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培訓班畢業發言
『壹』 在英語補習班的學生畢業典禮講話,在200——300字左右,要中文。急求!!!
找翻譯公司 或者搶手啊
『貳』 怎樣學好初中英語
怎麼學好初中英語?有哪些方法?
"怎麼學好初中英語?",這個問題實在是難以回答,因為這個問題實在是太籠統了,你還不如問"自己並不是很想努力,怎麼才能走捷徑學號英語呢?"而有些人是真心的想要學習,所以就會先虛心的學習一段時間,實在不會不會的地方才會向學習比較優秀的人討教問題的,而且這種虛心學習的人是會按照自己的真實狀況來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問題.通常的情況下,假如是借鑒別人的成果,先要考慮的是你要借鑒的人是不是和你有一樣的處境和背景,這樣他才會理解你所處在的境況,才會借給你的.
初中英語語法
這個是需要勇氣的,那就是大膽說出來,你想說的英文全部都大膽的往出說,這樣才能很好的發現你的錯誤不足還有優秀的地方啊.
關於怎麼學好初中英語的方法已經介紹完畢了,希望同學們可以認識並且掌握好這些學習英語的方法.
『叄』 英語培訓學校校慶1周年學生代表發言
母親:帶女兒進了來這所嚮往已自久的學校,果然感覺到濃濃的歷史韻味。那歷經滄桑的百年畫卷,讓我也融入了學習的愛河。女兒的每一次提問,都會給我帶來驚喜,女兒的每一篇作業,都會使我感到溫馨。老師的每一句問候都會讓我體會到溫暖,老師的每一段評語,都是送給我濃濃愛心。嗯 還有一件事,我目前上的ABC天卞英語中心的老師才和我提過,如果想征服英語是輕松的。絕對要有一個恰當的學習環境與實習口語對象 老師水平是關鍵 口語純正很重要 堅決每日口語練習 1 on 1個性化學習才會有很.好.的學習效果;學習後同樣要重復溫習課堂錄音檔 好鞏固知識點 如果真的無對象可練習的情況 最好能去旺旺或BBC拿到課余學習材料學習,多用耳聽、眼觀、嘴動、腦想 很快的語感就加強起來,學習成長是絕對最佳的。我喜歡這個學校,感謝老師對我女兒的培養。女兒:雖然校園很老,但是我很喜歡,因為學校和我一起在成長。雖然老師很老,但是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因為他們教給我們成長的知識。我愛這所學校。
『肆』 急!關於"決定和選擇影響人生"的英語演講稿
我認為在我目前看過的文章中,這個不錯.另外你可以訪問開復學生網www.kaifulee.com.對激勵自己很不錯.大學生活最關鍵的是開放的心態,不要認定什麼你可以做什麼你不可以做.嘗試也許是年輕人最需要的.學習不是唯一而是一種習慣.這里提供了李開復給中國學生信的第四封.你可以看一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文章
給中國學生的第四封信:
大學四年應是這 樣度過
李開復
2005年2月
今天,我回復了「開復學生網」開通以來的第1000個問題。關掉電腦後,始終有一封學生來信縈繞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開復老師:
就要畢業了。
回頭看自己所謂的大學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為離別,而是因為什麼都沒學到。
我不知,簡歷該怎麼寫,若是以往我會讓它空白。
最大的收獲也許是……對什麼都沒有的忍耐和適應……
這封來信道出了不少大三、大四學生的心聲。大學期間,有許多學生放任自己、虛度光陰,還有許多學生始終也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向。當他們被第一次補考通知喚醒時,當他們收到第一封來自應聘企業的婉拒信時,這些學生才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前途是那麼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為時已晚……
這「第四封信」是寫給那些希望早些從懵懂中清醒過來的大學生,那些從未貪睡並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運的大學生以及那些即將邁進大學門檻的未來大學生們的。在這封信中,我想對所有同學說:
大學是人一生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從入學的第一天起,你就應當對大學四年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規劃。為了在學習中享受到最大的快樂,為了在畢業時找到自己最喜愛的工作,每一個剛進入大學校園的人都應當掌握七項學習:學習自修之道、基礎知識、實踐貫通、興趣培養、積極主動、掌控時間、為人處事。只要做好了這七點,大學生臨到畢業時的最大收獲就絕不會是「對什麼都沒有的忍耐和適應」,而應當是「對什麼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這七點,你就能成為一個有潛力、有思想、有價值、有前途的快樂的畢業生。
大學:人生的關鍵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這是因為,進入大學是你終於放下高考的重擔,第一次開始追逐自己的理想、興趣。這是你離開家庭生活,第一次獨立參與團體和社會生活。這是你不再單純地學習或背誦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第一次有機會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親身實踐。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夠的自由處置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支配所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這是因為,這是你一生中最後一次有機會系統性地接受教育。這是你最後一次能夠全心建立你的知識基礎。這可能是你最後一次可以將大段時間用於學習的人生階段,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可以擁有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實自我的成長歷程。這也許是你最後一次能在相對寬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學習為人處世之道的理想環境。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所有大學生都應當認真把握每一個「第一次」,讓它們成為未來人生道路的基石;在這個階段里,所有大學生也要珍惜每一個「最後一次」,不要讓自己在不遠的將來追悔莫及。在大學四年裡,大家應該努力為自己編織生活夢想,明確奮斗方向,奠定事業基礎。
大學四年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大學四年應這樣度過……
自修之道:從舉一反三到無師自通
記得我在哥倫比亞大學任助教時,曾有位中國學生的家長向我抱怨說:「你們大學里到底在教些什麼?我孩子讀完了大二計算機系,居然連VisiCalc[1] 都不會用。」
我當時回答道:「電腦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不能保證大學里所教的任何一項技術在五年以後仍然管用,我們也不能保證學生可以學會每一種技術和工具。我們能保證的是,你的孩子將學會思考,並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樣,無論五年以後出現什麼樣的新技術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餘。」
她接著問:「學最新的軟體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
我回答說:「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時,最後剩下來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了。
我當時說的這句話來自教育家B. F. Skinner的名言。所謂「剩下來的東西」,其實就是自學的能力,也就是舉一反三或無師自通的能力。大學不是「職業培訓班」,而是一個讓學生適應社會,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平台。在大學期間,學習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習獨立思考的方法,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只有這樣,大學畢業生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我認識的不少在中國讀完大學來美國念研究生的朋友。他們認為來美國後,不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他們最缺乏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在國內時他們很少獨立思考和獨立決策。
上中學時,老師會一次又一次重復每一課里的關鍵內容。但進了大學以後,老師只會充當引路人的角色,學生必須自主地學習、探索和實踐。走上工作崗位後,自學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微軟公司曾做過一個統計:在每一名微軟員工所掌握的知識內容里,只有大約10%是員工在過去的學習和工作中積累得到的,其他知識都是在加入微軟後重新學習的。這一數據充分表明,一個缺乏自學能力的人是難以在微軟這樣的現代企業中立足的。
自學能力必須在大學期間開始培養。許多同學總是抱怨老師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學校的課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會勸這些學生說:「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 大學生不應該只會跟在老師的身後亦步亦趨,而應當主動走在老師的前面。例如,大學老師在一個課時里通常要涵蓋課本中幾十頁的信息內容,僅僅通過課堂聽講是無法把所有知識學通、學透的。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就把課本中的相關問題琢磨清楚,然後在課堂上對照老師的講解彌補自己在理解和認識上的不足之處。
中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更多地是追求「記住」知識,而大學生就應當要求自己「理解」知識並善於提出問題。對每一個知識點,都應當多問幾個「為什麼」。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論或方法的來龍去脈,大家就能舉一反三地學習其他知識,解決其他問題,甚至達到無師自通的境界。
事實上,很多問題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觀察角度。在學習知識或解決問題時,不要總是死守一種思維模式,不要讓自己成為課本或經驗的奴隸。只有在學習中敢於創新,善於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學生潛在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和學習能力才能被真正激發出來。
《禮記·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就是說,大學生應當充分利用學校里的人才資源,從各種渠道吸收知識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師,你可以主動向他們請教,或者請他們推薦一些課外的參考讀物。除了資深的教授以外,大學中的青年教師、博士生、碩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學都是最好的知識來源和學習夥伴。每個人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都不盡相同,只有互幫互學,大家才能共同進步。
有些同學曾告訴我說,他們很羨慕我在讀書時能有一位獲得過圖靈獎的大師傳道授業。其實,雖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師,但他在大學期間並沒有教給我多少專業知識。他只是給我指明了大方向,讓我分享他的經驗,給我提供研究的資源,並教我做人的方法。他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指導我學習具體的專業知識。我在大學期間積累的專業知識都是通過自學獲得的。剛入門時,我曾多次紅著臉向我的師兄請教最基本的知識內容,開會討論時我曾問過不少膚淺的問題,課余時間我還主動與同學探討、切磋。「三人行必有我師」,大學生的周圍到處是良師益友。只要珍惜這些難得的機會,大膽發問,經常切磋,我們就能學到最有用的知識和方法。
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培養獨立學習和研究的本領,為適應今後的工作或進一步的深造做准備。首先,除了學習老師規定的課程以外,大學生一定要學會查找書籍和文獻,以便接觸更廣泛的知識和研究成果。例如,當我們在一門課上發現了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就應當積極去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了解這個課題的來龍去脈和目前的研究動態。熟練和充分地使用圖書館資源,這是大學生特別是那些有志於科學研究的大學生的必備技能之一。讀書時,應盡量多讀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寫得深入淺出,附有大量實例,比中文教材還適於自學。其次,在書本之外,互聯網也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大學生們可以藉助搜索引擎在網上查找各類信息。「開復學生網」開通半年以來,我發現很多同學其實並沒有很好地掌握互聯網的搜索技巧,有時他們提出的問題只要在搜索引擎中簡單檢索一下,就能輕易找到答案。還有些同學很容易相信網上的謠言,而不會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證。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網上還有許多網站和社區也是很好的學習園地。
自學時,不要因為達到了學校的要求就沾沾自喜,也不要認為自己在大學里功課好就足夠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才已經變成了一個國際化的概念。當你對自己的成績感到滿意時,我建議你開始自學一些國際一流大學的課程。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開放式課程已經在網上無償發布出來,大家不妨去看看MIT的網上課程,做做MIT的網上試題。當你可以自如地掌握MIT課程時,你就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對國際化的挑戰了。
總之,善於舉一反三,學會無師自通,這是大學四年中你可以送給自己的最好的禮物。
基礎知識:數學、英語、計算機、互聯網
我曾經說過,中國學生的一大優勢是扎實的基礎知識,如數學、物理等。但是,最近幾年,同學們在目睹了很多速成的例子(如丁磊、陳天橋等)之後,也迫切希望能駛上成功的快車道。這漸漸形成了一種追求速成的浮躁風氣。有許多大學生夢想在畢業後就立即能做「經理」、「老闆」,還有許多大學生入學時直接選擇了「管理」專業,因為他們認為從這樣的專業畢業後馬上就可以成為企業的管理者。可不少學生進入了管理專業後,才發現自己對本專業的學習毫無興趣。其實,管理專業和其他專業一樣,都是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地方,沒有哪個專業可以保證學生在畢業時就能走上領導崗位。無論同學們所學的是哪個專業,大學畢業才是個人事業的真正開始。想做企業領導或想做管理工作的同學也必須從基層做起,必須首先在人品方面學會做人,在學業方面打好基礎。
如果說大學是一個學習和進步的平台,那麼,這個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學里的基礎課程。在大學期間,同學們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其中包括數學、英語、計算機和互聯網的使用,以及本專業要求的基礎課程(如商學院的財務、經濟等課程)。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應用領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術在幾年後就會被新的技術或工具取代。只有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才可以受用終身。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打下好的基礎,大學生們也很難真正理解高深的應用技術。最後,在許多的中國大學里,教授對基礎課程也比對最新技術有更豐富的教學經驗。
數學是理工科學生必備的基礎。很多學生在高中時認為數學是最難學的,到了大學里,一旦發現本專業對數學的要求不高,就會徹底放鬆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而且他們看不出數學知識有什麼現實的應用或就業前景。但大家不要忘記,絕大多數理工科專業的知識體系都建立在數學的基石之上。例如,要想學好計算機工程專業,那至少要把離散數學(包括集合論、圖論、數理邏輯等)、線性代數、概率統計和數學分析學好;要想進一步攻讀計算機科學專業的碩士或博士學位,可能還需要更高的數學素養。同時,數學也是人類幾千年積累的智慧結晶,學習數學知識可以培養和訓練人的思維能力。通過對幾何的學習,我們可以學會用演繹、推理來求證和思考的方法;通過學習概率統計,我們可以知道該如何避免鑽進思維的死胡同,該如何讓自己面前的機會最大化。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把數學學好,不能敷衍了事。學習數學也不能僅僅局限於選修多門數學課程,而是要知道自己為什麼學習數學,要從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掌握認知和思考的方法。
二十一世紀里最重要的溝通工具就是英語。有些同學在大學里只為了考過四級、六級而學習英語,有的同學僅僅把英語當作一種求職必備的技能來學習,甚至還有人認為學習和使用英語等於崇洋媚外。其實,學習英語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掌握一種重要的學習和溝通工具。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世界上最全面的新聞內容,最先進的思想和最高深的技術,以及大多數知識分子間的交流都將用英語進行。因此,除非你甘心做一個與國際脫節的人,英語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在軟體行業里,不但編程語言是以英語為基礎設計出來的,最重要的教材、論文、參考資料、用戶手冊等資源也大多是用英語寫就的。學英語絕不等於崇洋媚外。中國正在走向世界,中國需要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和先進科學技術,學好英語才是真正的愛國。
很多中國留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不錯,也高分考過四級、六級、托福,但是留學美國後上課時卻很難聽懂課程內容,和外國同學交流時就更加困難。我們該如何學好英語呢?既然英語是最重要的溝通工具,那麼,最重要的學習方法就是盡量與實踐結合起來,不能只「學」不「用」,更不能只靠背誦的方式學習英語。讀書時,大家盡量閱讀原版的專業教材(如果英語不夠好,可以先從中英對照的教材看起),並適當地閱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論文,這可以同時提高英語和相關專業的知識水平。其次,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最好方法是直接與那些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對話。現在有很多在中國學習和工作的外國人,他們中的不少人為了學中文,很願意與中國學生對話、交流,這是很好的學習機會。此外,大家不要把學英語當作一件苦差事,完全可以用有趣的方法學習英語。例如,可以多看一些名人的對話或演講,多看一些小說、戲劇甚至漫畫。初學者可以找英文原版的教學節目和錄像來學習,有一定基礎的則應該看英文電視或電影。看一部英文電影時,最好先在有字幕的時候看一遍,同時查考生詞、熟悉句式,然後在不加字幕的情況下再看一遍,僅靠耳朵去聽。聽英文廣播也是很好的練習英文聽力的方法,大家每天最好能抽出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收聽廣播並盡量理解其中的內容,有必要的話還可以錄下來反復收聽。在互聯網上也有許多互動式的英語學習網站,大家可以在網站上用游戲、自我測試、雙語閱讀等方式提升英語水平。總之,勇於實踐、持之以恆是學習英語的必由之路。
信息時代已經到來,大學生在信息科學與信息技術方面的素養也已成為他們進入社會的必備基礎之一。雖然不是每個大學生都需要懂得計算機原理和編程知識,但所有大學生都應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互聯網、辦公軟體和搜索引擎,都應能熟練地在網上瀏覽信息和查找專業知識。在二十一世紀里,使用計算機和網路就像使用紙和筆一樣是人人必備的基本功。不學好計算機,你就無法快捷全面地獲得自己需要的知識或信息。
最後,每個特定的專業也有它自己的基礎課程。以計算機專業為例,許多大學生只熱衷於學習最新的語言、技術、平台、標准和工具,因為很多公司在招聘時都會要求這些方面的基礎或經驗。這些新技術雖然應該學習,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更為重要,因為語言和平台的發展日新月異,但只要學好基礎課程(如數據結構、演算法、編譯原理、計算機原理、資料庫原理等)就可以萬變不離其宗。有位同學生動地把這些基礎課程比擬為計算機專業的內功,而把新的語言、技術、平台、標准和工具比擬為外功。那些只懂得追求時髦的學生最終只知道些招式的皮毛,而沒有內功的積累,他們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高手的。
雖然我一向鼓勵大家追尋自己的興趣,但在這里仍需強調,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便不感興趣也是必須要做的。例如,打好基礎,學好數學、英語和計算機的使用就是這一類必須做的事情。如果你對數學、英語和計算機有興趣,那你是幸運兒,可以享受學習的樂趣;但就算你沒有興趣,你也必須把這些基礎打好。打基礎是苦功夫,不願吃苦是不能修得正果的。
實踐貫通:「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上高中時,許多學生會向老師提出「為什麼?有什麼用?」的問題,通常,老師給出的答案都是「不準問」。進入大學後,這些問題的答案應該是「不準不問」。在大學里,同學們應該懂得每一個學科的知識、理論、方法與具體的實踐、應用如何結合起來,尤其是工科的學生更是如此。
有一句關於實踐的諺語是這樣說的:「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無論學習何種專業、何種課程,如果能在學習中努力實踐,做到融會貫通,我們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識體系,可以牢牢地記住學過的知識。因此,我建議同學們多選些與實踐相關的專業課。實踐時,最好是幾個同學合作,這樣,既可經過實踐理解專業知識,也可以學會如何與人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如果有機會在老師手下做些實際的項目,或者走出校門打工,只要不影響課業,這些做法都是值得鼓勵的。外出打工或做項目時,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除非生活上確實有困難),有時候,即便待遇不滿意,但有許多培訓和實踐的機會,我們也值得一試。
以計算機專業為例,實踐經驗對於軟體開發來說更是必不可少的。微軟公司希望應聘程序員的大學畢業生最好有十萬行的編程經驗。理由很簡單:實踐性的技術要在實踐中提高。計算機歸根結底是一門實踐的學問,不動手是永遠也學不會的。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在筆試中考高分,而是實踐能力。但是,在與中國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很驚訝地發現,中國某些學校計算機系的學生到了大三還不會編程。這些大學里的教學方法和課程的確需要更新。如果你不巧是在這樣的學校中就讀,那你就應該從打工、自學或上網的過程中尋求學習和實踐的機會。在網上可以找到許多實踐項目,例如,有一批愛好編程的學生建立了一個討論軟體技術的網站(www.diyinside.com),在其中共享他們的知識和實踐經驗,並成功舉辦了很多次活動(如在各大高校舉辦校園技術教育會議),還出版了幫助學生提高技術、解答疑難方面的圖書,該網站有多位成員獲得了「微軟最有價值的專家」的稱號。
培養興趣:開拓視野,立定志向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在「給中國學生的第三封信」中曾深入論述了快樂和興趣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如果你對某個領域充滿激情,你就有可能在該領域中發揮自己所有的潛力,甚至為它而廢寢忘食。這時候,你已經不是為了成功而學習,而是為了「享受」而學習了。在「第三封信」中,我也曾談到我自己是如何在大學期間放棄了我不感興趣的法律專業而進入我所熱愛的計算機專業學習的。
有些同學問我,如何像我一樣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呢?我覺得,首先要客觀地評估和尋找自己的興趣所在:不要把社會、家人或朋友認可和看重的事當作自己的愛好;不要以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興趣所在,而是要親身體驗它並用自己的頭腦做出判斷;不要以為有興趣的事情就可以成為自己的職業,例如,喜歡玩網路游戲並不代表你會喜歡或有能力開發網路游戲;不要以為有興趣就意味著自己有這方面的天賦,不過,你可以盡量尋找天賦和興趣的最佳結合點,例如,如果你對數學有天賦但又喜歡計算機專業,那麼你完全可以做計算機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
最好的尋找興趣點的方法是開拓自己的視野,接觸眾多的領域。唯有接觸你才能嘗試,唯有嘗試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愛。而大學正是這樣一個可以讓你接觸並嘗試眾多領域的獨一無二的場所。因此,大學生應當更好地把握在校時間,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通過使用圖書館資源、旁聽課程、搜索網路、聽講座、打工、參加社團活動、與朋友交流、使用電子郵件和電子論壇等不同方式接觸更多的領域、更多的工作類型和更多的專家學者。當年,如果我只是乖乖地到法律繫上課,而不去嘗試旁聽計算機系的課程,我就不會去計算機中心打工,也不去找計算機系的助教切磋,就更不會發現自己對計算機的濃厚興趣。
通過開拓視野和接觸嘗試,如果你發現了自己真正的興趣愛好,這時就可以去嘗試轉系的可能性、嘗試課外學習、選修或旁聽相關課程;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實習的機會,進一步理解相關行業的工作性質;或者,努力去考自己感興趣專業的研究生,重新進行一次專業選擇。其實,本科讀什麼專業並不能完全決定畢業後的工作方向,正如我所強調的那樣,大學期間的學習過程培養的是你的學習能力,只要具備了這種能力,即使從事的是全新的工作,你也能在邊做邊學的過程中獲取足夠的知識和經驗。
除了「選你所愛」,大家也不妨試試「愛你所選」。有些同學後悔自己在入學時選錯了專業,以至於對所學的專業缺乏興趣,沒有學習動力;有些同學則因為追尋興趣而「走火入魔」,畢業後才發現荒廢了本專業的課程;另一些同學因為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或對本專業抱有偏見,就以興趣為借口,不願意麵對自己的專業。這些做法都是不正確的。在大學中,轉系可能並不容易,所以,大家首先應盡力試著把本專業讀好,並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自己對本專業的興趣。此外,一個專業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領域,也許你對專業里的某一個領域會有興趣。現在,有很多專業發展了交叉學科,兩個專業的結合往往是新的增長點。因此,只要多接觸、多嘗試,你也許就會碰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方向。「數字筆」的發明人王堅博士在微軟亞洲研究院負責用戶界面的研究,可是誰又能想到他從本科到博士所學的都是心理學專業,而用戶界面又正是計算機和心理學專業的最佳結合點。另一方面,就算你畢業後要從事其他的行業,你依然可以把自己的專業讀好,這同樣能成為你在新行業中的優勢。例如,有一位同學不喜歡讀工科,想畢業後進入服務業發展,我就建議他先把工科讀好,將來可以在服務業中以精通技術作為自己的特長。
人生的路很長,每個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興趣愛好。在追尋興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尋自己終身不變的志向。有一本書的作者曾訪問了幾百個成功者,問他們有哪件事是他們今天已經懂得,但在年輕時卻留下了遺憾的事情。在受訪者的回答中,最多的一種是:「希望在年輕時就有前輩告訴我、鼓勵我去追尋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相比之下,興趣固然關鍵,但志向更為重要。例如,我的志向是「使影響力最大化」,多年以來,我有許多興趣愛好,如語音識別、對弈軟體、多媒體、研究到開發的轉換、管理學、滿足用戶的需求、演講和寫作、幫助中國學生等等,興趣可以改變,但我的志向是始終不渝的。因此,大家不必把某種興趣當作自己最後的目標,也不必把任何一種興趣的發展道路完全切斷,在志向的指引下,不同的興趣完全可以平行發展,實在必要時再做出最佳的抉擇。志向就像羅盤,興趣就像風帆,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它們可以讓你駛向理想的港灣。
積極主動:果斷負責,創造機遇
創立「開復學生網」時,我的初衷是「幫助學生幫助自己」。但讓我很驚訝的是,更多的學生希望我直接幫他們做出決定,甚至僅在簡短的幾句自我介紹後就直接對我說:「只有你能告訴我,我該怎麼做」。難道一個陌生人會比你更知道自己該怎麼做嗎?我慢慢認識到,這種被動的思維方式是從小在中國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出來的。被動的人總是習慣性地認為他們現在的境況是他人和環境造成的,如果別人不指點,環境不改變,自己就只有消極地生活下去。持有這種態度的人,事業還沒有開始,自己就已經被擊敗,我從來沒見過這樣消極的人可以取得持續的成功。
從大學的第一天開始,你就必須從被動轉向主動,你必須成為自己未來的主人,你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的學業和將來的事業,理由很簡單:因為沒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與生活。「讓大學生活對自己有價值」是你的責任。許多同學到了大四才開始做人生和職業規劃,而一個主動的學生應該從進入大學時就開始規劃自己的未來。
積極主動的第一步是要有積極的態度。大家可以用我在「第三封信」里推薦的方法,積極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追尋興趣並嘗試新的知識和領域。納粹德國某集中營的一位倖存者維克托·弗蘭克爾曾說過:「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
積極主動的第二步是對自己的一切負責,勇敢面對人生。不要把不確定的或困難的事情一味擱置起來。比如說,有些同學認為英語重要,但學校不考試就不學英語;或者,有些同學覺得自己需要參加社團磨練人際關系,但是因為害羞就不積極報名。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不去解決也是一種解決,不做決定也是一個決定,這樣的解決和決定將使你面前的機會喪失殆盡。對於這種消極、膽怯的作風,你終有一天會付出代價的。
積極主動的第三步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事事用心,事事盡力,不要等機遇上門;要把握住機遇,創造機遇。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院士在大三時被分配到青海做鑄造工人。但他不像其他同學那樣放棄學習,整天打撲克、喝酒。他依然終日鑽研數理化和英語。六年後,中國科學院要在青海做一個重要的項目,這時朱校長就脫穎而出,開始了他輝煌的事業。很多人可能說他運氣好,被分配到缺乏人才的青海,才有這機會。但是,如果他沒有努力學?
『伍』 在魅力24英語俱樂部培訓班畢業,現在口語老牛啦,我是人才我怕誰!
樓主低調低調點吧!那算人培訓班的功勞吧!
『陸』 英語畢業班會發言稿80字
Dear Madam/Sir (first name of your teacher),
Dear Classmates,
Ladies and Gentleman,
Time flies so quickly! We come to the end of this English class at a blink of eyes. I want to thank my teacher Madam/Sir (first name of your teacher) for everything she/he have done for me and my classmates and for her/his patience and hardwork. I want to thank each of my classmates for having me, trusting in me and for all the good time we have spent together. I also want you to believe I will continue to discipline myself and continue my love for English. Thank you all!
『柒』 英語培訓班畢業🎓後要做什麼 英語作文(100個詞)
Why do you study English
English is very useful,it's a popular lanuage.This means that you can use it to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So,you can go abord. Going abord means that you have more chance to study and enjoy a different happy life. By using English,you can learn more knowledge.
『捌』 培訓班英語老師第一次上課後在家長群里說些什麼
培訓班英語老師第一次上課後在家長群里說大家好
大家好!非常榮幸能夠在百忙之中請到各位,和大家一起來探討同學們的學習和他們的成長事宜。
『玖』 英語培訓學校優秀家長發言稿
英語培訓學校優秀家長發言稿如下:
1,尊敬的老師,各位家長、各位同學:
2,大家好!我是XXX的媽媽。我們家XXX是XX小學四年級的一名學生,在美聯英語已經學了兩個學期了,而且很榮幸,都是在美聯英語培訓機構班上。在這里,首先非常感謝美聯英語培訓機構老師給予我這么好的一個機會,讓我與大家在一起探討教育孩子的問題。也非常感謝老師對XXX的精心培養。孩子在校的一點一滴進步都滲透著老師辛勤的汗水。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在座的家長們,對辛勤工作的老師們說聲:「謝謝您們,您們辛苦了。」
3,其實,說起家庭教育經驗,與各位在座的家長相比,我做得還不夠。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的許多好品質、好習慣都需要在家裡由家長正確引導和督促。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英語的相關信息,推薦咨詢美聯英語。美聯英語一對一授課,根據學員能力和成績針對性定製雅思課程方案跟蹤輔導,老師陪伴學員一對一檢驗結果場景化教學,根據真實情境教學,英語考試實戰,六對一輔導,針對性備考,雅思老師講授考試方法,讓學員更快提高自己成績。【免費領取英語試聽課】
『拾』 英語演講稿範文 我重視的的是什麼(THAT'S WHAT I VALUE)
段津先生1953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被派往朝鮮開城中國人民志願軍停戰談判代表團任翻譯,屬於新中國第一代英語翻譯。曾為陳毅、鄧小平、李先念、郭沫若等老一代國家領導人會見外賓時當翻譯,先後擔任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新聞參贊、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兼外交部發言人、中國駐澳大利亞悉尼總領事、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
在長年的外交工作中,段津先生積累了豐富的英語口譯、筆譯經驗,擅長用英語演講,著有《如何用英語作精彩演講》一書(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
段津對英語演講的總體認識:
演講藝術:中西方差距明顯
我們的社會政治情況與國外不太一樣。美國人從小學開始就要競選這個、競選那個,比如俱樂部經理、學生會主席,跟政治競選差不多,所以他們的講演發達,在講演培訓方面也開展得比較好。在西方國家,特別是英語國家更加重視演講。中國在這方面滯後了一點兒,但是現在講演的風氣開始興盛,這很是令人喜悅。隨著我們對外經貿、外交關系的拓展,學英語講英語的形勢更加喜人。我去年跟一批中學生專門進行英語講演講座,他們懷著很大的興趣聽我講。對外經貿大學也曾經請我去講過怎麼樣對外國人進行溝通。最近華北地區的大學生講演比賽,我去當了裁判。
英文演講和中文演講相比有哪些區別?
段津:實際上一樣,關鍵在於了解演講對象,減少冗餘信息。
中文演講和英文演講實際上是一樣的,關鍵是看你演講的對象。不管是用中文還是用英文演講,首先你要對自己的聽眾要有一個很好的了解。在國外講演,講演超過半個小時,你就要考慮這個時間是不是快到了,絕不要超過50分鍾。而且應該留出一半以上的時間讓聽眾來提問題。在中國情況就有所不同,因為過去的習慣,有的時候往往邀請方要求我講三個小時。實際上現在中國人也願意聽短話,特別是沒有什麼信息量的套話說法,
我們的演講如何運用語言魅力打動聽眾?適應聽眾思維習慣?
段津:在講演當中,語言文字的運用很重要。第一,語言表達純熟清晰。第二,以對方習慣的方式、喜歡的方式來講。第三,要有內容。當聽眾通過贊揚英文的辦法來贊揚你時,例如觀眾對你說Articulate,這是表示你講得非常清晰,你聽到這樣的評語之後,實際上就說明你的內容已經打動了人。
根據我的經驗,適應聽眾思維習慣,在講演一定要注意觀眾的反映。我的講話就是半個小時,必要的時候縮短20分鍾。我看大家睜著眼睛很安安靜靜的在聽,我就多講幾句。講話不要長,講20分鍾就可以打住了,然後讓人家提問題,這個10分鍾是有效的10分鍾,你可以根據他們提的問題,不完全是切中這個問題放大放開講。
有了一份好的演講稿之後,在發表演講過程中,有人認為這是在裝模作樣,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段津:我自己感覺到,演講絕不是什麼拿姿做態,裝模作樣。作為外交官代表國家講話,這個國家已經個性化在你的身上。我覺得不要去演戲。過去講修辭,講動作,講聲調,後來從美國開始,慢慢就變成一種談話式的講話。我們在國外演講也是。
我到悉尼去擔任總領事,上任第一個活動正好碰到聖誕節,新南威爾士大學組織一次歡迎會,大家都很隨便,都站在那兒。我先在站在他們的面前,我是一個陌生人,對他們來講,我不代表個人,我不是段津,我是中國,是一個機構。但為了製造一種親切感,我就要把機構化成個人,從個人講起。所以我一開始就講:「幾天以前,我和我的夫人告別了北京的四室一廳的寓所,跟我上海80多歲的老父親通了電話,跟躺在病床上的哥哥也通了電話,來到了溫暖如春的悉尼,沐浴在夏天的陽光底下,跟大家一塊過聖誕,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但是我非常高興、非常興奮。」幾分鍾的演講,讓人家對新上任的總領事有一個了解。中國慢慢變成你個人,這個個人是很親切自然的,沒有什麼價值的,隨便聊天。但是最後我還是談了國際形勢,還談了國內形勢,對海外學子的希望。
您的外語怎麼樣學的?怎麼樣才能將自己的所學准確生動的表達,運用到演講里去?
段津:學習也沒有什麼捷徑可走。
1,慢慢積累,不要放棄。基礎一定要打好,特別是語法的基礎。我在學校學的時間不長,但是基礎非常穩固。光介詞的練習就不知道做了幾百幾千,冠詞的練習,什麼時候用THE,什麼時候不用,這些基礎都非常牢固;
2,多看、多讀、多模仿。英語開始就是模仿,注意外國人的表達方法。我當時在外交學會上班時有機會接觸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廣大地區的各階層人士。另一方面我非常注意閱讀。當時美國的四本周刊我都看,《新聞周刊》、《時代》等等,而且是越看不明白的東西越看;
3,要記錄。寫有用的短語、詞句,要把它記下來,而且要注意比較外國人和中國不同的表達法。舉個例子,中國人講話的時候,謝謝大家對我的熱烈歡迎,很平實的。英語國家的人講這么一句話,「Thank you for the warm hospitality that makes me feel so welcome。」意思就是「謝謝你們的好客,這個好客使我感覺到自己如此受歡迎」。假如你沒有看過英文、聽過英文,你絕對不能想到這么表達。所以你就要學,就要聽。我們不能說我學的時候學了,自己講得時候還照中文講,不能這樣,要用英文來思維,越是覺得有點怪怪的,越是要學的。時間久而久之,你就不會講中式英文。
在被邀請演講但又不很清楚對方的具體要求時如何進行?內容上什麼樣的安排會收到好的效果?
段津:這種情況我會首先要進行調查研究。是誰邀請的,邀請我去跟誰講,再根據聽眾的特點,自己做一個估計。
比如說我在澳大利亞時,收到一個請帖,就是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他們學生畢業典禮一千多人,讓我作為唯一的外國嘉賓講話。我的聽眾都是大學生、大學教授,18歲到20多歲。然後我再打電話給他們學校的組織講演的校方詢問他們希望我講些什麼東西,他給我的答復是隨便,但是時間控制在10分鍾。這樣的話,我就有了幾個信息:一個是他為什麼不請美國人,請中國人,說明他對中國感興趣。所以我根本上可以確定,我要講講中國的事情。中國情況;另一個是年輕學生加教授;再一個就是時間要短一點兒。這個場合是一個畢業典禮,根據這四個特點,我就准備出了一個講稿。
具體進行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我記得有一個英國作家講過,你可以試一下談別人,比如說你跟人家談話時,你講他的事情,他聽兩個小時都不膩,所以既要講自己,也要講別人。根據這樣一個原則,我就在這個講稿里頭採取一種對比的辦法。
我一上來就是澳大利亞和中國差別很大,共同點也很多,夏天我們都出汗,冬天我們都會凍得發抖,你吃飯用刀叉,我吃飯用筷子。比如說我們中國看問題是大中小,寫地址是先寫國名,再寫省,再寫城市,再寫街道,再寫門牌號,然後再寫姓,然後寫名。外國人先寫名,再寫姓,你的門牌號碼、樓的號碼、馬路、城市、省份,最後是國家。整個是大顛倒。你們是由我及人,我們是由遠及近。通過這些文化的對比,政治制度的對比。比如你們是議會民主,我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人民民主的國家,這個場合就避免人民民主專政,因為幾句話講不清楚。從文化、政治、經濟對比。再就是物產,中國有多少動物、多少植物。一下子跳躍性的,一對比,共同點我們都希望和平,都希望過好日子。我們兩國關系好了,對我們兩國人民有什麼好處。
最後,畢竟是青年學生,我引用了毛主席的一首詩,毛主席在50年代莫斯科對中國留學生講的一段話,世界上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年輕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這個話一講,達到高潮,他們喜歡聽。用偉大導師的話來打動他們。我是稿子念下來。關鍵是內容,內容好的話,語音語調也好,這樣下來以後,那些小傢伙戴著博士帽,拉著我一塊照相,氣氛非常熱烈。
演講是一門藝術,好的英文演講比賽究竟用什麼樣的標准來評判?
段津:我先講講外國的經驗,1996年我在澳大利亞悉尼一家圖書館的新書陳列架上看到了《成功的秘訣》一書,書中有一節談到了演說的12項注意,我隨手抄錄了下來。這演講要素12項是Presenting Skills(演說技巧)
1.Know your topic(知道你要講什麼題目)
2.Know your audience(了解你的聽眾)
3.Know your start and stop times,as well as who else is on(知道你開始和停止的時間以及除你之外還有誰要講話)
4.Know what you want people to do differently and tell them(對你所說的和人們所做的有什麼不同,心中要有數,並讓聽眾知道)
5.Make major points.(寫下你的講話要點)
6.Check all your equipment,sound,lighting and seating arrangements.(檢查你的器材、音響、燈光和座位)
7.Ask someone you trust and respect to constructively critique you.(請一個你所信任和尊敬的人對你的講稿提出建設性的批評和意見)
8.Relax before you go on.(演講前要放鬆)
9.Practise,practise,practise.(練習、練習,再練習)
10.Remember that even if you miss a bit or forget a couple of lines,nobody knows except you.(記住即或你漏掉一點或忘掉幾行,除了你自己,別人是不會發現的)
11.Omit telling jokes unless you are already a good joke-teller or plan to get better.(收起你想講的笑話,除非你已經擅長講笑話或者計劃在這方面有所提高)
12.Have fun(要有趣味)
上述12項提示是國外人士從大量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有用經驗,可供我們借鑒。根據我自己的實踐經驗,我想著重提出5點:
1. 明確通過演講要傳遞什麼信息;
2. 了解聽眾的特點和要求;
3. 准備講稿或講話要點;
4. 語言要求清晰、簡練、優美、生動、形象、有頻率和感召力;
5. 臨場陳述要舉止穩重大方,語言語調准確
中國人用英語演講時,應該注意哪些表達不會讓對方誤解?哪些是中西方都能夠理解的?
段津:我們講話,不管是對哪個國家的人士不要指手劃腳。當我們談自己的情況,不要談的太滿,應該留有餘地,既談成績,也談困難。另外,對人家的事情不要指指點點。還有一件事情要注意,作為一個使節,不要評論第三國的事情,最安全的就是我談我自己的情況,我的體會,我的經驗,然後是我們的共同點。
中國加入WTO,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意識到英語的重要,他們需要通過英語表達自己,在北京更是掀起了學習英語的熱潮,英語培訓班也隨之鋪天蓋地。您對培訓班的培訓有什麼見解?您對廣大愛學生的網友們,尤其是愛學英語的網友們,有什麼建議?
段津:首先我覺得現在掀起一個全民學英語的高潮是一個好事情。現在學英語的途徑非常多,但有一種做法我不同意,那就是把英文的發音按照中文字寫出來。比如書,BOOK,他用中文寫成「布克」。日本人在這方面吃了虧,他就用日文拼英文,結果發音就不太好。
至於訓練班,要真正的訓練。現在國內有些學習班,你教了錢,你上課不上課都給你發一個證書,這樣是不行的。另外也不能通過幾級考試就一定具備水平。因為考試本身不能夠真正的、百分之百的反映一個人對某一門學問掌握的程度。學習歸根結底,訓練班也好,正規學校也好,最後是靠自己,靠自己自學為主。現在有好多工具書,不懂的就請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