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文單詞 » 鄉音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

鄉音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

發布時間: 2025-04-25 02:39:42

1. 為什麼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有區別

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有區別,以下詳細介紹其差別

一:語音方面
由於即使一個國家內部地域間的口音仍有巨大差別,如美國南北部居民之間口音差別,英國倫敦腔(cockney)和中上層階級的口音差別,所以這里只對比「美國普通話」(General American)與英國南部RP口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

1. 美式發音之於英式發音的最大特色就在於美式發音中除了Mrs外,會把單詞里每個r音都體現出來(不論在哪個位置),尤其強調單詞末尾r的捲舌音,比如teacher,car,neighbor,看美劇裡面人說話r音都特別明顯。而英式口音一般不會將每個r都讀出來,對於上面一類單詞是一種跟偏中性,不重讀,沒有音調的讀法:teacha,ca,和neighba。個人覺得這個區別是最明顯的,也是和一個外國人交談時最容易判斷出來的。

2. 非重讀字母e, 在美語中常讀作/e/, 而在英式英語中則讀/i/。如:美國人將except讀作/eksept/,英國人則讀作/iksept/。

3. 當清輔音/t/夾在兩個母音之間,前一個是重讀母音,後一個是輕讀母音時,美國人習慣將清輔音濁化,所以writer 和rider (騎馬人) 發音幾乎相同。

類似的例子還有latter(後者)與ladder (梯子);petal (花瓣)與pedal (踏板)。

4. 其他常見的發音區別還有美式英語里herbal讀成erbal,省略h;很多單詞的重讀音節部位也與英式英語不一樣。

5. 美式英語的語調相對較為平穩,調域變化較小,聽起來柔順舒服一點,而英式英語的語調抑揚頓挫,鏗鏘有力,調域之間變化較大,更有氣勢一點。

二.用詞方面:

汽油,美國叫gasoline,英國叫petrol,(汽油曾經是二戰的時候美軍用於識別混入的德國士兵的口令,喊汽油叫petrol統統抓起來);

計程車,美國用taxi,英國稱cab:

薯條,美國用fries,英國稱chips,(而在美國里的chips是薯片的意思,相當於英式英語里的crisps);

垃圾,美國用garbage,英國用rubbish;

排隊,美國用line,英國用queue;

果凍,美國叫jello,英國叫jelly,(而美語里的jelly和英語里的jam是一個意思,也就是果醬)

褲子,美國叫pants,英國叫trousers,(而英語中的pants意思是內褲的意思,相當於美語里的underwear)

糖果,在美國叫candy,在英國叫sweet,

公寓,美國叫apartment,英國叫flat,

運動鞋,美國叫sneakers,英語里叫trainers

足球,美國稱soccer,英國稱football

地鐵,美國稱subway,英國叫underground;

水龍頭,美國叫faucet,英國叫tap

手電筒,美國叫flashlight,英國叫torch

花園,美國叫yard,英國叫garden,

電梯,美國叫elevator,英國叫lift,

罐頭,美國叫can,英國叫tin,

背心,美國叫vest,英國叫waistcoat,

尿不濕,美國叫diaper,英國叫nappy,

餅干,美國叫cookie,英國叫biscuit。

電影,美國叫movie,英國叫film。

秋天,美國叫fall,英國叫autumn。

衣櫥,美國叫closet,英國叫wardrobe。





2. 二年級需要學英語嗎

一般來說,英語課是從小學三年級開設的。有條件的地區從一年級就開始了。所以,二年級的小學生是需要學英語的。

個人覺得,如果有條件的話,小孩子學習外語,越早越好。理由如下:

一、學習外語,母語一般會有阻礙或幫助作用。拿發音來說,母語的發音會先入為主,影響新學習外語的發音。年齡越大,尤其是成年人學外語,這種影響就越大。比如。有一些省份的人說外語,就總是擺脫不掉自己鄉音的影響。讓這些省的人說普通話也一樣。所以,小孩越早學外語越好,好比在一張白紙上畫畫,相對容易。

二、學好一門外語,很不容易,需要一個漫長過程的努力和堅持。季羨林先生認為,學習每一種語言都有一個門檻,類似鯉魚跳龍門的龍門。有的人有天賦,又肯努力,一下子跳過去成了龍。有的人不努力,或努力不夠,永遠也跳不過去。沒有一個長期地使用外語的過程,特別是在口語方面,外語虛詞是難以掌握和使用的,尤其是在我們普遍缺少外語氛圍的情況下。

二年級需要學英語。說了這句話,最高興的是俞敏洪老師。英語是世界通用的五大語種之一,對世界有重要的影響。語言也是工具。讓我們用另一種生活方式,語言看世界。

我的同桌就對英語有天賦,盡管他學英語不十分努力,但每次考試成績都很優秀。自己按老師的要求,每天背單詞。考試就是6O分左右。聽到考英語都發怵。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接觸英語的時間晚了。同桌在二年級的吋侯,就開始學英語,而老師是他的媽媽,英語專業畢業。自然近水樓台先得月。並且給他創造英語環境,每天英語播報。耳聞目睹,自然融匯。這一點很重要,如果沒有語言環境,真的很枯燥,沒有興趣。

二年級正是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記憶力好,對事物感興趣。只要因材施教就會取得成績。特別是現在動畫、學習機的應用,給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方式。但不是每個孩子都適應英語的語言,不要一哄而上,得不償失。

每個人的學習能力不同,到底幾年級學習英語,最終要看孩子的興趣、能力。如果孩子學習輕松,又精力旺盛。你也可以提前安排,只能因孩子而定。

二年級需要學英語嗎?

明確地告訴你:按照我的英語教學方法,二年級學習英語已經有點晚了,一年級寒假是學習英語的最佳時間。

為什麼這樣說?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我自己教授的英語的體系。
首先,系統地傳授英語中48個音標。
48個音標相當於漢語拼音。比如,漢語拼音中有b(菠),p(潑),d(嘚),t(特,一聲),g(鴿),k(蝌)等聲母;英語音標中也有/b/(菠),/p/(潑),/d/(嘚),

/t/(特,一聲),/g/(鴿),/k/(蝌)等輔音,只不過是多了一個音標符號。

由於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剛學完漢語拼音,所以他們學起英語音標來比高年級的學生學起來更容易,更輕松。

同時,為了提高學習音標的興趣,我把每一個音標都編出一個有趣的動作,融在音標口訣里。比如:

菠蘿漢語菠,英語菠菠菠;

潑水漢語潑,英語潑潑潑;

笛子漢語嘚,英語嘚嘚嘚;

梯子漢語特,英語特特特;(一聲)

蝌蚪漢語蝌,英語蝌蝌蝌。

口訣朗朗上口,動作活潑 搞笑 ,無論是一、二年級學生,還是五、六年級學生,都非常喜歡。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為了讓學生牢記音標,我還手把手教每一個孩子音標的書寫。這樣做,即加深了記憶,又培養了孩子認真仔細,一絲不苟且的習慣及沉穩的性格。

漢語拼音中,學完聲母、韻母後要練習拼讀的,所以音標輔音、母音學完後也要練習拼讀。為了增加趣味性,我把音標詞變成押韻的口訣,配上誇張的動作,孩子們都能快速地認讀音標詞,為下一步的單詞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比如,看/luk/,廚師/kuk/ 書/buk/

腳/fut/. 好的/gud/這幾個音標詞,

這里的/u/和漢語拼音中u的讀法是一樣的。

所以這幾個音標詞的拼法也和漢語拼音一樣。

然後被編成下面的口訣:

大家快來/luk/,

看看這個/kuk/,

正在翻看/buk/.

跺了一下/fut/,

口中大喊/gud/.
其次,系統學習26個字母
26個字母按照它們的書寫特點,也都被我編成了誇張的動作。學生們在口訣中做完相應的動作,然後再配上手把手的書寫,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了。孩子們不但能正背26個字母,而且倒背也如流。

不僅倒背如流26個字母,而且26個字母和其讀音轉換也能倒背如流。
最後我要說,教小孩英語最重要的是方法
都以為教這么深的知識孩子們不能夠接受,但實踐證明:方法獨特的話,低年級的孩子不僅接受得很好,而且還接受得快。他們不僅能夠學習英語,而且還能學得更好,學得更輕松,前提是家長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

二年級學英語,挺合適。70年代出生的人到初中才學英語,有點遲。現在的孩子條件好,可以早點學,小孩子有語言天賦,記憶力好,二年級學正當時,若太早容易和母語混淆,還會增加孩子負擔。二年級時學符合孩子認知規律,孩子對母語已有一定基礎,不但不會混淆,還有一定促進作用。

語言的學習應越早越好。另外還要看孩子是否對學習英語有沒有天賦。有語言天賦的孩子,語感強,學習起來比較輕松。如果語感稍弱的話,最好家長能幫助孩子想一些辦法,比如看原版動畫片,或者把孩子帶入語言環境中生活,方法還是比較多的。語言的實用性很強,如果脫離語言的實用環境讓孩子學,似乎比較難。孩子的記憶也是強記、死記,過不了多久還是會忘記。所以以用為學,對孩子學習語言是最好的方法。

很多學前已經開始學了,學得還蠻不錯的。如果不想給小朋友壓力,可以先讓他接觸一下這種語言環境,比如給他聽聽英語歌,有這么一個語感。

現在小孩子學英語起步可能都比較早,如果小孩子有時間和精力,可以學點了。當然這些都是靠孩子自己的,如果學東西快,等到正式有課的時候再上,他也還是可以的。

我覺得很有必要提前學,孩子的啟蒙老師是十分重要的,語言的學習越早越好,如果孩子大了才學英語孩子根本跟不上,我見過有的孩子在二年級進入國際學校就根本跟不上,而同樣是在幼兒園就開始接觸學習英語了的,二年級的時候就感覺還比較輕鬆了!語言學習聽和說可以說是最重要的部分,少兒聽力辨音能力很強,而且可以毫無顧忌的模仿,口腔也很容易發出各種語音。標准英語發音的塑造和說英語的習慣很容易培養。

當然英語是在任何年齡段都可以學的,我家孩子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她對語言的語音分辨、模仿、母語學習方面的優勢就十分突出,一年級已經能夠流利的說英語和用英語交流,而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黃金期過後這種學習的感覺就會遲鈍,學習的障礙也自然增加。

現在學齡前學習已成趨勢,有的家長不太理解,我們過去學習英語都是從小學甚至初中才開始學,以致成了啞巴英語和聽不懂的英語,學了幾十年出個國門只能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說,所以我個人還是主張英語要早學,二年級都晚了。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二年級的小學生可以適當的學習英語。

首先二年級的孩子學習英語是可以先不去學習應試的知識,個人認為可以在這個時期考慮學習學習口語和自然拼讀。這個時期主要還是讓孩子通過 游戲 、動畫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三年級英語學習提前打好基礎。

其次自然拼讀

其次二年級的小學生對漢語拼音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而漢語拼音中有很多的音與英語的發音相似,所以讓孩子提前接觸自然拼讀,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把握英語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結合起來.提前為孩子以後背單詞做鋪墊。

總之,個人覺得二年級的小學生可以適當的學習英語,但不建議給孩子過大的壓力。希望我的建議能給你有些幫助,謝謝!

說實話,二年級必須涉及到英語的學習,因為,如果再不接觸,陌生感更厲害,越早接觸越容易接受,比如我們的母語,孩子們都是在不識字的情況下,先學會了說,而且孩子們的詞彙量並不少,兩三歲的孩子都能用母語正確表達自己的喜樂,這就是從小有學習語言的氛圍。

英語,也一樣,學得太晚,必定接受起來難度大,所以,一年級怕與學拼音有混淆,就等二年級再學,盡量別再晚了。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先了解一下:孩子打算接受目前傳統教育嗎?換句話說,孩子需要考英語嗎?[可愛]

嗯,您或許應該有答案了[玫瑰]

3. 有練習英文發音的方法和技巧嗎

正確認識英語發音在對話中的作用

摘要: 「啞巴英語」長期困擾著英語教學。原因之一是對英語發音的高要求阻礙了人們開口的勇氣。相對而言,國人對自己的母語中文的發音卻不怎麼較真,對不標準的普通話不怎麼挑剔。其中,除了由於對外語語音陌生,聽者需要求助於言者清晰的發音外,對英語標准語音的「崇拜」心態更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糾正「以音取人」的傾向,不拔高、不苛求,以寬松的心態對待國人的英語發音,是鼓勵「英語啞巴」從「無聲世界」里走出來的明智之舉。

關鍵詞: 英語發音;語言環境;語音崇拜

「啞巴英語」是長期困擾我國公共英語教學的老大難問題。對此,專家、學者、公眾傳媒的反省和批評已是老生常談。真可謂「英語好學口難開」。

誠然,要解決「啞巴英語」這一根深蒂固的弊病,是一件長期、艱巨、復雜的工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語言環境方面的,有教學方針、策略方面的,有心理方面的,等等。 本文擬對阻礙開口的因素之一「語音崇拜」心理作一些探討和分析,以使人們走出誤區,對英語發音在心目中過高的地位作出調整,釋放開口說話的能量。

一.完美的發音追求成了交際障礙

(一)「完美發音」在日常交際中不具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般說來,對一種語言發音的正確與否是話語交際成功與否和效果好壞的因素之一,而發音

的優美悅耳與否會成為交流難易程度的附加因素。就母語而言,說話者一般不存在發音不準之虞,而「完美無缺」的發音在外語使用者中是較少見的,更難講求「優美悅耳」了。即使在同一個國家中,如果這個國家是多民族、多方言的,哪怕操著國語,人們的話語里也往往夾雜著揮之不去的地方口音。以我國普通話為例,在一般情況下,只要一開口,言者來自南方還是北方便昭然若揭。但此種「南腔北調」的普通話就如發音不太完美的外語的一樣,一般不至於影響正常的交際。

以上分析旨在說明一個觀點:發音正確、優美固然是言者追求的境界,但在真實言語、特別是在外語交流中難以達到致臻致美的程度。而不怎麼完美的發音在多數場合中並不會妨礙語言的交際而使人與人之間、地域與地域之間、國與國之間的交流產生困難,受到阻礙。這無論在語言的歷史、現狀或將來的發展中都應該是站得住腳的。

(二)對外語「完美發音」要求的不合理性

任何一種語言對別國人來說都是外語。有外語存在就會有對國語和外語發音的不同要求和態度。從不同的母語和外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初步概括一下,我們周圍存在著的對發音的要求有一個「高」和三個「低」。

1.國人對英語發音要求過「高」

在日常生活中,不乏人們對英語發音的過高和不合常理要求的事例。

事例1,某高中英語教師講英語時鄉音比較重。在評定他的工作責任心時,有人提出了發音問題。誠然,英語發音是一名英語教師「英語素質」的標志之一。可俗話說「鄉音難改」,這和某種能力有關。有人不用「解決」就「解決」了,而有人即使用「九牛二虎之力」也難以見效,更何況將其和體現人的責任心聯系起來 ?C- 責任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講是人的品德和覺悟的體現。可見英語的「發音至上」是何等地深入人心!相反,對待普通話可是寬容多了。我們周圍能講真正標准普通話的人不多,即使是中文老師。但只要學生和老師之間聽說互動能順利進行,一般很少有學生會因老師的普通話不好或不好聽而不接受他(她),盡管是國語。然而,如果一位英語老師的英語發音不怎麼「地道」的話,他(她)就會被認為水平低而被看不起,即使他(她)的語言知識水平不俗。

事例2,某英語教師說mountain時用了[『mauntih]的音,教研室主任很是不滿,議論說應該是[『mauntəh]」。該說明的是議論時當事人不在場。事實上,單詞mountain 的這兩種發音都是對的。退一步講,如果真的是這位教師犯了錯,也不必這么大驚小怪,一經指出改正了,不就好了?這種「大為不滿」和背後「竊竊私語」的矛盾態度不正生動地表現了人們對英語發音的苛求和不寬容心態嗎?

事例3, 某女學生有著一副好嗓子,對英語48個音素發得比較准確,但往往會把單詞的音發錯,把諸如「the bright moon in the sky」說成了 [『δə 『brit 『mun in 『δə 『ski ] (應為[ 『δə 『brait 『mun in 』 δə 『skai ])。在一次英語朗誦比賽的初賽中她就由於這一點而被淘汰了(要知道參加朗誦比賽是完全可以在賽前排練到自己認為「至臻至美」的程度的,可見她對??不理解,感到她發音這么漂亮怎麼會被「唰」下來,認為不公正。其實是她那漂亮的嗓音和准確的對48個音素(不是單詞)的發音,掩蓋了單詞表達的錯誤,「蒙蔽」了一些人。 這個例子雖然絕對了一些,但這種現象不能說和我們對漂亮的發音的盲目崇拜不無關系。應該指出的是該生的英語成績不及格者十之八九。試問,象這樣的人能用她那「漂亮的發音」勝任實際交際嗎?相反,一個發音帶有一點地方口音,但能准確表達的人,倒更能正常地和別人交流。

和做任何事情一樣,學習英語得走過從「無把握」到「有把握」的歷程。在這樣的「唯發音是論」的氛圍里,初學者是不太敢說自己有把握而貿然開口的。久而久之,不少人也就漸漸失卻了開口的勇氣。這也就是人們講英語「欲說無言」的心理原因之一。

2.從人們對母、外語發音的不同要求反觀三個「低」

上述幾個例子,顯示了國人對英語發音的高要求。然而,不管是中國人對外國人甚至對中國人自己的中文發音,還是英、美人對中國人的英語發音要求卻相對都很低。

(1)中國人對外國人的中文發音要求 ?C- 「低」

外國人講中國普通話,十有八九洋腔洋調,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什麼人會對此感到好笑,

更不用說是看不起了。電視節目有時候會邀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士做佳賓,他們的中文發音奇奇怪怪,帶著各自母語的腔調,但又有誰會說怎麼講得這么差也上電視台呢(但要是我國自己的電視主持人,難得「客串」一句英語,如果發音不怎麼地道的話,觀眾很可能會不以為然)?相反,如果一個外國人講一口流利、漂亮的普通話,人們的反應一般會超乎尋常,或是驚奇,或是想不通,或是贊嘆了不起。加拿大人大山,就是一個語言駕馭能力特別強的特例。要是一個「老外」能講流利、標準的上海話,那就更是稀奇又稀奇了。這種極少出現的特例,十之八九是從小就在上海,在語言可塑性還很強的時候就接觸、學習、使用上海話了。一般講來,年紀越小,所學語言的口音就越純正,而越早掌握的語言口音會對後學的產生遷移性的影響。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後來學會的外語的發音中往往會帶有母語的口音,哪怕是「蛛絲馬跡」。

有幾個隨父母來上海的外國小孩,他們都能講上海話,但各自的上海話中都夾雜著寧波、無錫、常州等口音。原來他們的保姆都是來自上述等地的,她們上海話中濃重的鄉音還真「代代相傳」了呢。

(2)英、美人對中國人的英語發音要求 ?C- 「低」

同樣,英、美人對中國人的英語發音的要求也很寬容。他們不會因我們的發音有中國腔而

感到奇怪,也不會由於某個詞使用不當而大惑不解。即使有誰把mountain 發成 [『mauntein],他們也只會在聽不懂時想一下,或再問一下。在他們的眼裡,中國人發錯一點音是很正常的,外語么。更不要說只是發得不那麼好聽、悅耳了。

(3)中國人對中國人的中文發音要求 ?C- 「低」

國人對英語發音要求似乎偏高,但對我們自己的中國普通話的發音要求又怎樣呢?對此上文已有所闡述,在此再補充一點:講好普通話必須知道相關的發音方法,但更須動用言語官能將話語講出來。換句話說,講話須用腦力和體力,但更接近「體力勞動」。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幼兒園的小朋友普通話講得很「溜」而大字不識一個,而大學中文系的名教授講著鄉音濃重的「洋涇浜」普通話,難道說這小朋友就比教授有學問嗎?當然不是。這種現象或許可以用不同個體的言語「體力」的強弱程度的不同在交際中的不同表現來解釋,雖然不盡恰當。事實上,只要一個人的普通話能被聽懂,能用於交流,一般不存在被接不接受,或被看不看得起的問題。也就是說,國人對普通話不太「較真」,在交際中對對方的普通話的好壞不怎麼敏感。

從上述幾組對比中,不難看出國人對外語發音要求比本國的國語「普通話」的要求還要高,真有不盡合理和公正之感。

二.產生「一高、三低」現象的主、客觀原因

上述現象的產生原因有客觀和主觀的:外語聽力心理要求的客觀、聽力教學形式不足的客

觀、經濟文化等因素導致的人們心理上的主觀。

(一) 語言環境的缺乏和教學手段的不足導致聽覺的高要求

1.聽覺對不熟悉的目標語更「挑剔」

聽者對外語發音要求高於母語是必然的,因為母語的語言文字在人腦中已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音、形、義的知覺和理解、提取的使用機制,在母語交際中,即使有時言者在輸出時發音不怎麼地道、清楚、甚至不準確,聽者在輸入時也會自動、快速、熟練地進行預測、知覺、理解或失敗、修正、再理解,直至最終和言者的意圖達成一致(當然也有理解不成功的時候,那隻能動用其他手段,如在條件允許時要求重講等,使交際得以繼續,否則就中斷了)。在此過程中,言者的發音質量往往不被計較,而不成為聽者對之敏感的因素。外語就不同了。發音質量成了敏感因素。在交際過程中,只要有些微的「風吹草動」,聽者的注意力、知覺敏感度和理解的准確度就會打折扣。作過磁帶聽力練習的人恐怕都有這樣的體會:哪怕有人在身邊無聲地走過都會「帶走」一連串的話語。因此,聽者往往期盼言者吐字清晰、准確、易懂。這是因為外語學習是在「非語言環境」的「真空」中進行的,一旦進入真實交際狀態,較容易受到真實語境中難免的發音缺陷或發音不到位等因素的影響。

在聽、說交際時,聽者需要時間去反映、提取、理解,而語言交流的速度是不以聽者的意志為轉移的。在交際的時候,「主動權」掌握在言者手裡,當聽者的輸入速度跟不上言者的輸出速度時,理解會失敗。這在母語和外語交際中都可能發生。但由於在母語交際時可以動用的附加手段要遠遠多於外語,這種情況發生的比率會遠遠低於外語。

因此聽者對外語發音的要求高一些是正常的心理狀態。然而,目前的實際狀況是很多人對此要求有點過頭。如果每每「計較」言者發音的好壞,一味「以音取人」,就會打擊言者的自信,使之處於「欲言口難開」的境地。

2.對非標准英語語音排斥的心理傾向是實驗室效應的產物

限於條件,外語學習的聽力訓練一般不可能做「實地演練」而只能在語言實驗室里進行。

因此,所聽內容不能以真實語境中的真實個體的各種形態的聲音為載體來表達,而只能是由錄音磁帶上的正規、地道、標準的語音來體現。聽慣了標准音而又缺乏實地訓練的人,一旦離開語言實驗室就得去適應「凡夫俗子」的口音。但由於人的思維定勢,在「去適應」還是「使適應」之間,聽者會無意識地傾向於後者:老是會感到他(她)說得怎麼就不「挺括」,比錄音磁帶上的差多了,我怎麼聽怎麼就感到不地道?可他們沒有想到錄音帶上的是「國標」。即使是中國人講中國的國語,有幾個達得到「國標」,更何況要缺乏語言環境的中國人達到英語的「國標」?反過來,若讓對別人發音要求頗高的人自己講英語,又有幾個能真正地達到他們自己對別人所期望的呢?總之,要想真正獲得聽力,只有努力使自己那被「陽春白雪寵壞了的」耳朵走出實驗室,放下「架子」,和「下里巴人」作「零距離接觸」,努力去「遷就」、適應各色聲調、口音。

其實,來自同一母語群體的人,有著同樣的發音習慣,說外語時易受同樣的母語語音負遷移的影響,對本族人即使不怎麼地道的英語發音也比實驗室之外的地道的英國人或美國人的話語容易聽懂。據此,一個人外語的音發得標准與否對其本國人的聽力理解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對之要求過高實際意義不大。

(二)經濟落差導致盲目崇拜

1.從廣東話、上海話在國內的地位演變看經濟發達地區語言的「主導性」

社會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都告訴我們,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們往往以「老大」自居,在跨國

或跨地區語言交流時不屑使用落後地區的語言,而經濟相對落後地區的人們卻又截然相反,他們往往以能使用「強國語言」而感到自豪。例如由於經濟較落後,蘇北話就長期被人看不起;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改革開放,廣東經濟崛起,再加上在香港地區廣東人的數目占絕對優勢,而廣東話又是香港的「普通話」,一時間廣東話成了時尚。電影、電視劇里常常可以看到操著拖 「廣東尾音」的普通話的小老闆不是被人羨慕得要死,就是個騙倒一大幫人的大騙子。再如,上海人以前被人看不起,說是上海人「門檻精」,滑頭、小家子氣。因此上海人到外地不敢「露真容」,更不用說開口講上海話了,一則怕被人看不起,二則別人也聽不懂。可近年來「城市的高度越變越快,上海讓人越看越愛」,新老市民們都在爭當可愛的上海人,不少上海新人以學說上海話為樂。於是乎上海話培訓班應運而生,盡管國家一再提倡講普通話,而普通話在上海又完全管用、夠用。順便提一下,現在上海的浦東又成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說不準到時候「浦東話」也成了人們爭相學說的新寵。

故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也會體現在地方語言的地位上,而往往被作為衡量屬於同一語言使用群體的人的階層的高低貴賤標尺之一的純正的發音,當然也不可避免地成為外語使用者關注的焦點。

2. 「仰視」發達國家,追求「純正」口音

正因為英語國家多數是發達國家,而我們是發展中國家,加上過去我們的國門長期閉鎖,直到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國策喚醒了國人,讓我們了解世界,也讓世界了解我們。這時英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國人對發音較好的人是欽佩有加,反之抱不屑的眼光,盡管不少人自己的音發得也不怎麼樣。

在此並非有意批評,只是想提醒和呼籲一下,這樣本末倒置地對同胞們英語發音的過高要求,不但不能促進人們的英語口語能力,反而阻礙人們開口的勇氣,使人話到嘴邊口難開。

現在社會上對李陽的「瘋狂英語」已經不陌生了。其中有一點很值得借鑒?D?D 「自信加瘋狂」,大膽地把口開起來,這是學好英語不是「秘笈」的「秘笈」。

三.發音不必至上,交流才屬目的

聽和說是人類語言交際同一層面上的一組互動,因此,聽和說的相互配合協作是交際成敗致

關重要的因素。如果說者用詞不直接明了、聲音含糊,聽者就難以聽清、理解,交際可能失敗;反之,如果聽者採取不協作態度,把言者的意思(故意)歪曲的話,也可能導致交際的失敗。因此,作為言者,除了必須採用適當的詞語和方式,將自己的意思明白無誤地表達出來,還必須用清晰、明亮、讓人足以聽清的聲音來說話,包括發音正確(也力求漂亮)。當然,如上所述,發音正確在外語來說並不十分容易,但要盡量向正確的方向靠攏,使交際盡量順利地進行。

至於聽者,他的任務就是去聽懂、理解言者,去預測、聽、辨、糾正錯音(動用自身的內部糾音機制)、理解、檢驗(直到感覺自身的理解和說者的意思達成一致為止),其任務完成得好壞要依賴很多因素:聽者本身的語言水平(詞彙量、語法知識和語音水平)、常識和語言敏感性。一般自身發音較准確者,聽起來就容易,並且對別人發得不太准確的音的預測、修正和理解會來得快一些、效率高一點。

因此,聽、說雙方應本著合作原則,各自盡可能做得完滿一點,不要過高地要求對方,不

要嫌棄發音不太好的人,拒絕「窩里斗」,營造寬松的氛圍,使能開口的把口開起來,想開口的輕裝上陣,使我們的英語知識有用武之地,使多年來的「英語啞巴」開口說話。

四.結束語

語音是語言交流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它是語言內容最基本的載體。發音準確、優美是

語言交流所追求的境界,是言、聽雙方的美的享受。但在外語交流中如果一味追求完美發音,人們對發音的高要求就會扼殺言者的說話積極性,從而阻礙國人對英語的學習、使用。

因此,不拔高、不苛求,以寬松的心態對待國人的英語發音,才能鼓勵「英語啞巴」 從「無聲世界」里走出來,將英語真正學到手。

熱點內容
本地交往英語怎麼說及英語單詞 發布:2025-05-02 07:05:23 瀏覽:9
嚴重日語怎麼翻譯成英語 發布:2025-05-02 06:41:33 瀏覽:252
二氯氧化錫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 發布:2025-05-02 06:36:30 瀏覽:605
互通信息英語怎麼說及英語單詞 發布:2025-05-02 06:36:01 瀏覽:84
出棧憑單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5-02 06:32:11 瀏覽:18
瘦粘土英語怎麼說及英語單詞 發布:2025-05-02 06:30:50 瀏覽:854
英語但是的單詞怎麼寫 發布:2025-05-02 06:30:40 瀏覽:237
她喜歡喝咖啡的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02 05:53:30 瀏覽:736
在老師的辦公室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5-02 05:50:13 瀏覽:282
光倍頻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5-02 05:34:38 瀏覽: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