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文单词 » 乡音英语怎么说及英文单词

乡音英语怎么说及英文单词

发布时间: 2025-04-25 02:39:42

1. 为什么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有区别

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有区别,以下详细介绍其差别

一:语音方面
由于即使一个国家内部地域间的口音仍有巨大差别,如美国南北部居民之间口音差别,英国伦敦腔(cockney)和中上层阶级的口音差别,所以这里只对比“美国普通话”(General American)与英国南部RP口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

1. 美式发音之于英式发音的最大特色就在于美式发音中除了Mrs外,会把单词里每个r音都体现出来(不论在哪个位置),尤其强调单词末尾r的卷舌音,比如teacher,car,neighbor,看美剧里面人说话r音都特别明显。而英式口音一般不会将每个r都读出来,对于上面一类单词是一种跟偏中性,不重读,没有音调的读法:teacha,ca,和neighba。个人觉得这个区别是最明显的,也是和一个外国人交谈时最容易判断出来的。

2. 非重读字母e, 在美语中常读作/e/, 而在英式英语中则读/i/。如:美国人将except读作/eksept/,英国人则读作/iksept/。

3. 当清辅音/t/夹在两个元音之间,前一个是重读元音,后一个是轻读元音时,美国人习惯将清辅音浊化,所以writer 和rider (骑马人) 发音几乎相同。

类似的例子还有latter(后者)与ladder (梯子);petal (花瓣)与pedal (踏板)。

4. 其他常见的发音区别还有美式英语里herbal读成erbal,省略h;很多单词的重读音节部位也与英式英语不一样。

5. 美式英语的语调相对较为平稳,调域变化较小,听起来柔顺舒服一点,而英式英语的语调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调域之间变化较大,更有气势一点。

二.用词方面:

汽油,美国叫gasoline,英国叫petrol,(汽油曾经是二战的时候美军用于识别混入的德国士兵的口令,喊汽油叫petrol统统抓起来);

出租车,美国用taxi,英国称cab:

薯条,美国用fries,英国称chips,(而在美国里的chips是薯片的意思,相当于英式英语里的crisps);

垃圾,美国用garbage,英国用rubbish;

排队,美国用line,英国用queue;

果冻,美国叫jello,英国叫jelly,(而美语里的jelly和英语里的jam是一个意思,也就是果酱)

裤子,美国叫pants,英国叫trousers,(而英语中的pants意思是内裤的意思,相当于美语里的underwear)

糖果,在美国叫candy,在英国叫sweet,

公寓,美国叫apartment,英国叫flat,

运动鞋,美国叫sneakers,英语里叫trainers

足球,美国称soccer,英国称football

地铁,美国称subway,英国叫underground;

水龙头,美国叫faucet,英国叫tap

手电筒,美国叫flashlight,英国叫torch

花园,美国叫yard,英国叫garden,

电梯,美国叫elevator,英国叫lift,

罐头,美国叫can,英国叫tin,

背心,美国叫vest,英国叫waistcoat,

尿不湿,美国叫diaper,英国叫nappy,

饼干,美国叫cookie,英国叫biscuit。

电影,美国叫movie,英国叫film。

秋天,美国叫fall,英国叫autumn。

衣橱,美国叫closet,英国叫wardrobe。





2. 二年级需要学英语吗

一般来说,英语课是从小学三年级开设的。有条件的地区从一年级就开始了。所以,二年级的小学生是需要学英语的。

个人觉得,如果有条件的话,小孩子学习外语,越早越好。理由如下:

一、学习外语,母语一般会有阻碍或帮助作用。拿发音来说,母语的发音会先入为主,影响新学习外语的发音。年龄越大,尤其是成年人学外语,这种影响就越大。比如。有一些省份的人说外语,就总是摆脱不掉自己乡音的影响。让这些省的人说普通话也一样。所以,小孩越早学外语越好,好比在一张白纸上画画,相对容易。

二、学好一门外语,很不容易,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努力和坚持。季羡林先生认为,学习每一种语言都有一个门槛,类似鲤鱼跳龙门的龙门。有的人有天赋,又肯努力,一下子跳过去成了龙。有的人不努力,或努力不够,永远也跳不过去。没有一个长期地使用外语的过程,特别是在口语方面,外语虚词是难以掌握和使用的,尤其是在我们普遍缺少外语氛围的情况下。

二年级需要学英语。说了这句话,最高兴的是俞敏洪老师。英语是世界通用的五大语种之一,对世界有重要的影响。语言也是工具。让我们用另一种生活方式,语言看世界。

我的同桌就对英语有天赋,尽管他学英语不十分努力,但每次考试成绩都很优秀。自己按老师的要求,每天背单词。考试就是6O分左右。听到考英语都发怵。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接触英语的时间晚了。同桌在二年级的吋侯,就开始学英语,而老师是他的妈妈,英语专业毕业。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并且给他创造英语环境,每天英语播报。耳闻目睹,自然融汇。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没有语言环境,真的很枯燥,没有兴趣。

二年级正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记忆力好,对事物感兴趣。只要因材施教就会取得成绩。特别是现在动画、学习机的应用,给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但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应英语的语言,不要一哄而上,得不偿失。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到底几年级学习英语,最终要看孩子的兴趣、能力。如果孩子学习轻松,又精力旺盛。你也可以提前安排,只能因孩子而定。

二年级需要学英语吗?

明确地告诉你:按照我的英语教学方法,二年级学习英语已经有点晚了,一年级寒假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时间。

为什么这样说?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我自己教授的英语的体系。
首先,系统地传授英语中48个音标。
48个音标相当于汉语拼音。比如,汉语拼音中有b(菠),p(泼),d(嘚),t(特,一声),g(鸽),k(蝌)等声母;英语音标中也有/b/(菠),/p/(泼),/d/(嘚),

/t/(特,一声),/g/(鸽),/k/(蝌)等辅音,只不过是多了一个音标符号。

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学完汉语拼音,所以他们学起英语音标来比高年级的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更轻松。

同时,为了提高学习音标的兴趣,我把每一个音标都编出一个有趣的动作,融在音标口诀里。比如:

菠萝汉语菠,英语菠菠菠;

泼水汉语泼,英语泼泼泼;

笛子汉语嘚,英语嘚嘚嘚;

梯子汉语特,英语特特特;(一声)

蝌蚪汉语蝌,英语蝌蝌蝌。

口诀朗朗上口,动作活泼 搞笑 ,无论是一、二年级学生,还是五、六年级学生,都非常喜欢。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让学生牢记音标,我还手把手教每一个孩子音标的书写。这样做,即加深了记忆,又培养了孩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且的习惯及沉稳的性格。

汉语拼音中,学完声母、韵母后要练习拼读的,所以音标辅音、元音学完后也要练习拼读。为了增加趣味性,我把音标词变成押韵的口诀,配上夸张的动作,孩子们都能快速地认读音标词,为下一步的单词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比如,看/luk/,厨师/kuk/ 书/buk/

脚/fut/. 好的/gud/这几个音标词,

这里的/u/和汉语拼音中u的读法是一样的。

所以这几个音标词的拼法也和汉语拼音一样。

然后被编成下面的口诀:

大家快来/luk/,

看看这个/kuk/,

正在翻看/buk/.

跺了一下/fut/,

口中大喊/gud/.
其次,系统学习26个字母
26个字母按照它们的书写特点,也都被我编成了夸张的动作。学生们在口诀中做完相应的动作,然后再配上手把手的书写,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了。孩子们不但能正背26个字母,而且倒背也如流。

不仅倒背如流26个字母,而且26个字母和其读音转换也能倒背如流。
最后我要说,教小孩英语最重要的是方法
都以为教这么深的知识孩子们不能够接受,但实践证明:方法独特的话,低年级的孩子不仅接受得很好,而且还接受得快。他们不仅能够学习英语,而且还能学得更好,学得更轻松,前提是家长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二年级学英语,挺合适。70年代出生的人到初中才学英语,有点迟。现在的孩子条件好,可以早点学,小孩子有语言天赋,记忆力好,二年级学正当时,若太早容易和母语混淆,还会增加孩子负担。二年级时学符合孩子认知规律,孩子对母语已有一定基础,不但不会混淆,还有一定促进作用。

语言的学习应越早越好。另外还要看孩子是否对学习英语有没有天赋。有语言天赋的孩子,语感强,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如果语感稍弱的话,最好家长能帮助孩子想一些办法,比如看原版动画片,或者把孩子带入语言环境中生活,方法还是比较多的。语言的实用性很强,如果脱离语言的实用环境让孩子学,似乎比较难。孩子的记忆也是强记、死记,过不了多久还是会忘记。所以以用为学,对孩子学习语言是最好的方法。

很多学前已经开始学了,学得还蛮不错的。如果不想给小朋友压力,可以先让他接触一下这种语言环境,比如给他听听英语歌,有这么一个语感。

现在小孩子学英语起步可能都比较早,如果小孩子有时间和精力,可以学点了。当然这些都是靠孩子自己的,如果学东西快,等到正式有课的时候再上,他也还是可以的。

我觉得很有必要提前学,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十分重要的,语言的学习越早越好,如果孩子大了才学英语孩子根本跟不上,我见过有的孩子在二年级进入国际学校就根本跟不上,而同样是在幼儿园就开始接触学习英语了的,二年级的时候就感觉还比较轻松了!语言学习听和说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少儿听力辨音能力很强,而且可以毫无顾忌的模仿,口腔也很容易发出各种语音。标准英语发音的塑造和说英语的习惯很容易培养。

当然英语是在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学的,我家孩子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她对语言的语音分辨、模仿、母语学习方面的优势就十分突出,一年级已经能够流利的说英语和用英语交流,而孩子在学习语言的黄金期过后这种学习的感觉就会迟钝,学习的障碍也自然增加。

现在学龄前学习已成趋势,有的家长不太理解,我们过去学习英语都是从小学甚至初中才开始学,以致成了哑巴英语和听不懂的英语,学了几十年出个国门只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说,所以我个人还是主张英语要早学,二年级都晚了。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二年级的小学生可以适当的学习英语。

首先二年级的孩子学习英语是可以先不去学习应试的知识,个人认为可以在这个时期考虑学习学习口语和自然拼读。这个时期主要还是让孩子通过 游戏 、动画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三年级英语学习提前打好基础。

其次自然拼读

其次二年级的小学生对汉语拼音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而汉语拼音中有很多的音与英语的发音相似,所以让孩子提前接触自然拼读,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英语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结合起来.提前为孩子以后背单词做铺垫。

总之,个人觉得二年级的小学生可以适当的学习英语,但不建议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希望我的建议能给你有些帮助,谢谢!

说实话,二年级必须涉及到英语的学习,因为,如果再不接触,陌生感更厉害,越早接触越容易接受,比如我们的母语,孩子们都是在不识字的情况下,先学会了说,而且孩子们的词汇量并不少,两三岁的孩子都能用母语正确表达自己的喜乐,这就是从小有学习语言的氛围。

英语,也一样,学得太晚,必定接受起来难度大,所以,一年级怕与学拼音有混淆,就等二年级再学,尽量别再晚了。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先了解一下:孩子打算接受目前传统教育吗?换句话说,孩子需要考英语吗?[可爱]

嗯,您或许应该有答案了[玫瑰]

3. 有练习英文发音的方法和技巧吗

正确认识英语发音在对话中的作用

摘要: “哑巴英语”长期困扰着英语教学。原因之一是对英语发音的高要求阻碍了人们开口的勇气。相对而言,国人对自己的母语中文的发音却不怎么较真,对不标准的普通话不怎么挑剔。其中,除了由于对外语语音陌生,听者需要求助于言者清晰的发音外,对英语标准语音的“崇拜”心态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纠正“以音取人”的倾向,不拔高、不苛求,以宽松的心态对待国人的英语发音,是鼓励“英语哑巴”从“无声世界”里走出来的明智之举。

关键词: 英语发音;语言环境;语音崇拜

“哑巴英语”是长期困扰我国公共英语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对此,专家、学者、公众传媒的反省和批评已是老生常谈。真可谓“英语好学口难开”。

诚然,要解决“哑巴英语”这一根深蒂固的弊病,是一件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语言环境方面的,有教学方针、策略方面的,有心理方面的,等等。 本文拟对阻碍开口的因素之一“语音崇拜”心理作一些探讨和分析,以使人们走出误区,对英语发音在心目中过高的地位作出调整,释放开口说话的能量。

一.完美的发音追求成了交际障碍

(一)“完美发音”在日常交际中不具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般说来,对一种语言发音的正确与否是话语交际成功与否和效果好坏的因素之一,而发音

的优美悦耳与否会成为交流难易程度的附加因素。就母语而言,说话者一般不存在发音不准之虞,而“完美无缺”的发音在外语使用者中是较少见的,更难讲求“优美悦耳”了。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中,如果这个国家是多民族、多方言的,哪怕操着国语,人们的话语里也往往夹杂着挥之不去的地方口音。以我国普通话为例,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一开口,言者来自南方还是北方便昭然若揭。但此种“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就如发音不太完美的外语的一样,一般不至于影响正常的交际。

以上分析旨在说明一个观点:发音正确、优美固然是言者追求的境界,但在真实言语、特别是在外语交流中难以达到致臻致美的程度。而不怎么完美的发音在多数场合中并不会妨碍语言的交际而使人与人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产生困难,受到阻碍。这无论在语言的历史、现状或将来的发展中都应该是站得住脚的。

(二)对外语“完美发音”要求的不合理性

任何一种语言对别国人来说都是外语。有外语存在就会有对国语和外语发音的不同要求和态度。从不同的母语和外语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初步概括一下,我们周围存在着的对发音的要求有一个“高”和三个“低”。

1.国人对英语发音要求过“高”

在日常生活中,不乏人们对英语发音的过高和不合常理要求的事例。

事例1,某高中英语教师讲英语时乡音比较重。在评定他的工作责任心时,有人提出了发音问题。诚然,英语发音是一名英语教师“英语素质”的标志之一。可俗话说“乡音难改”,这和某种能力有关。有人不用“解决”就“解决”了,而有人即使用“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见效,更何况将其和体现人的责任心联系起来 ?C- 责任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讲是人的品德和觉悟的体现。可见英语的“发音至上”是何等地深入人心!相反,对待普通话可是宽容多了。我们周围能讲真正标准普通话的人不多,即使是中文老师。但只要学生和老师之间听说互动能顺利进行,一般很少有学生会因老师的普通话不好或不好听而不接受他(她),尽管是国语。然而,如果一位英语老师的英语发音不怎么“地道”的话,他(她)就会被认为水平低而被看不起,即使他(她)的语言知识水平不俗。

事例2,某英语教师说mountain时用了[‘mauntih]的音,教研室主任很是不满,议论说应该是[‘mauntəh]”。该说明的是议论时当事人不在场。事实上,单词mountain 的这两种发音都是对的。退一步讲,如果真的是这位教师犯了错,也不必这么大惊小怪,一经指出改正了,不就好了?这种“大为不满”和背后“窃窃私语”的矛盾态度不正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英语发音的苛求和不宽容心态吗?

事例3, 某女学生有着一副好嗓子,对英语48个音素发得比较准确,但往往会把单词的音发错,把诸如“the bright moon in the sky”说成了 [‘δə ‘brit ‘mun in ‘δə ‘ski ] (应为[ ‘δə ‘brait ‘mun in ’ δə ‘skai ])。在一次英语朗诵比赛的初赛中她就由于这一点而被淘汰了(要知道参加朗诵比赛是完全可以在赛前排练到自己认为“至臻至美”的程度的,可见她对??不理解,感到她发音这么漂亮怎么会被“唰”下来,认为不公正。其实是她那漂亮的嗓音和准确的对48个音素(不是单词)的发音,掩盖了单词表达的错误,“蒙蔽”了一些人。 这个例子虽然绝对了一些,但这种现象不能说和我们对漂亮的发音的盲目崇拜不无关系。应该指出的是该生的英语成绩不及格者十之八九。试问,象这样的人能用她那“漂亮的发音”胜任实际交际吗?相反,一个发音带有一点地方口音,但能准确表达的人,倒更能正常地和别人交流。

和做任何事情一样,学习英语得走过从“无把握”到“有把握”的历程。在这样的“唯发音是论”的氛围里,初学者是不太敢说自己有把握而贸然开口的。久而久之,不少人也就渐渐失却了开口的勇气。这也就是人们讲英语“欲说无言”的心理原因之一。

2.从人们对母、外语发音的不同要求反观三个“低”

上述几个例子,显示了国人对英语发音的高要求。然而,不管是中国人对外国人甚至对中国人自己的中文发音,还是英、美人对中国人的英语发音要求却相对都很低。

(1)中国人对外国人的中文发音要求 ?C- “低”

外国人讲中国普通话,十有八九洋腔洋调,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人会对此感到好笑,

更不用说是看不起了。电视节目有时候会邀请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士做佳宾,他们的中文发音奇奇怪怪,带着各自母语的腔调,但又有谁会说怎么讲得这么差也上电视台呢(但要是我国自己的电视主持人,难得“客串”一句英语,如果发音不怎么地道的话,观众很可能会不以为然)?相反,如果一个外国人讲一口流利、漂亮的普通话,人们的反应一般会超乎寻常,或是惊奇,或是想不通,或是赞叹了不起。加拿大人大山,就是一个语言驾驭能力特别强的特例。要是一个“老外”能讲流利、标准的上海话,那就更是稀奇又稀奇了。这种极少出现的特例,十之八九是从小就在上海,在语言可塑性还很强的时候就接触、学习、使用上海话了。一般讲来,年纪越小,所学语言的口音就越纯正,而越早掌握的语言口音会对后学的产生迁移性的影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后来学会的外语的发音中往往会带有母语的口音,哪怕是“蛛丝马迹”。

有几个随父母来上海的外国小孩,他们都能讲上海话,但各自的上海话中都夹杂着宁波、无锡、常州等口音。原来他们的保姆都是来自上述等地的,她们上海话中浓重的乡音还真“代代相传”了呢。

(2)英、美人对中国人的英语发音要求 ?C- “低”

同样,英、美人对中国人的英语发音的要求也很宽容。他们不会因我们的发音有中国腔而

感到奇怪,也不会由于某个词使用不当而大惑不解。即使有谁把mountain 发成 [‘mauntein],他们也只会在听不懂时想一下,或再问一下。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人发错一点音是很正常的,外语么。更不要说只是发得不那么好听、悦耳了。

(3)中国人对中国人的中文发音要求 ?C- “低”

国人对英语发音要求似乎偏高,但对我们自己的中国普通话的发音要求又怎样呢?对此上文已有所阐述,在此再补充一点:讲好普通话必须知道相关的发音方法,但更须动用言语官能将话语讲出来。换句话说,讲话须用脑力和体力,但更接近“体力劳动”。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幼儿园的小朋友普通话讲得很“溜”而大字不识一个,而大学中文系的名教授讲着乡音浓重的“洋泾浜”普通话,难道说这小朋友就比教授有学问吗?当然不是。这种现象或许可以用不同个体的言语“体力”的强弱程度的不同在交际中的不同表现来解释,虽然不尽恰当。事实上,只要一个人的普通话能被听懂,能用于交流,一般不存在被接不接受,或被看不看得起的问题。也就是说,国人对普通话不太“较真”,在交际中对对方的普通话的好坏不怎么敏感。

从上述几组对比中,不难看出国人对外语发音要求比本国的国语“普通话”的要求还要高,真有不尽合理和公正之感。

二.产生“一高、三低”现象的主、客观原因

上述现象的产生原因有客观和主观的:外语听力心理要求的客观、听力教学形式不足的客

观、经济文化等因素导致的人们心理上的主观。

(一) 语言环境的缺乏和教学手段的不足导致听觉的高要求

1.听觉对不熟悉的目标语更“挑剔”

听者对外语发音要求高于母语是必然的,因为母语的语言文字在人脑中已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音、形、义的知觉和理解、提取的使用机制,在母语交际中,即使有时言者在输出时发音不怎么地道、清楚、甚至不准确,听者在输入时也会自动、快速、熟练地进行预测、知觉、理解或失败、修正、再理解,直至最终和言者的意图达成一致(当然也有理解不成功的时候,那只能动用其他手段,如在条件允许时要求重讲等,使交际得以继续,否则就中断了)。在此过程中,言者的发音质量往往不被计较,而不成为听者对之敏感的因素。外语就不同了。发音质量成了敏感因素。在交际过程中,只要有些微的“风吹草动”,听者的注意力、知觉敏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就会打折扣。作过磁带听力练习的人恐怕都有这样的体会:哪怕有人在身边无声地走过都会“带走”一连串的话语。因此,听者往往期盼言者吐字清晰、准确、易懂。这是因为外语学习是在“非语言环境”的“真空”中进行的,一旦进入真实交际状态,较容易受到真实语境中难免的发音缺陷或发音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

在听、说交际时,听者需要时间去反映、提取、理解,而语言交流的速度是不以听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在交际的时候,“主动权”掌握在言者手里,当听者的输入速度跟不上言者的输出速度时,理解会失败。这在母语和外语交际中都可能发生。但由于在母语交际时可以动用的附加手段要远远多于外语,这种情况发生的比率会远远低于外语。

因此听者对外语发音的要求高一些是正常的心理状态。然而,目前的实际状况是很多人对此要求有点过头。如果每每“计较”言者发音的好坏,一味“以音取人”,就会打击言者的自信,使之处于“欲言口难开”的境地。

2.对非标准英语语音排斥的心理倾向是实验室效应的产物

限于条件,外语学习的听力训练一般不可能做“实地演练”而只能在语言实验室里进行。

因此,所听内容不能以真实语境中的真实个体的各种形态的声音为载体来表达,而只能是由录音磁带上的正规、地道、标准的语音来体现。听惯了标准音而又缺乏实地训练的人,一旦离开语言实验室就得去适应“凡夫俗子”的口音。但由于人的思维定势,在“去适应”还是“使适应”之间,听者会无意识地倾向于后者:老是会感到他(她)说得怎么就不“挺括”,比录音磁带上的差多了,我怎么听怎么就感到不地道?可他们没有想到录音带上的是“国标”。即使是中国人讲中国的国语,有几个达得到“国标”,更何况要缺乏语言环境的中国人达到英语的“国标”?反过来,若让对别人发音要求颇高的人自己讲英语,又有几个能真正地达到他们自己对别人所期望的呢?总之,要想真正获得听力,只有努力使自己那被“阳春白雪宠坏了的”耳朵走出实验室,放下“架子”,和“下里巴人”作“零距离接触”,努力去“迁就”、适应各色声调、口音。

其实,来自同一母语群体的人,有着同样的发音习惯,说外语时易受同样的母语语音负迁移的影响,对本族人即使不怎么地道的英语发音也比实验室之外的地道的英国人或美国人的话语容易听懂。据此,一个人外语的音发得标准与否对其本国人的听力理解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对之要求过高实际意义不大。

(二)经济落差导致盲目崇拜

1.从广东话、上海话在国内的地位演变看经济发达地区语言的“主导性”

社会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都告诉我们,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往往以“老大”自居,在跨国

或跨地区语言交流时不屑使用落后地区的语言,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人们却又截然相反,他们往往以能使用“强国语言”而感到自豪。例如由于经济较落后,苏北话就长期被人看不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改革开放,广东经济崛起,再加上在香港地区广东人的数目占绝对优势,而广东话又是香港的“普通话”,一时间广东话成了时尚。电影、电视剧里常常可以看到操着拖 “广东尾音”的普通话的小老板不是被人羡慕得要死,就是个骗倒一大帮人的大骗子。再如,上海人以前被人看不起,说是上海人“门槛精”,滑头、小家子气。因此上海人到外地不敢“露真容”,更不用说开口讲上海话了,一则怕被人看不起,二则别人也听不懂。可近年来“城市的高度越变越快,上海让人越看越爱”,新老市民们都在争当可爱的上海人,不少上海新人以学说上海话为乐。于是乎上海话培训班应运而生,尽管国家一再提倡讲普通话,而普通话在上海又完全管用、够用。顺便提一下,现在上海的浦东又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说不准到时候“浦东话”也成了人们争相学说的新宠。

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会体现在地方语言的地位上,而往往被作为衡量属于同一语言使用群体的人的阶层的高低贵贱标尺之一的纯正的发音,当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外语使用者关注的焦点。

2. “仰视”发达国家,追求“纯正”口音

正因为英语国家多数是发达国家,而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加上过去我们的国门长期闭锁,直到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国策唤醒了国人,让我们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我们。这时英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国人对发音较好的人是钦佩有加,反之抱不屑的眼光,尽管不少人自己的音发得也不怎么样。

在此并非有意批评,只是想提醒和呼吁一下,这样本末倒置地对同胞们英语发音的过高要求,不但不能促进人们的英语口语能力,反而阻碍人们开口的勇气,使人话到嘴边口难开。

现在社会上对李阳的“疯狂英语”已经不陌生了。其中有一点很值得借鉴?D?D “自信加疯狂”,大胆地把口开起来,这是学好英语不是“秘笈”的“秘笈”。

三.发音不必至上,交流才属目的

听和说是人类语言交际同一层面上的一组互动,因此,听和说的相互配合协作是交际成败致

关重要的因素。如果说者用词不直接明了、声音含糊,听者就难以听清、理解,交际可能失败;反之,如果听者采取不协作态度,把言者的意思(故意)歪曲的话,也可能导致交际的失败。因此,作为言者,除了必须采用适当的词语和方式,将自己的意思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还必须用清晰、明亮、让人足以听清的声音来说话,包括发音正确(也力求漂亮)。当然,如上所述,发音正确在外语来说并不十分容易,但要尽量向正确的方向靠拢,使交际尽量顺利地进行。

至于听者,他的任务就是去听懂、理解言者,去预测、听、辨、纠正错音(动用自身的内部纠音机制)、理解、检验(直到感觉自身的理解和说者的意思达成一致为止),其任务完成得好坏要依赖很多因素:听者本身的语言水平(词汇量、语法知识和语音水平)、常识和语言敏感性。一般自身发音较准确者,听起来就容易,并且对别人发得不太准确的音的预测、修正和理解会来得快一些、效率高一点。

因此,听、说双方应本着合作原则,各自尽可能做得完满一点,不要过高地要求对方,不

要嫌弃发音不太好的人,拒绝“窝里斗”,营造宽松的氛围,使能开口的把口开起来,想开口的轻装上阵,使我们的英语知识有用武之地,使多年来的“英语哑巴”开口说话。

四.结束语

语音是语言交流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它是语言内容最基本的载体。发音准确、优美是

语言交流所追求的境界,是言、听双方的美的享受。但在外语交流中如果一味追求完美发音,人们对发音的高要求就会扼杀言者的说话积极性,从而阻碍国人对英语的学习、使用。

因此,不拔高、不苛求,以宽松的心态对待国人的英语发音,才能鼓励“英语哑巴” 从“无声世界”里走出来,将英语真正学到手。

热点内容
名字英语怎么翻译成中文 发布:2025-05-02 03:34:38 浏览:785
他们喜欢北京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02 03:20:01 浏览:302
不是很了解这辆车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5-02 03:15:45 浏览:325
彼得喜欢干什么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02 02:58:33 浏览:410
喜欢语文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5-02 02:58:21 浏览:203
歌舞片英语怎么说及英文单词 发布:2025-05-02 02:57:49 浏览:17
坐在一起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5-02 02:44:26 浏览:596
太冷了我不喜欢风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02 02:30:24 浏览:310
喜欢医生的行为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02 02:29:20 浏览:613
她喜欢美术英语怎么写 发布:2025-05-02 02:25:57 浏览: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