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文单词 » 大主枝英语怎么说及英文单词

大主枝英语怎么说及英文单词

发布时间: 2022-07-22 12:01:12

Ⅰ 树冠的意思

民间解释:除了树枝、树根、树枝、树干上面连枝带叶那部分称为树冠!

学术解释:树冠 读音:shù guān
树的地上部分包括主干和树冠两部分。从根颈到第一主枝(或第一个分枝)的部分叫主干。主干以上的部分叫树冠。从树体结构上分,树冠主要由骨干枝和辅养枝组成。
构成树冠骨架的永久性大枝叫骨干枝,包括中心干、主枝和侧枝三部分。
由主干向上直立延伸,位于树冠中心位置的永久性大枝叫中心干,过去叫中央领导干或中心领导干;密植树中心干较小,类似一个大主枝,且处于中心位置,因此有人把它称为中心主枝。变则主干形的中心干,是通过修剪措施使其变直立向上为弯曲延伸的。
直接着生在中心干上的永久性大枝,称为主枝。着生在主枝上的永久性大枝,称为侧枝。
在骨干枝和辅养枝上着生许多枝条,按其性质可区分为营养枝与结果枝。营养枝着生叶芽,抽生新梢,不断扩大树冠并形结果枝或结果枝组。
主干、骨干枝.辅养枝,以及着生在骨干枝和辅养枝上的营养枝、结果枝,共同构成树的树体结构。
大地是离不开树木、森林的。而由繁枝密叶织成的树冠理所当然就是生命的象征,它不仅创造出一个千姿百态的立体世界,更是山川河流、飞禽走兽的保护神。没有树冠,小鸟飞蝉,何枝可依?没有树冠,哪来的山野静谧,大地的滋润?
更何况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庞大的树冠总是默默迎击着风霜雨雪,吸纳着尘埃污浊,吐露出新鲜空气,晶莹露珠,滋养世间的万种生命。树冠是大地的肺叶,季节的信使,没有不飘落的秋叶,也没有不萌生的春芽,树冠又是永恒变幻着的生命星空,思想星空

Ⅱ 拍摄英语是什么

“拍摄”的英文是:shoot

词语用法:

v.(动词)

  • shoot的基本意思是“射”。指开枪等“射击”,可指“射”的动作,也可指“射中”或“射死”的结果。用作及物动词时其宾语通常是人或动物等。

  • shoot还可指体育运动中的“投篮”“射门”,用于比喻也可指投来目光、射来亮光等。

  • shoot还可以作“疾驰( vi. )”“飞速通过( vt. )”解,表示使某物沿方向突然或迅速运动,不强调动作的突然性,只强调动作的持续和延伸。

  • shoot还可作“拍摄”“刺痛,剧痛”“玩”“击出”“说出”“注射”等解。

  • shoot可用作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可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也可接同源宾语或双宾语。还可接以形容词充当补足语的复合宾语。用作不及物动词时常接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

  • 表示“用枪打死”时,美国人说shootto death; 而英国人说shootdead。

n.(名词)

  • shoot用作名词的基本意思是“射击的场合”或“狩猎,狩猎区,狩猎队”。

  • shoot还可作“嫩芽,幼苗,嫩枝”解。

词语分析:

音标:英[ʃuːt]美[ʃuːt]

  • v.发射;开枪;疾驰;拍照

  • n.发射;嫩枝

  • int.哇! 可恶! 哎呀!

短语:

  • shoot a basket投篮得分

  • shoot a bolt闩上门闩

  • shoot a bridge(船)迅速从桥底下穿过

  • shoot a convert在猎场打猎

例句:

  • The scene was shot on location.
    这个景是实地拍摄的。

  • The scene was shooting and they left the village.
    该景正在拍摄时,他们离开了村子。

Ⅲ 大熊猫的别名是什么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也称作大猫熊,一般称为“熊猫”或“猫熊”,属于食肉目熊科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

根据考古发掘,大熊猫在史前年代曾在今日的河南地区大量繁殖。由于大熊猫体型庞大,除了能提供肉食及骨髓以外,它漂亮的皮毛亦为古人所青睐,所以曾经被古人大量猎杀。

大熊猫喜欢独居,每只大熊猫有单独的活动区域。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km2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雌体间的巢域不重叠。

(3)大主枝英语怎么说及英文单词扩展阅读

熊猫和别的熊一样是杂食性动物,处于从食肉动物到食草动物过渡的阶段。主要食物是竹子、红萝卜、窝窝头,野生的熊猫会吃草、野果、昆虫、竹鼠、羊。科学家认为:“大熊猫具备肉食动物的生理特征却不以肉为主食”,是因为一个名叫“T1R1”的基因失活了,造成熊猫无法感觉肉类的鲜味。

始熊猫的主枝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现在的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

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

Ⅳ 荼蘼花的英文怎么写

荼蘼花的英文是Rosa rubus。

荼蘼花又名悬钩子蔷薇,属蔷薇科,落叶或半常绿内蔓生小灌木。初夏容开花,花单生,大型,雪白、酒黄,火红,可大多都是白色,单瓣,有香味,结果实。又称酴醿,现常写作荼縻、荼蘼。一般在春季结束时开放,无比奢华艳丽。

(4)大主枝英语怎么说及英文单词扩展阅读:

荼靡花产于陕西秦岭南坡以及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各省区,喜温暖向阳。多生于海拔500-1300米间的山坡、路边、草坡或灌丛中。耐旱,怕涝。

荼蘼色香俱美,其藤蔓若以高架引之,可成垂直绿化的优良观赏花木,宜作绿篱栽培供观赏。也可孤植于草地边缘。荼縻花枝梢茂密,花繁香浓,入秋后果色变红。果可生食或加工酿酒。根含鞣质,可提取栲胶。花是很好的蜜源,也可提炼香精油。

Ⅳ 八种常见树冠类型

八种常见树冠类型如下:自然圆头型、自由纺锤型、柱型 、开心型、疏散分层型 、Y字型、多头型、扁型。

树冠构成:

树冠指的是乔木树干以上连同集生枝叶的部分,因为长得像冠,所以称作树冠,主要由骨干枝和辅养枝组成。

树冠分为中心干、主枝和侧枝三部分:

中心干:由主干向上直立延伸,位于树冠中心位置的永久性大枝叫中心干,过去叫中央领导干或中心领导干,密植树中心干较小,类似一个大主枝,且处于中心位置,因此有人把它称为中心主枝。主枝:直接着生在中心干上的永久性大枝,称为主枝。侧斜枝:着生在主枝上的永久性大枝,称为侧枝。

树冠的作用:

树冠完成光合作用,为树木提供养分,对猕猴等野生动物而言,提供树下活动空间,对人类而言,它可以提供建筑材料、食品、防浪防风沙、美化净化环、境创造氧气。激素、风等外力、人工修剪、生长环境、土壤酸碱性、昼夜温差等因素都会对树冠的形状造成影响。

Ⅵ 英语单词以mb结尾的,b不发音的单词,列举几个,多多益善。

climb、comb、tomb、limb、lamb

一、climb

读音:英 [klaɪm] 美 [klaɪm]

释义:攀登,爬。

语法:climb的基本意思是“攀登,向上爬”,是指步行或用手脚(也可借助工具)向上攀登,也可指日月的上升。

二、comb

读音:英 [kəʊm] 美 [koʊm]

释义:梳子,篦子。

语法:comb的基本意思是“梳子”,指一种整理头发的有齿用具,用竹子、木头、塑料等制成,为可数名词。

三、tomb

读音:英 [tuːm] 美 [tuːm]

释义:坟墓,冢。

语法:tomb可译为“陵墓”,是坟墓的雅称,指建在地下的墓室,也可是一种带墓碑的建筑,既可安放死者,又可作纪念物。

四、limb

读音:英 [lɪm] 美 [lɪm]

释义:肢,臂,腿。

语法:limb多指主枝或大枝。

五、lamb

读音:英 [læm] 美 [læm]

释义:羔羊,小羊。

语法:的意思是羊,绵羊,是可数名词。用于比喻可表示人“胆小”。

Ⅶ 荼蘼花的英文是什么

Rosa rubus 简介
荼蘼 音:túmí

初夏开花,花单生,大型,雪白、酒黄,火红,可大多都是白色,单瓣,有香味,不结实。荼蘼色香俱美,其藤蔓若以高架引之,可成垂直绿化的优良观赏花木,以地下茎繁殖。又称酴醿,现常写作荼縻、荼蘼。拉丁文:Rosa rubus.一般在春季结束时开放,无比奢华艳丽。 所以它的花语是最终的美丽。

古人给酴醿取了不少好名字:佛见笑、百宜枝、独步春、琼绶带、白蔓君、雪梅墩等。
历史记载
产于我国,现在较少人知道,但它在古代是非常有名的花木,《群芳谱》上说,“色黄如酒,固加酉字作‘酴醿’”。陆游有诗:“吴地春寒花渐晚,北归一路摘香来。”对酴醿的评价是很高的,亦由此可知酴醿花在我国很多地方能种植,也不太少见。诗人杨万里却不喜欢将酴醿与酒联系在一起,有诗云:“以酒为名却谤他,冰为肌骨月为家。”诗人常感情用事,晁无咎甚至说酴醿应该取代牡丹为花王。 宋代王琪《春暮游小园》中有“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这一句在《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中也是麝月抽到的花笺上所提,曹公以此暗示人物的悲剧命运。《牡丹亭》杜丽娘游园中有“那荼蘼外烟丝醉软”的唱词,暗示她刚目睹春天的美丽,便将要郁郁寡欢而死的悲剧。
象征意义
荼蘼花开代表女子青春已逝,也意味着一段感情的终结。爱到荼蘼,生命中最灿烂、最繁华也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在古人眼中是美丽与灭亡的共同体,即“死亡爱之花”。

荼蘼不是彼岸花 酴醿又称,现常写作荼縻、荼蘼。 古人给酴醿取了不少好名字:佛见笑、百宜枝、独步春、琼绶带、白蔓君、雪梅墩等。 荼蘼,“悬钩子蔷薇”,属蔷薇科,落叶或半常绿蔓生小灌木,攀缘茎,,茎绿色,茎上有钩状的刺,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上面有多数侧脉,致成皱纹。初夏开花,花单生,大型,雪白、酒黄,火红,可大多都是白色,单瓣,有香味,不结实。荼蘼色香俱美,其藤蔓若以高架引之,可成垂直绿化的优良观赏花木,以地下茎繁殖。 产于我国,现在较少人知道,但它在古代是非常有名的花木,《群芳谱》上说,“色黄如酒,固加酉字作‘酴醿’”。陆游有诗:“吴地春寒花渐晚,北归一路摘香来。”对酴醿的评价是很高的,亦由此可知酴醿花在我国很多地方能种植,也不太少见。诗人杨万里却不喜欢将酴醿与酒联系在一起,他有诗:“以酒为名却谤他,冰为肌骨月为家。”诗人常感情用事,晁无咎甚至说酴醿应该取代牡丹为花王。 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花,开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只是那伤痕 却永不痊愈了 一一成为胎记 在往生的路上 如莲花开落 使你可以辨认,所以荼靡华在很多佛教著作中都有提及,有学者认为荼靡就是彼岸花,彼岸花就是在梵文中叫做曼珠沙华(Red Spider Lily),有红色、白色居多,而荼靡花的真实图片,其实是没有的,通常认为荼靡是白色的小花【植物习性】

喜温暖向阳。多生于海拔500-1300米间的山坡、路边、草坡或灌丛中。耐旱,怕涝。

【用途】

荼蘼色香俱美,其藤蔓若以高架引之,可成垂直绿化的优良观赏花木,以地下茎繁殖。栽培供观赏。宜作绿篱,也可孤植于草地边缘。果可生食或加工酿酒。根含鞣质,可提取栲胶。花是很好的蜜源,也可提炼香精油。

荼蘼-科属概述

蔷薇科(Rosaceae)为含有草本、灌木或乔木等多种型态的植物科别,茎有刺或无刺及明显

的皮孔;单叶或复叶,叶常互生,有托叶,少数没有,托叶有时也早落或附生於叶柄;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萼的中央部位著生雌蕊,周围部分延伸并与雌蕊、花瓣、花萼的基部愈合成1个碟状、杯状成坛状的结构称托杯/花筒;萼片5,花瓣5,离生,雄蕊长多数离生;雌蕊由多数至1个;心皮1至多数,离生或和合生;子房上位或下位,每室1至多个胚珠。蓇葖果,瘦果,核果或梨果。

约有124属3300余种,广布与全球,以温带居多。中国约有55属1000余种,各地均产。蔷薇属是本科的模式属。

本科突出特徵:叶互生,有托叶;花两性,5基数,轮状排列,通常具有杯形,盘形或者壶形的花筒,形成周位花;种子无胚乳。

本科根据花萼、花筒、雌蕊的心皮数目,子房位置和果实类型分为四个亚科:绣线菊亚科,蔷薇亚科,苹果亚科,梅亚科

荼蘼-形态特征

荼蘼

落叶或半常绿蔓生小灌木,攀缘茎,,茎绿色,茎上有钩状的刺,羽状复叶,有五片椭圆形小叶,小叶5-7枚,卵壮椭园形或倒卵形,上面有多数侧脉,致成皱纹。初夏开花,夏季盛放,花单生,背面被柔毛,托叶与叶柄贴生,全缘。伞房花序。花白色,有芳香。果近球形,深红色。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荼蘼色香俱美,其藤蔓若以高架引之,可成垂直绿化的优良观赏花木,以地下茎繁殖。栽培供观赏。

荼蘼-生长习性

荼靡花产于陕西秦岭南坡以及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各省区

喜温暖向阳。多生于海拔500-1300米间的山坡、路边、草坡或灌丛中。耐旱,怕涝。荼縻花枝梢茂密,花繁香浓,入秋后果色变红。宜作绿篱,也可孤植于草地边缘。果可生食或加工酿酒。根含鞣质,可提取栲胶。花是很好的蜜源,也可提炼香精油。

荼蘼-繁殖培育

用压条或扦插繁殖,栽培荼蘼与培养其他蔷薇、月季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比月季管理粗放。栽植株距不应小于2m。从早春萌芽开始至开花期间可根据天气情况酌情浇水3~4次,保持土壤湿润。如果此时受旱会使开花数量大大减少,夏季干旱时需再浇水2~3次。雨季要注意及时排水防涝。因蔷薇怕水涝,水涝容易烂根。秋季再酌情浇2~3次水。全年浇水都要注意勿使植株根部积水。孕蕾期施1~2次稀薄饼肥水,则花色好,花期持久。

修剪为荼蘼造景整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序,修剪不善,长成刺蓬一堆,参差不齐,不仅病虫害多,外形亦不雅观。一般成株于每年春季萌动前进行一次修剪。修剪量要适中,一般可将主枝(主蔓)保留在1.5m以内的长度,其余部分剪除。每个侧枝保留基部3~5个芽便可。同时,将枯枝、细弱枝及病虫枝疏除并将过老过密的枝条剪掉,促使萌发新枝,不断更新老株,则可年年开花繁盛。

荼蘼-应用价值

荼縻花枝梢茂密,花繁香浓,入秋后果色变红。宜作绿篱,也可孤植于草地边缘。果可生食或加工酿酒。根含鞣质,可提取栲胶。花是很好的蜜源,也可提炼香精油。

荼蘼-荼蘼比喻意

(一) 文学寓意:

荼蘼,一种蔷薇科的草本植物,春天之后,往往直到盛夏才会开花。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苏轼诗:“荼靡不争春,寂寞开最晚。”任拙斋诗:“一年春事到荼靡。”王琪诗: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靡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这每一字句,都是这春天最后一抹花语的诠释。《红楼梦》中也有关于荼蘼的一段。

荼蘼

《红楼梦中》中《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曹雪芹用以花喻人的手法暗示几个人物的命运,其中就有荼蘼。女仆麝月抽到一张花签,是“荼蘼—韶华胜极”。“韶华胜极”意指花事到了尽头,之后自然是群芳凋谢了,有完结的意思;荼蘼花在春季末夏季初开花,凋谢后即表示花季结束,所以有完结的意思。而“开到荼蘼”的意思就是花已凋谢,一切结束。

荼靡花开,花事荼靡,一株佛家经典里孤独寂寞的彼岸花,是花中十友排行第十的韵友。荼靡的寂寞,是所有花中最持久,最深厚,也是最独特的。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鲜花,荼蘼花开过之后,人间再无芬芳。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

(二)佛家意义:

原因是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只是那伤痕却永不痊愈了,一一成为胎记,在往生的路上,如莲花开落,使你可以辨认。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花,开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

荼靡花的真实图片,其实是没有的,通常认为荼靡是白色的小花。

【荼靡花语】

荼蘼花开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过去。荼蘼花开,表示感情的终结。

爱到荼靡,意蕴生命中最灿烂、最繁华或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

荼蘼是一种伤感的花,荼糜花是春天最后开花的植物,它开了也就意味着春天结束了,“三春过后诸芳尽”开花的季节也就结束了。茶糜花开总是形容女子的青春将逝.或是感情到了尽头。

荼蘼的花语是“末路之美”,虽不能与百花比美,但可一支独秀。如此高傲,又如此清秀。

繁盛之后留下的也许是一片颓败,又或许是归于平淡,最后的美丽总是动人心魄

荼靡的寂寞,是所有花中,最持久、最深厚、也是最独特的

佛家语,荼蘼是花季最后盛开的花

开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

荼蘼花总是开在夏季其它花儿都快凋零的时候开,所以等到荼蘼开尽了,整个花季也都过去了,也就有了现在常说的“开到荼蘼花事了”。

然后彼岸花.佛家语.荼靡是花季最后盛开的花.开到荼靡花事了.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说:花儿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飞翔.无爱无恨的土壤才会再萌芽开花.也就是说开到荼靡是佛家语,有信佛教的人也这么说过。

【相关诗词】

1《诗经·豳(bīn)风·鸱鹗(chīxiāo)》:“予手拮据,予所捋荼。” “荼”指的是荻,是类似芦苇的植物开的花。

2 陆游:“吴地春寒花渐晚,北归一路摘香来。”对酴醿的评价是很高的,亦由此可知酴醿花在我国很多地方能种植。

3 读袁中郎《花祟》,有“酴醿宜沉水”句,但不知其详。

4 杨万里:“以酒为名却谤他,冰为肌骨月为家。”

5 吴淑姬词:“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 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 浪,衬云福 不如归去下帘钩。 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6 朱淑真《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 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7 《客中思家》:“微风过处有清香,知是荼蘼隔短墙。相得故园成索寞,诗盟谁复为平章。”

8 《荼蘼》:“山径阴阴雨未乾,春风已暖却成寒。 不缘天气浑无准,要护荼蘼继牡丹。”

9 《和荼蘼》:“缘霜和雪揉为裁,消得玻瓈紫玉杯。 扰扰开时违赏玩,匆匆落去谩迟回。颠迷蝶梦留蜗国,荏苒龙珠入蚌胎。急作招魂倾桂酒,尚余半面在苍苔。 ”

10 王淇《春暮游小园》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11《群芳谱》上说,“色黄如酒,固加酉字作‘酴醿’”。

12 清代褚人荻《坚瓠续集》有《酴醿露》一篇,说酴醿露为大西洋沿岸各国所产,酴醿花上凝结了露水,“琼瑶晶莹,芬芳袭人,若甘露焉,夷女以泽体腻发,香味经月不灭。”“夷人”将这种花上的露水收集并用瓶子装了,远远地贩卖到外地。

13《清异录》:“荼蘼曰白蔓郎,以开白花也。”

14 毛滂《南歌子·席上和衢守李师文》云:“绿暗藏城市,清香扑酒尊,淡烟疏雨冷黄昏。零落荼蘑花片损春痕。 润入笙箫腻,春余笑语温。更深不锁醉乡门。先遣歌声留住欲归云。”

15《花镜》"荼蘼花有三种,大朵千瓣,色白而香,每一颖著三叶如品字。青跗红萼,及大放,则纯白。有蜜色者,不及黄蔷薇,枝梗多刺而香。又有红者,俗呼番荼蘼,亦不香。"

16袁中郎《花祟》,有“酴醿宜沉水”句,注释曰:酴醿,也作荼蘼、荼糜等,蔷薇科落叶小灌木,确于暮春时开花,有香气。

17《红楼梦》“花气袭人知昼暧”。书的后面时有一句“开到荼靡花事了”。《红楼》评诗“一物珍藏见至情”末句“云自飘飘月自明”,

18苏东坡谪居湖北黄州,有诗:“酴醿不争春,寂寞开最晚。……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任拙斋诗说:“一年春事到荼蘼”。

19“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李清照

20宋代洪咨夔的《雪叹二绝》“唐时三月十八雪,况复今年多一旬。万紫千红浑过尽,荼蘼满架与争春。”

21元代萨都剌的《酹江月 游句曲茅山》也有“荼蘼花落,东风吹散红雨。春透紫髓琼浆,玻璃杯酒,滑泻蔷薇露。”

荼蘼-荼蘼酒文化

蜀公(范镇)居许下……前有荼蘼架,高广可容数十客,每春季,花繁盛时,燕(宴)客于其下。约曰:“有飞花堕酒中者,为余浮一大白。”或语笑喧哗之际,微风过之,则满座无遗者。当时号为“飞英会”,传之四远,无不以为美谈也。(《曲洧旧闻》)

可以容几十个人坐于其下围案欢聚的庞大花架;世上最独特的酒令,落花掉在谁的酒杯里,谁就把杯中酒喝干;微风,片片落瓣像雪一样洒满杯中、案上、座中人的衣襟……“飞英会”的主人范镇是司马光的知己好友,围绕着变法与否而个个大义凛然的政治风云中的主角们,在政治之外,却是这般清雅到极点的风流。

宋时,有一种制作荼蘼酒的方法,是先把一种叫做“木香”的香料研磨成细末,投入酒瓶中,然后将酒瓶加以密封。到了饮酒的时候,开瓶取酒,酒液已经芳香四溢,这时再临时在酒面上洒满荼蘼花瓣,酒香闻来正如荼蘼花香,几乎难以分辨二者的区别。这一做法,是受了“飞英会”的影响。于是,浮着片片荼蘼花瓣的酒杯,便成就了宋人在暮春里的一场场欢会。(《礼志》)

荼蘼-王菲--开到荼蘼

歌名:开到荼蘼歌手:王菲 曲编:cykong词:林夕

歌词:

每只蚂蚁 , 都有眼睛鼻子,它美不美丽,偏差有没有一毫厘,有何关系,每一个人,伤心了就哭泣,饿了就要吃,相差大不过天地,有何刺激,有太多太多魔力,太少道理,太多太多游戏,只是为了好奇,还有什么值得,歇斯底里,对什么东西,死心塌地,一个一个偶像,都不外如此,沉迷过的偶像,一个个消失,谁曾伤天害理,谁又是上帝,我们在等待,什么奇迹,最后剩下自己,舍不得挑剔,最后对着自己,也不大看得起

,谁给我全世界,我都会怀疑,心花怒放,却开到荼蘼,一个一个一个人,谁比谁美丽,谁比谁甜蜜,谁比谁容易,又有什么了不起,和谁擦身而过,都那么整齐,碰见所爱的人,却心有余悸

Ⅷ 大熊猫的种类

大熊猫
学 名:Ailuiopodidae melanoleuca
别 名:花熊,华熊,竹熊,花头熊,银狗,大浣熊,峨曲,杜洞尕,执夷,貊,猛豹,猛氏兽,貘,食铁兽,猫熊,大猫熊,熊猫,貔貅,白熊,黑白猫
英文名:Giant Panda
拼音:dà xióng māo
法语名:panda géant
【分类】
杂食类 (Carnivora)熊科(Ursidae)大熊猫亚科(Ailurinae)
大熊猫的分类地位一直有较大争议,大熊猫的祖先是拟熊类演变而来的始熊猫。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将它列为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分类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国内的认可。国内传统分类将大熊猫单列为大熊猫科。
【濒危等级】
CITES:附录I
IUCN:濒危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濒危
【外形特征】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其体长120~180厘米,尾长10~20厘米,白色,体重60~110千克。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分布范围】
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竹子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留坝、宁强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
目前野外到底有多少只大熊猫?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居住在高山区陡坡的密竹林中,大熊猫的统计成为一项很艰苦的工作。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两次调查,估计野外有约1000只大熊猫,这个数字可能偏低。大熊猫分布区域内共有37个县,若按主产、一般和少量三级划分,主产县每县约有100只左右,共有7个县;一般产县每县约50只以上,共11个县;少产县每县常在50只以下,计有19个县。据此推算,大熊猫野生数量总计约有一千余只,圈养的数量约为100只。大熊猫的净生殖率为1.06740002,种群增长缓慢。根据国家林业局2006年的调查,目前全国有野生大熊猫1596只,圈养数量161只。大熊猫是熊科家族中最为珍稀,也是受到最大生存威胁的哺乳动物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调查统计的栖息地的面积约为13000平方公里。根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调查报告,现在已经确认将大熊猫秦岭种群认定为大熊猫新亚种。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在地域上已经分隔5万年之久,外形上秦岭大熊猫头部较圆。目前秦岭大熊猫的数量有273只。在秦岭山区,在黑白色大熊猫中发现过棕色大熊猫。
【生活环境】
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居住于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其生活环境湿度很大,温差也比较大。
【生活习性】
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km2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雌体间的核域不重叠。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约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平均寿命约为15岁,性成熟期是6.5~7.5岁,多在4月发情。一般于当年9月初在古树洞巢内产仔,每胎多产1仔,偶尔也产2仔。刚出生的大熊猫幼崽只有25克,一个月左右的熊猫幼仔长出黑白相间的毛,体重约有1公斤,但仍不能行走,眼不能感光。三个月的幼仔开始学走步,视力达到正常。半岁后的幼仔体重已达13公斤左右,它可以跟着母亲,学吃竹子,还要吃些奶补充营养,同时开始学习野外生存的本领。满一岁时幼仔已长到40公斤左右,到一岁半时体重可达50公斤以上,这时熊猫幼仔才开始独自生活。
野外大熊猫雌雄性比约为1:1。
【至危因素】
1、森林采伐。大熊猫栖息地每年的采伐面积达到至少1万公顷。其栖息地每年以大约2.5 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消失(Kleiman et al,1991年)。近30多年来,陕、甘、川三省大熊猫分布区内人口倍增,已达43万余人,大型森工企业自1950~1985年共达27个(不含县属伐木场),采伐的森林核实面积为42万多公顷,年均伐木面积为2万多公顷,致使栖息地由70年代初的31,450平方千米,经过15年后,已锐减至13,921.52平方千米,减少面积达17528.48平方千米,占原栖息地的56%,并造成6个伐区内熊猫消失,10个伐区内仅残存极少数熊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2、捕捉过多。如在解放前汶川县草坡,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那时收购、捕捉活体达20多只(猎杀者在外),致使那里的大熊猫种群,迄今已逾50余年,数量仍然很少,且尚未恢复。又如宝兴县从1963年迄今,仅在一个县内,捕捉的大熊猫就达113只以上。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从野外捕捉的熊猫已超过240只到国内外展出,其中又集中在宝兴110余只,平武60余只,致使这两个县种群结构被破坏,数量大幅度下降。根据大熊猫生命表分析,它们一个世代约需12年,种群增长很慢,如果大量捕捉,即使在保护得好的情况下,也需要几十年才能恢复;
3、近些年来,盗猎、走私大熊猫皮张标本尚时有发生;
4、大熊猫种群分布在25个以上岛状隔离的生境中。这些隔离的生境区大小为205平方千米(30~2384km范围),其中大多数(67%)的面积少于350km2。这种种群的孤立和分割则是长期威胁其种群的重要因素,小群体的近交衰退现象将降低繁殖力、幼体成活率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终"岛状"成员将消失。据潘文石等对秦岭熊猫种群的遗传分析,那里有200余只大熊猫,可构成一个约90只的繁殖群体,其世代杂合率递减率为0.54%,经过12代后即140年后,每个成员都将有1/8的基因相同,相当于表(堂)兄妹的亲缘关系;
5、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大熊猫被迫退缩于山顶,竹种十分单纯,一遇竹子开花,将无回旋余地,仅1975年岷山地区箭竹开花,死亡达138只以上;80年代邛崃山冷箭竹大面积开花,灾后发现大熊猫尸体108具,抢救无效死亡33只,共计141只;
6、在大熊猫栖息地存在未经政府允许的矿产开发、污染以及矿工的伐树和捕猎也是威胁之一。
7、大熊猫一生才生几个后代,一般每两年才繁衍一次,一胎只会生两只小熊猫而且雌熊猫没有精力全部养活它们。
【物种历史】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它究竟是属于熊科,或象小熊猫一样接近浣熊科,还是自成一种?最近的DNA分析表明,大熊猫属于熊科,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独特的特征包括:大而平的臼齿,它的一根腕骨已经发育成了"伪拇指"这都是为了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与其他六种熊类不同,大熊猫和太阳熊都没有冬眠行为。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年)。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大熊猫栖息地的巨大变化近代才发生。近几百年中国人口激增和占用土地,很多栖息地消失了。以前,大熊猫曾经生活的在低山河谷,现在已经成了居民点。大熊猫只能生活在竹子可以生长的海拔1200~3400米之间。
【食物特性】
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特殊,几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大熊猫也偶尔食肉(通常是动物的尸体)。大熊猫独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当地人称作"竹熊"。竹子缺乏营养,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大熊猫逐步进化出了适应这一食谱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大熊猫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茎,嫩芽,和竹笋。大熊猫栖息地通常有至少两种竹子。当一种竹子开花死亡时(竹子每30~120年会周期性地开花死亡),大熊猫可以转而取食其他的竹子。但是,栖息地破碎化的持续状态增加了栖息地内只有一种竹子的可能,当这种竹子死亡时,这一地区的大熊猫便面临饥饿的威胁。
【圈养及社会行为】
"繁殖困难"被作为新闻标题来描述大熊猫的繁殖状况。但是,野外的研究表明虽然大熊猫在圈养状态下寿命更长,但野外的繁殖成功率更高。在野外,成年熊猫不论雄雌都参与繁殖。雌性可以和几只争偶的雄性交配,同时一只雄性会寻找处于发情期的不同的雌性。交配的季节在春季三至五月份,通常不超过2~4天。怀孕期大约为5个月。野外偶尔会有孪生的情况出现,但是雌性熊猫一般只喂养一只幼崽。圈养种群中,孪生的情况较多。分娩之前,雌性个体寻找空树的根部和洞穴生产。它在这种庇护所里和附近要呆上三个月,用它宽大的手掌小心地照料幼崽。大熊猫的幼崽出生时非常小,通常只有100~200克,大概只有母熊重量的1/900。在大熊猫幼仔出生几天到一个月之后,母熊猫会把幼仔独自留在洞中或树洞里外出觅食。母兽有时会离开2天或者更长时间。这并不意味它丢弃幼仔,而是养育幼仔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幼仔在12个月左右开始吃竹子,但是在此之前,它们完全依赖于母亲。野外的幼仔死亡率比圈养要低,约40%左右。
在秦岭地区的长期研究表明大熊猫的繁殖率大概是0.654幼仔/雌性/每年,与北美棕熊的一些自然种群类似
大熊猫是独居动物,每个成体的巢域明确,雄性个体的巢域通常很大,接近30平方公里,一般和多个雌性个体的巢域重叠。当雄性大熊猫在同一巢域相遇时,如发情期在雌性熊猫周围,它们之间有明显的等级,为争偶会导致争斗。占优势的雄性个体有和雌性交配的优先权,但其它雄性也还有机会。雌性个体在3-4岁时性成熟,雄性个体5岁左右。年轻的雄性个体在等级中位置较低,到7-8岁时才有机会交配。雌性个体从4岁到20岁,通常每2-3年产仔一次。虽然大熊猫唯一的家庭结构只存在母兽和不到一岁半的幼仔之间,大熊猫之间也会通过声音和气味经常交流,即使不是在发情期。大熊猫幼仔在一岁左右断奶,并一直和母亲在一起到一岁半左右,直至母亲再次怀孕。如果母兽未怀孕,幼仔会和母亲一起生活到两岁半,这时母亲将它赶走。独立之后,大多数的幼仔在母亲的附近居住,另一些,尤其是雌性,会远离出生地生活。大熊猫的行为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圈养大熊猫可以存活30年或更长,但野生大熊猫的寿命通常只在20年左右。
【危险时期】
1974年至1976年,是大熊猫生活史中的饥饿年代。成都动物园派出了张安居参加国家林业部的调查队,到平武、青川唐家河、北川小寨子沟调查灾情。调查队员们踩着没膝深的积雪,看见一片片枯黄发黑的竹林,如烧伤的肌肤。最为惊心动魄的是,不断发现熊猫尸体——有的已经腐烂不堪;有的被豺狼们撕碎;有的母子紧抱着,长眠雪谷里。还有一只不到半岁的熊猫宝宝,离妈妈仅一步之遥,但它再也没法吮吸到妈妈的乳汁了,妈妈的生命冻结于回眸一望的瞬间,而小宝宝最后的啼饥号寒之声也被风雪声吞没了。
森林默哀,山风低泣。倔强的汉子们都流泪了。
一个苦涩的数字和着热泪一齐咽下——138只熊猫陈尸山林!
调查队的兽医专家张安居连续解剖了13只熊猫尸体,个个胃腔空无一物,肠子透明发亮,可见其饥饿到何等程度。
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将病饿大熊猫送到成都动物园抢救,最多时达到四十多只。那时,成都动物园刚从百花潭搬迁到佛教大庙昭觉寺,一切没有理顺,熊猫的笼子挤向了熊山,挤向猩猩馆,甚至挤向了大殿,挤得菩萨们不得安身。
没有一只熊猫不是皮包骨,有的虚弱得啃食物的力气都没有了。没有一只熊猫体内不生蛔虫,有一只熊猫体内竟有3000多条蛔虫!
爱心与使命感数次战胜了纠缠大熊猫的死神,送到成都动物园的熊猫百分之九十获救。
1983年夏季,灾难再度袭来,岷山和邛崃山系的高山箭竹大面积开花枯萎,500多只熊猫再次大祸临头。
与几年前不同的是,中国结束了“文革”,国门洞开,熊猫受灾的消息很快传遍全世界。
有一首深情的歌,讲述箭竹开花,熊猫咪咪在挨饿,唤起了无数人的同情心。盛大的募捐活动,迅速热遍全世界。
成都动物园再次成为大熊猫的医疗与救助中心。动物园的老主任何光昕回忆说,我们没日没夜地抢救病饿大熊猫。一只从天全县送来的,后来被起名为“全全”的大熊猫,因觅食从高崖摔下来,头皮裂开,逢了十一针,全靠一勺勺地给它喂流质维系生命。后来,它终于能动弹了,能站立了,能走路了,成为最喜欢与人亲近的熊猫,它牢记着人类的恩情。但是,由于野外的生态环境尚未恢复,康复的大熊猫不能放归山林。于是,迁地保护的战略思路开始形成。
所谓迁地保护,有个举世闻名的成功典范——中国麋鹿十九世纪“流亡”英国,由于得到很好的迁地保护,竟在德机轰炸与二战的动荡中繁衍下来。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早已绝种的野生麋鹿从英国又回到了故土。
1986年春节,成都市文化宫在办灯会。已担任成都市园林局局长的张安居,与建设部的郑淑玲司长、省林业厅的胡铁卿处长等人闹中取静,相会八角亭,商量建立“基地”。有两盏灯在大家心中亮着:首先,它的定位,不仅是“饲养场”,更应该是探索大熊猫奥秘的科研机构,向广大群众普及科学知识的大课堂;二是它修建在成都,不仅属于“成都市园林局”,更属于中国。最后,大家敲定了这个日后名扬四海的名字: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大熊猫的天敌】
尽管大熊猫与世无争,但在它的栖息领域里,还是有一些与它们为敌的动物,如金猫、豹、豺、狼、黄喉貂等,但是它们主要是袭击大熊猫的幼仔和病弱年老者,因为年轻体壮的大熊猫仍不失食肉祖先的凶猛,遇强不弱,令敌害生畏,。动物园里貌似温顺憨态的大熊猫一旦被激怒,也有伤人事件发生。
豺 :主要袭击少年大熊猫或病弱老年个体。捕猎绝招是爬上其脊背,先挖眼,后抓肛门将肠拉出,故称“掏狗”;
豹 :袭击少年大熊猫及年老病弱个体;
金猫:常袭击大熊猫幼仔。
从大熊猫生育、成长来看,大熊猫属于逐步走向衰败、十分脆弱的种群,外界条件的恶变会十分敏感得使其种群数量下降,最终导致灭绝。
【人工繁殖大熊猫】
早在八十年代初,北京动物园某专家曾断言,在人工条件下,繁殖大熊猫难!难!难!三个难字,指的是:授精难、怀孕难、育幼难。
1990年,是基地解决“育幼难”的突破之年。
从野外送到成都抢救的几十只大熊猫康复后,分别送往它们原生地放归,部分调往北京、上海、福州等地的动物园,成都动物园留下了6只,成为“基地”熊猫的“老祖宗”。
老主任李光汉说,在1990年以前,人工繁殖成活率只有33%。究其主要原因是熊猫妈妈生下双胞胎之后,通常只养一只,要丢弃一只。还有个别熊猫妈妈缺乏经验,不会带娃娃。让熊猫妈妈养好双胞胎,让有经验的妈妈能当上缺奶水的娃娃的“奶妈”,是提高成活率,突破“育幼难”的关键。
当时,比较流行的权威说法是,熊猫幼育要绝对安静,人决不能去惊动它。动物园的黑熊、棕熊妈妈生下幼仔后,护仔性特别强。熟悉它们的饲养员送食物也离得远远的,哪怕粪便堆积如山,臭气熏天也不能接近它。如果它受了惊,哪怕闻到一点异味,就会惶恐不安,立刻咬死幼仔。类似的悲剧在小熊猫妈妈分娩后也发生过。
大熊猫会不会像黑熊和小熊猫那样,一有动静就咬死幼仔?这是大熊猫行为学研究上的盲区。
1963年9月14日,第一只人工圈养的大熊猫在北京动物园诞生。那时,何光昕作为北京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值了两个月的夜班。他回忆说,那时环境绝对安静,除个别投食的饲养员,任何人不得接近大熊猫母子。真是比伺候“万岁爷”还小心百倍。但是,大熊猫毕竟与黑熊和小熊猫不一样,它应该有自己的“行为学”。不弄清楚熊猫妈妈的行为规律,就无法提高幼仔成活率。大胆接近熊猫妈妈,把丢弃的幼仔拾去人工喂养,又引发两大难题:一是育幼箱保持多高的温度?二是给它喂什么奶?他们沿用人工哺育老虎、狮子幼仔的经验,因陋就简,钉个木箱,在木箱里吊上个灯泡,保持摄氏30度左右的温度,结果幼仔冷得不行,两三天就被冻死了。
1988年,美美生下了双胞胎。饲养员左红、周永珍、胥桂蓉等,把幼仔用小毛巾包起来,紧贴胸脯,轮流用人体温暖小宝宝,效果不错。后来,兽医钟顺隆设法测得熊猫妈妈怀抱的温度——摄氏36至37度。以后,有了自动育婴箱,这就成了“经典温度”。
至于给熊猫幼仔喂什么奶,更是煞费苦心!牛奶、羊奶全试过了,最后尝试用人奶。基地曾派人到医院产房去讨人奶。女工陈秀清刚分娩,奶水足,在熊猫产房隔壁安了一张床,自愿挤出自己的乳汁喂养熊猫小宝宝。
此举,曾让中外专家们感动不已:这是人类向大熊猫幼仔敞开了胸怀,展示出伟大的母爱!
但是,人奶也无法延续熊猫幼仔的生命。经分析,初生幼仔必须吃上妈妈的初乳。那初乳,像绿色的菜汁水,却包涵了人工无法合成的丰富的抗体。只有吃上初乳的熊猫宝宝才有存活的希望。
这意味着,要设法把初生的幼仔乙偷走,让熊猫妈妈先给怀中的幼仔甲喂上初乳,再设法偷甲换乙,让双胞胎能轮流吃上初乳。太冒险了!1989年,饲养员和兽医钟顺隆曾尝试过,将涂过美美尿液的幼仔送入美美怀中时,美美突然发怒,分别踩死一只咬死一只幼仔。这,是不是又触犯了“权威”定下的铁律?
1990年,庆庆生下双胞胎。高兴之余,让何光昕、李光汉二位主任为难,让技术负责人宋云芳、叶志勇犯愁——该怎么办?去年,付出了两只幼仔夭折的惨痛代价,今年还敢试吗?讨论来研究去,只有一条路,不冒险,永远无法前进。在外出差的张安居局长表示支持,再试一试。
饲养员把一盆甜甜的牛奶递到庆庆面前,遮住了它的视线,就在它注视着奶盆时,把一只新生仔给偷出来。庆庆丝毫没有察觉。
新生仔被送进了温暖的育婴箱。等庆庆把怀中的新生仔喂饱了,再趁送食物之时施“调包计”。也许是饲养员太紧张了,也许是庆庆突然有所察觉,饲养员不敢太接近庆庆,把涂了庆庆尿液的新生仔放在地上。新生仔像一只没毛的小耗子,在地上叽叽叫着,蠕动着,引起庆庆的注意。它不明白,刚才还在怀中的娃娃,怎么会爬在地上了。
这时,在外观察的所有的人,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庆庆起身走过去,嗅了嗅地下的娃娃,伸出粉红的舌头舔了舔,然后轻轻把它叼起来。成功了!两只新生仔都吃上了初乳。它们被反复对调,轮流吃母乳和人工合成奶,长得非常健壮。第一次只有两毫升(只有两滴!)的珍贵初乳,成就了一只熊猫的生命。熊猫并不像黑熊、棕熊和小熊猫那样护仔。这一行为学上的新发现,推动了大熊猫人工圈养史上的重大突破!
1992年,大熊猫双胞胎培育的成果,通过了四川省科委组织的重大成果鉴定,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设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首创的双胞胎育幼技术,很快公布于世,得到广泛的应用。基地还派员去上海、福州、重庆等地的动物园,帮助其解决“育幼难”的问题。
如今,熊猫双胞胎的养育已不成问题。“英雄妈妈”庆庆不仅能养自己生下的双胞胎,还可以帮助其它姐妹哺育幼仔,当好三个、四个幼仔的奶妈。最能干的当数娅娅,除了给自己生的双胞胎喂奶,还帮助不太会当妈妈的蜀兰、奇缘和娇子喂娃娃,做到了“一拖五”。
【大家一起帮助大熊猫】
大家一起帮助大熊猫斧头山上郁郁葱葱的竹海与森林,形成了与成都市区不同的“小气候”。
在熊猫基地,已形成了适宜人才成长的“小气候”。进入21世纪,一批批高学历的拔尖人才,不断充实熊猫基地的科技队伍。
张安居说,我们这一批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年过花甲,知识老化,应当让位给年青一代,把事业推向新的高度。最让我高兴的是,以张志和为代表的一帮年轻人,成为基地的顶梁柱。他们基础扎实,信息灵通,勇于实践,锐意进取,比我们强得多!
生物教师吴先智,擅长制作标本,又擅长科普宣传,被“挖”来做博物馆长,蝴蝶专家赵力,连人带蝴蝶,一起调进基地,办起了蝴蝶展览馆。
基地筹建伊始,领导人就明确:一个实验室,一个博物馆,决不能少。没有高水平的实验室,基地就只是个喂熊猫的圈养场,解决不了任何实质问题;没有博物馆,基地就只是个看热闹的地方,很多观众永远不知其所以然。于是,攻关,科普,成为基地腾飞的一双翅膀。
走进实验室,走进产房,走进博物馆,处处都能见到青春逼人的一代正挑大梁。侯蓉、沈富军、黄祥明、蓝景超、王成东、王基山等,是各个技术部门的负责人。他们的名字不断出现在基地的光荣榜上,也出现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
连续熬夜,精力旺盛,对付难题,功夫扎实。大熊猫超小幼仔51克的繁育成功;越洋帮助亚特兰大动物园的“伦伦”产仔成功——青春,不断创造着奇迹。与美国、英国、日本、西班牙的多项国际合作项目,既是光荣任务也是巨大压力——青春,把重任扛在肩上。
最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项目正在启动。国家把大熊猫科学研究的重点定在斧头山,无非是看上了熊猫基地这一柄“利斧”——只有青春的臂力,才能挥动“利斧”,披荆斩棘。
成都熊猫基地,不仅出熊猫,出人才,还出经验,出理论。二十年来,基地取得科研成果59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发表学术专著19部。
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是两部专著,为大熊猫生物科学树起了里程碑。一部是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安居和英国动物学家戴卫领衔编著的《大熊猫:生物学、兽医学与管理学》,本书从1997年签约,历时10年,汇萃了中外专家90篇论文,其中有16篇出自成都大熊猫基地的作者。一部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由张志和、魏辅文编著的《大熊猫迁地保护理论与实践》。著名生物学家赵尔宓院士高度评价这本书:“系统地反映了大熊猫迁地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引入了新理论和实用技术,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兼具了实践指导意义”。
由于近百分之八十的野生大熊猫生活在四川省,成都熊猫基地的成功,对保护大熊猫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其它的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当我们盘点二十年取得的成果时,更向往着基地的未来。
在《汉语大词典》中,是如此解释“基地”一词:基地,作为某种事业基础的地区。
二十年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已经为大熊猫迁地保护事业奠定了基础。基础,只是高楼的地基,飞机的跑道,长诗的开篇,交响乐的序曲。而更辉煌更壮美的画卷正徐徐铺开——基地,将扩大到三千亩,在北郊的广阔土地上将建设一座森林小城“熊猫镇”……当人工培育的种群扩大到一定数量后,将启动野化与放归计划,为大熊猫种群复壮注入强大的活力,最终让大熊猫家族走向兴旺……
看起来,我们在拯救大熊猫,其实也在拯救自己。当整个成都市被森林竹海包围着,被花香鸟语充溢着,被潺潺流水滋养着,被明媚阳光爱抚着,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多好呵,这是人与熊猫共同的家园。

热点内容
下雪翻译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9-16 09:15:01 浏览:899
车已经走了的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6 09:14:47 浏览:609
男翻译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6 09:14:45 浏览:499
书桌上有许多书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6 09:10:27 浏览:328
他的书包里翻译成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9-16 08:58:23 浏览:807
你教英语有多棒翻译成英文怎么说 发布:2025-09-16 08:53:32 浏览:807
塞管阶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 发布:2025-09-16 08:53:28 浏览:802
爸爸的英语作文怎么写 发布:2025-09-16 08:48:13 浏览:153
英语春节小作文怎么读 发布:2025-09-16 08:44:56 浏览:21
老师辛苦了翻译成英语怎么写 发布:2025-09-16 08:32:48 浏览: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