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學生 » 英語怎麼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

英語怎麼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

發布時間: 2021-01-02 23:28:18

1.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思維方式

就是我們的學生在說或寫英語的過程中,一直沒有跳出母語的思維方式。學生在組句的時候不是按英語的思維方式去思維。他們先把句子按漢語習慣組織好,然後再譯成英語。將思維方式的錯誤歸類於語法錯誤這是認識上的一個誤區。文章中的語法錯誤是一種表面現象。透過現象我們應該認識到,這是英語語言邏輯的思維有缺陷。這種缺陷通過語法錯誤的形式表現出來。改變這種現象的方法不是只單純地去抓語法教學,更要抓外語思維方式的培養。所以,老師要教會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一、英語思維方式的培養應該從模仿開始「學習語言的主要手段是模仿,這種模仿是從聽覺定向活動開始的,經過大腦分析器的作用,然後由心理活動器官的操練而完成的(王才仁,1992)」。心理語言學家認為,語言是從聽開始的,當一個嬰兒生下來就學說話時,完全是靠聽,模仿母親的聲音。如果一個嬰兒生下來就是一個聾子,他就聽不到聲音,也談不上什麼成功的模仿者。一個不足10歲的兒童,如果他一直生活在第一語言環境中,他就能學到一種漂亮的母語。如果想學好外語,那就要給自己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然後下大功夫模仿,採取多種方式,最常用的是聽、說、讀、寫、這四種,要利用一切機會進行模仿。毫無疑問,模仿是成功的鑰匙,也許是把金鑰匙。有人認為模仿很簡單,好學,其實不然。養成一個好的模仿習慣並不容易,這種模仿只有像學母語那樣,方可學好。不下苦功夫,不持之以恆,以為輕而易舉可以模仿好外語語音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想學好外語就要在模仿上下功夫,因為外語語言能否學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聽准外語老師發音的能力和學習者的模仿能力以及反復模仿的煩心。如果跟著外語老師念一遍,過後一勞永逸,那是學不好外語的。所以,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模仿語言,並且要運用於生活中,多聽英文廣播電台、讀英語文章報紙和用英文寫作或寫日記,還要多用英語來交流等.一定要持之以恆的模仿、重復、練習、運用。這是學習語言的必由之路。 二、英語思維模式的培養應該培養學生擺脫母語的影響,用英語思維方式想英語。用英語思維方式想英語,指的是在使用英語時用英語想,而不是用本族語想。用英語想,也可以說成用英語思考。學英語而不會用英語思維方式思考,一定學不好。用英語思維方式思考,就是在使用英語進行表達和理解時,沒有本族語思維的介入,沒有「心譯」的介入,或者說本族語思考的介入被壓縮到了極不明顯的程度,自己也感覺不到「心譯」的負擔。這才是真正流利,熟練的境界和標志。如:英語中的black sheep (害群之馬);他們想到的是羊,而我們想到的是馬.不要去比較為什麼,只要跟著這么想就可以了。這樣的句子學多了,使用英語思維也便是自然的事情了。三、消除學生怕錯的緊張心理。 用英語思考並不神秘,也非高不可攀。初學時,「心譯」的介入很明顯,但時間一長,反復運用的次數越來越多,熟練了,「心譯」的程度就會越來越小,以至接近於消失。可見,培養英語思考的基本途徑是系統的大量的反復使用,是實踐練習。語言是交流的工具,使用任何工具都有一個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在不熟練的階段,多餘的動作很明顯,總要一邊做一邊考慮。初學者使用外語時,「心譯」就是這種多餘的活動,是一邊用一邊考慮的表現。這里所說的考慮實際上是在大腦里進行的對將要表現出來的外部活動的一種檢驗。用本族語交際時,也有考慮考慮再說的情況,可以說是在心裡把原來要說的話轉成或翻譯為另外一些說法進行掂量。但由於習以為常,所以不會給人造成負擔和精神緊張。而在用英語交際時,由於怕錯,所以想了又想,而由於英語不熟,語匯不多,所以就求助於本族語,產生「心譯」。因此,培養用英語思考,消除「心譯」,首先要消除學生怕錯的緊張心理。因此應該讓學生知道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出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當我們無法把我們的意思表達出來時,就要多聆聽,只有大量的輸入,才能有輸出。多鼓勵學生,給他們自信心,使他們覺得出錯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樣他們在使用英語時就不會緊張了。 總之,要想學好地道的英語,就要用英語學習的思維方式。多創造條件讓自己處於英語環境中, 讓地道的英語思維影響自己, 久而久之, 用英語思維說英語就成一件自然的是事了。

2.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恩格斯曾經說過:思維著的精神是人類最美麗的花朵。教師作為園丁,有責任澆灌這最美麗的花朵。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是我們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下面就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談談自己的認識和做法。
一、 任務設疑,訓練學生的探索思維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思維是從疑問開始的,疑問能引發學生認知上的矛盾,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從而激發他們積極地去探索,以解決問題,實現心理平衡。我們在教學時,不妨在觸題時就布置任務,激起疑問,讓學生帶著疑問去探索如何完成任務,訓練探索性思維。如教「打電話「這一話題時,我出示了課題A telephone call 以後,就引發激疑:課文中的兩位同學在電話里談了些什麼?這時,學生紛紛舉手,思維很活躍;我又因勢利導:聽了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你能學會用英語打電話嗎?又如,教「購物」這一話題時,我一上來就出示了一張Shopping List(購物單),布置學生學會用英語完成「購物」的任務……通過任務設疑,激發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獲取語言知識,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經常性地訓練,學生思維會更活躍,設疑和釋疑會更積極。
二、 插圖求疑,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
小學生長於形象思維,充分讓學生再現表象,發揮想像,並用語言描繪出來,可以有效地發展他們的思維和語言。我們的英語教材都配有插圖(教學掛圖),在教學中我們常常僅將這些圖作為一個創設情景的輔助手段,很少引導學生去仔細觀察圖上的內容。我在使用教學掛圖時,常常要求學生看圖提問,對圖中的疑點主動發問,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o can you see? How many? Where are they? Whose…等。引導學生仔細看圖,當學生通過觀察提問「誰?什麼?在哪裡?」等問題時,他們對課文的難點、疑點也就有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礎上再有針對性地學習。堅持巧用插圖,既可以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又能提高語言學習的效率。
三、 想像解疑,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想像是人腦在原有表象的基礎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過程,是發展兒童語言和思維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們現有教材的課文都是日常生活的一個片段,我常常根據大部分課文語言材料言盡而意未盡的特點,設置疑問,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續說對話的多種結果(即續說課文),藉以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比如第三冊第一課課文的最後一句是:Go and get him please.即高老師讓林濤去辦公室找李磊。我設計了這樣一些疑問:林濤和李磊會說些什麼?他們一起回教室時,高老師又會說些什麼?通過這些想像性質的疑問,擴展學生思路,引導學生按各自的理解去續編對話,既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又培養了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
四、 變序釋疑,訓練學生的跳躍思維
教材中有些課文較長,如果按對話序逐句教學,費時較多,且不易突出重難點。我們可以採用變序教學,打破對話的順序、框架,把話題中的重點部分提前,形成懸念,引發學生的思維興趣,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解決疑問。如教第三冊第13課時,可先提問:Who can you see in the photo?通過這樣設疑,幫助學生抓住對話的中心話題,去枝留干,變序學習。再如第四冊的A Letter一課,內容繁雜,生詞較多。我設計了一張「方明」的個人資料卡,要求學生在自學時填寫卡中的姓名、性別、年齡、所在學校、班級、家庭住址、電話號碼、電子信箱等欄目,通過這個設計,引導學生變序閱讀這封長信,一發面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另一方面可以訓練他們的跳躍思維,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五、擴展激疑,訓練學生的創造思維
沒有創新精神的人很難有創造性的成果。我們應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理,活化我們的英語教材,通過擴展教材內容或活動步驟,充分激發他們勤於思考、敢於創新的興趣,鼓勵他們多角度、多方向、新穎獨特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提倡一題多議,敢破常規,使教學向縱深發展。如第三冊教材中有這樣一組對話:A:I like…(我喜歡……)B:Me too.(我也是。)在教學中,我故意對一位男生說:I like skirts.(我喜歡裙子。)使其無法按課文套路說出Me too.激發學生根據對話的實際情況去思考不同於課文的新的回答方式:I don』t like…等等。又如在和學生進行「問路」對話時,按課文內容,當學生給我指去電影院的路時會問:Do you know Zhongshan Park?(你認識鍾山公園嗎?)我該回答:Yes.學生會告訴我:The cinema is beside the park.(電影院就在公園旁邊。)在實際對話時,當學生問我時,我卻打破課文的框架,回答:No.使學生無法按原有思路完成這一對話,情急之下,他們說出了許多課文中沒有的句子:Sorry, I can』t help you.(對不起,我沒法幫你了。)You can go and ask the policeman. (你去問警察吧!)Follow me.(跟我來。) Taxi!(計程車!)等等。有時,對教材的擴展會超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范圍,但卻因此激起了他們的疑問,引發他們在課外、在今後的學習中努力尋求解決的辦法。總之,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活化教材,多啟發,多引導,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給予學生創新的機會,從而培養他們思維的流暢性和獨創性。
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要最大限度地發揚課堂民主,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愉快思考,主動探索,大膽創新。教師應巧設問題,善設疑點,給學生創設一個自由發揮的天地,提供積極參與的思維空間。

3. 如何對學生進行英語思維訓練

一、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語感的產生是思維方式形成的開始。只有在腦海中形成對英語的感性印象,才能產生英語的思維。因此,要採取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一是從模仿開始。小孩學說話先是從最早模仿開始,然後逐步學會說話。學英語也應從模仿開始。先模仿說單詞,再模仿說句子。二是多聽多讀。所謂多聽,就是多聽把英語作為母語的英美人士的講話,要每天堅持聽英語磁帶,進行一定量聽力練習;所謂多讀,就是多讀與課文難度相當的英語文章。通過耳濡目染熟悉英美人士的語音語調和思維方式。三是加強英語背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學習英語也是這樣。通過背誦大量的英語句子和課文,在腦海中儲存大量的信息,從而達到聽能正確理解、說能脫口而出的程度。
二、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模式。1、從背單詞時就開始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如教apple一詞時,要讓學生腦海中隨之產生出蘋果的形象,而不是我們漢語中的 「蘋果」二字,讓學生在大腦中不能有一個翻譯的過程。同樣,在說或寫英語句子時不要先用漢語組織好,再翻譯成英語,而應該直接用英語句式表達出來。2、教師上課時要用英語去解釋英語,讓學生用英語去理解英語,盡量少用漢語;要經常讓學生做用英語改寫句子的練習,以便了解和掌握不同的英語表達方式。3、盡量多地營造運用英語的氛圍。教師不但要在課堂上盡量用英語授課,努力營造一個英語的語言環境,還應把它延伸到學生的課余活動中去,如通過唱英語歌、演英語劇、設立英語角等活動,讓學生用英語去思考、去交流。4、經常給學生比較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多講一些英語語言習慣。如:漢語說:李老師在校長辦公室。用英語應該說:Mr Li is in the headmaster』s office。而不要照漢語譯成:Mr Li in headmaster office。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給學生營造英語環境和聽說英語的機會,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步擺脫母語影響,形成英語思維模式,才能少犯錯誤,掌握地道的英語

4. 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語用思維能力

語用能力就是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我們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可見,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是我們高中英語教學的終極目標。
但是目前我們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只側重於對語言知識的傳授,忽視語用能力的培養,而學生只是機械地學習課本知識去應對書面考試, 缺乏在特定的語境下選擇恰當的語言形式的能力,結果就造成了「高分低能」、「學用脫節」、「會學不會用」等現象。因此,我們需要改變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要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儲存知識,轉變為樂於想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獲得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
要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 合理補充教學內容,增加語言輸入。
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認為,大量有效的語言輸入(input)對促進學習者語言輸出(output)能力的形成具有關鍵性的作用。而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也指出「按照語言學習規律,學生必須吸收相當數量的語言材料和經過一定量的語言實踐,才能獲得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雖然現行的高中教材取材廣泛,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材料,但是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依靠單一的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積極從各種渠道搜集真實有效的教學資料,增加語言輸入,使學生從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觸和學習英語,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用能力。語言輸入主要有以下兩種途徑:
1. 聽覺輸入。現行的高中教材在每單元配有一份聽力材料,內容形式各異,而且與該單元課文內容密切相關,但由於朗讀者的變化相對還是狹窄一些,語音和語速也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尋找一些語音語調變化豐富多彩的音像素材,而且這些素材還要具有實踐性和趣味性,難度適中。這樣既可達到訓練目的,又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挑選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新聞報道,也可以播放英文經典歌曲和鼓勵學生觀看英文對白的電影等等。這些材料可以與課文內容相結合使用,也可作為課外聽力強化訓練使用。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接觸到各種形色的聲音,以及不同題材和體裁的語言素材了。
2. 視覺輸入。教師可選擇與課文和作者有關的材料和其他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於一體的讀物,如國內外的英文報刊雜志,英文網頁,《新概念英語》等,讓學生在感受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語過程中,即增加了詞彙量,擴大了知識面,又增加了語言實踐的機會。
二、創設語境,為語言輸出提供實踐機會。
語境是語言交際所依賴的環境。有這樣一句教育名言:「每個孩子都可以學會100種語言,關鍵是他有沒有100種語言的環境。」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語境對語言學習的重要性。但是我們傳統英語教學長期停留在對語言知識、結構的傳授和學習上,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內外盡量創設一些模擬真實的語境,讓學生充分獲得語言實踐的機會,提高語用能力。
在課堂上,教師應堅持用英語講課,使整個課堂形成濃厚的英語氛圍。當學生具有了一定的語用能力基礎後,教師可以以所學單元的話題為主軸,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不同的活動任務,如角色扮演,討論,游戲等,讓學生通過活動來充分理解和運用基本的語用知識和技巧,從而培養、掌握和提高語用能力。例如,在上完新人教版BOOK 5 UNIT 5 FIRST AID的課文後,我會讓學生完成以下的交際任務:Suppose your friend gets burned and he / she needs first aid at once. Call 120 to ask for help. Make a dialogue between you and the operator, and try to get first aid treatment for your friend.通過這一活動,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課本知識,一方面又可以把課本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讓學生學會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完成特定任務。

5. 論如何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語感的產生是思維方式形成的開始。只有在腦海中形成對英語的感性印象,才能產生英語的思維。因此,要採取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一是從模仿開始。小孩學說話先是從最早模仿開始,然後逐步學會說話。學英語也應從模仿開始。先模仿說單詞,再模仿說句子。二是多聽多讀。所謂多聽,就是多聽把英語作為母語的英美人士的講話,要每天堅持聽英語磁帶,進行一定量聽力練習;所謂多讀,就是多讀與課文難度相當的英語文章。通過耳濡目染熟悉英美人士的語音語調和思維方式。三是加強英語背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學習英語也是這樣。通過背誦大量的英語句子和課文,在腦海中儲存大量的信息,從而達到聽能正確理解、說能脫口而出的程度。二、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模式。1、從背單詞時就開始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如教apple一詞時,要讓學生腦海中隨之產生出蘋果的形象,而不是我們漢語中的 「蘋果」二字,讓學生在大腦中不能有一個翻譯的過程。同樣,在說或寫英語句子時不要先用漢語組織好,再翻譯成英語,而應該直接用英語句式表達出來。2、教師上課時要用英語去解釋英語,讓學生用英語去理解英語,盡量少用漢語;要經常讓學生做用英語改寫句子的練習,以便了解和掌握不同的英語表達方式。3、盡量多地營造運用英語的氛圍。教師不但要在課堂上盡量用英語授課,努力營造一個英語的語言環境,還應把它延伸到學生的課余活動中去,如通過唱英語歌、演英語劇、設立英語角等活動,讓學生用英語去思考、去交流。4、經常給學生比較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多講一些英語語言習慣。如:漢語說:李老師在校長辦公室。用英語應該說:Mr Li is in the headmaster』s office。而不要照漢語譯成:Mr Li in headmaster office。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給學生營造英語環境和聽說英語的機會,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步擺脫母語影響,形成英語思維模式,才能少犯錯誤,掌握地道的英語。

6. 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語感的產生是思維方式形成的開始。只有在腦海中形成對英語的感性印象,才能產生英語的思維。因此,要採取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一是從模仿開始。小孩學說話先是從最早模仿開始,然後逐步學會說話。學英語也應從模仿開始。先模仿說單詞,再模仿說句子。二是多聽多讀。所謂多聽,就是多聽把英語作為母語的英美人士的講話,要每天堅持聽英語磁帶,進行一定量聽力練習;所謂多讀,就是多讀與課文難度相當的英語文章。通過耳濡目染熟悉英美人士的語音語調和思維方式。三是加強英語背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學習英語也是這樣。通過背誦大量的英語句子和課文,在腦海中儲存大量的信息,從而達到聽能正確理解、說能脫口而出的程度。
二、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模式。1、從背單詞時就開始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如教apple一詞時,要讓學生腦海中隨之產生出蘋果的形象,而不是我們漢語中的 「蘋果」二字,讓學生在大腦中不能有一個翻譯的過程。同樣,在說或寫英語句子時不要先用漢語組織好,再翻譯成英語,而應該直接用英語句式表達出來。2、教師上課時要用英語去解釋英語,讓學生用英語去理解英語,盡量少用漢語;要經常讓學生做用英語改寫句子的練習,以便了解和掌握不同的英語表達方式。3、盡量多地營造運用英語的氛圍。教師不但要在課堂上盡量用英語授課,努力營造一個英語的語言環境,還應把它延伸到學生的課余活動中去,如通過唱英語歌、演英語劇、設立英語角等活動,讓學生用英語去思考、去交流。4、經常給學生比較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多講一些英語語言習慣。如:漢語說:李老師在校長辦公室。用英語應該說:Mr Li is in the headmaster』s office。而不要照漢語譯成:Mr Li in headmaster office。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給學生營造英語環境和聽說英語的機會,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步擺脫母語影響,形成英語思維模式,才能少犯錯誤,掌握地道的英語。

7. 英語課堂上如何激發學生的思維

你好。我念高中的時候每次對英語課都很期待,因為是我最擅長並且版喜歡的科目。個人來看,如權果老師手中有一張名冊可以不定點名提問題會給大部分學生以英語鼓勵。首先必須保證學生是喜歡英語並且喜歡和老師互動的,老師應該和學生成為朋友,無論老師年齡大小。可以讓學生念英語,然後找學生分析句子或語法,或者提前把下堂課需要講的單詞讓學生先背下來,如果學生有心,一定可以完成,下堂課抽學生黑板聽寫。

8. 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方式

就是我們的學生在說或寫英語的過程中,一直沒有跳出母語的思維方式。學生在專組句的時候不是按屬英語的思維方式去思維。他們先把句子按漢語習慣組織好,然後再譯成英語。將思維方式的錯誤歸類於語法錯誤這是認識上的一個誤區。文章中的語法錯誤是一種表面現象

熱點內容
籃球是我最喜歡的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08:21:52 瀏覽:449
失去一些東西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5-15 08:21:16 瀏覽:440
約束性的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 發布:2025-05-15 08:20:21 瀏覽:592
他也很喜歡運動英語怎麼寫 發布:2025-05-15 08:15:57 瀏覽:849
秋天到了樹葉變黃了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5-15 08:10:06 瀏覽:187
我要向你說對不起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5-15 08:05:38 瀏覽:820
尤其喜歡音樂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07:58:51 瀏覽:585
倒垃圾單詞英語怎麼讀 發布:2025-05-15 07:52:43 瀏覽:151
晚上我有晚餐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07:47:28 瀏覽:433
某人的年齡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07:41:32 瀏覽: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