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作文翻譯 » 春蠶期英語怎麼說及的英文翻譯

春蠶期英語怎麼說及的英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5-07-30 02:43:53

Ⅰ 李商隱《無題》英文翻譯

李商隱的無題詩意境朦朧,非常難解.他的無題詩可分為三類:一是有明顯寄託的;二是直賦其事的;三是寄託朦朧,無以指實的.其中第三類多描寫愛情生活,成就最高,影響最大.其最大特點是情深、朦朧.

下面是英語翻譯

TO ONE UNNAMED
Li Shangyin
Time was long before I met her, but is longer since we parted,

And the east wind has arisen and a hundred flowers are gone,

And the silk-worms of spring will weave until they die

And every night the candles will weep their wicks away.

Mornings in her mirror she sees her hair-cloud changing,

Yet she dares the chill of moonlight with her evening song.

...It is not so very far to her Enchanted Mountain

O blue-birds, be listening!-Bring me what she says!

Ⅱ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翻譯成英文怎麼寫

"Try to dead silk, ended.candles burn"

Ⅲ 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英文怎麼翻譯

Till the end of life a silk worm keeps spinning silk. Till burning itself out a candle goes on lighting us.

Ⅳ 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寓意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是李商隱最著名的《無題》詩之一。「春蠶到死絲方盡」,用蠶吐絲到死方止來暗喻人之感情至死不渝,從而成為描寫愛情相思的千古絕唱。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和生產絲織物的國家,並且在很長時期中是唯一一個這樣的國家。自古以來,我國就流傳著許多關於養蠶與織絲的傳說。有把發現蠶絲的功績歸於伏羲氏的,也有說「黃帝斬蚩尤,蠶神獻絲」的,但影響最大的傳說則是「嫘祖始蠶」。據說嫘祖為西陵氏之女,軒轅黃帝的元妃,她「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諫諍黃帝,旨定農桑,法制衣裳。興嫁娶,尚禮儀,架官室,奠國基,統一中原,弼政之功,歿世不忘,是以尊為先蠶。」(唐《修葺嫘軒宮碑序》)
根據考古發現,我國在新石器時代已經開始養蠶繅絲。河南滎陽青台村仰韶文化遺址、浙江吳興錢山漾良渚文化遺址中均出土過蠶絲織品。這些遺址都早於傳說4700年前的黃帝嫘祖時代,可見如果真有嫘祖,她應該只是對養蠶技術有所改進的人。
《說文解字》:「絲,蠶所吐也,從二糸。」要理解「絲」,先要明白「糸」。《說文解字》:「糸,細絲也,象束絲之形。凡糸之屬皆從糸。讀若覛(mì)。古文糸。」糸應為絲織品之原料,甲骨文作,金文作 。羅振玉《增訂殷墟書契考釋》:「 象束余之緒,或在上端,或在下端,無定形。」此時蠶絲當已整理而制為絲線,以待紡織成匹。所以與絲產品相關的漢字皆歸於其部下,而「糸」部也共收字248字,再加新附字9個,成為《說文》里少有的大部首。今天,「絲」已經簡化成「絲」,「糸」作為偏旁時也簡化為「糹」。我們平時習慣把「糹」讀成「絞絲旁」,其實它標準的讀法應該是「糸(mì)字旁」,只不過已經極少有人這樣讀了。
北宋 王居正 《紡車圖》(局部)
《說文解字》中與絲織品有關的部首除了「糸」、「絲」外,還有「幺幺」、「幺」、「系」、「素」、「帛」等。其中「幺幺」、「幺」、「糸」、「絲」四個字都有一個相同的構字部件「幺」。《說文解字》:「幺,小也,象子初生之形。」「幺幺,微也,從二幺。」甲骨文中未見「幺」字,但有從「幺」之字,且字形與金文中的「幺」相同。甲骨文里已有「幺幺」,從二「幺」會意。默公在《說文解字教程》中認為,「幺」為紡織原料中最細小者,合幺成「幺幺」,仍是加工過程中的材料,因其形也小,引申作細微、幽微義,所以《說文》訓為「微也」。而「糸」為「細絲也,象束絲之形」,可見此時蠶絲已經整理製成絲線,以待紡織成匹,所以與紡織有關的漢字大都以「糸」為部首。
再來看「絲」,甲骨文、小篆均從二「糸」會意,應為紡線成品或紡織成品,後成為絲織品的總稱,而《說文》所訓「蠶所吐也」實為後世引申義,並引申為一般昆蟲或植物所產生的細小纖維。至於「幺幺」字,在甲骨卜辭中已借用為指示代詞,表示彼此之「此」,後來寫作「茲」。而「幺幺」之本字至周秦已廢棄,故先秦典籍中無此字,僅作為構字部件(如「幽」、「畿」、「幾」)存於字書。從「幺幺」之字皆有微小、難見義。
漢代 剪布圖畫像磚
蠶絲業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尚書-禹貢》就記載了兗州地區「桑土既蠶」、「厥貢漆絲,厥篚織文」。說明古代桑的種植區比今天更北,兗州(今河北河南山東交界處)的土地可以種桑養蠶,可以進貢漆和絲一類的物品,並且要將絲織品染成各種花紋,放在竹籃子里貢來。《詩經》里描寫桑蠶的句子更多,光「絲」字就出現了15次之多,「桑」字更是出現了三四十次!如《豳風-七月》里就有「爰求柔桑」、「蠶月條桑」、「猗彼女桑」的描寫。西周時代,絲已經是重要的商品,《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曾向國君建議:「民之通於蠶桑,使蠶不疾病者,皆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謹聽其言,存之於官,使師旅之事無所從。」說明當時絲織品對國家的經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而桑田的價值也遠遠超過糧田,有時甚至就用「桑田」來指代所有農田,成語「滄海桑田」就是用大海變成田地、田地變成大海來比喻世事變化的巨大。據《史記-楚世家》記載,楚平王十年(公元前519年),吳楚兩國曾打過一仗,起因竟是兩個小童為爭邊界桑樹的所有權。
嘉峪關魏晉墓磚壁畫中的「採桑」場面
在沒有棉花的時代,製作衣服的原料除毛皮外只有絲、麻。但絲織品的價格一直很昂貴,所以普通人穿麻,富貴者穿絲。絲織品統稱為帛或繒。其中又分多種,常見於古書的有:絹、縑、素、紈、紗、綃、綢、羅等。絹是生絲織的帛,縑是雙絲織成的細絹。《古詩-上山采靡蕪》:「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余。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素也是生絲織成的繒帛,與練相對而言,練是煮白了的縑帛。從詩中看,織素、織縑所費的工是差不多的。素既未煮練,也未加任何繪綉。劉熙《釋名》里說:「素,樸素也。已織則供用,不復加功飾也。又物不加飾皆目謂之素,此色然也。」所以「素」就是本色、不花俏,後世孝服以本色白布為之,就是古素服的遺留。素字有樸素、無雕飾、白白地、原始的、平素等含義,都是從它本是未經巧飾的絲織品這一點引申出來的。(參見許嘉璐《中國古代衣食住行》)
清 ?焦秉貞 《御制耕織圖》(局部)
支順福在《釋名析義》一書中說:中國人口中的「蠶寶寶」,翻譯到英語里只是「絲蟲」(Silkworm)而已,而養蠶業英語中叫做Sericulture,字面上也可理解為「絲綢文化」。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絲綢文化是中華物質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對外交流的重要紐帶。有趣的是,中國古代出口西方的三大產品蠶絲、瓷器和茶葉,此三物的漢語拼音都以C開頭。三者中,蠶絲是動物產品,茶葉是植物產品,瓷器是無機物產品。穿著蘇州絲綢衣服,用景德鎮瓷器喝著龍井茶,可謂是中國傳統文化三位合一的體現。
清 廣東蓪紙畫《採桑圖》(局部)

Ⅳ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用英語怎麼翻譯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A silkworm exhausts its silk till death.
A candle burns itself out to give light.

熱點內容
英語他怎麼翻譯 發布:2025-07-30 22:51:14 瀏覽:157
直接吃用英語怎麼翻譯成英文 發布:2025-07-30 22:11:58 瀏覽:823
那我就一個人喝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7-30 22:07:34 瀏覽:617
誰的腳更大一些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7-30 21:35:27 瀏覽:999
英語作文怎麼幫助山區的孩子 發布:2025-07-30 21:28:23 瀏覽:973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7-30 20:43:10 瀏覽:734
健康問題怎麼翻譯成英語 發布:2025-07-30 20:27:18 瀏覽:538
魯迅的翻譯思想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7-30 20:13:31 瀏覽:364
你是為我而生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7-30 20:13:25 瀏覽:453
有些有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7-30 19:55:04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