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偉大學英語四級閱讀實訓
with herrings, which Larry found had all been bought by the
B. 已經背了兩遍四級單詞 現在看什麼閱讀材料用來鞏固比較好一點 請各位大神學霸解答 好人一生平安
看四級真題閱讀題,多理解記憶文章中出現的四級詞彙,會比單獨背單詞效果好很多。
C. 韓偉的發表論文
《大學英語課堂上的提問》 吉林教育科學2001 ,1 ISSN 1005-5843
《 培養閱讀與聽力理解能力》現代情報 2001,8 ISSN 1008-0821
「A」在《紅字》中的象徵意義 中外學術導刊 2003,5 ISSN 1726-1804
《影響大學英語教學的語言遷移問題》大學時代 2006,3 ISSN1671-6566
D. 成都東軟學院的辦學條件
據學院官網顯示,截至2014年,成都東軟學院擁有10餘名外籍專家和教師參與英語、日語和專業課的教學。學院十分重視「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從東軟集團、思科、SAP等IT企業聘請30多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授課能力的教師到學院授課,同時定期選派在校教師到東軟集團的相關企業做開發。
學院聘請CISCO、IBM、SUN、ORACL、INTEC、NEC、TOSHIBA、ALPINE等國際著名IT企業的高級技術和管理人員為學院的客座講師。 成都東軟學院部分教學名師姓名職稱備注徐建華 副教授成都東軟學院信息技術與商務管理系副主任胡秋菊 副教授黃文富 副教授成都東軟學院電子商務與市場營銷教育團隊主任余陽 副教授成都東軟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團隊主任張池 副教授李為毅 副教授李勇 副教授成都東軟學院數字藝術系數字媒體教研室主任、美國AUTODESK公司AUTOCAD及MDT教師認證、軟體工程師蒙立 副教授霍伯修 客座教授成都東軟學院數字藝術系客座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廣西分會會員、一級美術師,、中華雲卿書畫社藝術委員,中國名家書畫院院士李霖 客座教授現為中國國畫家理事,美協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畫師,國家人事部人才研究會藝術學部委員
成都東軟學院精品課程級別名稱省級精品課程Java web技術
ASP.NET WEB應用開發(C#)
Linux應用基礎
關系資料庫基礎
電子商務網站建設與管理
企業經營模擬沙盤實訓
資料庫原理與應用
溝通與演講 國家級精品課程嵌入式ARM基礎
數據結構
Java程序設計 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1個第一批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軟體工程),2個四川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網路工程、動畫),2個第二批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電子商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8門四川省省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 成都東軟學院實驗室 院系實驗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計算機系統實驗室
計算機網路實驗室
單片機實驗室
電子電路實驗室
嵌入式實驗室
商業攝影實驗室 信息技術與商務管理系沙盤模擬實驗室數字藝術系雕塑藝術研究實驗室
動畫及非線編實驗室
動漫雕塑基礎實驗室
二維動畫實驗室
繪畫實驗室 應用外語系語言實驗室成都東軟學院部分教學成果展示系別姓名獎項備注計科系 韓偉偉、干陽、米河橋斬獲2015泛珠三角大學生計算機作品賽總決賽銀獎 黃婧(指導老師) 榮獲第十三屆「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基於時間序列和RAN神經網路的霧霾濃度預測理論及其防範(獲獎作品)仲寶才(指導老師) 榮獲第十三屆「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 食物獵人(獲獎作品) 龐洪豐(指導老師) 榮獲第十三屆「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 七彩智幻燈控家居仲寶才(指導老師) 榮獲第十三屆「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 頑皮盒子 張思宇榮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與信息素養大賽上榮獲特等獎 羅曉飛(指導老師)榮獲2015年「啟明星辰」杯全國暨四川省大學生信息安全技術大賽 中喜獲特等獎 信管系 謝佳宏(指導老師) 榮獲第十三屆「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綠色物流—紙質包裝物使用與處理調查報告(獲獎作品) 者吉蓮(指導老師) 榮獲第十三屆「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 高校學生出遊人身安全認知調查報告(獲獎作品) 姚松(指導老師)榮獲第十三屆「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 大學生能力素質現現狀評價、與社會最低期望差距、培養途徑分析社會調查報告(獲獎作品) 王鵬(指導老師)榮獲第十三屆「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 中國夢與在校大學生夢想現狀的調查報告(獲獎作品) 何婕(指導老師) 榮獲第十三屆「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 關於大學生個人職業形象認知與塑造的社會調查(獲獎作品) 方天、楊超、鍾露牛岩、劉闖、宋羽婷榮獲「2015年四川省大學生ERP沙盤模擬經營大賽」二等獎 數藝系李勇(指導老師) 榮獲第十三屆「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 互動式跨平台數字內容展示平台的設計與開發(獲獎作品) 成都東軟學院培養基地基地名稱基地名稱國家緊缺型(信息類)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成都數字娛樂產業人才培訓基地國家數字媒體技術產業化(人才培訓)基地中國軟體名城(成都)人才培養基地成都數字娛樂產業(人才培訓)基地四川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截至2014年5月,成都東軟學院已獲得授權的培訓機構及相應培訓項目如下: 成都東軟學院培訓認證認證名稱認證名稱微軟技術體系MCP(微軟專家認證)培訓教育——MCP(微軟專家認證)證書,如SQL資料庫程序設計認證,面向.Net的Web應用程序設計認證,ADO.NET程序設計認證,HelpDesk認證; 思科授權網路技術學院教育項目——CCNA認證,CCNP認證;甲骨文公司授權培訓中心——資料庫技術認證;SAP公司授權培訓中心 ——ERP技能認證;SUN公司授權JAVA培訓中心 ——JAVA程序設計認證;國際認證專業服務中心——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全球標認證(IC3);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全國三網融合移動互聯人才認證(MITT);全美教育技術服務有限公司(ATA)認證考試合作——ATA是一個考試認證機構,通過參加ATA組織的各門考試均可獲得相應證書;中國企業聯合會授權職業經理人培訓考試中心——准職業經理人認證、職業經理人認證;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授權物流師職業資格認證培訓中心——助理物流師認證、物流師認證;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教育中心授權培訓——IT職業英語水平等級認證;Adobe考試中心——Adobe相關認證證書,如Adobe RIA開發認證、Adobe平面視覺設計師認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可進行計算機網路管理員、商務策劃師等職業技能鑒定; 實訓基地及儀器設備 成都東軟學院建立強大的網路平台和管理系統、研發中心、數字化教學支持中心及網上虛擬實驗室,使學生隨時隨地可進行課堂內外的e學習與實踐訓練;同時學院採用開放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巨大的資料庫和先進硬體平台,使得學生足不出戶即能參與東軟集團的眾多項目開發和各合作夥伴的合作項目。
除了遍及校園的強大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外,學院還將建設物理實驗室、計算機硬體結構實驗實訓室、區域網實驗實訓室、數字電路實驗室、JAVA實驗實訓室、互聯網實驗實訓室、電子商務實驗實訓室等,配置必要的儀器設備,為學生提供校內實驗、實習和實訓的場所。 信息系統建設 成都東軟學院學生每人擁有一台筆記本電腦,教師和其他職員也都全部配置工作電腦,校園內遍布28000餘個信息節點,因而以網路為基礎的信息系統是學院正常運行的基礎。 生活設施 成都東軟學院的教學樓、食堂、學生公寓及相關附屬建築均以高標准建設。配備中央空調的教室和完善的教學設施,為學生提供了舒適的學習環境,學生公寓為標准配置,內有寬頻網介面等設施,宿舍的物業管理實行24小時值班制。 成都東軟學院採用全6類綜合布線,100餘台IBM、HP、DELL、SUN高端伺服器及小型機搭建應用服務平台,超大存儲陣列容納海量信息,為學院IT教學、科研與Labform實驗平台提供堅實保障。
所有教室均配置多媒體投影設備、擴音設備和教師工作用機,使得每間教室都成為多媒體教室,學生可以在課堂理論教學的同時,完成相關的驗證性實驗和部分綜合性實驗。
在軟體方面,學院投入巨資購買了包含四百多門IT課程的全球最大的電子學習課件系統--SKILLSOFT。大連學院開發的各種信息管理系統,如:互動式課件管理系統、視頻點播(VOD)系統、辦公自動化(OA)系統、教學管理系統等應用軟體也已經安裝在成都學院的主機上,屆時即可投入運行。 成都東軟學院校徽圖案由青山、塔樓、連廊、流水四種元素組合而成。
背後的青山,既體現學院背靠青城山的特殊環境,同時象徵堅毅挺拔的人文精神。
下方的水流,象徵都江堰水利工程,既體現學院的特殊地理位置,同時象徵科學和文化精神長流不息,造福人類的寓意。此外,水流的造型借鑒東北大學校徽中將水流與代表東北方的艮卦相結合的圖形,體現學院「神韻源自東大,力量始於東軟」的背景。
正中挺拔的塔樓,是學院的標志性建築,同時象徵積極向上、勇攀高峰的進取精神。
塔樓下方的連廊既是學院標志性建築的一個副局特色的組成部分,同時可以被看作由連貫的字母IT所組成的橋梁,象徵學院辦學理念和特色——架設IT教育與產業應用的橋梁。 精勤博學 學以致用
精勤:意思是精專、專心、勤奮、勤勉。《後漢書·馮勤傳》:「以圖議軍糧,在事精勤,遂見親識。」唐·韓愈《進學解》有言:「業精於勤,荒於嬉」。「精」字強調探究、精專、專注、深湛、嚴密。「勤」字強調勤勉、勤奮。
博學:意思是廣泛地學習,並且有博大包容的眼光與胸懷。《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學以致用:意思是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論語》中提到:「學而時習之」 「傳不習乎」,這里的「習」字,含有踐履的意思;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強調不但要「認識」,還要「實踐」。明末清初顧炎武提出了「經世致用」的思想,強調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這些思想都傳達著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