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翻譯英語怎麼說
① 歐陽修苦讀的翻譯和詞語解釋
一、譯文
歐陽修在四歲時失去了父親,家境貧窮,沒有錢供他上學。歐陽修的母親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歐陽修的母親還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讓他學習寫詩。
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他就到鄉里的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藉此機會抄錄下來。以至於歐陽修白天黑夜都廢寢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讀書。他從小時候起所寫的詩歌文章,就與大人一樣有文采。
二、詞語注釋
1、歐陽公:指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2、孤:小時候失去父親。
3、以:用...來干什麼。
4、荻:多年生草本植物,與蘆葦相似。
5、誦:(多誦古人篇章)朗誦。
6、及:等到。
7、稍:稍微。
8、閭里:鄉里、鄰里。
9、士人:中國古代文人知識分子的統稱,此指讀書人。
10、或:有的時候。
11、因:趁機,借……的機會。
12、抄錄:抄寫。
13、務:職務。
14、詩賦文字:詩歌文章。
三、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dí)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為詩。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lǘ )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抄錄未畢,而已能誦其書。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四、出處
《歐陽公事跡》
(1)歐陽修翻譯英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歐陽修自幼酷愛讀書,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少年習作詩賦文章,文筆老練,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興的希望,曾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無以家貧子幼為念,此奇兒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門,他日必名重當世。」
十歲時,歐陽修從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愛其文,手不釋卷,這為日後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播下了種子。
二、作品賞析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雖然家裡貧窮,但他克服重重困難,勤學苦讀,終有所成。歐陽修的經歷告訴我們,只要有著遠大志向和吃苦精神,就一定會成功。歐陽修刻苦學習的精神值得我們贊賞和學習。歐陽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促進他成長的原因是:家長的善於教育,嚴格要求。
三、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漢族人,自稱廬陵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天聖進士。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
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後進,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
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詩歌《踏莎行》。
② 翻譯歐陽修的詞
採桑子·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譯文:
西湖風光好,駕輕舟劃短槳多麼逍遙。
碧綠的湖水綿延不斷,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隱隱傳來的音樂歌唱,像是隨著船兒在湖上飄盪。
無風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樣,不覺得船兒在前進,只見微微的細浪在船邊盪漾。看!被船兒驚起的水鳥,正掠過湖岸在飛翔。
賞析:
詞的上片,輕舟短棹,一開頭就給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覺。以下數句展開了一幅美麗的西湖春景:不僅是「春草碧色,春水淥波」,跟綿長的堤影掩映著,看到的是一幅淡遠的畫面;而且在短棹輕縱的過程里,隨船所向,都會聽到柔和的笙簫,隱隱地在春風中吹送。這些樂曲處處隨著詞人的船,彷彿是為著詞人而歌唱。廖廖數筆,就營造出一片安謐、恬靜的氣氛。下片著重描寫湖上行舟、波平如鏡的景色。前三句以靜寫動,寫風平浪靜時水面晶瑩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鏡,遊人不覺船移,只是看到船漿輕劃,水上形成細小的波紋時,方感船身滑動。結句以動襯靜,寫漣漪微動難免驚動沙灘上的水鳥,使之掠過湖岸飛去,而西湖卻愈顯其幽靜。此句與王維筆下的 「空山不見人,但聞鳥鳴聲」意境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③ <<歐陽修>>翻譯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時即死了父親,母親鄭氏一直守節未嫁,在家親自教歐陽修讀書學習。因家裡貧窮,以至於只能用蘆荻作筆,在地上學習寫字。幼年時,歐陽修就聰 敏過人,讀書過目不忘。等到成年時,更是超群出眾,卓有聲譽。
宋朝立國已有百餘年,而文章體裁風格仍然承襲五代之陳規遺風,士人大多因循守舊,所作文章見識淺薄,格調不高。蘇舜元、蘇舜欽、柳開、穆修等人都曾想創作古文並藉此大力提供,以改變當時的文風,但因筆力不足而未能如願。歐陽修隨叔父歐陽曄任職於承受州時,在當地一大姓李氏家的廢書筐中發現了唐代韓愈的遺稿《昌黎先生文集》,讀後十分仰慕。於是用心尋求其中的精義,以至廢寢忘食,決心要追趕他,和他並駕齊驅。考進士,名列第一,選拔到甲科,並被任命為西京推官。以後歐陽修回京返朝,升為館閣校勘。
歐陽修論事切直了當,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敵一樣,唯兒仁宗勉勵他敢於說話,當面賜他五品官的服飾,對侍臣說:「像歐陽修這樣的人,到哪裡去原著啊?」讓他同修起居注,於是又讓他掌管制誥。按慣例,對這個官職必須先考試而後才能任命,仁宗了解歐陽修,詔令特意授予他。
主持嘉佑二年(1056)禮部進士的考試。當時士子崇尚作新奇怪的文章,號稱「太學體」,歐陽修對那些險怪奇澀的文字,堅決加以排斥,凡是像這樣的都不予錄取。錄取之事完結後,過去那些文字浮薄而又喜歡自我標榜的人等歐陽修一出現,就聚在他的馬前起鬨,巡街的士兵都無法制止;但是考場的文風,也從此大為改變了。
歐陽修以高風亮節嚴格要求自己,因多次遭到污衊,六十歲時,就接連上書請求告老退休,皇上則下詔書對他尊寵有加,不讓他退休。及任職青州時,又因為請求停止發青苗錢,
而遭到王安石的詆毀,所發乞求退休更加迫節。熙寧五年(1072年),去世,追封為太子太師,謚號為文忠。
歐陽修的文章,才華橫溢,朴實流暢,文字的多少恰到好處。議論上,簡單而明了,精確而通情,善於聯系事物分析不同問題,闡明深刻的道理,駁斥其錯誤,有很強的說服力。他的超然獨到之處,文情奔放的風格,別人是無法趕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他提攜後進,唯恐不及,得到他賞識、舉薦的人,大多成為天下的名士。曾鞏、王安石、蘇洵以及蘇洵的兒子蘇軾、蘇轍,原來都寂然無聲,不為人所知曉,歐陽修就廣泛宣傳他們的聲名,認為他們將來一定會名聞於世。歐陽修對朋友非常忠實,朋友在世時就推薦幫助他們,朋友去世後就盡力保護周濟他們的家庭。
他奉皇帝的命令纂修《唐書》的紀、志、表,又獨立寫成了《新五代史》,筆法嚴謹而文字簡練,大多繼承了《春秋》筆法。蘇軾為歐陽修文集作序說:「論說道理與韓愈相似,議論政事與陸贄相似,記敘事情與司馬遷相似,詩詞歌賦與李白相似。」有見識的人認為這番評論是很有見地的。
④ 歐陽修苦讀 翻譯
【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譯文】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就本文而言,歐陽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是:勤學苦練、專心致志。
歐陽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促進他成長的原因是:家長的善於教育,嚴格要求。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雖然家裡貧窮,但他克服重重困難,勤學苦讀,終有所成。歐陽修的經歷告訴我們,只要有著遠大志向和吃苦精神,就一定會成功。歐陽修刻苦學習的精神值得我們贊賞和學習。歐陽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促進他成長的原因是:家長的善於教育,嚴格要求。
歐陽修苦讀是中國古代勤學勵志的典故之一。講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散文家、詞人歐陽修在「四歲而孤,家貧無資」的環境下,從小至大,「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的勤學故事。可見逆境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惟讀書是務」的精神也值得學習。所以要刻苦學習,報效祖國,所以警示後人要加強學習。
⑤ 歐陽修苦讀翻譯
原文
歐陽公②四歲而孤③,家貧無資④。太夫人⑤以荻⑥畫地,教以⑦書⑧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為詩。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⑨閭里⑩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抄錄未必,而已能誦其書。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譯文
歐陽修四歲時就失去了父親,家境貧窮,沒有錢供他上學。他的母親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用這個方法教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讓他學習寫詩的方法 。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他就到鄉里的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進行抄寫。還沒有抄完,就已經能夠背誦了。以至於白天黑夜廢寢忘食,只是致力於學習。他從小所寫的詩歌文章,就像大人寫的一樣有文采。
注釋:
1選自《歐陽公事跡》,題目為編者所加。
2歐陽公:指歐陽修。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3孤:幼年喪父。這里作動詞用,意思為孤兒。
4資:財物,錢財。
5太夫人:指歐陽修的祖母.
6 荻(dí):蘆葦桿。多年生草本植物,與蘆葦相似。
7以:用,用來
8書:寫。
9就:靠近
10閭(lǘ)里:街坊,鄉里,民間。古時候二十五戶人家稱作一閭。
11士人家:讀書人家
12或:有時。
13因: 趁機。
14惟讀書是務:只致力於讀書。是,指代讀書。
15務:致力於,從事。
16文字:文章
17為:成為......
18及:到
19長:長大
本文「以」字的用法及意義
1太夫人[以]荻畫地 :介詞,用。
2或以錢幣乞[之]:介詞,用。
3以叢草[為]林:介詞,把。
4[以]觀滄海:連詞,相當於"來"。
學習精神
歐陽修家裡貧窮,但他依然刻苦學習的精神值得我們贊賞和學習。
特殊句式:
1 教以書字——用這個辦法來教他寫字。 以:用,用來。 書:寫。
2 或因而抄錄——有時藉此機會抄錄下來。或:有時。因:趁機;借……機會。你
⑥ 歐陽修《與梅聖俞書》翻譯
我聽到世人常說:詩人仕途暢達的少,困厄的多。難道真是這樣嗎?大概是由於世上所流傳的詩歌,多出於古代困厄之士的筆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於世的士人,大都喜愛到山頭水邊去放浪形骸,看見蟲魚草木風雲鳥獸等事物,往往探究它們的奇特怪異之處,內心有著憂愁感慨憤激的郁積,這些情感化為詩興,即寄託在怨恨諷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婦的慨嘆,而寫出了人所難於言傳的感受來。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寫得工巧。如此說來,並非寫詩使人窮困潦倒,大概是窮困潦倒後才能寫出好詩來。 我的朋友梅聖俞,年輕時由於蔭襲補為下級官吏,屢次被推薦去考進士,總是遭到主考部門的壓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還要靠別人下聘書,去當人家的辦事員。郁積著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業上充分地表現出來。他家鄉在宛陵,幼年時就學習詩歌,從他還是個孩童時起,寫出詩句來就已使得父老長輩驚異了。等到長大,學習了六經仁義的學問,他寫出的文章簡古純正,不希求苟且取悅於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會寫詩罷了。然而當時人不論賢愚,談論詩歌必然會向聖俞請教。聖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歡通過詩歌來發泄,因此他平時所寫的東西,其中詩歌就特別多。社會上已經知道他了,卻沒有人向朝廷推薦他。從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詩作,慨嘆地說:「二百年沒有這樣的作品了!」雖然對他了解很深,可還是沒有加以推薦。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寫出如《詩經》中雅、頌那樣的作品,來歌頌大宋的功業恩德,獻給宗廟,使他類似於商頌、周頌、魯頌等作者,難道不是很壯偉的嗎?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寫困厄者的詩歌,白白地在蟲魚之類上抒發窮苦愁悶的感嘆。社會上只喜愛他詩歌的工巧,卻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將要老死了,這難道不值得嘆息嗎? 聖俞的詩很多,自己卻不收拾整理。他的內侄謝景初擔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選取他從洛陽到吳興這段時間的作品,編為十卷。我曾經酷愛聖俞的詩作,擔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興謝氏能為它分類編排,就為之作序並保存起來。 從那以後過了十五年,聖俞因病在京師去世,我已痛哭著為他寫好了墓誌銘,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遺稿一千多篇,連同先前所保存的,選取其中特別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為十五卷。啊,我對聖俞的詩歌已經評論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復。
⑦ 伐樹記 歐陽修 翻譯
官署的東面有一個園子,一直以來有很多的野草,都沒有去治理它。我到了那裡,開始開辟已經荒蕪的土地。用糞便澆灌貧瘠的土地,用水澆
灌乾枯的地方,然後種上十幾畦農作物,另外種植了各種花草樹木。正是春天,植物開始有萌芽的跡象。這時守園人給我提出意見,說:「這
園子里生長著樗樹,根莖粗壯,枝葉繁茂。根莖粗壯就妨礙了地下的流通,要消耗很多大地的精氣,使得你新栽的農作物都得不到營養的滋潤
。枝葉繁茂就使得地上的陰影面積更大,讓新栽的農作物得不到充足的陽光照射,而無法正常生長。又因為樗樹的形狀並不直,反而彎曲,看
起來十分臃腫的樣子,這樣的木材中間紋路稀疏,導致重量很輕,而且很不堅固。(這樣的樹木)不值得栽種,應該把它砍掉。」我聽了他的
意見,把樗樹砍掉了。第二天,他又對我說:「園子南面的那棵杏樹,它的根莖所佔的面積半徑都有六七尺大,而它所在的地方卻是這里最好
的土地,讓杏樹長在那裡而不能種植農作物,是很可惜的,應該把它也砍掉。」我說:「哈哈!如今正是杏樹生長最好的時期,而且長得繁華
。它也即將結果,你就不能為了這片杏林而放棄幾畦菜地嗎?」所以沒有將它砍掉。後來我突然想到,並發出這樣的感嘆:「唉!我記得莊子
曾經這樣說過,樗樹和櫟樹因為其木材沒有用而能自然老死,桂樹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樹漆因為可以派上用場,所以遭受刀斧割
裂。而如今樗樹是真的沒有用,一旦知道了就會馬上將它砍掉並拋棄;杏樹的軀干是很堅固的,紋路也很緊密,色澤美麗,還可以拿來做裝飾
,它反而存活下來。難道有用和沒用是各自要用天生條件的影響而來判斷嗎?」
後來有一天,有客人來拜訪我。這時恰好有僕人正拉著砍掉的木材走過客廳,我便指著木材對客人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希望得到指點。客人對
我說:「這有什麼奇怪的呢?你認為用不著便是無用,說明你提出了與莊子相反的看法,這是很可貴的。而以無用發揮出很大的作用,又怎麼
不可能呢?那杏樹之所以能結出很多的果實,是因為它天生就依靠著它龐大的根系。這是它的幸運。如果桂樹和樹漆不能逃出刀斧的砍伐,則
說明有用的東西是需要犧牲的,形勢不允許他生存,這與杏樹結果是不一樣的。樗樹龐大而木材不可用,它的龐大是有害的,所以把它砍了,
也是很合理的, 這與你有用者死,無用者生的說法又是不一樣的。所以說,所有的物體都是這樣,它是幸運的還是不幸運的,要看它當時所處
的環境。」客人走了,我同意他的話,而將其記下來。
世俗中所謂的「有用」,其實都是往往是戕害自身的。就像人們誇豬的全身都是寶,對豬又有何益?舊時的統治階級為了讓人給他們賣命,往
往以功名利祿相誘,世間庸人也都以「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為榮,名義是光宗耀祖,風光無限,但在名利場中,漸漸就迷失了本性,最
後往往身死族滅者也屢見不鮮。
你要給我加分啊!
⑧ 勞停驛 歐陽修 翻譯
一隻孤舟轉過山中彎曲的山路,一片開闊的平川便出現在眼前。
抬頭看見船帆好似從樹梢降落,遠山頂上圓月當空。
山間聚集著幾戶人家,炊煙繚繞,更顯荒蕪;瘦野薄田,狹促如刀,貧瘠之至。
在這彎曲的險灘、狹窄的水道前,我這個漂泊之人正在發愁明早要如何渡過這茫茫前路。
原文:
勞停驛【作者】歐陽修【朝代】宋
孤舟轉山曲,豁爾見平川。
樹杪帆初落,峰頭月正圓。
荒煙幾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發,驚灘鳥道前。
(8)歐陽修翻譯英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賞析:
此詩前兩聯寫景,時空變化豐富。從時間節點來看,可分為兩個時段,第一聯為舟行之時(白晝),第二聯為泊舟之後(暮夜)。從取景空間來看,一句一景,富於變化。孤舟山曲、豁爾平川、樹杪帆落、峰頭月圓,遠、近、高、低,布置巧妙。
第三聯中荒瘦二字用字傳神:數縷荒煙,幾戶人家,在暮色籠罩之下,尤顯荒涼冷落;瘦野薄田,狹促如刀,瘦瘠之至 。荒瘦二字,乃尋常字眼,但在此運用十分貼切,顯得自然而工穩,能傳達出詩人面對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覺,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從情感寄寓來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義,寄寓了詩人對山民的憐憫、關切,以及詩人被貶蠻荒的失意,極好地豐富了全詩的情感內涵。
全詩寫的孤靜寂寥,憂然惻然,充滿旅途的憂慮和煩悶。然而「樹梢帆初落,峰頭月正圓」,卻勾勒出了一幅奇特的峽江晚泊圖。帆落於樹梢,月圓於峰頭,風景優美。「荒煙幾家聚,瘦野一刀田」,形象地描繪出了山區農村的苦瘠貧寒,表達了歐陽修對民生凋敝,百姓困苦的憂慮。
⑨ 《勞停驛》歐陽修的全詩翻譯是
《勞停驛》
宋代:歐陽修
孤舟轉山曲,豁爾見平川。
樹杪帆初落,峰頭月正圓。
荒煙幾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發,驚灘鳥道前。
翻譯:
(我)乘著一隻小船,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走,忽然見到了開闊的平原。
收起與樹梢平齊的船帆,看到山頭上一輪明亮的圓月。
一片荒煙,望見幾家村落;貧瘠的曠野,只有平整的一小片農田。
出行的客人為明天的出行而擔憂,突然驚起了一灘飛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