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培训心得
A.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博客
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强调培并关注小学生的发展,培养文化品格、学习能力、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同时要注意语言能力是融合于其他三个过程,在教学中逐层渗透,最终实现三维目标整合。
1、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理解与认知中外文化的异同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认知和对比,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英语。这样的文化渗透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品格,为学生的终身英语学习打下来良好的文化基础。
2、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语言建构与合作学习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更替,由学会知识向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转变,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小学课堂上主要要提升的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合作能力。
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们对语言进行建构与运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材进行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单元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就是围绕核心,设计任务;围绕目标,逐步递进;围绕话题,整合内容。在不同主题的语言教学中逐步引导、延伸,使学生的思维被不断激发,语言的输出得到更大强度的锻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接触并学习到了学科教学中所提倡的中文美德,也由此体现了学科素养的价值型态,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
3、学生思维的培养:独创性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英语新版教材中蕴含着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内容,我们要善于发掘这些素材,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让他们的思维具有独创性与批判性。同时通过我们的交流、分享,孩子的独创性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发泄情绪,学生可能会想到去倾诉、跑步、踢球等健康的解决方式,这样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
B. 如何培养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导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说,儿童时期是培养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儿童对一种语言——英语的学习往往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而这种兴趣的产生,往往决定于如何导入新课。良好的导入新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良好的导入新课,犹如乐曲“前奏”,戏剧的“序幕”,具有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景的作用。
下面就英语导入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得到的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希望提出宝贵意见。
一、新课导入要突出目的性和针对性
良好的导入新课,应注意以下主要功能的充分发挥。
(一)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注意
以丰富多彩的新课导入手段,诱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注意力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会集中注意力并能持久,而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只有人们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学生学习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特别是设计教案中导入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导入的过程要新颖,且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一上课就集中注意力,是其认真听课,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引起课题的关注,传达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意在引路,通过导入来向学生介绍所讲的知识及所要达到的意图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性质、深浅、难易,充分考虑与教学内容建立有机联系,寓理于事,因果设计。
(三)有效地导入是实现情感交流,缩短师生距离的有效途径
教师有时可有意识地用错误观点或不精确的叙述让学生修改、补充、纠正、有时也可“以误引正”即根据学生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教师沿着他们的思路寻出荒谬的结果,使他们悟出“我错在哪里?”这是用以展开讨论,解决教材难点的好路子。
二、导入新课的多样性和启发性
导入新课的方式和内容,要紧扣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师风格,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或从已知引起,或同课型而异。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灌输或传递的过程,它需要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寓意深长的开导。运用启发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探求。
导入新课应注意它的多样性和启发性,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余地,让他们能由此想彼、由因溯果、由表思里,由个别想一般。在习题中练习课的开头也可如此。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通常有以下几种:a.连贯性导入;b.点拨性导入;c.悬念性导入;d.习题性导入;e.直接性导入;f.实践性导入;g.激励性导入;h.对比性导入;i.问答式导入,j.逆反式导入。但要求根据教师自身、班级、学生、时间,环境等各因素来选择合理的导入方法。
三、导入新课要有情景性
王义智老师曾经说过:“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一定的真实情景。我曾对此做过一个试验:
实例5 在讲授What would you like ? 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把授课时间安排在早上第一节:把事先准备好的“蛋糕、面包、鸡蛋、苹果、牛奶”放在准备好的课桌上,摆上几把椅子。一上课,教师座在其中(装作一种不知想吃什么?什么都爱吃的样子)通过特定的情景及动作介绍“Cake、Apple、Bread…”(用手分别指出),然后教师可拿着“Cake”又说:“I’d like cakes .”(作出非常爱吃的样子)最后通过几名同学上来与教师对话导入新课。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四、导入新课要有引导型
导入新课具有它自身的特点,突出引导和衔接性,且得体自如。因此,应特别注意前后呼应,在“导”与“接”上显示神通。无论是迂回曲折、还是直截了当、是高谈阔论,还是娓娓而谈、是出其不意还是循规蹈矩…都要在自然得体上下功夫。
在导言中通过听录音、跟读,扮演角色等活动。一点带面,一好带差,很自然地把旧课转为新生课的运用。课堂热烈的气氛,使他们的情绪开始处于亢奋的状态。
五、导入新课注意间接性及时间的合理分配
导言意在牵引学生思维,进入新授内容领域,故宜简短不宜太长,宜精当不宜繁琐。导入新课所用语言要精炼,力求用最少的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与思考上来。应提要钩玄、简明凝练、迅速进入正文、不要绕弯,更不好生拉硬扯、以免“喧宾夺主”冲淡主题,影响进程和授课的效果。
实例7教材(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Four Lesson 20)How’s the weather today ?一课,在导入单词“warm、cool、”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利用课件展示“取暖、吹风扇”的简笔画,然后用事先配好的铃声做辅助,这样教师在“真实”的情境中导入新课。
C. 核心素养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之我见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
D. 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第一次听到核心素养这个名词,是在一次培训课上,觉得很新奇。以前我一直都觉得英语学科主要是强调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现在作为一个英语老师,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关注“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这几个方面。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是可以看到的,而品格和品质确是无痕的。
我想到了最近上的一节公开课,是八年级上的第三单元“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B(1a—1e)。这个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是使学生掌握比较级的用法。而我上的这个课时是学生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对Section A的延伸与拓展。在第一次试上的时候,上到一半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很无趣,只是为了知识点而上课,听课老师给我的评价是按部就班,而学生们的反应也是敷衍了事。这样的结果很让我头痛。
学习是什么?
教学又是什么?
对学生而言,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
对教师来说,课堂教学就是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
我应该让我的学生们在我的课堂上由被动到主动,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修订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曾经说过,“我们如果强调知识的话,大家都会重视知识,强调能力的话也会一窝蜂,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话题,兼顾了知识和能力,具有导向性。”我恰恰就是犯了一个这样的错误,只强调了知识,却忽略了学生们的能力,还忘记了对学生们品格的塑造。我对我的课件进行了修改,原本的课堂引入是由我找一些形容词,然后带读,现在改成了以男女竞赛的形式进行Brainstorm,形成了一种竞争的氛围,通过这一改动,我发现学生们的潜力真的是无穷的,他们的表现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甚至是很多他们想到的词汇是我都没有想到的,我深刻地觉得老师的角色真的应该由领导者变为引领者。同样让人觉得兴奋的环节是生词呈现的环节,在以前的Presentation,我是出现一张图片,然后学生读生词三遍,往往是第一张图片的声音最大,慢慢地越往后声音越小,这个环节是上课的第二个环节,学生们好像就已经失去了热情和对新知识的渴望,这直接影响了我下面环节的发挥。我想这群十三四岁的孩子们个个热情似火,我怎么能这样扼制他们的灵性呢?我鼓励孩子们以表演的形式来诠释新单词,比如词组“be good at”,有个男孩就说“I am good at music.”我还邀请他为我们唱了一段英文歌,得到了大家的热烈鼓掌;还有个词组“make sb laugh”,班上一个很会搞笑的同学表演了这个词组,结果每个同学都哈哈大笑。这节课还是刚刚开始,却好像已经到了高潮。这个改变不仅是调动了学生们的热情,也是对我的鼓励,所谓教学相长,应该就是这样吧。作为一个老师,不应该仅仅是解惑,这个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是比较级,鼓励学生们学会使用形容词描述朋友。我通过学生们和他们的同桌比,和他们的朋友比,进而加强知识点的用法,但是这节课不应该仅仅是这样,我觉得我不仅应该教会孩子们去形容他们的朋友们,而且还应该教会他们如何选择朋友,并且知道朋友的重要性。我与同学们分享了一首诗:
Thank you for comforting me when Im sad
Loving me when Im mad
Picking me up when Im down
Thank you for being my friend and being around
Teaching me the meaning of love
Encouraging me when I need a shove
But most of all thank you forLoving me for who I am
求小组分角色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好像懂得了珍惜朋友珍惜友谊。
一节课究竟应该是怎样才算好?我还在学习的道路上,虽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新时代的老师已经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这么简单了,应从简单粗暴的传授知识向学生渴望主动获取知识转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所谓润物细无声。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人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幸福的人。而“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就是我们的引路灯,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不会迷失方向,勇往直前。
核心素养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认可,核心素养直接与学生的综合能力挂钩,所以,广大教育者要不断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深挖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时刻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做充足的准备。在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时刻将学生放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将学生的思维释放出来;同时,将文本中富有意义的内容与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并注意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性,让学生在文本中寻到生活的影子,并在生活中加强对文本的记忆和理解,达到生活与文本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总之,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让学生的整体素质有质的飞跃。
E. 2.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有哪些启示
启示如下:
一、结合学科特点,培养良好品德。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英语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在教学《Icanhelpcleanupthecityparks.》时,我先介绍Sarah的话语:“Hello,boysandgirls.IamSarah.I’mhelpful.Icansweepthefloor.Icanpickuprubbish.Areyouhelpful?”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让学生主动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表达自己通过做志愿活动而获得的劳动体会,从而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热爱生活等优良品德。
二、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正确处理与小组成员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教师可利用四级制理念,也就是让学生在“老师(T)—助手(TA)—组长(GL)—组员(GM)”的小组模式下,进行小组式探究、合作、互助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彰显人格魅力,启迪习惯养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包括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启发教育、任务型活动等方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独特人格魅力的影响下,使其分清是非对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活化教学方法,渗透核心素养。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没有坚定的意志力,比较好动、好玩,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表演、讲故事、歌唱等形式,创设情境,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形成独立自主、善于思考的品质。
五、整合学科知识,引导正确发展。英语教师要整合学科知识,列举一些正确行为对人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错误行为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判断自己言行的对错,从而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另外,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现代网络,向学生传授核心素养的内容。例如,教师可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较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动画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启发,明白做人的道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