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遊症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㈠ 抑鬱症如何自救
抑鬱症怎麼自救呢?抑鬱症又該怎麼治療呢?蘇軾是我們很多人的寫照。近來我重讀《赤壁賦》,突然有了新的收獲。逐句翻譯和領會,突然間有點豁然開朗(或許是因為年齡上來了,經歷的事多了)。這涉及到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於很多失眠、抑鬱的朋友在哲學思想上有比較大的幫助,所以我便迫不及待寫下感受分享給朋友們,也是我自己的讀書筆記和思想沉澱。另外RSHWHO渡氧腦健康平衡康復營養,它能有效治療抑鬱、焦慮、失眠等症狀。
再看主題,抑鬱症怎麼自救?抑鬱症又該怎麼治療這個話題,想必閱覽了蘇軾的人生軌跡和文章中提到的RSHWHO渡氧腦健康平衡康復營養,大家也就知道該怎麼做了。蘇軾的詩詞代表了我們絕大多數人的挫折和抑鬱,這種殘缺美和由此產生的文學和哲學價值,再現代科研人員聯合研發的RSHWHO渡氧,更多的是他給予我們無數抑鬱人一劑良葯,值得我們每個人一生去體驗、去參悟。
㈡ 歇斯底里是由外語翻譯過來的嗎
應該是由英語hysteria翻譯過來的
㈢ 多動症都有哪些症狀呢
多動症的症狀
ADHD通俗的叫法,確實給人帶來了許多誤解,ADHD的明顯症狀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短暫、活動量多且經常變換內容,行為沖動,可伴有學習困難。
下面請跟西西,具體來了解下相關表現。
01.活動過多
永遠處於忙碌活動的狀態,精力似乎永遠用不完。
主要是表現為與年齡不相稱的活動水平過高。
不論在何種場合,都處於不停活動的狀態中,管不住、不能耐心等候等,做事有始無終、惹是生非;
如上課不斷做小動作,總愛在座位上扭來扭去,敲桌子,搖椅子,切橡皮,撕紙頭,拉同學的頭發、衣服等,上課時突然獨自跑出教室,經常無目的地亂闖、亂跑,手腳不停而又不聽勸阻。
好喧鬧搗亂,玩耍無長性,好破壞等;有個別多動症兒童屬於「覺醒不足型」,在課堂上反而表現瞌睡或沒精打采。
02.注意力不集中、短暫
相比較同齡人,注意力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患有多動症的孩子即使在家長老師的約束下,注意力也難以集中到1分鍾,一般「聽而不聞、視而不見」。
如做作業時,邊做邊玩,馬虎潦草。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但不包括玩游戲、看電視的被動注意),
再如上課時,常東張西望,有的貌似安靜聽講,實則走神、神遊,對老師的問題答非所問。
常常很難依照指示完成事情,無法完成功課、家務等。
@軒媽媽:
我的孩子在讀小學二年級,每天背著一個大書包,整天也在寫著作業,也不貪玩,可是就是考試分數低。我都懷疑我孩子智商是不是不行
03.沖動任性
沖動任性不計後果
正常患兒在家長老師的管教下危險的事情會自覺不做,而多動症孩子往往自控能力差,常惹事生非,同學關系處不好。
情緒行為容易沖動,性子急,不顧及後果。沒耐心,輪流活動中難以等待,不遵守規則,愛搶同學東西玩;
對新情景適應困難,容易過度興奮。
當玩得高興時,又唱又跳,情不自禁,得意忘形;當不順心時,容易激怒,好發脾氣。不服管教、甚至跟家長老師對著干。
@周豆豆:
一年級時,把同學推倒,導致對方頭部受傷,吳堅付了3000餘元醫葯費,而那位同學出院後就轉學了;還曾把一個同學的手臂抓出紅印,吳堅第二天又趕到學校向被抓傷的同學道歉…
後來,班上40多名家長聯名「上書」學校,要我兒子退學。
04.學習困難
多動症孩子由於注意力不集中,上課走神,對教師布置的作業未聽清楚,以致做作業時,常常發生遺漏、倒置和理解錯誤等情況。
這類孩子考試成績波動較大、或成績差、偏科,到3-4年級時,還可能留級。但因智商正常,如課後能抓緊復習、輔導,尚可趕上學習進度。
05感統失調
有的孩子可能存在神經系統異常,有一部分孩子神經系統無明顯異常,可能存在以下問題:
運動功能異常,如動作笨拙,精細運動困難,閉眼站立不穩,不能走直線,用手指自己的鼻子困難等,發音存在缺陷,如口吃,吐字不清等。
如果孩子有相關的症狀表現,首要要帶孩子去醫院做一個檢查,查明孩子多動症的原因。查明原因後,醫生會根據孩子的情況來制定治療方案的。現在孩子越早去治療效果越好,不要耽誤了孩子哦!
㈣ 用表示顏色的英語單詞形容心情,有沒有很厲害
Red
· 紅糖brown sugar
· 紅茶black tea
· 紅榜honour roll
· 紅豆love pea
· 紅運good luck
· 黑心evil mind
· 黑手evil backstage manipulator
· 黑幕inside story
· 害群之馬black sheep
㈤ 孔子,孟子,朱自清,林請玄,趙麗宏,老舍,王願堅,毛澤東,何其芳,安徒生,契柯夫,笛福,馬克.吐溫按年齡排列
由先到後: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孟子(約前372-前289),
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1660年-1731年4月24日),
安徒生,(1805——1875)
馬克·吐溫(Mark Twain),原名塞姆·朗赫恩·克列門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
契柯夫,(l860~1904)
毛澤東(1893~1976)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何其芳(1912-1977),
王願堅1929年生
趙麗宏出生年月: 1951
林清玄1953年生
㈥ 英語中的顏色與心情
英語中的顏色與心情更是息息相關,如紅色表示歡快、綠色表示嫉妒、黃色表示膽怯、黑色表示悲哀與氣憤、藍色表示憂郁等等。
一、紅色red表示歡快的心情
在英語中,「紅」,讓人覺得活躍、熱烈、有朝氣,是最有褒義色彩的一個詞,是喜氣歡樂的象徵。
如:red letter day意思是「紀念日」或「喜慶的日子」。
二、綠色green表示嫉妒的心情
1、表示嫉妒,綠色green在英語中可以表示"嫉妒、眼紅"。
如:green with envy,green asjealousy,green-eyed(眼紅)。
2、由於美元紙幣是綠顏色的,所以green在美國也指代"錢財、鈔票、有經濟實力"等意義。
如:In American political elections the candidates that win are usuallythe ones who have green power backing them.(在美國政治競選中獲勝的候選人通常都是些有財團支持的人物。)
3、在英語中綠色還用來表示沒有經驗、缺乏訓練、知識淺薄等意思。
如:The new typist is green at her job.(剛來的打字員是個生手。)
三、黃色yellow表示膽怯的心情
在英語中,yellow可以表示"膽小、卑怯、卑鄙"的意思。
如:a yellow dog (卑鄙的人);a yellow livered (膽小鬼)
四、黑色black表示悲哀、氣憤的心情
1、表示悲哀
黑色是悲哀的顏色,英美人在葬禮上穿黑色服裝,中國人在葬禮上戴黑紗。
如:Black
Friday 指耶穌在復活節前受難的星期五,是悲哀的日子。
2、表示氣憤
black在英語中還象徵氣憤和惱怒。
如:black in the face 臉色鐵青;to look black at someone 怒目而視。
五、藍色表示憂郁的心情
藍色在英語中,表示沮喪,憂郁。
如:Cathy felt blue all day.凱茜整天沮喪著。
(6)神遊症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擴展閱讀
顏色的中文寓意
一、藍色
天藍色代表寧靜、清新、自由,是很多人喜歡的顏色,天藍色和粉紅色一樣,是安撫色,一看到就讓人的心情感到放鬆;湖藍色,海的顏色,代表憂郁、深邃、冷淡;寶藍色即寶石藍,最深也最亮的藍色,也叫海軍藍,代表冷靜、智慧等。
二、紅色
光或顏料的三原色之一,最強有力的色彩,熱情、活潑、激情、喜慶的象爭。東方則代表吉祥、樂觀、 喜慶之意。有時會很刺眼,看到就讓人有熱血沸騰的感覺,但是看久了會讓視覺產生巨大的壓力。
三、綠色
光的三原色之一。很特別的顏色,它既不是冷色,也不是暖色,屬於居中的顏色。代表清新,希望。代表安全、平靜、舒適之感,在四季分明之地方,如見到春天之樹木、有綠色的嫩葉,大自然的顏色。看了 使人有新生之感。
四、黑色
深沉,莊重,無情色,神秘之感,沉慮,極端的顏色。如和其他顏色相配合含有集中和重心感。
五、黃色
顏料三原色之一,活潑的顏色,亮度最高,禁不起白色的沖淡。東方代表尊貴、優雅。
㈦ 大學生如何度過一科很無聊的課
大學學習生涯中總有一些我們不喜歡的科目,上課的時候度日如年。不喜歡聽也不知道做些什麼,真的是無聊至極。下面我給出一些我自己的經驗。
1、首先老師如果很嚴還有課堂任務的話我個人認為坐在中間位置是比較保險的:
學習考證
㈧ Russell Baker的In My Day文章翻譯
譯文如下:
八十大壽以後我母親就躺在了病床上,腦子也糊塗起來。她問我兒子在哪,還說他兒子只有一點大。有天早上她甚至打給我問我能不能來參加她的葬禮。在醫院的床單下,她看起來是那樣弱小,這和我記憶中堅強的母親大相徑庭。
母親很直率,醫生過來問她別的她不記得,卻能記住自己的生日,還怪醫生不懂歷史。她以前寫信給我,常說自己孤獨,現在不了。那天她很開心,說她的父親要帶她坐船。我試著把她拉回現實,但不奏效。
我對她和父輩年輕時的事情知道很少,我想起來我自己的孩子們,在聽我講過去的事情時也覺得不耐煩。我也曾是我母親的希望,但年輕時我只想自由,現在我的未來就成為孩子們無聊的過去了。
對我母親臨終前的探視使我想到,我們都來自過去,生命是一條久遠的人性拉起的繩索,從不以一段從搖籃到墳墓的旅程而告終。
(8)神遊症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擴展閱讀
1925年8月14日出生於弗吉尼亞的Morrisonville是家中的長子;
1947年他受雇於《馬爾的摩太陽報》、1954年加入《紐約時報》,負責報道白宮、國會和國家政治新聞。
1962年—1998年期間,拉塞爾·貝克長期為《紐約時報》寫《觀察欄》專欄,專門評論國政。
1979年,貝克以其犀利機智的政府文章獲得普利策評論獎。貝克也是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和傳記作者,其童年自傳《成長》為他贏得了1983年的普利策傳記獎。
貝克本人後來還擔任過普利策獎的評委。迄今為止,拉塞爾·貝克共出版了17部作品(包括著作和編著),《黃金時代》是他的另一部傳記作品。
㈨ 請問hiphop,rock,嘻哈,blue,jazz等有什麼區別
**如果要講所有的音樂風格,除了你說的當然還有很多,大致按不同的地區劃分不同類型的音樂,如印度音樂,非洲音樂等等.
不過據你說的幾個,我想你要知道的大概是北美的黑人音樂**
**首先了解一下北美的黑人音樂(比如藍調,jazz,靈魂搖滾樂,RAP等)**
在世界音樂的發展歷史中, 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迫移民至美洲為奴, 無疑是一級重要的事件, 這些黑人大多來自西非, 但也有來自於其他地區, 他們帶來了他們的音樂及其他的文化元素, 並與大量不同的歐洲音樂文化接觸, 他們的反應, 形成了一種音樂次文化, 對西方及其他地區各種音樂造成無遠弗屆的影響.
新大陸的黑人音樂不僅復雜鮮活, 對白人民謠造成影響, 在有些美洲音樂形式的發展上扮演著重要的地位, 黑人主導了整個ragtime, jazz音樂的發展, 對一些城市音樂, 如搖滾樂, 藍調也舉足輕重, 甚至對古典音樂也有不少效果.
什麼是非洲人帶到美洲的音樂特質? 讓我們立刻想到的是他們對節奏的強調, 鼓及其他打擊樂器的使用, 切分音與復雜的節奏, 在在都顯現在美國黑人音樂文化中, 節奏嚴格的控制, 可說是西非鼓樂的表徵, 其次啟應(call-and-response)的演唱方式, 在非洲極為重要, 顯現在爵士音樂主奏的輪替, 顯而易見, 此外, 對器樂的偏好, 除非洲樂器外, 歐洲樂器如吉他, 口琴等 , 很快的便融合在他們的音樂之中, 而最重要的非洲音樂特質, 即興, 復音的形式, 也可在許多的美洲黑人音樂中發現.
比較起其他美洲地區, 北美黑人音樂有不同的發展, 黑奴們被帶到美國後, 他們緊密的與他們信仰基督教的白人主人生活在一起, 原有的文化, 特別是語言與祭祀, 幾乎都已失去, 但他們很快的吸收了白人的音樂, 包括工作歌曲, 靈歌 (Spiritual song), 而以黑人特有的風格唱腔, 形成了美國黑人特有的曲式, 這些形式既不歐洲也不是非洲, 而是美國黑人文化的表徵.
1.靈歌, 崇拜歌曲
黑人靈歌是黑奴們宗教性的歌曲, 與美國南方阿帕拉契山區白人的宗教歌曲有密切的關系, 許多靈歌的歌詞或曲調同樣可以在白人的叫音樂中發現, (Swing Low), 現在這些靈歌, 多已轉化成崇拜時的歌曲, 我們發現黑人教會音樂的特質, 如call-and response, 滑音,即興變奏等
2.工作歌曲
所謂工作歌曲, 是指工人們工作時, 為了紓解單調累人的體力活動所唱的歌曲, 在需要團隊合作的時候,工作歌曲更使工作的節奏合一, 十九世紀時, 工作歌曲在北美的黑奴, 十分普遍, 隨著黑奴解放,黑人社會地位提高,工作已較難聽到, 如靈歌一般, 黑人工作歌曲應受到英國工作歌相當的影響, 根據Frederick Douglass 的記載, 在過去, 黑奴總是邊工作邊唱歌, 白人主子並不喜歡安靜的奴隸, 當一群黑奴安靜的時候, 常會被要求 「Make a noise」, 這也許是為什麼南方各州黑奴總是在工作中唱歌的原因之一, 有時, 工作歌的歌詞也顯現了黑奴的心情, 下面的例子, 由Leonard 「Baby Doo」 演唱就是典型的例子, 三度與七度音降,歌詞有消極的抵抗與逃離, 阿Q似的精神戰勝法。
有名的 「Michael, Row the Boat Ashore,」 ; 在三四十年前又被唱紅, 其實就是一首十九世紀的黑人工作歌, 領唱者可不斷的變換歌詞, 而其餘的工人回應 「Hallelujah!」, 標準的 call-and response形式.
工作歌的目的何在? 怎樣才是好的凜唱者? 下面的例子, 是有名的種族音樂學家Alan Lomax; 1947年在Mississppi州立 (黑人) 監獄, 所做的錄音, 他並訪問了領唱的勞犯, 關於工作歌的哲學, 工作歌並非為了使工作效率增加或偷懶,但經由工作歌使人忘卻時間,使整個勞苦變得容易過的多,而領唱者的聲音是否悅耳再其次,最重要的是他能否唱出工作的節奏率動.
3.藍調 (Blues)
藍調是黑人抒發情感的音樂, 原先也許只是田野叫唱, 最後成為所謂城市藍調(Urban Blues), 在20世紀初逐漸流行, 才有它較普遍的定義, 在美國南部與中西部幾個城市有他們個別的發展, 其基本架構很簡單, 三句歌詞, 通常是12小節, 前兩句基本上相似或重復, 第三句對比, 形成一個aab的結構, 而事實上, 整個曲子, 三句話常常都是基於一個短小的動機而來, 這點應類似於非洲音樂的特質, 其合聲架構大致上如下, 第一句四小節是主調, 第二句四小節下屬調回到主調, 第三句四小節署調回到主調. 下面的例子為Lazy Bill Lucas,的 「Poor Boy Blues」傳統的藍調音樂家們沒有正式的音樂訓練, 曲目多靠寧聽模仿而來, 吉他是最主要的伴奏樂器, 4/4拍, 有時每拍會約略分為強與弱的部分, 前者約為後者兩倍長, 而整體造成一往前推進的節奏, 即所謂的「swing」 的節奏, 當我們聽到這樣的節奏, 身體會不自覺的搖擺, (Bessie Smith 「St. Louis Blues」) 原本藍調歌詞有其即興的特性, 但這種特性隨著商業唱片的大量發行, 逐漸式微,今天大多數的藍調歌手是預先記憶歌詞演唱, 但仍有少數歌手是即興演唱的,下面的例子為One-string Sam「I Need a hundred dollars」 (14-25, 3』07)使用一種非常特殊的單弦吉他,一種雖然簡單的樂器,但其音響可說是非常的藍調,藍調音樂常在三度與七度音位置稍微降低,即為所謂的 「blue notes」其原因應與非洲的音階有關,「Sweet Home Chicago」 by The Fieldstones 點出了藍調發展的兩個重要地區: 芝加哥,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吉他的伴奏部分有所謂的walking bass為這類曲子的特質,現在的藍調歌詞大多與愛情有關,我們視藍調為黑人音樂,但在許多重要的藍調音樂大受歡迎與流行的影響下,在今天它已成為流行音樂的一環,不再是純粹的美國黑人音樂了,在大學城裡,或南方如德州,密西西比州,阿肯薩州等地去,仍很容易聽到拿著吉他的藍調歌手的演出,事實上,有時同學們的Party中不難聽見一時興起的Blues,現在的blues也加任了較多的樂器,如以下的例子,Otis Rush, 「Ain』t Enough Comin』In」 藍調對爵士音樂的有重要的關聯,1950年代的Rock』n roll風潮起源於白人使用黑人的節奏與藍調,但1960年代起, 黑人也加入了搖滾的世界,
4. 爵士音樂及其他
除以上討論的黑人音樂,爵士音樂,靈魂搖滾樂與近來流行的饒舌樂(Rap),都是黑人主導的音樂形式,但這些音樂比較屬於流行音樂的范疇,尤其是爵士音樂,其范圍之廣,已可成為單獨的課程來討論,不屬世界音樂的范圍,但絕對值得同學們自行去研究探討,作為期末報告的題材。下周我們要討論替區同樣在北美,但卻是它的原住民,及我們一般俗稱的印地安人的音樂。
**具體介紹**
一.Hip-Hop(嘻哈)
潮流興Hip-Hop,其實所謂 Hip-Hop 是指一種美國街頭黑人文化,當中包括音樂、舞蹈、塗鴉、刺青和衣著。在大都會中,我們亦會從電視廣告和音樂錄影帶中接觸到這種文化。
據估計HIP HOP是源自美國紐約的黑人社區BRONX,他們將生活上的娛樂發展成為現今多樣的HIP - HOP 文化,發揮黑人獨有的特質,如節奏感及歌聲進而舒緩情緒和消遣。因帶有樂觀開朗的特質,逐漸慢慢的在全美蔓延開來,進而擴散到全世界;
潮流勁hit的Hip Hop舞有型又好睇,難怪年青人熱愛有加,紛紛加入跳舞熱潮,但要留意這種舞的動作難度較高,不是人人適合。但如果想對Hip Hop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或想加入跳舞行列;就要留意詳細介紹:
Hip-Hop起源於80年代,B.P.M約在90-110拍,中文翻譯為嘻哈。 Hip-Hop前生是Rap和一點點的R&B,再加上各種磨片的音效聲,屬於80年代開始年輕人愛玩的音樂。Hip-Hop舞從字面上來看Hip是臀部;Hop是單腳跳,Hip-Hop則是輕扭擺臀,可以看出它的出處。Hip-Hop涵有有Rap的饒舌和較R&B復雜的節奏以及電唱機的音效,另外在牆上塗鴉也是Hip-Hop文化的延伸。隨意又健康(不磕睡)的party若有Hip-Hop助興是很容易交上朋友的。
HIP - HOP的組成可分成五個要素:音樂、舞蹈、塗鴉、刺青和衣著
二.rock搖滾
1:什麼是搖滾?
何謂搖滾?搖滾樂、搖滾精神、搖滾性格……統稱搖滾文化,所謂搖滾,它不單單是某一類別的文化或藝術。不同時代的搖滾長河中,搖滾已不僅僅是一種音樂形式亦或精神意識,而是作為一個具有個性的藝術門類單獨存在。中文領域似乎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字眼形容它,在我們的字典中,將其稱為搖滾文化。
搖滾的范圍似乎過於寬闊,任何一種單一的藝術形式似乎都難以完完全全的承載它,藝術獨有的局限性也抵制了搖滾思想的蔓延。而搖滾,即「ROCKandROLL」的真正含義也似乎走入了泥沼。在人們肆無忌憚的誤解下,它在一個個簡單浮誇的大腦皮層下被扭曲的亂七八糟,支離破碎。不可否認,搖滾樂對於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並不是什麼精神鴉片般的那種慾望。我所追求的可能並不是什麼流行的穿著,先進的思想,漂亮的女友……甚至只是喜歡穿著路邊印有列儂畫像的劣質T-shirt洋灑在盛夏的街頭。相對於搖滾的態度一樣,帶有一份叛逆,保留一份理智與純真。而我對於搖滾文化的理解也只盡於此了。
搖滾是一種音樂形態,更是一種文化現象。
搖滾從何開始?
1、起源
回顧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歷史,從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歐美發生經濟危機,出現了經濟大蕭條;3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1年日本襲擊珍珠港,美國投入反法西斯戰爭,直到1945年戰爭才結束。再看50年代以後,50年代,美國是一個相對穩定和繁榮的時期,也經常被視為美國人的繁榮時代。60年代是美國歷史上最動盪的年代之一。由於出兵參加越南戰爭,遭到人民的反對,使全國處於社會、政治極不安寧的狀態。
恰好在50年代,特別是1952年艾森豪威爾就任總統後,美國經濟開始穩定,整個社會也處於安居樂業的狀態。於是,中產階級逐漸增多,他們養兒育女,出現了一個生育高峰期。青少年的數量空前增長,一下子這個世界成了青年人的天下。當時,孩子們在課餘生活里,一般都與家人呆在一起。電視節目也比較健康,在音樂趣味上也沒有太大的鴻溝。青老年人欣賞的音樂也基本相同,都是40年代和50年代的"大樂隊"演奏的音樂,還有就是延續了幾十年的叮砰巷歌曲,歌詞經常表達單純的愛情,音樂也不帶威協性,盡量給人一種舒適、安寧的感覺。
到了50年代中期,這批青少年由於生活條件優越,沒有像父輩那樣經歷過戰爭和苦難,同時又倍受家庭的寵愛,因此,他們開始不理解父母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不願意走父母為自己安排好的道路。他們有了自己的追求和愛好,而且由於人多勢眾,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他們不再跟隨父母欣賞那些多愁善感的流行歌曲。這時,他們正好在搖滾樂中找到了自己的聲音。搖滾樂簡單、有力、直白,特別是它那強烈的節奏,與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動的特性相吻合;搖滾樂無拘無束的表演形勢,與他們的逆反心理相適應;搖滾樂歌唱的題材,與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密切相關。
早期搖滾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搖滾樂從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幼兒迅速的成長起來,在這期間,搖滾樂舞台顯現出了一片繁榮盛景。首先是兩位先行者----比爾·哈利(Bill Haley ,1925 ~1981) 、 埃爾維斯·普萊斯利(Elvis Presley,1935~1977) 為搖滾樂的概念作出了更加完整的定位,接著又在眾位搖滾明星的擁護下使其呈現出了三種不同的風格傾向.
比爾·哈利,第一位被青少年崇拜的搖滾樂偶像,經常被人稱作"搖滾樂之父"。他的音樂風格涉及鄉村音樂、節奏布魯斯和波普三個方面,也正好說明了50年代中期搖滾樂產生的三個源頭。
1925年,比爾·哈利生於密西根州,父親是紡織工人,會彈班卓琴,母親是鋼琴教師。比爾·哈利從小學習吉他,演唱鄉村歌曲,也喜歡和熟悉節奏布魯斯,並於1950年成立"騎馬人"(Saddlemen)樂隊。比爾·哈利在演唱鄉村歌曲的同時,偶爾發現用鄉村音樂風格演唱節奏布魯斯歌曲也能被白人聽眾接受。1953年,他把樂隊改名為"彗星"(Comets),並有意識地把鄉村音樂與節奏布魯斯強勁有力的節奏結合在一起。1954年,比爾·哈利錄制了《晝夜搖滾》,起初只有一般的效果,但當它於1955年與電影《黑板叢林》結合在一起時,卻產生了巨大的轟動。
70年代,比爾·哈利患上了狂想症,再加上酗酒的習慣,於1981年死於心臟病。作為搖滾樂先行者之一,比爾·哈利為搖滾樂的產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三.藍調blues
何謂藍調?很簡單我們就可以從字面上來了解了,英文是 Blues ,意思就是藍色,而藍色又被我們約定為是憂郁的代表顏色,自然表達憂郁的音樂調式就成為了藍調。而且從音樂發展的角度上來說,它更是和各種音樂發展,尤其是歐美音樂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與各類音樂有著千絲萬縷的必然關系。
Blues 音樂是居住在美國的黑人在艱難困苦的生活中創造出的音樂風格,在當時的社會發展過程中,黑人被視為底層的勞動人民,在他們苦難的歷史中孕育出了這種偉大的音樂形式,和他們當時所處的社會地位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它發源於密西西比河的三角洲地帶,起源於 20 世紀初,早期為人們勞作時的勞動號子。 Blues 最初主要是人聲的敘述,在歌中即興的把生活中的苦悶和快樂統統唱出來,在後來的演變發展過程中才加上了樂器的伴奏,一般都是用木吉它和口琴。它的產生對當時的爵士樂、搖滾樂、鄉村樂和西方音樂都有相當大的貢獻。可以說是西方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上個世紀的 20 年代, Blues 以它個性的歌詞、和諧的節奏以及憂郁的旋律逐漸興起。 Blues 音樂中包含了很多詩一樣的語言,並且不斷反復,然後以決定性的一行結束。從音樂專業角度來說,它的旋律的進行以和弦為基礎,以 I 、 IV 、 V 級的 3 個和弦為主要和弦, 12 小節為一模式反復。旋律中,將主調上的第 3 、 5 、 7 級音降半音,使人有著苦樂參半、多愁善感的感覺沖擊,相對於流行音樂來說更具有人性化的反應和思想上的深度。
雖然 Blues 音樂中主唱是焦點,但是樂器的即興演奏也是非常精彩的。樂器演奏者可以超越和弦的界限隨意發揮,除了旋律的憂郁動聽外,還包括小刀刮擦聲和滑棒使用的聲音,以及模仿主唱的哼唱聲。
而 BLUES 也象其它的音樂一樣,在它的發展過程中開始逐漸劃分出了不同類型,這些必要的劃分有的是根據地域性來劃分的,有的是從音樂本身因素來劃分的。最早的 Blues 被稱為鄉村或三角洲 Blues ,是由 19 世紀南方的鄉下人興起的。尤其是在美國獨立解放之後,當時的巡迴歌手、吉他手、還有口琴的演奏者,開始有意識的發展這種音樂,並且把關於愛情、自由、性和生命的悲痛融入到了 Blues 音樂中。早期重要的音樂家有 Charlie Patton 、 Son House (發明了滑棒)和 Robert Johnson ,也是他們開創了當時鄉村 Blues 的先河。
當美國的黑人搬到象 Memphis 和 New Orlean 的都市中去打工的時候, Blues 也隨之而來地被更多的人聽到和接受,這種源於平民百姓的音樂有了它的更多受眾群體,逐漸轉為更大程度上的都市化現象。進入都市的 Blues 通常以男、女性歌手在鋼琴或是爵士樂團的伴奏下演唱, Blues 的名聲越來越大,同時也贏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商業契機。不久,一些唱片製作商開始為 Blues 歌手出版作品,如 W.C.Handy』s1914 年出版了《 St. Louis Blues 》、 Mamie Smith1920 年出版了《 Crazy Blues 》。隨著 Blues 音樂的發展,爵士樂和流行音樂也開始借鑒它的旋律,並且擁有了大批的聽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當時的很多 JAZZ 歌手和流行音樂人都搭上了 Blues 的順風車。這一階段,也就自然而然的派生出了古典 Blues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Blues 的中心已經移到象芝加哥這樣的大城市,在那裡雲集了許多著名的音樂家。當時,著名的 Blues 音樂家 B.B.King 和 Buddy Guy 嘗試用加了擴大器的電吉他以及磁鼓來加強聲效。而在 50 年代,這種風格被許多白人音樂家所認可。十幾年後,吉他大師 Eric Clapton 又繼續將 Blues 音樂發揚光大。同時 R&B 也逐漸興起,並被白人音樂家所接受,如 Elvis Presley 和 Bill Haley 就把 R&B 帶入了搖滾樂。英國著名樂隊 Rolling Stong 、 Led Zeppelin 也是從 Blues 音樂起家,而後漸入重金屬搖滾樂的。如果是搖滾音樂是一個人體結構的話,那麼無疑 Blues 就是這個軀體的靈魂。電聲 Blues 的時代到來了!
Blues 音樂發展到今天,已經逐漸被納入主流音樂的行列,他的許多元素被更多的運用到搖滾樂及流行音樂中。但是傳統的 Blues 音樂還是有著強大的實力,這個領域的音樂家有 John Lee Hooker 、 Etta Baker 、 Junior Wells 和 Buddy Guy 。
四.trip-hop
什麼是trip-hop
人們心靈最深處的潛意識中是否存在著矛盾不安、焦燥恐懼或頹廢灰暗,也許"Trip-Hop"就是最好的解釋或答案。
在90年代初期Trip-Hop的發展階段,Trip-Hop是比較地下、非主流的;然而現在有愈來愈多主流或是不同領域的藝人開始接觸Trip-Hop,像是Mad[Frozen]、Sheryl Crow[Tomorrow Never Dies]、Pulp[This is Hardcore].....,亦或是國內的Beyond、莫文蔚等,究竟Trip-Hop存在著怎樣的吸引力,讓人們猶如吸食毒品一般地吞噬著自己?!
字面上"Trip"的解釋是「旅行」、「吸食毒品後的幻覺狀態」,其很明顯地顯示出了Trip-Hop的感官世界,而"Hop"一字則代表著其源自於Hip-Hop的過程;因此"Trip-Hop"我稱它為「神遊」(與國內將Trance舞曲翻成「出神」之意義並不相同),在Trip-Hop的世界裡,你可以是神遊於黑暗的地獄(Terrifictype of Trip-Hop),你可以是神遊於光明的天堂(Non-terrific type of Trip-Hop),你會發現自己總彷彿陷入在迷失與希望的猶疑陷井之中。
Trip-Hop起源於90年代英國Bristol一地,在歐洲不斷面臨美國Hip-Hop侵入的沖擊之時,英國的DJ們即開始將Hip-Hop發展成自己的風格,他們將Hip-Hop的速度降慢(較為down tempo),強調沉重緩慢的鼓聲及Bass,抽掉Hip-Hop中的Rap,以及Sample些老舊唱片,於是形成了所謂的Bristol Hip-Hop(Trip-Hop之前身,當時尚未有Trip-Hop這個名詞);而91年推出首張唱片「Blue Lines」的Massive Attack則帶動了這一波Bristol Hip-Hop(FirstComing Of Bristol Sound),Bristol Hip-Hop時期的風格並不是那麼地刻意要營造黑暗詭譎的氣氛),至於真正Trip-Hop興盛的關鍵時期則是在94-95年Massive Attack推出第二張唱片「Protection」,以及Portishead和Tricky的掘起;從Portishead女主唱Beith Gibbson頹廢、慵懶的唱腔加上60-70年代老舊唱片的sample(甚至唱片的雜音),到Tricky喃喃自語般憤世嫉俗的低沉聲音,將Bristol sound營造出了一種迷幻抽象、黑暗詭譎的新環境;於是便有雜志將他們這種音樂型態稱之為"Trip-Hop"(人們稱這段時期為"Second Coming Of Bristol Sound")P.S.事實上Massive AttackPortisheadTricky彼此間有著微妙的關系。Massive Attack的三位成員和Tricky原是"TheWild Bunch"(1982年由Nelle Hooper主導的團體)的成員,所以Massive Attack歌曲中常有Tricky的參與;而Portishead的成員Geoff Borrow則曾是MassiveAttack「Blue Lines」中參與製作。
post-trip-hop
早期Trip-Hop浪潮時,我們所聽到的Trip-Hop風格不外為融入Soul,Funk,Jazz,Blues,Dub,或Reggae等;然而,隨著電子樂的進步以及三大元老Massive Attack,Porttihead,Tricky在94-95年後遲遲未推出新專輯,於是許多新一代的團體竄起(Morcheeba,Alpha,Mono,The Aloof,Cibo Matto...等。後來被人們稱為"Post-Trip-Hop"),他們將Trip-Hop與Ambient,R&B,Brit-Hop,Breakbeat,Drum N' Bass,Acid Jazz,New Age,甚至Symphony...等結合,而vocal也變得可以是清新悅耳,令人心醉的,於是Trip-Hop更顯多元化,且不再那麼讓人感到deep、dark,掃除了人們以往對Trip-Hop邪氣陰暗的刻板印象。
五.jazz爵士樂
Jazz即爵士樂,爵士音樂淵源於非洲黑人音樂。早期的爵士音樂採用的是黑人作曲家所創造的、反映黑人獨特性格的一種熱情的輕音樂風格。它的表現形式是所謂拉格泰姆歌曲。後來又採用了根據一個流浪的黑人歌手自彈自唱的憂傷哀怨的歌曲,形成所謂布魯斯曲調。所以爵士樂即是布魯斯樂的前身。
簡單地說,爵士樂是西非黑人被販賣到美國,在遠離其自然環境下所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通常,jazz樂演奏者根據某種規定的和聲骨架與節奏律動,對某個旋律進行即興的變奏,在jazz樂中,演奏者或演唱者就是作曲者。因此,演奏者或歌手常常不是在表達歌曲的主題,而是利用主題來表達自己的意圖和想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jazz樂是一種極為自由化的音樂。
爵士樂概述
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內,這種名叫爵士樂,具有顯著美國特色的音樂從默默無聞、起源於民間的音樂發展成為美國本土產生的最有份量的藝術種類。如今在全世界幾乎每個角落都有人聆聽和演奏它,爵士樂以多種形式呈現出繁榮景象,從根源布魯斯、拉格泰姆(Ragtime),經過新奧爾良爵士樂到Dixieland爵士樂、搖擺樂、主流爵士、比波普、現代爵士到自由爵士及電子爵士。令人驚異的不是爵士樂以如此眾多的形式出現,而在於其每一種形式都相當重要,都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及獨具的魅力而流傳至今。如果要欣賞各種爵士樂,體會個中種種樂趣,就不能不需要擁有開放的態度,兼容並聽。
尋根溯源
爵士樂由民歌發展而來,有多種源頭,不易仔細考證。但它的根肯定是由黑人奴隸從非洲帶來的。他們從各自的古老文化傳統中撕裂開來,將民歌發展成為以歌曲講故事的一種新的交流形式。美洲的黑人音樂保存了大量非洲特色,節奏特色明顯,而且保留了集體即興創作的特點。這種傳統與新居住地的音樂一一大部分是聲樂——結合起來,結果誕生的不僅僅是一種新的聲音而是一種全新的音樂表達形式。
最有名的非洲—美洲音樂是宗教性的。這些優美動人的歌曲白人也聽,不過比鄉村黑人教堂里演唱的這類歌曲多一分上流社會的味道。今天人們所知道的福音音樂(gospel music)更准確地說是反映了早期非洲裔美洲人的情感力量及旋律感,而不是對本世紀起初十年中著名的Fisk Jubilee Singers的音樂中宗教性的繼承。
其它早期的音樂形式包括可以追溯到蓄奴制時代的做工歌曲、兒歌及舞曲,這些都成為重要的音樂遺產,特別要考慮到在當時的制度下,音樂活動受到相當嚴格的限制。
進入爵士時代
拉格泰姆,特別是淡化爵士色彩的通俗風格,其娛樂對象是中產階級,為正統音樂人士所不喜。在十九世紀最後十年內,爵士音樂逐漸形成,但當時還不叫"爵士"(Jazz),它最初被稱為Jass,首先出現在美國南部城市黑人工人居住區內。和拉格泰姆一樣,爵士樂最初也是作為舞曲出現的。最早成為早期爵士樂同義詞的城市是新奧爾良,這種說法有幾分真實,但也有幾分誇大。
**分辨**
其實看了一些介紹也不是就會分辨了,多聽音樂,看別人標注的現成的STYLE,累積多了應該就會分辨了.不過我覺得很難的說,反正我們不是音樂人,大致了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