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交系数英语怎么说及英语单词
1. 近交系数是什么
近交系数:近交的遗传效应可可用近交系数来表示。近交系数常记作F,是指一个个体从某一祖先得到一对纯合的、而且遗传上等同的基因的概率。
或者说根据近亲交配的世代数,将基因的纯化程度用百分数来表示即为近交系数,也指个体由于近交而造成异质基因减少时,同质基因或纯合子所占的百分比也叫近交系数。
相比于传统公式计算,根据基因组检测计算的近交系数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准确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改变:一方面是因为减少了系谱记录中的错误,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对比基因组检测的结果,美国商业牧场系谱记录的平均错误率达到20%。
通过检测DNA,能准确的纠正这些偏差,即便是没有系谱资料,也能很好的评估牛群的近交情况。另一个原因是基因组检测让我们了解到基因的遗传并不是我们以往认为的等量传递。
我们知道后代的DNA有50%源于母本,50%来自父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从祖代得到了等量的DNA。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头犊牛从母本获得的50%DNA中,可能有30%是来自外祖母,只有20%来自外祖父,而不是我们之前所理解的25%/25%。
不可能通过翻看系谱而知道这一遗传比例,只有通过基因组检测才可得知。基于基因组检测结果进行的选配可更有效的帮助牧场做好育种时的近交管理。
2.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基因纯合性(homozygosity)在近亲交配时,近交系数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n=1一(1一△F)n,其中,Fn表示n代的近交系数;△F表示近交系数的代递增率,在同胞兄妹交配或回交情况下,△F为0.191;n表示近交代数。按照国家标准,近交系的近交系数应大于99%。在近交系的培育过程中,兄妹交配情况下,从第4代开始,每代近交系数上升19.1%。20代后,近交系F20已达98.6%。因此,理论上,经过20代以上的兄妹交配,近交系动物的绝大多数基因位点应为纯合子。这些个体与同品系内任何个体交配所生的后代也是纯合子。这意味着同一近交系动物的基因型一致,遗传组成和遗传特性也相同。
遗传组成的同源性(isogenicity)是指某近交系动物群体内所有个体在遗传上是同源的,即可以追溯到一对共同的祖先。由于基因高度纯合,基因型非常稳定,因此各个个体极为相似。表现型的一致性(uniformity)由于近交系动物的遗传是均质的,所以在相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其表现型是一致的。因此在实验中,用较少的近交系动物,可以获得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果。
对外界因素的敏感性(sensitivity)由于高度近交,近交系动物某些生理功能的稳定性降低,对外界因素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这种特征使近交系动物更容易被制备为疾病模型动物,供研究使用。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identifiability)近交系动物群体内几乎不存在遗传多态性,即每个位点只有一种基因型,不会存在其他等位基因。通过对各位点进行遗传监测,可得知有关位点的基因型。此后采用相同的遗传监测方法,可以对动物品系进行辨认,以确定其遗传可靠性。
遗传组成独特性(indiviality)每个近交系从物种的整个基因库中,只获得极少部分基因,它们构成了该品系基因的遗传组成。因此,每个近交系在遗传组成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具有独特的表现型。各近交系之间的差异或大或小;它们可作为相应模型动物应用于形态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研究。正是由于每个近交系动物只代表种属的某些特质,因此,采用某近交系所作实验的结果往往不直接代表整个种属的反应,而须在多个近交系作动物实验,以增加其代表性。
背景资料可查性(accessibility)目前,小鼠、大鼠、豚鼠等实验动物的近交系均有详细资料可查。这对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非常重要。国际分布广泛性(extensity)由于近交系具有以上特性,因此各国实验室都可以繁殖遗传特性几乎相同的近交系,以利于研究结果的交流。
3. 近交系数中什么是非近交个体
异质基因。根据基因学查询可知近交系数中异质基因是非近交个体。近交系数的概念最初由S.Wtight(1921)提出时是作为结合的配子间遗传性的相关而赋予定义的,后来才由G.Malcot(1948)给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