧怕老师成为许多小学生普遍的心理。为了帮他们克服这种惧怕心理,绕过不敢跟老师对话,不敢回答老师提问的心理障碍,有时候,我在做完示范后,就向各个小组长或同桌分配对话任务,然后自己走出教室,站在走廊上,让学生们在没有权威心理压力、不怕出错的宽松气氛中相互学习。六、让学生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问题五:如何教小学生英语入门 首先要学习大量的词汇
注意读音准确培养
如果大于两岁了,可以给他看适当的英语儿歌视频或者音标视频,但是一定要适量,伤眼睛
结合图片认识单词
如果有条件,给他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就是随时都可以说英语那种
满意请采纳,谢谢
问题六:如何让小学生对英语感兴趣? 如何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启蒙教育的奠基石,幼儿英语教育成为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双语教学教育的开发研究,幼儿园双语教学已成为家长和孩子们的迫切需要。实践证明:让孩子在语言发育时期就接触英语,同时运用英语和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很大好处。
然而,在当前幼儿英语教学中,由于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许多幼儿英语教学成人化
,使幼儿过早丧失了对学英语的兴趣。因此,怎样提高幼儿学英语的兴趣呢?我园自开设英语课以来,经过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并且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很好。在教学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两种。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例如:幼儿开始学英语时,一般都会对一门外语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如果教师能采用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引起幼儿的求知欲,使他们兴致勃勃地去学英语,当他们学会了一句日常用语,学会说几个英语单词后,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趣体验,从而产生更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一个人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乐在其中,越学越爱学。兴趣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幼儿的特征是好动、爱表演、不怕羞,乐于接受新奇的、趣味性强的事物,而教师教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教学,尽可能地将枯燥乏味的语言为幼儿乐于接受。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创造一种良好的语言交际情况,这样,有利于幼儿的英语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各方面的素质。
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英语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中有学、学中有玩”。爱玩是孩子的本性,游戏是最感兴趣的。幼儿园英语教育是一种启蒙,要把重点放在学习英语的兴趣上,如果幼儿对英语感兴趣,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情绪,孩子会主动融入到活动中。反之,如果只是追求单词句子数量的多少,那会倒了孩子的胃口,孩子会处于一种消极状态。
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游戏化,注意让孩子在各种游戏中慢慢学习单词。首先把要掌握的单词以图片、头饰、动作等各种不同形式展现给学生,实行整体定量输入,根据不同孩子的记忆工点,他们会或多或少记住不同的单词。在玩中学,学中用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巩固所学的语言形式,激发幼儿的成就感。在游戏中通过多听、反复感觉,从而在脑海里的印象就加深了,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尽情投入到游戏中,同时还给孩子一个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使得课堂充满活力。
1、故事教学法
故事对学龄前幼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情节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和趣味性,在故事中贯穿英语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增进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一次我在教“e in ,please.”与“Go out.”时,先为孩子们讲一个兔妈妈要去买菜,要兔宝宝在家等候,却来了一只大灰狼要兔宝宝开门,兔宝宝发现是大灰狼,一齐将大灰狼赶跑的故事。在讲述中,将“e in ,please.”“Go out.”穿插其中,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全部掌握,且印象极深。
2、情景教学法。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很多幼儿会说许多英......>>
问题七:怎样教小学三年级英语? 首先,你要让他们掌握音标及字母的发音规则.这样才能很容易又牢固地把单词记住.
其次他们背完单词要经常用单词来造句等.学到的语法也要多经常用,这样熟能生巧啊..
加油!!~~^_^
问题八:小学英语应该怎么教? 小学生很小的,作业不能多,几乎只能布置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而且每天早上定期检查
他们没有中学生那样的承受能力大,对待温柔一些,(如果太温柔,某些调皮学生会装怪的,比如我,总爱在课上引起一些笑料)如果有人装怪的话,不要直接批评,
多在课堂上玩一些游戏,让学生有兴趣,不要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厌恶。
而上课呢,就带领学生读句子,最好是能让学生多发言,比如抽一些学生造句,读单词。
总而言之,上课时一定要让学生对你有好感,对英语有兴趣,每节课都提醒下学生不懂就问,很多小学生是怕老师,(连我都是)不懂的都不敢去问。
你自己也多问问其他老师吧,多想一些有意思的游戏,小学生很天真的,
我昨年上小学老师没订报哦,你可以考虑订不订,或者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
还有小学生好面子,通常你问他们懂了没有 记住了没有 他们几乎都会回答肯定的答案 ( 比如 记住了没有?记住了! 会不会默写了?会) 所以最好不要这样问,最好是抽一些人到讲台上去默写,没写出来也不要惩罚,鼓励一些就行了,别太严厉了哦!
祝老师你教的好
❸ 故事教学法 如何给小学生讲英语故事
(一) Warm up (准备活动)
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歌曲或游戏复习之前所学习的单词或句子,活跃课堂气氛;或者问几个与故事内容相关的简单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思考讨论,以导入故事情节。
(二)Presentation (呈现过程)
1、介绍故事名称。让学生说说与该话题相关的内容,预估他们对话题的了解程度。孩子们可以用英语也可用母语回答,重点是要打开思维。还可以借助图片、手偶等教具的帮助,让学生猜猜故事中会发生什么。这样既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又可让他们发挥想象力,更早地进入故事情境中。
2、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切记照着书本朗读,要尽可能地丰富该过程,必要时可以加入词汇语法教学。比如,在情节跌宕起伏时,肢体语言、声音和面部表情等也要相应配合;在出现重点词汇和句子时,可作适当的解释;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还可以安排学生即兴表演小片段,增强其课堂参与感。
(三)Practice (操练)
学生可以在老师帮助下,通过图片、电脑课件等指示性的教具复述故事;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故事内容分配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四)Follow-up (拓展活动)
可以让学生朗读他们最喜欢的故事情节;和学生一起讨论关于这个故事的一些感想;或者让学生们开动脑筋,改写故事内容;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制作故事书,开展舞台剧比赛等。
参考以上步骤,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英语课堂中适当引进故事教学法,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设计适合学生的各种活动。
❹ 急需几个给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课时讲的英语小故事,小笑话,几句话就可以,谢谢!
1.Count to one Hundred Before You Speak
In class,the teacher,with his back leaning against the stove,said to the students,"Before you speak,you should think and count to at least 50,and for important matters to 100."
No sooner had the teacher stopped talking than the students began to count.
at last all the students shouted together,"1...98,99,100.teacher,your clothes are on fire."
数到一百再说
课堂上,老师背靠火炉站着,对学生们说:“说话前要三思,起码数到50,重要的事情要数到一百。”
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立刻从“1”开始数起来。最后一起喊:“98,99,100!老师,您的衣服着火了。”
2.The Advantage of Alcohol
In order to prove the harmful effect of alcohol,the teacher put a bug into a glass filled with alcohol,soon the bug died. The teacher asked a student,"what does this show?"
The student answered,"It shows that people won't get parasites if they drink more alcohol."
酒的好处
为了证明酒精对生物的危害,老师把一只虫子放入装有酒精的杯子里,虫子很快就死了。老师问一个学生:“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答道:“说明人多喝酒,就不会长虫子。”
3.Exchange the Tortoise for the Wolf
Teacher:Some students are becoming arrogant.Do you remember the story about race between 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Now,Xiaoming,will you please tell us why the hare was defeated by the tortoise?
Xiaoming:Because the hare fell asleep.
Teacher:Absolutely right!What should we do so that the hare won't fall asleep?
Xiaoming:Exchange the tortoise for the wolf.
把乌龟换成狼
老师:有些同学开始骄傲了,大家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小明,你说说看,兔子为什么输给乌龟?
小明:因为它睡觉了。
老师:对极了!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兔子不睡觉呢?
小明:把乌龟换成狼!
❺ 如何进行小学三年级英语句型的教学
一 运用肢体语言
有很多句子,尤其是一些表示动作的、表示主观能动性的句子,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出句子的意思,而且使之更形象化、逼真化。肢体语言的运用,不仅仅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动静结合,使学生沉浸其中,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使学生对于句子意义的理解与把握、对句子的实际运用与掌握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像我们学的很多句子都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进行熟练度的练习。肢体语言深受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欢迎,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天性比较爱动,肢体语言必须是以学生自身的动作来进行的,这就使得小学生在有点坐不住时给他们提供了动的机会与内容,非常的及时,又非常的恰到好处。
二 运用节奏
节奏是指我们把所学的句子用我们所喜欢的音律节奏读出来,哪几个词用高声,哪几个词用低声,哪几个词快读,哪几个词慢读,这样就使简单枯燥的句子变得有生气、有活力、有生命。比如:Open the door,please.首先我们可以用平缓的语调读:Open— the —door— please;可以用时快时慢的语调读:Open (快读) the door(慢读) please(慢读);也可以快慢高低相结合。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句子熟练度练习时一定要注意,速度与声音不要变换的太复杂了,否则学生会手忙脚乱,而应简捷、学生易于操作。这样的句子练习,学生在边说边做中练习句子,达到了熟练掌握句子的目的。
三 句子接龙与句子说猜
句子接龙就是一个句子以单词为单位,每个学生从前往后依次说出整个句子的一个单词,直至把整个句子说完为止。句子接龙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句子熟练度练习方式之一,它能使学生对所学句子结构更加清晰明了,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如我们在学习Open the door,please. 这个句子时,可以进行这样的接龙:Open(第一个人), the (第二个人),door(第三个人), please(第四个人), Open the door,please. (第五个人),这是渐进性的句子接龙;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进行递进性的句子接龙,还以这个句子为例:Open(第一个人),Open the (第二个人), Open the door(第三个人),Open the door,please(第四个人)。句子接龙可以用于各种各样的句式,像Clean the blankboard,please.Is it a pencil?等.当然句子接龙不一定是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小组之间、位与位之间、横行之间、坚行之间、男女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句子接龙熟练度练习方法最好用竞赛的形式进行,看在规定的时间内哪组说的既准确又快速。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生怕到自己这儿说错或说不出来。比起传统的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无论是教学氛围还是教学效果都是无法比拟的。
句子说猜也是句子熟练度练习的一种游戏方法,就是教师把一个句子中的每一个单词都写在卡片上,让学生迅速的依次读出这些单词,然后趁学生不注意,教师快速拿走其中的一个词卡,教师问What`s missing? 学生回答出所缺单词即可。我们还是以上面的句子为例:Open the door,please.教师可以把这个句子的单词分别写在四张卡片上,形成四张词卡。教师出示词卡,学生依次读,读完之后教师快速拿走其中的一张door,教师问:What`s missing? 学生回答:door。然后教师可以再从头开始,再读再拿走其中任一张,反复进行这样的练习活动。当然教师也可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迅速拿走一张词卡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同时拿走句子中的两张或两张以上词卡,让学生辨认并说出所缺的单词。这样学生就在说说猜猜中、玩玩乐乐中把这些单词(句子中的)读熟练会了,并不觉得英语有多么难学,多么费力,反而觉得英语挺有意思,英语教师挺可爱,英语课挺好玩的,其实英语句子就是在学生认为这好玩中不知不觉地一点儿一点儿地被学生掌握了。
四 句子倒念与句子标号
我们在正常情况下读句子都是从前读到后,这是传统习惯。因为我们每说一句话,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是从前说到后。那我们可不可以不墨守成规、打破这种“一成不变”呢?从后往前读、倒着念句子呢?我认为不但完全可以,而且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生思维与逆向思维的激活、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可以说出或出示手指表示出1—4中任何一个数字,让学生读出所对应的词,教师说1,学生就读Open,教师出示四个手指,学生就说please,这是教师任说或任指其中的一个标号;教师还可以任说或任指其中的两个标号,让学生同时说出两个词:如教师说2、3,学生就读出the与door。教师更可以把所有标号的数字都说了1、2、3、4,那学生就把整个句子读一遍Open the door,please当然,根据我们的倒念原则,教师在说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号时,也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如3、1;4、2、1;4、3、2、1等进行练读。大家都可以看出,简单的句子在我们这么安排处理下进行练读,不但学生觉得有意思,学习积极性高,学生感到刺激兴奋,而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学生练习大面积、大密度,开放互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当然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像耳语传音、句子排序、句子替换与金字塔式扩句等都是句子熟练度练习的好方法,那我们的句子熟练度的练习教学定会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❻ 零基础小学生的英语怎么教
1、培养小孩子的兴趣,让他喜欢英语。
2、先从26个英语字母教起。
3、以身边的实物举例。
4、多跟他用英语交流。
❼ 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英语朗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英语朗读
按照英语课标的要求,学生要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英语的课堂训练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回顾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是否也关注到这些细节呢?学生的朗读训练是否高效呢?然而平时的教学常常会出现这样几种现象:
现象一:读熟读顺没落实到位
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使课堂变得热闹非凡,但面对一个个学生时,却发现还有相当多的后进生,不要说读出纯正的英语,就连起码的读通读顺都成问题。追其因,主要是时间得不到保证,更多的是走过场,课堂上只一味听到中优生齐读,展示读,竞赛读……一些后进生只静静地坐在一边当旁听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形式单一,只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又一遍,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自然读书的积极性大大被挫伤,久而久之,朗读成了一种负担。
现象二:一味强调朗读的流畅而忽视了教师的朗读指导
有的教师认为,新理念下的英语课堂,要让学生去大声朗读,就是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对话的内涵,不做具体的朗读指导,没有读书的目标,就是一个“读”字贯穿始终。于是,在课堂上,部分同学出现了唱读、误读,无视纯正的语音、语调和正确的停顿点。
面对以上两种现象,我是这样思考的:
一、关注全体,把读熟落到实处
“熟读”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要“读”,二是要读“熟”。宋代的教育家朱熹不仅强调读准,还强调读的遍数要多。古人的方法能否运用到当今的课堂?
拿到一篇文章要学生读熟,首先要给足练读的时间。我们可以这样安排:课前预习读,课中反馈读,课后有针对性地指导朗读。
课前预习读。要求学生做到:自读课文不少于3遍。第一遍读圈划生字新词,拼读熟练;第二遍读划出“你认为读得最拿手的语段”,多读几遍;第三遍读划出“你认为最难读的语段”,想办法,努力把它读好。这样,每读一遍都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就会用心去读,时间长了,学生定能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
课中反馈读。这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熟练最关键的一环。有好些孩子,家长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辅导,因而让他们在课前预习环节把课文读熟并非易事,所以只能把这一任务放到课堂上。而一节课的时间是个常数,如果课堂上让一个一个学生各读一段,或是“开火车”读,试想:一篇对话短则十来句,多则三十几句,一轮下来,有几个学生能有幸被轮上?大部分学生似乎都坐上了“冷板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让反馈读进行一些花样的翻新,拓宽读书的参与面,增加朗读的趣味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呢?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操作:首先四人一小组反馈交流预习情况,给足时间保证人人都能读一遍课文,建议组内互帮互读,尤其要注意一些后进生。也可以组与组之间进行赛读;其次,面向全体,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语段,也可以指出自己认为最难读的语段,或教师或同学给予范读。这样,运用互帮互读,朗读竞赛的形式,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朗读兴趣,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分别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也使得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课后指导读。所谓课后有针对性地指导朗读是针对个别后进生而言的。一个班级的学生犹如我们的十个手指头,有长有短,面对不同的学生应该用不同的方法。学习中,总有个别学生在正常时间内掌握不了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给他们“开小灶”。
二、在学生朗读训练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学生朗读训练过程中,充分发挥“导”的作用。设置与课文匹配的情景,通过反复听录音、老师范读、学生范读等形式,让学生揣摩文中人物的语气,找准词句的重读、弱读和连读,以及停顿点,最终使学生少走弯路、错路,让指导和练习事半功倍。如:朗读句式The Chinese teacher’s lunch is on the chair. 时,有的学生停顿点不对,有的把句中每个词都读得很重,听起来很顿促。经过反复听录音,句子可以这样读:The Chinese teacher’s lunch /is on the chair. “/”是停顿点,划横线的单词要重读。经过这样详细的指导,学生在朗读训练时有法可依,部分后进生可以适当的在书中做一些笔记,便于课后巩固。
总之,朗读是英语课堂上最常见的学习活动,我们要多一些思考,精心设计,尽最大可能的使我们所有的学生掌握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