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作文翻譯 » 損己利人用英語怎麼翻譯

損己利人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時間: 2021-01-12 08:50:50

① 損人利己, 損己利人。 用英語怎麼翻譯拜託各位了 3Q

損人利己, 損己利人Harm others to benefit oneself, Carlo has been damaged. 拔一毛利天專下,不為也屬Pulling a Maori world, the government should not do so.

② 孔子說;「損己利人的是君子,損人利己是小人,這個觀點是錯的還是對的。」

在西方思想史上,休謨難題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至今仍魅力不減;而在中國思想史上,足以和休謨難題相媲美且又有時間在先性的孔子難題卻一直蒙上灰塵,其強烈的光芒被長期掩埋在人們的深度誤解之中。豈不說反對者將其當作孔子反對法治的鐵證,其維護者的辯解常常也是蒼白無力的。我以為,造成這種尷尬的局面,在於我們對孔子思想和孔子難題的誤讀。
一、道德現實主義者

孔子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華夏文明的奠基者,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國的主流思想、文化之根和民族之魂。歷經幾千年的滄桑巨變,孔子的思想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黯然失色,退出歷史舞台,反而發揚光大,影響日盛,早已跨出國門,走向世界。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還不曾有一個現實的人物像孔子這樣,對他的民族產生如此長盛不衰的影響。無論從學理價值還是歷史影響或現實意義來考慮,現代新儒學的企圖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可否認,現代新儒學也確實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很多人對這個企圖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孔子哲學是道德哲學,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二者是不通約的。以韋伯為代表的西方學者認為儒家文化自身是不可能走向現代市場經濟的,就連「新儒學」也未必找到二者的契合點,而找不到這個契合點,「新儒學」也就缺乏最根本的說服力,因為市場經濟是任何一個民族通向高級文明的必由之路。我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在於對孔子道德哲學的誤讀。

孔子對道德的重視是眾所周知的,但誤解也很深,孔子不是一個道德完美主義者而是一個道德現實主義者。在孔子那裡,道德是分層次的:道德的上限是君子之道德,即「君子喻於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用現代話說就是「舍己為人」、「損己利人」、「助人為樂」、「推己及人」;道德的下限或底線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用現代話說就是「利己利人」、「互惠互利」、「將人心比自心」;突破道德的底線就是不道德的,就是「小人喻於利」,用現代話說就是「損人利己」。不道德的小人行為孔子是譴責的,但過於道德的君子行為也並非是孔子最稱道的和追求的,因為其不具備現實可行性和現實價值。子貢贖了奴隸而不取金,夠高尚的,孔子卻批評他「賜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呂氏春秋· 察微》子路救了溺水者,被救者用一頭牛來酬謝他,子路接受了,這個行為並非高尚,孔子卻稱贊他,因為「魯人必多拯溺者矣!」「父子相隱」當然是不光彩的的,孔子卻說「直在其中」,這其中包含一種普遍的對等關系。這充分說明,孔子的道德觀立足於現實之上的。

在孔子看來:「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道德的光芒(道德上限)主要存在於理想的彼岸而非現實的此岸,但現實的此岸若不能接受它的照耀(道德下限)那將是漆黑一團,是不能正常運轉的。可以說,道德對於人類社會的作用猶如想像力對於科學家的作用,沒有想像就不可能有科學發明,而想像和科學發明之間又決不能劃等號;道德上限是道德下限的形而上之源,但二者之間不能劃等號,正如不能把太陽自身燃燒的火與它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劃等號,道德下限是道德上限的形而下化,其光芒已經是大為減弱了;每次道德的「烏托邦」運動之所以只能以人間的悲劇收場,在於道德是法律的形而上之源,雖然道德的底線和法律是重疊的,道德的上限卻在法律的彼岸,正如星辰在天上一樣,道德「烏托邦」的實質在於道德法律化,以法律的手段強制推行沒有普遍性和現實可行性的崇高道德規范,它是建立在對人性高調和過於樂觀的估計上,也就是一種不切實際的錯誤地估計上,猶如拔苗助長,是註定要失敗的。道德是人之為人最根本標志,孔子非常重視個人道德修養,強調「君子喻於義」,譴責「小人喻於利」,「損己利人」的君子行為是值得稱道的,「損人利己」的小人行為是可惡的,從道德上講是毫無疑問的。但從現實上看,「損人利己」和「損己利人」都不具有普遍性,人人都「損人」,誰是被損者?人人都「利人」,誰是被利者?所以,一個正常的社會,不能強制推行「損己利人」的所謂高尚道德規范,也不能任「損人利己」的惡劣道德行為肆虐。一個人與他人之間有三種關系——損人利己、損己利人、利人利己,前兩者是不對等關系,猶如失衡的天平,不具備普遍性;後者則是對等的關系,猶如平衡的天平,具有普遍性;一個正常的社會,最關注的是維護「利人利己」(互惠互利),打擊損人利己,並用法律保證之,但法律並不能強制損己利人,法律和道德理想主義並不吻合,法律的作用在於保護這種對等和平衡關系而不是破壞之;只有等值的利人利己才具有普遍性,這是道德現實主義的主張,和法律是吻合的,也是孔子的主張;只有理解這一點,才能理解:子路救溺取酬為什麼受到孔子的稱贊,子貢贖奴拒酬為什麼受到孔子的批評。

③ 孔子說;「損己利人的是君子,損人利己是小人,這個觀點是錯的還是對的。」

樓主能不能說一下原文呢?我不記得孔子說過這樣的話,有一句相似的,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但是絕不是說「損己利人」才是君子,那樣天下就沒有君子了。樓主找到原文可以追問。

熱點內容
怎麼傳播文化英語作文 發布:2025-08-03 21:20:24 瀏覽:875
英語語言學考研作文怎麼准備 發布:2025-08-03 21:18:41 瀏覽:788
我經常寫作文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8-03 21:18:29 瀏覽:316
怎麼用英語翻譯英語良好 發布:2025-08-03 21:17:45 瀏覽:87
害怕游泳翻譯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8-03 20:52:40 瀏覽:474
怎麼去用壓歲錢英語作文 發布:2025-08-03 20:51:23 瀏覽:456
要求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03 20:41:23 瀏覽:152
磺胺類葯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8-03 20:40:33 瀏覽:394
三愛的英語怎麼翻譯成英文名字 發布:2025-08-03 20:40:31 瀏覽:962
英語中的名什麼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03 20:20:41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