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學生 » 民國時的學生怎麼學英語

民國時的學生怎麼學英語

發布時間: 2021-02-07 01:42:43

1. 民國時期的國民素質那麼高,他們學生時期是怎樣進行學習的,學些什麼內容,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告訴我嗎

1、民國時期的國民素質談不上很高,確切地說是呈現兩級分化:社會中上層教育資源充足的同時,平民教育、乃至最基本的識字掃盲較為缺失,社會呈現大量的高級知識分子和更大量的文盲。

2、中國的現代教育體系始於清末新政,借鑒於日本的教育體系;民國時期基本繼承了清末的新式教育,只是在具體政策上由借鑒日本逐漸向借鑒美國靠攏。

在學制上,總體分為小學堂、中學堂、高等學堂、大學
八年的小學堂教育中,學生必修經史、文學、算術、地理、體操,選讀手工、圖畫。
五年中學堂教育中,則必修經史、文學、算術、地理、體操、外文、物理、化學、圖畫,選讀法制、理財。
三年的高等學堂教育,分目則分作政科和藝科,政科科目有論理、經學、算學、地理、外文、物理、法學、理財,藝科科目則有倫理、中外歷史、算學、物理、化學、動植學、地質、礦產、圖畫、體操。
大學教育中,學生則可分科主修政治、文學、商務、農業、格致(物理)、工藝、醫術及經學。

學時上,基礎教育採取西方教育模式,以日本現代教育為模板,分課時、課間,基本上和當代教育的形式接近;高等教育最初是採取與基礎教育無異「教授法」,隨後經蔡元培改革北大,逐漸改為「教學法」,開始引入選科制和學分制,中國高等教育學術氛圍始活躍。

教學資源的設置集中與各省的數個大城市,對於次級地方和基層則缺乏師資校舍。

大學設置上最初帶有濃重地仿效日本的做法:設立幾個完全綜合的國立大學包壟高等教育最優資源,再設立大量的專門學校及單科大學進行輔佐;至國民政府北伐後,美國制度成為主流並被確定,以在每一省設立一所國立綜合大學為目標。

2. 為什麼民國的人英語那麼好

個別人英語好和整體有個毛的關系?現在把你送美國英國去住個幾年英語也會版好的,像宋美齡那樣,從小權送去美國常住,成年才回來,除了長了個中國人的外形,裡面整個思維方式都是美國人了,英語怎麼可能不好?如果是說整體,民國時每年畢業大學生只有一萬人上下,這其中還有很大部分是教會學校畢業的,95%以上的國民是文盲,不要說ABC,連一二三都不認識的。

3. 民國時期的英語培養機制

主要是教會學校的培養方式。
教會中學作為基督教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極專為重視英屬語教學,而且大部分西學課程也以英語為教學語言,英語與宗教成為其兩大基本特徵。教會中學的英語教學具有自身的發展規律與特點並對教會中學和近代中國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4. 民國時期的文學家是如何學習英語的

民國對外開放程度比較大,(有開設教會學校-例如聖約翰大學,租借什麼的,外回國人很多),文答學家基本也會到東京,歐美留學(林語堂,錢鍾書之類),民國時期的教育也是非常之好的(比現在好多了),像林語堂,大學就在上海的聖約翰大學,英語自然就好咯。
那個時候英語氛圍也好,外文書籍也多,再者文學家對語言也是有敏感度的
有點亂,希望達意

5. 民國時期的學者是如何做到精通各國語言的


其實語文英語作為語言工具的屬性,在某種程度上是相通的。語文英語的學習也不會更不能以犧牲對方為代價。語言是思想的工具,語文、語文教材,緊密聯系著社會文化,是文化的載體,能集中反映出一個時期的精神風貌與思想潮流。民國語文,自然承載了我們民族這個時期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價值取向,是我們今天所不能丟棄、離我們最近的文化遺產。當然,面對如今語文日益功利化特別是大學語文日益邊緣化,追溯民國也是對現實的鏡鑒。

回望民國語文,我們在懷念什麼?不是一切為了高考民國時期現代的教育體制剛建立,有較多的辦學自由,剛脫胎於傳統,學生的所謂"國學"底子自然都比較厚實。另外,民國時期能上學的人極少,國民大多數都是文盲,那時主要是精英教育,比現在的語文教育水準高很多。而現在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所有人都能上學,是公民普及教育。

6. 古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習英語的,他們怎麼學習的呢

說實話古人還真沒有學過其他語言,因為我們的先祖們實在太強大了,我們看周邊的國家無論是東北亞還是東南亞,他們都學習我國的文化,用我國的漢字。所以我們漢文化是影響非凡、源遠流長的。所以在清以前是沒有古人學習其他語言的的,哪怕是馬可波羅或者其他外國友人來到我們這里也應該學習我們。

所以字母語我們是要搞好的,不然會耽誤了自己的學業。想要學好外語,就要擁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外文書籍也要多溫習,再者多去找些洋鬼子對對話,不然像光緒那樣就尷尬了!

7. 古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習英語的呢

清朝的時候有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原,但畢竟是兩個國家語言不通,在那個時候交流也是靠英語,在古代的時候是怎麼學習英語的呢?

真正學英語還要從民國時期算起,民國用漢字來表示發音,來教小孩學英語。例如:

此人是誰-Who is this man?(胡乙史席史蠻痕)舍下城內-my home in city(埋哀花姆因雪的)府居何處-Your home?(尤何挨花姆)貴庚幾何-How old are you?(好胡啞而特,挨,尤胡)

因為近代的漢語發音並未統一,發音五花八門,使得學習英語的難度進一步增加。而在唐宋時期,中國雖然有許多的外國人,但政府並未開設英語課程,而是有個叫做「四夷館」的地方,專門負責翻譯各國文字。

從四夷館這個名字可以看出,「夷」本身就帶有貶義,可見古代中原王朝統治者對待外國人的不屑態度,更不會主張學習他們的語言。

8. 民國學生怎麼背英語單詞

現在的學生也有很多音標沒學好,仍然背單詞挺好的,就是死記硬背.

9. 求誠懇指教: 古代人還有抗戰時期的那麼多人都是怎麼學外語英語,日語,德語等

我來解釋一下吧。
古代人?請問你指的是民國之前的人嗎?
在唐朝之前,日本就與中國有海上貿易來往,很多沿海城市和日本人的交易很密切,日本語里有很多中文古代沿海城市的方言發音,比如日語青年,發音是森年(せいねん),雖然很接近現代中文,但不是現代中文,卻是古代吳語越語,就是沿海城市方言。
為什麼日本人喜歡學習中文呢。因為中國當時強大,日本當時是很多藩王城主,沒有自己的文化,也沒有文字。也不會怎麼統一民族服飾和文化,也不會學習文字,可以說當時的他們,本民族文化空白。要不就亂七八糟的。

隨著時間,到了大唐,日本開始學習中國的管理。文化,服飾。禮儀,府縣管理,軍事等等。
大量學習中文,最開始是讓學生跟著商船去中國貿易時學習。慢慢的有了基礎後,再大量派遣日本遣唐使(擱在現代叫留學生)學習中國一切。
PS:你可以看日本飛鳥時代時,日本完全模仿中國一切。可以說中國幫他們塑造了自己民族魂。讓他們能在我們的幫助下,自己發展民族之魂。也就是今天的日本。

扯遠了。
由於這樣的歷史。所以那些日本人都會中文。加上中日一直交流。慢慢保留下來。

到清朝民國時,中國當時有點落後,請日本人來中國教日語。或者送學生去日本,跟會中文的老師學習日語。
再派遣他們學習日本方面西方知識。

這里就留下了很多傳奇人物。

至今,日本還大量學習漢語漢字論語詩詞。去日本學習,大量的古漢語詩詞學習。

在古代的日本人,當時以自己是中國人為榮。到日本逐步建立自己民族文化時,日本人以華夏傳承為榮,到今天,日本還是覺得華夏正統是在日本,日本人還是崇拜著中國古代漢人。對的。是漢人!

歷史也不好考證了。但是,到底怎麼學會日語中文的。確實是因為貿易關系。雙方刻意學習對方語言,慢慢有些人花了很長時間通了。慢慢交流更加頻繁。

就像你去其他少數民族哪裡玩。待上十年。你也會說他們語言了。可是也沒有刻意找老師教。

就是這個道理。

回答有點亂。希望能幫上你。謝謝。

熱點內容
新聞英語作文開頭怎麼寫 發布:2025-09-17 04:23:17 瀏覽:894
英語作文怎麼看待剽竊 發布:2025-09-17 04:15:18 瀏覽:468
大海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7 04:15:11 瀏覽:376
怎麼准備四級的英語作文 發布:2025-09-17 04:08:53 瀏覽:369
我人很好英語怎麼翻譯成英文 發布:2025-09-17 04:08:43 瀏覽:798
你怎麼看待手機英語作文 發布:2025-09-17 04:06:48 瀏覽:270
學生與游戲作文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7 04:06:39 瀏覽:683
口我用英語怎麼翻譯成英語 發布:2025-09-17 03:52:22 瀏覽:222
這片英語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9-17 03:47:33 瀏覽:80
不允許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7 03:47:30 瀏覽: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