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明格英语培训中心
㈠ 新会东方红中学你们觉得怎么样
新会东方红中学还是挺不错的,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在当地挺有名气的。
一、学校环境
学校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中心,交通便利。校园布局合理,绿化环境优美,校内绿树掩映,绿草如茵,是求学的理想之地。
二、师资力量
学校有在职教职员工189人,其中高级教师9人、中学一级教师49人,教师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毕业合格率100%。师资力量雄厚。
三、宿舍条件
学校宿舍环境很好,宿舍分为6人间、8人间,设有独立卫生间、洗澡间、风扇、热水器、洗衣机,住宿条件不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设施:
学校建有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的科学楼和教学办公楼,有成套设备的理、化、生实验室、语言实验室、网络中心、图书馆、多媒体会议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电脑室和电子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历史室、地理室、生物园、塑胶运动场,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新会东方红中学
㈡ 广东省江门市有哪些重点高中
广东省江门市的重点高中有:江门一中、新会一中、台山一中、开侨中学、开平一中、鹤山一中、恩平一中这7所重点中学。
各间学校的概况为:
1、江门一中:
江门一中是一所全日制、全寄宿的学校,以“明志崇德,砺教笃学”为校训,原校坐落于江门市侨乡蓬莱山上,邻近市区,距广州 101 公里(现已迁往广东江门市金瓯路138号),前身为景贤书院,创办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 年)。 1930 年扩办为市立中学,于1960年被认定为广东省首批重点中学,2008年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验收。江门一中新校址于2005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1.6亿多元,计划学生人数4500人,教职工330人,是一所全日制、全寄宿的学校,占地面积35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
近十多年来高中升学率都在 98% 左右,上重点线比率均在 50% 以上。连续出了四名全省高考“状元”, 10 多人次获得省高考单科状元,先后有 40 多人考入清华、北大。
2、新会一中:
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创办于1905年10月20日。一百多年来,历经时代风雨洗礼,学校不断成长壮大。在新会区委、区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在港澳同胞的鼎力支持下,该校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中学,被誉为“校风好、质量高、校园美、管理优” 的国家级示范型普通高中、省市窗口式文明学校,是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2003年4月新会区人民政府决定对新会一中和新会圭峰中学实行资源重组,组成新的新会一中,现校区由校本部和圭峰校区组成。校本部坐落在会城城北葱茏的犀山脚下,占地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圭峰校区地处会城西北育才路,占地1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
该校具有很高的教育教学质量,高考和中考成绩多年来均名列江门地区前列。近五年本科上线率达68%,上线率均达国高要求,2004年达80.1%,2005年达78%,2006年达60.9%。历年高考升学率达97%以上。1984年以来有24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培养了多名高考尖子,其中高考总分全省第一名的1人、第二名的1人、第三名的2人,高考单科成绩全省第一名的5人。
3、台山一中:
台山市第一中学,简称台山一中,俗称台中,创建于1909年,是一所由华侨、港澳同胞捐建的学校,坐落在侨乡台山市台城镇城东石花路1号,校园占地面积100,750平方米,建筑面积58,657.3平方米。校舍依山而立,古朴典雅与现代流派兼备,颇具中西合璧的风格。校园绿化覆盖率达65%,素有“园林式校园”之称。
建校以来,培养出毕业生5万多人,据不完全统计,旅居78个国家和地区的校友超过1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华侨、港澳同胞、各界贤达、社团和海内外校友捐资3,000多万元。国内外成立校友会20个,国内著名专家、学者达1千多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蔡睿贤,中国音协前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前院长李凌,中国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前主席黄新波,中国科技大学前副校长李云扬等。
4、开侨中学:
开侨中学坐落于开平市区西郊的潭江河畔,校园占地150 亩 ,建筑面积 63935 平方米 ,拥有江边长堤、中心广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区分明。现有 64 个高中教学班,学生 3365 人。专任教师 232 人,职工15 人,共 247 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和研究生学历 51 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开侨中学是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市重点中学,国家高招统一考试定点试场,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高考本科入围率平均达 72%,大专以上入围率达 99% 。广东省总分状元有1997 年邓就庆、 2002 年谭健豪、 2006 年陈智发,广东省单科状元有 1995 年数学科状元梁健星、 2001 年化学科状元张智宏, 2006 年数学科状元陈智发,江门市总分状元有 2001 年谢树权、 2004 年江门市英语2总分状元谭晶和江门市总分第二的余锦泽;开平市总分状元 2003 年戚少玲等。
5、开平一中:
开平市第一中学位于赤坎古镇的东郊,面襟潭江,西望百足山。校园面积119880平方米,学生均占地37.05平方米,校舍面积69578平方米,生均占建筑面积21.5平方米。 有60个高中班,学生3236人,每个班平均54人。专任教师215人,其中高级教师27人,研究生学历和在读研究生人数共9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9人。
从1987年以来,该校已培养出全省高考总分前十名的尖子6人(其中1987年关颖聪同学获得开平历史上第一位广东省高考理科状元),单科状元2人;2004年至2006年,高考第一批入围人数与入围率分别是:198人和40.16%、193人和34.71%、252人和32.77%;本科入围率分别是:82%、84%、90%。
6、鹤山一中:
鹤山市第一中学是江门市重点中学,创办于1925年,该校被称为鹤山“南山毓秀”的一中校园,独据一山占地近 200 亩的校园,校园占地面积182亩,校舍建筑面积75420平方米,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组团分布,数十座功能各别的教学楼馆。
1994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2007年5月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初期督导验收,2008年5月,一中更以高分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教学水平优秀学校”称号,经报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成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仅从2005年至今,学校就喜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多达31次。学校现有6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500多人,专任教师210多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江门市首批名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共5人、高级教师及硕士研究生共46人。在近几年的广东省创新科技大赛中,学生的研究成果共获得15项省级以上的奖励;各类学科竞赛中,有175人获得国家级奖励,316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近几年来,该校高考各科的平均分、重点率、本科率、高分层人数均居江门市前茅,年均一半的同学考上了重点本科,90%以上的同学考上本科院校。近几年,该校共培育了10多位全省单科“状元”。
7、恩平一中:
恩平市第一中学,也简称为恩平一中,坐落于广东省恩平市恩城中心城区鳌峰山南麓,青云路尽头,交通方便,为广东省第一批重点中学。 恩平市第一中学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的学校。建校近百年来,校风纯素、教风严谨、学风扎实,数辈良师栉风沐雨,艰苦创业,积淀了深厚的学校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祖国培养了众多的仁人志士和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是恩平市基础教育的龙头,被誉为 “读书的圣地,培养人才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秉承着优良传统,进一步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成果卓著。
建校近百年来,学校英才辈出。其中,有著名的桥梁专家梁天锡、经济学家梁学思;有部队领导,原广阳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调研处副处长郑锦波;有清华大学毕业、旅美电子工程博士郑健雄先生、陈立明博士等;有新一代侨领梁权暖、吉鸿雁、吴卓潮、胡思聪、梁宝相、冯瑞祥等先生;还有著名的科学家、大学教授、企业家、书法家、画家……不胜枚举。他们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㈢ 青岛育才中学的育才名师
姓 名:桑达夫
性 别:男
所教学科:英语
职 称:中学高级教师
桑达夫老师名言:
教学是一种艺术,出色的引导,会使学生激情昂然,充满信心和兴趣去探求知识,感觉上课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枯燥无味。
析:
首先是讲的艺术,生动、形象、准确、条理清晰,使学生听其一而盼其二,要十分讲究语言的运用,要让每一句话都能打动学生的心。
其次是写的艺术,教师一笔好字,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评语、作业批语、板书能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是心语的交流,能让学生信心备增,终生效仿。
三是运用教学原则的艺术,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言传身教,使每一节课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使他们逐步树立起远大的理想,逐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是心理沟通的艺术,尊重每一位学生,真真实实地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争取每一天的进步,使学生尊其师而信其道,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产生理想的效果。
艺术出于劳动,辛劳又能完善艺术,所以说:无艺之师不足为师。
荣誉称号:
1985年 省市两级优秀教师,三次获市优秀班主任称号;
1988年 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后连任至今;
1988年 市团结先进个人
1994年 市教育名家
1991年 省教学能手
1997年 省特级教师
主要成果:
从八二年起连任六届(共十八年)市初中美语教改实验,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经验多次在市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进行介绍,逐步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克服了美语学习中的分化现象,全面提高了教学水平。多次在报刊上发表了有关美语教学的文章,两次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外语教学研讨会,均被推荐为大会论文宣读。97年在北京的会议上,论文被选入全国优秀论文集,在对青年教师的带动和培养方面成绩显著,与全市20多位教师签有师徒合同,多年来悉心帮助,使他们在多种大赛中多次获奖,他们现已都是美语教学的带头人,有些已被评为特级教师走上领导岗位。 姓 名:孙迥
性 别:男
所教学科:语文
职 称:中学高级教师
孙 回老师名言:
“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
析:
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首先要为学生创造愉快的环境,而愉快的环境的创设应在教育的组织者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的引导,师生共同创设。
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是一种观念,我们老师要不断学习,主动为学生减负,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
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是一种方法,教师要讲究教法,学生要讲究学法,这也给教、学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是一种心态,要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苦与乐的关系。如果价值观错位,快乐的心态便难以谈起。
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更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只有意识到这种责任,“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的未来负责”才能成为现实。
如果都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如果学生都能快乐有学习、成长,学生怎能厌学,教师的工作就会成为天底下最美好的工作。
荣誉称号:
1982—1983评为青海省优秀班主任、省先进工作者;
1984年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获金质奖章,国家劳动人事部奖劢一级工资 ;
1992年后二次被评为青岛德育先进工作者;
山东省家庭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教育世家;
现为山东省中语会会员。
主要成果:
多年来,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良好素质基础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勇于创新在教学工作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编制了“五环学习法”(92年在青岛中学语文老师教研会上介绍、推广)形成民“单元教学法”、“长文短数法”、“点面结合学习法”、“同心辐射学习法”、“语文素质培养法”编制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学生在家量化评定”等。有多篇文章在有关省市杂志上发表。所教班级在中考、高考中获得优异成绩。评为省、市先进班集体。 姓 名:谢川田
性 别:男
所教学科:数学
职 称:中学高级教师
谢川田老师名言:
我的教育理念之一:既要和学生一起画圆;又要和学生一起画棱角。
析:它是一般与特殊的共融;
是圆满与残缺的共融;
是继承与创新的共融;
也是人性与个性的共融。
荣誉称号:
1980年、1986年、1988年三年被授予青岛市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0年获得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山东省先进儿童少年工作者”称号;
2001年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教师
主要成果:
身为教研组长,带领组里老师获得青岛市先进教研组称号;
2000年指导该校青年教师代表青岛市参加全省优质比赛,获山东省一等奖;
2003年指导该校青年教师,在全市推荐的省数学教学能手比赛中获得参加省比赛资格(全市各科只一人去省比赛);
身为青岛市数学中心组成员,指导全市的一部分市级公开课和3 名中心组成员出版过数学专著;负责出版过青岛市使用的初二几何目标书;参与一定量的全市青年教师说课、讲课及评优的评委工作。 姓 名:李殿毅
性 别:男
所教学科:政治
职 称:中学高级教师
李殿毅老师名言:
以一颗博大的爱心对待学生
析:
二十多年来,我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岁月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我的生命的每一天,都在引领着我的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欢度一条又一条的激情之河。
当看到有的同学因为铸成大错而痛苦不堪,快要跌倒的时候,我会扶住他的肩头,告诉他失去满天星星,就会迎来一个崭新的黎明;当看到有的同学遇到挫折时,我会告诉他,抬起头来,把泪水擦干,远方就是那个晴朗的天空;为了学生,教师甘为春蚕,愿做红烛,宵衣旰食,呕心沥血!
荣誉称号:山东省优秀教师;青岛市德育先进个人;青岛市师德先进个人;青岛市中学教学研究会政治专业理事。
主要成果:
1、1998、4举行全市公开课,论文获全国一等奖、青岛市二等奖;
2、2000年所写教案被选入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文件课堂教学模式一书(177-182页),全市中学文科教师人手一册;
3、1998—2003年参加了教辅教学目标与检测(6册)的编写工作;
4、1999—2003年参加了青岛市初中政治教学目标升学指导(3册)的编写工作;
5、2001—2003年参加了青岛市思想政治中考丛书《一本必胜》(3册)的编写工作;
6、1997、1998所教毕业班升学成绩全市第一 姓 名:罗瑜
性 别:女
所教学科:英语
职 称:中学高级教师
罗 瑜老师名言:
关爱学生以情明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指导,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学生以情促思,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行为,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了学生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余地,而且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激励学生以情导行,对学生取得每一点微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调动其积极性激励其不断取得新成就。
荣誉称号:
曾获教委德育先进;多次获得英语奥林匹克竞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辅导教师奖。
主要成果:
多年担任班主任曾获市、校先进班集体,多次带师范实习生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师傅;优秀试题分析和试题曾发表在《英语学习》杂志;多次获得校先进和三八红旗手;论文曾发表于育才中学《教育教改》一书。 姓 名:宋晓瑜
性 别:女
所教学科:语文
职 称:中学高级教师
宋晓渝老师名言:
教育理念之一:做学生真诚而忠实的朋友
诠释:曾有人说过,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我是在读文学作品中成长的,读书使我成为精神的贵族。我愿意,引领学生亲近文学,无拘无束地漫游岁月的长河;我愿意,引领学生探索文学,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我愿意,为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有追求、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真诚地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荣誉称号:
1998年青岛队优秀辅导员;
1995年青岛市德育先进个人
1996年青岛市德育先进个人
2000年山东省德育先进个个
山东省中语会会员
青岛市初中语文中心组成员
主要成果:
多次参加青岛市初中语文目标检测的编写工作;
参加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理解与实践”的编写工作,担任编委;
参加新课程改革语文九年级上册“学习目标与检测”编写工作,担任编委;
参加华师大新课程改革语文七年级上册“自主探究学语文”编写工作,担任主编;
参加华师大新课程改革语文八年级上册“自主探究学语文”编写工作,担任主编;
担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一单元《在山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五单元《凤筝》、《羚羊木雕》、《散步》、《诗两首》、《世说新语》两则的编著;
担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五单元《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真正的英雄》《短文两篇》的编著;
担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一单元《新闻两则》、《芦花蒿》、《蜡烛》《就英法联军联军远远征中国给巴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编著
2002年受人教社委派代表青岛市到沈阳介绍新课改实验情况;
2003年受人教社委派代表青岛市到内蒙古介绍新课改教材使用情况;
多次受青岛教育学院邀请培训青岛市语文青年教师;
多次代表青岛教研室语文学科培训县市语文教师。 姓 名:孔新会
性 别:女
所教学科:数学
职 称:中学高级教师
孔新会老师名言
如果你想通过科学教育学生,你就要热爱自己所研究的科学,并且精通它,那么学生就会爱你,也会爱科学,你也就能够教育他们;但是,如果你自己并不热爱科学,无论你怎样强迫他们学习,科学也不会起任何作用。
荣誉称号:教育局三八红旗手,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
主要成果:辅导的学生获全国和省市竞赛一、二、三等奖。 姓名:林建明
性别:女
所教学科:数学
职称:中学高级教师
林建明老师名言:
以严导其行,以爱暖其心
对待学生,既要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关注与爱护学生的心灵。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教师的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强烈地铭刻在人心里。
荣誉称号:
1984年评为青岛教育局先进工作者;
1990年评为青岛教育局先进工作者;
1995年评为青岛教育局三八红旗手及岗位明星;
2000年评为青岛育才中学巾帼文明标兵;
2001年评为青岛育才中学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
2001年参加山东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评为优秀学员
主要成果:
1996年5月举行青岛市级公开课“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001年5月举行青岛市级公开课“二次函数的应用”
2002年11月举行青岛市中小学数学学专题讲座;
2002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义务教育(初中)课改研讨会上举行
观摩会“树状图”
2003年7 月在全省新课改、新教材培训会上举行省级公开课“中位数与众数”;
2003年录像在中央电视台有关栏目中皤出;
2003年录像课“课题学习,制做视力表”被教育部确定这新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
1999年论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获青岛市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2000年论文获市教科研论文评选二等奖;
2002年“合作学习的认识与实践”获全国课改研讨会论文评选一等奖,及省级论文评选一等奖;
2002年论文“合作学习的认识与实践”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课改中心的实验工作通讯的第三期,及新世纪数学教材试验工作简报上;
2002年参加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实践”的(副主编)编写工作;
2003年主编了数学新教材九年级以上的同步训练;
2003年参加了七年级(下)八年级(下)的数学学习目标的编写工作 姓 名:马红光
性 别:女
所教学科:语文
职 称:中学高级教师
马红光老师名言: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要育人,先律已;教学相长,学无止境。
解读:
“认认真真”,指“做事”要求真、求细;“踏踏实实”指“做人”要求实、求稳。这是我追求的本色,也是我人生的原则。育人者,需要不断反思自己,严于律已。
教学应该相长,在严谨、宽松的互动交流中,师生间相互给予,才能在探索中得到和谐发展。别人的东西只有结合自己的实践才能为我所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拿钥匙开门。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学问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就像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一样,把每一步看作是新的起点。
荣誉称号:
青岛市教师优秀专业人才(1995-1996);
青岛市中小学师范德育工作先进个人(1995-1996);
校先进工作者、校先进班主任、校三八红旗手(1993-2001);
校巾帼示范标兵、校优秀党员(1993-2001);
主要成果:
1、论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探究》,获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发展中心、人教社中学语文室颁发的一等奖。同时,该论文又获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单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2002年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学习、发展与人文”征文大赛二等奖;
2、论文《德育在作文中的点拨作用》,获青岛市教师优秀论文二等奖,同时,该论文被收录于青岛出版的《教坛风景线》一书中;
3、论文《浅谈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获青岛市教师优秀论文三等奖,同时,这该论文被收录于珠海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集成》一书;
4、1997-2003年一直参加青岛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语文目标检测》的编写;
5、先后参加青岛市出版社出版的《中考作文尽导评》、《当代中学生性情作文》、《中考作文题型分析与训练》等书的编写工作,2003年,担任《中华名校—教学与辅导丛书》(人教社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副主编,(已由青海出版社出版)
6、指导学生参加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全国二等奖,作为指导教师获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中国共青团委学校部、少年部、中语会会刊会报编辑部颁发的优秀指导奖;
7、举行市级公开课《作文审题训练》;
8、200、2-2003、4参加跨世纪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
9、所带班多获校级先进班集体、精神文明班级,优秀团支部等奖。也曾市级优秀团支部奖‘
10、担任家长学校主讲人,探索“三向同步教育”为多届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进行了专题讲座。
11、2004年参加《中学语文升学指导》一书的编写工作,已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12、2004年3月,撰写的论文《从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环境道德意识》,在青岛市第九届中小学德育理论研讨会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姓 名:徐凤翥
性 别:女
所教学科:化学
职 称:中学一级教师
徐凤翥老师恪守的教育理念:
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去换取学生的知识渊博;
以自己优良的品德来换取学生的品德优良;
以自己正直的为人来换取学生的为人正直。
解读:
我始终认为:身教重于言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一个教育者本身,最重要的是付出真情,只有你的教育是出于真情的流露,受教育者才能真正的接受,才乐于接受。 如果缺乏真情,词藻再华丽、理论再无懈可击,可能一时镇住学生,但经不起推究,也只能是空洞的教育。回顾做学生也做过老师的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者自身的知识渊博、品德优良和为人正直对受教育者有着常常的震撼力,时时的感染和影响着学生,使学生信服你,才能乐于接受你教育,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不断的去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才是最重要的。
荣誉称号:
1994年、1999年两次在青岛二中青年教师岗位比武联赛中,均获“岗位比武十佳称号”;
2001年获“青岛市教学能手”称号;
2003年被评为“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
主要成果:
教育教学方面:多年来一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化学教学工作,所带毕业班情绪稳定,在毕业及中考中考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各方面的认可。
教研方面:担任初中化学中心组成员,并负责主持中心组工作,兼职区教研员。多年来,为市化学教学教研工作做出较大
的贡献;多次在市省乃至全国优质课评比中获奖,所写论文也获得全国二等奖;参编或主编过多部教学辅导资料。
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承担省级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参加与制作的课件也在省级获奖。
学校校训:厚德博学 广雅和谐 务本求实 智存高远

㈣ 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的学校历史
百年教育强国梦,世纪学府薪火传。
“废科举,兴学堂!”19世纪末20世纪初,积弱的东方大国图变革,求生存,乡贤梁启超为此振臂高呼;1905年,会城马山下,富有改革精神和勇气的新会人民得风气之先,创办官立中学堂,新会一中由此开始了艰难曲折而光辉灿烂的100年。
百年办学,根深叶茂发新枝
新会一中名片:1958年被定为佛山地区重点中学,1960年被定为广东省重点中学,1978年再度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定为县市重点中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持续发展,蒸蒸日上,1994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又先后获得“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今天,新会一中是一所拥有107个教学班、6000多名学生、350多名教职工的重点中学,已成为享誉五邑、全省知名的学校,并朝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目标迈进。
美丽校园,几代葵乡人心血凝聚 。
流金十月,走进新会一中美丽的校园,浓阴蔽日的校道上,翠色如茵的绿地旁,窗明几净的大楼里,清晨书声琅琅,傍晚灯火通明。运动场上,虎跃龙腾。绿阴花间,笑语声声。置身其中,静心感受校园中洋溢着的浓浓文化气息:风采堂,古朴典雅;图书馆,书藏丰盈;《风华正茂》的雕塑,鼓舞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遨游远航。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标准的图书馆、勤奋楼、苏周玉珍纪念楼、健德堂、黄克竞博士教育楼、黄克竞博士科学楼、梁荣教研楼、电教馆等一座座楼馆拔地而起,建成了标准游泳池和江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的全塑胶田径场;还建成了计算机教学中心、多媒体电教中心,有语音教室2间、网络教室7间,拥有计算机500台,每个教室都配上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建成千兆主干校园网,教学设备达到国家示范性高中标准。
漫步校园,这些典雅大方、错落有致的楼宇,仿佛让人看到当年黄球名誉校长、黄克竞名誉校长、苏澄洲先生等善长仁翁们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透过这些参天的树木,又隐约让人听到新会一中几代创业者们艰苦奋斗的呐喊。
师资雄厚,办学思想一脉相承 。
如果说,优美的环境,先进的设施是育人的基础,那么,“求实开拓,素质育人”则是新会一中上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办学思想最浓厚的凝淀。一个世纪以来,在源远流长的冈州文化滋养下,新会一中栉风沐雨,自强不息,虽三迁其址,十一次易名,爱校报国、兴学育才之风仍代代相传。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新会名校长2人、新会名教师18人、新会学科带头人20人、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骨干教师1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1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大学本科率91%。先后有7人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7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一批教师获省、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等光荣称号。正是学校领导班子团结一心,奋勇争先,全体教职工秣马厉兵,励精图治,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学校的办学成绩才如此出色。 新会一中,是许多新会学子向往的地方。它从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走来,是新会普通中学的起始,又是新会中学教育当之无愧的翘楚。其创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根深叶茂,并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它的办学历史虽曲折艰难,却光辉灿烂。 办学百年 根深叶茂 “废科举,兴学堂!”1905年,会城马山下,富有改革精神和勇气的新会人民得风气之先,创办了官立新会中学堂。官立新会中学堂不但开创新会普通中学教育的先河,同时也见证了新会一中百多年来艰难曲折的办学历程。 官立新会中学堂实际是从清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就开始筹办。时任新会知县的陈伯侯奉命筹办新式学堂,于孔庙明伦堂召集邑中士绅商讨兴办中、小学堂的事宜。由于师资缺乏,先办“初级师范”,学制二年,不久之后办“中学堂”,谭镳为堂长,学制五年。
辛亥革命之后,官立新会中学堂改称“县立新会中学”,谭为校长,学制四年,并停招师范班。至1921年,由于省教育厅通令改三三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于是改称“新会县立初级中学”,并设教导主任、训育主任、总务主任各一人,开始招收春、秋季学生。
1924年,执掌校政20年的谭镳逝世;是年同时招收女生,但男、女生同届不同班。 至1931年3月,江门市政局奉命裁撤,江门重归新会管辖,县长沈秉强将江门市立中学易名“新会县立第二中学”,而“新会县立初级中学”则更名为“新会县立第一中学”。至1937年暑期,新会师范学校将普中的高一班、高二班移交新会一中继办,成为新会一中办高中之始。 据了解,清末办中学堂的校舍是以孔庙考棚(孔庙右邻)的房屋为校舍。大的五六间作课室,小的几十间作学生宿舍。1926-1927年间,由于体育场狭小,拆乡贤祠扩大体育场地,填池塘作校园。后来由于学生人数和班级增多,最后除大成殿外,孔庙及学宫全部作为校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9年春,新会沦陷,新会一中迁往双水上凌冲谭氏宗祠,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才重新迁回会城。这时,孔庙已被日伪政权拆毁,仅余大成殿、奎星阁、尊经阁几座残破建筑物,因而校址改在新会书院,至今不变。
新中国成立后,新会一中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教育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1958年被定为佛山地区重点中学,1960年被定为广东省重点中学,1978年再度由省政府定为县市重点中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持续发展,蒸蒸日上,1994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又先后获得“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2007年11月,新会一中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成为我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新会一中已成为享誉五邑、全省知名的学校。 兴学育才 不拘一格 一个多世纪以来,在源远流长的冈州文化滋养下,新会一中栉风沐雨、自强不息,虽三迁其址、十一次易名,爱校报国、兴学育才之风仍代代相传。 “母校由首任校长谭镳执掌以来,校规严格,请的教师多是留过洋的人才或香港留学生。我读二、三年级时的第二任校长谈海,就是日本留学回来的。”于1924年考入当时新会县立初级中学、迄今仍健在的新会一中校友余雅望回忆说,由于注重师资、尊师重教,新会一中在建校初期就有良好的起步基础。如在1921年间,曾聘请留日归来的理化生物教师林卓南。林老师讲课时,常常引入唯物史观学说,结合学科讲解,使学生获得新思想、新观点。 从人力、物力上来说,新会一直是新会的最高学府。“南华诸县新会为名城,新会诸校我校高程。”这是抗战前新会一中校歌开头的两句歌词,由此也可看出当时新会一中人的自豪之情。知情校友说,在抗战前,新会一中在教学中,不但注重文化知识的培育,也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1935年秋入读新会一中的黎永泉在《会城沦陷前夕的新会一中》一文中回忆说,当时校内有所谓“童子军”组织,培养学生“智”、“仁”、“勇”的品格,有急救护理、野外生活、打绳结等各方面的学习。有一次,学校还组织学生到江门篁庄野餐露营,晚上有篝火晚会及劫营、守营等实地训练活动,有声有色。此外,每天下午放学前的最后一节课为课外活动,举办球类、田径、歌咏、猜谜、故事等文体活动。在每天中午贴出一张表格,任人自由填报,届时有专门教师负责支持活动。 新会作家明明是新会一中当年的“七三届”。他回忆说,“七三届”处在“文革”后期,学校(当时叫会城中学)已逐渐回复正常教学秩序,因为没有高考任务,学习并不紧张,作业基本可在学校里完成,所以不少学生从来不用把书包背回家中或者说是根本没有书包。正由于课业轻松,学生有大量课余时间,可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说起来,‘七三届’并没有培养出多少大官员、大老板,却培养出了好几个文学艺术爱好者。”明明说,当时这一届有一群爱画画的同学,形成了一个沙龙式的小圈子,如甄锦标、吴明耀、陈向京、杨小明、李卓见和他自己等。这些人后来均在文艺领域成就了一番事业。
那些人,那些事 新会一中百年办学历程,不但汇集了大量文化深厚、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如谭镳、施见三、林卓南等人,也同时培育了数之不尽的人才,当中不乏像地质学家陈国达院士、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王坚等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贡献卓越,彪炳史册。 谭镳:新会一中首任校长 谭镳,(1863-1924年),字康斋,号仲鸾,广东新会环城南坦乡人。身为新会一中首任校长的他是新会当时有名的教育家。此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梁启超的表兄。 谭镳一生思想进步,青年时中秀才,与表弟梁启超赴广州学海堂攻读。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已丑恩科乡试第九名举人。后入康有为开设的万木草堂就读,受到康有为提倡的“今文学”和变法图强思想的影响。此后,他参与了康、梁发动的“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活动。变法失败,他南下归乡,决意走“教育救国”的道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清廷被迫施行改革学制,废科举、兴学堂。新会创办初级师范学堂,委派谭镳为监督,主要是培养师资。不久,又创办新会官立中学堂,为新会第一间最高学府,谭镳被委派兼任堂长(监督)。民国成立,改革学制,1912年新会官立中学堂改称县立中学校,监督改称校长。他一直任至1924年捐馆。 谭镳的治教特点鲜明,校规严格,极重教师素质。民国初期,中学师资缺乏,谭镳不惜高薪聘请留学生任外语和理科教师,如英语科教师聘自香港书院或曾经留美的港籍人士。谭镳在担任学堂监督初年,还编辑《新会乡土志》,聘黎昀、林灿予协助编辑,施雨崖等22人为调查员。全书按部颁例目,分15篇,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成书。1924年谭镳病逝,终年62岁,其门人筑纪念台于县中学校园左侧之马山,刻石留念。
陈国达:“地洼学说之父” 1912年1月22日,陈国达出生于新会南郊天马乡五福里一个贫苦的南洋归侨家庭。1925年春,在姐姐的资助下,13岁的陈国达考入了新会县第一中学,读书非常勤奋,成绩优异。在初中期间,对陈国达影响最大的的就是博物学。他还对地质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喜欢野外考察的实践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与同学们翻爬新会的山山水水。在大学时期,他的毕业论文也以此为题,写出了《广东新会地质试勘》一文。 陈国达终生致力于地质学的教学和研究,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他于1956年创立关于地壳演化规律的活化构造新理论“地洼学说”,突破了美国学者提出的地槽地台学说。“地洼学说”被称为是决定当代地质学发展的新学说之一,它的诞生也被列入世界科技史大事年史。1990年,国家矿床成因协会理事会决定在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中设立构造岩浆活化(地洼)学组,这是第一个以中国人创立的学说命名的国际学术组织。 陈国达被誉为“地洼学说之父”。他历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洼学会理事长、国际地洼学组主席,第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与地质之父李四光并称为“南陈北李”。
王坚: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 王坚,原名王桂琴,生于1933年,是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飞行教官、飞行中队长。在抗美援朝中,曾出色地完成飞行任务。1952年接受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接见。
梁宗岱:爱国诗人 梁宗岱是一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爱国反帝的诗人、翻译家、教授、制药专家。解放前曾任北大、清华大学等名校教授。解放后历任中山大学、广州外语学院西语系教授兼院学术委员。梁宗岱精通法文和英文,并通晓德文和意大利文,擅长翻译诗作,对欧洲文学有深湛的研究。著有诗集《晚祷》、词集《芦笛风》等,翻译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浮士德》等。

㈤ 中山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南校区:
1.怀士堂
由美国克里夫兰州的华纳和史怀士公司的总裁安布雷•史怀士(机床和天文仪器生产商)出资为岭南学校修建的基督教青年会馆。1915年动工,1916年建成。为纪念捐赠者,命名为"怀士堂"。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先生与夫人宋庆龄到岭南大学视察,并在校园合影留念。孙中山先生还在怀士堂作长篇演讲,勉励青年学生“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