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翻譯英語的人怎麼聽懂的人
假設你過馬路闖紅燈,被一輛糞車軋成肉餅,然後穿越到了數千年前一個叫英格蘭的小島。島上有一群土著唧唧哇哇,你完全聽不懂,這就需要語言學技巧的幫助了。
請按以下步驟來:
1,先判斷他們是不是人科人屬的動物,(我會告訴你要親自檢查一下生殖隔離嗎)。如果是狒狒猩猩啥的,那就不浪費時間了。你們發音器官不一樣,學了也是啞巴語言。留點活給動物學家吧。如果是人科人屬的生物,恭喜你,你成功一半。
2,先花幾個小時傾聽,聽他們的語言有幾個母音。什麼是母音? 你用石頭砸他們的腳,他們會喊一嗓子,這個音就是母音。多砸幾遍,統計一下有幾個母音,什麼發音部位(就是口型)。用音標記下來。一般來說,一門語言不超過10個母音。
3,然後繼續聽,聽輔音,就是聽音節。這要花幾天時間,輔音一般比母音多,加上和母音的組合會有上百種變化。全部用音標記下來。
以上工作不需要智商,限一周時間搞定。不過還是要恭喜你發明了字母表。
後面就要用腦子了。
聽他們說話,找到最經常發音的音節組合,記下來。常用音節十有八九就是單詞。
最常用的單詞無非是:我(我們),你(你們),他(他們),媽媽,表肯定,表否定,吃,睡,要, 這里,哪裡,fuck等。
詞。
所謂語法無非主謂賓和時態。搞清楚「我吃豬」還是「豬吃我」你就分清楚主謂賓了。要注意的是,在原始語言里,語法意義經常會用前後中詞綴來表達。
搞清楚謂語後就就搞時態。時態一般是跟謂語在一起變化的,注意觀察就行。
這樣算下來,只要一年時間,你就能成為第一個懂英語的中國人。
另外,你還可以出三本書,《英語字母表》,《英漢詞典》,《英語簡明語法》。憑這幾本書你在該門語言里的地位就是泰鬥了。
然後觀察他們的生活,把以上概念和常用音節配對。
他們生活中肯定有常用名詞和指示代詞。太陽,月亮,河流,樹,方位啥的。統統記下來。
恭喜你,你有了第一本辭典,雖然只有幾十個詞,但是有了以上基本詞彙,你能交流了。比如,你說 「月亮」+「我」+「樹樹」+「Fuck」+「你」這幾個單詞,差不多就是「停車坐愛楓林晚」的意思,野人妹子肯定能聽懂。然後你觀察她的反應,做什麼動作(野人肢體語言多),發什麼音節,音調變化,結合約炮的結果,判斷什麼是否定,什麼是肯定,什麼是她去找人砍你。
花上幾個月時間和實踐,你的辭典應該有個幾百個詞了。再次恭喜你,你為一門語言創造了書面體和詞典。當年法國人就是這樣幫越南人創造書面體取代漢字的。
如果你發現有很多同義詞和短語,請盡量簡化歸類成一個詞,千萬不要鑽牛角尖,嘗試搞清楚每個詞的意思。因為這大多是虛詞。比如:空虛,郁悶,雲遮月,這樣的詞就可能就一個意思--不爽。你記住最常用的那個就是了。你是語言學家不是詩人,詩人自古沒有好下場,切記。
你要趕緊開始整理語法。不會語法永遠被人看做外國人,哪怕你會很多生僻的詞。
所謂語法無非主謂賓和時態。搞清楚「我吃豬」還是「豬吃我」你就分清楚主謂賓了。要注意的是,在原始語言里,語法意義經常會用前後中詞綴來表達。
搞清楚謂語後就就搞時態。時態一般是跟謂語在一起變化的,注意觀察就行。
這樣算下來,只要一年時間,你就能成為第一個懂英語的中國人。
另外,你還可以出三本書,《英語字母表》,《英漢詞典》,《英語簡明語法》。憑這幾本書你在該門語言里的地位就是泰鬥了。
㈡ 我想知道第一個翻譯英語的人他是怎麼聽懂英語的
.語言都是慢慢進化來的,不是剛開始就是現在聽到,學的這樣.做個假設,中國小孩一開去國外,然後長到大概會說簡單英語回來,在中國長大,他就即會說英語又會說漢語了.
㈢ 第一個翻譯英語的人他怎麼知道英語什麼意思的
問得好。簡直就是千古之謎,沒有人能夠令人信服地解釋出來。你太有才了。 老實告訴你,我所知道的解釋我都不太信服。 一個蘋果容易理解,但復雜的事物 / 現象在最初是怎麼表達出來的?
㈣ 歷史上誰是第一個翻譯各國語言的,怎麼聽懂的
第一個學習英語的人已經不可考.第一個學習外語的人也不可考.不過第一個真正從事專業的外語翻譯理論與實踐的一般首推唐僧師父.第一位或者說第一批從事英漢翻譯的應該是明末的傳教士.我連接上互聯網,在滿屏幕的英文字母中檢索著所需的信息。當我禁不住感慨互聯網的博大精深和深悟到英語的實用性時,一個新奇的念頭跳了出來。――第一個學會英語的中國人是誰?第一個,是的,總有第一個吧。沒有第一個,就不會有後來的無數個,中國也就不會開設"英語"這門課程,我自然也不能從互聯網上找到如意的信息。既然有第一個,那麼,他是怎樣接觸到英語的呢?我認為這種接觸可能是有意識的。他可能偶然得到了一兩本從歐洲傳來的英文書籍,或是碰上了遠渡重洋而來的外國人,總之,他對這門語言的符號或是讀音起了興趣,開始像考古學家一樣滿懷激情地鑽研;他也可能是無意識的。他可能因為戰亂、航海或是別的原因被迫居留在歐洲的某個使用英語的國家。面對陌生的語言環境,要想生存,就必須入鄉隨俗。他在巨大的壓力面前開始了對英語的挑戰。那麼,他是怎樣學習英語的呢?我想,他幾乎是從零開始的。他眼前定然不會有一本現成的教材,更不用說有復讀機、文曲星、譯克風、電腦之類的高科技工具,他只能靠雙眼觀察外國人的一舉一動,用雙耳聆聽外國人的每一句對話,用大腦去揣摩,用心來領悟,然後用手中的筆把一個個單詞轉化並翻譯出來!也許3年,5年,10年,或是更多,他克服了重重困難,超越自我,獲得了成功。他定然會體味英語的實用性,但他可能不會想到當他把這些知識傳授給後代的時候,極大地促進了中外的文化交流,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車輪.
㈤ 第一個翻譯英語的人 到底是怎麼知道那些單詞意思的
交流唄。就好像爸爸媽媽怎麼教寶寶說話一樣。
㈥ 第一個翻譯英語單詞的人是怎麼知道那些意思的!!!!!!!!!!!
用手比劃把。我真心鄙視那個翻譯的人
㈦ 第一個翻譯英語的人,到底是怎麼知道那些
第一個翻譯英語的應該是個啞巴
㈧ 第一個能翻譯兩國語言的人怎樣聽懂的
並不是能聽懂,而是在另一個國家生活,時間長了就明白當地的語言了。然後再結合自己的語言就都明白了。比如:成龍的電影「我是誰」,成龍剛到部落時,根本就不懂他們的語言,但是生活了一段時間後,可就明白了。是一個道理,有了第一個人,再由這個人去教其它人,這樣大家就慢慢會了。
㈨ 誰能告訴我第一個翻譯英語的人到底是怎麼知道哪些單詞的意思的!
★住在兩國交界處的人們一般都能使用兩種語言來交談,就像河南和陝西的人都能聽懂兩省人的語言一樣,第一批翻譯英語的人們可能就是從這些人中出來作外交的人。
㈩ 第一個翻譯英語的人是怎麼知道英語的意思的
是這樣的.
最初,中國人接觸到漢語,是通過來到中國的歐洲傳教士.
歐洲傳教士剛來,語言不通,於是他們就連比劃帶猜,跟中國人溝通,逐漸逐漸弄明白單詞的意思.
例如,先把名詞弄懂:貓、狗、雲……
再把動詞弄懂:走、跑……
最後把抽象的詞語弄懂:愛、恨……
逐漸地,漢語就能和英語互譯了.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