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人教版新教材培训心得
㈠ 初中英语研修心得3篇
初中英语研修心得范文1
通过六天的研修,我对英语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首先,新课程理念标准认为,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简单说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一、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通过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英语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流利的英语口语。在英语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英语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不仅教会学生课本知识,还要注意情感态度的教学,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做人。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口语、听力非常差。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
合作学习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有准备的讨论交流,才可能是高质量的交流。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虽然我们的教学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实物、自制教具来使课堂形象生动。
3、利用学生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
这次感触很深的是分层教学的理念,以前在课堂上对学生总是采用统一的要求,这样对于差一点的学生由于听不懂,便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很低,如果采用分层教学,那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可以建立学生的信心,并且可以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现在很时髦的提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对于有些连英语的皮毛都尚未闹懂且情绪极易波动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很少有人知道教学的重难点,很少有人掌握得了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以我个人觉得课堂的主动权还是应该属于老师的,老师来安排和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监控教学过程。
总之本次培训活动丰富多彩,内容充实,效果较好。尤其是是专家们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都是用现代教育的思想,站在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高度来认真分析教材,从确定教学目标入手,重点研讨如何使用材料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难点放在选择适应探索活动的教学方法上。整个活动中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研究、学会了讨论,特别是研讨气氛异常活跃,好多好的点子,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应运而生,这次培训可以说是英语教学上的一次盛会,大家相互探讨、畅所欲言。因此这次培训活动对大家今后的英语教学大有好处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初中英语研修心得范文2
在全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本学期我努力工作,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个人研修情况做如下总结:
1、在业务方面:
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要多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4、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5、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阅读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6、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7、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初中英语研修心得范文3
转眼间,校本研修即将结束,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为了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思想表现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有效研修,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与知识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需求。通过这次网上教师培训,我深入思考了我校初中英语教研组的校本研修活动。根据我校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我们英语教研组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为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教学常规验收为契机,完善和深化英语学科教学常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重点探讨课堂教学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重点围绕“课例研修”通过一系例的研修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力求英语阅读教学既扎实有效,又开拓创新,积极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校本研修期间,本人是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去完成这次任务的,我相信任何的收获都离不开辛勤的付出,校本研修是我们提升专业水平的平台,也是把知识转化为力量的平台,只有在校本研修中认真实践从培训院学到的理论知识,我们的进步才能与日俱增。
二、研修目标与措施
开展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并制订本校英语课评价标准作为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开展以观评课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本学年我们计划以个人观评课、备课组集体观评课,教研组集体观评课等多种形式调动更多学生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师生互动,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达到课堂岗位练兵的实效性,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通过教学实践和教育行动研究,力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努力去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轻负高效的教学;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强化教研组建设,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完善校本研修体系。积极参加“研修一体化”,开展“区域协作研修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让她们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自己;让她们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快速提高。结合教研室和学校的其它工作安排,本学期有一些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评比活动。组内应落实专人进行针对性辅导。校本研修是集集体和个人的智慧的修行之旅,要做到带动一方的教育,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
1、继续贯彻上级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有关会议精神,通过政治学习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进一步端正教职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引导广大教师正确对待苦乐观、荣辱观以及质量关。以工会活动为载体,开展学陶师陶活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坚决杜绝违背教师职业道德,有损教育和教师形象的现象,一经发现,即予教育,批评指正。
2、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纲要,了解掌握当前课程改革的任务,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教师发展目标,增强开拓创新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
3、以同轨学科为单位,组织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确立备课组教学质量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同学科的教师要做到“一结合、两发挥、三定、五统一”。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优势;定时间、内容、主讲人;统一进度、重难点、作业练习、单元测试题和教学目标。
4、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做到人人上教研课,人人、参与说课评课。集体备课,同时开展“一课例三讨论”活动,切实提高教研质量。
5、交流个体学习感悟,包括理论学习体会自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认真研读有关新课程教育理论,并认真撰写读书笔记。
6、专业知识和课程标准学习,包括新课标解读、教材分析、试题分析、学科发展前沿、学科方法、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内容。
三、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
1)网上观课、评课
孟津县在网上提供优质课资源,借助网络平台,我们积极参加学校资源库建设,毫无保留地上传备课资料、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与组内同仁共享教学资源,在教学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校外听课、评课
学校经常组织我们英语教师集体外出听课、评课,听取经验介绍。
3)组内听课、评课
每学年每位老师开一节组内公开课,组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4)骨干教师展示课
校骨干教师每学期开一次展示课,供组内教师观摩、研讨。
四、以教学反思为基础,培养教学反思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要想做得更好,就必需培养教学反思习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遗。我基本养成了“天天反思,月月总结”的习惯,每天上完课后,在备课本上做好简单的反思记录,每月月底写一个教学反思案例。我每上完一次公开课,都会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课堂来一次深刻的反思,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调控,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去进行反思,并认真地做好记录,作为以后的教学经验来储存。
五、个人发展
1)用心读书,不断学习。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能量,我深深体会到读书能给我增添乐趣,能扩大我的视野,能充实我的生活,能指引我的从教之路,因此,我在研修期间也用心品读着一些教学专著,其中精读的书有《爱的教育》,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刘良华的《教育自传》,并写了读后感。
2)在研修的过程中,我们接受别人的建议,反思自己的做法,积累了一点经验,虽然浅薄,虽然不成熟,但能用一点笔墨把自己的观点记录下来也算是一项成果,我结合自己在校本研修实践中的经验,融合在培训院学得的理论知识和跟班学得的综合知识,写了两篇研修论文,分别是《情景创设与有效教学》和《以校本研修为平台,实现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点滴思考》。
3)为了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我在研修过程中也认真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写成博文上传到博客上去,还用心去浏览别人的博客,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作品发表评论。
八基本功训练。
4)不可不承认的是,在多项任务的压力下,我对基本功的训练没有那么用功,粉笔字只是在课堂上书写时才当作练习,钢笔字在家里也只是偶尔才练几次,但我觉得我的硬笔字应该不会那么差,这跟以前在校时打好的基础是分不开的。普通话的训练并没有很好的坚持下来,刚开始很认真地练,读单音节双音节和老师发下的美文,也曾背熟了一两篇,后来因为任务的繁重就渐渐放一边了,背熟的美文也已遗忘,所以普通话的训练是不充分的。
经过这次的研修学习,我深深感到自己在教学上有着很大的不足,也感受到教育的复杂。教学设备的或缺,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师的思想没有提升,是整个农村教育落后的根本,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农村教育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会一如继往地把自己的汗水洒在教育这片热土上。我校英语组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做了很大的努力。在今后的研修活动中,我们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好的效果。
㈡ 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语新教材
杨佳琴 (南涧县教育局教研室)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从内容、结构、方法、进度以及资源整合角度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顺序调整,拓展和删减教学内容。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顺序 教学内容的拓展、删、减。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即规范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都拘泥于教材;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重新认识教材的本质和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不再是教学中唯一的“法定文化”,教材的功能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
新课程提倡“材料式”的教材观,即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其根本特征是“范例性”。新课程的理念认为,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的教学活动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话题”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发展。教材内容不等于课程内容,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不能僵化地依据教材实施教学,而应从内容、结构、方法、进度以及资源整合等角度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也就是说,对教材的处理,要在“调”“增”“删”三个字上下工夫。
一、教学顺序的调整
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时,教师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对教材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调整单元之间的顺序
单元之间的调整就是对各单元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可以将相关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也可以将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安排在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的同时或发生的前后进行教学,例如,笔者把Go for it 下册第9单元How was your weekend ? 安排在下雪之后,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在南涧看到雪景可说是十年罕见。笔者首先由一般现在时Today is sunny 推出一般过去时It Was snowy yesterday , 并提示学生划线部分的动词变化,让学生自己归纳am is → was,are→were.再由行为动词例句we play basketball today 推出 but we played snow yesterday . 提醒学生行为动词的变化,即play→played . 通过几个例句,要求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对比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的构成。又如下册第12单元的祈使句,笔者根据话题相关的第2单元将其整合,通过合并整合教学,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祈使句的肯定、否定形式。事实上祈使句跟平时的生活、课堂教学相关,学生在不上第2第12单元之前就非常熟悉,通过两个单元的整合,学生就更加应用自如了。对单元教学顺序的调整,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的兴奋点,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使他们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2、单元内的调整
单元内的调整是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如人教版Go for it 七年级下册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的特殊问句及其回答。一般过去时学生比较难掌握,学生对其熟练运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训练,如果学生对一般过去时只是一知半解,那么学生的听力部分肯定是听而生畏。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局面,教师可将听力部分放后,先让学生弄清一般过去时,接着教师讲授Section A 部分 的1a、1c、2a、2c内容,并加以训练。再来上听力部分,这样学生听起来就容易多了。section B部分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定。
3、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
有时教材中的个别语言材料或过于枯燥,或呈现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根据需要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例如,人教版教材第3单元第9课中有there be 句型的教学内容。教材编者在该课中设置了一幅图和一段16行的阅读材料。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个语法项目,并且该句型的中英文差异较大,教材又是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直接要求学生阅读该文段,这对初一学生来说不仅难度大而且很乏味。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容易为学生接受的活动,比如可以利用课本中的图片先教授关于家居的单词和there be句型,待学生基本掌握后再设计一个任务:了解教师新居的情况,并根据教师的回答画出草图。教师还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景:教师告诉学生自己刚刚搬了新居,并问学生是否想了解自己新居的情况以及想知道哪些情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刚学的单词和句型进行讨论。讨论后,学生以组为单位向教师提问,并从教师那里得到问题的答案。这个设计的优点在于:口语练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就能够跟上学习时度,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避免阅读长段文字的枯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需求是多样的,分组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能体现尊重差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上述教学情景本身具有真实性,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前提是信息差的存在,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教师新居的情况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二、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
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重“精”轻“泛”的倾向,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十分有限,这严重制药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扩展相关教学内容。人教版下册第4单元Section A 部分中涉及了有关职业的名词,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教师可以提前做调查,了解学生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在课堂上适当扩展词汇,之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父母的情况,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英语,也可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教材早已不限于教科书,而是涵盖了包括广播电视节目、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纸杂志等其他课程资源。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本本”学习中走出来,设法丰富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拓宽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发展到积极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上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删减教学内容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特别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删减包括材料数量和质量的缩减。有些同类型的练习数量过多,则可省去一部分,如果不仅要缩减材料数量,还对其进行教学方法的处理,那么就是质量的缩减,即调整教学要求,教材Go for it下册第三单元Section B 中This is…句型多次出现。这个句型学生在上册第三单元就学过而且非常熟悉,如果教师不根据学生实际,仍然按部就班,这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遇到此类情况,可以采用“省略法”或换种说法,将这部分内容作为一次常规的听力训练或换用There be…句型,I am pande等拟人化形式,这样更能体现学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材取舍和调整的本质
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承载着课程设计者的课程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代言人”。但无论教材编写得如何尽善尽美,其内容和结构都蕴涵着整齐划一的教育需求,无法满足教学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教师只有对教材有所取舍和调整,才能提高教材对具体教育情景的适用性。Mc-Donough和Shaw(1993)在谈到英语教材的取舍和调整问题时,提出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概念,并以此作为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的出发点。外部因素主要是指教学情景特点,如学习者特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班级规模等;内部因素主要是指教材的内容和组织,如话题内容、覆盖的技能、语言水平和练习分级等。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本质上是一个“匹配”的过程,即改变教科书的内部特征,使其更加符合特定情景的教学需要。Madsen和Bowen(1978)将这种“匹配”称为“适合”原则,即“教材、教法、学生、课程目标、目标语及其语境、教师的个性和教学风格等几个相关变量之间的适合性”。也就是说,教材本身可能是连贯和紧凑的,但不一定完全适合某个具体教学情景的需要;反之,教材的结构可能存在不协调的方面,但却可能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另外,教师最了解具体的教学情景,了解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和需要,在如何正确和灵活地处理教材的问题上最有发言权。即使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也不是完全“复制”教材,总是或多或少地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造,其目的是使教材和教育情景相互适应,使课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也更能彰显教学的个性和体现课程实施的差异性。
教师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实际上是通过对教材的解读正确理解课程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真正意义的“对话”,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这三者之间不断“对话”的过程,其中主要是教师与教材编写者的“对话”。教师一方面要解读教材预设的目的和功能,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认识以及具体的教学情景对教材进行调整和取舍。当然,“对话”不仅限于教师与教材编写者之间,学生与教材编写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对话”空间。教材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也不是被动的传授者。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进课堂的,教师要善于接纳来自学生的不同见解,倾听他们的不同声音。这样,学生才能在课程实施中真正从“边缘”走向“中心”。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老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完善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 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3]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4] 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教学与管理,2004年第12期 。
㈢ 如何开展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型教学学习心得
如何开展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型"教学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在教学中,我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因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小组的组成应该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性别、交际能力等。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每学期调整一次。笔者将全分成10组(每组人),将学生的座位按小组适当调动,然后按座次就近组合,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便,且小组成员相对固定,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 二、开展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 (1)课前小组学习活动一般可设计三种: A、预习课文(包括查阅词典,找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找出重点、难点,提出质疑以及预做课后练习等)。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别做好准备,再相互讨论、补充,再指定代表小组发言的成员(答题的小组成员不能固定),记录小组的集体成绩。例如,在学习English names 这一课时,教师布置如下课前学习任务:a. How many English words have you learned? b. Are they the girls’ names or the boys’ names? c.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names and Cnese names? d、搜集其他有关English names的材料 B、课前表演。喔 还有一件事,我目前上的ABC天口语的外敎和我们说过,就是要学好英语很简单的..坚持具有适宜的学习情境跟练习口语対象,老浉水平是关键 东南亚口音重,一定要找欧美籍,发音纯正很重要,坚决天天口语学习 1 on 1针対性敎学才会有.好.的学习成效;上完捰同样要重复复习捰堂音频,来进一步深化知识 然后要是真的没人帮忙,就上旺旺或BBC获取捰外敎材学习,多说多问很快的语境就加强起来 整体效果肯定会达成目标的~课前表演就是在每堂课开始的前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让学生围绕学过的,将要学的或课外的内容,充分发挥其创造性,采用英语表演的形式创设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以便学生迅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课前表演形式一般有对话表演、讲故事、看图说话、游戏、提问等。教师可以把表演的任务落实给某一小组,每一小组在学期中都有表演的机会 C、课前活动还可围绕当日天气、学生出勤、级记事、新闻道和名人故事等安排“课前几分钟告”活动 ()、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初中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如在教学At the Sports Meet 时,可要求学习小组结合本校举行的运动会,以the long jump. the gh jump, the relay race 和the 100-metre race 等为内容,共同编出一段有意义的对话。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适时地为学生间的言语活动提供语言、句式等方面的帮助 ()、教师还应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活动,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检查书面作业、进行会话、写作练习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且纵观全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缺点,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指导与建议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协调意识。合作学习涉及多名学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时,要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 ()激发意识。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要能起到激发学生产生合作欲望的作用。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言语审美需、言语交往需要、言语求知需要等 ()参与和监控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并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为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 合作学习把“不求成功,但求进步”作为教学评介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介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在小组评介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介,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 教师平时还要注意把学习过程评介与学习结果评介结合起来。收集学生平时的优秀作品、表扬、过失等。小组学习过程评介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学习结果评介依据学生平时的测验,期中、期末成绩,通过几方面客观地评介学生 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㈣ 中学英语课堂有哪些转变研修心得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
摘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途径,课堂教学是学校组织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教学工作者传授知识,培养创新创造、抽象思维、自主学习、逻辑推理、语言表达等生存能力,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新课程《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初中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达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进行探究。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参与度;有效措施
初中英语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会普遍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低,只有很小部分学生能够始终热情并专心致志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学生参与度较低的情况普遍存在。大部分学生始终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觉得英语学习很难,甚至对初中英语学习失去信心。这使整个英语课堂缺乏生机,甚至整堂课下来都是死气沉沉的。此外,大部分学生上课时爱动、精力不能集中。这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课堂,被动学习的表现。教师要从深层次上着手改变学生参与度低的局面,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只有这样,中学的英语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充满生气,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中学的英语教学才富有生命力。下面就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出几点建议。一、采用形式多样的新课导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所学材料的趣味性。”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个吸引学生的好的新课导入是十分重要的。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先声夺人,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八年级英语上Unit 2 What's the matter?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课文的漫画、插图和与课文有关的具体实物等,开展听说活动,从而引出课文的主题。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很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作一种兴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的完成。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巧设导语,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二、提高高中数学教师整体素质教师是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在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初中英语教师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初中英语课堂的积极性,影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查阅相关资料,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新的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能力与职业素养。教师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英语课程中的课程理念、课程实施等理论;教师在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要积极对这些知识进行实践,从而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并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师要积极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课程创新能力。初中英语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自己进行专业培训,使得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保持在教学前沿水平,利用最新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学生综合运用外语能力的提高。另外,学校还要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规范教师在校的教学行为,使其教育活动的随意性降低,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教育质量。三、利用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兴趣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合理引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生活化的英语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并且也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悟新知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扮演文中出现的不同角色,游戏比较生动形象,接近生活,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会觉得愉快有趣。这样还能创造生动活泼的外语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加记忆,把英语学习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上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时,笔者让学生运用本课的主要句型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Sorry, I can’t. I have to …让学生进行小组练习。A: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B: Sorry, I can’t. I have to …A: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B: Sure, I’d love to .四、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反之,沉闷紧张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思想走神,感到压抑。要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初中英语的课堂参与度,首先,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英语教师在讲课时应该精神饱满,仪表大方,洋溢着生命的激情,表现出对学生的亲切关怀,期待着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点燃课堂气氛,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积极正面的评价学生的回答。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才能真正建立成就感、愉悦感,课堂才能活起来,学生才会动起来。总之,英语课堂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的主场所,作为学生引导者的教师来说必须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
㈤ 初中英语说课稿15分钟
初中英语说课稿15分钟
英语(English),属于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是由古代从丹麦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德国、荷兰及周边移民至不列颠群岛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说的语言演变而来,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初中英语说课稿15分钟 ,欢迎阅读。
Unit 21 what are you doing?
Lesson 84(book I)
说课材料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教学项目是“谈论现在的情况”(Talking about the present),整个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正在干什么”这个话题展开,以此为语言背景,让学生通过4个课时的学习感知,初步掌握本单元的语法项目--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本单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功能项目与语法项目是的统一的。功能项目是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它的语法项目是以功能项目为依托的。前一单元的学习运用Can情态动词时,学生复习掌握了大量的动词词汇为本单元学生掌握进行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它是本单元的复习课没有新的语法要点。但它通过问答,对话表演及阅读等活动,巩固学生运用现在进行时表达实际需要的技能,换句话说,本课虽然是复习课,但我认为编者的意图不仅仅是让我们把它定位在复习巩固的要求上,而是希望通过这一课,使学生能把本单元的功能项目与语法项目达到真正的统一,从而达到学以至用,培养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掌握英语。
二、根据教材的前后联系和意图以及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语言知识:掌握单词Wear及Clear
掌握句型:I’m wearing…
运用现在进行时。
2. 语言技能: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并能运用现在进行时独立表达个人思想观点,为将来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情感态度: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与任务,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给以大量的信息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积极主动地真实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 学习策略:通过任务型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尤其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的能力。
5. 文化意识:通过一些国外校园生活的图片来了解外国学生的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加以对比,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现在进行时的各种句型。
2. 难点: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一个情景。
四、教法学法:
首先老师应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让学生得到身心享受,在生动直观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新语言。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和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主要采用了任务型教学,在我国,英语交际思路基本上已被普遍接受。但在教学实际中,对交际思路的认识与运用尚存在着不少误区,交际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应用为贴切地在中国的教学实际中贯彻交际教学思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促使学习者自然而然地应用语言,并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有利于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支持环境。在这种教学方法下,促使学生在学法上也产生改变,他们必须掌握学习的主动,学会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法,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五、教学程序:下面我结合课件谈谈本节课的教学程序:
1. 课前热身:让学生们边说边做动作。这段Chant联系了两个内容,一是现在进行时,二是We’re having a party. We are happy. 这两点都紧扣本课的两个要点。
2. Revision: Are you happy? Let’s do something happy and funny. Let’s play a game. What are you doing? I’m cooking, cooking. 全班分为四组,每组代表轮流提问:what are you doing ,下一组任何一位同学快速回答I’m cooking, cooking.并做相应动作。这一游戏不仅复习了大量的动词和进行时,也让学生逐渐在比赛中趋向兴奋的状态。
3. Presentation: I’m happy today, Do you know why? Because it’s my birthday today.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我的身上。Look at me. What am I wearing today? I’m wearing a skirt. I am wearing a sweater.引出今天要掌握的单词wear与句型I’m wearing…,然后提问What are you wearing? What is he /she wearing? 学生刚开始回答时可能会用I am in …..?但回答过几轮之后他们就能够正确运用Wear这个词了。
4.Read and act. 提问: What is Lily wearing? Part 4 Lesson 84,听录音,回答问题,然后Listen and repeat. Practise in pairs . 从Presentation到这儿,可以说都是任务前的准备,然后布置任务。Show the pictures of three pop stars. Suppose one of them is your friend. He’s from Taiwan. He’s lost. You can’t find him, practice in pairs, make up a dialogue. Let your partner help you find him. Act it out.要求他们用上句型 What is he/she wearing? 这是一个两人合作的任务,学生很自然地运用课文第四部分的对话,并加上自己的想象,通过描述衣着来判断哪一个是对方的朋友。该任务的难度不大,是面向全体的。学生通过顺利完成任务,增强了自信,提高了兴趣。任务的难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这样才不会使学生被突如其来的困难吓倒,让他们在心理上有一个准备和适应的过程。揭示三张图片,露出三位台湾当红艺人,学生对他们非常感兴趣,遮挡的脸更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参与和合作愿望。可以说这是教师在“投其所好”,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多考虑主体的需要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好处而无不利。同时我们也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三位艺人虽然红透半边天,但他们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有今天的成果,我们也应该认真学习,为将来做准备。
5.Classify the verbs
T: One of them is my friend. He’s wearing a black suit, a blue shirt and he’s playing the guitar. Who is he? Yes, he is Wu Zongxian. Do you know his program? Yes. “I guess”.
OK, I’m Jacky Wu. Let’s play this game. Four groups, let’s see who’s the winner today.
这样把课堂气氛带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The first part, classify the following verbs: run, give, write, cook, swim, see, have, sit, clean, put, eat, come. Work in fours. 该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四人一组讨论可以降低难度。正确的答案是根据动词现在分词进行分类。为了使该任务更具实际意义,更真实地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复习归纳的能力,我在前几课教现在分词时都没有进行归类,甚至当一些细心的学生提问为什么要去e, 为什么要双写时,我都要求他们先自己分析,观察。当时上课前也担心学生无法完成,事实证明学生的探究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做出解答,只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我们老师可以在课后询问原因。在完成该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任务的难度进行调整,如明确分类的根据。不要忘了在任务完成之后,分别给以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
6.Who has good eyes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游戏环节,let’s see who has good eyes.通过闪烁的图片让学生抢答猜测,运用句型Are they playing……?/Is he/she running? 通过完成该任务,复习了现在进行时的各种句型。
7.Who has good memory
游戏三,比记忆力。I’ll show you two pictures, there’re some people in them. What are they doing ? What are they wearing ?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find them out as quickly as you can. 该任务可以说是上一任务的延续,上一任务只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讲,这一个任务自然地要求他们两句或更多地表达,这为最后整个场景的描述一步一步打下基础。
8.Who has good ears?
I’m thirsty now. I’d like to drink some water (drinking ).Look, the water is very clear. I can see you through it. Show the colour page, listen to the tape,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are the cats doing ? What do they want to do ? then open the books, read the passage loudly yourselves, then ask somebody to come to the Bb. Listen to the tape and point to what you hear in the picture.
9.Who has good mouth?/Who is good at talking?
通过上一任务的练习,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整篇文章的`描述,接下来他们就要进行实践。Talk about the picture .该任务是本课的总任务,也是本课的最终目的。四人一组讨论手中图片,最后推选一名代表起立描述。在每次的合作过程中,总会有一个学生成为任务的核心。所以,老师们会担心,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会成为少数优秀生学习发展的过程,而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讲,他们只是陪练、陪听。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我们在设计的任务应该具有多样性,每个任务活动的表现方式,侧重点都应有所不同,信息传递,逻辑分析,观点阐述等。学生们在合作时,也会根据任务的性质和个人特长做出不同的角色分配。而且教师也应该鼓励、提醒学生不同角色的轮流分配。这样,每次的任务都会成为一个让学生发展个性的机会。还有小组的成员最好能有相当的英语水平,如果有差异,我们也不必为英语水平较弱的学生担心,他们会在原有的水平上提高得更快。
总之,整节课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目的,以任务型学习贯穿始终,通过完成任务,不断地促使他们学习英语,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对教材熟悉的老师一定发现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很大的变动。如删除了一、二、三部分,打星号的文章我却进行了重点的处理,这是不是脱离了教材?事实上在我们学校,本课的语音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在家听录音自学,到校由学习委员检查,第三部分的看图我已经在前一课进行了处理。说实话,对这套教材我也不很熟悉,一节课只有宝贵的四十分钟(我们温州实验中学每节课只有40分钟),我们要处理那么多的内容,起先我也比较困惑。在我们实验中学新课程实施的起始阶段,王校长曾询问各学科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我当时提了两个问题:1、其它学科都使用了新教材,只有英语还和原来的一样,我们应该如何教;2、几年之后,我们的教材又要更换,英语学科的课改实验意义何在?王校长回答:英语教学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不能拘泥于教材,应该用新的理念,新课程的标准来教学。只有这样的教学方式才会为今后的推广留下现实意义。因此,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们紧扣新课标,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删除和合理的调整,所以一个单元,甚至几个单元的整体备课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实验中学有幸走在新课改的前列,我们也承担着压力与责任,希望我们的心得、体会对各位有所帮助。
;㈥ 初中英语教材教法
教法:
一、 英语教学与英语教学法
英语教学法是研究英语教学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英语教学的原理、原则、方法、方式和手段,课内外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安排;还应包括英语教学法的演变,以及其他有关的问题;还涉及到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等等。
英语教学法来自英语教学实践,其关系体现如下:
英语教学实践 → 英语教学法 → 英语教学实践→
从英语教学实践里发展起来的英语教学法,要回到英语教学实践中去,一方面起指导教学实践的作用,使教学实践遵循一定的理论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接受教学实践的验证,并在教学实践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英语教学法的生命力就在于至始至终都存在于英语教学实践之中。
正因如此,英语教学法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理论学科。然而,众观我国近百年的外语教学法研究和外语教学实践,尽管有几十万的同行都在努力探索、创造,但是他们既缺乏研究方法论的训练,又不知道中国外语教学还有自己的理论,脑袋里只有一些零星而错杂的“苏式”或“美式”语言教学理论,因而我们一直处于被动的追赶之中。更是令人费解的是,现在的英语专业教学法课已从三个学期压缩为一学期,且非专业主干课程或必修课程,一校(系)一名教学法教师足够矣,而且该教师还得兼上其他课程。
在中国这样的一个泱泱大国,迄今为止在我国的英语专业博士点中,只有一家设了英语教学方向,招了一名学生还没毕业(2003年)。众多的硕士点中极少设置中国英语教学专业或方向,多者都为应用语言学之类。应用语言学不是不该学,但为什么不能也设置一些中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方向呢?外国人为研究国外的一个问题可以开一门课或设立研究所,在中国研究关系几亿中国人的问题为什么不可以设立一个专业或方向呢?(张正东教授)
二、 英语教学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英语教学法一方面是从英语教学实践中发展起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另一方面,它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英语教学法以这些相关学科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或受这些学科的影响,从这些学科中吸取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
三、 英语教学法的四个“基本”
英语教学法作为一门学科,包含四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或内容,即:英语教学法的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
英语教学法的基本观点:是英语教学法的总的指导思想。它所回答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英语教学实践和英语教学法的关系,如何探索、认识、发展和应用英语教学的规律。每种英语教学法都有自己的基本观点和由之而来的教学法体系。观点不同,对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跟着不同,因此,在英语教学里便产生了不同的学派。
英语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对英语教学里一些核心问题的认识,也是基本原则在英语教学里全面而具体的体现。基本原则是编选教材、运用教学方法、处理英语教学里各种矛盾的指针。由于各学派的基本观点不同,他们提出的基本原则也不完全一致,但这些基本原则可互相参考和启发。
英语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包括:英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材的内容和组织、安排,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考查方法,语音、语法、词汇的教学和复习方法,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具的种类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以及外语教学法的演变等。基本知识指的主要是在各种情况下,可供选用的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方式和手段。
英语教学法又有它的基本训练。基本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
1、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或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阅读和分析中小学英语课本;
2、对英语教学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进行讨论和深入体会;
3、去中小学听各年级的英语课,作听课笔记,参加课后评议,写听课心得;
4、用指定的中小学英语课本里的材料分项练习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
5、按指定的中小学英语教材分项练习讲授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方法;
6、按指定的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教案,在自己的班上进行试讲,以熟悉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环节,并提高自己的各项教学技巧;
7、试制教具,练习教具的使用方法;
8、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练习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四、 学习英语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式下,我们正在培养千百万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和实际本领的各种人才,而外语是一门造就这些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学科。怎样才能使我国的中学生通过中学短短几年的学习,具有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这往往与英语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这样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教师更加意识到学习英语教学法的重要性,努力寻找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科学地指导自己的中学英语教学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当今世界上外语教学法虽然学派林立且有总的发展趋向,但还没有一种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语种和任何阶段的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各种外语教学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缺点,我们不宜对它们采取全盘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更不应生搬硬套,而应该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因此,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必须研究英语教学法。
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参加长期教学工作之前就能掌握从事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些理论并具备中学英语教学的初步能力,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新教师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避免不知从何教起和少走弯路,使他们较快地熟悉中学英语教学的一般规律,以适应中学的英语教学。它可以帮助英语教师自觉地运用教学规律,选择和运用有科学根据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在未来长期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英语教师还可运用所学到的教学法理论,分析和研究英语教学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有人认为:“只要学好英语,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就能教好英语,学不学教学法没有什么关系。”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不全面的。一定的英语水平是教好英语的前提,是中学英语教师必备的起码条件。不会英语或英语水平太低自然谈不上教英语。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有一定英语水平的人是否自然就能教好英语呢?未必。教学实践证明,有的英语教师尽管英语水平很高,但由于不懂中学英语教学的规律,英语教学法素养不足,虽然竭尽全力执教,效果总是欠佳,或者事倍功半。这样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有句俗话说,“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英语虽好而不懂教学法者往往有这副尴尬相。可见做一个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还必须掌握科学的英语教学法。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组织好教学,也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省时又省力,保质又保量地完成中学英语的教学任务。
有的人认为,教英语的年数多了自然懂得如何教英语。英语教学法固然来自英语教学实践,而英语教学实践又有助于英语教师掌握其教学法。但是实践不能代替教学法的学习。诚然,有些中学英语教师并没有系统地学过英语教学法,英语教得很好。但是,不容忽视,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工作中,通过各种渠道,有意无意地钻研、学习、探索过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弥补以往之不足。即使如此,他们的感受、心得、体会乃至自称的“经验”都欠系统性,更难从理论高度加以认识。更何况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知碰过多少壁,走过多少弯路才取得了“点滴经验”。教学经验对教师来说是可贵的,但经验毕竟不是科学。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再用于实践。这样升华和应用,终究要有英语教学法为后盾,与其碰上鼻子后再学不如主动学了,免碰鼻子。
㈦ 初中英语学习心得 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
依据网络本身的特点和教育本身的规律,网络教育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实现: 一、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兴趣出自好奇.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选择贴近生活,具有时代特点的事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创设优美的情境,做到有物有意,使学生置身其中,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知识的浓厚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教学初中英语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unit 9 it’s raining 时,我制作了大量有关天气和季节方面的图片.首先链接了一个四季的配乐的诗歌朗诵,让学生感受到四季气候的特点.接着播放了几个画面: wind-刮风, rain-下雨, snow-下雪, cloudy-多云, sunny-晴天.同时在播放时,点击相关的单词,可以朗读数遍,学生跟读几遍.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了这几个单词,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融入英语学习的情境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利用网络优势,探究教学内容 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在教授初中英语人教版第三册的第3课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时,这个单元提出的是废气,废水,垃圾污染的问题;,我有意抛弃了传统的讲读教学过程,设计出了下面这样一个探究式的教学过程:1、问题收集:由教师和学生提出问题,整理归类,供以后研究学习讨论;2、选择探究方向:学生凭兴趣自由选择教材中的一种污染来进行探究,探究方向相同的学生组成一组,以便分工协作,发挥团体优势;3、资料查询及讨论: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图书馆、因特网等)查找所需的资料,然后组内进行集体讨论;4、成果汇报:由各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本组探究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及研究成果;这样的教学过程,极大地挖掘出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潜力,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学习乐趣。 三、活用网络教学,培养协作能力 教育信息化意味着教师不再拥有控制知识的“霸权”,传授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将走向多元化,网络将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由传统的“教师—学生”关系转向合作与对话,因此,教师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学会以一位辅导型和探讨型的对话姿态出现的web教师,实现教学活动的协作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功能。 以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为例,我采用“参与协作式”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影视资料,自行选取镜头,设计剧本,人人试当“编剧”,结合所给的图片、动画、录像、人物对白等,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创造,把静态的文字转变为动态的画面,使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创造。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1)演示从影视库中剪接下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动画、录音、录像等),要求学生每四人为一组,根据所见资料,编成电影剧本。 (2)抽查学生所编剧本,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让大家分析改编后剧本的优缺点,重点放在对细节描写、场面描写、对话描写把握的精确与否上。 (3) 让学生根据剧本排练成课本剧,自编自演,通过角色的扮演充分体验人物情感和文章的所折射出来的人生况味。 (4)学生谈感受与体验:我专门以此为专题在论坛上组织了一次讨论会,要学生畅谈体验和感受。 事实证明,由于采用编剧的新形式,加上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优化组合,学生兴致盎然,热情高涨,气氛活跃。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开发,他们既能根据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心态,给剧中人物配上适合的对白、动作等,还能指出何处可加上一些合适的人物神态和舞台布景,以配合人物的不同的内心感受。他们层出不穷的好点子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由此可见,学生的可朔性是极强的,关键在于怎样发挥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的长处,并与教学形式实现最优组合,引导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促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开发和加强,使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自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四、整合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1、教学理念有了转变。开展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研究,最关键的问题是有效促进了教师自身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即由过去的以“教”为主的传统英语教学旧模式,改变为现在的以“学”为主的“整合”教学新模式,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从而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极大地改变了死记硬背式地学习抽象的英语知识、思维活动受到严重压抑的状况,充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特别是调动了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2、教学资源得到丰富。通过整合,把英语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3、教学模式得到创新。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实验中,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我根据学生特点,利用网络环境优势,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舞台, 提高了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4、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传统学校教育强调的只是书本知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课堂教学的小环境与学生丰富多采的家庭、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严重脱节,面对信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通过整合,把以教科书为中心转向利用多媒体组成的教材体系和社会大课程中。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得书籍、光盘、网络上的信息及软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以此提高实践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5、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得到营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都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协作、交流与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良好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由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这种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功能为学生学习英语学习知识创设了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课文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英语课上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不仅大大提高了他们对课本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从而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以及独创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实现,发展了他们的个性品质与智慧潜能。 综上所述,在internet网络的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探究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也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所致力追求的。其最终目标,就是教学“以人为本”的哲学回归,就是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挥个性,培养情感,使之英语素养得到训练和升华,为孩子后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内在的动力源泉。
㈧ 如何灵活地使用初中英语新教材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即规范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都拘泥于教材;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重新认识教材的本质和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不再是教学中唯一的“法定文化”,教材的功能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 新课程提倡“材料式”的教材观,即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其根本特征是“范例性”。新课程的理念认为,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的教学活动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话题”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发展。教材内容不等于课程内容,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不能僵化地依据教材实施教学,而应从内容、结构、方法、进度以及资源整合等角度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也就是说,对教材的处理,要在“调”“增”“删”三个字上下工夫。 一、教学顺序的调整 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时,教师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对教材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调整单元之间的顺序 单元之间的调整就是对各单元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可以将相关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也可以将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安排在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的同时或发生的前后进行教学,例如,把Go for it 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nting shells?和第9单元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进行对调,先让学生学好现在完成时,再学现在完成进行时,就大大减低了难度;又如七年级下册第12单元的祈使句,根据话题相关的第2单元将其整合,通过合并整合教学,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祈使句的肯定、否定形式。事实上祈使句跟平时的生活、课堂教学相关,学生在不上第2第12单元之前就非常熟悉,通过两个单元的整合,学生就更加应用自如了。对单元教学顺序的调整,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的兴奋点,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使他们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2.单元内的调整 单元内的调整是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如人教版Go for it 七年级下册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一般过去时学生比较难掌握,学生对其熟练运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训练,如果学生对一般过去时只是一知半解,那么学生的听力部分肯定是听而生畏。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局面,教师可将听力部分放后,先让学生弄清一般过去时,接着教师讲授Section A 部分 的1a、1c、2a、2c内容,并加以训练。再来上听力部分,这样学生听起来就容易多了。section B部分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定。 二、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 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重“精”轻“泛”的倾向,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十分有限,这严重制药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扩展相关教学内容。人教版Go for it 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Section A 部分中涉及了有关职业的名词,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教师可以提前做调查,了解学生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在课堂上适当扩展词汇,之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父母的情况,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英语,也可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教材早已不限于教科书,而是涵盖了包括广播电视节目、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纸杂志等其他课程资源。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本本”学习中走出来,设法丰富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拓宽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发展到积极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上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删减教学内容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特别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删减包括材料数量和质量的缩减。有些同类型的练习数量过多,则可省去一部分,如果不仅要缩减材料数量,还对其进行教学方法的处理,那么就是质量的缩减,即调整教学要求,教材Go for it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Section B 中This is…句型多次出现。这个句型学生在上册第三单元就学过而且非常熟悉,如果教师不根据学生实际,仍然按部就班,这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遇到此类情况,可以采用“省略法”。 四、教材取舍和调整的本质 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承载着课程设计者的课程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代言人”。但无论教材编写得如何尽善尽美,其内容和结构都蕴涵着整齐划一的教育需求,无法满足教学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教师只有对教材有所取舍和调整,才能提高教材对具体教育情景的适用性。Mc-Donough和Shaw(1993)在谈到英语教材的取舍和调整问题时,提出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概念,并以此作为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的出发点。外部因素主要是指教学情景特点,如学习者特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班级规模等;内部因素主要是指教材的内容和组织,如话题内容、覆盖的技能、语言水平和练习分级等。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本质上是一个“匹配”的过程,即改变教科书的内部特征,使其更加符合特定情景的教学需要。Madsen和Bowen(1978)将这种“匹配”称为“适合”原则,即“教材、教法、学生、课程目标、目标语及其语境、教师的个性和教学风格等几个相关变量之间的适合性”。也就是说,教材本身可能是连贯和紧凑的,但不一定完全适合某个具体教学情景的需要;反之,教材的结构可能存在不协调的方面,但却可能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另外,教师最了解具体的教学情景,了解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和需要,在如何正确和灵活地处理教材的问题上最有发言权。即使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也不是完全“复制”教材,总是或多或少地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造,其目的是使教材和教育情景相互适应,使课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也更能彰显教学的个性和体现课程实施的差异性。 教师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实际上是通过对教材的解读正确理解课程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真正意义的“对话”,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这三者之间不断“对话”的过程,其中主要是教师与教材编写者的“对话”。教师一方面要解读教材预设的目的和功能,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认识以及具体的教学情景对教材进行调整和取舍。当然,“对话”不仅限于教师与教材编写者之间,学生与教材编写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对话”空间。教材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也不是被动的传授者。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进课堂的,教师要善于接纳来自学生的不同见解,倾听他们的不同声音。这样,学生才能在课程实施中真正从“边缘”走向“中心”。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老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完善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㈨ 您能告诉我您认为初中英语,数学高效学习法
1、单词、词组、句型的预习。
预习英语单词时,要做到读音准确,词义明确,词性明了,对于四会(听、说、读、写)的单词,还要求拼写正确。预习词组、句型和课文的重难点,可充分利用课后注释加以明确,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在预习单词、词组、句型的时候,经常在课前查词典,将有助于丰富学生对相关单词、词组、句型等用法的理解和把握。
2、英语课文的预习。
在预习课文时,应要求学生在预习单词的基础上,先仔细听几遍课文的录音带,如果一下子听不明白也不要气馁,可以要求学生把课文当阅读材料来用,认真阅读几遍,对于刚才没有听明白的地方,要特别留意,然后再听一遍朗读带,看看原先没听清楚的地方是否已经明白,接下来再细心研究课文,找出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可以把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先画上标记,然后再去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能否自己解决。这种带着问题听课的过程,听课的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如果还有时间听录音带,模仿朗读,跟读课文,培养自己的英语语感,锻炼自己的朗读能力。
3、英语课后练习的预习。
预习课后练习,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思考workbook中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相关问题及各种形式的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以上预习要求,学生将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记录预习中的疑难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将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实践告诉我们,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听课的方法
1、强化学习的自觉意识。英语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客观作用于主观、并由主观个体进行加工、整理、理解、记忆并运用的过程,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的内容上面,勤于思考,必然会使听课效率大大提高。
2、是做课堂笔记的方法。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充分调动一切感官,养成眼、耳、口、手并用的听课习惯,对于学好英语是极有帮助的。记笔记时要有所选择,突出重点,既不能把教师课堂上讲的窗帘全部记录,也不能一点不记。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如重点短语、重点句型的用法等,做笔记是必要的,记笔记有助于学生课后整理复习。
复习的方法
1、整理课堂笔记。课后整理课堂笔记的过程,学生通过回顾上课的过程,再次“品味”课堂上的重点内容,不仅加深了印象,而且也有利于温故而知新。
2、改错本。让学生把每次练习、作业、测试中做错的习题摘录在”错题本“上,并对出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在课后反复复习,每次考试前重新翻阅”错题本“以加深印象,就能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经过多次反复记忆,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做题时认真思考的习惯。
3、“点”“线”“面”分头抓,归纳整理莫轻视。英语复习纷繁琐碎,许多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本人认为,抓住单词这个“点”,就能带动词组、句型这根“线”,撑开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这个“面”。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单词的复习重点在拼写和运用,特别是一些重点词的用法,如词形变换、单词辨音、词的构成等要更加重视。如care这个单词,由此词根构成的单词有很多,care—careful—carefully,more careful,most carefully等。单词记得多,记得牢,词组、句型的运用、文章的阅读理解以及完形填空就会迎刃而解。
复习单词、词组、句型的过程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在滚雪球的过程中,有时会脱落一些,这说明雪球内部结合力不强,还没有融会贯通。复习也是一样,要经常归纳整理,不断把所学的新知识融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使之浑然一体,这样形成的知识才不容易“脱落”,而且经久不忘。这就要求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及时归纳整理相关的知识点。
单词记忆法
在新课标英语教学中,大量英语单词、短语、句型需要学生记忆,其中英语单词的记忆最为关键。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记忆单词加以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掌握方法,攻克单词难关。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造最佳的心理状态
1、 激起强烈的记忆欲望。即让学生在记住某些单词前怀着强烈的欲望,如听写过关、分组比赛、男女生比赛、同桌竞赛等。
2、 适当表扬过关的学生。学生受到表扬和激励后,心情十分舒畅,精神放松、兴奋,记忆通道畅通,形成记忆的最佳契机,记忆相对持久。
3、 树立信心和成就感。英国有句名言: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哪怕学生只取得一点点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加以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体验成功感,他们也就不会感到英语难学了。
二、找到最适合学生记单词的方法
1、 读音规则记忆法。英语是拼音文字,单词的读音与字母及其组合的发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发音规则。如[b][p][t][d][k][h][l][tr][dr][ts][dz]等大都有相应的字母“b,p,t,d,k, h,l,tr,dr,ts,ds”等,字母a,e,i,o,u在开音节中发字母本身音,如cake, home等,在闭音节中发短音,如put, hat等。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会音标知识,让学生总结、熟记使用字母及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非重读音节中的发音规则。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个记忆方法,就可以大量记住单词,节约时间而且效果持久。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受益无穷。
2、 按构词法来记单词。
(1)转化,即由一种词性转化为另一种词性。如:fish n、 鱼—fish v、 钓鱼,fly n、 苍蝇—fly v、飞行。
(2)派生,即通过在原词上加前缀或后缀构成另一个词。如:like喜欢—dislike不喜欢,luck幸运—lucky幸运的—unlucky不幸的。
(3)合成,即由两个或更多的单词合成一个单词。如:bedroom 卧室—bed床+room房间。
这种记忆方法的优点是:把具有同一基本意义的不同词性或意义相反的一系列单词同时记忆,一目了然,便于储存。
3、 联想记忆(尽可能地把有关的东西联系起来记)。
(1)归类联想法。由一个词联想到同一类别的词,归纳成表,加深记忆。如由father联想到mother, daughter, son, brother, sister, uncle, aunt等家庭成员的名称,由car联想到bus, train, bike, ship等各种交通工具。
(2)类比联想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词形相同而词义不同的词,如:right(右面)与right(正确的),light(光)与light(轻的);另一种是音同而词形、词义均不相同的词,如:weather(天气)与whether(是否),deer(鹿)与dear(亲爱的),where(哪里)与 wear(穿)。
(3)接近联想法。可在学习材料中寻找有关因素为“支点”进行联想记忆。如Frenchman这一名词意为“法国人”,拆开看,它是由French和man构成的,由此联想起一个句子“French-men speak French in France”,又可联想到“Germans speak German in Germany”。
(4)谐音联想法。该方法也常用于单词的记忆,如:gas(煤气)———煤气中毒了,“该死”。
(5)“顺口溜”法。它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语音、语法规则,提高记忆效率。如巧记序数词顺口溜:1 2 3各有异,8去t,9少e,ve,f两兄弟(five, fifth, twelve, twelfth),以y结尾改ie (twenty, twentieth)。又如,在单词的读音中,“oo”的发音是一个难点。在初三复习时,我用一首打油诗把它们串联起来:拿(took )好(good)你的(book)单脚(foot)stood;看(look)用羊毛(wool)烹饪(cook)无须(wood)understood。这样学生觉得很有趣,很容易就记住了。
4、 合作记忆(互动记忆)。即在班级内结成对子记忆单词,互相提问,相互纠错,还可以分小组竞赛,创造一种积极进取、勤奋求实的学习风气。
5、 卡片式记忆。让学生自制词汇卡,把一些难记、易忘、易混淆的词写在上面,随身携带,随时随地进行记忆。
6、 及时有效的复习和测试。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人的遗忘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根据这一点,我常要求学生学完一个单元后,及时过一遍,并且一定要重背一遍。这种方法很好,能够少花时间多记东西。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做到:①当堂课的内容当堂巩固;②睡觉前“放电影”,第二天早上复习不记得的内容;③课前复习,每周复习前一周的内容;④月考前复习。
通过这样的指导,我所教的学生都说英语单词容易学,记得牢。他们从七年级下学期开始就能自己拼读单词了,再也不需要老师带读单词。并且英语学习兴趣很高,成绩提高也很快。这是我的一点教学心得,在此提出来跟大家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