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語音課怎麼設計
Ⅰ 如何上好初中的英語語音課
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的技能都很重要.但作為語言的交際功能,我們不得不要非常重視聽力的訓練.現在初中的go for it 的教材,我們也能看出現在的新教程很重視聽力了,每個部分都有聽力的訓練.在平時的課堂中,對教師的用英語教學又提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生間的對話以及師生間的對話要求要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在訓練口語的同時,得到聽力的訓練.在這里,我僅僅談談如何上好聽力課,與廣大初中英語教師一起分享.一、聽前做好充分准備 聽前的准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細致的去看題目,看選項是必須的.看題目的細看,對問題的詞要特別注意,如是who,where等特殊疑問詞,還是一般疑問句,還有就是人稱的細看.再細看選項,選項間也很多是干擾項,要看清區別.初中的聽力有的看來很簡單,直接就報了答案一樣,所以很多學生的不加思索,就做出了很可惜的選擇.如:a:what day is today?b:it's monday.question:what day will it be tomorrow?很多學生聽完對話就選了monday,未細聽時間.聽前除了細看特殊疑問詞,一般疑問句,人稱,還要看時間地點的限制等,它的問題未必就是直白的答案.一般疑難的詞在選項中時很少的,三四個選項中 就一兩個疑難的吧,這就需要用排除法,要鼓勵學生們猜測有助於培養學生們的自信心和邏輯推理能力.同時也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型學習.二、聽中要做適當的筆記 看完題目與選項,心中帶著問題,看著選項,邊聽邊做筆記.通過這樣做提高了學生們在聽力時把握關鍵詞的能力,有很多題目是一帶而過的,但答案卻不是現成的,如:a:hurry up.it』s half past eight now.we』ll be late.b:oh,only half an hour left.question:when do they have class?做了筆記就選題的反應能力更快.特別是中考題聽力的最後一題,表格中填詞,很多時候,學生把幾個詞寫下啦就會錯過下一題,所以做筆記要從關鍵詞轉到寫片語的前一兩個字母.三、聽後要總結 通常情況下,我們上聽力課的時候,聽完內容,做完課後練習就沒事了.我個人認為在聽完材料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聽力內容作一個簡短的復述或討論,同時也可以也總結一些方法,以及一些在聽的過程中戒驕戒躁,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做出總結並給予積極中肯的評價.這樣的活動不僅會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和勇氣,而且也實現了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英語聽力是英語運用中,很重要的內容.相信我們對我們的學生的正確指導一定很有幫助的.
Ⅱ 人教版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方法有哪些
聽說課教學目標的設計應有層次感,反映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三維目標的具體構成部分最好詳細寫在教學設計中。教學過程的設計對教師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師考慮語言輸入和輸出的關系,處理好二者的比例。人教版新目標的聽說課通常以圖片展示讓學生整體感知了解單詞和短語並設置任務加深印象,這要求教師創設情境,通過師生對話,圖片展示,頭腦風暴等調動學生所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習新知識。通過聽前設計給學生輸入補充信息,調動學習熱情,聽力輸入讓學生感知語言,學習語言結構。聽後設計,設計各種活動,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組隊練習,展開競賽,利用語言結構進行語言輸出,進而展示自己的才華,推動課堂實踐活動地順利完成。總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一切都是以學生的願望和水平為出發點設計活動,教師應耐心引導幫助學生,實現聽說課的三維目標。
教學程序設計 (Teaching proceres):
Step 1 熱身(Warm-up)
話題交流(Free talk or daily English)
結合本單元的中心話題,師生或者生生進行互動,開展口語交流活動。
一、營造愉悅的英語環境
1.English songs
首先,在每一節英語聽說課前,我帶領全班學生齊唱一首英文歌曲,通過課前這一熱身活動,學生迅速把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並感受到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真正融入到聽說課的情景之中,全神貫注地聆聽老師所授內容。
2.Free Talk
堅持每天不超過三分鍾的Free Talk。Free Talk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口語訓練方式,在這項訓練中,學生有充分的自主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並可以提前准備。每組學生自編短小的對話,可以涉及各方面的話題,有英語學習、個人軼事、班級活動、地區氣候等。此項活動不僅使學生們敢於開口講英語,而且增長了見識,擴大了詞彙量。在這項活動中,教師要起到引導、督促的作用,使學生自由談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此活動環節中,教師依據教授內容靈活處理,選擇使用)
二.引入(lead--in )
任務1 針對本單元所涉及的中心話題,聯系學生以往所學的有關內容,創設適當的語境,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復習與話題有關的單詞、短語,句式和時態等語法知識。也可以創設情境開展頭腦風暴活動,聯想與話題有關的內容,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以舊帶新,拓展知識,為新課做知識准備。
例如我在人教版新目標八年級上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的教學設計中,是以一首韓紅的歌曲《天路》引出,讓學生感受情景,猜測歌手的名字,並描述韓紅的外貌,再引出更多的名人,復習描述外貌的單詞和句型。為本課學習比較級做好單詞,短語的准備。通過以上創設的情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提高,主觀能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熱情高漲。並且和教學內容與形式息息相關,學生在感受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的同時,也體會到緊湊的課堂節奏,注意力高度集中,為下一步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Step 2. 學習目標語(Study new language)
1.Study new language:
任務2 通過圖片談論導入新語言知識的學習,學習完成任務所需要的目標詞彙、句式等,
例如我在人教版新目標八年級上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的教學設計中,設計了幾幅圖片,描述並介紹了新目標語言----比較級的意義及句式。
2. Speaking: Take about the picture in 1a進行圖畫描述。
任務3 在1a圖片所提供的情景或者創設新的語境來進行交際練習,體會、使用新目標語言。教師引導學生就1a的圖畫進行觀察,描述自己在圖片中看到的內容,在此期間,可以採取小組討論,小組競賽的形式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初步展示學生對新目標語言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是培養學生英語思維重要的、也是必要的過程。
Step 3.1b聽力訓練(listening)
任務4
Pre-listening聽前活動設計:聽前活動設計的目的是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補充相關文化和背景信息,掃除生詞,並預測聽力材料的內容和結構,為之後的聽力理解活動做好鋪墊。為此聽前活動設計要選擇學生熟悉的,了解的和感興趣的內容,通過圖片,對話,視頻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具體有以下幾種方式
(1)話題導入 為了引起學生對聽力活動的興趣,教師應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認真分析聽力材料的話題,找出話題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找到切入點,激活學生頭腦中相關的背景信息,促使學生積極思考,為之後的聽力做好鋪墊。
例如 我在九年級Unit11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 are?的教學設計中,針對課本問路指路的聽力內容,首先引入我們學校附近的地理狀況,我扮演成陌生人,與學生展開對話,然後,再讓生生對話,進行話題引入。
(2)詞彙梳理 現行教材將許多生詞滲透在聽力材料中,為了降低聽力難度,提高聽力效果,教師需在聽前設計一些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聽力材料中的生詞和短語。
例如 我在人教版新目標九年級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 聽力2a的教學設計中, 針對聽力原文新發明生詞太多的情況,我首先在幻燈片中展示各個新發明的圖片及名字並且教會學生這些生詞,帶讀一些發明家的名字,為下一步聽力降低了難度。
(3)預測內容 聽前,教師可以利用標題,插圖,題干引導學生對聽得內容進行預測。預測是做好聽力的很重要的方法,不容忽視。教師可根據預測內容提出相關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投入的去聽。
例如 我在人教版新目標九年級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聽力2a的教學設計中, 針對課本插圖旅遊畫面及聽力題干,我問學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 what do you think you will listen to? 並進而啟發學生: From picture, we know it is about traveling. From sentences, we know maybe some people are choosing somewhere to travel. 從而指導學生預測聽力材料內容。
任務5
While-listening聽中活動設計 聽力活動中,教師必須把握聽力活動的內容難度,設立階梯遞進式的聽力任務鏈。首先,讓學生整體聽一遍,要求聽懂並敘述主要內容。再提出細節性問題,然後逐段聽,把握細節。最後,再整體聽一遍,整體感知材料,提升認識,完成課本題目。當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應靈活調整,以學生完成聽力任務鏈為目標。精聽,泛聽相結合,同時應培養學生邊聽邊記的習慣與能力,引導學生記錄時間,地點,人物,關系等關鍵信息,傳授記錄的技巧和策略,提升聽力水平。
Step 4. 1c對話練習(pairwork)
任務6
Post-listening聽後活動設計
1 Listen and repeat: 聽錄音跟讀
聽力練習後,學生已有了較完整的聽力材料,再通過聽錄音跟讀,讓學生朗讀錄音材料中的句子、問題、對話等內容,訓練正確的語音語調,進一步鞏固目標語言,為後面要完成的任務打下口語基礎。
2 1c Pair work:根據對話內容,進行模仿練習。
3 Competition and Speaking: 競賽與口語表達
任務7 創設情境,展開活動,鞏固目標語言,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組織例如游戲,競賽活動。競爭是誘發進步的動力,小組競賽是激發學生積極性和爭取優良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同時能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和上進心。競賽不僅是與其他同學的競爭,也是對自我的挑戰,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在此過程中,學生踴躍發言,積極思考,課堂氣氛活躍,把課堂推向高潮,教學效果好。競賽前,將競賽規則、過程、內容明確讓學生了解,使他們做好相應准備,准備越充分,學生參與比賽的積極性就越高,在取得成功後,他們能從同伴的羨慕中得到自我提高的內驅力。競賽內容可以是根據聽力材料復述所聽內容,將短文改成對話或將對話改成短文,改換人稱角色扮演,故事續尾,調查訪問及辯論,也可以是教師根據學生生活體驗,時代背景利用多媒體另設情境,在競爭賽中,內容設計應層層遞進,注重啟發式教學,採用「多維互動啟發式」教學方法,優化課堂要素結構,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突出對能力的培養,並加大實訓力度。以學生為主,教師起到指導作用,實現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果。在課件設計上,應注意製作理念新穎,內容豐富,容量大,可操作性強,。使學生訓練時,更加直觀有效。以供學生充分練習。
例如 1 我在人教版新目標七年級下 Unit 5 I』m watching TV的這個環節教學中,設計小組競賽活動,讓學生根據幻燈片上的畫面猜測畫面上的人物在干什麼,他們在表述的過程中就會用剛剛學到的現在進行時態,然後再給出更多畫面,讓他們小組成員合作,互相問答,期間又會用到不同人稱的現在進行時態的問句,訓練層層遞進,扎實有序,課堂活躍。
2我在人教版新目標八年級下 Unit 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的這個環節教學中,設計小組合作活動,製作了多幅幻燈片,每張幻燈片分別有老師,父親,奶奶不同人物及各種禮物,讓小組合作討論應該給每一位送什麼樣的禮物,並說說為什麼,在討論中,他們就會用的所學到的提出建議和表達評論的句型,同學們各抒己見,討論熱烈。
3我在人教版新目標八年級上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的這個環節教學中,設計小組競賽活動,製作了多幅幻燈片,每張幻燈片都有兩個大家熟悉的明星,讓學生觀察他們的不同,然後用剛剛學到的比較級表述他們的不同,同學們發言踴躍,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Step 5. 2a-2b聽力訓練((listening)
Pre-listening 聽前活動
Take about the pictures in 2a & 2b 針對課本圖畫進行描述, 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要求,2a的聽力是在1b的基礎上加以拓展的,難度要比1b大一些,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要為學生搭建一個可供向上攀登的階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課本圖畫進行自由表述,可以提出具體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帶領學生預測將要聽到的內容,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
While-listening 聽中活動
Ⅲ 如何解決初中英語語音教學問題
如何解決初中英語語音教學問題
語音是一門語言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如果無法進行正確的發音也就無法進行有效的英語溝通交流。學好英語發音是掌握英語這門語言的重要前提,因為語音視為實際運用服務的,也是實現流暢溝通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明確語音是英語教學的關鍵,也是英語教學的基礎,並且把發現英語語音教學問題、探索語音教學技巧、提升語音教學質量當作工作中心。
1. 初中英語語音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有一些學生到了初中階段,其英語成績便止步不前,一直徘徊在原來的水平線附近,彷彿遇到了學習瓶頸。究其原因,是因為這部分學生沒有良好的英語語音學習能力,這導致他們無法發展進一步的英語閱讀、交流、聽力和寫作的能力,大大制約了其英語學習進度。以下是常見的英語語音教學問題:
首先,英語發音困難會大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生才剛剛開始系統的英語學習,在初中要掌握的詞彙量要遠遠多餘小學階段的積累,這是為以後進一步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根據語音記憶英語單詞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單詞記憶法,但是很多學生在開始學習後不久便發現自己英語單詞、讀不好、記不住、忘得快、無法完成詞句聽寫,這都削弱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其次,學生錯誤的使用漢語拼音背誦單詞。一些學生的發音很不標准,而且沒有進行系統學習,導致只能靠死記硬背單詞中的字母前後順序來背單詞,並不能獨立識詞,在記憶單詞時,利用漢字或者漢語拼音來給單詞注音。這部分學生對漢語拼音和漢字的依賴性很強,無法獨立識讀單詞,只能靠教師的反復講解來進行英語學習。比如:對於sand這個單詞,學生就會用漢語中的「三的」來標注讀音,如此以來,學生雖然記好了個別單詞的讀音,但是無法應用英語思維來展開進一步的自主學習。
最後,學生不具備正確的音標品讀知識。一些學生對於音標的學習並不扎實,在語音學習是常常忽視了對音標使用以及字母和音標間的對比識讀技巧,所以在背單詞的時候就會無從下手。比如說sheep和deep這兩個單詞,學生在讀的時候只會「s-h-e-e-p--sheep、d-e-e-p--deep」如此一遍一遍地死記硬背,只知道記憶各個字母的排列順序,卻不知道記憶讀音來背單詞的有效技巧。所以對於一些復雜的單詞,即使已經讀了幾十遍、寫了幾十遍也還是會寫錯。
2. 實施高質量英語語音教學的詳細措施
2.1 加強對學生的口語能力訓練
新版教材和之前的教材相比,語法知識的內容減少了,同時增多了口語聯系的內容,這是新教材的一項重要改革,讓學生能夠更加熟練地掌握英語發音。在初中英語教學實際中,語法的教學往往是第一位的,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鍾課堂時間里,語法教學佔了很大的比例,學生經過大量的語法練習快速提升了語法能力,但是在這種不均衡的教學中,學生的英語能力沒有得到全面的提升,英語口語表達的訓練不足導致他們難以真正掌握所學的語法知識。比如,如今的英語教學更多地關注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可以按照教材的思路,加強對學生的口語培訓,借鑒「李陽英語」中的「張開嘴巴大聲喊英語」的口語訓練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培訓,學生大膽地開口可以提升其口語學習效率,同時這種訓練方法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單詞的讀法。
2.2 發揮模仿的作用
模仿是語言學習中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教師在初中英語語音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通過模仿來掌握正確的發音。英語教師可以使用教室里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來播放自己搜集的一些英語語音資料,讓學生沉浸其中,積極模仿。同時,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在聽錄音的過程中實時地將自己的讀音和音頻中的發音進行對比,讓學生習慣於模仿讀音。
2.3 及時糾錯,和學生加強交流
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才能取得較高的學習效率,從而完成教學要求。因此,教師需要圍繞這教學中心內容,組織相關的課堂活動。通過鼓勵學生的課堂參與來營造和諧、活躍的英語課堂。比如,教師以「love」為題組織主題歌唱比賽,學生為了獲得名次,會積極地研究英語歌詞的發音技巧,這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語音能力。教師對於學生的發音錯誤,要進行及時的糾正,從而避免學生養成錯誤的發音習慣。
3. 注重朗讀訓練
朗讀在英語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為朗讀是提升英語語調、語音運用能力,和口語能力的主要途徑。從學生的朗讀中也可看出其對發音和語調的把握,以及口語表達的流利程度。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重視起朗讀教學的作用,比如可以組織一些英語話劇、歌曲、脫口秀等活動。對於以上的活動形式,學生會積極地參加報名,並且在表演中不會像課堂中那樣拘束,因此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英語朗讀習慣。
4. 結論
綜上所訴,初中英語教師需要有良好的語音教學習慣,必須讓學生在初中時期就掌握好英語語音的基礎。初中語音教學對與整體的英語教學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它可以紙面英語教學中花費時間長、效率不高、而且耗費精力的問題。教師通過科學合理語音教學,來夯實學生的語音基礎,能夠顯著提升英語教學質量。
Ⅳ 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設計(4)
(七)聽後活動設計
1. 聽後活動的目的
1 )評價和反思聽力技能的發展及其存在的問題
2 )培養就相關主題內容的口頭表達的能力
進一步感知和操練所學語言知識並在一定情境中運用所學語言知識,以形成新的輸出能力;進一步感知、模仿純正英語的語音、語調。
2. 聽後活動形式
聽後活動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活動內容盡可能貼近生活實際,使學生在真實情景中完成任務。做到形式多樣,力求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1)聽讀訓練
聽後跟讀,模仿,朗讀能提高學生的語感,模仿錄音者的語音語調,提高對英語語音、語調的感悟力和用正確語音語調進行口語輸出的能力。
(2)新語言知識的進一步感知和操練
聽錄音,要求學生將帶有重點語言結構的句子記錄下來,總結這種語言結構的規律,口、筆頭操練相結合,使學生能基本掌握新語言結構的用法。
(3)鞏固和擴展主題內容的表達能力
這方面的活動包括聽後復述;概述所聽內容;將對話形式的聽力課文對話變成小短文;學生做角色表演;聽後就主題內容開展小組討論等。
(4)開展自我評價活動
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評價活動,以發現學生聽力方面的進步和問題,使學生知道在今後的聽力中應注重哪些方面;為教師的聽力教學設計的改進提供方向和依據。
3. 聽後活動設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語言結構操練應盡量做到全員參與
主題性口語輸出能力是建立在對相關詞彙及句式的掌握上。詞彙和句式要做到能上口,必須要經歷一個操練的過程。這些基礎內容應是每個學生都要掌握的。
(2)語言知識訓練形式要重語言交際
教師的課上訓練形式要側重於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筆頭練習活動要與口頭活動結合起來。但是有些教師設計的聽後活動都是筆頭活動,這就不符合聽說課的原則,教師一定要認識到要發展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運用語言的能力只靠“筆頭活動”是不能實現的。 要靠聽說讀寫多種活動來逐步培養的。
例如:外研版 初一 (下) Mole 5 My hometown and country Unit 1 Shanghai is bigger than Hong Kong. 在聽後可以給出情景:巴西球員卡卡要來中國旅遊,請你給介紹一個城市,包括:地理位置、人文、歷史、氣候、遊玩的場所及特點等等;讓學生口頭進行活動,並要求在口語交際中使用目標語言。培養了學生交際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語言交際活動設計要符合真實交際任務的需要
很多教師能夠就聽力主題設計口語交際活動,但是到了聽後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還出讓全體學生看著黑板上的詞彙、句型,這樣設計的依據是學生沒有這些支撐無法開展口語交際活動。然而課程總目標是要學生在今後的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中成功地進行交際,教師要盡量鼓勵中等以上的學生不看黑板,進行口頭交流,以真正提高他們在真實語境中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八)聽說課作業設計
學生聽能的提高只靠課上有限的時間是不夠的。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用多種作業形式和監控方法,使學生能夠在課下進行聽說練習。教師可以就聽力留作業:跟讀錄音、做部分聽寫等。教師還要拓展作業的范圍, 使學生能接觸更廣泛、更豐富的聽力語料。如電視、電影、講座、采訪、歌曲、故事、講笑話。 這些聽力材料都可以用於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聽力技能 , 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光碟不但可以為學生提供聲音 , 而且還可以提供幫助學生理解說話人所在的場景 , 說話人的動作表情。由於青少年喜歡聽、唱歌曲 , 因此 , 英語歌曲也是訓練學生聽力的一種很好的聽力材料來源。
很具靈活性的作業,教師很難檢查和監督學生完成的情況。有的教師採用家長簽字協助監督的方法:要求學生每日 10分鍾聽、讀(或把自己讀的錄音),內容是課文,或是課外內容,這些聽說作業都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Ⅳ 如何做好初中英語的語音教學工作
語音是語言存在的物質基礎,是掌握語言知識和獲得語言技能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基礎,所以學習語言決不可忽視語音教學。語音教學的目的就是使學生掌握良好的英語語音語調,具有單詞拼讀能力,為進一步發展學生的預習能力、自學能力及初步運用英語真實交流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那麼,如何進行初中英語的語音教學呢?
一、語音教學的必要性
語音是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詞彙、語法)之一,語音學習是英語學習的首要任務。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抵觸和厭學情緒大多源於「語音不過關」。語音沒學好的原因在於,學生英語音標的學習基礎沒打扎實,因為音標是語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到了初中階段,有些學生不願參加英語課堂上與老師、同學的互動環節,一方面是由於年齡特點,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隨著詞彙量的增加,學生沒有掌握好音標以及一些讀音規則,根據音標拼讀單詞的能力欠缺,光靠課堂上老師領讀仍然不會讀,導致很多單詞不會讀或讀錯而不願開口或怕開口,日積月累學生有越來越多生詞不會讀,從而導致學習英語的興趣減退,覺得英語很難學,怕學而厭學。對學生來說盡早掌握音標以及語音的一些讀音規則,能夠根據音標拼讀單詞和記憶單詞,將會對詞彙學習大有好處,可以大大提高記憶效率,而且聽力能力也會相應的提高,有利於提高實際使用語言的能力。反之如果學了很多年英語的學生,依然必須要靠教師領讀才會念單詞,拼寫還得靠機械記憶,費時費力,就會影響以後的學習。所以到了初中階段,進一步加強語音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二、語音教學的基本步驟
初中學生學習英語語音教學的基本步驟:①聽音;②辨音;③模仿發音;④獨立發音。聽是學習語音的第一步,先聽清楚、聽准確、聽仔細,聽充分,才能了解音的音質、音色、音長、音響等。所以先聽音,後模仿,聽清發准。為了避免由於聽得不夠,未聽仔細,沒有聽清楚就模仿而導致學生的語音語調不好,教師應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多聽教師或錄音提供的標准語音語調,而且要聽清、聽准、聽熟後再進行模仿。對於學生感到困難的語調,僅模仿還不夠。必要時應輔以適當的規則講解和對比,如長母音與短母音的對比,清輔音與濁輔音的對比,發音易混淆的音素之間的對比等。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發音和語調的要領。
三、實施音標教學的技巧
1、以舊帶新,感知音標
經過小學幾年與英語的接觸,學生都已熟悉英語二十六個字母讀音,在復習其讀音時,呈現音標的具體書寫形式。教師示範每個字母中所含的不同音素,並拼讀它們,讓學生感知到字母、單詞和句子的讀音都依賴於音標,從而明白其重要性。其次,學生也可以通過熟悉的字母讀音來幫助自己識記嶄新的音標。
2、藉助母語,巧記音標
學生剛學習英語時往往不得法,常用漢語拼音或漢字注釋。如「Good
bye」學生註上「骨頭白」。這種注釋副作用比較大,導致發音的不準確。但是,我們辨正地看待這個現象,就會發現學生的這種做法是符合學生需要的,只是用法不當。對學生來說,英語學習是一種新事物,認識這種新事物需要一個過程,而在學習的初期,舊的知識可以幫助他們。關鍵在於教師如何揚長避短,在教學中克服負遷移,利用正遷移。大部分輔音字母的發音與漢語拼音很接近,如/b/、/d/、/f/、/g/、/h/、/j/、/k/、/l/、/m/、/n/、/p/、/r/、/s/、/t/、/v/、/w/、/z/......比較兩者的讀音,找出他們的異同,學生就能在母語的基礎上習得新知。另外,不少音標在漢語中根本找不到相近的發音,並且讀音難記。我通常在簡要解釋發音要領後,再註上能提醒學生記憶的漢字,如/ts/雌、/dz/資、/t/氣等........但一定要提醒學生千萬不能都讀成漢字。只能把它理解為臨時的拐杖,如果想今後能健步如飛的話,必須快速記住正確的讀音。
3、掌握規則,活用音標
盡管48個音標可以組成讀音各異的單詞,但是還是有規律可尋的。以下是按學生們最熟悉的26個字母中母音字母,輔音字母以及他們的組合的發音列出五個表格,目的是讓學生對照表格,盡早了解規律,運用音標,學習單詞和句子。
三、英語語音練習的途徑
1、讓學生聽錄音,並跟讀,仿讀,慢慢達到能自讀。反復跟標準的錄音,練習英語發音。
2、看英文版的電影。談到用電影對白來練習發音,首先要注意電影影片的選擇上。要選擇生活化的電影,對白要多的那種。一般不要選擇戰爭片和恐怖片,因為那不是生活的常態。其次,要注意反復模仿不同人物在不同場景、狀況下的語音語調,充分體會語音語調對於意思和情緒傳達的影響,然後把它運用到你實際的口語交際中去。
3、經典英文老歌。選擇英語經典老歌,是因為老歌一般歌詞優美,演唱者吐字清晰,特別適合練習發音。我們在練習時應該先大聲朗讀英文歌歌詞,先慢速,再快速。把歌詞讀得琅琅上口了,再跟著優美的旋律唱起來,無形中將練習和娛樂結合起來,讓練習充滿了樂趣和美感!
4、經典英文演講。英文演講從來都是練習說英文的人講英語的准確度、氣勢和美感的。通過反復誦讀琅琅上口的演講短篇,可以在語音語調上極大提高我們大段講英文的氣勢力和力度,讓您的英文口語與眾不同!
5、通過視頻教學,讓學生看標準的發音口型,學生學讀,反復操練,達到接近國際音標。通過字母組合的發音教學,讓學生通過字母組合的發音,掌握單詞的讀音規則,進而會通過讀音來記憶單詞。
Ⅵ 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設計有哪些
一、《英語課程標准》對初中階段聽、說的技能要求
准確定位教學目標和宏觀把握教學設計的依據是《課標》中規定的各級目標,教師要全面了解各學段的目標,以使自己在教學設計中能更好、更准確地把握。
二、影響聽力理解的主觀因素
1. 語言知識因素:學生語音、詞彙、語言結構、日常交際用語等的掌握情況,都會影響他的聽力理解水平。
2. 背景知識:背景知識是指對聽力材料中主題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及人物、場景等的了解和熟悉程度。
3. 聽力認知策略:聽力認知策略包括預測、猜測、判斷、推理等。運用這種策略的主要依據有 : 具體的語境、聽者對題材、主題的熟悉程度和文中的邏輯關系。
4. 情感因素:如果帶有緊張、焦急、壓抑的心理去聽 , 他的心理語言活動過程就處於抑制狀態 ,會對聽力訓練產生畏懼心理思維也變得遲鈍 ,相反 , 如果在良好的環境中充滿信心 , 輕松愉快、毫無心理壓力地去聽 ,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的聽力水平。
三、如何培養學生的聽力能力
1. 培養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1 )捕捉主要信息
2 )獲取特定細節信息
聽者捕捉信息的能力是由以下能力構成:
1 )根據說話者的語氣和語調來判斷意思的能力;
2 )猜測詞義的能力;
3 )辨別感情色彩、特徵所承載的能力;
2. 培養學生推導和預測的能力
Ⅶ 初中牛津英語音標教學語音教學連讀詞塊朗讀如何落實
1,英文字母嚴格過關
26個字母非常簡單,學過英語的初中學生
每個人都會讀,也讀得非常標准。但在最
初的1~2節課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准確
無誤地掌握26個字母的讀音和書寫規范,
不容馬虎。
2.親密無間一一字音結合。
雖然在前面幾節課中學生對26個字母運行
自如,但26個字母的音標並不是每個學生
都會念的,而且相當一部分學生可能根本
就不認識音標。我們老師在學生非常熟練
英語字母後,必須強化音標。
3 ,元輔音集散教學。
學好語音是學好英語的基礎。首先我們先
把48個音標歸納分類,當然,分類的方法
也要好好總結。
Ⅷ 如何有效設計初中英語聽說課
內容摘要: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但是實際教學中,以鍛煉學生交際能力為目標的聽說訓練往往被忽略。自覺或不自覺的背離了大綱的教學要求。採用了傳統的重譯寫,重語法的單一模式。因而不能實現大綱要求的英語教學目標。本文通過論述初中英語聽說課對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的重要性,聽說課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聽說課的設計步驟,原則。闡明了有效的聽說課能幫助學生提高英語運用能力及英語應試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 聽說課 有效設計。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認知規律,有效設計初中英語聽說課,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中心,以交際為目的。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設計出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在運用語言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來學習、體會、掌握語言,讓學生通過學習、夥伴合作、協商,在做中學,學中用,學習過程充滿了反思、頓悟和自醒,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提高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他們的認知策略,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參與意識,並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充分發揮成功的潛能。
一 學習英語,聽說先行。
從整個英語教學的目的、任務來說,培養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應該包括會聽、會說、會讀、會寫四個方面。初中英語教學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學習活動,即通過對學生進行大量的聽、說、讀、寫訓練活動,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因此,聽、說、讀、寫不僅是學生應具有的言語能力,也是英語教學的手段,四者缺一不可。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們提倡「聽、說領先,讀、寫跟上」。首先,它符合學習語言的自然順序和規律。聽、說是口語,學習口語有助於學習書面語,是學習讀和寫的開路先鋒。其次,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從口語入手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再次,它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先從口語訓練,可使課堂教學自然化,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良好習慣。
二 聽說課中存在的問題
加強英語課堂教學既是提高學生英語興趣的重要途徑,更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教,學生在課堂上怎樣學,一直是研究者探討的重要問題。現在,經過課程改革,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不少問題.「聽」是一項重要的語言交際技能,「說」是人們進行交際的基本形式,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農村初中的生源多來自農村小學,而農村小學幾乎沒有開設英語課,升入初中才開始接觸英語,所以在農村初中實施任務型英語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聽說水平,是我們不少中學英語教師面對的一個難題。聽說訓練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聽說課從心理上不夠重視,再就是多用漢語上課,英語氛圍欠缺。
2、中學生心理障礙
我校語言環境還不是很好,只能放錄音內容給學生聽進行模仿,由於學生沒有正確的掌握發音,從而導致聽力理解的過程中產生過度緊張.焦慮的心理,腦子出現空白,也因此學生「有口難言」,保持沉默。
3、學生詞彙不足
我校學生有很多來自農村,根本沒有英語基礎,英語詞彙量嚴重不足,掌握的准確性不夠,直接影響到聽說水平的提高。
4、學生背景知識的欠缺
從語言技能訓練來看,把文化意識和聽說技能結合起來,學生必須具備一些英美國家的歷史和語言的文學知識,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國家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等。我校學生由於生存環境和教育的滯後,對外國文化的背景知識知之甚少。課下英語閱讀幾乎為零。
5、學生受母語影響
許多學生在聽說技能的訓練中,往往容易受母語的影響,習慣中文的語序,不能直接用英語進行思維,從而影響信息的輸入,從而導致學生說出來的大都是「中國式」的英語。
6、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對教學內容與活動兩者有機統一的處理不夠恰當。
有的課堂表面上看起來很活躍,活動花樣形式較多,但是與教學內容的關聯處理顯得很生硬,實效性、目的性不強,這樣的結果可能會沖淡主題,給課堂教學帶來負面影響,使課堂管理失控,給人的感覺是為了活動而活動,而不是通過活動來達到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與活動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課堂教學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完成教學內容,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換句話說,就是通過「動」來達到「學」,是「動」中學,而不是為了「動」而「動」,為「學」而「學」,課堂不應該是活動串聯起來的游戲。教學活動一定要緊緊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去設計、去規劃,以達到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7、教學設計缺乏新意,教學手段單一,很多老師不能或不願利用現有資源來輔助教學,缺少語境、缺少趣味性,老師說的較多,學生相對口語實踐機會較少,致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不樂於參與教學,學習情緒不高,教學效果不好。增強趣味教學,採取靈活多樣、能吸引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增強駕馭課堂的能力。事實上我們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給留學生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8.對詞彙教學處理不當。
詞彙教學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它是學好英語的基礎,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把看似簡單的詞彙教學處理的並不科學、不得當,不符合課程標准對詞彙教學的要求。
9.對學生聽力訓練時方法不當,致使學生得不到很好的聽力訓練。
在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之前,要給學生設計出2-3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聽,並要求學生一定要合上書去聽,這樣才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聽力。而很多教師恰恰忽略了這個細節問題,沒有達到訓練學生聽力的目的。
10.個別教師自身素質存在問題,在語音、語調、單詞重音上有讀音不準的現象,致使學生讀音有誤,形成習慣,終身受害。
我們知道,發音標準是對英語教師最基本的要求。還有用英語組織教學時,個別教師說一句英語譯一句漢語的現象仍很嚴重,不相信學生,不給學生思考的機會,老怕學生聽不懂。這樣做恰恰阻礙了學生的發展,不利於對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培養,不利於對學生聽力的訓練。因為教師用英語授課,本身就是對學生聽力訓練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加強基本功訓練,加強用英語授課的能力,積極使用課堂用語,並力求表達准確,積極進行口語練習,充分利用錄音磁帶或影視音像等教學資源來規范自己的讀音。同時要求學生必須跟讀和模仿錄音磁帶的語音、語調,力求讀音準確、標准、流暢。
三 有效設計聽說課
(一)聽說領先,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內在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為語言習得規律,從聽說入手,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情景。我首先為班裡的學生起了英文名字,營造了一種和諧的英語氛圍,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奠定了基礎。在向學生傳授新知識時,堅持以聽說領先。通過放錄音磁帶、幻燈、錄像、投影或圖片等,引導學生邊看邊聽錄音。結合所學內容,我經常選放一些英文歌曲,如字母歌、星期、月份、季節、聖誕等歌曲。一次班上一個學生做值日報告時,說到那天是他的生日,正好歌曲磁帶中有生日歌,我連放兩遍,第一遍大家聽,第二遍大家齊唱,氣氛非常熱烈。
(二)聽說領先,增加學生聽說和學習語言材料的數量
1、課堂用語的使用。教師盡量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教師:一是將課堂用語一點一點,慢慢地教給學生,並在最初的教學不怕麻煩,耐心地加以解釋,一遍不行來兩遍三遍,直到學生對你所用的教學用語熟悉為止。二是在使用課堂用語的時候,加上適當的體態語言,讓學生將語言和動作聯系起來,加強理解。三是將課堂用語用淺顯易懂或學生已學的單詞表達出來。學生既能根據教師的動作來理解,又能在體態語言反復的刺激下記住課堂用語。
2、視、聽、說配合。仁愛英語教材每Section都安排有對應的聽力任務,教師要很好地利用幻燈片、教學圖片配合錄音材料,進行視、聽、說的練習。在聽錄音時,教師要注重學生聽力理解技能的培養和訓練,應將教學重點放在聽力和口語能力的提高上。應該把聲音與圖畫或實物等配合幫助學生理解聽力材料的內容。可減低難度,使教學情景化,增加趣味性。要根據聽力內容的需要,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的發展需要設計聽力活動。讓學生按要求完成某種具體的任務,如做筆記、填寫表格、寫摘要、進行實際操作。泛聽和精聽相結合是提高聽力水平的重要措施,泛聽、精聽相結合,不能機械地完成教材中設置的聽力活動,應對聽力活動的難易程度是否適宜自己的學生,是否能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聽力內容進行分析和思考。教師還要讓學生避免先看錄音原文,再聽錄音,更不要一邊聽一邊看聽力原文。
3、要正確處理聽力材料中的生詞:認知生詞應該是聽力之前的准備活動之一,目的是要幫助學生掃除一些聽力障礙。
1)對生詞要進行分析,分層次處理。不提倡在聽力活動前將所有生詞都挑出來進行認知,現在的仁愛英語教材在聽力材料的處理上就是這樣做的。這樣做,能使學生在聽力活動中精神更集中。
2)根據學生情況如果學生能夠通過上、下文猜出來的詞,聽前就不要處理這個生詞;作為訓練學生猜詞能力的練習材料,聽前就不要處理這個生詞,雖然使聽力材料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但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力。
3)重點生詞的操練和運用應放在聽力活動之後進。
(三)聽說領先,注重聽後活動設計
1、語言結構操練應盡量做到全員參與主題性口語輸出能力是建立在對相關詞彙及句式的掌握上。詞彙和句式要做到能上口,必須要經歷一個操練的過程。這些基礎內容應是每個學生都要掌握的。
2、語言知識訓練形式要重語言交際教師的課上訓練形式要側重於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筆頭練習活動要與口頭活動結合起來。但是有些教師設計的聽後活動都是筆頭活動,這就不符合聽說課的原則,教師一定要認識到要發展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運用語言的能力只靠「筆頭活動」是不能實現的。 要靠聽說讀寫多種活動來逐步培養的。
3、語言交際活動設計要符合真實交際任務的需要很多教師能夠就聽力主題設計口語交際活動,但是到了聽後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還出讓全體學生看著黑板上的詞彙、句型,這樣設計的依據是學生沒有這些支撐無法開展口語交際活動。然而課程總目標是要學生在今後的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中成功地進行交際,教師要盡量鼓勵中等以上的學生不看黑板,進行口頭交流,以真正提高他們在真實語境中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聽後活動設計應該側重於合作探究設計或交流展示設計。
(四)聽說領先,注意時間分配設計
一節課的時間極其寶貴、有限。教學設計中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與使用效率是值得教師重視的。教師對各個環節時間的設計和把握是教學技能的一個方面。為提高時間的把握能力,課前周密的思考、嚴密、合理的對各個環節所需時間做出設計。聽說課中時間分配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有前松後緊和分不清楚重點與非重點內容。
(五)聽說領先,注意作業設計
學生聽能的提高只靠課上有限的時間是不夠的。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用多種作業形式和監控方法,使學生能夠在課下進行聽說練習。教師可以就聽力留作業:跟讀錄音、做部分聽寫等。教師還要拓展作業的范圍,使學生能接觸更廣泛、更豐富的聽力語料。如電視、電影、講座、采訪、歌曲、故事、講笑話。 這些聽力材料都可以用於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聽力技能,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光碟不但可以為學生提供聲音,而且還可以提供幫助學生理解說話人所在的場景,說話人的動作表情。由於青少年喜歡聽、唱歌曲,因此,英語歌曲也是訓練學生聽力的一種很好的聽力材料來源。很具靈活性的作業,教師很難檢查和監督學生完成的情況。有的教師採用家長簽字協助監督的方法:要求學生10分鍾聽、讀(自己讀的錄音),內容是課文,或是課外內容,這些聽說作業都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當然,提高學生聽說技巧,提升學生英語成績雖然離不開教師對聽說課的有效設計與課堂上教師的積極引導,但是作為課堂主體學生積極投入更是決定性作用,而且,學生始終都是學習的主體,其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都會影響他/她的學習效果,只要他們擁有了對英語學習的激情,他們的目的都會達到!
Ⅸ 初中英語教學設計
2017年初中英語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初中英語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1、設計簡述:
本節課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的設定都是以英語《課程標准》為准則,從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出發,並以交際法語言教學為理論依據。語言學習的過程是一種發現語言規則並創造性地活用這些規則的過程,任何人類語言的交際活動都離不開一定的語言環境。著名語言學家布魯姆指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在課內創造更多真實的生活情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因此,運用交際法進行英語教學,首先要努力創設真實自然的社會語言情景。不僅要藉助手式、動作、表情、實物、圖片等手段為學生創設貼近教材內容的直觀情景,而且要用語言的聲調、節奏、情感等描述創設言語情景。在本堂課的設計中也是充分體現了這點。在教授有關疾病的單詞時,我就藉助綳帶,通過綳帶綁的不同位置來解決單詞。某些綳帶無法表示的疾病如cough, cold等就通過形象生動的肢體語言來展示。其次,交際法教學強調“以任務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語言教學實踐,要求根據顯示生活中對英語的實際需求,模擬各種生活語境,情境,為學生提供綜合運用英語語言,進行交際活動的機會,它注重的不僅是語言在形式,語法上的准確性,更強調語言使用的得體性,可行性,交際的技巧性,以及訓練學生在交際活動中的應變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本堂課中,為了訓練目標語言,我設置了各種不同的任務讓學生來操練目標語言,並在課堂的最後讓學生扮演醫生和病人,模擬看病的過程,讓學生在交際的同時,體驗生活。通過這個活動,把生活中的交際場合搬進課堂,使課堂變為一種具體的社會交往環境,使教學過程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個交際過程。這大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興趣。交際法教學讓學生參與,有時伴有情景或模擬場景,這樣讓學生更能貼近生活,學生成了主角,自然而然地他們就對英語感興趣,把學英語當作一種樂趣。
2、教材分析:
(1)根據《課程標准》,分析本課教學的基本要求
(2)分析本課內容的知識體系(地位和作用)
(3)分析本課內容與相關知識的區別和聯系
(4)說明教學內容的調整、整合、解構和補充
本課是一堂口語課,學習對象為八年級生。根據《課程標准》的四級目標,能引出話題並進行幾個回合的交談,如能和他人結對活動詢問身體情況;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角色扮演活動,如能利用教師所提供的醫療用具,根據教師的親身示範,以及課件上所展示的目標語言四人小組扮演醫生和病人。本課的話題選自八年級(上)unit2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在學習了身體各部分單詞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學會談論自己及他人的健康狀況,了解基本的醫學常識,懂得常見病的基本處理方式,並能針對健康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有利於提高青少年了解常見的基本衛生知識,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自我保護和防範能力。本課的核心語言項目是 “ask and answer about health”。學會用 “what’s the matter?”
來詢問他人身體狀況。通過教師豐富的肢體語言和綳帶的使用讓學生了解本課的教學重點-疾病的表達方式,從視覺上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通過結對練習,游戲和角色扮演等多種任務的訓練鞏固所學的基礎語言材料:i have a … you should/shouldn’t…由於本節課是一節口語課,我們教材內容進行了適當的整合,以使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我們刪除了材料中的聽力部分,只保留了2a裡面關於疾病的和針對相關疾病給出建議的單詞。為了體現課堂的完整性和語言的真實性,我們還對教材做了一定的補充如:增加了兩個關於疾病的單詞:cold和cough。對3a的對話做了少許修改及擴充,從原材料的提一個建議修改為提多個建議,並視學生自己水平進行適當擴充,使其更貼近實際,讓學生有更多發揮的空間,創造口語練習的條件。
亮點與反思:
我從學生特點出發,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一個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任務,讓學生在交流中合作完成角色扮演醫生和病人的任務。這種親身體驗的方式把學生吸引到語言學習的交流活動中來,引起他們的注重力和學習愛好,因此學生交流參與會比較積極和成功。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根據學生知識的實際需要,隨時做出富有創意的調整,將學生的體驗有機地融入課堂中,並不斷生成創造和加以運用,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獲得獨特的體驗,在親身體驗中生成新知識,新經驗,在體驗中感悟語言。因此在本節課中我們對教材內容做了相應的整合和補充。
3、學情分析:
(1)分析學生的學習起點,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其依據
(2)確定促進學生有效學習,解決困難的思路和策略。
八年級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強。比如像本課所涉及的有關健康的話題是他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因此,他們渴望用英語來表達。另外,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反映在學習英語的能力上,他們模仿和記憶的能力特別強。學生的發音器官很靈敏,耳朵辨音的能力強,口舌也能靈活准確地模仿各種發音。八年級學生的記憶以具體形象記憶為主,並習慣於機械性記憶初中生理解和分析語言的能力相對來說較弱。在知識積累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詞彙和句型,對語言學習的熱情也逐步增加。他們更感興趣的是如何用英語來表述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並尋求合理的解決辦法。本課通過表述身體的各種不適和談論個人健康問題,使學生學會關心自身及他人身體健康並且能提出一些建議,同時讓學生了解“a healthy lifestyle”的重要性。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和生活經驗的限制,在談論如何給合適的建議時,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圖片、肢體語言,給予學生直觀的感受,並靈活運用綳帶和白大褂等教具,創設真實的情境。除此之外,教師要給學生適時而恰當的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教師都要盡力加以表揚,鼓勵,多運用積極的鼓勵性語言,如“believe yourself !”,“good”, “well done!”等。對於學生在口語練習中出現的錯誤,不必有錯就糾,有錯必糾,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沖動,享受成功的喜悅。
亮點與反思:教師對學生的主體意識的尊重尤其重要。教師要把每個學生當作一個具有獨特經驗和情感態度的人,與學生建立一種真誠平等,信任的相互關系,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親歷親為,實際上是對學生自主性、創造的尊重。對於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教師要時時用積極的語言予以肯定和鼓勵,這正是羅森塔爾效應即教師期望效應的有效體現。
4、教學目標設計:
用具體、明確、可操作的行為語言,描述本課的知識、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教學目標。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e session, most students will be better able to acquire the required information. this will be achieved by:
1. knowledge objectives:
1) be able to master the pronunciation, meaning and spelling of the names of diseases: fever, sore throat, sore back; stomachache, headache, toothache, cold, cough;
2) be able to learn the expressions of giving advice: lie down and rest, drink hot tea with honey, see a dentist, take this medicine;
3) be able to 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by using “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and give advice by using “you should…you shouldn’t…”
2. ability objectives:
1) be able to talk about one’s health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fluently;
2) be able to role play doctor and patient;
3. moral objectives:
1) improve the cooperative spirit through pair work and role playing
2) care more about yourself and your family members’ health.
5、重點難點設計:
由於本節課的話題是談論健康,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需掌握有關疾病的單詞,並能針對疾病提出合理的建議。因此本節課教學重點設置如下:
the teaching focus
1. master the names of diseases: fever, sore throat, sore back; stomachache, headache, toothache, cold, cough;
2. master the expressions of giving advice: lie down and rest, drink hot tea with honey, see a dentist, take this medicine;
3.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by using “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and give advice by using “you should… you shouldn’t…”
本節課的內容是之前學生沒有接觸過的,因此他們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讓他們在45分鍾內掌握較多單詞的發音及意思有一定的難度。另外,由於八年級學生年齡和生活經驗的限制,在談論如何給合適的建議時,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設置如下:
the teaching difficulties
1. students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remember all the target new words in the class;
2. students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give appropriate advice to the certain disease because of their limited life experience.
6、教學策略與手段:
1.學生的學習准備;
2.教師的教學准備;
3.教學環境的設計與布置;
4.教學用具的設計和准備。
《英語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英語教學提倡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運用語言。在英語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體驗,創設和優化英語教學環境,使學生在互動中交流語言,在體驗中生成知識,使語言學習轉變成一種創造和運用語言的體驗過程。因此本課遵循體驗式英語教學模式,使得教師輸入和學生輸出科學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理念和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最終教學目標。此外本課還結合了情景教學模式。即通過靈活運用綳帶、聽診器、白大褂等用具營造出醫院的真實情景,開展活動,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以及體驗、實踐、參與、合作和交流中積極主動運用語言。另外本課還倡導任務型教學方式。任務型教學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教學的成就。在設計任務時,我們還注重發覺學生的童趣童真,講究教學任務的趣味性和多樣性,如男女生pk、結對活動、猜測游戲、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的任務,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合作學習語言,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除此之外,在本節課中,我們還利用了有關疾病的豐富的圖片,幫助鞏固復習新單詞,並以此引入另一話題-提供建議。另外,在配對游戲環節中,我們還需准備兩個袋子,分別裝有各種疾病和建議的紙條,以供男女比賽使用。
7、教學過程:
這是教學設計的主體部分。分幾個環節具體說明教學活動的安排,包括學生學習活動、教師指導活動、師生交互活動。應採用文字敘述加點評的格式,不要採用表格或流程圖的形式。
step1 warming up
greet ss by asking them: how are you today? then i’ll tell ss that i’m not feeling well today (write the sentence on the blackboard and guide ss to read it.) and get ss to guess the reason freely. if ss can’t get the answer, i’ll tell them that i didn’t have a good sleep last night. so i have a headache. (i say this by doing a gesture)
設計說明:通過師生間的問候,拉近彼此的距離,使學生快速融入英語課堂。要求學生猜測老師身體不適的原因,從而激發學生的背景知識,並為之後的知識輸入做好鋪墊。
step2: presentation of words about diseases
1. show ss a bandage and tell them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in the place where the bandage lies. then get ss to guess the health problems. when i do an action, ask ss: “what’s the matter?”(write it on the blackboard) for example, when i put the bandage on the stomach, ask ss: “what’s the matter with me?” help ss say: “i’m not feeling well. i have a stomachache.” then teach the other target words: fever, sore throat, toothache, sore back in the following way: put the bandage on the other part of body and get students to ask: what’s the matter? then get other ss to guess the problem.
2. use body language to guide ss to guess another two names of diseases: cold, cough.
3. show ss pictures of diseases half hidden, and get ss to guess the names of diseases: fever, sore throat, toothache, sore back, cold, cough.
設計說明:老師在課堂上出示醫療用具-綳帶,能充分喚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其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通過綳帶所綁的不同位置和肢體語言,自然地引出有關疾病的單詞。這種教學單詞的方式簡單而且直觀,更易被學生接受。八年級學生喜歡猜測的活動,所以,運用半遮圖片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的單詞。
step3: pair work
put the bandage on the part of a student’s body and ask: “what’s matter?” and guide him to use the pattern: i’m not feeling well. i have a… then ask ss to work in pairs and 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by using the bandage given and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what’s the matter? i’m not feeling well. i have a …
設計說明:八年級學生的表演慾望強,所以,在結對活動中,為每一小組提供綳帶,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性,擴大參與面,使更多的學生開口說英語。
step4 presentation of expressions of giving advice
1. tell ss that i have a cold/cough, ask them: what should i do? ss may give different answers, collect their answers and help them to use: you should/shouldn’t do… then show some pictures of other diseases mentioned before and ask them to give advice to each problem by using target language: you should/shouldn’t do… ring this activity, some phrases will be learned: lie down and rest, drink hot tea with honey, see a dentist, drink lots of water, take some medicine.
2. show ss two bags. in one bag, there are pieces of paper with problems while in the other one, there are pieces of paper with advice. have a competition between boys and girls. take turns to get paper. for example, one boy gets one paper with problem, and one girl get one paper with advice. the girl should say: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the boy should answer the question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he got by saying: i’m not feeling well. i have a…if the girl got the right advice, she should answer it according to her paper: you should… if it is not, she should say: you shouldn’t, then give the right advice. the one who makes right sentence can get one
point.
設計說明:向學生展現有關疾病的圖片,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復習新知,而且還可以自然 地引入新的話題—針對疾病給建議。然後,通過在男女間開展說疾病給建議的配對游戲,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並鞏固句型。同時,使學生增長相關常識,加強健康意識。
step5 making a conversation
show ss the picture in section a 3a, ask them to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suppose they are the doctor, what they will ask the patient. collect ss’ answers and lead in the sentence: when did it start? show the sample dialogue and ask ss to complete it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orally.
a: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b: i’m not feeling well. i have a _______.
a: when did it start?
b: about______ ago.
a: oh, that’s too bad. / 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 should/shouldn’t ________ and you should/shouldn’t ________...
b: yes, i think so.
a: _________________.
b: thank you, doctor.
設計說明:通過教材中的圖片復習目標語言。另外,通過讓學生自由討論,擴充醫生與病人的對話,這樣使英語對話更加完整,更加貼近實際,也為下一步驟的角色扮演活動降低了難點,做了充分的鋪墊,使學生感到有話可說。
step6 role playing
ask ss to make a four -people group, one of them is a doctor, the other three are patients. ask the ss to role play the dialogue above. then ask several groups to perform before the class by using some tools: bandage, a uniform, a stethoscope. ask other ss to select the best doctor and the best patient.
設計說明:這一活動是對目標語言的進一步運用。通過醫生和病人的角色扮演,營造出真實的情境,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對英語口語表達的興趣。另外,這也是老師對學生本節課所學知識的一種檢測。
亮點與反思:
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改變英語課程過分強調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以學生的學習愛好、生活經驗和熟悉水平出發,使語言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學英語不僅要用腦子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英語情境,用自己的耳朵去聽英語的語音,聽對方講的話,用自己的嘴去說英語,以姿勢助說話,用英語跟別人交流,用英語做事情,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英語,感悟文化,培養語感,培養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們以任務型教學模式為指導,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成功。
8、作業設計
give advice to the following problems as much as possible: sore throat, toothache, headache, cold. choose one to make a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亮點與反思:
英語課程的最終目標是用英語去做事。學生只有將所學的語言知識應用於現實生活中,才能使語言知識得到鞏固發展和深化,並逐漸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因此教師的教學應轉向學生的生活領域拓展、延伸,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的特定情景中探索,自主地運用所學語言知識、語言技能來獨立解決自己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因此在課後作業方面我們要求學生在課後為所給的疾病提供建議,並進行結對活動,設計對話。這不僅有效地復習了課堂中所學的新知,而且延伸了話題,為學生提供了更好的口語練習的平台,使目的語交際不再局限於短短四十五分鍾的課堂。讓知識來源於生活,回歸生活,並為生活服務。
9、問題研討:
提出2-3個與本課設計相關的、值得反思和討論的問題。
1) 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如何通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深化思維、鍛煉他們的語言能力,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與創造能力,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
2) 如何幫助學困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樹立英語信心,消除他們開口難、怕說錯的顧慮?
;Ⅹ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語音教學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的基礎。平日,教師要注意深入專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屬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來縮短師生心靈的差距,真誠地關懷和幫助每個學生,充分尊重他們,信任他們。要允許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錯誤,允許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允許學生質疑問難,對他們充滿愛心、關心、熱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撥動學生的情緒之弦,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