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培訓 » 國翻英語培訓

國翻英語培訓

發布時間: 2022-07-31 02:53:28

① 用英語翻譯在雙峰國藩實驗學校讀四年級

I'm studyingin 4th grade in shuang feng guo experiment school

如果要表示過去 可以將I'm改成 I was就可以了

② 曾國藩有哪些功績

曾國藩功績:創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的發起者之一、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

曾國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2)國翻英語培訓擴展閱讀

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用洋槍洋炮了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同時也打亂了中國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社會文化秩序,中國出現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西方文化與先進的科學技術一起沖擊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有覺悟的中國人開始了對國家救亡道路的探索,開始了對民族文化的反思。作為傳統文化集大成者的曾國藩,其文化自覺體現了傳統知識分子的責任意識和實踐精神,對於我們思考當代知識分子的文化使命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書生帶兵——文化的力量。

在歷經10餘年京官生涯後,曾國藩因母喪成為一個在家守制的丁憂侍郎。時值太平天國風生水起,撼動了清廷東南半壁。為鞏固統治秩序,咸豐皇帝向曾國藩發出上諭,讓其幫同辦理本省團練鄉民搜查土匪諸事務。

本欲在家終制的曾國藩,在接到武漢失守、人心惶恐的消息後,經郭嵩燾力勸,赴長沙團練鄉民、搜查土匪。在楚勇練就、船炮齊備、准備出征時,曾國藩作《討粵匪檄》,布告遠近,向太平天國發出了宣戰書。

在檄文中,曾國藩首先用排比的句式,犀利的言辭指出:洪楊五年來「荼毒生靈數百餘萬,蹂躪州縣五千餘里」,「兩湖三江被脅之人曾犬豕牛馬之不若。此其殘忍殘酷,凡有血氣者未有聞之而不痛憾者」。

接著更以人倫盡毀,農不能耕、商不能買、士不能讀形容太平天國對社會秩序的破壞,發出「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盪盡。

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的號召,讓讀書人群起而攻之,捍衛自己的精神家園。曾國藩進一步列舉了「粵匪焚郴州之學官,毀宣聖之木主,十哲兩廡,狼藉滿地。

嗣是所過郡縣,先毀廟宇,即忠臣義士如關帝岳王之凜凜,亦皆污其宮室,殘其身首。

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壇,無朝不焚,無像不滅」的行為,意在激起全民公憤,助其殄此凶逆,救我被擄之船隻,找出被脅之民人。不特紓君父宵旰之勤勞,而且慰孔孟人倫之隱痛。不特為百萬生靈報枉殺之仇,而且為上下神祇雪被辱之憾。

檄文最後,曾國藩恩威並施,號召血性男子、抱道君子、仗義仁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對這些人或以賓師相待,或奏請優敘,或授官爵,而反戈者將免死。如果「甘心從逆,抗拒天誅」,則「大兵一壓,玉石俱焚」。

在《討粵匪檄》的號召下,很多讀書人加入了湘軍的隊伍,成為湘軍的中堅力量,在湘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僅如此,在曾國藩和讀書人組成的湘軍將帥帶領下,湘軍刊刻《船山遺書》,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探求治國用兵之道用於軍政實踐。從發布《討粵匪檄》到刊刻《船山遺書》,曾國藩對於文化作用的認識和利用,成為其文化自覺和實踐的重要內容。

③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或者曾國藩家書讀後感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有兩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覺得神奇, 心中也愈充滿敬畏, 那就是我頭頂上的星空與我內 心的道德准則。 ——康德 當合上《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時,我對作者——喬斯坦·賈德著實佩服。他巧妙地借用 柏克萊「靈」的哲學思想——我們周遭的世界與我們的生命全都存在於天主心中,控制了蘇 菲的世界。這使得這本關於西方哲學的哲學史書更富有神秘的哲學氣息。 「你是誰?」 「這個世界從何而來?」 這兩個問題,開啟了哲學之門。當現實的人們正在為柴米油鹽的生活所忙碌時,為嚴峻 的就業形式所煩惱時, 有誰停下來思考這樣的問題, 一個至今無法找到答案而存在問題的問 題。艾伯特對蘇菲說:若將宇宙比喻成魔術師變出的兔子,人類就則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處 的微生蟲,享受安逸,而哲學家總試圖沿著兔子細毛往上爬,以便看清那個魔術師的模樣。 這批哲學者家們,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對自己也滿是疑惑。他們思考著設法解 釋生命中發生的種種。 事物是怎麼來的?泰利斯說水是萬物之源, 赫拉克里說理性是萬物之源, 恩培竇可里斯 說萬物由四種基本元素組成……現在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我們可以輕松地從書本上竊取 「基本粒子」的概念,可是在古老的社會,他們只用了感官與大腦提出「沒有一切事物來自 虛無」這樣的概念。 眼裡看到的和腦子里所想到的是怎樣的關系(即哲學中所討論的「物質」與「意識」的 關系) ?柏拉圖提出 「理型的世界」 亞里斯多德 、 「沒有天生的概念」 黑格爾的 、 「唯物論」 …… 這都是哲學家對世界的探討啊!用自己的智慧、知識,批判地繼承他人的論點,這樣地交流 豈不美妙么? 即便自己的理論不完全正確,卻也是他們對這個世界的一個交代。 對於世界從何而來這樣的問題, 我們從來沒有獲得過任何確定的材料, 所以我們永遠不 可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因為我們的理性不再發揮作用。但哲學家就是這樣,明知如此,還是 會一問再問,全力解答這些艱深問題。也許這就是他們的可愛之處,迷人之點吧! 生活在這個大大的宇宙中的小小的我們,亦如星際塵埃,顯得如此微渺。不奇怪為什麼 有那麼多人信仰上帝,這個宇宙帶給我們太多的秘密,讓我們捉摸不透,所以有人選擇將那 份好奇寄予在一個飄渺的物上。 抬頭仰望星空,看不到天的邊界,假借偉大的科學設備,越是看到星際無窮得龐大,越 是顯得自身如此渺小;越是了解它多一分,越是對它多一份敬畏。這便是哲學的魅力么?親 愛的人類,你們感受到了么? 公安海警學院三十六隊 陳煒丹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初級哲學書籍,講述的是 14 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 回家發現一封由一個神秘的哲學導師寄來的信,從此開啟了她學習哲學的道路。 隨著蘇菲的經歷,一系列哲學史的發展歷程和哲學思想在我心中生根發芽,從而 也引起我對這個世界謎團的好奇與思考。 整本書篇幅很長,我前後一共花了兩個多月才讀完,內容很多,對於哲學史 的發展過程,我記住的很少,但是作者獨具匠心的構思卻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 印象。 閱讀前幾章, 以為本書的主角就是蘇菲和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 而越往下, 越覺得詭異,到蘇菲十五歲生日的那場哲學宴會上,我才漸漸意識到,本書真正 的主角是席德和她的少校父親, 而蘇菲和艾伯特只是本書作者筆下的人物席德之 父少校筆下塑造的人物,少校創造出這兩個人以及他們的經歷,寫成一本書,作 為給女兒席德的生日禮物。而奇怪的是,在少校的筆下,蘇菲和艾伯特也漸漸感 受到了這個創造者的存在,知道了自己的命運都掌握在他手中,於是他們通過自 己的努力,最終脫離了少校的控制,獲得了成功。這種被創造者逃離被安排的命 運的構思,讓我感覺很微妙,甚至感到思維有些被小小的扭曲了。 很久以前就被灌輸以一種思想,就是哲學書非常枯燥、難啃,所以這是我第 一次嘗試閱讀哲學類的書籍,但它給了我驚喜並激起了我的思考和興趣。書中的 少校筆下的蘇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學的發展史, 但它給我的啟迪卻很多, 我想, 作者用心良苦的構思,或許是要更直觀地告訴我們,真實與虛幻其實並沒有什麼 界限。而我們是誰,誰又是我們,我們是否真實的存在,還是如同蘇菲和艾伯特 一樣,只是被一個更偉大的個體所操縱著的一些幻像而已?一切都如同迷一樣。 但無論如何,即使我們有太多太多的不解,世界仍舊存在,地球仍舊旋轉,時間 仍舊流逝,周而復始……或許這就是哲學吧! 知名作家南方朔是這樣評價本書的:《蘇菲的世界》的小說部分,蘇菲的主 「 體自覺過程頗像偵探故事加上現代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哲學加偵探,加幻想, 再加上宇宙觀,它讓人心胸開闊,這不正是哲學愛智最古典的定義嗎?」是啊, 雖然初次接觸哲學的我還不能非常深刻地理解書中的一些內容, 也不能像南先生 那樣作出深刻的評價,但是,我感受到,它喚醒了我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對人生終 極意義的思考,這的確是一本好書!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初級哲學書籍,講述的是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一封由一個神秘的哲學導師寄來的信,從此開啟了她學習哲學的道路.隨著蘇菲的經歷,一系列哲學史的發展歷程和哲學思想在我心中生根發芽,從而也引起我對這個世界謎團的好奇與思考.
整本書篇幅很長,我前後一共花了兩個多月才讀完,內容很多,對於哲學史的發展過程,我記住的很少,但是作者獨具匠心的構思卻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閱讀前幾章,以為本書的主角就是蘇菲和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而越往下,越覺得詭異,到蘇菲十五歲生日的那場哲學宴會上,我才漸漸意識到,本書真正的主角是席德和她的少校父親,而蘇菲和艾伯特只是本書作者筆下的人物席德之父少校筆下塑造的人物,少校創造出這兩個人以及他們的經歷,寫成一本書,作為給女兒席德的生日禮物.而奇怪的是,在少校的筆下,蘇菲和艾伯特也漸漸感受到了這個創造者的存在,知道了自己的命運都掌握在他手中,於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脫離了少校的控制,獲得了成功.這種被創造者逃離被安排的命運的構思,讓我感覺很微妙,甚至感到思維有些被小小的扭曲了.
很久以前就被灌輸以一種思想,就是哲學書非常枯燥,難啃,所以這是我第一次嘗試閱讀哲學類的書籍,但它給了我驚喜並激起了我的思考和興趣.書中的少校筆下的蘇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學的發展史,但它給我的啟迪卻很多,我想,作者用心良苦的構思,或許是要更直觀地告訴我們,真實與虛幻其實並沒有什麼界限.而我們是誰,誰又是我們,我們是否真實的存在,還是如同蘇菲和艾伯特一樣,只是被一個更偉大的個體所操縱著的一些幻像而已 一切都如同迷一樣.但無論如何,即使我們有太多太多的不解,世界仍舊存在,地球仍舊旋轉,時間仍舊流逝,周而復始……或許這就是哲學吧!
知名作家南方朔是這樣評價本書的:"《蘇菲的世界》的小說部分,蘇菲的主體自覺過程頗像偵探故事加上現代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哲學加偵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觀,它讓人心胸開闊,這不正是哲學愛智最古典的定義嗎 "是啊,雖然初次接觸哲學的我還不能非常深刻地理解書中的一些內容,也不能像南先生那樣作出深刻的評價,但是,我感受到,它喚醒了我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思考,這的確是一本好書!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 劉鎮銘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後來 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 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 60 年,其功業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 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後人。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 吏到現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於近 人,獨服曾文正。"而蔣介石更是頂禮膜拜,認為曾國藩為人之道,「足為吾人之 師資。」蔣介石去世之前,一再叮囑他的長子蔣經國要終生研究曾國藩。可見曾 國藩影響之大。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位兄 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 330 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 個。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 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在家 書中讓人感覺他是一個對子女的學習教育非常嚴格的父親。他很多家書中都要 求其子,把日常練習的字,詩詞等作品寄給他看,然後,他再根據他們的學習 情況加以指導,他指出「讀書宜專,習字宜恆」。同時他也是一個慈愛的父親。 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仔細詢問有沒有在吃葯,吃了什麼葯等等。還建議 要想身體健康關鍵是平時要加強鍛煉,不能一味的靠吃葯,「飯後千步走」是 個不錯的健身方法。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 貼入微;、又是最仁慈的父親,其後世子孫中大師級人才輩出,遍布海內外。曾 國藩的家教或許給出了答案。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 但願為讀書明理的君子」。與曾氏家教比較,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的教育目標發 生了偏差,我們過分的重視了「才」的教育,忽視了「德」的教育。什麼是曾 國藩所說的「君子」呢?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已有定論:「才德全盡謂之 聖人,才德皆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愚人不 足為社會患,小人卻是社會的大患,「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 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振聾發聵,值得我們深省呀。 我們的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的「重負」主要來源於學數學、學寫 作、學英語、學各式各樣的特長……。與曾氏家教比,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 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學校教育應當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們明白人與人的 關系,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兄與弟的關系,知道人與人的關系才能把人做好。 讓孩子們明白自己的身份,應該盡什麼義務,應該行什麼禮節,這就是教育。 《曾國藩家書》中對弟子的教育就是從生活行為入手,著眼道德培養。而我們 今天的教育卻把這些忽略掉了。有人戲稱我們和孩子是「非常 6+1」的關系,6 個大人圍繞著 1 個孩子轉。再窮也要富孩子,致使許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 知道生活的艱辛,追求享樂,攀比虛榮。許多孩子也習慣了自己的中心地位, 人人為我,我還為我,極度自私。這樣的孩子都不懂也不會去敬愛自己的父母, 「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敬愛自己的父母,又怎麼會愛他人、愛祖國。 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麼社會責任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 談「平天下」。 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 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 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 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 高級幹部。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毛澤東稱贊他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 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 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 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 冠冕一代"。 所以說雖然是在腐朽、封建的清王朝,曾國藩自有他的一套,但是現在的 我們也可以借鑒他好的一面,運用到平時的生活、工作、學習當中,讓自己成 為一個有深度的人,對社會、國家,做點奉獻,就算是默默無聞,哪怕沒有他 那樣流傳百世,也要時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以綿薄之力回報社會和家人。

俗話說:文如其人。讀曾國藩的家書,好像聽見他在耳邊娓娓道 來,看不到絲毫厚黑、狡詐,也不會覺得他是一個政治家。家書從曾 國藩由翰林院庶吉士初授官職到去世前不久,跨越近三十年。除了思 想漸趨成熟外, 他的志趣仍然和少年讀書時一樣, 始終以讀書人自居, 這決定了他對周圍事物的看法,也成為他一生成功的基石。他在信中 表述的對為學、作文、歷史等等的認識,有很多經驗值得後人學習, 按現在的話說, 即是他有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和領悟能力。 他科舉出身, 卻深得教育大義,更加強調靈活大氣、堅挺的文風。他在家書中對自 己官場得失談的較少,而始終牽掛在心的是少年時學習的誤區,如字 體、天文等,這幾乎成為他一生的遺憾。同時,他官學並舉,胸懷大 略,時時刻刻警戒自己:做官清廉、做人謙遜、做事勤勞。對弟弟、 兒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功夫力透紙背,非一般官宦人家所能及。 感受最深的, 是他作為過來人對以前每個階段讀書方法和效果的 總結。他的方法積極向上,深得儒家精神熏陶。開始認為自己學術修 養已經可以了,可是准備寫書時又認識到基礎不扎實、涉及面窄,還 遠遠沒有達到總結前人經驗後再提煉的地步。 他講究做人與作文融會 貫通,特別強調讀書的意會和對人的教化作用,教導兒子「自古聖賢 豪傑、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詩言 之,必先有豁達光明之識,而後有恬然沖融之趣」,「人之氣質,由於 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於陶詩之識度不能領會, 試取其詩反復讀之,若能窺其胸襟之廣大,寄託之遙深,則知此公於 聖賢豪傑皆已登堂入室」。對科舉考試,他評論道:只有文丑而僥幸 者,斷無文佳而埋沒者;針對弟弟們的考試失利,建議他們從自身找 問題,而不是徇私舞弊,到主考官面前說情。他總結了為學初始階段 模仿和積累的必要,「收效較速,取徑較便」。對於通用學習方法,他 談到「看生書宜求速,溫舊書宜求熟,習字宜有恆,作文宜苦思」。讀 經之法在於「耐」字,一句不通,不看下句;讀史之法「莫妙於設身處 地,每看一處,如我便於當時之人酬酢笑語於其間」。他感嘆少年十 五、六歲是人生長、讀書的關鍵時期,自己到三十歲時方悟出文理之 意,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引以為重的知識。 除了讀書習字之外,曾國藩也提到了修身養性、處理人際關系等 方面。 姑且不論他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是非功過, 僅從個人角度來看, 歷史上轟轟烈烈、建功立名的人物能做到功成而退、善始善終的人少 之又少。而在晚清動盪的政局下,他以漢族耕讀人家出身的背景,能 做到官居一品,爵至封侯,不僅需要足夠的能力和魄力,更需要洞悉 人生和社會的方方面面,這些可以從曾氏家書中窺見一斑。他在位居 高官時仍能以朴實的觀念教育兒子,「陳岱雲姻伯之子,比爾僅長一 歲,以其無父無母家漸清貧,遂爾勤苦好學,少年成名。爾幸托祖父 余蔭,衣食豐適,寬然無慮,遂爾酣豢佚樂,不復以讀書立身為事」。 在大兒子 23 歲時,指出「今年二十三歲,全靠爾自己發憤,父兄師長 不能為力」;對小兒子則指出「生長富貴,但聞諛頌之言,不聞督責鄙 笑之語,故文理淺陋而不自知。處境太順,無困橫激發之時,難期其 長進」。他在京城權傾朝野,卻規勸家人不要自高自大,插手地方政 事。對同為高官的弟弟,他談到「縱人以巧詐來,我仍以渾含應之, 以誠愚應之。久之,則人之意也消;若鉤心斗角,相迎相距,則報復 無已時耳」;「未有錢多而子弟不驕者。吾兄弟欲為先人留遺澤,為後 人惜余福,除卻勤儉二字,別無做法」,「此時家門極盛,處處皆行得 通。一旦失勢,炎涼之態處處使人難堪。故不如預為之地,不見不聞 之為愈也」,「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從這 些言語里可以感受到他的坦誠大度和堅毅穩重,這些絕不是所謂厚 黑,完全是積極向上的認識和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和現代社會卡 耐基、拿破崙·希爾等的成功學如出一轍。讀曾氏家書一個重要的收 獲就在於能讓讀者直接與他對話,有助於糾正社會上某些觀念的誤 導。

④ 昆明考研英語輔導班,大家選的是哪個

建議上佩文外語吧,相當不錯,還可以一對一,學英語跟上老師講的後主要聽學校老師的,輔導班只能是輔助作用,離開老師的不行。其實考研輔導就那麼幾個 大同小異 主要還是靠自己.

⑤ 土木工程研究生課程與本科課程有什麼區別有英語和政治課嗎

一般高校有英語和政治,英語一般學校是分級別的,有免修,有點要修研究生英語基礎,還有的自己選擇修一些寫作、雅思、口語、托福課。政治一般要看學校安排,自己選擇餘地較小。
土木工程專業課一般較本科課程偏理論,一般要包括彈性力學、塑性力學、高等土力學、岩石力學、數值模擬課程等等 ,每個學校開的課根據代課老師的安排有所不同,也和學院土木工程方向有關

⑥ 曾國藩之前叫曾子城,後來才改名為曾國藩。那他的弟弟們為什麼也都是叫國什麼什麼的比如曾國荃曾國葆

曾國藩的名字大有來歷。
曾國藩乳名寬一,讀書時取名子城,字居武,後改字伯涵,自號滌生,1838年中進士後始改名國藩。
另外,在曾氏家族中,曾國藩兄弟是傳字輩,其派名分別為傳豫(國藩)、傳晉(國潢)、傳謙(國華)、傳恆(國荃)和傳履(國葆)。曾國藩弟弟們名字中的「國」字是否是追隨曾國藩而起,目前尚未見權威說法。想來兩者應該是大有關系的。同時他的幾個姐妹也都叫國蘭國蕙等,其中的關系確實值得研究。
清康熙年間,皇帝御賜孔、孟、顏、曾四姓統一輩分派語,以前後貫穿不亂,全國同一,其中曾氏派語為:「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道光年間,又續賜曾氏派語為:「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民國初年,袁世凱又以大總統名義續賜曾氏派語為:「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蔚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⑦ 曾國藩是如何訓練他的水師的

水師不可 順風進擊,善擇營地,「先自治,後制敵」,深溝高壘,地道攻城之術,水陸配 合,以靜制動,「先拔根本,後斬殘敵。
水師守備成名標者,頗能言船炮事。國藩亦自以意,用商船改造為長唇寬舷,試發炮,果不震。而資費無所出,乃奏截留大營粵餉銀八萬,興水軍四千,船二百。其大自五百石及千餘石,炮自二百斤至三千斤,又推五日競渡船意,為短橈長槳如蛇足,以人力勝風水。奏征右江道張敬修率戰船,不果來。而同知褚汝航奉檄代敬修,造長龍戰船於湘潭。先成名標於衡州造者,曰快蟹、三版、閩、越船制略備矣。然非有法,直以意消息,屢改乃成。其軍亦募操舟人為之,增設炮手;其統將,國藩自主之;其裨將,亦號營哨官,純用儒生、農氓,或陸營弁丁;其經營尺寸輕重之度數,皆自慮度之。而總督吳文鎔,頗與同心,時相商定焉。

⑧ 這段英語翻譯成漢語怎麼翻譯,相親對象考我的:Zeng Guofan thought: "talent and morality can not

國藩認為:「人才和道德不能同時實現,對利益有興趣的人不能放在重要位置。」也就是說,美德勝於才華,那些有夢想的人並不重要。在選擇和任命人員時,他要求盡可能地放棄那些非常正式,足智多謀的人,而選擇那些努力工作並願意工作的人。為此,他提出:「觀察人們的方式是要有正直而不是官僚主義,要多層次,少瘋狂。」在他看來,那些渴望表達自己的人不會長期使用。有才華但脾氣暴躁的人要謹慎使用;道德高尚,聲譽低下的人,不願陞官網的人,不願當官的人不推薦。曾國藩在選湘軍時,模仿了著名的抗日軍齊繼光的作法。明代將軍,並招募和實踐了最誠實最誠實的農民。曾國藩領導的大將軍大多是忠實而血腥的人民,例如蔣中原,李緒斌,他們都非常勇敢地戰斗,「為全國救死人做出了貢獻」,最終贏得了勝利。曾國藩認為,只有憑借「美德」的優良基礎和適當的修養,他一定會成為偉大的工具。另一方面,如果有任何美德問題,他也會保持距離。根據史料的記載:曾國藩駐軍在安慶,有個親戚投奔他 一天,。正遇上飯里有不太好的稗粒,這個人就將不好的稗粒挑出來,然後再吃剩下來好的。曾國藩觀察了很久,也沒有說什麼。曾國藩認為這個人品行不端,就取了幾十金讓老鄉回家了。這個人不是別人,是曾國藩的侄子。但這也沒有他顯示對性格的重視

⑨ 我想知道大家支持在中國軍隊里推行孔子的儒家思想嗎謝謝回答.

一、 獲取功名,肆力理學曾國藩,原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嘉慶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811 年12 月26 日),出生於湖南湘鄉縣南的白楊坪村(今屬雙峰縣)的一個中等地主家庭。祖父曾玉屏,為鄉村的土財主。父曾麟書,是個多年不第的老童生,直到43 歲才考中秀才。在家庭的嚴格督促下,曾國藩從小勤奮讀書,熟悉了封建禮教綱常等一套儒家倫理道德,成為他以後立身處世的基本准則。道光十年(1830),他20 歲時外出求學,先在衡陽唐氏家塾畢業,翌年改進湘鄉連濱書院。道光十三年(1833)考中秀才,進入長沙嶽麓書院學習。在這里,他系統地接受了封建思想教育和湖南學風的熏陶,對他日後的治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曾國藩於道光十四年考中舉人。在以後的兩三年間,他連續兩次前往北京參加會試,結果都名落孫山。但是這兩次北京之行,對促使他努力向學大有幫助。回到湖南家鄉後,他閉門在家,發憤攻讀,對歷史和古文潛心研究,因而較大地提高了學識素養。道光十八年(1838)正月,曾國藩第三次赴京參加會試,以第38 名中試。四月,殿試三甲42 名,賜同進士出身。朝考一等三名,以庶吉士入翰林院庶常館。道光二十年散館,列二等19 名,授翰林院檢討,秩從七品。考中進士並被選入翰林院,對功名心切的曾國藩是一個很大的激勵。早在道光十一年他便改號滌生,要求自己「滌其舊染之污」而新生③。中進士後又「更名國藩」,期望作為國家的屏藩,立功業於亂世。特別是選入翰林院後更是「毅然有效法前賢,澄清天下之志」①,對於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都進行嚴格的要求,從而更勵志於探求學問。正好這時,湖南善化學者唐鑒由江寧藩司入官太常寺卿,曾國藩便「從講求為學之方」。唐鑒是個理學家, 「專以義理之學相勖」,在唐的帶動影響下,曾國藩開始「肆力於朱學」。這時中英鴉片戰爭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對於這一引起中國「數千年來大變局」的大事,曾國藩是很注意的。他當時對於英國資本主義勢力之入侵持憎惡和反對態度,譴責他們「逆性同犬羊,貪求無厭」②。贊揚姚瑩、達洪阿率領台灣軍民擊退侵台英國兵艦,俘獲英國士兵多人的正義反抗是「大快人心」的舉動③。鴉片戰爭結束後,曾國藩更致力於理學,按照理學家的嚴格要求進行修身養性。他以倭仁為榜樣,「每日自朝至寢,一言一動,坐作飲食,皆有札記」④,將讀書與修身結合起來。他在治理學的同時又治古文辭,追隨桐城派學習古文、詩詞等。幾年以後又對考據之學感興趣。於是他認為的「自西漢至於今識字之儒」的「義理之學、考據之學、詞章之學」三途⑤,都已涉身其中,因而為進一步研究學問打下了較為扎實的基礎。 二、 上折陳言然而,時事的變幻使曾國藩朝另一方向發展。道光二十九年(1849),曾國藩已升任禮部右侍郎。當時,經過鴉片戰爭之後,西方資本主義經濟侵略自沿海向內地而逐步深入,國內原有的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面對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動盪形勢,曾國藩感到憂心如焚,因而在咸豐帝即位後連續上奏,提出不少建議。其中,《應詔陳言疏》關於人才的培養與使用對咸豐帝有所震動,批示「切中情事,深堪嘉納」,令有關部門「評議以聞」,但經「部議格不行」;《議汰兵疏》進呈後獲「召見,嘉其切中時弊,諭以俟廣西事定再行辦理」①。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曾國藩在極其焦急之中又向咸豐帝陳奏《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直接向咸豐帝提出三條尖銳的批評意見。其一是「防瑣碎之風」,批評咸豐帝「自去歲以來」只注重諸臣之「細節」,而疏於國家大計,表現在「發往廣西人員,??位置之際未盡妥善」;其二是「杜文飾之風」,批評咸豐帝「徒尚文飾」,不講實際,不能採納好的建議,「自去歲求言以來」,對一些「嘉謨至計,究其歸宿,大抵皆以『無庸議』三字了之」;其三是消「驕矜之氣」,批評咸豐帝去歲以來既下詔求言,結果卻拒諫自專,無視百僚的意見。指出「目今警報運籌於一人,取決於俄頃,皇上獨任其勞,而臣等莫分其憂,使廣西而不遽平,固中外所同慮也」②。也就是指責咸豐皇專橫獨斷,致使太平天國起義不能很快鎮壓下去。曾國藩上奏此折是想效古忠臣之鯁直敢諫,自以為不失為忠心耿耿之諍言,但卻差一點引起大禍,咸豐帝閱奏後大為震怒,「立召見軍機大臣,欲罪之」①。由於周圍大臣的勸說才作罷。這次事件對曾國藩教訓很深,此後他再也不敢憑一片赤誠去「冒犯天顏」了。咸豐二年六月,他被派充江西鄉試正考官。七月,得悉其母病逝訊息,急忙回原籍奔喪。 三、 組織湘軍,屠殺會黨群眾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 年1 月),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樹起了反抗清朝封建統治的大旗。經過兩年余奮戰,自廣西入湖南、進湖北,順長江而下,經江西、安徽、江蘇,於咸豐三年二月(1853 年3 月)攻下江寧府城,隨即將它定為國都,改名天京。這時清皇朝的八旗兵早已腐敗,繼起的綠營兵也日趨衰敗。清廷先後調集大批軍隊前往廣西、湖南鎮壓,結果紛紛敗潰,只好尋求地方武裝力量進行阻擋。當咸豐二年太平軍進入湖南後,清廷便命令兩湖督撫等地方官員勸諭士紳,舉辦團練。此時,曾國藩正因母喪在原籍守制。這年十二月十三日(1853 年1 月21 日),他接到湖南巡撫張亮基轉來軍機大臣轉達咸豐帝十一月二十九日上諭,要他以在籍侍郎的身份協助張亮基「辦理本省團練鄉民」。曾國藩接旨後四天即前往長沙,著手籌辦團練武裝。鑒於清朝原有軍隊已不足以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實際狀況,曾國藩認為必須從根本上著手,建立與培訓起一支有嚴密組織並有頑強戰斗意識和實戰能力的新軍。為此,他擬定了他的建軍原則,竭盡全力組織起一支新的地主階級武裝湘軍。在湘軍興起前,湖南已有新寧舉人江忠源兄弟等在本籍自募的楚勇和湘鄉儒生羅澤南、王錱師徒主持的湘勇,在鎮壓地方農民起義上都取得相當的成效。曾國藩與他們這些人有著師生或同鄉的情誼,便在他們原有的基礎上,吸收其經驗並大加發展。他的湘軍與舊軍隊比較,在兵源、選將、營制以至訓練辦法上都是「改弦更張」的。首先,在兵源上,湘軍的官兵來源採取逐級自行召募的辦法,即:「帥欲立軍,揀統領一人,檄募若干營,統領自揀營官,營官自揀哨官,以次而下,帥不為制」。這個「帥」就是曾國藩,上一級負責挑選下一級,層層相連,最後歸屬曾國藩總指揮。當時湘軍士兵只在湖南省內,主要在長沙、寶慶二府內召募,尤以湘鄉人為多。這樣的募集辦法與清朝軍隊「將不必由帥選」,正好相反。它利用地域觀念和同鄉感情,促使彼此間團結合作,避免過去官兵「不相習」,上下缺乏感情聯系,互不相乾的冷漠狀況,而達到「一營之中,指臂相聯」,使「弁勇視營、哨,營、哨官視統領,統領視大帥,皆如子弟之事其父兄焉」②。其次,在將士素質上,要求「凡募勇,取技藝嫻熟,年輕力壯,朴實而有農氣者;其有市井衙門氣者不用」①;而在將官上則選擇紳士與儒生,其主要將領大多是有同鄉、同學、師生、親友關系,且是氣味相投,講求「忠君」、 「衛道」的程朱理學忠實信徒。用曾國藩的話是,「概求吾黨質直而曉軍事之君子」②,並具體要求「帶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歸根結蒂是必須肯為維護封建統治秩序作出個人犧牲,即具有「忠義血性」者,以能為封建主義制度效忠的政治標准為根本原則③。再次,特別強調對士兵進行嚴格訓練。在「訓」字上,「以忠義激勵將士」,進行封建倫理和紀律教育。「崇紀律,重廉恥」,要求「有勇知方」。嚴禁將士吸食洋煙(鴉片)、打牌押寶(賭博)、姦淫婦女和結盟拜會等;在「練」字上則加強練隊伍和練技藝。每天必須按規定出操、練習各種武藝和陣法、巡邏放哨和列隊點名等,要求行動整齊,勇於作戰。這樣,曾國藩利用封建宗法關系作為維系湘軍的紐帶,使全軍上下歸他一人調度指揮,湘軍成為以曾國藩為首領的私人武裝。這是中國近代最早出現的軍閥集團。湘軍的骨幹多是以各種封建關系糾集在一起的中下層封建知識分子。他們出身於一般中小地主家庭,功名不高,或是諸生、文童,也沒有顯赫的政治地位。但這些人都浸透了封建正統思想,都以堅決維護封建名教和統治秩序為己任。這些人比腐朽的封建官僚有才幹,他們兢兢業業,有一股拚命向上爬以取得功名利祿的頑強精神和野心。曾國藩正是帶領這樣一批儒生們,結成「誓不相棄之死黨」④,而成為太平軍的死敵。在曾國藩組織湘軍的過程中,即在咸豐三年間,尚未與太平軍正式作戰前,他就已指揮這些未成軍的練勇在湖南境內多次鎮壓過會黨起義,也曾派遣他們到江西支援過當地團練與太平軍作戰。在對待起義軍上,曾國藩採取極為殘忍的手段。早在咸豐三年二月他在給咸豐帝的奏摺中就提出:對起義軍「非嚴刑峻法痛加誅戮必無以折其不逞之志,而銷其逆亂之萌」,主張「欲純用重典以鋤強暴」,並聲言:「但得良民有安生之日,即臣身得殘忍嚴酷之名亦不敢辭。」①他的主張得到咸豐帝的積極支持,批示他「必須從嚴,務期根株凈盡」②,因而他更加放手大幹。這年上半年,他在長沙設審案局,依靠地方紳耆,大批捕殺,立三等法:重則處以斬梟;輕亦立死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他不「拘泥常例」,借用巡撫令旗,捕人多,殺人快,「案至即時訊供,即時正法」,心狠手辣,在百十天內,就屠殺了200 多人。他這樣大肆殺戮的暴行,遭到社會輿論的嚴正譴責,人們給他起了「曾剃頭」和「曾屠戶」的綽號。 四、 鎮壓太平天國湘軍籌建於咸豐三年,原先只有陸師,以後為與太平軍爭長江水上優勢又籌建水師。水、陸兩支隊伍於咸豐四年正月下旬分別建成。水陸各5000 人,營制每營500 人,各分為10 營。水師擁有「快蟹」40 號,「長龍」50 號,舢板150 號,拖罟1 號(作為曾國藩的座船),又購民船120 號改造為戰船,另雇民船一百數十號,以載輜重。加上夫役水手7000 餘人,水陸共有員弁兵勇一萬七千餘人,自衡州(今衡陽)出發,會師於湘潭,聲勢浩大,欲「東征」與太平軍決一死戰。曾國藩於出師時,發布《討粵匪檄》,竭力維護封建專制制度和孔孟之道,同時也抓住了太平天國的某些弱點加以渲染。它充分反映了曾國藩對農民反封建斗爭的仇恨,表明了他作為封建地主階級利益的維護者鎮壓農民起義的頑固立場。當曾國藩率領湘軍大舉「東征」時,太平軍水師已據有長江天險,陸上則佔有皖、贛、鄂三省的大部分。而這時安慶、九江早已在太平軍手裡,武昌也正處在太平軍包圍中,太平軍顯然佔有絕對優勢。曾國藩的東征,戰略目的是在爭奪武漢、九江、安慶這長江中游的三大據點,然後進軍東南,包圍天京。因此,此後七八年間,湘軍便同太平軍對這三大據點進行了激烈的反復的爭奪。曾國藩面對太平軍強大的兵力及其所佔有的優勢,認為必須逐步推進,步步為營,而不能急於冒進。他首先著眼於兩湖地區,與太平軍展開了拚死的戰斗。戰斗最早於咸豐四年(1854)三月上、中旬在岳州府周圍進行,老湘營王錱兵敗退守岳州,又縋城逃跑,大部分被殲,太平軍乘勝進占湘潭,鉗制長沙。曾國藩以湘軍主力力爭湘潭,並自率水師攻打長沙北之靖港,結果湘軍水勇潰敗,戰船三分之一被焚毀和為太平軍所獲。曾國藩羞憤交加,投水自殺,被隨從救出。湘潭方面雙方激戰7 日,太平軍傷亡重大,被迫退出,長沙外圍緩解。曾國藩利用3 個月時間休整,於六月中重新出動,七月初一日奪回岳州府城。這年八月,曾國藩督率湘軍水陸師分三路進攻武漢。八月二十三日(10 月14 日)攻陷武昌、漢陽,太平軍停泊漢水的千餘艘船隻擬沖至長江,被截毀殆盡,湘軍水陸東下,進攻江西。十月十三日(12 月2 日),湘軍水師在彭玉麟、楊載福帶領下又攻斷湖北田家鎮至半壁山的攔江鐵鏈,焚毀太平軍船隻4500 余艘。湘軍大為得勢。然而,風雲突變,這年十二月太平天國派石達開率軍在江西湖口、九江焚湘軍水師船隻。特別是十二月二十五日(1855 年2 月11 日)在九江夜襲湘軍水師,焚戰船多艘,獲曾國藩座船,盡得其文卷冊牘,曾國藩走投無路,再次投水尋死,被人救起送羅澤南營中。緊接著咸豐五年春,太平軍第四次攻佔漢陽,並第三次攻克武昌城,曾國藩率部龜縮南昌城內不敢出來。下半年十一月石達開回師江西,在短短3 個月里,贛中、贛北盡為太平軍所得。到咸豐六年上半年,曾國藩率湘軍東征與太平軍進行了將近3 年的爭奪戰,彼此各有勝負,但總的形勢對湘軍是不利的,不僅長江中游三大據點都在太平軍手裡,而且太平軍還控制了從武昌到鎮江之間所有沿岸的城鎮;安徽、江西、湖北東部以及江蘇部分地區也都為太平天國所有。然而不久,「天京事變」爆發,形勢急轉直下。曾國藩帶領湘軍趁機反攻。咸豐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856 年12 月19 日),湖北湘軍胡林翼、楊載福等攻陷武昌。咸豐七年九月初九日(1857 年10 月26 日),湘軍攻陷湖口,被阻隔3 年之湘軍水師彭玉麟部與楊載福部在外江會合。在此期間,自咸豐七年二月到八年六月的一年四個月時間里,曾國藩因丁父憂回原籍守制。他與清廷的矛盾,也通過三四年來戰事的進展而有所增長。以咸豐帝為首的清朝統治集團對於曾國藩本來就懷有疑慮,始終都僅賜給他空頭銜而不予以實權,使他感到處處都有阻力。他曾向咸豐帝提出至少授給他以巡撫職務以便於辦理軍務,調動糧餉等,但沒有獲得同意,而讓他繼續「在籍守制」。到咸豐八年元月,由於胡林翼、駱秉章先後奏請他統兵援浙,他才再度出山。經過幾年來與地方官吏和清廷的交涉折沖,又經過一年多來在原籍守制期間的反思,再度出山的曾國藩變得老練圓滑了。此後的曾國藩與清廷及與地方官吏的關系漸趨於合拍,他的職權地位也隨著形勢變化發展而不斷有所提高。太平天國的實力由於領導集團的內訌而大為削弱,使總的形勢大有利於清廷,但就湘軍與太平軍的較量來看,在咸豐八年至十年的兩三年間則仍有起伏。咸豐八年四月,湘軍李續賓等會同水師楊岳斌(即楊載福)、彭玉麟聯合攻下九江,太平軍一萬七千餘人死難,長江中游第二據點又為湘軍所得。但同年十月,三河鎮之戰,李續賓所部湘軍精銳6000 為陳玉成、李秀成聯軍全殲,湘軍悍將李續賓等被擊斃,給曾國藩及其湘軍集團打擊之大,不亞於咸豐四年冬湖口、九江曾國藩座船被俘獲之役,「不特大局頓壞,而吾邑士氣亦為不揚」③。咸豐九年(1859),石達開部太平軍擬行入川,駱秉章與胡林翼計議,通過湖廣總督官文奏請清廷派曾國藩入川布置,以確保湖北餉源,而乘機為曾謀得川督。咸豐帝雖下令調派曾國藩率軍入川,卻無意授他以四川地方實權,因而胡林翼等又合計將曾國藩留駐湖北,共謀進軍安徽。此後曾國藩便以攻取安慶作為湘軍的戰略重點和當務之急,把安慶之戰看作是「目前關系淮南之全局,將來即為克復金陵之張本」來考慮①。曾國藩進攻安慶採取圍城打援的策略。他以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實行力取上游,逐漸及於下游,也就是先取安徽,再及於江、浙的方針,始終堅定不移。即使是咸豐十年春夏之間江南大營再次解圍,和春、張國梁兵敗身死,蘇常危急,咸豐帝一再催促曾國藩率湘軍東下支援,他都拒不從命,安然不動。咸豐帝萬不得已,只好賜曾國藩以兵部尚書銜,署理兩江總督,並連下諭旨,令他撤安慶之圍,馳援蘇常。他也還是奏稱「自古平江南之賊,必踞上游之勢,建瓴而下乃能成功」②,堅持原來的觀點。最後清廷不得不同意他的意見。由於堅持先打安慶再及江南的戰略方針,在此後安慶攻陷後,湘軍在圍攻天京上擁有更加有利的形勢。但是,太平天國晚期洪秀全重用洪仁玕,輔以陳玉成、李秀成二人的善於帶兵和富於實戰經驗,使曾國藩的戰略意圖不可能輕易實現,而且經常陷於困境。咸豐十年夏至十一年初夏,曾國藩坐鎮祁門近1 年,調兵遣將與太平軍爭奪皖南。在十年十月和十一年四月,曾國藩就曾先後兩次因太平軍李秀成和李世賢分別率部逼近而驚慌萬狀,兩次都寫了遺囑安排後事,只是因為太平軍沒有進一步進攻而使之度過了危機。事後他還心有餘悸,再不敢身臨前線指揮作戰了。安慶經過長期的圍困,於咸豐十一年八月初一日(1861 年9 月15 日)終於被湘軍曾國荃等部攻陷。在曾國藩支持下,曾國荃縱兵殺掠,乘機大發橫財。安慶的失陷,使天京失去重要的屏障。太平軍從此居於守勢,湘軍與太平軍的主要戰場也由安徽轉移到江蘇。咸豐十一年七月,咸豐帝死於熱河避暑山莊。這年十月,慈禧太後依靠帝國主義的支持,與恭親王奕

熱點內容
喜歡可愛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5 13:09:38 瀏覽:134
進門請把鞋脫了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5 13:05:00 瀏覽:863
我要瘦英語怎麼翻譯英文怎麼說 發布:2025-09-15 12:35:46 瀏覽:947
愛學英語的爺爺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9-15 12:13:00 瀏覽:501
將來想學數學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5 11:54:38 瀏覽:437
我們去旅行了英語怎麼寫作文 發布:2025-09-15 11:52:37 瀏覽:403
英語作文我的家範文怎麼寫 發布:2025-09-15 11:49:34 瀏覽:954
怎麼寫以我為主題的英語作文 發布:2025-09-15 11:46:00 瀏覽:312
套鏈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5 11:43:51 瀏覽:178
就找你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5 11:22:32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