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作文翻譯 » 在跨文化商務中用英語怎麼翻譯

在跨文化商務中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時間: 2021-11-23 04:31:10

1. 指導老師給我的題目是關於跨文化交際在商務英語學習中的運用。 請問怎麼寫,提綱之類的

由於交通工具的進步與通訊手段的發展,使得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夠頻繁地接觸和交往。因此,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對如何培養商務英語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21世紀是信息技術和交通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隨著各國經濟、政治、文化間的交流日益頻繁,空間距離逐漸縮短,20世紀初需要幾個月才能從我國的上海到達美國的洛杉磯,而今天卻只需要十幾個小時。電話的普及使得一般信函的數量不斷減少。衛星轉播電視節目使得全世界的人們可以同時觀看世界盃足球賽。隨之而來的是地球村的出現。空間距離的縮短理應導致人們心理距離的縮短,但與之相反,地球村的村民們,卻因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失誤、矛盾和沖突、價值觀念上的巨大的隔閡使人們心理距離加大。培養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縮短文化距離、提高人們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已經成為新時代的迫切要求。在一批著名專家和教授的引導下,對跨文化交際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重視和參與。在借鑒和學習國外跨文化交際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國學者多方位、多角度地探索和開發符合中國實際的跨文化交際研究的途徑,開創了跨文化交際初步繁榮的研究局面。
應該說,商務英語教師是跨文化知識傳播的主力軍。學習外語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文化交流的過程。而過去的外語教學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在新的歷史時期,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應當成為外語教學的重要內容。近幾年來,許多有關研究成果問世。但有關論著,多是探討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和跨文化交際和外語教學的理論框架。研究外語教學與文化關系的多是論文,分布比較,查找起來不大方便。把跨文化交際的理論與外語教學的實踐結合起來,旨在解決一些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中遇到的語言差異、文化差異、思維差異和由此引起的語用失誤等問題。讓外語學習者了解中西方文化在語言和非語言等各方面的不同,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1 跨文化交際能力與商務英語學習的關系
語言與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由於語言的產生和發展,人類文化才得以產生和傳承。不存在沒有語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沒有文化的語言。廣義的文化包括語言,同時文化又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語言,使語言為了適應文化發展變化的需要而變得更加精確和縝密。同樣的道理,在中國的市場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國際經濟社會之中時,國內人才市場由於大批外資公司的登陸,跨文化交際愈加頻繁,對商務英語的人才的需求也愈來愈大,因此對於商務英語學習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相結合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2.1 提高跨文化交流技巧,深化《商務英語》教學改革
根據以上跨文化交際中存在的大量問題及現象,老師在講《商務英語》課的時候,不應該照本宣科,必須對《商務英語》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改革;引進網路教學,培養學生跨文化管理意識。同時要積極培養學生積極進行邏輯思維的能力。英語閱讀理解需要邏輯思維,聽力同樣需要邏輯思維,如果學生沒有根據上下文進行積極的邏輯思維,只是聽音而沒有會意。那就容易出現困難或錯誤。例如:
誤:Shanghai will be winter and it stemperature will go down to 22 tomorrow.
正:Shanghai will be windy and it stemperature will go do wnto 22 tomorrow.
上句中聽錯的windy並不是生詞,但學生聽錯了,如果根據下句的 「氣溫將降至22度」進行邏輯思維的話,則顯然是「windy」而不是「winter」,因為冬天的平均氣溫不可能達到22度。因此培養學生根據文章大意、英美習俗、語法結構等進行有效的邏輯思維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2.2 文化教學要貫穿於交際性語言教學的始終
商務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是正確處理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關系的重要因素,討論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問題是以跨文化交際意識為前提的。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實際上是要建立一種現代外語教學的新理念。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需要有新的教學內容,新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作為支持和保障,否則,培養目標的實現只能是一句空話。
2.3 商務英語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學生系統地了解不同文化的差異和滲透的過程
以開明的態度,讓學生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和處理因文化的異同面引起的世界觀的不同與相同,才能在經濟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運用語言更好地交流溝通,讓語言為社會服務。同時,鼓勵學生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習困難的學生得到其他同學的幫助和指導,還有利於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

2. 商務翻譯的跨文化交際性質體現在什麼地方

3. 對於商務英語翻譯中的跨文化因素我們該怎麼做

這個說來簡單做起來難,你要盡可能多的了解各國的文化,知道差異在哪裡。一般來說,商務翻譯都是即時的口譯,了解對方的肢體語言、習慣對方的口音、盡可能促成交易(不是說翻譯背離原意,而是說有分寸的避免沖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做翻譯)

4. 請問商務英語,跨文化交際,商務翻譯有什麼區別

這幾個方向初試科目都一樣
唯有二外這門自己選擇可嫩會有不同我了解到這幾個方向的區別是這樣描述的:商務英語側重語言學跨文化交際涉及經濟學商務翻譯偏翻譯理論點

5. Business Communication 對生活的影響 跨文化商務交際作業、一分鍾演講

一、語用能力與交際能力及其關系的理論闡釋
語用能力就是指准確、得體地運用語言達到交際目的的能力。Hymes提出的交際能力有四個構件:語法形式的正確性,實施手段上的可行性,語境中的適宜性和現實中的實施情況。Habermas認為交際能力是使語言結構在語境中出現和語言知識在語境中的運用,Wunderlich強調交際能力是個人在集體內進行的言語行為,交際能力須體現普遍性和從屬於社會文化的交際可能性。Canale和Swain(1980)把交際能力概括為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話語能力和策略能力,其中語法能力相當於Chomsky所說的「語言能力」,其餘三部分即「語用能力」。Leech進一步提出語用語言學和社交語言學的分支後,語用能力就相應分為語用語言能力和社交語用能力。語用語言能力以語法能力為基礎,涉及語言的使用規則,既包括正確使用語法規則譴詞造句的能力,又包括在一定的語境中正確使用語言形式以實施某一交際功能的能力;社交語用能力是遵循語言使用的社會規則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是更高層次的語用能力。Widdowson(1989)認為,「能力」即指知識和技能,前者相當於語法能力,後者相當於語用能力。何自然(1998)總結為:「語用能力可以解釋為運用語言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它可以簡化為表達和理解兩個方面」。
綜各家所述,交際能力是一種對語言、技能、語境、社會關系和社會文化知識全面掌握的綜合能力。掌握語言——指掌握語法知識,掌握技能——指運用聽、說、讀、寫、譯的技能,掌握語境——指選擇所出語境、說話場所相適應的話語,掌握社會關系——指掌握交際者之間的關系,即根據對方的社會地位和身份說出得體的話語,掌握社會文化知識——主要指了解跨文化差異。顯然,後四個方面的交際能力都涉及到語用問題。
學習一門語言就是培養學生該門語言的語用能力。學習商務英語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使用外語進行國際商務交際的能力。語法能力指語言系統中的語音、語調、詞彙、句法以及抽象的語義或脫離語境的知識;而語用能力則指語言使用者在具體的語境下准確地理解別人和表達自己的能力。它與語言使用者的多層知識和駕馭語言的能力有關,它是交際能力的基礎,達到交際目的的前提。判斷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如何,主要看他在具體的交際場合或環境能否做到用詞准確、表達得體。
由此可見,語用能力是構成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而交際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語用能力的培養,語用能力的具備又最終通過交際能力體現出來。
二、語用的正確、得體與跨文化商務交際
商務交往中,「正確」(correctness)與「得體」(appropriateness) 哪一個更重要呢?應該承認,從交際的意義上說,往往是得體比正確更重要。中國人說外語,如果在發音和語法上有毛病,那並不奇怪,很容易得到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的諒解;如果語音語法都正確,但說話不看場合,不分對象,那就很可能引起英美人的不快甚至反感,造成交際失敗。跨文化交際滲透於商務交際的各個方面。下面是一位學者在國外友人舉行的招待會上交際失敗的例子。宴會上,中國學者(C)見到一位美國教授(A)從自己皮包裡面取出餐巾紙給他用,對話如下:
C: They are so beautiful, aren』t they?
A: They really are. I bought them in New York.
C: Well, well. We don』t have to use them. You may save them for your important guests.
A: What do you mean? Don』t you think you are my important guest?
在中國人心目中,一旦對方為自己所接納,友誼的方式往往是視其為「自己人」,在交往中,無需過於客氣。對話中C本來想表達接受款待時的謙虛,言外之意是「既然我們是很好的朋友,您也無需用如此好的餐巾紙來給我用,不如留作它用」。C所說的important guests指關系疏遠而需要講究禮節的客人,但美國人視親密朋友為重要客人。C間接的客套出發點是為了加強友誼,而結果卻截然相反。在美國友人眼中,C好像不是important guest。結果雙方的臉面都受到不應有的傷害,這是C萬萬沒有料到的。
這一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不禁讓人們反思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學生經過那麼多年的英語學習,最終還不能直接同外國人交流呢?商務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分析專業業務內容,更應該注重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尤其需讓學生養成攝取交際文化的習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把文化背景知識理解為除了語言以外的、由語法反映的或與語言有關的一切文化知識,認為跨文化交際方面的知識只能通過給高年級大學生開選修課程去傳授,結果導致整個教學系統紊亂,學生在實際運用中經常「碰釘子」。
在我國商務英語教學中,傳統上一貫比較重視語音、語法和詞彙的學習。相比之下,對語用的問題注意卻不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語用知識不同於語法,沒有固定的規律可遵循,在一般的教科書上也很少提及。語用知識在很大程度上與許多非語言因素有關,同一句話在不同的背景中可以有不同的含義。「文化差異也是造成交流失敗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文化差異並不完全都是由語言差異造成的,恰恰相反絕大多數的文化差異都是由非語言因素造成的,即通過動作、行為、眼神、距離等因素造成的。」(陳堅林,趙學雯,2003(91):46)。根據Leech (1983)的看法,要進行得體的交流,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
(1) 場合是正式還是隨便(商業會談、課堂討論還是外出野餐)?
(2) 說話對象與本人親疏程度如何(是朋友、同事還是陌生人)?
(3) 如說話對象是陌生人,本人與其差距有多大(年齡、性別、社會背景、職業是否與自己相同)?
(4) 對方級別如何(是上司還是同級或者飯店的侍者)?
(5) 本人向對方提供何種要求(是借鉛筆還是借汽車)?
(6) 自己是否有權提出某一要求(如教師有權要學生做作業,卻無權要他擦汽車)?
然而,學生表現最突出的問題是在與西方人士的商務交往中或正式談判中常常講話不得體或感到無話可說,其中問題最多的是口頭談判這個環節。由於口頭談判具有直接性、復雜性、時間性等特點,在這個過程中使用的語言極為講究。也就是說,在談判的不同階段對語言的技巧的要求都不相同——什麼時候要親切、熱情、禮貌、謙恭、自然,什麼時候要求語言具有客觀性、針對性、邏輯性、靈活性,什麼時候要用陳述、問答、假設、轉折、迂迴等方面的技巧,怎樣才能使語言具有感染力與影響力(比如如何使用習語、典故、幽默、雙關語),不同文化在特定的時間與場合該怎樣對應等等。許多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由於缺乏這種能力,常常會遇到令人尷尬的場面。原因是除了語言應用不熟練之外,商務英語教學中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滯後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三、從語用能力透視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
3.1 用聯系的觀點看待語用能力和交際能力
我們知道,辯證唯物主義看待一切事物,總是去尋求事物之間的有機聯系。如前所述,語用能力雖在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之後提出,但通過以上分析和理解,不難看出,語用能力和交際能力之間本身就有著固有的內在聯系。可是,如果我們回顧一下外語教學的歷史,就不難看出人們把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語言的封閉性一面而忽略了語言的開放性一面。「反映在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上,便是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嚴重脫節,即學生可以說出合乎語法的句子卻達不到預期的交際目的。」(陳成輝、劉紹忠,2002:〈2〉:144)。這種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嚴重脫節的狀況,說明學習者缺乏語用能力。語用能力是一種能正確地理解和得體地運用語言的能力。而缺少語用能力又是阻止人們達到完滿的交際效果的一大因素。「學習一門語言就是培養該門語言的語用能力的過程。」(何自然,1999:199)。然而,從整體上看,目前我國商務英語課堂教學仍屬於「知識」型的課堂教學,即將英語作為一種「知識」來傳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注重語法規則和用詞規則的詳細講解和詞語的機械化操練,忽視對所教詞句語用規則的傳授。其結果往往是:學生語法條文記了許多,單詞也認得不少,但一用英語進行交際,就不盡人意了。因「知識」和「使用」脫節而造成的語用失誤(pragmatic failure)現象屢屢可見。例如,學生想表達「自己想做某事」這一意念時,使用頻率最高的正確語言表達形式應該是 「I would like to…」,而多數學生在該說 「I would like to ask you a question, Mr Zhou.」 時,卻使用 「I want to ask you a question, Mr Zhou.」這種結構。
商務英語教學所要培養的人才要以英語為工作語言與世界其他民族的人進行商務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斷要掌握具體的商務知識,還要認識到各民族獨特的傳統文化與價值觀也會在商務活動中有所體現。在商務交際活動中,人們會不知不覺地藉助於母語的語言規則、交際習慣、文化背景及思維方式來表達思想,不同的文化因素在交流的同時會不時產生交叉與碰撞。如果不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就可能產生誤解與沖突,甚至直接影響交際的成功。因為學生不了解漢英交際准則差異,就把漢語的交際用語直接譯成英語,這是不地道的。所謂不地道,其實就是指學生缺乏應有的語用背景知識,生造句子,即使語法正確,也無法完成正常的交際任務。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應單純為了語言,還應重視語言運用的情景和文化背景,使學生熟悉英語的一些語用功能,了解漢、英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交際准則差異等,以獲得實際運用所學語言與目的語國家的人士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
基於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缺乏語用能力往往產生交際障礙,不利於發展交際能力,同時,如缺乏語用能力,即使具備語言知識,如使用不當,即便是用於交際,也會出現表達不得體或交際失敗。根據Hymes的觀點,一個人要想獲得交際能力就應該知道「什麼時候說,什麼時候不說,以及什麼時候什麼場合以什麼方式與什麼人說什麼」(Hymes,1972:277)。Hymes的這一看法向我們暗示了這樣一個事實:語言學習者的交際能力有賴於語用能力,二者並非孤立存在。用聯系的觀點去看待語用能力和交際能力之間的聯系,可以對商務英語教學中交際能力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
3.2語用能力是實現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的必要手段
首先我們必須要考慮的是,國際化、全球化時代的今天,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對外語人才的要求也從以前一般的能說會寫發展到目前的具備「實際應用能力、獨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多向思維能力、自我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中國加入WTO,給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對外交流不斷擴大,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也因此不斷提高,能否運用流利的外語與外界交往成為考察工作能力的必要指標。」(劉潤清,2002:403)。為了適應時代的需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塑造更多的復合型人才,許多高校英語專業開設了商務英語課程,有些院校還開辦了商務英語專業,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不僅要求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知識,而且要求他們具備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否則在交際中易產生語用失誤,最終導致交際失敗。因此,教師必須根據社會需求和商務英語的特點,探索如何將普通語言學理論有機地應用於商務英語教學活動,在不忽視語言局部准確性的同時,更要重視對學生語用能力、交際能力以及思維的嚴密性等語內、語外能力的培養。
其次,我們必須考慮商務英語教學的特點。在我國,所學語言即目的語(target language)的教學主要是在課堂上完成。只有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才有使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語境,一離開課堂,這種語境往往便隨之消失。由於課後缺少學習者必須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語境,學習者的交際能力基本上只能靠有限的課堂時間來培養,這決定學習者的交際能力是有限的。
通過上述兩點不難看出,要給我國商務英語教學環境下的「交際能力」作出一個兼備描寫和解釋性的界定是相當困難的。然而透過復雜的商務英語教學現象,亦可悟出兩點共性來。其一是知識,即基本語言知識;其二是技能,即使用所掌握的基本語言知識的能力,具體體現在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如前所述,「知識相當於語言能力,技能相當於語用能力。」(何自然,1999:199)。那麼,在這里我們會很自然地悟出語言能力、語用能力和交際能力之間的關聯性,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沒有它則談不上去發展交際能力;語用能力是實現交際能力實現的必要手段,沒有它就不可能成功交際。
綜上所述,商務英語教學中交際能力的培養,既要注重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要重視學生的語用能力,實現學以致用、交際恰當得體。也就是說,商務英語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努力化知識為技能的過程。
四、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和討論,我們發現交際能力與語用能力有著本質的內在聯系。外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從語用能力角度審視商務英語教學,對商務英語教學中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啟示作用。學習商務語並不只是為了了解或學習該語言,而是為了更好地使用它,讓它在空前頻繁的中外商務交往中發揮交際的功能。使學習者在與本族語人士進行交際時能准確、得體地表達思想,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文化差異而引起的各種語用障礙和語用失誤。

6. 跨文化視角下的中西文化差異在商務禮儀中的體現,用英語翻譯。做為論文題目,麻煩了

作者:北京未來之舟禮儀培訓機構
《禮記·曲禮上》說:「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隨著國際交往的頻繁和普遍,這就要求商務人士了解並得體運用國際商務禮儀,才能友好、真誠地進行交流、溝通和合作。
我國和西方國家商務交往最多。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導致在具體禮儀上有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具體來說有七個方面,必須首先有所了解。
1、對待贊美
我們和西方人在對待贊美的態度上大不相同。別人贊美的時候,盡管內心十分喜悅,但表面上總是表現得不敢苟同,對別人的贊美予以禮貌的否定,以示謙虛:「還不行!」、「馬馬虎虎吧!」、「哪能與你相比啊!」、「過獎了!」等。
而西方人對待贊美的態度可謂是「喜形於色」,總是用「Thank you」來應對別人的贊美。
2、待客和做客
我們和人相處的時候,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為別人著想。這表現在待客和做客上,盡責的客人總是盡量不去麻煩主人,不讓主人破費,因而對於主人的招待總是要禮貌地加以謝絕。比如,主人問客人想喝點什麼,客人一般會說「我不渴」或「不用麻煩了」;主人在餐桌上為客人斟酒,客人總要加以推辭,說「夠了,夠了」,而事實上,客人並不一定是不想喝,往往只是客氣而已。所以,稱職的主人不會直接問客人想要什麼,而是主動揣摩客人的需求,並積極地給予滿足。在餐桌上,殷勤好客的主人總是不停地給客人勸酒勸菜。所以,中國人的待客和做客場面往往氣氛熱烈:一方不停地勸,另一方則不停地推辭。
而外國人特別是西方人,無論是主人還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無需客套。當客人上門了,主人會直截了當地問對方「想喝點什麼」;如果客人想喝點什麼,可以直接反問對方「你有什麼飲料」,並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飲料;如果客人確實不想喝,客人會說「謝謝!我不想喝」。在餐桌上,主人會問客人還要不要再來點,如果客人說夠了,主人一般不會再向客人勸吃請喝。
3、謙虛和自我肯定
我們一直視謙虛為美德。不論是對於自己的能力還是成績,總是喜歡自謙。如果不這樣可能會被指責為「不謙虛」、「狂妄自大」。比如,中國學者在作演講前,通常會說:「我學問不深,准備也不充分,請各位多指教」;在宴會上,好客的主人面對滿桌子的菜卻說:「沒有什麼菜,請隨便吃」;當上司委以重任,通常會謙虛地說:「我恐怕難以勝任。」
而外國人特別是西方人沒有自謙的習慣。他們認為,一個人要得到別人的承認,首先必須自我肯定。所以,他們對於自己的能力和成績總是實事求是地加以評價。宴請的時候,主人會詳盡地向客人介紹所點菜的特色,並希望客人喜歡;而被上司委以重任的時候,他們會感謝上司,並表示自己肯定能幹好。
4、勸告和建議
無論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都喜歡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提一些友好的建議和勸告,以示關心和愛護。但中西方人在提勸告和建議的方式上卻有很大區別。
中國人向朋友提建議和勸告的時候,往往都非常直接,常用「應該」、「不應該」,「要」、「不要」這些帶有命令口氣的詞。比如,「天氣很冷,要多穿點衣服,別感冒了!」、「路上很滑,走路要小心!」、「你要多注意身體!」、「你該刮鬍子了!」、「你該去上班了!」等。
西方人在向親朋好友提勸告和建議的時候,措詞非常婉轉,比如,「今天天氣很冷,我要是你的話,我會加件毛衣」、「你最好還是把鬍子颳了吧。」一般來說,雙方關系越接近,說話的語氣越直接。但即使是最親密的人之間,也不會使用像我們那樣的命令語氣。否則,會被認為不夠尊重自己獨立的人格。
5、個人隱私權
西方人非常注重個人隱私權。在日常交談中,大家一般不會涉及對方的「私人問題」。這些私人問題包括:年齡、婚姻狀況、收入、工作、住所、經歷、宗教信仰、選舉等。同時,人們還特別注重個人的私人生活空間。別人房間里的壁櫥、桌子、抽屜,以及桌子上的信件、文件和其他文稿都不應隨便亂動、亂翻(如果需要借用別人物品,必須得到對方的許可)。假如別人在閱讀或寫作,也不能從背後去看對方閱讀和寫作的內容,即使對方只是在閱讀報紙或雜志。
空間距離上也很在意。即使在公共場所,大家都十分自覺地為對方留出一定私人空間。比如,排隊的時候他們總是習慣和別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我們的個人隱私觀念比較淡薄。特別是在親朋好友之間,大家喜歡不分你我,共同分享對方的私人生活。另外,長者往往可以隨意問及晚輩的私人生活,以顯示關心。
6、時間安排
西方人大多時間觀念很強,日程安排很緊湊。如果要拜會或是宴請西方人,一定要提前預約,預約時間通常在一周以上。如果你沒有預約而突然拜訪或是臨時約請對方,對方一般會拒絕你。而且,對於工作時間和個人時間有嚴格的區分。如果是工作交往,應選擇在對方的工作時間里進行;如果是私人交往,就要選擇在對方下班的時間里進行。
另外,時間上,忌諱日期13和星期五。特別既是13號又是星期五的日子,往往不安排任何外出事宜。
而我們很多人的時間觀念不是太強。沒有預約的突然造訪和臨時約請都相當普遍,即使提前預約也往往在一周以內。
另外,職業人在時間分配上往往公私不分,下班以後談公事或是上班時間談私事都是尋常之事。
7、禮尚往來
西方人(除拉美人)不是很重視禮尚往來,盡管他們也常常在節日、生日和拜訪時向親朋好友贈送禮物。他們一般不看重禮品的價值(因而喜歡贈送一些小禮物),認為向朋友贈送禮物不是為了滿足朋友的某種需求,而只是為了表達感情。而中國人大多比較看重禮品的價值,禮品的價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送禮人的情意。
另外,在送禮的方式上,東西方也存在明顯的差異。西方人在收到禮物的時候,一般要當著送禮人的面打開禮物包裝,並對禮物表示贊賞。如果不當面打開禮物包裝,送禮人會以為對方不喜歡他(她)送的禮物。
而我們大多不會當著送禮人的面打開禮物包裝,除非送禮人要求對方這么做。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表示自己看重的是相互間的情誼,而不是物質利益,如果當著送禮人的面打開禮物包裝,就有重利輕義的嫌疑。

7. "跨文化交際中的商務禮儀"怎麼翻譯成英文

On Business Etiquette i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8. 跨文化因素對商務英語翻譯准確性的影響用英語怎麼說

Cross-cultural factors on the accuracy of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9. 淺談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國際商務談判中的作用,英文專業翻譯這句話。不要是有道的或者說是網上翻譯出來的。

On the rol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s

10. 商務英語翻譯中的跨文化因素研究現狀

分開國內跟國外,你找下國內有多少人在研究這個話題,國外又有多少人在研究這個話題,再找出她們的見解和看法或對這個話題有什麼影響力。

熱點內容
嚴重失眠翻譯英語怎麼寫 發布:2025-10-09 18:33:10 瀏覽:721
跟你說了提前說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10-09 18:33:07 瀏覽:526
我最好的朋友是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10-09 18:23:47 瀏覽:122
我覺得不了英語怎麼翻譯成英文 發布:2025-10-09 18:22:58 瀏覽:384
你最喜愛的東西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10-09 18:21:32 瀏覽:211
第二天是星期六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10-09 18:20:48 瀏覽:365
作為特別的禮物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10-09 18:19:09 瀏覽:498
有音節語言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10-09 18:17:55 瀏覽:582
桌子上沒有蛋糕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10-09 18:17:55 瀏覽:420
我今天過的很開心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10-09 18:16:51 瀏覽: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