螻咕癤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1-11-03 20:49:03
Ⅰ 癤子和癰的區別
癤子是指發生在肌膚淺表部位感受火毒,致局部紅腫、熱痛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可分有頭癤、無頭癤、螻蛄癤、癤病等。其特點是色紅、灼熱、疼痛,突起根淺、腫勢局限,范圍多在3厘米左右,易膿、易潰、易斂。相當於西醫的癤、頭皮穿鑿性膿腫、癤病等。癤子,中醫認為是熱毒侵入皮膚而發病,屬於瘡瘍熱證,所以又稱「熱癤」。細小如釘而反應較重的癤子,則稱為「疔瘡」。癤子以頭、面、頸、背、臀等處最為多見;疔瘡主要見於顏面及手指、足趾。癤子雖小,但也不可忽視對它的預防和治療。 癰臨床常見的外科感染之一,中年以上好發,以老年者居多。癰以鄰近的多個毛囊及周圍皮脂腺和汗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為臨床特徵。病原菌主要為金黃葡萄球菌,其次為鏈球菌等。好發於皮膚厚韌的項、背部,也可見於上唇、腹壁和恥骨聯合部的軟組織。與癤相比,癰的病變范圍廣,擴散迅速,全身中毒症狀明顯,臨床需要及早給予抗生素等全身治療。「癰」在中醫學屬於「疽」的范疇。癤是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圍組織的膿腫,癰 由多個癤融合而成。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中醫稱為疽。頸部癰俗稱「對口瘡」,背部底部開始。
Ⅱ 螻蛄癤的名詞解釋
癤病的一種,多發生於小兒頭部,患處初為小癤,其根堅硬,外形如蟮(指蚯蚓)之拱頭,故俗稱「蟮拱頭」。 這種癤腫常為多發性,頭皮下膿腔相連,破後像螻蛄串穴,故名「螻蛄癤」。
Ⅲ 螻蛄癤子是什麼
螻蛄癤分為二種,一種是瘡形腫勢雖小,而根腳堅硬,潰破後膿水流出,但堅硬不消,出現一處未愈,他處又生的現象。另一種是瘡大如梅杏,相聯三五枚,潰破膿出,瘡口不斂,日久頭皮竄空。常數月不愈。
淘寶網上查找,外用聖葯,或專治癤子。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