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培訓 » 教師英語課堂教學觀察表培訓

教師英語課堂教學觀察表培訓

發布時間: 2022-10-04 07:58:38

㈠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哪些方面

這個好像在教學法里邊有涉及到吧!
(一)、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要使學法指導行之有效,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掌握有效學習方法的前提條件和必要保證。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 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學生學好新課,取得高效結果的基礎。如果不搞好課前預習,上新課時就會心中無數,不得要領,反之如果做好了課前預習,不僅可以培養自學能力(主要是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課前預習可以發現疑難引起思考,減少聽課的盲目性,增強聽課效果。在學會學習的前提下,課前預習應改變仍停留在單詞識記及課文閱讀的程度上,我們要求學生自己查字典,自己背記例句,自己用新詞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達法來進行模仿,自己找句子進行漢英轉換,自己找出新課文中的難點,疑點,在充分利用課本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英語。
2.專心上課
上課時讓頭腦如機器一樣迅速啟動,既能開展領悟、理解、聯想、歸納,自我設問、回憶等心理活動,又能緊跟老師的上課節秦,主動、積極參與課堂上的活動,全面提高課堂效率。積極聽講與消極地聽講是大不相同的;注意聽講,是聽課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聽講技巧,即使你對某個學科非常感興趣;如果消極地坐在那兒,沒有任何機會對話,也很難長時間地集中精力。所以學生要做一個積極的聽眾。
3.善於做筆記
有的學生沒有筆記本,出現亂記的情況。有時記在書上,有時記在練習冊上,但復習時無法看到完整的筆記內容,有了專用的筆記本可隨時查閱、系統復習知識點。記筆記不要過密,有選擇、濃縮、加工,留點空白,注意詳記和略記。可採用提綱式或摘要式,先聽講解後記錄,詳記歸納的語言知識,概括地略記所給例句和材料,老師板書的內容要記,沒板書的內容,自己覺得難掌握也要記,課堂上未來得及記的內容,課後一定要補上去。
4.及時復習
聽課之後,當天回顧所學知識,事半功倍。任務有①一邊看筆記,一邊回憶,一邊補充筆記,必要時與同學交換筆記,進行比較、討論所講內容,探索改進自己記筆記的方法。取長補短,或及時向老師請教不能理解的內容。②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自己適量選看一些英語刊物,擴大詞彙量、閱讀量。③抄好錯題集,最好不要寫上答案,過一個禮拜再看自己是否會做,如果會,則可以放過了,如不會,說明聽課時還沒有真正弄懂,或沒有記清楚,還須再鞏固。
5.反復練習
語言不是教會的,而在使用中學會的,交際能力只有在交際中得到最有效的訓練和培養,以期形成語感,教師應引導學生爭取各種訓練機會反復練習,以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如:在課堂上、在課後、在英語角、等場合多多練習英語、使用英語,培養真正英語交際能力。
6.學會記憶,與遺忘作斗爭
除了社會背景差異導致學生形成知識負遷移這一大的障礙外,學英語另一大敵人就是遺忘,學習英語的過程,就是和遺忘作斗爭的過程,一旦在詞彙上過不了關,要想繼續學英語就困難了,一般不管基礎多差的學生,只要單詞短語記住了,提高也就有了希望。
(二)、注意指導學生語感培養
英語語感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感覺,它包括人們對英語的語音感受、語意感受、語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們對英語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們對英語語言法則語言組織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是經過反復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經驗和體會。語感來自於語言實踐,又指導語言實踐。要學好用好英語,就應該具備良好的語感,人們在語言運用中有時感到看起來順眼,聽起來順耳,說起來順口,但又說不清其原因,這實際上就是語感在起作用。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語感,會加速學生語感的早日形成和優化。
1. 加強朗讀,增強語感
對於英語的學習,讀得越多,讀得越好,就越能體會到句子文章的思想內容並受到感染。
2. 品味語句,體會語感
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思想感受都是通過主題句表達出來的。我們只要抓住這些重點的詞句進行分析、比較和細細品味,學生的語感就會升華。在反復閱讀過程中既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加強了語感的培養。
3.背誦課文,深化語感
背誦課文Reading則是培養語感的重要方法。語感的培養離不開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環境。背書時輸入的「語言形式」、文字元號中的形義和已有的各種知識融匯,會共同作用於大腦,產生一系列的反應活動,如感覺、知覺、思維、判斷和分析,這就是語感的形成。語感強了,那麼理解力就強了,語言表達就會流暢得體,表現出來的就是學習英語的高效率。
(三)教師充分利用教材進行學法指導
1.如何歸納知識點
初中學生已具備相當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就使得他們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對語言認識形成系統化成為可能。因此使用歸納法完全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教師可讓學生反復接觸某一語言現象,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然後引導學生加以歸納,要求他們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或共同的東西,以致形成理性認識。如:bring write pass show send cook give buy 等這些詞在用法是相似的 ,只有buy與它們有細微的差別。 pleased pleasant surprised surprising amazed amazing excited exciting bored boring 等等。讓學生找出那些詞主語是人,那些詞主語是物?要歸納的知識點很多,讓他們去找,去歸納,去比較知識點的異同,然後把筆記給老師看。通過一系列歸納和比較,學生自己也學會總結。這樣比老師直接告訴學生這些詞的用法要好得多。
2.學會討論疑點
教學中教師除了及時點撥,引導學生發現語言規律外,對一些相似仍又有不同的語言,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對照比較,弄清它們的區別,加深對語言現象的印象。例如:It is +adjective +of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句型,是用於對人的性格,品行進行評價,該句型中的介詞of不可換為for,這種句型中形容詞通常表示主觀感覺或態度的。而哪些詞可以用for呢?這類形容詞有difficult easy hard important dangerous possible impossible 等等。提醒學生注意的是of somebody的句型通常都可轉換為不定式做狀語的句子,但for somebody句型不可以。如It is very nice of you to offer me a seat.=You are nice to offer me a seat.而for somebody句型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you to learn English 不能說成It is very important of you to learn English 。針對這些詞和句子先讓學生討論,加深印象,說出區別。既可以解決學生對語言現象的疑問。對課文的理解,也可用來對語言的操練,深化。學生在討論疑點的活動中互相啟發,互相學習,不斷提高學習成績。
二.學法指導的效果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學法指導一段時間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以前不重視記筆記的同學開始認識到筆記的重要性,並在課堂上認真記好筆記,這些同學說:記好筆記真有用,復習起來不再是那麼盲目了,因為,重點、難點都已記錄下來了,不會再不知道復習什麼,從哪兒開始復習或復習不全面了;同學們在課前預習單詞和課文的同時,能自己找課文的重點句子,難句,自己用新詞造句,這樣一來使課堂教學重點更加明確,課堂教學更加順暢,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同學們在課後復習中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許多學生能做到分散復習和集中復習相結合,使所學知識得到及時有效的鞏固;許多同學能主動運用歸納法、對比法等有效的學習方法來進行有關知識的總結以及相似知識點的遷移,使學習更加有針對性。有位同學說:掌握了學習方法以後,知道了怎麼去學,學起來也更有目標,也更輕鬆了。有些同學深有感觸地說,學習方法對頭了,學習成績進步也快了。同學們對交際訓練也更加重視,學習興趣也更濃了,語感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葉聖陶先生曾指出:「教,是為了用不著教。」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重視學法指導,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人類社會已進入終身學習的社會,研究性學習的」,讓學生愛學、會學、學好,並獲得終身學習的本領,是新世紀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學英語教師承擔的責任。

高中英語教師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學會英語,不但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甚至是多了一個頭腦!因為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認識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種語言也即掌握了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高中英語教師遠程研修觀課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2017高中英語教師遠程研修觀課報告1】

在高中遠程教師新課程培訓中,英語教學專家就新課程理念的高中英語語法、閱讀、以及寫作教學,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高中英語學習策略教學以及怎樣推行新課改等幾個專題進行了生動的講解和分析。在認真聆聽了專家的精彩講座以及優秀的示範課後收獲很大。使我得以從理論的高度了解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也得以從感性上了解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從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與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和教學策略。

首先,參加此次遠程網路培訓收獲最大的是教育教學觀念得到了更新,對新課程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新課程要求我們從以知識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認識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和定位。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教師首先轉變角色,重新認識師生關系。過去,我們教師把自己作為中心,要學生圍著自己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甚至把學生當作記錄教師講授內容的錄音機。而素質教育的精神則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和發展的願望。

其次, 通過專家的講解我對英語語法課的課堂設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傳統的語法教學是以教語法而教語法,教師講得累,學生聽得煩。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語法課不僅要教學生語法知識,更要培養他們運用語法知識的能力。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淡化單獨進行語法教學的思想,應該將語法教學融入到英語的四項基本能力的培養當中去,即融入到聽說讀寫當中去。我認為英語語法課的課堂設計大體可以分成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導入,呈現,操練和評價。結合所學的知識,引入新內容。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呈現新內容要在真實的語境中,可以是教師呈現,也可以是學生呈現,讓學生親身去體驗。學生在運用中自然地學會了這個語法現象。真正的將語法運用到交際中去。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老師應保持心境心態的年輕,活到老,學到老。要放得下架子,轉變思想,更新觀念。當今英語教學主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培養其交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要達到這些任務,首先,教師應盡快從舊教材舊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來,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其次,應重視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時期英語教學要提倡「樂」的觀念,情緒越好,越樂觀,對所學內容便會發生濃厚的興趣,「解決情感問題有助於提高語言學習效果。

總之,這次培訓對我們一線教師來說是非常實用的,通過這次培訓學到不少了東西,對我們以後的'教學工作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2017高中英語教師遠程研修觀課報告2】

一、提高認識,更新觀念

培訓學習期間,每天先看視頻,聆聽專家的講座,再看文本,進一步熟悉每個專題的精髓,然後閱讀拓展材料,最後完成當日作業。學習後,讓我深深地懂得要想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要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課改,教師必須從根上轉變觀念。課堂教學是課改的核心,老師必須培訓學習,徹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讓自己的課堂產生精彩,讓學生喜愛你的課堂,讓高效課堂的精髓在你的課堂煥發光彩。對此,有以下幾點感觸。

1、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經常採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上攀登。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4、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二、努力學習,共同進步

在這次遠程研修中,我們共同探討,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和分享,針對新課改暢所欲言,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次遠程研修讓我更加深刻地的意識到對新課程模塊教學的理解和把握還不夠,對實施新課程的能力還需要不斷地提高。遠程研修讓我明白要想進步就必須和同行們交流,要想提高必須有專家的指導和引領。知識需要不斷地積累,經驗需要不斷地總結,能力需要不斷地鍛煉。

研修過程中,我們寫作業,發評論,閱簡報,參加在線研討,忙得不亦樂乎。這次遠程研修直面新課程,直擊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中的問題與困惑,切合教學實際,給我們指引了課改的方向。真實的課堂教學案例和課程專家們對新課程的解讀,讓我們深受啟發、大開眼界,引起我們深層次的反思。

此次研修包括通識知識、閱讀教學、寫作教學、聽說教學等部分。通過這段時間的培訓學習,我養成了一種習慣,每天只要有空,打開電腦,瀏覽培訓網站,看是否有新的學習資源,閱讀學習材料。之後,我對比過去的教學,反思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不斷思索英語課堂教學設想。

三、反思不足,不斷提高

通過培訓學習,我對自身的不足有了較為充足的認識。就拿寫作教學方面來說,通過這部分的培訓學習,使我發覺我過去使用的寫作教學方法——「過程寫作教學」,有更好地進行改進和完善之處,以使我今後的教學工作更加完美。

一. 加強寫前活動

前活動包括小組討論和寫提綱。小組討論通常圍繞一個特定的話題進行。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根據這一話題,在腦海中尋找信息,並把每個想法都記錄下來。可以不停地思索、不停地寫。討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還可以在全班進行。在討論完成之後,學生列出寫作提綱。在這一階段。教師作為指導者,監控整個過程,鼓勵學生積極地、創造性地思維,並幫助學生挖掘各種有用的信息。

二. 提倡小組討論

在學生完成初稿之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同伴之間的討論和修改,使初稿發展成一個較為完善的 「成品」。在這一階段,學生討論的重點還應在文章的內容上,例如,每段的主題句是否明確,段與段之間是否使用了適當的過渡詞語等。

三.重視教師反饋

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評改作為一個中間環節,而不是終結環節,且應置於學生寫作的全過程中。教師應參與學生的寫作過程,及時向學生提供指導性的反饋,而不應把學生的初稿當作最後的定稿而做出一次性的評價。

總之,通過這次遠程研修,我進一步加深了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豐富了模塊教學方法,相信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會上一個新台階。


㈢ 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意識的課堂觀察量表怎麼做

需要寫教師行為觀察,學生活動觀察,師生互動情況等。
1、教師行為觀察,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為教師針對主題問題主動預設各種教學策略。包括具體學習形式採用、學習方法指導。有意識強化訓練、有針對性地拓展延伸等,每一個具體步驟都指向主題問題解決。在課堂觀察中,主要是針對教師具體教學行為觀察、記錄。
2、學生活動觀察,在課堂教學教學策略實施過程中學生反應與變化,表現為可觀察興趣、情感、態度以及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程度。在課堂觀察中、主要是針對學生,包括學習興趣、行為以及學習效果觀察。
3.師生互動情況,在教學策略實施的過程中,為達到教學目的,觀察師生配合情況。

㈣ 如何藉助課堂觀察量表來提高課堂評價效益

以「課例」和「案例」研究為載體的「校本教研」在我區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一些實踐層面的具體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在參與了幾個學校的校本教研後,我發現占相當比例的教研組對於課堂觀察量表的設計,存在不少的問題,主要問題是:主題外延過大。主要表現為觀察量表的設計囊括了課堂教學所有的相關要素:從教學理念到教學實踐具體環節,從雙基到過程方法甚至情感態度價值觀,從課內氛圍到學生學前准備狀態面面俱到。雖然,對於整個課堂教學有立足於宏觀進而微觀的觀照是必須的,但想要在一堂課里關注所有的問題,必然削弱關注重點問題的力度,最終導致蜻蜓點水,無功而返。主題思考不深。主要表現為針對主題的學習不夠深入,對於與研究主題密切相關的理論知識,主題內涵各因素間的相互關系、主次地位,變化的規律分析不透,關注的因素或陷於片面、孤立,或陷於交叉重合。針對性不強。主要表現為量表中的觀察內容與授課教師預設策略的脫節和斷層,導致授課教師和觀察教師的活動各自為陣。授課教師的預設策略是指向問題解決的具體途徑、方法的,觀察量表必須形成與之呼應的觀察內容體系。可操作性差。主要表現為量表內容過於簡略和籠統,教師無法有針對性地觀察,取得有效數據。制定觀察量表的目的是為了更直觀、明了地記錄和呈現研究過程中各要素發展變化的過程,對於各觀察點有比較明確的要點提示和描述有助於增強量表的可操作性。之所以會出現以上現象,我以為還是沒有把握教學研究最基本的規律和方法的緣故。對於一般教學研究過程而言,始終把握自變數、因變數以及因變數隨自變數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的過程是最基本的。把握了這個最基本的規律,觀察量表的基本構架便清晰了。觀察量表的基本構成一般包括以下三個基本板塊:自變數控制觀察:自變數的控制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為教師針對主題問題主動預設的各種教學策略,包括具體的學習形式採用,學習方法指導,有意識的強化訓練、有針對性地拓展延伸等,每一個具體的步驟都指向主題問題解決的。在課堂觀察中,自變數控制觀察主要是針對教師具體教學行為的觀察,記錄。因變數變化觀察:因變數變化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為教師的教學策略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反應和變化,表現為可觀察的興趣、情感、態度以及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程度。在課堂觀察中,因變數變化觀察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包括學習興趣、行為以及學習效果的觀察,記錄。數據分析歸因、描述。通過對記錄數據的分析、歸因,描述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相關性是研究的最終結果,也是教學研究最基本的意義所在。相關性越大,越能夠積極有效地指導教師調節教學行為,獲得最佳教學效果;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也會出現我們預料之外的結論,二者沒有相關性或相關性甚微,這樣的結論將引導我們嘗試以新的途徑解決問題。自變數控制觀察、因變數變化觀察、數據分析歸因、描述是校本教研的核心部分,需要授課教師與課堂觀察教師共同參與完成。研究成果的有效性更是依賴教師群體的綜合素質。只有高素質的教師群體才能有針對性地預設策略,細致入微地觀察,真實准確地記錄,有理有據地歸因,從而獲得有價值的研究結論。能科學地設計「課堂觀察量」便是走出了校本教研至關重要的一步。下面提供我區楊岔路小學語文課例研究的一組「課堂觀察量表」供參考。 「教師評價語言對學生感悟文本內容的影響」——《觸摸春天》課堂觀察記錄表 教師課堂行為觀察記錄表(一)教師評價語言的內容情感性評價(學生習慣態度興趣)內容性評價(文本內容)方法性評價(學習方法)效度原因分析 次數%次數%次數% 教師課堂行為觀察記錄表(二)教師評價語言的有效性評價目的(清晰、准確、無冗餘)評價時機(成熟、不成熟、生硬)評價態度(交流式;表演式;個性化)效度原因分析 次數%次數%次數% 學生課堂反應情況觀察表

㈤ 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方法

導語:為了有效提升課堂效用,保障教學質量,有必要對小學英語課堂進行系統管制,對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有所要求,開發興趣小組,創建共同進步,調節有關機制競賽,改變課堂場面控制力,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我收集一些英語課堂教學方法分享如下,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1】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方法

一、規范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只有規范平時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才能有秩序地進行,整個課堂下來,學生們才會有所收獲。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鼓勵學生靜下心來學習英語,能夠做到聽得懂、學得會。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在上英語課時聚精會神,集中精力聽老師講,眼口並用。

首先認真聽老師講,注意觀察老師的口型,然後再進行模仿,同學之間互相說,同時練,互相觀摩,相互指正,共同提高。鼓勵學生大膽說給老師聽,並由老師進行糾正。訓練學生大膽說英語的習慣,平時多參加一些語言實踐活動。學習英語最重要的是說,只會聽而不會表達就會淪為「啞巴英語」而毫無用處。

因此,教師應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鼓勵學生大聲朗讀英語,這樣做不僅能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信心,而且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英語感悟能力,提高記憶力。由於小學英語課時比較少,平時課堂上練習的項目又比較多,因此,課堂上的學習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學生的英語學習必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人們的遺忘遵循著「先快後慢」的規律,所以平時的復習一定要及時,學生放學回家後要及時對課堂上學習的東西進行復習,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要讓學生喜歡上一門課,首先要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教育家羅傑斯曾說過:「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由此可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何等重要。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更有利於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良好課堂氣氛的創造依賴於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教師要樹立尊重學生的思想,要注意鼓勵他們而不是要打擊他們的積極性,要做學生的貼心人,關心愛護全體學生,鼓勵他們學好英語,用好英語,使英語課堂變成一個溫暖的大家庭,而不是一個訓練場。

三、寓教於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要能夠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就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小學英語的教學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信心。新《英語課程標准》提出:「英語課程應最大地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將學習變成學生自覺、自願、高興的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小學英語教學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內容上,都要有很強的趣味性,使教學迎合學生的口味,克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缺點,使學生對英語課欲罷不能,樂於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筆者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採用「看嘴型猜單詞」「找朋友」「單詞接龍」「擊鼓傳花」等游戲,讓學生在玩樂中輕松愉快地學到了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豐富教材內容、教學資源,使學生學習英語的途徑更加多樣化

當今社會,英語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重要,成為人們知識結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英語課堂還採用傳統的教學資源,僅僅向學生傳授教材的內容,難免有些枯燥無味。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全國各地基本上都有電視、廣播、網路等各種媒介, 學生在平時可以很方便地通過這些媒介觀看少兒英語方面的節目。教師在平時要注意收集有關英語節目的資料,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以解決課堂教材單一的問題,給予學生更多的視覺和聽覺沖擊, 拓寬學生學習知識的渠道,開闊學生的視野。

五、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對課堂教學的時效性進行評定

建立評價機制的目的有兩個:其一,通過課堂上的評價,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從而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表達能力全面發展;其二,幫助教師及時獲得英語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從而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並逐步進行調整和改正,不斷提高教師的英語教學水平。英語課程的評價從評價主體、評價形式上都應該多樣化,把評價重點放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效果的提高上,使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既注重對過程的評價,又注重對結果的評價。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與策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繼續探討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挖掘自身的能力,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學過程,對教學環節進行認真設計,從而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合理有序、豐富多彩、生動活潑,我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有質的提高。

【2】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方法

一、以常規活動激發興趣

常規活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運用頻率最高,旨在形成教學常規,激發學生興趣的活動。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興趣不易保持,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根據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我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重點,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設計了系列常規的熱身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使學生從動腦、動口、動手中積極思維,參與教學活動,把語言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

1、唱英語歌或說唱英語兒歌,活躍課堂氣氛。上課前,教師可播放錄音,引導學生唱學生喜歡的英語歌或說唱節奏強烈的chant。例如,在復習句子「Open the door.Turn on the light.Colour it yellow.」時,讓學生邊聽邊指向窗戶,邊聽邊做開燈的動作,邊聽邊畫邊塗顏色,這樣學生邊做邊學,盡情享受學習的快樂,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活動中。歌謠充滿童趣、合轍押韻、琅琅上口、富有動感,恰恰迎合了少年兒童的心理與口味。比如,學完數字1―10後,我就讓學生Say a rhyme:

One, two, buckle my shoe.

Three, four, shut the door.

Five, six, pick up sticks.

Seven, eight, lay them straight.

2、組織學生觀看與教材有關的片段或教學錄像帶,為新授內容做鋪墊,同時也能調動學生學英語的情緒。

3、教師可有意識地安排一些與授課內容有關的游戲,如全身活動,摸五官比賽,聽詞做動作,表演等,為導入新課作心理及知識上的准備。

Nine, ten, a big fat hen.

強烈的節奏和韻律引發了學生的興趣,既幫助學生學習了新單詞,又能幫助學生回憶已學習的單詞,提高了學生語言的流利程度。

二、以主題活動引領認知

這是指根據教材內容設計的課內專題活動。旨在通過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探究、掌握知識、體驗過程、形成技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教學方法的使用和教學活動的組織,應盡可能接近真實的交際過程,使教學活動符合自然的交際活動。例如,一年級英語教材Rabbit』s Birthday這一課,只有這么幾句話:

A:Happy birthday to you.

B:Thank you.

A:Have a seat,please.

B:Thank you.

而在此前面學生已學過了幾十種動物、植物(風景)的名稱以及「May I come in?Come in please!」等日常用語。根據本課教材內容的特點,我把這節課設計成了一個《森林動物生日晚會》的童話表演主題活動。

全班同學按兩人一組分組抽簽做頭飾扮演前去給小白兔過生日的動物。課的一開始是森林聚會,教師扮演小鹿首先進入童話世界;其次,請各動物自報家門,把學過的動物名稱全復習了一遍,然後大家高興地唱啊跳啊(復習以前學過的英語歌曲)。

這時突然發現沒有小白兔,老師扮演的小鹿告訴孩子們:Oh,today is rabbit's birthday.Let's go and play with her and say「Happy birhday!」to her, OK?然後小鹿帶領眾動物朋友,前往小兔家(出示課件):一個山清水秀的現代農庄。此時,教師進一步復習詞彙與句子,到了門口,小鹿又教大家要有禮貌,要把歡樂帶給小白兔,於是新授、練習、鞏固開始了……

最後在跳動著燭光的動感課件圖片中,大家把小白兔圍在中間唱「Happy birthday」並轉圈走,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這一課同學們學得既扎實又歡快,這樣一種身心愉悅、友好相處的場面深深地印在了他們的腦海里。

三、以教學方法多樣化引領課堂教學過程

1、成就體驗法

成就體驗法是指一個人在獲得成功時,顯示出自信、狂喜的情緒。學生在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擁有最佳理解力、判斷力、感知記憶力,強化了他們的學習動機。語言學家Krashen認為:「學習的情緒因素會促進或阻礙語言的習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條件下,才會產生真正的習得。」處於成功體驗的人比其他任何時候更富有責任心、主動性、創造力。小學英語教師在活動化課堂教學中可利用成就體驗法教學。成就體驗法在小學英語活動化教學中是十分有用的。

2、游戲競賽法

游戲是學生喜歡的一種操練方式,它可以快速地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競賽游戲具有刺激性,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它利用了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在小組或個人之間展開。為了在比賽中獲勝,學生的注意力往往特別集中。

特別是搶答問題活動,既使學生對語言知識達到學用結合,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有利於對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比較能力的培養。

3、快速反應訓練法

小學生有較強的表現欲,在活動中,往往希望自己比別人出色。因此,讓小學生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快速反應訓練」,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致。快速反應訓練的內容有很多,如:「聽單詞做動作」、「聽指令做動作」、「What is the missing」等等。

在設計教學活動方法時,教師要把活動方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應一味地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性,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其生活實際,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做到適時適度切實可行並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學英語教學活動從表裡不一走向表裡合一,從而真正持久地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㈥ 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幾乎都是在課堂里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目前,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究其本身而言,對於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是起著巨大作用的。但,如果沒有經過精心的策劃,其效果可能就會與教師的設計初衷大相徑庭,達不到預設的教學效果。綜觀許多英語課的教學,有些教師對於如何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並如何有效實施還存著諸多的迷惑,以至於課堂氣氛著實熱鬧,然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整堂課變成了活動的堆積,形式大於結果,教學效益低下。
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是追求全人的發展,所以,英語課堂上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除了要達成顯性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目標之外,還應該注重隱性目標的達成,比如: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掌握學習英語的策略方法等。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語言實踐活動,不僅要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培養和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同時還要拓展學生的視野,汲取各方面的知識,發展良好個性,提高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為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於課堂教學活動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的概念之分。
廣義的教學活動指
在以任務為驅動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所謂活動就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要做的具體事情,也可稱為步驟。
本文中提出的教學活動指狹義概念上的教學活動,即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達成某個教學目標而採取的具有一定活動內容的教學步驟。
參考多種教育文獻,結合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際,本人以為要設計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教師應該關注以下幾點:
一、活動設計要有明確的指向目標
按照一般教育理論書籍較一致的提法,教學目的是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這說明教師在設計任何一個教學活動時,必定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作指引,教師要明確通過這個教學活動,期望學生有什麼語言或行為上的變化,這也是教學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
然任何一個教學活動不可能窮盡一堂課所有的教學目標,每一個教學活動都因為其特殊性,有著其特殊的作用。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有明確的指向目標,比如,有的活動可以用來調節課堂氣氛,有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增加對單詞的理解,有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表達時更加順暢,而有的活動則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相關的學習策略和方法等。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能比較明確地預見到活動前和活動後,學生的區別會有哪些等等,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活動目標指向明確,操作性強,教學效益也高。
活動案例1
教學內容:Oxford English 1BU3 Colour
教學活動:故事講述
活動時間:15分鍾左右
活動目的:通過故事<The greedy fish>給學生創設和諧有趣的學習環境, 有效落實語言知識目標:學習單詞brown, purple, white, black;復習句型What is it?/What colour is it? 學會聽或說新句型Please make me red/strong. 同時,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培養他們良好的傾聽習慣,激發並保持他們強烈持久的學習願望。
活動描述:
教師自編了一個故事『The Greedy Fish』,講述了一條貪婪的小魚和一條大魚外出遊玩,遊玩途中看見各種顏色的東西而想要變色的故事。兩條魚之間的主要對話內容如下:
The greedy fish: What is it?
The old fish: It is a banana/an orange….
The greedy fish: What colour is it?
The old fish: It is yellow/orange….
The greedy fish: I like yellow/orange…. Please make me yellow/orange….
在此故事中,教師將學生已學過的顏色詞和將要學習的顏色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讓孩子們完全沉浸在故事情境中,通過這條貪婪小魚的不停想要變換顏色的情節發展非常自然地學習了新單詞,並能聽懂或模仿學說Please make me red/blue.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不斷重復What is it?和 What colour is it?這兩個問句,這是學生曾經學過的句型,也是教師在後面的第三個活動(post-task procere)中將要用到的主要句型,在教師有意識的極富感情的不斷述說中,絕大部分的學生能在故事的後半部分,不知不覺地隨著教師重復著這兩句問句,這就為後面的活動三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colors. 「What is it?」 「What color is it? 」做好了充分的准備。
活動分析:教師通過本故事的講述,既完成了對red, yellow, blue, green, pink, orange 這六個單詞的復習,又在學生喜愛的故事中慢慢地引出、落實教學四個新授單詞brown, purple, white, black。教師把復習和新授溶於一個故事中,不僅完成了語言知識目標,而且該活動也是後兩個教學活動能順利進行的前提和保證。教師在設計本教學活動時,她的目的極為清晰,既要較好地達成語言知識目標,更要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並且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激發並保持學生強烈持久的學習願望。在觀課過程中,我們發現,整個班級的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新詞時興趣盎然,踴躍參與,效果良好;尤其是隨著故事情節的漸漸發展,孩子們隨著貪婪小魚的神奇經歷,不時發出「噢!」「噢!」的驚訝聲。而在故事的後半部分,部分學生輕聲和著老師一起講述故事,其投入程度可見一斑。老師的另一個活動目標「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培養他們良好的傾聽習慣,激發並保持他們強烈持久的學習願望」在不知不覺中,悄然達成,體現了教育的無痕化。

㈦ 英語聽評課的項目內容是什麼

一、英語聽評課的基本要求
(一)聽課前要做好充分准備,認真分析、了解該堂課的教學內容、重點、難點、教學大綱的要求.頭腦中應先有一個整體構思並做一個大概的課堂設計,以便於聽課時觀摩和課後交流.(二)聽課時不是看上課教師是否按照教學常規一步步「走」完了教學過程,關鍵是要看教師是否能自然地將本課的主要內容通過靈活生動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與掌握.不是只看教師是否寫了教案,關鍵是要看教師是否在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教案」.
(三)評課應以評價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為主,要求做到公正、客觀、准確,並具有對教師的啟迪性、鼓舞性.聽評課又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所以,聽評課應以交流和觀摩為主要形式,以促動教師相互學習和共同提升為目的,盡量避免「挑刺」式評課.
(四)聽課和評課都要有記錄,著重點應放在體現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方面,避免記成「流水賬」.二、英語聽評課的基本內容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教師要求學生通過教學過程達到的學習效果和行為.聽評課時,通常通過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看教師對教材的意圖是否明了,對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否熟悉,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是否強,能否准確把握和構建以下四個目標.1.知識目標 要明確本節課的知識點及教學目標,要求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2.素質目標 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激發興趣,培養語感,提升素質為核心.3.水平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應體現對學生的水平的培養.如:認知水平、思維水平、觀察水平、創新水平等.4.德育目標 較好地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有機結合教材內容,不留痕跡地對學生實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通過中西文化對比,避免完全「西化」,要以達到提升學生的愛國意識和科學素質、建立准確人生觀為目的.
(二)教學內容 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教材和課程標准早已確定的,但不同教師處理同樣內容的課差異很大.聽評課時應注意把重點放在教師對教材的熟悉水準、處理教材的方法和駕馭教材的水平上.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聽評.1.思想性和趣味性 英語教學一定要注重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統一,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2.科學性和系統性 教學設計要合理、嚴謹、無知識性錯誤.對教學內容分析、處理恰當,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容量適度,環節連貫、緊湊.能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重點突出,難點把握准確,課堂結構設計符合學生的特點與實際.3.目的性 教學目標不但教師要明確,也必須讓學生明確,什麼知識點需要了解,什麼內容應理解掌握,什麼時間學生需完成什麼內容等,讓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重點上.(三)教學過程 1、教師是否能在教學活動中自然滲透語言知識,結構嚴謹合理,層次分明,有邏輯性,過渡自然.2.教師是否能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語言運用能力和創造性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

㈧ 小學英語觀課報告

【2017小學英語觀課報告1】

關於獅山娃自主學習以及本真課堂的研究是我校為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所推行的一個活動。在我校已經推行好幾年了,切切實實地有效提高了我們老師的各項技能,現就以我校最近組織的集體校內聽課情況,從“教師教學”的維度來做一個反饋。

一、 觀察背景

我校組織的校內教研課全員聽課活動,這次主要是針對新老師的課堂教育教學展開的研討活動。王老師這次執教的是牛津中小學英語2B Unit7 Can I help you? A&B板塊內容。本課是主要圍繞“購物”展開教學,學習jacket,dress,shirt,blouse四個單詞及句型Can I help you? I’d like….二年級的學生屬於對新鮮事物都非常好奇,高速成長的階段,英語學習主要以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角色扮演,模仿朗讀為主。這次首先通過課前設計,課前磨課試上,課後調整,再試上,再評課反思,學習心得,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從而來提高每個教師的教育教研水平。我們全校老師集中二年級課堂對此次活動進行參與與討論學習。

二、 觀察過程

4月28日個人試說課,師徒結對互幫互助,提出改進構想。

4月29日正式修訂完成,第2次試講。

5月1日進行第1次試上,然後發現些許問題,大家提出問題,並給出建議改善。並對其他一些環節給予指導和建議。

5月6日進行第2次正式上課,大家聽後耳目一新,11位聽課老師在課後的討論中各抒己見,對課堂模式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 藉此希望在今後的課堂中能夠積極改進,避免以教師為中心,發散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初步印象

通過王老師的幾次磨課試上,結合教師自身特點,我們發現對於新老師來說進步還是非常大的。在幾次的試上和磨課中我們可以發現王老師漸漸形成的個人教學風格,大體感覺如下:

1.教師語言素養高,面向全體學生,親切自然,能做到走下去融入學生。

2.教學重難點突出,環環相扣,過渡清晰自然。板書能夠實時流動呈現,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以及老師對重難點的復習。

3.能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來回答問題,並且不局限於個別同學,問題設置注意分層,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話可說,有興趣來學習。

四、亮點剖析

1. 在教學中教師注意通過舊知引出新知,如I like引入I’d like,很好的幫助學生區別它們的不同,讓學生溫故知新。

2. 在教授單詞時,教師很注重母音字母讀音的滲透,幫助學生發散思維,促進其自主學習新單詞的能力,為以後的拼讀學習奠定基礎。

3.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樂於創設一定的情景,如去玩具店、水果店、小吃店和服裝店購物等,讓學生盡量在真實情境中運用所學內容,並且聯系生活實際,鼓勵學生多多利用所學語句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4.教師善於角色轉換,能多方面的為學生著想。每次學生表演前自己都能夠以身作則地來示範,給學生台階來學習和展示自己。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大地提高了,讓學生自己想去學習並樂於學習。

五、問題反思

在課堂觀察中,我們還發現了一些不足的問題,下面羅列出我們觀察過程中記下的問題與困惑,目的是讓大家共同盡快解決它,以使課堂教學效益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1. 每個環節的時間把控上還可以分配和掌握的更好些。讓最後的拓展環節時間更充分些,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參與進活動來。

2. 課堂的精彩在於生成。師生互動中對於孩子生成的答案還可以再靈動些。比如但男孩子回答:I’d like a blouse.教師不一定直接說No.教師可以開玩笑的方式來說:Maybe you want to give to your mother.說不定他就是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對於脫離預設的答案不是一味的否定。

3. 每個活動操練時盡可能要形式多樣,可以同桌互相說,小組討論說,開火車說,優秀同學展示說等等,不一定都是老師來示範展示,然後同桌互相討論。

4. 對於個別積極性太高,或者積極性不高搗亂的同學來說,可以積極利用小組比拼等課堂獎懲機制,提高同學們的參與積極性,並且及時規范自己的課堂行為,更好的為自己的課堂服務。

六、結語

以上是對二年級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所做的初步觀察,結果不是最重要的,我們更注重的是通過課堂觀察這個活動,老師從整個磨課上課的過程中所收獲的內容。這應該是平日教學中所達不到的一種程度。只有通過不斷地反思、實踐、再反思,我們才能獲得更寶貴的真知!

【2017小學英語觀課報告2】

隨著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方式的進一步改變,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在教學氛圍、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改變,課堂教學呈現出一片熱鬧與繁華。然而,透過那表層的熱鬧與繁華,我們同時也看到了一些有礙於課改進一步深化的問題,主要體現在:1. 教材把握不透,目標定位不準;2.活動形式盲目,流於形式;3.激發學習興趣重表面;4.語境不夠真實,缺乏意義;5.把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看成是教師的個人行為;6.評價不夠客觀,模糊、超值;7.追求課堂的完美結局,等。通過調研、分析與理性的思考,筆者就以上提及的幾個方面談一些初淺的思考,與同行切磋交流。

一、設計:把握教材是關鍵

【現象】這是一堂三年級下冊的英語新授課,教學內容是Unit 4Do you like pears?的一段對話,重點句型是“What do you like?”和“Do you like…?”,課是在一個裝備齊全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室里上的,課由購物(shopping)導入,教學活動圍繞購物展開,模擬購物活動的物品是一些小學生所喜愛的動物單詞,如hamburger hotdog cake等,教學方法豐富多彩,表面上看熱熱鬧鬧,但教學活動與偏離了主題,學生收效甚微,課堂教學因沒有把好教材而缺乏實效。

【分析】這堂課最根本的問題不是上課老師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而是由於對教材的把握不夠,導致對教學目標的定位不準,因此,採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處於一種盲從狀態。課本是按照課程標准編寫的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之一,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文本。新課程倡導跳出文本,並不是不要文本,跳出文本首先是基於文本,因此,要實施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首要的任務是鑽研教材、把握教材,並逐步掌握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直面課本,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面對陌生文本的能力,促進其英語自我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

【對策】就當前PEP小學英語教材為例,這套教材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每個單元根據一定的話題提供了相關的詞彙、句型或交際用語等教學內容,相當於一個資料庫,它給教師處理教材和實施課堂教學提供了較大的自由和空間,但同時也給老師們把握教材和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分配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先學什麼?後學什麼?都由教師自己確定。從基層老師把握教材的的情況看來,當前在使用這套教材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不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鑒於這樣的問題,我們首先要關注的是通過校本培訓等方式加強對教材的研究、把握和處理的力度,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了解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及其與前後內容的聯系;2.確立單元教學目標;3.合理劃分課時,初步確定每課時的教學內容;4.分課時備課。在分課時備課中,要注意以下幾點:1)三維目標在課時中的具體化;2)重點難點的定位;3)學情分析;4)教學策略分析5)教學過程的設計,其中包括教學方法的選擇,媒體的使用,活動形式的設計等等。

二、活動:形式為了目標的達成

【現象】曾聽過這樣一節英語課,教學內容是關於英語色彩(colours)名稱的學習,老師在運用圖片進行單詞和句型教學後,就化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給一些圖片著色,使後半節課幾乎成了美術課,學生的著色活動完全脫離了英語語言的實踐,這樣,通過畫畫引導學生鞏固語言知識的目標就成了一句空話。類似的情況還有,如:有的老師因為在教學中引用了唱歌、手工、體育活動等形式,因為沒有處理好形式與目標的關系,顧此失彼,將英語課上成了手工課、體育課或音樂課。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相關知識與技能的獲得。

【分析】新課程條件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倡導採用活動的途徑,通過表演、唱歌、游戲、競賽、猜謎、畫畫等小學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和寫的能力。但是,無論什麼樣的活動都是為了學生獲得相應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即為達成一定語言目標服務,如果缺少了應有的內容和應有的目標指向,採用的活動游離於英語教學的目標,那麼,最好的形式也要大打折扣。

【對策】一定的活動形式必須為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要關注活動的目

標意識,要善於將活動和英語語言的訓練結合起來。如上面提及的這堂課,在讓學生著色後,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活動用學“What colour is it?It’s …”的句型表達出來。又如,運用唱歌的方法,就可以將所學的語言融入學生熟悉的旋律,並引領學生用歌的形式將學習內容以歌的形式唱出來。如在學習“ck dog rabbit cat panda m”等詞彙時,可以選擇學生熟悉的旋律“Hello”,引領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創編歌詞,再一起將學習內容以歌的形式盡情地唱出來。歌詞如下:Hello,dog do oh do.

Hello,cat do oh do.

Hello,m do oh do.

Dog cat m.

這樣,將枯燥的英語單詞融入到歌曲中去,既操練了單詞,也增加了學習興趣。

總之,無論我們在課堂中運用什麼樣的形式,都要考慮到與學習內容的整合,考慮到一定活動形式的目標指向,使活動不僅富有情趣,更富有實效。

三、興趣:需要知識做支撐

【現象】曾聽過這樣一堂英語課,老師在一堂課上採用了好多種教學方法,環節多得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老師呢,忙得不亦樂乎,恨不得十八般武藝齊用上,與其說是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還不如說是教師的才藝表演,學生一直忙於應付老師的指令,而用英語表達的機會並不多,學生語言學習的成效並不理想,下課了,我問她:累不累?她笑著點點頭。

【分析】無疑,這位老師採用這么多的教學方法是為了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根據新的英語課程標准,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初學英語的小學生對英語帶有一種神秘感,所以在初學階段抱有一種好奇的心理,其實,那還不是一種興趣,還只是在真正產生興趣前的好奇。他們喜歡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但活潑的活動形式只能暫時激發他們參與某一項語言實踐活動的熱情,還不是樂於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穩定的學習興趣取決於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成就感和學習能力等很多因素,成就感的獲得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取決於他們知識獲得的質量和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能力,而且需要一定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作支撐。所以說,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在其英語學習過程逐步形成的、一種穩定的情感體驗和積極的學習態度,而這一種體驗和態度必須基於一定英語語言知識的累積才能逐步生成,在進一步的學習中得到逐步發展,並成為促使他們自主學習、後繼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動力。

【對策】初學英語的學生對英語學習有一種好奇,尤其喜歡活潑的、多樣化的活動方式,但我們在採用活動方式時,不要被表面上的熱鬧所迷惑,要善於通過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幫助他們逐步獲得相應的語言知識與技能,構建知識網路,使他們在活動中產生成就感,能夠帶著自信不斷參與英語語言實踐活動,從而使初學英語的好奇和對活動的自然喜歡轉化為持久的、穩定的英語學習興趣。要保持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活動僅僅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活動形式不在於多,而在於其質量。一節課不適宜採用太多的活動方式,一般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1~2種活動方式。

四、情景:有意義才有活力

【現象】英語教學要創設英語情景,在這一點上,大家都形成了共識。筆者曾聽了這樣一堂課,教學內容是用英語詢問時間和在一定時間里從事某項活動。這位老師為了創設語言情景,從家裡拿來了一隻掛鍾,她一邊轉動時針一邊讓學生跟著她機械地說:What’s the time ? It’… o’clock.學生也就跟著老師念念有詞了,就這樣跟著時鍾走了一圈,一直讀到“It’s twelve.(十二點)”。然後再學習一些要從事的活動,如,get up(起床),go to school, play games,go home,watch TV ,go to bed 等,由於把時間學習與活動形式割裂開來,學習活動處於比較機械的狀態,情景因缺乏意義缺乏活力。

【分析】過多機械性的、缺乏意義的操練活動是語言學習的大忌,不利於保持學生持久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也不利於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的獲得。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習是一個非線性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包括結構性的知識,而且包括學習者自身的體驗。因此,在英語語言教學中,語言情景的真實性對激發學生比較投入地參與語言活動很重要,所以,可以這樣說,課堂的真正活力首先取決於語言情景是否真實,是否具有意義,有意義的情景才能真正打開學生思維空間,才能激發並保持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熱情,英語學習活動也才有可能真正充滿活力。

【對策】如上面提及的這堂課可以將時間的學習和具體的活動項目學習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會用英語表達“在不同的時間里做不同的事情”。具體設計如下:先在黑板上畫一隻鍾的外框架,學習“It’s a clock.”;然後,根據小學生愛好卡通的特點在相應的位置上畫上一個卡通的數字“1”,呈現新句型“What’s the time?It’s one clock.”,然後通過時間的匆匆步伐引導學生操練“What’s the time?It’s …”句型。當時間到了六點,在學生很熟練說出“It’s six clock”時,就學習“Time to get up.”(該起床了)。照這樣的辦法,隨著時間的不斷變化,引導學生學慣用英語表達“在不同時間內做不同的事情”,並出示板書。

這樣,課堂盡管沒有轟轟烈烈的活動場面,但學習者能夠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在比較真實的語言氛圍中自如地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此時的課堂活力發自學生的心田,可謂潤物細無聲,無聲勝有聲。

五、評價:鼓勵需以客觀為基礎

【現象】這是三年級的一節英語課,只要是學生答對了,老師就讓大家鼓掌或用“Great!(棒極了!)”的語言進行積極的鼓勵,於是,整節課上,掌聲迭起,很是熱鬧。老師根據對話提了一個問題,幾個學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老師分別作出了如下評價:“En”、“Great”、“Good”、“Yes”,學生覺得很迷惑,不知哪個是對的,或誰的答案更好些,更不知其原因。老師在教單詞的時候,請一排學生依次起立朗讀,程度相差無幾,老師為了體現其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分別做出了“Yes”、“Great”、“Good”、“You’so clever(你真聰明)”,甚至“wonderful(精彩極了)”、等很高程度的評價,讓人覺得很誇張。

【分析】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在英語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但這位老師的問題在於:1.評價含含糊糊、磨棱兩口,不夠明確。對一個問題的多種答案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讓學生覺得迷惑:究竟誰答對了?到底誰的答案更有道理?為什麼?2.鼓勵缺乏一個“度”。學生對一個詞或句的模仿,能體現出的智慧與精彩在程度上遠沒有那麼明顯,超值的評價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惰性,長此以往也許就會“迷失了自我”!何況,初學英語的小學生對老師如此這般的評價能真正聽懂並理解嗎?因此對學生的評價要清楚,鼓勵要客觀、事實求實。

【對策】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在對學生的表現作出評價的時候,要以鼓勵為主,但也要注意:1.評價要清楚、明確。對於學生在課堂上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回答,老師要避免模糊的態度,態度要明朗,要實事求是地作出評價,不能隨心所欲。如,回答對了就是“Yes,right.”,更好就是“your answer is better.”,但要簡要說明原因,好極了就是“Great!”,更要讓學生明白好在哪裡。這不僅對學生是一種積極的激勵,是一個積極的導向,更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2.鼓勵要有“度”。對學生的鼓勵是必要的,但對於類似模仿類的、體現不出多大思維價值或創造性的表現,只要告訴他們發音的對錯,並進行必要的糾正,無須用類似“你真聰明”、“精彩極了”等極為誇張的語言來進行評價,更要避免動不動就拍手的情況,使積極的鼓勵貶值。當然,對有些學生一些創造性的表現,我們也應該做出高度的評價或用鼓掌以示鼓勵。

每一位教師只有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自己: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這樣才能避免一些無效教學行為的產生?……只有具備“反思意識”的教師,才能更有效地調控自己的課堂。正如杜威所言:“將我們浸透在學科中,投入進去,壓倒我們,湮沒之瞬間,清醒過來,運用理性進行反思,達成美學激情與經驗反思的交融,是具哲學意蘊的最閃光處。”

㈨ 英語教師課堂優秀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英語教師課堂優秀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英語教師課堂優秀教學反思1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已在學校擔任英語教學10年多了,回顧已經過去的一些日子,真是感慨萬分。我激動,也深知自己所擔負的重任。

英語是人與人之間用來交流的,在課上我經常鼓勵學生勇於開口,大膽說英語,用英語交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求學生不怕犯錯誤,敢於開口,用英語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其實有好多學生在內心也都有用英語與老師同學交流的慾望,但他們迫於「壓力」,怕說錯或說不好會被老師批評、同學嘲笑,於是選擇了保持沉默。

所以在課上我積極引導學生排除這種心理障礙,上課的時候態度比較溫和,只要學生用英語說話,哪怕是一點點,就給予表揚,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態度真誠,努力挖掘學生做的好的方面,盡量不表露出失望、生氣和不耐煩等諸多情緒,從而不影響學生的情緒。對於每次學生說話中的比較明顯的錯誤,諸如:發音不正確的詞、嚴重的語法錯誤等,對他們進行及時指出並幫助其改正,並且進行不斷地鼓勵,因為學生有了積極性,有了學英語的樂趣,他們就會對自己充滿信心,於是開始主動地說了。

但是課上過於輕松的學習氣氛,致使部分學生上課不遵守紀律,從而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因此,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我應該總結過去半個多學期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不斷改進自己教學和管理方法,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成長進步。

英語教師課堂優秀教學反思2

我想英語課堂教學應更加需要情趣、體驗、多維和互動,由教師的講授型向學生的探究型學習轉變。同時教師要會欣賞學生,激發並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去解決問題,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學會知識,並培養口頭表達能力。由於在課堂上我創設了情景,因此學生很感興趣,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有七八個小組的學生都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演,我根據各小組表演的情況分別給予表揚「Well done」「Very good」等等,讓參與的學生都有了一種成功感和被認可的感覺。等句型讓他們分組練習。然後自己扮演外賓詢問引出用語:Is this…?Who』she/she?。學生學習並分組練習,表演。當然,此時,我要求其餘學生認真聽,聽這一組學生的對話中是否有誤。

如此學生在課堂表演中正確掌握了有關「人」問答用語。3B。Unit3。這一課時中,我讓學生准備了家庭成員的圖片,並把全班學生分為9兩人小組。每組一個學生扮演一個外賓。之後我適時提問:如果缺席的這位學生是英國人,聽不懂中文,那麼怎麼用英語來介紹自己的家人?

我隨即教學了以用語:許多英語老師或許都有此感嘆:學生所學的英語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似乎總有那麼一段距離,好像很難做到「言行一致」!其實在不少英語課時上,只要教師用一些心思,想一些點子,找到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相似的切入口,完全可以體現任務型教學的真實性,實用性和功能性。

英語教師課堂優秀教學反思3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主要通過有聲語言或肢體語言來完成,使學生能及時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教師的評價應以鼓勵為主,即使學生的回答有誤,也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從而激發其再次嘗試的勇氣和繼續努力的信心。教師課堂評價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記錄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也不是為了把每個小組在每堂課中的表現都劃分出好與差的等級。教師的課堂評價是為了調控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如果學生已經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教師就沒有必要過分注重活動效果的統計,而不顧學生的實際需求。

教師進行課堂評價時要自然和得體,切忌使用過分誇張的動作和語氣;表揚要恰如其分,絕不能隨意使用鼓勵與表揚的話語。如果表揚得來的太容易,學生就會對此習以為常,也可能導致學生對問題淺嘗輒止或隨意應付。

濫用鼓勵與誇獎是小學英語課堂評價的誤區。新課程標准強調對學生尊重和賞識並不意味著對學生一味地表揚。過多和過分的誇獎往往會導致鼓勵的貶值。用集體拍手的方式表示贊揚的評價方式,其必要性與可行性也值得深思。這種評價方式實際上是把教師的評價強制性地變成學生之間的評價。拍手說的學生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參與對發言學生的評價。評價語也是教師規定的,而不是學生的真實感受。這種形式主義色彩極濃的評價方式不僅會干擾學生的積極思維,而且顯得機械、呆板,還忽略了評價的內容。

英語教師課堂優秀教學反思4

本學期繼任七年級五班和六班的英語課,經過上半年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成績略有提升,經過這一周的英語教學,有些感慨和想法:

(一)情態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它發展,因此我努力創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習,盡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關,課上是師生,課下是朋友。

5、加強課外輔導、個別輔導。

6、評價可以使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於反思及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平時重視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回答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給予正確的評價和定位,充分發覺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通過評價,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

(二)存在的問題

1、學生成績不穩定,容易忽高忽低,與他們基礎知識掌握不好有關,需要進一步加強訓練。

2、兩極分化現象仍然嚴重,有個別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不大,雖然很象用功的樣子,但是實際沒有專心,記憶就不牢固。需要著力培養這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3、寫作能力上不去,課文、句型雖然會背誦會默寫,但實際運用能力差,需要平時注意訓練寫作能力的培養。

總之,只有讓學生樹立必勝的信心,夯實基礎並有針對性的練習,一定會提高學習效果,取得好成績。

英語教師課堂優秀教學反思5

從我跨專業那天起,從我第一次向學生說:「Hello,class,」開始,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成為出色的英語老師?怎樣的教學方式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怎樣才能讓孩子們愛上英語?在這幾個月的教學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如下幾點:

1、角色的轉換和表演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存在閃憶化,在英語教學中許多課文和對話的內容不易記住和掌握,教師要想方設法,使教學直觀化、趣味化。那就是最直接的表演化。一要精心挑選和設計一些英語教學游戲,如教學Is ths you r/his/her.....?句型,我設計了一個「looking for the owner」游戲,每次讓一個學生先出去,我從另一個學生哪兒拿一件東西,然後讓出去的學生回來猜東西的主人,學生猜時要用Is this your/his/her...句型來問,其他學生用Yes/No回答,能最快找到主人的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二是把音樂引入課堂,以培養學生英語的興趣,增強記憶力。如《ABCsong》、《Good morning to you》等三要運用新穎奇趣的謎語、故事,誘發學生興趣,如讓學生合上書,注意觀察我的口型變化(不發音),判斷我說的是那一個詞,最先說對者為勝方。四是讓學生參與設計表演,讓每一位學生隨著朗讀或者音樂進行表演,表演過程中再配上學到的英語知識,這樣效果很好,學生英語趣味性加強了。

2、引入競爭

少兒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在課堂上適當的開展一些競賽活動,如小組間競爭賽、男女競賽、自由組合賽、個人挑戰賽等方式,即可活躍課堂氣氛,又可培養競爭中合作意識。如:問題接力競賽、單詞模仿賽、朗讀比賽、動作猜單詞、口型猜單詞等方式。

總之,小學生好玩好動,好勝且好奇心強。作為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㈩ 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方法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開始正式接受英語的黃金時期,那麼如何在漢語環境下實施英語教育,更具體的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做好小學英語的教學工作也是我們每個英語教師關心和研究的問題。

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方法 1

一、小學開設英語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21世紀,知識經濟的發展使人類進入了一個學習社會。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國際競爭也日趨激烈,世界范圍的綜合國力的競爭,主要是科學技術的競爭,而現代科學技術的主要標志是信息技術。眾所周知,當今國際上,英語已成為世界性的通用語言,學習英語已不僅是與國際發展接軌的需要更是我們學好科學知識的重要工具。而我們國家要想更好的對外開放跟上國際時代潮流,就首先應當使我國公民具備使用外語的基本技能。

但是,由於底子薄,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設備條件有限,又缺乏較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特別是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與評價手段單一,因此,英語的教學質量提高的速度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利用多媒體手段,調動學生的視聽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模擬表演創設情境,往往受時空限制無法全部做到,在這種情況下,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移植情境,形象生動地再現有關對話的時空,做到聲像結合,圖文並茂,這適合小學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齡特點。教師將學生要學的對話融入其中,會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幫助學生在語言與表達對象之間建立起來聯系,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自覺、更有趣的進行英語交際行動。

教唱英語歌曲,學講英語小笑話、小故事、還有演話劇、童謠、小詩、繞口令、猜謎等等,形成輕松的學習氣氛。不少小學英語學習內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達,這有助於激發興趣和分散難點。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融音樂與英語一體,能幫助學生理解對話,表現情景內容,創設有聲語言環境,使學生自然投入。在唱歌過程中,體現歌曲中的交際情景。英語小笑話和英語小故事不僅教師講,而且要讓學生學會講,讓學生從機械、呆板、單調、緊張的學習環境中解脫出來,消除學習疲勞,並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效率。

三、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發展對策

(1)教學中真實語言學習環境的創造

教育學家布魯納認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就是在課內創設更加真實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去進行交際。」真實性問題一直是外語教學界探討的重要問題。隨著英語教學法,特別是交際法不斷發展,英語課堂教學的真實性問題已經遠非使用原版教材那麼簡單。

因此,教師要科學地把握英語教學的目的,優化課堂的教學過程,將整個課堂設計成一個交際活動的「舞台」。使學生的交際能力在真實的、創新的環境中得以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幾種有效的方式來感染學生。例如:在英語課堂中盡可能多地使用英語,教師也可以利用一種最普遍的方式也能為學生們創設生動的學習環境,那就是「課堂提問」。利用提問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激發興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就能對語言材料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像,從而獲得較多、較牢固的知識與技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引發他們強烈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2)培養學生綜合語言能力

隨著新課程持續、深入地實施,英語新課程理念已逐漸深入教師思想,並能普遍體現在常態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們為構建任務型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豐富多彩的嘗試。教師應當更加關注多層次地復雜的語言能力的培養,這樣有利於學生發展語言技能、學習英語知識,從而提高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同時,教師應有計劃的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如講故事、朗誦、演講、唱歌主題班會等。這樣,學生的語言在真實的語境中實現了真實化、生活化,學生的語感也進一步形成了。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注重課堂教學的評價

課堂教學的評價是一門藝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適時准確的使用評價手段,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起著積極的作用。英語新課程標准中強調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注重激勵、注重發展、注重能力。通過評價的方式,使學生在學習英語課程的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和成功,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主要體現在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例如,學生在小組對話後,教師對小組中對話不很流利的學生說:「如果你不是太緊張的話,肯定說得更好,繼續努力,加油啊!」學生在老師的鼓勵下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心。學生課上除了希望得到老師的贊賞和表揚之外,更希望獲得同學們對他的認同。因此,教學中我們還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評價,因為學生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之間存在著個性差異,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有著不同的認識,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去正確的積極的看待別人的表現。教師要經常採取自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等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課堂評價。

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方法

1、鼓勵式教學

1.1、「精神「鼓勵

現在的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在家裡都是小皇帝或者小公主,家人們都寵著護著,聽不得批評,教師在課堂上授課時也是一樣,不能因為學生一時的錯誤而經常批評,這樣會使他們產生叛逆或者厭惡的,因而對英語產生厭煩的心理,不喜歡就會沒興趣。採用鼓勵法來改變這一狀態,例如我們在課堂上創造幾句朗朗上口又簡單的鼓勵口號,比如:good、good、verygood!perfect、perfect!×××go、go、go!等等並配有拍手、拍桌子等一些簡單的動作,使學生們的單詞與拍手聲富有一定的節奏感。當孩子們回答對問題時,表現優秀時其他同學們就要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孩子們都會積極的回答問題,渴望回答問題,獲得同學與老師的表揚。

1.2、「物質」鼓勵

在課堂上個教師除了有「精神」上的鼓勵之外,我們還可以有「物質」上的鼓勵,一個小小的不粘膠,小小的紅色印章,小小的一朵小花都可以成為我們鼓勵孩子們的道具。這樣的獎勵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表揚鼓勵分發,也可以一個人的形式進行表揚,在課程結束時為表現突出的學生分發小獎勵,這樣他們不僅可以獲得老師的表揚,同時也可以放學後獲得家長的表揚和鼓勵,獲得了雙豐收的效果。不斷地獎勵可以建立學生的學習英語的信心和成就感。

2、英語兒歌式教學

歌曲是學生們比較容易接受和學習的內容,英文兒歌也是如此,伴隨著輕柔的音樂,哼著押韻的歌詞,學生們可以很輕松的接受這樣全新形式的英語學習方式。通過學習歌曲來學習英語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在為兒童所熟悉和喜愛的兒歌中,有大量內容反映了對兒童的思想及行為培養的內容,兒歌的內容都是積極向上的,詞句都是簡單易懂的。

歌曲的抒情性和表現性以其音響、旋律、節奏、復調等因素作用於學生,引起他們的注意和心靈的共鳴。通過英文兒歌,把原本顯得抽象的英語教育變得具體和生動起來。通過念叨理解,既有利於發展兒童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鍛煉心志和陶冶情操。

3、游戲式教學

游戲教學就是指在教學的課堂上,圍繞課程的教學目標適當的加入一些游戲環節來活躍一下課堂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要學習的英文單詞,句子等融入到游戲環節中,使學生在輕松游戲的過程當中就能獲得知識。游戲教學可以分為兩種形式:

3.1、個體游戲法

個體游戲是指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體,每個游戲都是在為自己爭取獎勵,獲得成功。比如我們在學習新的單詞時,可以選幾名同學站到班級的前面,把單詞進行分解,每個孩子選擇性的拼說一個或者幾個字母,字母拼說完後的下一名學生來讀出單詞,拼說錯的就要被懲罰不能進行游戲了,最後一名獲得勝利。單詞接龍、猜字母等等這些游戲對學習新的單詞拼寫會有很好的效果。游戲是孩子的天性,這樣的小游戲不僅能活躍課堂的氣氛,而且會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會感覺到學習無壓力,學習很快樂。

3.2、小組游戲法

小組游戲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小組的成員們可以通過集體比賽來為小組獲得分數,最後哪個小組獲得成績高就由那個小組獲得最後冠軍,整組隊員都會有獎勵。這樣不經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增強的大家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小組游戲中不是一個人的舞台,而是大家的展示,每個人都要表現出色,發揮特長這樣才會獲得成績,一個人的不專注,或者小動作都會影響集體的成績。比如咬耳朵游戲,幾個小組同時進行比賽,老師講一個英語的句子小聲的告訴每組的第一名同學,大家通過咬耳朵的方式傳遞句子,哪一組的最後一名同學最快的說對句子就算勝利。課堂上適當的游戲對學生起到一個樂於參與,樂於爭先,樂於學習的效果,這就帶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門語言的學習是枯燥的、乏味的,但是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語言的方法是多樣的,作為一名小學的英語教師,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用這些手段和方法來激發學生的悟性和靈性,讓他們從起跑線上來接受這門新的語言,對這門語言感興趣,來為他們今後的英語學習之路走得更好、更遠。

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方法 2

一、運用綜合教學技能,體現思維美

1、以多媒體手段展示教學環節

現代課堂教學中,仍以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和一張嘴巴來完成教學,顯然是單調乏味的,這時,多媒體教學就能分擔教師的辛勞,用多種美育形式打開學生的心扉。多媒體教學集圖像、聲音、文字、動畫於一體,能起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聞其聲的效果。如教學4B

Unit7 At a snack bar時,利用多媒體出示snack bar 的圖片和各種食物、飲料,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並且在操練「Here you are」的同時播放音樂,讓學生耳目一新,讓學生理解自然更深刻,記得也更牢了。又如教學現在進行時態的句子時,通過形象的動畫、悅耳的音響,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有聲有色的世界中,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很快學會了諸如「I am reading English.」「She is dancing.」「Helen and Nancy are flying kites.」等句子。學生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輕松,還陶冶了美的情操。

2、藉助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的魅力實施教學

音樂、舞蹈本身具有美的感染力。從兒童心理特徵來講,學生在唱歌時,隨著旋律的起伏變化,在感到鬆弛、愉快、滿足的同時,會產生興奮情緒。在課前和課後引導學生唱一些英語歌曲,不僅消除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緊張心理,而且可以使他們從中文思維的狀態漸漸進入英語思維的狀態,把他們帶入一個輕松、和諧的英語氛圍中。課堂的調節、課後的鞏固也可以借歌曲來完成。如復習職業時,引導學生邊唱「a farmer, a worker, a driver and a waiter」,邊做表示各種職業的動作,真可謂是其樂融融。

舞蹈對孩子們的吸引力也很強烈。例如在教學4B Unit6 Let』s go by taxi時,教師可利用兔子舞,讓學生一起跳「Left, left, right, right, go, go, go to school」,然後再替換所授的其他單詞,可以是「Left, left ,right ,right ,go, go, go to the library」,並且讓學生用英語邀請其他學生加入,或是其他學生用英語說加入其中。在跳舞中讓學生感知語言、習得語言,使他們的身心獲得巨大快樂。這些「美」的教學手段,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了極大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美的鑒賞能力。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延伸教學

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鞏固理解課堂所學知識,而且還能拓寬學生視野,給他們提供一個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語言環境享受學英語的樂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英語課外活動形式很多,但教師應該選用那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生動活潑,簡單明了,能寓教於樂的.活動形式。譬如,英語朗讀比賽,以課本所學課文為內容,要求學生按一定的語音規則去朗讀,參加人數不限,可自願報名,可以組織學生評委進行評分。這種活動不僅讓學生培養和提高了語音能力,也讓學生對課本知識有了更深的掌握。此外還可以開展「英語游園會」、「英語歌曲演唱比賽」、「英語故事會」等活動,這些活動既可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又無須花教師過多時間,而且能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二、營造真實交際情境,體現語言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教學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小學英語教師的語言藝術水平直接關繫到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自然流暢的語調,抑揚頓挫的節奏能使學生置身於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保證教學信息在傳輸的過程中發揮最佳的效能,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力和英語語音語調。

教學語言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物質外殼,是教師傳情達意的符號系統,它的好壞直接制約著教學活動。枯燥無味的語言缺乏生機,使人產生厭倦的心理情緒;而抑揚頓挫、風趣詼諧的語言充滿活力,能吸引學生,激活思維,使課堂生機盎然,優質高效。因此,英語教學的語言不僅要具有與其他學科一樣的形象性與確鑿性,還應追求語言的音律性和幽默感。

1、教學語言的音律性

小孩子喜歡朗誦詩歌,充分說明了富有音樂性的語言對人的作用。那抑揚頓挫、韻律和諧、節奏明快的語言,像嘩嘩奔淌的流水,調動了孩子們所有的感官,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掌握後也不易忘記。像牛津版課文中的Say a rhyme這部分內容,學生往往背誦得比較熟練。所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若能把一些枯燥的、但具有一定聯系的知識編成一段段富有節奏的順口溜,再輔以豐富的表情、大方得體的教態,可以使整個課堂宛如一場醉人的配樂詩朗誦,學生從中受到了美的熏陶,不知不覺中他們的興趣和聽說能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如4B教材中學了食物單詞後,教師可以將其編成一首兒歌教給學生:What would you like ? I』d like a hamburger.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a sandwich. How about you? How about you? Some noodles, please. Some noodles, please. 學生一邊說一邊打節奏,然後替換其中的食物單詞,這樣,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吟唱中記住了單詞和句型。

2、教學語言的幽默感

教學語言的幽默感也是課堂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幽默本身是一門藝術,是美感的外在表現,是道德的自然流露,是理智的具體反應,是教師人格美的示範。它集中體現了智慧美,給學生以美的啟迪、美的熏陶。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生不知不覺地塑造自己美的心靈和美的情操。富有幽默感的教師,容易實現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控制,更善於緩和課堂中的緊張局面,也更能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處理矛盾,從而造成一種良好的教學氣氛,學生就可能會在輕松的笑聲當中對課堂知識掌握得更深刻。

比如,在講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則小幽默:一隻母貓帶著一隻小貓到森林裡去,他們看見一隻狐狸在虎視眈眈地盯著他們。這時,母貓學老虎叫了一聲,狐狸逃跑了。母貓語重心長地對小貓說:「孩子,你看,學好一門外語是多麼重要啊!」這個笑話不長,卻有一定的哲理性,學生非常感興趣。

三、使用恰當無聲語言,體現教態美

教態是無聲的語言,它能對有聲語言起到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修飾作用,可以使教師通過表情讓語言的表達更加准確、豐富,更容易為學生所理解。所以,教師親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專注的眼神可以使學生產生安全感,消除恐懼感,縮短教師與學生的感情距離。教師熱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學生獲得最直觀、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瀟灑得體的身姿手勢,無時不在感染著學生,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如教師每當上課鈴響,總是精神飽滿、面帶微笑地走進教室,並親切地向學生問候:「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每當學生正確回答問題時,教師總是微笑著豎起大拇指說:「Excellent! Good, you are right.」然後點頭致謝:「Thank you very much.」反之,則搖搖頭或擺擺手並鼓勵學生:「Don』t be afraid. Next time you can.」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莊重美好的形象、准確生動的語言、恰到好處的手勢、適當的幽默表情都能很好地把語言信息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始終在美的氛圍中獲取知識,這必將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完美的教態是教師完美修養的外在表現,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力量。誠如古羅馬詩人賀拉斯在《詩藝》里所說:「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別人臉上的笑,同樣,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別人臉上引起哭的反應。」教師只有具備豐富的情態、健康的心態,才能充分發揮教態藝術的功能,使學生在課堂上陶醉於你的教學,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設計知識展現形式,體現板書美

板書是教師課堂教學思路的高度濃縮,是教師的微型教案。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是對教材的一種藝術再創造。板書設計要文字精練、一目瞭然,運用的色彩要和諧,圖形、表格等構圖要清晰,創造板書的形式美可以強化課堂教學效應。板書形式的美,順應了學生喜新、好奇心理,能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感知,產生美的思索。

寫一手漂亮的粉筆字,寥寥幾筆畫出生動形象的簡筆畫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條件。設計精美的板書更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板書不可過於繁雜,應力求簡練、漂亮,高度概括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例如在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2 At a party中,教授人體部位時,教師在黑板上畫上一個人的頭部,然後標出人體部位的單詞。這樣的板書比在黑板上單一的板書單詞要美觀,更重要的是便於孩子們理解、記憶。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讓學生畫出朋友或父母的肖像,並且標上所學的單詞,孩子們躍躍欲試,做完後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老師和同學們看,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五、創設和諧教學環境,體現情境美

提到教學環境,可能更多地想到教室的美化、布置。教室是學生主要的學習、活動場所,如果通過布置、美化,使教室呈現出一種自然、平靜、整潔、向上的氣氛,顯現一種和諧的美,無疑有助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在教學中,教師也應特別注重教學情境和氛圍的設計與創造,根據教學內容要求設計布置場景,融入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感到新鮮自然、親切愉快,完全沒有疲勞感。

教室的布置,教學場景的設計,屬於教學環境中的顯性因素,其理論依據在於小學生年齡小,無意注意佔優勢。無意注意往往是刺激手段的外部特點引起的。無意注意引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促使其主動的學習。在教學Unit4 Buying fruit時,教師准備一些水果,並且讓學生帶些自己喜愛的水果,把教室布置成一個水果天地,然後在老師向學生采購水果的情境下,讓學生身臨其境,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言談中產生真實感,從而激起探索的情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掀起學習的高潮。

隱性的教學環境是課堂教學的心理環境。顯性環境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環境直接作用於學生。隱性環境則與教師的心理健康息息相關。要創設良好的、寬松的課堂心理環境,教師就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如果教師心理健康,情緒穩定,他們不僅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能,而且在教學中能使學生在一種平靜、愉快而活潑的氣氛中學習。相反,教師本身情緒的失控,往往會導致師生關系冷漠和教學氣氛緊張。因此,教師應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較好的心理調節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以自身的心理健康為基礎,努力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心理環境去影響學生,接納學生,理解與尊重學生。

有效情境教學是一種符合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更讓他們在模擬的交際情境中學習語言,獲得能力,從而使英語課堂走向和諧有效。

拓展:小學英語課堂的練習說明

(一)練習的目的和教師的作用

學習一種新語言,應使學生學會盡可能運用這種語言去表達實際意義。練習這個步驟的主要目的是在前幾步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特別是在操練(Drill)的基礎上,集中訓練語言的熟巧和流利程度,檢查前面所學知識的鞏固程度與教學效果。通過大量練習使學生把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並進行多層次的運用,使這種技能進一步發展為進行初步交際的能力,培養學生逐步較熟練而獨立地運用所學簡單語言的能力。所以,這一步驟不只是訓練准確性,更主要是訓練流利程度,練習「用」,即用語言表達實際的意義,而不僅僅重復學說孤立的句式。這一步的目的是訓練學生逐步脫離教師試著獨立運用語言。

教師在這一步驟中的作用應是監督(Supervisor或者Inspector)、監聽(Listener)和裁判(Referee)。教師的任務是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鼓勵他們大膽實踐,逐步減少對學生的控制,讓他們試著獨立地運用語言於實際交際之中。在學生練習時,教師在班上四處走動巡視,輔導,仔細聽他們練習,觀察情況並適時地給予必要的幫助,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用語言。同時也是檢查前面幾步教學活動的效果,一旦發現疏漏便及時加以彌補或調整。

(二)如何進行練習?

許多教師原來習慣於採用以教師為中心(teacher-centered approach)的全方位的控制教法(fully controlled practice),即教師一人講,全班學生靜聽,教師花費大量時間講授語法,甚至用大量的中文講解。然後教師讀,學生也跟讀,教師說什麼,學生跟著重復什麼,反復進行,學生沒有多少選擇自由,只能跟著教師死記硬背,沒有自己發揮、運用的餘地,過後學生只能重復教師說的話,而不會實際應用。

那麼在語言訓練中如何逐步減少對學生的控制呢?這好比教學生騎自行車,教師要先講講騎車的要領,如怎樣掌握平衡,怎樣扶把,怎樣協調手腳的動作,還要膽大心細,向前看,等等。但是只聽教師的講解,即使記住所有的要領,並不等於就可以熟練地騎車,還必須進行實踐,反復練習才能學會。

學習語言也同學騎車的道理一樣,需要實踐,需要練習,同樣要經過這樣幾個步驟:控制性練習(Controlled practice)、半控制或指導性練習(Semi-controlled or Guided practice)和不加控制的或自由的練習(Uncontrolled or Free practice)

下面分別舉例說明各個層次的練習。

1.控制性練習(Controlled practice)

這一層練習主要是機械性重復(Mainly mechanical repetition),鼓勵學生准確模仿,達到熟練流利的程度。例如前面所述的操練(Drill)就屬這一層練習,主要是用來訓練語音、詞彙、語法句型等基本功的。

2.指導性或半控制性練習(Guided or Semi-controlled practice)

這個層次的練習顧名思義就是有些控制,給予指導,但給學生一些選擇的自由。這類練習有:

1)替換詞對話(Substitution dialogues);

2)情景對話(Situational dialogues);

3)問答練習(Ask and answer)。

上述三種形式的練習貫穿於全套小英教材。每課的對話都是有實際意義的情景對話,也都是替換詞對話,均可進行問答練習.

3.不加控制的或自由的練習(Uncontrolled或Free practice)

這類練習比起前一類練習,層次提高了一步。即難度加大,要求學生掌握語言材料,逐步學會自己運用所學知識開展流利的會話,培養初步獨立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方面的練習要求學生能夠較自由地運用所學語言表達一些實際情況。比另外還有扮演角色(Role play),做游戲的練習等都是很好的運用語言的練習。這些練習也都很有趣,學生也願意做。

熱點內容
感覺疲勞的單詞英語怎麼寫 發布:2025-05-15 06:50:26 瀏覽:209
我們都喜歡跳舞的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06:49:53 瀏覽:407
我是真的喜歡你用英語怎麼說呢 發布:2025-05-15 06:38:24 瀏覽:122
你喜歡果汁還是咖啡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06:24:48 瀏覽:995
誰是你最喜愛的老師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5-15 06:21:02 瀏覽:267
我喜歡怎麼去幼兒園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06:19:30 瀏覽:964
喜歡的運動英語怎麼讀 發布:2025-05-15 06:11:53 瀏覽:614
重新談判的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5-15 06:11:09 瀏覽:948
他們喜歡看動物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05:59:07 瀏覽:186
兔子喜歡吃草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05:40:41 瀏覽: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