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上怎麼關注學生
A. 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標志。它不僅是人們交際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語言與思維是相輔相成的。人的思維越深刻,其語言表達越明確。由此看來,小學英語教學既要有外在的交際性言語活動,又要有內在的思維性言語活動。只有兩者融合統一,才能優化小學英語教學 ,從而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那麼,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呢?
一,豐富教學內容,激發思維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有效地學習活動,都是由興趣開始並且自始至終貫穿其中的。因此,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及形成也應該從興趣談起。為了激發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興趣,我們可以採用一些簡單而又快樂的活動。英語與美術相結合,聽聽畫畫。如《牛津小學英語》3A,在總復習階段,教師可以結合本冊中學到的事物名稱和Colors這一單元來鞏固單詞,同時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興趣。教師將「a red apple, two black pens, a yellow dog, a green desk 等一些片語說出,要求學生聽後立刻用彩筆畫出來。這種教學方法比要求學生聽到後寫出單詞和漢語意思要好的多,因為這一過程正好是學生直接用學到的英語進行思維並作出判斷的過程。牛津英語教研博客\‑BbxV
英語與數學相結合,想想算算。例如教學4A Unit 7 中B部分的數字時,可以用3A中學過的句型讓學生做口算比賽。教師快速的出示口算題目。如:「4 8=?」問:「What』s four and eight」。學生回答:「It』s twelve.」也可用教材上的游戲訓練學生的思維:要求學生按照順序數數,遇到三的倍數say Hello. 「 one, two, hello, four, five, hello…」這些教學方法都有利於學生不用通過漢語這個「中轉站」直接用英語表達。 牛津英語教研博客Y8XJ)~Ee?9Sh
d
二,重視短文閱讀,培養思維習慣。牛津英語教研博客'H x)?Hd/f H ]S
英語的學習不是為了掌握幾個孤立的單詞。而是為了讀懂外語的文章,聽懂外國人的話,甚至能同外國人交談。然而,令國人遺憾的是我國的外語教學幾十年來一直不盡如人意:學了十年英語,只會說:「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之類的問候語和認識大量的卻很孤立的單詞。一旦閱讀起來,總是斷斷續續,一知半解。高校的外語閱讀教學為何如此沒有成效?這就要談到學生的閱讀習慣了。由於從小沒有養成用英語思維的良好習慣,學生閱讀時喜歡逐詞逐句的念,同時又想著漢語意思,使得閱讀速度減慢。不但速度慢了,而且前面好不容易「理解」得內容是自己譯出來的「漢語」。所以很快又忘記了。造成理解「斷鏈」 和循環閱讀。從而大大的影響了閱讀質量。小學英語教學是英語的啟蒙教育,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模仿性強,可塑性大。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根深蒂固」。因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該用好教材上的 materials,重視短文的閱讀,培養學生快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從4A到5B的每一冊教材都有閱讀訓練的部分。即Fun house中的look and read. 比如教學4A Unit 7 G Fun house Look and read. 短文內容是這樣的:「Ⅰ What is two and three? Five. Ⅱ What is six and four? Ten. ⅢWhat is five and nine? It is fourteen. Ⅳ What is one and one? Eleven. 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規定的三分鍾內迅速讀完短文,並且強調要默讀。如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過圖片幫助閱讀。這一部分都是趣味閱讀,內容輕松可讀性強。所以大部分學生讀完都會情不自禁的笑出來。說明他們已經讀懂了其中的幽默內涵。這時教師可以請個別學生來說一說短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以及短文的幽默之處。但切忌讓學生逐句翻譯。最後,可讓全體同學一起朗讀該短文來回味一下。
三,創設真實情景,促進思維發展。
十年來,中小學的英語教材一直在變化著。語言不變,教學內容自然也不會變。變化的是教學的方法。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些教材最大的變化是賦予教學內容精美的圖片。一方面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更主要的是為其創設了真實的語言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話語情景中展開思維和語言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四,滲透文化意識,拓展思維空間。
文化主要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而語言,則是文化的載體。她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交際的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英語的學習和使用。《英語課程標准》指出:「文化意識」是綜合語言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在小學階段就適時的滲透文化意識,培養文化意識,有著深遠的意義。如果學生不了解英語文化中禮貌語言的重要性,以及諸如「please」、「thanks」之類的詞使用頻率比中文的對應詞的使用頻率要高的多,他們就很難理解下面這段對話: Tom:「Can I have an apple?」Mum:「An apple what?」Tom:「Can I have an APPLE?」Mum:「An apple WHAT?」Tom:「Can I have an apple, please?」再如,A:「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B:「Thank you.」這里,假設B不了解以上「文化」,她會謙虛的回答:「NO, Not good.然而,這樣的回答令英美人士瞠目結舌。
總而言之,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而思維則是人的內部語言。兩者是相互促進的。我們英語教師都應該重視學生英語思維的訓練與培養。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