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上津英语培训
㈠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有几所高中
四所和一所中专。郧西县第一中学(城关镇)、郧西县第二中学(上津镇)、郧西县第三中学(观音镇)、郧西县第四中学(城关镇)、十堰市民生职业技术学校(城关镇)
㈡ 郧西县的历史沿革
椐《禹贡》:郧为雍、梁二州之域,古麇国之地也。春秋鲁文公十一年,即周顷王三年春,楚子伐麇。
《左传》为此有载:“成大心败麇于防渚”。《杜注》释:“防渚,麇地”。“防,即防陵,今房县”。潘崇复伐麇至于锡穴。麇地汉县,就是今天的郧县。考之《御纂春秋》,谓隋、唐、宋时期郧西皆属均州,明成化十二年始为郧阳府治。
上津春秋时属晋,时谓晋阴。战国属秦。卫鞅亡魏入秦,秦孝公以之为相,封之于商,得地六百里,号曰“商君”,上津即在其中。秦惠文王害怕齐楚交善,张仪南见楚怀王,说其闭关绝齐,谓臣使秦王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亦即此地。据史注,商县即秦相卫鞅(亦称商鞅)邑。秦并六国后才设内史、南阳等郡。锡(含郧西、郧县等地)隶南阳,商隶内史。
汉武帝建元之际,内置司隶校尉,外置十三州刺史。房、锡、长利、上庸属汉中,隶益州。商隶雍州。西汉末王莽政权改上庸等郡为庸部。
东汉以长利并锡,魏明帝分新城之上庸、武灵、巫县为上庸郡,锡魏为炀郡,以商属上洛。
西魏以上洛郡为洛州,析商之一部置上津县。
隋更长利为郧乡(含郧西中东部和郧县)属淅阳郡,炀帝复商州为上洛,领上津。唐以郧乡属均州,旁有丰利县;复以洛郡为商州,领上津,并隶山南东道。
宋并丰利入郧乡,为武当军,隶京西南路,领郧乡。因上津固属商州邑,故隶陕西永兴军路。所以,郧西自古有朝秦暮楚之说。绍兴年间,金人求商而割其半与之,而上津则隶均州。
元朝更武当军为郧县,亦属均州,隶襄阳。
明朝设郧水驿,属郧县,与上津皆属均州,属襄阳府。至明宪宗成化十二年,抚治郧阳副都御史原杰题建郧阳府。始以郧县之武阳五里,上津之津阳四里设郧西县,隶郧阳府。
至清朝顺治十六年始载上津并入郧西。
至此,郧西和上津才真正归为一统,而在此前的近一千多年的岁月里,现郧西之版图可谓半楚半秦,分置殊区,各不相干。
民国初年郧西属襄阳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区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 (1936年) 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同时,1934年郧西曾建有县、区、乡苏维埃政权。1946年还建立过中共领导下的民主政权。1947年11月16日郧西县城解放,设郧西县民主政府。
1949年5月属两郧专区。1952年撤销郧阳专区并入襄阳专区,郧西属之。
1965年恢复郧阳专区,改称郧阳地区,郧西仍属郧阳地区。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为十堰市所辖。
㈢ 十堰郧西县多少所高中,每所高三年级多少班,每班大概多少人
现在郧西有四所高中
郧西一中、上津二中、观音三中和郧西四中
大概都在10个班,每个班都在60人以上
你要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清楚,那我就会告诉你,因为我是班子
㈣ 请问上津镇是哪个省市
湖北省十堰市 郧西县上津镇概况
1、区位环境
郧西县上津镇位于鄂陕两省交界处,南依汉水,北枕秦岭,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地埋位置十分重要,东距十堰120公里,西北距西安250公里,是湖北西进的桥头堡,陕西东出的东大门。境内交通、通讯便利,省道郧漫路、上湖路,建设中的银武高速公路,西汉光缆及汉江最大支流金钱河穿境而过。经济繁荣,政治发达,历史上曾2次置州,6次设郡,14次建县。独有的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背景,决定了上津千百年来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地,兵家必争的战略“制高点”,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千百年来,无数次政权兴衰更替和上万次血风腥雨的洗礼,为古老的上津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的明清风格建筑群,南北文化的象征山陕馆(南、北会馆),湖北省现存最古老、保存最为完整的县级古城等,无一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2、行政区划和社会经济状况
上津镇版图面积226.5平方公里,辖16个村,99个村民小组,6715户,3.2万人,其中集镇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8000人。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亿元,财政总收入36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915元,主要支柱产业有黄姜、香料烟、水电、建材和商贸业,其中黄姜产业最为突出,这里已建成了郧西乃至全国最大的集种植、加工、交易于一体的黄姜产业基地(区域黄姜种植面积10万亩,其中镇内种植面积3万亩,年市场交易10万吨,加工企业4家,年生产皂素能力350吨,年产值4亿元)。水电、矿产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全镇亟待开发的主要优势产业。由于特有的区位和经济优势,1997年被全省定为25个重点边贸口子镇之一。
㈤ 湖北十堰郧西上津大产权和小产权房的区别
摘要 大产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